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66年前的今天--马里亚纳猎火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7:53:53


众所周知,马里亚纳海空战也被称为菲律宾海海战(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海军与美国海军之间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一次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决战。由于战斗中日军飞机被美军战斗机轻易击落,被美国人戏称为“马里亚那射火鸡大赛”(The 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让我们透过文字和图片,重温这场经典海战.

这就是终结!
作者:周明(转载自Young Gung的战争历史世界)(一)
  进入1943年下半年,美军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战,终于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不利局面,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浩瀚的太平洋,纵横万里,对日本的进攻路线主要有三条,一是北太平洋,二是中太平洋,三是西南太平洋,哪里作为主攻方向是美军发动战略进攻最重要的问题,北太平洋天气严寒,海面上风大浪急,不利于实施大部队作战,而且对日本维持其战争的生命线——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起不了多大作用,无法迅速解决战争,因此美军自1943年5月收复阿留申群岛后,就未在这个方向采取进一步攻势。
  中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作为主攻方向的争论,在美军上层产生了尖锐的分歧,以麦克阿瑟陆军上将为代表的一方,主张在占领或封锁拉包尔之后沿新几内亚——菲律宾轴线的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他们认为这条进攻路线可以充分利用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业已建立的一系列海空基地,始终能够得到岸基航空兵有力支援,对于进攻目标有着较大的选择余地,能够绕过日军重兵守备的地区,攻击日军防御薄弱之处。而以尼米兹海军上将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这条进攻路线上的主要岛屿面积都比较大,日军部署的兵力也相应较多,所以遭到的抵抗一定较激烈,付出的伤亡也会大一些。而且这条进攻路线的侧翼和后方都暴露在中太平洋地区日军面前,进攻态势并不理想,只能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逐步推进,其攻击速度可想而知。相反,从中太平洋发动攻势,可将日军在太平洋上的部署拦腰截断,切断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这对于日本而言是致命的,而且中太平洋上所要夺取的,大多是相距遥远的一些面积较小的珊瑚礁和岛屿,即便日军在这些岛屿上的防御比较坚固,也会由于面积小而力量单薄,彼此距离远而难以得到增援与补充,容易为美军各个击破,加之这条路线与美军后方基地路程较近,能节省部队与运输船只,从而迅速结束战争。
  表面上看是进攻路线之争,实际上却反映出美国陆海军之间的深刻矛盾,因为如果从西南太平洋发起攻击,主要依靠陆军实施地面进攻,海军只不过担任保护海上运输、以海空火力支援地面作战,并掩护陆军近海侧翼的次要任务。而从中太平洋展开进攻,关键是掌握制空权与制海权,海军的航母编队将是绝对的主力,由于所需占领的岛屿面积较小,地面战斗只需要小规模陆军部队,海军才是主角。因此这场争论,双方都分别得到了陆海军头面人物——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的鼎力支持。
  由于这个问题事关重大,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进行了极其慎重和细致的研究,最后决定采取以中太平洋为主,西南太平洋为辅的双管齐下战略,这样既可避免单线进攻易遭日军集中全力的抗击和暴露侧后的危险,又能迷惑日军,使其难以判断美军的主攻方向,分散日军兵力和注意力,为战略进攻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之所以选择中太平洋为主攻方向,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随着美国军事工业全面转入战时生产,大批航空母舰和登陆舰艇的建成服役,使中太平洋的海军部队拥有了一支以航母为核心具有极高机动力和极强突击力的舰队,能够确实保证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
  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美军先后组织了新乔治亚岛战役、吉尔伯特群岛战役、马绍尔群岛战役,随后的进攻矛头直指马里亚纳群岛。

(二)
  马里亚纳群岛,是个南北走向,绵延长达425海里的火山群岛,由大小近百个岛屿组成,较大的火山岛有十六个,自北向南主要有第二大岛塞班岛、第三大岛提尼安岛、罗塔岛和最大岛屿关岛,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21年发现该群岛,以当地土著人使用的船只命名为“三角帆之岛”,1565年起成为西班牙的属地,为纪念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马里亚纳王后,才称为马里亚纳群岛。1898年美西战争中,美国占领了关岛,此时的西班牙国力已经衰弱,便决定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马里亚纳群岛的其余岛屿、加罗林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美国认为这些岛屿值不了400万美元,没有买,结果被德国买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委任统治地”的名义将这些岛屿尽数据为己有。并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即1941年12月10日占领关岛。
  马里亚纳群岛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位于琉球、台湾和菲律宾以东,硫黄列岛以南,加罗林群岛以北,正扼中太平洋航道的咽喉,亚洲与美洲的海上交通要冲,是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和远东的必经之路。如果马里亚纳群岛被美军占领,日本本土与东南亚的海上生命线就将被切断,台湾和菲律宾也将处在美军直接打击范围下,更严重的是从马里亚纳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可以将日本本土纳入其轰炸半径,正因为马里亚纳群岛如此至关重要,就被日军誉为“太平洋的防波堤”,而美军所实施的马里亚纳登陆战役也就被称作“破堤之战”!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1944年1月开始的马绍尔群岛战役中,不但没能出海迎战,反而退至帛琉群岛,直接导致了马绍尔群岛于4月失守,这引起了日本内阁和陆军对海军的强烈不信任,甚至有些人提出放弃马里亚纳群岛。但日本大本营非常清楚马里亚纳的重要性,决定沿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和新几内亚群岛西部建立必须绝对予以确保的防线——“绝对国防圈”,马里亚纳则是该防线的核心。因此,日军自1944年2月起,开始着手加强该地区的防御,由于以前马里亚纳群岛是海军负责防御,岛上的陆军部队很有限,大本营计划将中国战场上的第三和第十三师团调往中太平洋,以加强该地区的地面部队,但这两个师团在中国战场上一时无法脱身,大本营只好于2月10日将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第二十九师团调到马里亚纳,陆军部还将新组建的八个支队也调到该地区。2月25日,日军大本营将中太平洋地区所有陆军部队整编为第三十一军,由小畑英良中将任军长,规定该军服从于联合舰队司令的调遣。从3月起,日军进一步动员大批船只向该地区调集部队,至5月下旬,三十一军已拥有五个师团又八个旅团,分别防守马里亚纳、特鲁克、小笠原和帛琉等岛屿。其中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的是两个师团又两个旅团,约六万余人。防御工事计划要到11月方能完成,此时才完成工程量的一半,火炮掩体几乎没有,地雷和铁丝网也没铺设,总体防御根本谈不上坚固。
  日本海军则于3月4日将原在马里亚纳群岛的第四舰队和新组建的第十四航空舰队合并为中太平洋舰队,由中途岛海战的败将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任司令,第四舰队主要是由鱼雷艇、猎潜艇、扫雷艇和巡逻艇等轻型舰艇组成,第十四航空舰队编制上虽有八个岸基航空队,478架飞机,但陆续被调往其他地区,剩下的飞机寥寥无几,因此这支舰队实力非常薄弱,只能充当牵制美军登陆部队的偏师,为主力舰队集结赢得时间。日本海军计划用于马里亚纳群岛决战的主力舰队是1944年2月由第二、第三舰队合并组成的第一机动舰队,几乎包括了联合舰队所有主要水面舰艇,共有航母9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31艘,舰载机439架,由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任司令。日军大本营深知这支舰队与美军太平洋舰队的航母编队实力上存在较大差距,决定以第一航空舰队改编的第五岸基航空队,与之配合作战,以求充分发挥舰载航空兵与岸基航空兵的协同威力。需要说明的是这支第一航空舰队并不是那支战争初期偷袭珍珠港,纵横太平洋的航母舰队第一航空舰队,而是1943年7月刚刚成立的岸基航空兵部队,由角田觉治海军中将指挥,成立伊始就受到日军大本营的特别重视,从其他部队抽调一些有战斗经验的老飞行员作为骨干,并尽可能为其配备最新式的装备,一直作为大本营的直属部队在国内训练,原计划训练一年,1944年2月马绍尔群岛失守后,不得不调到中太平洋地区,其中技术熟练的调到马里亚纳,技术尚不熟练的则调到菲律宾一边训练一边备战,原第五岸基航空队共有飞机1092架,后又将其他一些具有战斗经验的航空兵部队调入,使其飞机增至1600架,但因战斗不断,至1944年5月,仅余530架。
  日军的决战计划原是联合舰队司令古贺峰一海军大将主持制定的,企图在第一航空舰队和第一机动舰队实力有所恢复后,寻找战机与美军决战,争取扭转战局,代号为“阿号作战”。古贺于3月31日在前往菲律宾途中座机遭遇暴风,机毁人亡。丰田副武海军大将接任联合舰队司令的次日,即5月3日,就接到了大本营发起“阿号作战”的指令,随即向所属各部下达了作战指令。但日军大本营错误地判断加罗林群岛是美军即将开始的进攻地点,因此马里亚纳群岛的防御准备被严重忽视了。
  根据“阿号作战”计划,第五岸基航空队和第一机动舰队的舰载航空兵将对来犯之敌实施两面夹击,以抵消美军航母编队舰载机在数量上的优势。第五岸基航空队分为三部分,分别部署在帛琉、马里亚纳和雅浦三地,每一处的航空队都拥有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和侦察机,一旦判明美军的攻击方向,该地的航空队立即转移,以避其锋芒,然后再集中全力组织攻击。
  起初计划中规定如美军进攻马里亚纳,将不动用小泽的第一机动舰队,而只出动岸基航空兵迎敌,后来由于分配给小泽的油船数量有所增加,才改为小泽的舰队也加入马里亚纳的作战。小泽的机动舰队最初大部停泊在林加锚地,小部停泊在濑户内海,都在抓紧进行战前训练,根据联合舰队下达的“阿号作战”指令,于5月11日和12日分别起航,5月14日和15日先后到达菲律宾南部的塔威塔威,之所以选择塔威塔威作为集结地,是因为该地距离计划中的决战海域较近,便于及时出击;而且靠近婆罗洲的油田,婆罗洲出产的石油质量很高,不经过冶炼就可直接供军舰使用,这样就不必依靠屡遭美军潜艇破袭的交通线来补充燃料。不料到达塔威塔威后,原准备刚完成基本飞行科目的舰载航空兵再进行海上合练,却因为美军潜艇在该海域活动非常频繁,几乎无法出海训练,而塔威塔威岛上又没有合适的飞行训练基地,第一机动舰队那些飞行技术本来就不高的飞行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中断训练,战斗力就可想而知,而他们的对手美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在500小时以上,大都具有战斗经验,还配有换班机组人员,以供轮番出战,双方相差可谓悬殊。
  早在1943年11月,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就向美军太平洋舰队和中太平洋战区下达进攻马里亚纳的指令,为B—29轰炸机取得出发基地,并为进攻日本本土扫清障碍。
  根据这一指令,中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于1944年1月13日制定出最初的进攻方案,计划分三阶段,先攻占塞班和提尼安,再夺取关岛,最后肃清其余岛屿上的日军。
  3月1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马里亚纳作战命令。
  3月21日,尼米兹将参战的将领召到珍珠港,讨论有关作战方案。
  3月28日,尼米兹下达兵力编成和任务区分的命令,登陆部队及其护航输送船队称为联合远征军,由雷蒙德•特纳海军中将任司令,下辖三部分:第五十二特混编队,也称为北部登陆编队,由特纳兼任司令,运送由霍兰•史密斯中将任军长的海军陆战队第五军,以海军陆战队第二师和第四师为基本登陆兵力,从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出发,负责夺取塞班和提尼安。
  第五十三特混编队,也称为南部登陆编队,里查德•康诺利海军少将为司令,运送罗伊•盖格少将任军长的海军陆战队第三军,以海军陆战队第三师和陆战暂编第一旅为基本登陆兵力,从瓜达尔卡纳尔岛出发,负责攻占关岛。
  第五十一特混编队第一大队,也称留船预备队,布兰迪海军少将为司令,运送R•史密斯陆军少将为师长的陆军第二十七加强师,在登陆场附近海域待命,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上述地面部队共计12.7万人,担负运送和护航任务的舰船535艘。此外,陆军第七十七师为战役总预备队,在夏威夷待命,准备于7月投入战斗。
  为这支登陆编队提供海空掩护的有两支部队,一支是米切尔中将指挥的第五十八特混编队,下辖四个特混大队,共有航母15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13艘、驱逐舰67艘、舰载机约900架。另一支是胡佛海军中将指挥的岸基航空兵620架各型飞机。
  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担任海上总指挥,尼米兹则坐镇珍珠港实施全局指挥,并组织潜艇和后勤部队协同行动。
  此役美军共投入包括航母15艘、护航航母1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25艘、驱逐舰180艘、潜艇35艘在内的600余舰艇,飞机2000架,地面部队四个师又一个旅,15万人。战役密语代号“征粮者”,登陆日定于6月15日。
  由于马里亚纳群岛的几大岛面积都比较大,日军防御兵力都有数万之众,美军必须投入优势兵力,实施宽正面登陆,以求迅速推进,这就对后勤运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马里亚纳距离美军在中太平洋上最西面的基地埃尼威托克有1000海里,距离珍珠港3500海里,距离美国本土5000海里,后勤补给线非常漫长,运输船一年中只能往返两次,也就无法进行往返运输;而与此同时,欧洲的盟军也在组织诺曼底登陆,短期内不可能向太平洋战区调集更多船只,因此,参战部队必须全部集结在马里亚纳海域,但缺乏足够的登陆艇和两栖履带车,无法同时组织部队在几个岛上实施登陆,只得先夺取塞班,再攻提尼安和关岛,这样在美军攻打塞班时,提尼安和关岛的日军极可能乘机加强防御,所以,迅速攻占塞班是此战的关键。
  如此规模的登陆战役,美军从制定作战计划到完成战役准备只有短短三个月,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美军对于马里亚纳群岛的情况除关岛外,知之甚少,而对日军的设防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飞机从未到过该群岛,直到1944年2月攻占埃尼威托克时,才出动航母编队袭击马里亚纳诸岛,攻击机群中美军特意派出了数架装备最先进照相侦察器材的飞机,对马里亚纳群岛进行了系统的照相侦察,这才掌握了日军在这些岛屿的防御部署和机场情况,还将适合登陆的海滩完整地拍摄下来,为登陆作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依据。
  美军在制定作战计划的同时,各参战部队抓紧时间进行针对性的战术训练和备战备航,岸基航空兵则不断袭击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
  3月底,美军航母编队从马朱罗环礁出发,攻击了从特鲁克后撤至帛琉群岛的日军联合舰队,迫使联合舰队再次后撤到新加坡的林加锚地。同时,美军潜艇部队积极出击,严重破坏了日军的海上运输线,使得日军在马里亚纳的守备部队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为即将发起的登陆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众所周知,马里亚纳海空战也被称为菲律宾海海战(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海军与美国海军之间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一次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决战。由于战斗中日军飞机被美军战斗机轻易击落,被美国人戏称为“马里亚那射火鸡大赛”(The 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让我们透过文字和图片,重温这场经典海战.

