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10多条高速公路可用作战机起降跑道(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1:38:15
我国有10多条高速公路可用作战机起降跑道(图)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1日   解放军报
资料图:我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准备运送救灾物资

资料图:我国军车在公路上快速机动



  白忠斌 李松青 韦统兵
  主题词:军事交通运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靠的就是军事交通运输。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壮大,经过几代军交人的共同努力,我军军事交通运输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步构建了纵横衔接、通达完备的立体国防交通网络体系,探索出军地保障力量一体建设、一体运用的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路子,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考验。
  跨国军演、跨区机动、陆空联合投送,战略投送能力折射军队战斗力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立体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军事交通由过去的单一保障向立体保障跨越,运输方式由过去陆路交通运输为主,变成天上、地面、水上立体输送;运输手段由过去的“闷罐载运”,发展到高速公路汽车、铁路动车组、空中大型运输机的“快速机动”。部队快速机动能力和远程投送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
  汽笛长鸣,铁流滚滚。2007年7月28日13时10分,参加“和平使命-2007”演习的军用列车,缓缓从中国境内驶向国门,驶向俄罗斯境内预定演习地域。这次超长时间、超远距离、成建制携带重装备的跨国输送,往返2万余公里,是对我军远程机动保障能力的一次实际检验,在我军军交运输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秋风瑟瑟,机声隆隆。如今每到老兵退伍时节,一架架大型客机,就会满载着西部边防一线部队的老兵,从西藏拉萨、新疆喀什等机场腾空而起,飞往天府之国成都,飞向六朝古都西安。
  建国初期,我军进藏部队靠的是官兵的铁脚板,当时进出时间以年来计算。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后,人员、物资进出藏靠的是车轮子,以天为单位计算,一般要10天左右。如今改为空运后,往返周期以小时计算,只需2-5小时即可。这些头一天还在边关哨所站岗巡逻的老兵,第二天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兵贵神速。战略投送能力是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军队威慑力的大小,不仅在于规模有多大,兵力有多少,更在于其机动投送能力的强弱。
  2009年9月10日,在伟大祖国喜迎60华诞前夕,总后军交运输部结合广州军区某摩步师的跨区机动,组织了一次轻装部队陆空联合投送演练。
  一声警报划破长空,某部紧急启封车辆装备,采取摩托化快速机动至广西某机场。
  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划破长空,首先起飞的货机缓缓降落在湖南某机场,其他3架客机每隔两分钟相继到达,缓缓滑入停机位置。紧接着,13台机场专用保障车、11台地服设备、50多名机场专业保障人员、20多台联勤接运车辆,迅速驶入指定位置,展开协同保障。短短15分钟,数百名参训官兵及随行装备、物资卸载完毕。
  这次陆空联合投送,4架民航飞机、一列动车组、几十台民用车辆,利用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输送部队近千公里。我军首次综合利用民用运力组织轻装部队陆空联合投送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我军军交运输训练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目前,我军铁路输送距离已由过去每天400公里左右提高到800至1000公里;公路军事运输由过去每天不到300公里提高到500公里,高性能、大吨位汽车比例大幅增加;水路军事运输从近海内河保障发展到远海远洋保障;航空军事运输从无到有,从单一运送新老兵发展到人员和物资运输、从完全依靠民航发展到军民运力并用,基本形成了综合立体的现代运输体系,在保障汶川抗震救灾、玉树抗震救灾、援外运输及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速路上起降飞机,民航海外投送救援人员,检验军地一体运输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通过深入开展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建立健全军地协调机制,促进了军交运输军地一体化保障体系的创新发展,军交运输保障能力实现整体跃升。
  军列驰骋,动若风发;口令声,马达声,汽笛声,声声入耳。一幅幅画面在不停地切换,一个个指令在不停地传出。某军代处值班员坐镇调度台,轻点鼠标,千里之外铁路线上的军列运行状况,便可尽收眼底,正可谓“运筹三尺调度台,决胜千里铁道线”。
