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希腊棺材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7 03:49:09


60后和70后的兄弟们,应该对《希腊棺材之谜》这本书不会太陌生。19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久已隔绝的中西方经典读物重见天日,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版面市。各个城市中读者连夜排队抢购的场面屡见不鲜,那情景就如今日抢房子一样,堪称震撼。《希腊棺材之谜》,正是那个激情年代的心灵印记之一。
说到侦探小说,大家马上会想起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侦探波洛。确实,这两个艺术形象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代表了欧洲侦探文学的两大流派。像《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都是那个年代备受喜爱的侦探电影。而大西洋另一侧的美国,也有一个风霏多年的侦探文学流派,这就是艾勒里•奎恩探案系列。作者是二个人,一个叫弗雷德里克•丹奈,另一个叫曼弗里德•李,是表兄弟,二人合作取共同笔名艾勒里•奎恩,和小说主人公一个名字。《希腊棺材之谜》,是二人所著的九部“国名系列”探案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记得当年有一本令人捧腹的儿童文学读物《西游新记》,作者童恩正。书中有一章是悟空师兄弟三人被纽约黑帮绑架,出马破案的正是艾勒里•奎恩父子。另外还找了外援,候选人有福尔摩斯、波洛,还有叶永烈笔下的警察博士金明。由此可见,当年中国读者心目中最著名的侦探形象,也不过是这四人而已,远不是如今的百花齐放。
笔者第一次接触《希腊棺材之谜》,还不是看的原著。80年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晚6点(后改为6点半)有评书连播节目,像《杨家将》、《岳飞传》、《薛刚反唐》等,都是从那里第一次听到的。《希腊棺材之谜》是一部广播剧,并不长,大概有六、七集吧。因为是广播剧,篇幅短小,很多精彩的情节都没有表现出来。不过,即使如此,那种丛生的悬念,还是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有意犹未尽之感。
过了几年,笔者上了中学,可以到图书馆成人阅览室借阅图书了,这才第一次全篇读完《希腊棺材之谜》。掩卷之后的感觉,就像一个多年相熟的老朋友突然离开了一样,不忍读完,不忍释手。过不多久,笔者就用自己攒的午餐钱去新华书店买下了这本书,一直珍藏至今。
多年以后,艾勒里•奎恩探案系列重版发行,但翻译的质量明显不如老版本,缺乏了那种丝丝入扣的文采之美。近日笔者重读了《希腊棺材之谜》,虽然内心已淡定了许多,但拍案感慨之情,却非年轻人所独有。
《希腊棺材之谜》全书共有四处精彩较量,环环相扣,伏笔纵横。稍一不慎,即遗漏天机。每到山穷水尽,即有峰回路转。当案情水落石出时,所有读者都会禁不住惊呼:“原来是他!”虽然现在看来,这种模式套路已颇为老调,司空见惯了。然而老调只要设置精奇,悬念叠出,仍然会吸引读者无限遐思。在这一点上,《希腊棺材之谜》尤其出色。
案件开篇即是纽约艺术品商人卡吉士在睡眠中心脏病发作去世,全家送葬至墓地。返回家中,卡吉士的女婿史洛安突然发现保险柜中的卡吉士遗嘱不翼而飞,于是报案。检察长桑逊、副检察长佩珀、侦探长老奎恩、警察范雷、李德、哈斯壮等赶到现场展开调查。艾勒里是老奎恩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爱好推理,精力旺盛,也跟着父亲来到现场。
经询问,得知卡吉士死前的夜里曾接见过两个身份不明的不速之客。因为卡吉士事前咐秘书琼接人进门就离开,这两个人什么时候走的,卡吉士之后到死前做了什么,都成了不解之谜。
作过一翻推理后,艾勒里断定遗嘱只能藏在棺材里。于是开棺进行检验。意外发生了,卡吉士的棺材里没有遗嘱,却多了一个死人,后来知道是释放犯格林肖。琼认出,这正是那两个不速之客中的一个。于是,小说的第一个较量到来。