这就是终结!
作者:周明(转载自Young Gung的战争历史世界)(一)
  进入1943年下半年,美军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战,终于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不利局面,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浩瀚的太平洋,纵横万里,对日本的进攻路线主要有三条,一是北太平洋,二是中太平洋,三是西南太平洋,哪里作为主攻方向是美军发动战略进攻最重要的问题,北太平洋天气严寒,海面上风大浪急,不利于实施大部队作战,而且对日本维持其战争的生命线——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起不了多大作用,无法迅速解决战争,因此美军自1943年5月收复阿留申群岛后,就未在这个方向采取进一步攻势。
  中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作为主攻方向的争论,在美军上层产生了尖锐的分歧,以麦克阿瑟陆军上将为代表的一方,主张在占领或封锁拉包尔之后沿新几内亚——菲律宾轴线的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他们认为这条进攻路线可以充分利用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业已建立的一系列海空基地,始终能够得到岸基航空兵有力支援,对于进攻目标有着较大的选择余地,能够绕过日军重兵守备的地区,攻击日军防御薄弱之处。而以尼米兹海军上将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这条进攻路线上的主要岛屿面积都比较大,日军部署的兵力也相应较多,所以遭到的抵抗一定较激烈,付出的伤亡也会大一些。而且这条进攻路线的侧翼和后方都暴露在中太平洋地区日军面前,进攻态势并不理想,只能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逐步推进,其攻击速度可想而知。相反,从中太平洋发动攻势,可将日军在太平洋上的部署拦腰截断,切断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这对于日本而言是致命的,而且中太平洋上所要夺取的,大多是相距遥远的一些面积较小的珊瑚礁和岛屿,即便日军在这些岛屿上的防御比较坚固,也会由于面积小而力量单薄,彼此距离远而难以得到增援与补充,容易为美军各个击破,加之这条路线与美军后方基地路程较近,能节省部队与运输船只,从而迅速结束战争。
  表面上看是进攻路线之争,实际上却反映出美国陆海军之间的深刻矛盾,因为如果从西南太平洋发起攻击,主要依靠陆军实施地面进攻,海军只不过担任保护海上运输、以海空火力支援地面作战,并掩护陆军近海侧翼的次要任务。而从中太平洋展开进攻,关键是掌握制空权与制海权,海军的航母编队将是绝对的主力,由于所需占领的岛屿面积较小,地面战斗只需要小规模陆军部队,海军才是主角。因此这场争论,双方都分别得到了陆海军头面人物——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的鼎力支持。
  由于这个问题事关重大,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进行了极其慎重和细致的研究,最后决定采取以中太平洋为主,西南太平洋为辅的双管齐下战略,这样既可避免单线进攻易遭日军集中全力的抗击和暴露侧后的危险,又能迷惑日军,使其难以判断美军的主攻方向,分散日军兵力和注意力,为战略进攻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之所以选择中太平洋为主攻方向,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随着美国军事工业全面转入战时生产,大批航空母舰和登陆舰艇的建成服役,使中太平洋的海军部队拥有了一支以航母为核心具有极高机动力和极强突击力的舰队,能够确实保证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
  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美军先后组织了新乔治亚岛战役、吉尔伯特群岛战役、马绍尔群岛战役,随后的进攻矛头直指马里亚纳群岛。

(二)
  马里亚纳群岛,是个南北走向,绵延长达425海里的火山群岛,由大小近百个岛屿组成,较大的火山岛有十六个,自北向南主要有第二大岛塞班岛、第三大岛提尼安岛、罗塔岛和最大岛屿关岛,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21年发现该群岛,以当地土著人使用的船只命名为“三角帆之岛”,1565年起成为西班牙的属地,为纪念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马里亚纳王后,才称为马里亚纳群岛。1898年美西战争中,美国占领了关岛,此时的西班牙国力已经衰弱,便决定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马里亚纳群岛的其余岛屿、加罗林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美国认为这些岛屿值不了400万美元,没有买,结果被德国买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委任统治地”的名义将这些岛屿尽数据为己有。并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即1941年12月10日占领关岛。
  马里亚纳群岛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位于琉球、台湾和菲律宾以东,硫黄列岛以南,加罗林群岛以北,正扼中太平洋航道的咽喉,亚洲与美洲的海上交通要冲,是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和远东的必经之路。如果马里亚纳群岛被美军占领,日本本土与东南亚的海上生命线就将被切断,台湾和菲律宾也将处在美军直接打击范围下,更严重的是从马里亚纳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可以将日本本土纳入其轰炸半径,正因为马里亚纳群岛如此至关重要,就被日军誉为“太平洋的防波堤”,而美军所实施的马里亚纳登陆战役也就被称作“破堤之战”!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1944年1月开始的马绍尔群岛战役中,不但没能出海迎战,反而退至帛琉群岛,直接导致了马绍尔群岛于4月失守,这引起了日本内阁和陆军对海军的强烈不信任,甚至有些人提出放弃马里亚纳群岛。但日本大本营非常清楚马里亚纳的重要性,决定沿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和新几内亚群岛西部建立必须绝对予以确保的防线——“绝对国防圈”,马里亚纳则是该防线的核心。因此,日军自1944年2月起,开始着手加强该地区的防御,由于以前马里亚纳群岛是海军负责防御,岛上的陆军部队很有限,大本营计划将中国战场上的第三和第十三师团调往中太平洋,以加强该地区的地面部队,但这两个师团在中国战场上一时无法脱身,大本营只好于2月10日将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第二十九师团调到马里亚纳,陆军部还将新组建的八个支队也调到该地区。2月25日,日军大本营将中太平洋地区所有陆军部队整编为第三十一军,由小畑英良中将任军长,规定该军服从于联合舰队司令的调遣。从3月起,日军进一步动员大批船只向该地区调集部队,至5月下旬,三十一军已拥有五个师团又八个旅团,分别防守马里亚纳、特鲁克、小笠原和帛琉等岛屿。其中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的是两个师团又两个旅团,约六万余人。防御工事计划要到11月方能完成,此时才完成工程量的一半,火炮掩体几乎没有,地雷和铁丝网也没铺设,总体防御根本谈不上坚固。
  日本海军则于3月4日将原在马里亚纳群岛的第四舰队和新组建的第十四航空舰队合并为中太平洋舰队,由中途岛海战的败将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任司令,第四舰队主要是由鱼雷艇、猎潜艇、扫雷艇和巡逻艇等轻型舰艇组成,第十四航空舰队编制上虽有八个岸基航空队,478架飞机,但陆续被调往其他地区,剩下的飞机寥寥无几,因此这支舰队实力非常薄弱,只能充当牵制美军登陆部队的偏师,为主力舰队集结赢得时间。日本海军计划用于马里亚纳群岛决战的主力舰队是1944年2月由第二、第三舰队合并组成的第一机动舰队,几乎包括了联合舰队所有主要水面舰艇,共有航母9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31艘,舰载机439架,由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任司令。日军大本营深知这支舰队与美军太平洋舰队的航母编队实力上存在较大差距,决定以第一航空舰队改编的第五岸基航空队,与之配合作战,以求充分发挥舰载航空兵与岸基航空兵的协同威力。需要说明的是这支第一航空舰队并不是那支战争初期偷袭珍珠港,纵横太平洋的航母舰队第一航空舰队,而是1943年7月刚刚成立的岸基航空兵部队,由角田觉治海军中将指挥,成立伊始就受到日军大本营的特别重视,从其他部队抽调一些有战斗经验的老飞行员作为骨干,并尽可能为其配备最新式的装备,一直作为大本营的直属部队在国内训练,原计划训练一年,1944年2月马绍尔群岛失守后,不得不调到中太平洋地区,其中技术熟练的调到马里亚纳,技术尚不熟练的则调到菲律宾一边训练一边备战,原第五岸基航空队共有飞机1092架,后又将其他一些具有战斗经验的航空兵部队调入,使其飞机增至1600架,但因战斗不断,至1944年5月,仅余530架。
  日军的决战计划原是联合舰队司令古贺峰一海军大将主持制定的,企图在第一航空舰队和第一机动舰队实力有所恢复后,寻找战机与美军决战,争取扭转战局,代号为“阿号作战”。古贺于3月31日在前往菲律宾途中座机遭遇暴风,机毁人亡。丰田副武海军大将接任联合舰队司令的次日,即5月3日,就接到了大本营发起“阿号作战”的指令,随即向所属各部下达了作战指令。但日军大本营错误地判断加罗林群岛是美军即将开始的进攻地点,因此马里亚纳群岛的防御准备被严重忽视了。
  根据“阿号作战”计划,第五岸基航空队和第一机动舰队的舰载航空兵将对来犯之敌实施两面夹击,以抵消美军航母编队舰载机在数量上的优势。第五岸基航空队分为三部分,分别部署在帛琉、马里亚纳和雅浦三地,每一处的航空队都拥有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和侦察机,一旦判明美军的攻击方向,该地的航空队立即转移,以避其锋芒,然后再集中全力组织攻击。