  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军交运输部门围绕“联得通、看得见、用得上”的建设原则,研制开发了军交运输动态监控系统,连通了三级五线军交运输指挥控制体系,并紧紧依托国家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平台,使军事运输组织指挥初步实现了网络化和可视化,军事运输调度指挥逐步走上了信息化快车道。
  战场交通设施是军事运输的基本依托,也是军交运输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交运输部门紧紧依托地方交通网络建设,着眼战略投送和作战机动需要,对主要方向铁路、公路战略战役通道、部队作战机动道路、水路战备码头等进行重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了通达深度,战场通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1989年9月,在沈大高速公路某区段上,数架银色的战鹰从3000米高空俯冲而下,呼啸着向地面扑来,随着几个漂亮的着陆动作,依次安全降落在笔直、宽敞的高速公路跑道上。这条高速公路飞机跑道的建成在我国是首创,它向世人宣告:中国也能在高速公路上起降飞机了。
  “九五”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了10多条这样的飞机专用跑道。
  过去,济南军区某装甲旅进出口道路是一条尘土飞扬的小路,装备进出要靠大型拖车,一台一台拖出去。像这样道路不畅的情况,在一些单位还比较普遍。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十一五”以来,采取中央补助、地方配套的办法,安排边防公路建设11600多公里、部队进出口道路2000余公里,打通了部分重要的“卡脖子”路段,在新改建铁路中贯彻军事要求350多项,建成水路战备滚装码头19座,初步形成了战场交通网络,为部队快速机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军地保障力量的有效凝聚和运用,为提高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奠定了基础。利用交通部门和企业海外保障体系,完成了赴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海军编队的运输补给。利用民航运力,在实施印度洋海啸、海地及智利地震灾害等国际救援行动中,保障了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快速投送到位。
  特别是汶川抗震救灾,举三军运输之力,聚全国交通之能,采取铁路输送、航空投送、摩托化机动等方式,将10多万救灾大军快速投送到灾区,创造了单日铁路输送部队数量最多、单日航空输送密度最高、整建制部队摩托化机动距离最远、野战条件下军车运行管理最有效的新纪录,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未来作战,保障部队大规模投送、远程投送、高速投送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新的使命任务,对军交运输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部队在规模上走得更多、在距离上走得更远、在速度上走得更快?通过几十年建设实践,我军军交战线官兵对提升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有了新的探索。
  ——加快发展以海空运力为重点的战略投送力量建设。以保障我军多方向、远距离快速机动为目标,抓紧建立立体程度更高、运力结构更加合理的运输力量体系。增加大型运输机数量,优化航空运输力量的结构比例,重视发展运输直升机力量,提高跨越复杂地形和垂直保障能力。加快研制生产和购置大型运输舰船等装备,提高战略海运能力。
  ——构建运转高效的军交运输体制机制。实践证明,军交运输保障作为部队机动和后勤保障的关键性要素,只有统筹规划、集约使用,才能实现军地各种运输力量的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确保部队行动需要。去年下半年,我军4个军区的4个成建制陆军师、数万名官兵参加跨区演习,动用各种车辆和武器装备之多,部队机动总里程之长,堪称我军军演之最。民航、铁路、公路联合投送成建制部队,高效运转的军交运输体制机制为保障演习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一大亮点。
  ——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战场保通能力。在新形势下,必须根据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要求,针对交通运输线易遭打击破坏的特点,对重点交通目标科学分类分级,搞好隐蔽伪装,变被动防护为主动防护,变普遍防护为重点防护,把交通线路、重要目标、技术装备、运输工具等纳入整体防护体系之中。加强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根据作战任务和交通保障需要,把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通信等各类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实、建强,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动、用得上。我国有10多条高速公路可用作战机起降跑道(图)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1日   解放军报
资料图:我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准备运送救灾物资
资料图:我国军车在公路上快速机动