经过对现场的勘察及所掌握情况的分析推理,艾勒里得出结论:凶手正是卡吉士本人。他布了一个局,设置了假现场,装扮成蒙面人和格林肖一起拜访自己的家,然后杀死格林肖,因为对方勒索他。不料夜里卡吉士自己病发死亡。至于格林肖如何到卡吉士棺材里,因为另有人偷走了遗嘱,指向也很明显。
正当艾勒里滔滔不绝之时,一个人出现了:富翁诺克斯。他承认自己就是当夜和格林肖一起来的另一个不速之客。因为当年格林肖偷了伦敦博物馆一幅达芬奇的名画,卖给了卡吉士。但还没等收到钱,就被捕了。如今格林肖出狱来找卡吉士要钱。而卡吉士正面临破产,于是将名画转卖给诺克斯,开出“付给持票人”的期票。还修改了遗嘱,将格林肖加为继承人之一。至于格林肖如何死了,诺克斯也不知道。而说到那幅画,诺克斯当即交出,却证实是一幅赝品。真迹哪里去了,不得而知。
这个情况打破了艾勒里的推理。经过反思,他发现有人在现场做了手脚,蓄意引他入局。而接着情况发展又将嫌疑的矛头指向了史洛安,他具备杀人和偷遗嘱的动机。第二次较量出现,史洛安突然畏罪自杀,一切都合情合理,警察局也准备结案了。艾勒里并不相信史洛安是自杀,认为必定另有隐情,但苦于推理的环节缺乏关键之处。正在这时,一个证人偶然的证词推翻了史洛安的自杀结论,是被人谋杀的,精心布置了现场。案件的关键人物死亡,线索都断了。
这时有人发匿名信威胁诺克斯,佩珀副检察长和警察进驻诺宅。艾勒里循丝剥茧,故布疑阵,终于捉出贼喊捉贼的诺克斯,并得出失窃的名画有两幅的结论。第三次较量以艾勒里取胜告终。案件进入了检察院起诉阶段,似乎要结束了。
然而,真正的第四次较量却正在开始。艾勒里授意警察对一个人秘密跟踪,然后收紧罗网。在阴暗破旧的地下室里,这个人正在仔细比对两幅名画,艾勒里和大群警察突然出现。此人嗥叫一声,图穷匕见,开枪顽抗,被警察乱枪击毙。揭开他的面罩,众人不约惊呼。。。。。。
欲知真凶为何人,大家还是去看小说吧。艾勒里最后作了一次对整个案件的推原论始,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60后和70后的兄弟们,应该对《希腊棺材之谜》这本书不会太陌生。19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久已隔绝的中西方经典读物重见天日,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版面市。各个城市中读者连夜排队抢购的场面屡见不鲜,那情景就如今日抢房子一样,堪称震撼。《希腊棺材之谜》,正是那个激情年代的心灵印记之一。
说到侦探小说,大家马上会想起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侦探波洛。确实,这两个艺术形象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代表了欧洲侦探文学的两大流派。像《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都是那个年代备受喜爱的侦探电影。而大西洋另一侧的美国,也有一个风霏多年的侦探文学流派,这就是艾勒里•奎恩探案系列。作者是二个人,一个叫弗雷德里克•丹奈,另一个叫曼弗里德•李,是表兄弟,二人合作取共同笔名艾勒里•奎恩,和小说主人公一个名字。《希腊棺材之谜》,是二人所著的九部“国名系列”探案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记得当年有一本令人捧腹的儿童文学读物《西游新记》,作者童恩正。书中有一章是悟空师兄弟三人被纽约黑帮绑架,出马破案的正是艾勒里•奎恩父子。另外还找了外援,候选人有福尔摩斯、波洛,还有叶永烈笔下的警察博士金明。由此可见,当年中国读者心目中最著名的侦探形象,也不过是这四人而已,远不是如今的百花齐放。
笔者第一次接触《希腊棺材之谜》,还不是看的原著。80年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晚6点(后改为6点半)有评书连播节目,像《杨家将》、《岳飞传》、《薛刚反唐》等,都是从那里第一次听到的。《希腊棺材之谜》是一部广播剧,并不长,大概有六、七集吧。因为是广播剧,篇幅短小,很多精彩的情节都没有表现出来。不过,即使如此,那种丛生的悬念,还是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有意犹未尽之感。
