轨道燃料加注有实际意义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2:02:18
毕竟燃料也得发射上去,还得变轨到卫星的。一个燃料桶也相当于个小卫星了。毕竟燃料也得发射上去,还得变轨到卫星的。一个燃料桶也相当于个小卫星了。
可以去查查大型卫星的造价,燃料桶的那点发射费算毛啊。
执行其他主要任务时顺便!再者是卫星价值太高了!
不明白楼主想的到底是什么,单就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我想反问楼主,以空间站为例,是补充燃料进行轨道维持便宜呢还是大不了废了再射一个空间站上去便宜呢?
比如我们前几个月发射的卫星,有一颗没有进入轨道。
为了进入轨道耗费了卫星一半的燃料。
如果我们能在轨补充燃料,卫星的寿命至少可以延长一般,达到设计寿命。
延长在轨寿命。
LS正解!
prcak47 发表于 2010-7-22 09:29

我们那是同步轨道卫星,给同步轨道卫星加燃料这种鸟事地球上还没有哪个二百五国家干过.:D
回复 4# dodge

卫星的轨道每个都不一样,燃料捅肯定是集中放一个地方,然后需要加注的时候,变轨过去,这个过程也需要能量,燃料捅本身也需要交汇对接的能力,不便宜
【航天新闻网 4月5日报道】由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发起、马里兰大学主办的航天研讨会于3月24日至26日召开,会议主题是验证航天员或机械臂实施在轨卫星燃料加注、维修等技术问题。与会代表称,目前已经具备航天员或机械臂为在轨卫星加注燃料所需的技术与工具。NASA正在研究为在轨卫星服务的可行性与成本,研究结果将在9月提交国会。

  NASA预计在未来6-12个月内进行一项演示验证实验,由加拿大机械臂Dextre协助,在国际空间站演示为在轨卫星加注燃料。

  目前,这颗模拟卫星正在戈达德航天中心建造,预计10月完成。完成后的模拟卫星将被固定在国际空间站外部的快速后勤舱上。试验时,Dextre将使用专用工具切开卫星外层与隔热材料、线路,用管道将肼注入卫星。实验是由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地面航天员直接操纵,空间站上的长期考察组成员不参加工作。

  这次实验结束后,NASA打算演示验证自动操作。NASA的目标是为运行在地球上空14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燃料加注和维修。
回复 10# bluefleet
【据国际飞行网站2007年3月12敌人报道】欧空局、德国宇航中心(DLR)以及研发商 Kosmas Georing服务公司正在商讨一项被称作“赫耳墨斯”(Hermes)的飞船计划,该飞船可用于卫星维护。

“赫耳墨斯”计划包括一个重350千克的“实用代理”飞行器,可将在站点保存的燃料转移给位于地球静止轨道的通信卫星,或安装一个火箭发动机实现再次推进入轨。

燃料加注服务每50 千克推进剂约将花费1300万美元,Kosmas公司称,“实用代理”飞行器可为三颗卫星加注燃料。卫星的燃料加注需要一个特殊的耦合设备,该设备需要花费6500美元。一部分需要在发射前安装在用户卫星的燃料阀上,“实用代理”飞行器将携带另一部分。

“实用代理”飞行器还可以将Kosmas公司研发的Kinitron火箭发动机安装到用户卫星上,将其送入轨道。每个发动机需花费650万美元,可携带50千克的推进剂,并可重新加注燃料。(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曲佳 谢慧敏)(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bluefleet 发表于 2010-7-22 11:22

你这是在哪个位面找的乱七八糟的"新闻",前半部说的是国际空间站演示为在轨卫星加注燃料,然后最后又转进到为同步卫星加注燃料,几百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为同步卫星加注燃料?最离谱的是这个不知道哪个位面的地球同步轨道只有14000千米,就算是英里海里都不对啊.
bluefleet 发表于 2010-7-22 11:29


到目前为止,给同步卫星加注燃料都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根本就没国家干这种事.虽然以现在的自动化技术条件来说,飞到火星加注燃料都没什么问题.
回复 12# sunnerman
动动脑子,国际空间站的那个是技术验证实验,远景目标是同步卫星加注,同步轨道那个数据应该是国内记者写错了。
回复 13# sunnerman

目前是没有,所以要发展。美国欧洲都有公开的预先研制计划了。
bluefleet 发表于 2010-7-22 12:21


   
在入高轨费用大幅度降低之前,都只是说说而已.
dodge 发表于 2010-7-22 09:15


    你的问题好像就是lz的问题。。。何不拿出点具体的计算公式呢,来比较一下呢?。。
我来抛砖引玉以下。。
发射卫星的回报就是获得的资料,所以用两颗卫星的最终的收益(譬如说获得的资料)为最终衡量标准,比较等值的收益下,相对应得费用是多少:
总费用=卫星设计制造费用(占大部分?)+发射费用(占小部分)+轨道维持费用(更小部分)+其他