  白忠斌 李松青 韦统兵
  主题词:军事交通运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靠的就是军事交通运输。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壮大,经过几代军交人的共同努力,我军军事交通运输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步构建了纵横衔接、通达完备的立体国防交通网络体系,探索出军地保障力量一体建设、一体运用的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路子,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考验。
  跨国军演、跨区机动、陆空联合投送,战略投送能力折射军队战斗力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立体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军事交通由过去的单一保障向立体保障跨越,运输方式由过去陆路交通运输为主,变成天上、地面、水上立体输送;运输手段由过去的“闷罐载运”,发展到高速公路汽车、铁路动车组、空中大型运输机的“快速机动”。部队快速机动能力和远程投送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
  汽笛长鸣,铁流滚滚。2007年7月28日13时10分,参加“和平使命-2007”演习的军用列车,缓缓从中国境内驶向国门,驶向俄罗斯境内预定演习地域。这次超长时间、超远距离、成建制携带重装备的跨国输送,往返2万余公里,是对我军远程机动保障能力的一次实际检验,在我军军交运输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秋风瑟瑟,机声隆隆。如今每到老兵退伍时节,一架架大型客机,就会满载着西部边防一线部队的老兵,从西藏拉萨、新疆喀什等机场腾空而起,飞往天府之国成都,飞向六朝古都西安。
  建国初期,我军进藏部队靠的是官兵的铁脚板,当时进出时间以年来计算。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后,人员、物资进出藏靠的是车轮子,以天为单位计算,一般要10天左右。如今改为空运后,往返周期以小时计算,只需2-5小时即可。这些头一天还在边关哨所站岗巡逻的老兵,第二天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兵贵神速。战略投送能力是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军队威慑力的大小,不仅在于规模有多大,兵力有多少,更在于其机动投送能力的强弱。
  2009年9月10日,在伟大祖国喜迎60华诞前夕,总后军交运输部结合广州军区某摩步师的跨区机动,组织了一次轻装部队陆空联合投送演练。
  一声警报划破长空,某部紧急启封车辆装备,采取摩托化快速机动至广西某机场。
  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划破长空,首先起飞的货机缓缓降落在湖南某机场,其他3架客机每隔两分钟相继到达,缓缓滑入停机位置。紧接着,13台机场专用保障车、11台地服设备、50多名机场专业保障人员、20多台联勤接运车辆,迅速驶入指定位置,展开协同保障。短短15分钟,数百名参训官兵及随行装备、物资卸载完毕。
  这次陆空联合投送,4架民航飞机、一列动车组、几十台民用车辆,利用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输送部队近千公里。我军首次综合利用民用运力组织轻装部队陆空联合投送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我军军交运输训练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目前,我军铁路输送距离已由过去每天400公里左右提高到800至1000公里;公路军事运输由过去每天不到300公里提高到500公里,高性能、大吨位汽车比例大幅增加;水路军事运输从近海内河保障发展到远海远洋保障;航空军事运输从无到有,从单一运送新老兵发展到人员和物资运输、从完全依靠民航发展到军民运力并用,基本形成了综合立体的现代运输体系,在保障汶川抗震救灾、玉树抗震救灾、援外运输及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速路上起降飞机,民航海外投送救援人员,检验军地一体运输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通过深入开展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建立健全军地协调机制,促进了军交运输军地一体化保障体系的创新发展,军交运输保障能力实现整体跃升。
  军列驰骋,动若风发;口令声,马达声,汽笛声,声声入耳。一幅幅画面在不停地切换,一个个指令在不停地传出。某军代处值班员坐镇调度台,轻点鼠标,千里之外铁路线上的军列运行状况,便可尽收眼底,正可谓“运筹三尺调度台,决胜千里铁道线”。
  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军交运输部门围绕“联得通、看得见、用得上”的建设原则,研制开发了军交运输动态监控系统,连通了三级五线军交运输指挥控制体系,并紧紧依托国家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平台,使军事运输组织指挥初步实现了网络化和可视化,军事运输调度指挥逐步走上了信息化快车道。
  战场交通设施是军事运输的基本依托,也是军交运输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交运输部门紧紧依托地方交通网络建设,着眼战略投送和作战机动需要,对主要方向铁路、公路战略战役通道、部队作战机动道路、水路战备码头等进行重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了通达深度,战场通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1989年9月,在沈大高速公路某区段上,数架银色的战鹰从3000米高空俯冲而下,呼啸着向地面扑来,随着几个漂亮的着陆动作,依次安全降落在笔直、宽敞的高速公路跑道上。这条高速公路飞机跑道的建成在我国是首创,它向世人宣告:中国也能在高速公路上起降飞机了。
  “九五”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了10多条这样的飞机专用跑道。
  过去,济南军区某装甲旅进出口道路是一条尘土飞扬的小路,装备进出要靠大型拖车,一台一台拖出去。像这样道路不畅的情况,在一些单位还比较普遍。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十一五”以来,采取中央补助、地方配套的办法,安排边防公路建设11600多公里、部队进出口道路2000余公里,打通了部分重要的“卡脖子”路段,在新改建铁路中贯彻军事要求350多项,建成水路战备滚装码头19座,初步形成了战场交通网络,为部队快速机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军地保障力量的有效凝聚和运用,为提高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奠定了基础。利用交通部门和企业海外保障体系,完成了赴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海军编队的运输补给。利用民航运力,在实施印度洋海啸、海地及智利地震灾害等国际救援行动中,保障了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快速投送到位。
  特别是汶川抗震救灾,举三军运输之力,聚全国交通之能,采取铁路输送、航空投送、摩托化机动等方式,将10多万救灾大军快速投送到灾区,创造了单日铁路输送部队数量最多、单日航空输送密度最高、整建制部队摩托化机动距离最远、野战条件下军车运行管理最有效的新纪录,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未来作战,保障部队大规模投送、远程投送、高速投送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新的使命任务,对军交运输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部队在规模上走得更多、在距离上走得更远、在速度上走得更快?通过几十年建设实践,我军军交战线官兵对提升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有了新的探索。
  ——加快发展以海空运力为重点的战略投送力量建设。以保障我军多方向、远距离快速机动为目标,抓紧建立立体程度更高、运力结构更加合理的运输力量体系。增加大型运输机数量,优化航空运输力量的结构比例,重视发展运输直升机力量,提高跨越复杂地形和垂直保障能力。加快研制生产和购置大型运输舰船等装备,提高战略海运能力。
  ——构建运转高效的军交运输体制机制。实践证明,军交运输保障作为部队机动和后勤保障的关键性要素,只有统筹规划、集约使用,才能实现军地各种运输力量的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确保部队行动需要。去年下半年,我军4个军区的4个成建制陆军师、数万名官兵参加跨区演习,动用各种车辆和武器装备之多,部队机动总里程之长,堪称我军军演之最。民航、铁路、公路联合投送成建制部队,高效运转的军交运输体制机制为保障演习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一大亮点。
  ——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战场保通能力。在新形势下,必须根据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要求,针对交通运输线易遭打击破坏的特点,对重点交通目标科学分类分级,搞好隐蔽伪装,变被动防护为主动防护,变普遍防护为重点防护,把交通线路、重要目标、技术装备、运输工具等纳入整体防护体系之中。加强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根据作战任务和交通保障需要,把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通信等各类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实、建强,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动、用得上。
我就觉得吧,反正楼主发的第二张图肯定不行
第二张图片那是绝对不行的。