过了几年,笔者上了中学,可以到图书馆成人阅览室借阅图书了,这才第一次全篇读完《希腊棺材之谜》。掩卷之后的感觉,就像一个多年相熟的老朋友突然离开了一样,不忍读完,不忍释手。过不多久,笔者就用自己攒的午餐钱去新华书店买下了这本书,一直珍藏至今。
多年以后,艾勒里•奎恩探案系列重版发行,但翻译的质量明显不如老版本,缺乏了那种丝丝入扣的文采之美。近日笔者重读了《希腊棺材之谜》,虽然内心已淡定了许多,但拍案感慨之情,却非年轻人所独有。
《希腊棺材之谜》全书共有四处精彩较量,环环相扣,伏笔纵横。稍一不慎,即遗漏天机。每到山穷水尽,即有峰回路转。当案情水落石出时,所有读者都会禁不住惊呼:“原来是他!”虽然现在看来,这种模式套路已颇为老调,司空见惯了。然而老调只要设置精奇,悬念叠出,仍然会吸引读者无限遐思。在这一点上,《希腊棺材之谜》尤其出色。
案件开篇即是纽约艺术品商人卡吉士在睡眠中心脏病发作去世,全家送葬至墓地。返回家中,卡吉士的女婿史洛安突然发现保险柜中的卡吉士遗嘱不翼而飞,于是报案。检察长桑逊、副检察长佩珀、侦探长老奎恩、警察范雷、李德、哈斯壮等赶到现场展开调查。艾勒里是老奎恩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爱好推理,精力旺盛,也跟着父亲来到现场。
经询问,得知卡吉士死前的夜里曾接见过两个身份不明的不速之客。因为卡吉士事前咐秘书琼接人进门就离开,这两个人什么时候走的,卡吉士之后到死前做了什么,都成了不解之谜。
作过一翻推理后,艾勒里断定遗嘱只能藏在棺材里。于是开棺进行检验。意外发生了,卡吉士的棺材里没有遗嘱,却多了一个死人,后来知道是释放犯格林肖。琼认出,这正是那两个不速之客中的一个。于是,小说的第一个较量到来。
经过对现场的勘察及所掌握情况的分析推理,艾勒里得出结论:凶手正是卡吉士本人。他布了一个局,设置了假现场,装扮成蒙面人和格林肖一起拜访自己的家,然后杀死格林肖,因为对方勒索他。不料夜里卡吉士自己病发死亡。至于格林肖如何到卡吉士棺材里,因为另有人偷走了遗嘱,指向也很明显。
正当艾勒里滔滔不绝之时,一个人出现了:富翁诺克斯。他承认自己就是当夜和格林肖一起来的另一个不速之客。因为当年格林肖偷了伦敦博物馆一幅达芬奇的名画,卖给了卡吉士。但还没等收到钱,就被捕了。如今格林肖出狱来找卡吉士要钱。而卡吉士正面临破产,于是将名画转卖给诺克斯,开出“付给持票人”的期票。还修改了遗嘱,将格林肖加为继承人之一。至于格林肖如何死了,诺克斯也不知道。而说到那幅画,诺克斯当即交出,却证实是一幅赝品。真迹哪里去了,不得而知。
这个情况打破了艾勒里的推理。经过反思,他发现有人在现场做了手脚,蓄意引他入局。而接着情况发展又将嫌疑的矛头指向了史洛安,他具备杀人和偷遗嘱的动机。第二次较量出现,史洛安突然畏罪自杀,一切都合情合理,警察局也准备结案了。艾勒里并不相信史洛安是自杀,认为必定另有隐情,但苦于推理的环节缺乏关键之处。正在这时,一个证人偶然的证词推翻了史洛安的自杀结论,是被人谋杀的,精心布置了现场。案件的关键人物死亡,线索都断了。
这时有人发匿名信威胁诺克斯,佩珀副检察长和警察进驻诺宅。艾勒里循丝剥茧,故布疑阵,终于捉出贼喊捉贼的诺克斯,并得出失窃的名画有两幅的结论。第三次较量以艾勒里取胜告终。案件进入了检察院起诉阶段,似乎要结束了。
然而,真正的第四次较量却正在开始。艾勒里授意警察对一个人秘密跟踪,然后收紧罗网。在阴暗破旧的地下室里,这个人正在仔细比对两幅名画,艾勒里和大群警察突然出现。此人嗥叫一声,图穷匕见,开枪顽抗,被警察乱枪击毙。揭开他的面罩,众人不约惊呼。。。。。。
欲知真凶为何人,大家还是去看小说吧。艾勒里最后作了一次对整个案件的推原论始,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剧透
沈晨曦 发表于 2010-6-25 14:09


    这本书我当时还是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晚6点的评书连播听来的,到现在也没有看到过原著
书我淘了一本还没看!看了你帖子我得看看!
二十多年前看过,相当惊悚
比福尔摩斯过瘾多了
这本有很大的漏洞~
地板上的死人,也如同活人一样跟他们对视着——那阴森可怖的脸上,确实挂着再也不会消失的狰狞冷笑——此人就是XXXXXX
当年我的最爱,嗯。。。。佩珀那个倒霉孩子。。。。。
丫的!还真没看过!{:3_77:}
你不说还真想不起来了,好久好久了啊。我一直把它记成是福尔摩斯系列的,仔细一想才想起来,看过怕有2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