  起初计划中规定如美军进攻马里亚纳,将不动用小泽的第一机动舰队,而只出动岸基航空兵迎敌,后来由于分配给小泽的油船数量有所增加,才改为小泽的舰队也加入马里亚纳的作战。小泽的机动舰队最初大部停泊在林加锚地,小部停泊在濑户内海,都在抓紧进行战前训练,根据联合舰队下达的“阿号作战”指令,于5月11日和12日分别起航,5月14日和15日先后到达菲律宾南部的塔威塔威,之所以选择塔威塔威作为集结地,是因为该地距离计划中的决战海域较近,便于及时出击;而且靠近婆罗洲的油田,婆罗洲出产的石油质量很高,不经过冶炼就可直接供军舰使用,这样就不必依靠屡遭美军潜艇破袭的交通线来补充燃料。不料到达塔威塔威后,原准备刚完成基本飞行科目的舰载航空兵再进行海上合练,却因为美军潜艇在该海域活动非常频繁,几乎无法出海训练,而塔威塔威岛上又没有合适的飞行训练基地,第一机动舰队那些飞行技术本来就不高的飞行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中断训练,战斗力就可想而知,而他们的对手美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在500小时以上,大都具有战斗经验,还配有换班机组人员,以供轮番出战,双方相差可谓悬殊。
  早在1943年11月,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就向美军太平洋舰队和中太平洋战区下达进攻马里亚纳的指令,为B—29轰炸机取得出发基地,并为进攻日本本土扫清障碍。
  根据这一指令,中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于1944年1月13日制定出最初的进攻方案,计划分三阶段,先攻占塞班和提尼安,再夺取关岛,最后肃清其余岛屿上的日军。
  3月1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马里亚纳作战命令。
  3月21日,尼米兹将参战的将领召到珍珠港,讨论有关作战方案。
  3月28日,尼米兹下达兵力编成和任务区分的命令,登陆部队及其护航输送船队称为联合远征军,由雷蒙德•特纳海军中将任司令,下辖三部分:第五十二特混编队,也称为北部登陆编队,由特纳兼任司令,运送由霍兰•史密斯中将任军长的海军陆战队第五军,以海军陆战队第二师和第四师为基本登陆兵力,从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出发,负责夺取塞班和提尼安。
  第五十三特混编队,也称为南部登陆编队,里查德•康诺利海军少将为司令,运送罗伊•盖格少将任军长的海军陆战队第三军,以海军陆战队第三师和陆战暂编第一旅为基本登陆兵力,从瓜达尔卡纳尔岛出发,负责攻占关岛。
  第五十一特混编队第一大队,也称留船预备队,布兰迪海军少将为司令,运送R•史密斯陆军少将为师长的陆军第二十七加强师,在登陆场附近海域待命,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上述地面部队共计12.7万人,担负运送和护航任务的舰船535艘。此外,陆军第七十七师为战役总预备队,在夏威夷待命,准备于7月投入战斗。
  为这支登陆编队提供海空掩护的有两支部队,一支是米切尔中将指挥的第五十八特混编队,下辖四个特混大队,共有航母15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13艘、驱逐舰67艘、舰载机约900架。另一支是胡佛海军中将指挥的岸基航空兵620架各型飞机。
  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担任海上总指挥,尼米兹则坐镇珍珠港实施全局指挥,并组织潜艇和后勤部队协同行动。
  此役美军共投入包括航母15艘、护航航母1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25艘、驱逐舰180艘、潜艇35艘在内的600余舰艇,飞机2000架,地面部队四个师又一个旅,15万人。战役密语代号“征粮者”,登陆日定于6月15日。
  由于马里亚纳群岛的几大岛面积都比较大,日军防御兵力都有数万之众,美军必须投入优势兵力,实施宽正面登陆,以求迅速推进,这就对后勤运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马里亚纳距离美军在中太平洋上最西面的基地埃尼威托克有1000海里,距离珍珠港3500海里,距离美国本土5000海里,后勤补给线非常漫长,运输船一年中只能往返两次,也就无法进行往返运输;而与此同时,欧洲的盟军也在组织诺曼底登陆,短期内不可能向太平洋战区调集更多船只,因此,参战部队必须全部集结在马里亚纳海域,但缺乏足够的登陆艇和两栖履带车,无法同时组织部队在几个岛上实施登陆,只得先夺取塞班,再攻提尼安和关岛,这样在美军攻打塞班时,提尼安和关岛的日军极可能乘机加强防御,所以,迅速攻占塞班是此战的关键。
  如此规模的登陆战役,美军从制定作战计划到完成战役准备只有短短三个月,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美军对于马里亚纳群岛的情况除关岛外,知之甚少,而对日军的设防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飞机从未到过该群岛,直到1944年2月攻占埃尼威托克时,才出动航母编队袭击马里亚纳诸岛,攻击机群中美军特意派出了数架装备最先进照相侦察器材的飞机,对马里亚纳群岛进行了系统的照相侦察,这才掌握了日军在这些岛屿的防御部署和机场情况,还将适合登陆的海滩完整地拍摄下来,为登陆作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依据。
  美军在制定作战计划的同时,各参战部队抓紧时间进行针对性的战术训练和备战备航,岸基航空兵则不断袭击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
  3月底,美军航母编队从马朱罗环礁出发,攻击了从特鲁克后撤至帛琉群岛的日军联合舰队,迫使联合舰队再次后撤到新加坡的林加锚地。同时,美军潜艇部队积极出击,严重破坏了日军的海上运输线,使得日军在马里亚纳的守备部队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为即将发起的登陆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1944年6月初,美军参战各部在马朱罗环礁集结完毕,并做好了一切作战准备。
  6月3日起,美军的飞机和舰艇对马里亚纳群岛和邻近岛屿开始进行预先炮火准备。
  6月6日,米切尔率领第五十八特混编队从马朱罗环礁出发,向马里亚纳驶去,斯普鲁恩斯乘座“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随编队出海。由特纳指挥的登陆编队则在航母编队的后面跟进。在舰艇编队进行海上航渡时,由胡佛中将指挥的岸基航空兵和西南太平洋战区所属的航空兵,对加罗林群岛日军机场进行频繁空袭,给那里的日军航空力量以沉重打击,使其无力支援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保障了登陆部队航渡的安全。
  6月11日,美军第五十八特混编队到达关岛以东200海里处,出动舰载机开始空袭马里亚纳群岛,击落、击毁日机147架,几乎将这些岛屿上的日军航空兵力全部消灭。同时,米切尔派威利斯•李海军中将率领7艘战列舰和11艘驱逐舰,对塞班岛和提尼安岛进行了直接舰炮火力准备,共发射1.1万发炮弹,但这些军舰没有接受过对岸精确射击训练,而且炮击距离达4000米,发射速度又太快,致使炮弹爆炸的硝烟遮掩住了目标,炮击效果很不理想。
  6月13日拂晓,美军7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和26艘驱逐舰组成火力支援群,由奥登多夫海军少将指挥对塞班岛和提尼安岛进行了慢速精确射击,这才摧毁了日军许多防御工事。
  美军潜艇部队对日军联合舰队主力所在地塔威塔威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和监视,3艘在塔威塔威锚地的入口,3艘在吕宋岛以北,3艘在棉兰老岛以南,1艘在圣贝纳迪诺海峡东口,1艘在苏里高海峡东口,此外还有一些潜艇在菲律宾海和菲律宾与马里亚纳群岛之间海域巡逻。10日、13日上述潜艇先后发现从塔威塔威出发的日军舰队,并及时向斯普鲁恩斯报告,斯普鲁恩斯根据潜艇的报告,计算出日军舰队在17日前不会进入马里亚纳海域,便命令第五十八特混编队按预定计划于14日分头行动。
  6月14日,美军第五十八特混编队兵分两路,克拉克海军少将指挥第一、四特混大队,共7艘航母、8艘巡洋舰和28艘驱逐舰,北上空袭硫黄岛日军,以阻止日军从北面支援马里亚纳。米切尔亲自指挥第二、三特混大队,共8艘航母、8艘巡洋舰和25艘驱逐舰,进至马里亚纳群岛以西,以便随时截击来犯的日军舰队,保护登陆编队的安全。
  同一天,在火力支援群的掩护下,美军水下爆破队对登陆地点进行水下侦察和探测,并将影响登陆的暗礁炸毁,标示出通行航道。
  6月15日凌晨,美军北部登陆编队的30余艘运输舰、40余艘坦克登陆舰和27艘警戒舰只到达塞班岛西侧加腊潘附近海域,陆战二师和陆战四师开始换乘。五时许,舰炮火力支援群和护航航母支援群对登陆地点的日军防御工事进行最后的火力准备。八时三十分,第一批登陆部队共八个营分乘600余辆两栖履带车和两栖坦克向正面宽度约六公里的登陆滩头冲击,八时四十四分,第一波美军上岸,九时许,第一批部队陆续上岸。
  与此同时,日军联合舰队的主力第一机动舰队正在步步逼近,早在6月9日,日军侦察机就发现停泊在马朱罗锚地的大批美舰忽然失踪,由此推测美军即将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丰田副武便于次日命令各部作好战斗准备,但直到此时,日军还认为美军的主攻方向是在新几内亚群岛西北部和加罗林群岛西部,将帛琉群岛海域作为决战地域。6月11日,美军航母编队开始袭击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仍认为这是美军牵制性的行动。直到6月13日,美军登陆编队出现在塞班岛海域,并开始炮击塞班岛,这才清楚美军的意图,丰田于当天下午十七时三十分下令暂停在新几内亚群岛比阿岛的“浑号作战”,准备实施“阿号作战”,并命令第一机动舰队和第五岸基航空部队调去参加“浑号作战”的部队火速归还建制。
  此时,第五岸基航空部队已在“浑号作战”中遭到不小的消耗,而且飞行员中很多人得了“登革热”病,无法执行作战任务,日军只得从横须贺海军航空兵中抽调120架飞机组成八幡航空队,由松永贞市中将任司令,火速南下参战。