不过不知道长安街能不能起飞8爷和棍子。
当年沈大高速是空军的飞机率先上去的!
另外,国家高速公路好象是有战备起降要求的!
三界外 发表于 2010-6-21 17:41

是吗?我猜上去的肯定是8爷。
回复 5# 大侧斜螺旋桨


   记得是7爷 而且是很老的型号 还有苏制的运输机
上世纪七十年代TG就在公路上演练过战斗机起降!
符合直升机起降吧,很多高速公路不是外国人建的吗?别人会给咱们弄这么好的东西。。。
......现在以中国战斗机的后勤保证需要看,这个东西实际用处不算大,如果正规机场顶不住那高速公路也是白扯。
绝地大反击 发表于 2010-6-21 18:06

外国人建的?
aaaxinjing 发表于 2010-6-21 18:39


        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英文单词模式的工程建设。
三界外 发表于 2010-6-21 17:41


    只需要某几段就可以了 所以隐蔽性还是挺高的 因为那么多长 你很难猜到某段可以起降
不管怎么说,全国这么多高速公路,才这么10多条战备跑道,太少了。这些战备跑道当然无法取代军用机场的作用,但可以作为军用机场的一个补充。

其实和公路上的战备跑道相比,民用机场的战备问题应该做更多考虑。
这都多少年没练过了……现在还练么?
楼主的标题就有毛病,高速公路的某一段或者某几段可用做战机起降跑道,而不是整条高速公路都可以用做跑道。“10多条高速路可用作跑道”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是有“10多条高速路”在建造过程中预留了跑道,还是在高速路建设过程中预留了“10多段跑道”?
cliang_sss 发表于 2010-6-21 17:46

7爷和IL-14在沈大高速公路上起降过。
顺便红果果炫耀一把,俺可是乘坐过IL-14的。
绝地大反击 发表于 2010-6-21 18:06

扯淡!最早的几条高速公路,当时国内还不能生产高速公路用的改性沥青,所以需要国外提供。但是并不表明就是是外国人建的。
据传闻,有些绝大部分为沥青路面的高速公路上突然出现比较开阔平直的水泥路段,中间隔离带不是永久性的,而且有面积较大的服务区的就很有可能是……

据传闻,有些绝大部分为沥青路面的高速公路上突然出现比较开阔平直的水泥路段,中间隔离带不是永久性的,而 ...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0-6-21 23:38


神州第一路——沈大高速1990年竣工时是这样,95年第一次走这段时是傍晚,差点就“起飞了”(掉跑道南头的沟里)。
2004年扩宽改造后都是沥青路面了,永久性隔离带,估计军方认为一半马路宽就够了,或者没必要了。
据传闻,有些绝大部分为沥青路面的高速公路上突然出现比较开阔平直的水泥路段,中间隔离带不是永久性的,而 ...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0-6-21 23:38