假定需要两颗卫星:
A=卫星设计制造费用(占大部分?);
B = 发射费用(占小部分)
C = 轨道维持费用(更小部分)
D = 其他
方案1:不加注燃料,重新发射一个呢,总共得两个卫星,两次发射。。等等。。所以, 需要花费:
F1 =A x2+Bx2+Cx2+Dx2;

方案2:假如用燃料加注的方法呢,取得同样的收益,只需一颗卫星,两次发射,其他部分同样,需要花费:

F2= A+Bx2+Cx2+Dx2;
则两者的差别是:
F = F1 - F2 = A =卫星设计制造费用(占大部分?) >0 ... 同样的收益,可以节省一次 卫星设计制造费用, 自然好了。

纯抛砖引玉。。。。:handshake
bluefleet 发表于 2010-7-22 12:20
你压根就没搞清楚为什么卫星要加注燃料吧

回复 12# sunnerman
动动脑子,国际空间站的那个是技术验证实验,远景目标是同步卫星加注,同步轨道那个数据应该是国内记者写错了。

现代同步通信卫星(同步轨道基本都是这玩意儿)靠星载燃料本来在轨寿命就长达10到15年,以现代科技发展速度,等到15年后这个通信卫星的能力都已经成渣了,更不提部件老化的问题,到时候不如把位置让出来,新打一颗容量高得多,性能强很多的卫星补上,加燃料是得不偿失,同步轨道本来就很有限,老家伙们该死的就应该去死,占着茅坑加点燃料用10到15年前的通信技术还有不可预知的部件老化可能随时隔屁,还有可预知的10到15年后太阳电池板老化导致的供电能力大幅度下降,目前没有国家会觉得这笔生意划得来. 目前为止,加注燃料还就是给低轨卫星的特权,一是轨道低运燃料成本低(更还能给ISS和航天飞机找得活儿干),二是低轨卫星本来维持轨道所消耗的燃料就大,正好互补.
回复 12# sunnerman
动动脑子,国际空间站的那个是技术验证实验,远景目标是同步卫星加注,同步轨道那个数据应该是国内记者写错了。

现代同步通信卫星(同步轨道基本都是这玩意儿)靠星载燃料本来在轨寿命就长达10到15年,以现代科技发展速度,等到15年后这个通信卫星的能力都已经成渣了,更不提部件老化的问题,到时候不如把位置让出来,新打一颗容量高得多,性能强很多的卫星补上,加燃料是得不偿失,同步轨道本来就很有限,老家伙们该死的就应该去死,占着茅坑加点燃料用10到15年前的通信技术还有不可预知的部件老化可能随时隔屁,还有可预知的10到15年后太阳电池板老化导致的供电能力大幅度下降,目前没有国家会觉得这笔生意划得来. 目前为止,加注燃料还就是给低轨卫星的特权,一是轨道低运燃料成本低(更还能给ISS和航天飞机找得活儿干),二是低轨卫星本来维持轨道所消耗的燃料就大,正好互补.


中國天地衛星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李世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說,在整個衛星的産業鏈中,製造與發射相對技術門檻最高。國際上有個大概演算法,平均每發射一顆衛星,衛星製造費用約1.2億美元;火箭費用約爲衛星造價的25%,約0.3億美元;發射費用爲衛星的25%,約0.3億美元;保險費是這三項的 20%,0.36億美元。一顆質量爲500~520公斤的小衛星的成本(包括製造、發射和保險)不超過3500萬~4500萬美元,其中發射費1500萬美元,僅是大型火箭的1/5。他介紹說,“中國衛星”已經公司化運作,也得到了“政府支援”。2002年,國家計委投資3億元專門在其下屬的“航太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設立國家衛星工程及應用中心,同時在下屬的“航太四創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建立導航定位示範工程。衛星製造、發射、應用的預計收入比例爲2∶1∶7。

发射费用只有卫星的1/2.如果加注飞船比较便宜,或者一次可以加注几颗卫星,还是划得来的。

中國天地衛星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李世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說,在整個衛星的産業鏈中,製造與發射相對技術門檻最高。國際上有個大概演算法,平均每發射一顆衛星,衛星製造費用約1.2億美元;火箭費用約爲衛星造價的25%,約0.3億美元;發射費用爲衛星的25%,約0.3億美元;保險費是這三項的 20%,0.36億美元。一顆質量爲500~520公斤的小衛星的成本(包括製造、發射和保險)不超過3500萬~4500萬美元,其中發射費1500萬美元,僅是大型火箭的1/5。他介紹說,“中國衛星”已經公司化運作,也得到了“政府支援”。2002年,國家計委投資3億元專門在其下屬的“航太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設立國家衛星工程及應用中心,同時在下屬的“航太四創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建立導航定位示範工程。衛星製造、發射、應用的預計收入比例爲2∶1∶7。