  小泽率机动舰队除参加“浑号作战”以外的军舰13日从塔威塔威出发,前往吉马拉斯岛完成战前训练,就在航行途中接到丰田实施“阿号作战”的指令,一面率领舰队兼程北上,一面命令宇桓缠中将指挥参加“浑号作战”的舰只火速返回。14日黄昏小泽所部到达吉马拉斯岛,立即连夜进行补给,15日一早,就离开吉马拉斯岛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太平洋。16日十五时与宇桓率领的舰只在萨马岛以东海域会合,一齐东进。17日十五时三十分,机动舰队所有军舰进行了海上加油,并完成了最后的战斗准备。小泽命令补给船只西撤,自己率领9艘航母(共搭载舰载机439架)、5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继续向东。不久就接到丰田发来的电报:“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全体将士务须全力奋战!”小泽随即将这一电报通报全体官兵,并在旗舰“大凤”号航母主桅上升起了“Z”字旗,“Z”字旗是三十多年前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的军神东乡平八郎在其旗舰“三笠”号战列舰上升起的战旗,从此后就成为日本海军胜利的象征,小泽如此做无非是想借这面旗帜重振士气。
  小泽将机动舰队分为三部队:第三航空战队(本文以下简称丙队)为前卫,由粟田健男中将指挥,共有3艘轻型航母、4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舰载机90架;第一航空战队(本文以下简称甲队)由小泽亲自指挥,共有3艘大型航母、4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舰载机214架;第二航空战队(本文以下简称乙队)由城岛高次少将率领,共1艘大型航母、2艘轻型航母、1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舰载机135架。甲乙两队在丙队后方约100海里处跟进。各部均以航母为核心排成环形队形。小泽计划利用日机作战半径大于美机的优势,与美军舰队保持一定距离,先以马里亚纳群岛的岸基航空兵攻击美军,再以航母舰载机从超远距离起飞,攻击完美军后在马里亚纳群岛机场降落,这样就能使日军舰队始终处在美军攻击范围之外。表面上这是个不错的计划,但马里亚纳群岛上的绝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已经被美军消灭,而岛上的日军为了保全面子,没有如实将情况通报给小泽,致使这一计划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自欺欺人的基础上。
  再说美军“小银鱼”号潜艇13日发现从塔威塔威出发的小泽舰队。15日傍晚,“飞鱼”号潜艇发现刚驶出圣贝纳迪诺海峡的小泽舰队。15日深夜,“海马”号潜艇则发现了在苏里高海峡东南航行的宇桓舰队。斯普鲁恩斯接到上述潜艇的报告,知道日军至少有两支舰队正向塞班岛驶来,考虑到日军常采取分兵合击迂回包抄的战术,为确保登陆编队的安全,斯普鲁恩斯决定推迟对关岛的进攻,计划在关岛登陆的部队暂向东规避。16日斯普鲁恩斯与特纳商量了战局,确定以应付日军舰队的进攻为当务之急,并临时从登陆编队中抽调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21艘,加强航母编队的警戒力量。同时命令北上攻击硫黄岛的两个特混大队迅速返回,集中全力对付日军舰队。
  14日北上的第一、第四特混大队15日、16日连续两天对硫黄岛及父岛、母岛进行了空袭,共击毁日机约130架,并严重破坏了这些岛屿的机场,美军只损失飞机4架,彻底消除了日军硫黄列岛地区的岸基航空兵协同小泽舰队夹击美军的企图。16日下午十七时,第一、第四大队收回了出击的飞机开始南返,并于18日中午在提尼安岛以西150海里与第二、第三大队会合,当五十八特混编队的四个大队会合后,斯普鲁恩斯判断日军可能以航母舰载机先在美军飞机攻击距离之外发动空袭,然后到塞班岛和关岛机场降落加油挂弹,再飞回航母,中途还能再次对美军舰队进行打击,这就是所谓的“穿梭轰炸”,最后再以战列舰和巡洋舰实施炮火攻击。因此他决定组建一支由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的编队,部署在航母编队以西海域,构成第一道屏障。如果日机前来攻击,首先就会遭到该编队的防空炮火拦截,这样就可以转移对航母编队的攻击,减轻航母编队的压力;如果日军战列舰杀来,也必须先和该编队交锋,可以有效掩护航母编队,保存空中打击力量。并于17日十四时下达了作战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米切尔抽调快速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4艘和驱逐舰14艘,组成新的特混大队,由威利斯•李海军中将指挥,部署在最西侧海域。此时,五十八特混编队就变成了五个大队,共有15艘航母、7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和74艘驱逐舰,航母舰载机共891架,加上战列舰、巡洋舰所搭载的水上飞机共计965架。
  18日下午,美军五个大队均呈环形防空队形,每个大队之间相距十二至十五海里,所有航母都与风向成90度,以便随时转向逆风起飞飞机或顺风接受飞机降落,至此美军已完成了临战准备。但直到黄昏,派出的多架侦察机也没发现日军舰队,斯普鲁恩斯为防备日军从侧翼迂回攻击登陆滩头,特地指示米切尔不要远离马里亚纳群岛,白天西进,入夜后则东返。天黑后第五十八特混编队最远到达距塞班岛西南270海里处,仍未发现日军舰队,便掉头东返。深夜,珍珠港的美军无线电测向站根据侦听到的日军无线电信号,报告日军舰队在特混编队西南355海里。米切尔觉得应改变预定计划,乘着天亮前的几小时西进,以便将日军舰队纳入舰载机的攻击范围,次日拂晓发起攻击,马上将这一意图向斯普鲁恩斯请示。斯普鲁恩斯接到米切尔的请示,立即在旗舰的作战室召集参谋军官研究,尽管他也很想抓住这一战机,消灭日军的航母部队,但谨小慎微的他认为还是应该以保护登陆编队和登陆滩头为首要任务,而且日军舰队的具体确切位置,无线电测向与潜艇报告的还有出入,鉴于现在还无法确定,因此答复米切尔,在切实掌握日军舰队位置之前,暂不西进。这使得米切尔和特混大队的司令极为不满,他们认为将第五十八特混编队这样一支具有极强突击力的舰队仅作为登陆编队的守护者,实在是大材小用了。战后,斯普鲁恩斯也因为这样一个保守谨慎的决策而遭致很多人的指责。但米切尔还是遵照他的命令,19日拂晓将编队部署在塞班岛西南90海里。
  米切尔担心日军舰队和马里亚纳群岛的岸基航空兵实施两面夹击,虽然塞班岛机场已被美军登陆部队攻占,但关岛和罗塔岛的机场还有日军飞机,因此,米切尔先发制人于19日清晨出动飞机攻击这两岛屿上的日军机场,将正准备起飞的35架日机大部消灭,并破坏了机场设施,消除了腹背受敌的隐患。同时率领舰队向西南航行,随时准备攻击来犯的日军舰队,然而直到此时还未查清日军舰队的具体位置。
  小泽的舰队到底在哪?小泽吸取中途岛海战的经验教训,从18日起就派出多架侦察机严密搜索,并于下午发现了美军舰队,只是因天色将黑,己方的飞行员多未接受过夜航训练,才没出动飞机,而是命令丙队向东,自己则率甲乙两支编队向南,在美军飞机作战半径之外过夜,等待次日天亮后再出击。19日日出前,小泽就先后派出了战列舰和巡洋舰所携带的44架水上飞机进行侦察,六十四十五分后,就数次接到发现美军舰队的报告,美军舰队在己方前卫300海里外,本队400海里外,他知道日机没有美机的装甲防护和自封油箱,作战半径比美军大100海里,达300海里,现在正是进行超远距离穿梭攻击的大好机会,便下令攻击。
  七时二十五分,日军第一攻击波丙队64架飞机在中本道次郎大尉指挥下出击,其中战斗机14架、鱼雷机7架、战斗轰炸机43架。战斗轰炸机是日军因在1943年10月圣克鲁斯海战中,轰炸机几乎损失殆尽,而战斗机则大部平安返回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即将战斗机挂载60公斤炸弹,后经过改装,使战斗机可以挂载250公斤炸弹,实施对舰攻击,1943年底开始进行此项训练,至现在已经成为机动舰队的主要攻击手段。
  九时,美军通过雷达在150海里外发现日机,米切尔命令甲板上待命的所有飞机起飞,战斗机前去拦截日机,轰炸机和鱼雷机则因为日军舰队在攻击距离之外只得向东规避到安全空域,美军共有250架F6F“恶妇”战斗机起飞迎战,上升到7600米高度由航母上的空中控制官引导接敌,在距航母70海里上空对日机进行居高临下的攻击,一举击落25架,美机仅损失1架。其余日机突破美机拦截攻击了美军的战列舰编队,只有“南达科他”号战列舰被命中一枚炸弹,死27人,伤23人。在美舰密集的高射炮火射击下,又有16架日机被击落,日机共损失41架,仅23架得以返回母舰。
  八时零五分,日军第二攻击波甲队128架飞机由深川静夫大尉为空中指挥,其中战斗机48架、鱼雷机27架、轰炸机53架。刚起飞,一架轰炸机就发现海面上有六条射向“大凤”号航母的鱼雷航迹,便按下机头将其中一条鱼雷撞毁。
  就在日军第二攻击波机群起飞时,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突破了日舰的警戒圈,向“大凤”号航母齐射六条鱼雷,有一条被刚起飞的轰炸机撞毁,由于“大凤”号正在组织舰载机起飞,无法进行规避,一条鱼雷命中右舷前部升降机附近舰体,“大凤”号是日军吸取了中途岛海战经验建造的新型航母,飞行甲板有100毫米装甲防护,机库采用封闭式,以加强生存能力,还有先进的区域火灾控制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完全可以承受500公斤级炸弹轰击,因此完工时被誉为“不沉的航母”,凭着厚实的装甲防护,一条鱼雷造成的损失对航母并不会有致命的危险,很快经过有效的损管措施,“大凤”号仍能保持战斗航行,似乎并不在意这条鱼雷。但航母所使用的婆罗洲原油挥发性很高,而鱼雷爆炸撕裂了输油管道,原油蒸汽慢慢从管道的裂口里挥发出来,在通风性极差的封闭机库里逐渐积聚,在中雷的六小时后,机库内积聚的原油蒸汽发生了大爆炸,火势迅速蔓延,甚至将装甲飞行甲板都烧得严重变形扭曲,继而全舰停电,大火又引爆了弹药舱,使得航母内部的大爆炸接二连三,小泽见情况不妙,先令“若月”号驱逐舰靠帮接下舰员,再改以“羽黑”号重巡洋舰为旗舰,“大凤”号于十六时二十八分沉没,有1650名舰员随舰葬身大海。日军的灾难并未结束,从菲律宾海域跟踪小泽舰队的“刺鳍”号潜艇紧接着也突破了日舰的警戒,向“翔鹤”号航母发动了攻击,由于负责保护“翔鹤”号的驱逐舰声纳装备比较落后,在众多军舰活动的海域根本无法发现美军潜艇的逼近,使“刺鳍”号从容在“翔鹤”号右舷前方1100米处占据了有利发射阵位,齐射了六条鱼雷,三条鱼雷直接命中,海水从炸开的破口汹涌而入,航母内部也燃起大火,并不时发生爆炸,舰体很快产生倾斜,十四时十分沉没,有1271名舰员丧生。而“刺鳍”号随即遭到日军驱逐舰长达三小时的追踪,总共承受了105枚深水炸弹的攻击,“刺鳍”号凭借着灵活的机动,只受了轻伤,摆脱日舰攻击后返回塞班岛。
  八时四十分,日军第二攻击波机群经过前卫丙队时,被误为美机遭到射击,损失2架。
  十时许,遭到了美机拦截,空战进入高潮,作战经验丰富的美军飞行员大开杀戒,“埃塞克斯”号航母的战斗机大队长麦坎贝尔中校身先士卒,率队向日机猛冲猛打,一举击落4架;“列克星顿”号航母的弗雷西尔中尉冲入日机机群,在60米的近距连连开火,仅耗弹360发就击落6架日机。美军战斗机如同牧童放羊一般,只要日机企图分散开,就以猛烈火力将其赶回队形,再集中火力射击队形密集的日机,在美机打击下,日机不断中弹坠海,甚至出现同时有十五架飞机起火坠毁的壮观场面,一位美军飞行员在无线电里兴奋地大叫:“这真像古代的猎火鸡啊!”于是,这场激烈的海空大战就以“马里亚纳猎火鸡”而名垂青史!