神州第一路——沈大高速1990年竣工时是这样,95年第一次走这段时是傍晚,差点就“起飞了”(掉跑道南头的沟里)。
2004年扩宽改造后都是沥青路面了,永久性隔离带,估计军方认为一半马路宽就够了,或者没必要了。
原来如此啊...{:hao:}
大侧斜螺旋桨 发表于 2010-6-21 17:42


    K1S的歼7E双机,还有一架IL-14貌似是92年吧,上了《航空知识》的封面
这种东西只有在国家面临全面战争的情况下才用得着!至于那个隔离带,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基本可忽略不计,几十分钟就可解决掉!{:Bingo:}
回复 22# 三界外
补充一下,在某种较大规模的主动进攻战役时在某一局部地区也可能用得着!{:cha:}
不是说苏27起降能力超强,在平坦的草地上都能起降吗?我们的J-11能做到不?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0-6-21 23:36


      那你听过一些乱七八糟的英文单词组成的工程建设方式不?
绝地大反击 发表于 2010-6-22 09:45


BOT    BO    BT   EPC     TURN KEY???
大侧斜螺旋桨 发表于 2010-6-21 17:42
我记得是两架7爷,当年航空知识上看的。
zip_jaywalker 发表于 2010-6-22 10:05


    嗯咯,反正是我们老师告诉我们的。
大侧斜螺旋桨 发表于 2010-6-21 17:42

哈哈哈
降下来了还能加油再飞上去?
扯吧
这个也就论证一下可行性就是了
打起仗来还真在公路上起降?
后勤那么容易?
我觉得公路跑道作用不大,还不如老老实实把机场建好。
真到这步天上还能剩几架JJ
绝地大反击 发表于 2010-6-22 09:45

估计是早期的几条路向国外提出技术咨询,有时候工程工期紧导致设计周期紧的时候,国内工程公司就直接把国外返回的技术咨询文件中的英文单词、表达方式搬上去了。
我都干过这样的事,某个工序购买老外的工艺包,设计周期很紧,没时间全部翻成国内的表达方式,结果某个工序的设计基本把老外的英文单词直接贴到图上,很多表达方式都采用的老外的,只要施工方能看懂、我们能看懂不至于引起误会就行。而其它工序还是国内的设计,国内的表达方式。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0-6-22 11:51


    哦,那我就不知道了,你看看26楼那些英文简写见过没?
隔离带是问题? 我看这公路隔离带怎么都这样
zip_jaywalker 发表于 2010-6-22 10:05
为解决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的问题,现今在国际上通行采用的融资方式主要有BT、BOT、BOOT、BOO等方式,也就是说,一种从BOT方式演变而来的BT方式已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BT(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指投资者通过政府BT项目招投标,中标取得BT建设的投资者(承包人)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和项目建设,并在项目完工经验收合格后立即移交给建设单位(通常为政府),建设单位向BT建设投资者(承包人)支付工程建设费用和融资费用,支付时间由BT建设双方约定。因此,BT是通过融资进行项目建设的一种融投资方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项目业主,将拟建设的某个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BOT项目投资者并按合同约定授权中标投资者来融资、投资、建设、经营、维护该项目,该投资者在协议规定的时期内通过经营来获取收益,并承担风险。政府或授权项目业主在此期间保留对该项目的监督调控权。协议期满,根据协议由授权的投资者将该项目移交给政府或政府授权项目业主的一种模式。适用于对现在不能盈利而未来却有较好或一定的盈利潜力的项目。

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即“建设一拥有一经营一转让”),是国内投资者(承包人)或国际财团对中标承包的市政工程项目及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待项目建成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拥有所有权并进行经营,期满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或其授权的业主。

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设一转让一经营”) ,社会投资者根据政府赋予的特许权,建设并经营基础设施项目,但是并不将此项基础设施项目移交给政府或其授权的业主。

我所在的公司只作过EPC。曾就一个环保项目和业主提过BOT模式,业主不放心,其实更不放心的是我们,所以没搞成。
飞机在高速公路上起降根本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要将高速公路作为备用机场必须建设相应的设施,基本的加油设施要有,弹药补给要有,空管指挥的更要有,没有这些,飞机降下去不就成了废物了?
郭炜 发表于 2010-6-22 13:15

拿板车拉回机场[:a4:]
jiandingzhe 发表于 2010-6-22 13:21

要能拉回机场干嘛不直接降在机场上,非要降在高速公路上?
长江一串平原、成都平原等平原上的高等级公路泪奔而过 我们才10多个兄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