发射费用只有卫星的1/2.如果加注飞船比较便宜,或者一次可以加注几颗卫星,还是划得来的。
其实真把标准理顺了,同步轨道燃料加注反倒不那么麻烦。因为都在同一个轨道上,加油车跑来跑去耗油不大。大家应该听说过把XX度卫星漂移到xxx度的做法,这个过程的燃料消耗并非很大。如果有个大加油车放到同步轨道上为大家服务,确实是一件好事。

不过另一个角度看,同步轨道加油业务未必大。因为现在同步卫星的耗油量很小,随身背的油桶就够用上10几年,随着电推的普及,这个耗油量更小一些。而且1、2十年的时间,设备也该更新换代了,除非必要,也许打颗新卫星比老卫星加油核算。

卫星加油最大的用户应该是可机动变轨的大型间谍卫星,这些卫星上面仪器昂贵,造价不菲,变轨耗油多。这时打个小加油车还是合算的。如果能顺便换换ccd,换换存储器那就更美了。
回复 17# cddc
不是一颗卫星发两次,而是发一颗小加油卫星上去
回复 21# miaomiaomiao
这东西对火星和月球探险也有意义。
可以在设计卫星平台的时候,把动力模块设计成可以分离的。
燃料用尽,旧的动力模块分离抛弃,换一个新的对接。
卫星的载荷损坏,就把动力模块分离,给其他需要的卫星留着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0-7-22 13:31
CCD是不可能的 那个需要精密装配 不是人手参与很难做到
xtal 发表于 2010-7-22 15:56


    可以把整个CCD与不好自动装配的周边部件封装在一个模块里,换这个模块就是啦,
xtal 发表于 2010-7-22 15:56
模块化很容易做到,只不过人们一般不说更换了ccd,而是说更换了XX相机。镜头一般是好多相机公用一个大的,不好更换。说换相机,实际是更换ccd和附件这一块。一般没有人会提出需要在轨焊接的ccd更换要求,基本都是整块抽拉。至于调焦和细定位,在微机电系统如此发达的现代,应该不会是问题吧?
bluefleet 发表于 2010-7-22 13:38


    只需(总共发射)一颗卫星,两次发射(任务)。。。
你能理解成那样,也够牛的{:3_90:}
太空加油站,呵呵 俺以后就干这个了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0-7-22 16:54

细定位,怎么定位 用什么基准定位?太空中冷热不均 你准备在太空中弄恒温房调整?
凡事不要想当然

细定位,怎么定位 用什么基准定位?太空中冷热不均 你准备在太空中弄恒温房调整?
凡事不要想当然
xtal 发表于 2010-7-22 19:42

[:a9:][:a9:][:a9:]
哈勃更换光轴补偿校正仪、广域和行星照相机、空间望远镜摄谱仪(STIS)和近红外线照相机和多目标分光仪(NICMOS)、先进巡天照相机、第三代广域照相机....,原来是宇航员背着恒温房上去修的。[:a1:]
细定位,怎么定位 用什么基准定位?太空中冷热不均 你准备在太空中弄恒温房调整?
凡事不要想当然
xtal 发表于 2010-7-22 19:42

[:a9:][:a9:][:a9:]
哈勃更换光轴补偿校正仪、广域和行星照相机、空间望远镜摄谱仪(STIS)和近红外线照相机和多目标分光仪(NICMOS)、先进巡天照相机、第三代广域照相机....,原来是宇航员背着恒温房上去修的。[:a1:]
LZ,长曲棍球的造假高达10亿美元,是打个燃料罐上去贵还是重新发射贵啊


单组分肼燃料,比冲暴低的毒气弹
费牛劲加注,不如直接上大功率电推

单组分肼燃料,比冲暴低的毒气弹
费牛劲加注,不如直接上大功率电推
地球同步卫星要加注的话,干吗原来不多打这几十公斤燃料上去
bluefleet 发表于 2010-7-22 13:39
正解。这样可以用火箭分批次把燃料带到太空。
而不用造个天鼎星一样的大火箭一次发射上去。
这样技术难度就下去了。
cruelworm 发表于 2010-7-22 23:52

假如目前的火箭没这么大的推力多打这么多燃料呢?
项目就停下来?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0-7-22 19:47
喂喂,哪里有人好吧
prcak47 发表于 2010-7-22 09:29
bluefleet 发表于 2010-7-22 08:49
xtal 发表于 2010-7-23 10:13
原来老兄的意思,用人操作就不用背那个什么恒温箱,用机械手操作就必须得用。是不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