  日机约有20余架拼死突破了美机的拦截,飞临美军舰队上空时,又遭到了美舰的高炮火力射击,由于美军高射炮使用了新式的近炸引信,命中率很高,日机又有十余架被击落,最后只有6架飞机向美舰发动了攻击,“邦克山”号航母被两枚近失弹击伤,死3人,伤73人,升降机和机库供油管道被炸坏,并引起了大火,但被迅速扑灭;“黄蜂”号航母被一枚炸弹击中,死1人,伤12人;还有一架日机被击中后擦着李海军中将的旗舰“印第安纳”号战列舰的右舷坠入海中,使战列舰负了轻伤。日军这一攻击波,共损失飞机97架,其中轰炸机40架,鱼雷机24架和战斗机33架,另有2架轰炸机在返航途中因伤势过重而坠海,返回母舰的仅29架。
  九时,日军第三攻击波乙队49架飞机,其中战斗轰炸机25架、战斗机17架、鱼雷机7架,由石见丈三少佐担任空中指挥。起飞后,有16架战斗轰炸机和4架战斗机与大队失散,便自成一队向目标海域飞去,一直飞出350海里也未找到美舰,于十四时返回母舰。石见率领的其余飞机在途中接到母舰通报美军舰队新位置,但飞抵新位置后没有发现,就再转向旧目标位置,结果与美军约40架战斗机遭遇,双方随即展开空战,日军有5架战斗轰炸机、1架鱼雷机和1架战斗机被击落,并失去了攻击美军舰队的战机,只得返回母舰。
  上述三个攻击波返回母舰的飞行员,向小泽报告击伤美军5艘航母和1艘巡洋舰,比真实情况夸大了许多,使小泽认为战果辉煌,决定出动所有飞机乘胜追击,给美军更大的打击。十时十五分,乙队出动了50架飞机,其中轰炸机27架、战斗机20架、鱼雷机3架,在目标海域没有发现美舰,便按计划飞往关岛降落,在关岛将要着陆时遭到了美机的攻击,日军14架战斗机、9架轰炸机和3架鱼雷机被击落,降落在关岛的日机,机场跑道因美军轰炸而被严重破坏,所以在着陆时受到很大损失,几乎没有一架不受伤,因而无法再次起飞参战。十时二十分,甲队出动18架飞机,其中轰炸机10架,鱼雷机和战斗机各4架,途中遭到美机有力拦截,被击落轰炸机8架、鱼雷机1架,另有1架鱼雷机因伤势过重于返航途中坠海。十时三十分,乙队再度派出9架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到达目标海域没有发现美军,便在附近进行搜索,结果终于找到了美军的第二航母大队,立即实施攻击,美军“邦克山”号航母被一枚炸弹击中,所幸损伤轻微,日机则在美舰猛烈高炮火力下,损失了5架轰炸机和4架战斗机。日军距离美军最近的丙队,忙于回收返航的飞机,没有出动飞机。
  日军在这四次攻击中,总共损失192架,而在关岛降落的飞机也大多被击毁,航母上的舰载机只剩102架,其中战斗机44架、战斗轰炸机17架、轰炸机11架和鱼雷机30架。小泽原打算如果战果较大,则于次日前进至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继续实施攻击;如战果较小,则暂时向西退避,调整兵力后再行决战,但直到傍晚,仍不清楚战果究竟如何,又不清楚出击的飞机中有多少在关岛着陆,只得率领舰队向北航行,后又转向西北航行。并进行海上加油,准备次日再战。
  由于“羽黑”号巡洋舰的通信系统较弱,小泽于20日十二时再改以“瑞鹤”号航母为旗舰。
  19日的战斗中,美军飞机没有对日军舰队实施攻击,倒是“大青花鱼”号和“刺鳍”号潜艇先立下头功,击沉了日军两艘三万吨级的大型航母。日军组织了四次对美军舰队的攻击,出动飞机286架次,损失192架,却只击伤美军2艘航母和2艘战列舰。美军仅损失战斗机23架。
  美军挫败了日军的四次攻击,回收了出动的飞机之后,天色已晚。斯普鲁恩斯知道美军已经胜券在握,日军迂回攻击塞班岛登陆滩头的可能已不复存在,指示米切尔夜间可组织侦察机搜索,舰队则连夜进至能够攻击日军舰队的位置,一旦确实掌握日军舰队位置,明晨即可发起攻击。米切尔根据这一指示,除留下第四大队在塞班岛海域负责压制关岛和罗塔岛日军航空基地,亲率其余三个大队彻夜西进,准备明日攻击,他考虑到飞行员已经激战整整一天,相当疲劳,夜间没有派出飞机搜索。
  20日天亮后,米切尔指挥舰队一面西进一面出动飞机进行搜索,但直到中午,仍未发现日军舰队。米切尔知道美军舰队航速为24节,日军舰队航速仅18节,直到现在没有发现日军,肯定是追击的航向不对,便改为向西北追击,下午十六时许,才有一架飞机报告在西北约220海里发现日军舰队,距离远不说,而且出击飞机返航时天色肯定全黑了,美军大部分飞行员还没有进行过夜间着舰训练,但如果现在不出击,等待次日天亮再出动,就将失去战机,米切尔思考一番后,决心立即出击!十六时二十分,美军航母转向逆风组织舰载机起飞,地勤人员行动极其迅速,在十分钟里就有216架飞机升空,其中战斗机85架、轰炸机77架、鱼雷机54架。由于航程较远,所有战斗机和轰炸机都携带了机腹副油箱。
  航母在舰载机起飞后,恢复西北航向全速前进,以尽量缩短舰载机返航的距离。
  美军第一攻击波起飞不久,侦察机又更正了日军舰队的新位置,比原来报告的又远了60海里,米切尔一度曾考虑将第一攻击波召回,与其参谋人员商量后,决定不召回第一攻击波,但取消了正准备出击的第二攻击波。
  十七时三十分,美机先发现了日军的补给船队,部分美机立即进行了攻击,击沉了日军“玄洋丸”和“清洋丸”两艘油船,击伤了“速吸”号油船。其余美机继续向西,很快发现了日军舰队,便展开攻击。
  小泽早在十六时就知道美军航母编队正在后面进行追击,而且自己位置也已暴露,肯定会遭到美军飞机的攻击,便停止海上加油,全速向西北撤退,并以部分水面舰只组织了一支断后编队,向东航行,担负掩护。随后将舰队残存的75架战斗机尽数派出,进行空中掩护,同时三个编队相互靠拢,缩小间距,以便发扬护航军舰的防空火力。
  美机临空后,先与空中的日军战斗机发生空战,尽管日机数量上、性能上以及飞行员素质上都比美军差,被击落40余架,仍相当顽强拼死苦战,协同水面舰只的防空火力击落美机20架,美机突破日机空中拦截后,对日军舰队进行了猛烈攻击,击沉了“飞鹰”号航母,击伤了“瑞鹤”号、“隼鹰”和“千代田”号航母、“榛名”号战列舰和“摩耶”号巡洋舰。
  美机完成攻击后,开始在越来越暗的夜色中返航。一些在战斗中受伤的飞机首先因燃油耗尽坠海,没有受伤的飞机也陆续有些因为燃油耗尽而在海上迫降。返航的飞机到达舰队上空时,航母已经转向顶风做好了接受飞机着舰的准备,但根据美国海军的战时规定,要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返航的飞机在舰队上空盘旋,除了少数技术高超的飞行员外,大多数飞行员根本无法分辨出哪些军舰是航母,也就无法降落。这些飞机有的燃油已经用完,有的即将用完,飞行员打开识别灯,在舰队上空盘旋,并不断用无线电急切呼叫航母指示位置,但航母没有任何反应,一些飞行员只好放弃了着舰的打算,在海面进行迫降。此时编队司令米切尔在旗舰作战舱里来回踱步,焦急地思考,如果打开航行灯,整个舰队就有可能遭到日军潜艇的攻击;如果不打开灯,这批飞机和飞行员将会白白损失,他独自沉思了片刻,最终果断地下令:“开灯!”,因为他深知,失去了这批飞机和飞行员,特混编队也就失去了战斗力。
  刹那间,所有的航母都打开了红色的桅顶灯,甚至连航行灯、锚灯都打开了,为了更清楚地显示航母位置,还用大功率的探照灯垂直向上照射,飞行甲板上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有些军舰还发射了信号弹,整个舰队热闹异常,有人说就像是好莱坞的彩排、中国的春节和美国的独立日赶到了一起。航母还不断用无线电和广播通知飞行员,可以在任何一艘航母上降落。尽管如此,返航的飞行员因燃油即将耗尽,有些竟然不顾信号和指挥,争先恐后降落,秩序混乱,发生了多起事故,一位飞行员不顾“列克星顿”号航母的等待信号,强行降落,结果一连撞上甲板上刚降落的六架飞机,造成两死六伤;还有两架飞机都急于降落,保持不住着舰间距,在“邦克山”号航母上空相撞,两死四伤。不过,也有奇迹,一架战斗机和一架轰炸机几乎同时在“企业”号航母上降落,战斗机尾钩钩住了第二根拦阻索,轰炸机则钩住了第五根拦阻索,双双安然无恙。而驱逐舰和水上飞机一见有飞机在海面迫降,就立即赶去援救落水飞行员。至二十二时,舰载机的着舰作业才告结束,总共有80余架飞机因迫降或相撞而损失,是战斗损失的四倍,由于驱逐舰和水上飞机的全力营救,落水飞行员除49人外,大都获救。
  米切尔随即率领编队西进,20日整个夜间和21日上午,都沿着飞机返航的航线航行,以搜寻落水的飞行员。斯普鲁恩斯原想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并计划在21日白天再次出动飞机或使用战列舰为主的水面战舰,彻底消灭小泽的残部。但21日上午,美军的侦察机发现日军舰队在360海里外正以20节航速向西北撤退,而美军为了救援落水飞行员,航速仅16节,双方的距离正越来越大,眼看无法追上,斯普鲁恩斯只好下令停止追击,向塞班岛靠拢,以配合登陆编队完成登陆任务。
  小泽于20日晚八时四十六分接到丰田的撤退命令,便率领机动舰队本队向中城湾撤退,而掩护本队撤退的断后编队,因敌情不明夜战无望,小泽命其停止东进,也向西北撤退。此时,日军舰队的舰载机仅剩35架,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舰载水上飞机也仅剩12架,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21日小泽命令断后编队驶往吉马拉斯岛,本队则驶向中城湾,撤退途中,由丙队的11架飞机实施空中警戒,其余两个战队的飞机则做好随时起飞准备,一旦发现美军飞机前来,全部起飞做最后的决死战斗。
  22日小泽率本队驶入中城湾,断后编队则因航行途中海况恶劣也转至中城湾,休整一天后,返回濑户内海,受伤的军舰开往船厂修理,其他军舰返回柱岛锚地。机动舰队的补给船只23日进入吉马拉斯岛,装上婆罗洲的原油后驶往濑户内海。
  这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航母间海战,至此结束。日军将此次海战称为“马里亚纳海战”,美军则称为“菲律宾海海战”,海战中,美军仅2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受轻伤,无一艘军舰沉没,舰载机损失117架。日军被击沉航母3艘、油船2艘,被击伤航母3艘、战列舰、巡洋舰和油船各1艘,舰载机损失404架,占全部舰载机的92%;岸基飞机损失247架,几乎全军覆没;此外日军出动的36艘潜艇也被击沉20艘。
(四)
  这场海战,日军投入了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舰只和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原想一举扭转战局,不料又以惨败而告终,特别是舰载航空兵损失高达92%,这对于日军而言是致命的,没有半年十月的时间,根本无法恢复成一支现代化的舰队,尤其是飞行员的损失更是难以弥补,在短时期里,日军的航母部队就不能称其为有战斗力的部队,从而使中太平洋上的制空权、制海权彻底落入美军之手,美军继而取得了战略进攻更有利的条件。
  日军失利的原因主要有:
  一, 对美军的战略进攻方向没有作出正确判断。日军大本营一直都以为美军的战略主攻方向是新几内亚——棉兰老岛,因此将机动舰队置于塔威塔威,就是因为该地距离预计战场较近,当5月27日麦克阿瑟指挥的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部队在比阿岛登陆后,日军更是认为美军太平洋舰队将到达新几内亚以北海域,立即迅速向该方向调集兵力,并准备在帛琉海域与敌决战,同时将潜艇部队配置于加罗林群岛以南,以尽早发现美军舰队,甚至美军6月11日开始对马里亚纳群岛实施炮火准备,日军仍然认为是美军牵制性行动,不以为然。直到6月15日美军的大批登陆舰艇到达塞班岛海域,并开始换乘,这才意识到美军的主攻方向是在马里亚纳,为时已晚。
  二, 日军决战没有作好应有的准备。现代海空战的决定性力量是航母及其舰载机,由于日军1943年底至1944年初将大批舰载机调往拉包尔一线,以抗击美军的攻势,结果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联合舰队虽然在事实面前进行了改组,将战列舰为核心改为以航母为核心的第一机动舰队,并为航母配置了基本满额的舰载机,但日军战争初期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几乎都已在战争中消耗殆尽,现在的飞行员缺乏必要的训练,只完成了基本的陆上科目训练,前出至塔威塔威原打算边进行海上合练边备战,却由于美军潜艇在附近海域活动频繁而无法出海训练,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中断了训练,小泽率领舰队前往吉马拉斯岛就是为舰载机飞行员提供一个适宜训练的场所,结果在航行途中就接到了出征的命令,其战斗力可想而知,决战的前途也可想而知。
  三, 日军的“超距攻击”战术超出了飞行员的技术水平。日军飞机不像美机有装甲防护,重量比美机轻,因此作战半径比美机大160公里,小泽出于扬长避短的考虑,决定在美军作战半径之外发动攻击,然后在马里亚纳群岛机场上降落加油挂弹,再从陆地机场起飞攻击美军,形成“穿梭攻击”之势,从纸面上看好象很不错,既可有效打击美军,又能避免美军的攻击。但日军忽视了其飞行员的战术技术水平有限这一重要因素,实施“超距攻击”必须在极限航程起飞,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要尽量节约燃料,要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要随时警惕周围敌情……连技术熟练的飞行员都不容易,何况日军飞行员大都是训练不久的“菜鸟”,如此漫长的航程还没投入战斗就已经精疲力竭了,哪里还有足够的精力应付美机的拦截?因此途中遇到美机拦截,自然损失大半,即使突破了美机的拦截,对美舰攻击效果也很不理想。由此可见,日军这一战术,根本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倒事与愿违。
  四, 日军岸基航空兵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美军航母编队共拥有舰载机近900架,日军航母舰载机仅439架,数量上处于明显劣势,而且性能和飞行员素质都大大不如美军,日军企图借助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的500余架岸基飞机,来弥补这一差距,与舰载航空兵协同对美军实施两面夹击。联合舰队甚至要求在航母舰载机出击前,岸基航空兵先对美军组织攻击,消灭美军三分之一的航空力量。但由于日军对美军战略进攻方向判断失误,将马里亚纳群岛的岸基航空兵大部调往新几内亚,待判明美军攻击方向后再往回调,已经来不及了。而美军也早预料到了日军的这一企图,在战役发起之初,就先对马里亚纳群岛岸基航空兵进行了猛烈攻击,一举肃清日军在该地区的航空力量,并对机场跑道和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此后又多次对岸基航空兵进行了压制性的袭击,使日军新调来的航空兵也遭受了很大损失,协同舰载航空兵作战的企图完全落空,而日军在马里亚纳群岛防空设施非常薄弱,甚至连飞机洞库都没有建成,在遭受了美机轰炸后,机场完全失去了作用,连日军舰载机降落时也遭到很大损失,根本无法再次起飞,“穿梭攻击”的计划也因此落空。
  因此战役结束后,小泽曾请求引咎辞职,未获海军军令部长和联合舰队司令批准,平心而论,小泽的指挥并无失当,战役的结局,已经不是他和联合舰队司令所能左右的。
  美军虽然取得了海战的胜利,但对斯普鲁恩斯的指挥,颇有些争议,米切尔和一些航母大队的司令,对他拒绝了6月18日西进接敌的请求,意见很大,觉得日军主力舰队近一年来首次出现应战,以美军优势兵力竟然未能将其消灭,让其逃脱。诚然,塞班岛登陆的美军得到了有效的掩护,但以第五十八特混编队这样一支具有极强攻击威力的航母编队,仅仅充当守护者的角色,实在是极大的浪费。但作为战役总指挥的斯普鲁恩斯在当时只知道日军有两支舰队正在向塞班岛逼近,具体位置并不清楚,因此他命令米切尔先东撤,首先消除岸基航空兵的威胁,待天亮后再回头攻击日军舰队,从谨慎持重这一点而言,无可厚非。当然如果18日晚按照米切尔的请求西进接敌,战果会较大,但斯普鲁恩斯根据当时并不完备准确的敌情资料,作出先东撤的决定,虽然保守一些,却不能过于苛求。
  战后,斯普鲁恩斯对战役的指挥作了反思,对于因掩护登陆滩头行动而过于拘谨,感到有些遗憾,这是他本人对自己要求较高,并不能看作是他的失误。
  另外,有些人认为舰队的主要任务是消灭敌方舰队,像第五十八特混编队这样的航母编队更是不应为登陆滩头所束缚,应寻找敌军航母舰队决战,提出这一看法的人,事实上本身还没有摆脱陈旧传统的“海上总决战”思想,斯普鲁恩斯则是将确保登陆战役的胜利作为战役首要任务,而不是消灭敌方舰队,这体现了他彻底否定“海上总决战”的战术思想,取得了在大规模两栖登陆战役中使用海军主力舰队的成功经验,由此得到了海军总司令金上将和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的充分肯定,那些因此指责斯普鲁恩斯的人应该说是并不确切,孙子兵法云:“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也就是说谨慎持重是战术思想的原则,先立于不败之地,再求胜利之道,在决定战争进程的决战战役中,是绝对必要的。
  美军作战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侦察不够得力,无论无线电测向,还是飞机侦察,都未能及时发现日军舰队,一直到19日下午才发现日军舰队,而且位置还有些出入,导致了出击的飞机航程过远,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美军此战中,最成功的当数潜艇部队,从13日起就多次发现了日军舰队的活动,并及时报告,使美军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部署调整和必要的临战准备,而且在日军利用舰载机航程远的优势发动攻击时,一举击沉了日军两艘三万吨级的大型航母,要知道当时日军三万吨级的大型航母总共才不过三艘,特别是击沉了小泽的旗舰“大凤”号航母,使日军的指挥一度出现了混乱,为美军的反击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通过这次海战,美军虽未全歼日军舰队,但击沉了日军的三艘航母,彻底消除了日军舰队的威胁,完全夺取了战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孤立了马里亚纳守军,确保了马里亚纳登陆战役的顺利实施。日军在战役中损失的大型航母和舰载机及其飞行员,短时期里无法补充,进而加剧了日军在中太平洋的劣势,对美军以后的战略进攻更为有利。(五)       
  塞班岛是马里亚纳群岛的第二大岛,长约21公里,宽4公里至8公里不等,面积约184平方公里,地势中央高四周低,岛上多山峰、丘陵、沟壑、岩洞,制高点是岛中央海拔450米的塔波乔峰,岛西海岸有一条覆盖整个海滩的珊瑚礁,加拉潘角将其一分为二,北面形成天然良港——塔那潘港,该港也是塞班岛以及马里亚纳群岛的经济、文化中心,南面为平坦的马基奇思海滩,是理想的登陆滩头。日军在塞班岛上建有三个机场,南面的阿斯利洛机场始建于三十年代,经过扩建,现可起降任何机型的飞机,是岛上的主要机场。附近的恰兰卡诺阿机场是简易机场,只能起降小型飞机。北面的马皮机场,跑道较短,作为战斗机紧急着陆的备降机场。
  塞班岛不仅是日军在马里亚纳群岛的中心岛屿,还是中太平洋地区的防御核心,其陆军第三十一军军部和海军中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都设在该岛,自1944年春起,日军就开始向塞班岛增派部队,加强防御力量,但美军封锁严密,途中遭到了很大损失,截至美军登陆前夕,日军在塞班岛上兵力是陆军步兵第四十三师团、步兵独立混成第四十七旅团、工兵独立第七联队、坦克第九联队、山炮独立第三联队和高炮第二十五联队等部,共2.8万人,火炮211门,坦克39辆,海军有第五水警区的第五十五警备队和横须贺第一海军陆战队等部,共1.5万人,火炮49门,坦克10辆,合计总兵力4.3万,火炮260门,坦克49辆。海军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南云基本不过问地面作战指挥,登陆作战打响时陆军第三十一军军长小畑去关岛视察不在岛上,所以防务实际上由第四十三师团长斋藤义次中将负责。
  美军进攻塞班岛的部队是由霍兰•史密斯中将任军长的海军陆战队第五军,所辖基本部队为陆战二师和陆战四师,共7.1万人。担负运输和直接支援的舰船有7艘战列舰、7艘护航航母、11艘巡洋舰、41艘驱逐舰、30余艘扫雷和反潜舰艇、110余艘登陆舰艇、30余艘运输舰,共240余艘舰船。陆战第五军和这些舰艇合编为北部登陆编队,由特纳中将指挥。
  5月29日和30日,北部登陆编队分两批从夏威夷先后出发,6月7日和8日到达埃尼威托克补充燃料和淡水,然后继续向塞班岛航行。
  6月15日凌晨,北部登陆编队到达塞班岛海域,开始换乘。八个营编成的第一登陆波分乘600辆履带登陆车和两栖坦克开始突击上陆,登陆滩头是在西南部的查兰卡诺正面宽度约64公里海滩,虽然受到潮汐影响,比预定登陆时间晚了十多分钟,美军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秩序,担负舰炮火力支援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在距岸边仅1000米处抛锚,对日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护航航母起飞的70余架飞机对日军防御工事实施航空火力压制;编在登陆艇队中的炮艇以40毫米火炮实施伴随火力支援;两栖坦克则在履带登陆车队的两翼和中间,扫清日军障碍,掩护履带登陆车上岸。在这些火力掩护下八时四十四分第一批部队抵岸,但日军炮火非常凶猛,履带登陆车难以开上指定地点,只得在水线附近卸下所载人员,尽管如此在二十分钟里,就有8000人上陆。由于美军登陆前的炮火准备不够充分,很多日军的火力点没被消灭,现在正猛烈轰击滩头上的美军,虽然美军顺利登上了岸,但滩头上拥挤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又处在日军炮火威胁下,美军的进展非常迟缓,更严重的是在陆战二师和陆战四师之间出现了宽达900米的空隙,这是因为陆战二师在突击上陆时遇到了强烈的潮汐,航向出现了偏差所致。按照计划,美军在登陆当天,应该占领滩头后方约两公里的丘陵地带,但在日军激烈抵抗下,推进最远的陆战四师二十三团到达了菲纳苏苏山,却被山上日军猛烈炮火压制,只得又后退了百余米,至天黑时,美军虽然上陆部队已有两万余,伤亡2000余,夺取的登陆场却只有计划的一半,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态势。
  当晚,日军趁美军登陆场狭小,立足未稳之机,发动了夜袭,企图将美军一举赶下海。日军以36辆坦克掩护1000多步兵发起冲锋,美军早有防备,照明弹一发接一发,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日军的反击刚开始就被发现,美军随即召唤舰炮火力支援,在猛烈密集的舰炮射击下,日军白白损失700余人,一无所得。
  6月16日,斯普鲁恩斯与特纳、史密斯商议后,决定第五十八特混编队先迎击日军舰队,以保证登陆作战的顺利实施,预备队第二十七师部队立即投入作战,推迟6月18日进攻关岛的计划,进攻关岛的南部特混编队部分军舰加入第五十八特混编队迎击日军舰队,部分军舰则加入支援塞班岛的北部特混编队;登陆部队和登陆舰艇、运输舰船则退往埃尼威托克礁湖,作为留船预备队待命。因此,这天美军忙于将两个陆战师的部队和所属炮兵部队运上岸,步兵第二十七师也在中午过后开始上岸,所以登陆场没有扩展,实力却大大提高。从16日深夜到17日凌晨,日军又以44辆坦克和500人发动夜袭,结果遭到了沉重打击,坦克被全部消灭,步兵也损失大半。
  6月17日,美军粉碎了日军的反击后,以护航航母舰载机、舰炮、坦克和地面火炮支援地面部队发动攻击,进展很快,登陆场几乎扩大了一倍,恰兰卡诺阿机场也被攻占,黄昏前,美军的炮兵弹着观测机等轻型飞机已经开始在该机场降落。斋藤见两次夜袭均告失利,知道已无法将美军赶下海,只好改变战术,命令岛上部队依托有利地形进行坚强防御,并调提尼安岛部队前来支援,可美军完全控制了塞班岛与提尼安岛之间的海域,援军在航行途中就被美军驱逐舰所消灭,根本无法到达塞班岛。
  6月18日,美军继续发展进攻,陆战四师攻至南部的马基奇思海滩,第二十七师的一六五团轻而易举夺下了最大的机场——阿斯利洛机场,两天后陆战队的战斗机就开始进驻该机场。因为日军已在收缩防线,斋藤已经放弃机场将守军撤到了纳富坦角,准备持久防御。深夜,日军从塞班岛西海岸中部的塔那巴戈港出动13艘驳船,运载一支部队,企图实施反登陆,但在半路上就被美军驱逐舰发现,随即被消灭。斋藤终于意识到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反击已不可能有什么作用,转而重新调整部署,依托岛上最高峰塔波乔峰组织防线。
  6月19日,美军第二十七师向东海岸步步进逼,将日军压缩到纳富坦角附近狭小地区。陆战四师也推进到楚楚兰村,占领了斋藤以前的指挥所。而美国海军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的辉煌胜利,彻底消除了日本海军对塞班岛的海上增援,塞班岛日军已经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第五十八特混编队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全力支援陆上作战。
  6月20日,陆战第五军军长史密斯正式接过陆上作战的指挥权,特纳全力负责组织物资的卸载,以保障登陆部队的后勤供应。
  日军大本营千方百计组织对塞班岛的增援,6月16日就命令特鲁克的部队抽调一个大队,关岛部队抽调两个大队增援塞班岛,但特鲁克没有运输船只,无法进行运输;而关岛的援军只有步兵两个小队和炮兵一个小队,6月21日到达罗塔岛后,就由于美军的严密封锁根本无法前往塞班岛,日军的增援企图终告破灭。
  6月22日,史密斯将塞班岛上的美军部署调整完毕,陆战二师在左,陆战四师在右,步兵第二十七师以一个营肃清纳富坦角日军残部,主力居中,三个师齐头并进,肩并肩向前推进。早晨六时,美军第五十二和第五十八特混编队的所有军舰、舰载机和十八个地面炮兵营的火力一起向日军阵地实施火力准备,弹如雨下,地动山摇,在前所未有的炮火支援下,两个陆战师首先发起了攻击,至傍晚,陆战二师推进到了塔波乔峰西侧山坡下,陆战四师到达了马基奇思湾北岸,形成了对塔波乔峰的夹击之势。
  6月23日,第二十七师也加入了战斗,三个师从西、南、东三面攻击塔波乔峰,但二十七师师长拉尔夫•史密斯少将担心部队在夜间行军迷失方向,所以22日夜间没有及时出发,结果23日拂晓发动总攻时,二十七师第一梯队的三个突击营都无法按预定时间发起攻击,最早的一个营晚了五十五分钟,最晚的一个营足足晚了两小时又十五分,直接影响了对塔波乔峰的总攻。而且这一天,二十七师进展缓慢,一六五团只前进了百余米,一零六团几乎没有进展,在纳富坦角的一个营也没能肃清日军残部,全师拖了全局的后腿。而两个陆战师已经突破日军防线,直入日军纵深,整个战线形成了U字形,两翼突出中间滞后,由于二十七师的迟缓,致使两翼的陆战师侧翼暴露,也不能继续向前,只得停顿下来。
  造成这一原因是海军陆战队是美军专门为实施登陆作战而组建的部队,不仅接受过两栖战的专项训练,而且其军官都明白登陆作战是背水之战,必是险恶异常,而且陆地上每延误一天,就会造成海面上掩护登陆的舰队多一份损失,取胜的关键就在于行动迅速果断,基于这一战术思想,其部队在日常训练中就非常注重战斗作风的培养,战斗意志的锻炼,所以海军陆战队战斗作风之顽强、战斗意志之坚韧,一直在美军所有地面部队中首屈一指,太平洋战争中,初期的威克岛防御战,中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后期的硫黄岛进攻战,在激烈无比的战斗中创造辉煌的,无一不是海军陆战队!反观陆军,平时训练中过分强调避免伤亡,过于依赖炮火支援,遇到日军阻击,不像陆战队要么勇猛冲击,要么绕道迂回,而是停下来等待炮火支援,有时甚至日军一个机枪火力点就可以阻止一个营的部队前进,这就是军种之间的差异,尽管二十七师配属海军参加过几次登陆战,仍未改变陆军那种根深蒂固的保守战术,所以在这次战役中暴露最为明显。
  正因为如此,脾气暴躁有着“疯子”之称的史密斯军长与斯普鲁恩斯和特纳商议后,撤换了二十七师师长,由塞班岛驻军司令桑德福特•贾曼陆军少将在新师长到来之前代理指挥,这引起了陆军的强烈不满,引发了陆海军之间的争执。但随后,二十七师攻击也变得雷厉风行,战况开始好转。
  6月26日,经过数天的激战,美军终于攻下了最高山峰——塔波乔峰。接着向地形比较狭窄的北部地区继续猛攻。
  6月30日,斋藤在美军越来越大的压力下,率余部退至塔纳帕格村一线的“最后抵抗线”,负隅顽抗,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7月3日,陆战二师占领加特潘角和木特乔,这两地经过异常惨烈的战斗,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7月4日,二十七师攻占了福劳里斯角水上飞机基地,将残余日军压缩至东北角的狭小地域,至此日军的最后防线终于被突破,守军大部被歼。
  7月6日,斋藤和南云向东京大本营发出了最后的诀别电,然后将岛上残余的5000官兵集中起来,部署了最后的决死攻击。当晚斋藤剖腹自杀,南云则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史密斯预见到日军肯定会在最后失败前进行自杀攻击,特意到二十七师师部,叮嘱部属要加强戒备,严密防范日军的自杀冲锋。但二十七师不以为然,麻痹大意,缺乏必要的迎战准备,甚至在两个营的结合部之间存在近300米宽的大空隙。
  7月7日四时四十五分,5000多日军突然发起了进攻,军官挥舞着武士道军刀,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士兵们有枪的带枪,没枪的拿着刺刀和棍棒,甚至头裹绷带、手拄拐棍的伤员也一瘸一拐地冲上来,全然不顾美军的射击,日军从二十七师两个营的空隙间突入美军战线,美军一零五团一个营在日军的疯狂冲锋下溃散,该团另两个营则遭到了己方炮火的误击,损失惨重,战斗持续了数小时,美军将后方勤杂人员也编入战斗部队,投入战斗,终将日军这次丧失理智的自杀冲锋粉碎,美军伤亡很大,仅阵亡就达400人,而日军在美军阵地前遗留的尸体就有4300具,美军只得挖掘一个大坑,再用推土机将这些尸体推入坑中集体掩埋。日军有组织的抵抗至此结束。
  7月9日,美军推进到了塞班岛最北端的马皮角,基本占领全岛。但令美军无法想象的是,在马皮角的悬崖边,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规模自杀,不仅日军士兵拉响手榴弹,不少平民也跳海自尽,甚至很多母亲抱着孩子跳下悬崖,美军一再通过翻译、日军俘虏和平民表示:等待他们的不会有屠杀,只有食物和安全。但自杀依然没有停止,共有数千人丧生。
  在塞班岛登陆战役中,美军阵亡3400余人,伤1.31万人。日军守备部队中4.1万人阵亡,其中陆军2.61万人,海军1.5万人,被俘2000余人。此外还有2.2万平民,几乎占全岛居民的三分之二丧生。
  美军在战斗中伤亡较大,主要原因是进攻前的火力准备不够充分,日军在抗登陆地域上构筑在反斜面的炮兵阵地、永备火力点、坚固支撑点和伪装的堑壕等防御工事多半没有被摧毁,日军凭借着这些工事,采取歼敌于水际滩头的作战方针,使美军在登陆前的最初几天中,蒙受了巨大的伤亡。
(六)
  关岛是马里亚纳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长45公里,宽6公里到12公里不等,整个岛屿两头宽中间窄,就像是颗花生。是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岛屿,海岸上遍是珊瑚暗礁,内陆则是高原型的台地,高低起伏不定,大部分地区都是陡峭的山地,岛上最高的山峰是海拔3300米的腾爵山。
  1898年起被美国占领,只被作为美国本土至菲律宾航线的中途补给站,几乎不设防。1941年被日军占领时,岛上只有数十名保护总督府的海军陆战队员。
  日军在关岛建有三个机场,其中第三个机场尚未竣工。最初日军对关岛的防御并不重视,直到马绍尔群岛失守,日军才开始加强关岛的防御,日军对关岛的增援比塞班岛成功多了,大批援军和物资运上了关岛。
  关岛的守军是陆军步兵第二十九师团、第四十八独立混成旅团、第十独立混成联队、第五十二高炮大队以及海军第五十四警备队,共两万余人,火炮二十余门,坦克四十余辆,由第二十九师团长高品彪中将统一指挥。第二十九师团原是关东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
  尽管关岛在战前四十余年时间里是美国领土,但美军直到开始制定进攻关岛时才发现,相关资料非常粗略,而且对日军占领后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所以不断以飞机进行航空摄影侦察。
  美军原计划6月18日在关岛实施登陆,但通过塞班岛登陆作战,觉得登陆部队的兵力还要加强,而增援部队到达战场还需要一段时间,加上海军舰队也要全力对付日军机动舰队,所以斯普鲁恩斯于7月8日决定登陆作战推迟到7月21日,登陆部队除原来的海军陆战队第三师和暂编第一旅外,还增加了陆军第七十七师。七十七师原为总预备队,在珍珠港待命,接到参战命令后,于7月上旬离开珍珠港,中旬到达埃尼威托克礁湖。关岛登陆仍由康诺利少将指挥的南部编队承担,该编队共有战列舰6艘、护航航母5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53艘、护卫舰2艘、登陆舰75艘、运输船21艘,加上扫雷、后勤等舰只,总计265艘。地面作战部队有陆战三师、陆战暂编一旅、步兵第七十七师,共约5.5万人。
  美军对关岛的炮火准备早在6月11日就已开始,岛上日机尽数被消灭,日军机场也遭到严重破坏而无法使用。6月21日至7月7日,美军又对关岛进行了几次舰炮轰击和飞机轰炸,鉴于塞班岛登陆前只实施了两天炮火准备,效果很不理想,使登陆部队遭到了巨大伤亡,因此美军对关岛大力加强了炮火准备,从7月8日起,进行了持续十三天的猛烈炮击,发射406毫米炮弹和356毫米炮弹6258发、203毫米炮弹3862发、152毫米炮弹2430发、127毫米炮弹16214发,虽然日军利用美军推迟登陆的时间在美军可能登陆的滩头设置大量的障碍和水雷,并在岛上抢修了一些永备火力点和防御工事,但美军这次长时间的炮击严重破坏了日军的防御工事,几乎摧毁了日军暴露的全部火力点,效果比较显著。
  7月16日起,美国海军第三、第四和第六水下爆破队连续三个晚上在将要登陆的滩头进行水下爆破,炸掉暗礁和障碍物,为登陆扫清了障碍。
  7月19日和20日,美军所有担任舰炮火力支援的军舰对登陆地点阿加特和阿散两地进行了极为猛烈的炮击。
  7月20日,斯普鲁恩斯乘座旗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亲自到达关岛督战。
  7月21日,晴空万里,风平浪静,正是交兵的好天气,凌晨开始,美军就以6艘战列舰、3艘护航航母、8艘巡洋舰和32艘驱逐舰进行直接火力支援,而且还采用了一种新的战术,军舰和飞机同时对同一目标进行协同攻击,规定舰炮弹道不得高于365米,飞机投弹高度不得低于457米,这样舰炮与飞机就能发挥更大威力。
  八时三十分,在猛烈炮火支援下,美军开始突击上陆,陆战三师在奥罗特半岛北部的阿散海滩登陆,陆战一旅和七十七师在奥罗特半岛南部的阿加特海滩登陆。阿散滩头,陆战三师三个团同时展开,在1800米宽的滩头并肩突击,由于海岸中珊瑚暗礁很多,只有履带登陆车能够上陆,所以全靠履带登陆车往返接运部队,最初登陆非常顺利,日军抵抗微不足道,中午前后,全师部队以及车辆、火炮就全部上陆,随即发现登陆滩头地形极其不利,前是高地,后是大海,两翼是险峻的悬崖,日军在三面山顶和反斜面部署的火炮居高临下覆盖整个登陆滩头,美军两万余人拥挤在狭小的登陆滩头,日军每一发炮弹都会给美军造成巨大伤亡,陆战三团所要攻击的地形最为险恶,因而伤亡最大,进展最小;陆战二十一团和陆战九团处境相对要好些,在舰炮火力的有效支援下,都占领了当面的山头,并击退了日军的反击。
  南部阿加特滩头日军抵抗比北部更凶猛,美军履带登陆车刚到达珊瑚礁,就遭到了日军炮火的猛烈轰击,转瞬间就有24辆履带登陆车被击毁,占总数的八分之一,由于履带登陆车损失惨重,很多士兵只得涉水上岸,被压制在日军火力点前,无法前进,而补给品也没有按计划运上岸,登陆遇到很大困难。陆战暂一旅奋力杀出一条血路,于中午十一时许到达了第一预定目标,暂一旅旅长也爽美军早有防备,不断发射照明弹,一发现日军攻击,立即召唤舰炮火力射击,日军攻势虽然凶猛,却敌不过美军的炮火,白白抛下数百具尸体,毫无收获。
  7月22日,北部阿散滩头的美军在舰炮火力支援下开始向前推进,陆战九团攻占了皮提造船厂,其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阿普拉港;陆战二十一团攻占了当面的高地,将日军逐下山头;陆战三团最为艰苦,伤亡惨重而进展缓慢,经过多次增援,才夺下了鸟瞰登陆滩头的高地,并推进至阿格拉至腾爵公路,使美军的坦克能够沿着这条公路前进。
  南部滩头也是一番苦战,陆战四团经过血战,才肃清了阿利凡山上的日军;步兵七十七师之三零五团虽然进展缓慢,但到了天黑时分,终于与陆战一旅会合,形成了统一巩固的登陆场。
  7月23日,南部美军继续发展进攻,终于攻占了所有能鸟瞰滩头的高地。
  7月24日,北部美军也经过三天的激战,肃清了所有能鸟瞰滩头的高地上的日军。
  南部美军开始攻击苏迈之敌,日军拼死顽抗,阻止了美军攻势。
  7月25日晚,日军向美军发起了猛烈的反扑,这是经过了多天精心准备的,就以美军防线的缺口作为目标,先是集中炮火轰击,再是小股部队渗透突击,美军全力应战,击退了日军多次冲锋,但日军根本不顾死伤,攻击波一浪接一浪,终于从北部美军陆战三团与九团之间的空隙冲破了美军防线,有部分日军甚至一直冲到了滩头,美军后方迅速组织勤杂人员前去堵截,有一股日军竟然冲到了美军陆战三师的野战医院,伤病员纷纷拿起武器投入战斗,无法行动的伤员甚至趴在床上开枪,美军火速调来两个工兵连,才将这股日军消灭。其他地区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26日中午,终将日军的这次反击粉碎,日军遗留下的尸体多达4000具。
  7月26日,日军第四十八独立混成旅团长重松少将战死。
  7月27日,南部美军七十七师攻占了关岛的制高点腾爵山,陆战二十二团在猛烈炮火下攻击能俯瞰机场的一个高地,日军在美军炮火下无法支撑,不等美军发起冲击就放弃了高地。同一天,北部美军占领方提台地。
  7月28日,美军终于夺取了苏迈,南北两面的部队在腾爵山会师。当天日军关岛最高指挥官二十九师团长高品彪中将在战斗中被击毙,前来关岛视察因战斗打响而滞留的第三十一军军长小畑接替指挥。小畑深知美军兵力火力都占有较大优势,为进行持久抵抗,他只留下两个大队在关岛最狭窄的腰部进行掩护,亲率主力撤到圣罗萨山,准备作最后战斗。
  7月29日,陆战一旅夺取了奥罗特半岛,这样美军就已控制了关岛的一半。
  美军指挥关岛作战的最高指挥海军陆战队第三军军长盖格少将决定调整部署,陆战三师在左、步兵七十七师在右并肩向北发展攻击,陆战一旅负责掩护后方,肃清已经占领地区的日军残部。
  经短暂战地休整,美军于7月31日发起了攻击,在舰炮火力大力支援下,进展顺利,十一时许,陆战三团占领了关岛首府阿格拉。
  8月1日,盖格命令美军加快推进速度,力争抢在日军建立最后防线之前占领圣罗萨山。
  8月2日,美军攻占了提延机场。
  8月3日,七十七师攻克巴里加达村,村里的水井解决了美军缺乏淡水的困难。
  8月4日,美军夺取了一个日军坚固防御阵地,歼敌346人。
  8月6日,美军推进到了圣罗萨山下,被日军炮火所阻,美军立即召唤舰炮支援,很快压制了日军炮火。
  8月7日,陆战一旅完成了肃清后方的任务,在陆战三师左翼加入进攻。
  8月8日,七十七师攻下了圣罗萨山,陆战一旅则推进到了里提迪安角。
  8月9日,七十七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帕提角。
  8月10日,小畑向东京大本营发出了最后的诀别电。美军攻到了关岛的最北端,盖格宣布关岛日军有组织的抵抗已经被肃清。
  但战斗并未结束,8月12日,美军才攻下了日军最后的一处阵地,小畑和指挥部的人员不是被杀就是自杀,至此,日军抵抗才基本被平息。
  岛上还有约9000日军隐藏在丛林和岩洞中,不时出来骚扰,扫荡日军残部的战斗一直到战争结束,1945年9月还有最后一批日军约百余人出来投降,9000日军中的大部因为补给断绝,在丛林和岩洞中冻饿而死。
  关岛一战,美军阵亡1435人,伤5648人。日军阵亡18560人,被俘1250人。美军伤亡比塞班岛几乎少了一半,主要因为美军将登陆时间推迟了一个多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增加了进攻兵力,加强了舰炮和航空火力准备。这是美军充分吸取了塞班岛的经验教训,同时证明在登陆作战中,炮火准备的重要性,由此看来美军推迟登陆是极为明智的。

(七)
  提尼安岛位于塞班岛西南约五公里,美军觉得提尼安岛虽然面积较小,但距离塞班岛太近,对塞班岛威胁较大,而且该岛建有设施完备的大型机场,只要稍加改建,就可成为B—29轰炸日本本土的出发基地,所以决定北部登陆编队在攻取塞班岛之后尽早夺取该岛。
  提尼安岛上日军兵力海军第五十六警备队、第八十二、第八十三防空队,以及第一航空舰队的空勤、地勤和司令部机关人员,共约4100人,配置有140毫米岸炮10门、75毫米高平两用炮9门。陆军为步兵第二十九师团之第五十联队、步兵第一三五联队第一大队和一个坦克中队,共4000余人,配属75毫米山炮12门、37毫米反坦克炮6门、坦克12辆。第五十联队原是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是岛上防御的中坚力量。岛上军衔最高的是第一航空舰队司令角田觉治海军中将,但他所属的部队是岸基航空兵,而且已在战斗中几乎损失殆尽,所以实际指挥地面战斗的是五十联队联队长绪方敬志大佐。
  美军在6月11日进攻塞班岛开始后,始终分派部分飞机、军舰对提尼安岛进行火力压制,并吸取塞班岛登陆的经验教训,大力加强了炮火准备。6月20日起,美军就将第二十四野战炮兵军的近200门155毫米火炮部署在塞班岛西南海岸,对提尼安岛北部地区进行炮击,在十五天中,发射的炮弹多达24536发,平均每分钟就落弹一发,与此同时,美军侦察机和水下爆破队对提尼安岛进行了周密系统的侦察,发现提尼安岛地形不像塞班岛那么复杂,比较平坦,但其海滩多是由珊瑚礁组成的悬崖峭壁,适合登陆的滩头只有西南部的桑哈隆湾和东部的阿西加湾,然而,日军在这两处滩头布设有大量水雷,海滩上密布铁丝网,防御工事比较坚固。除了上述两处滩头外,美军还发现在西北部有两处适合登陆的地点,缺点就是滩头宽度太窄,美军代号“白一滩”的滩头宽度仅30余米,代号“白二滩”的滩头也不过50米宽,日军在此的防御非常薄弱,近乎是不设防的,特纳与史密斯商议后,认为这里可以得到塞班岛地面炮兵的有力支援,而且出乎日军的意料,能够出其不意,最终决定在这两个滩头实施登陆,以达成进攻的突然性。但如何在这样狭窄的滩头将两个师的人员、车辆、物资运上岸,还从来没有过,好在美军已经通过几年来的战争逐步学会了战争,能够在复杂情况下应付自如。
  7月22日,美军首次出动P—47战斗攻击机使用凝固汽油弹攻击提尼安岛。
  7月23日,美军将提尼安岛划分为五个区域,投入了舰载机、岸基航空兵、舰炮和地面炮火进行了全面火力准备,使日军火炮阵地和防御工事遭到了严重破坏,美军在炮火准备中故意对桑哈隆湾和阿西加湾进行了猛烈轰击,而对预定登陆的西北部地区轰击很轻微,以迷惑日军。绪方将其主力调到上述两个滩头,但他还是留了一手,命令各地部队必须将三分之二的兵力作为机动兵力,随时准备调往其他地区,以应付突发情况。当天夜间,美军登陆部队在塞班岛上船点登船待命出发。
  7月24日,美军陆战二师两个团在桑哈隆湾和阿西加湾实施了佯动登陆,当日军开始还击后,就重新登上运输舰,前往真正的登陆地点。陆战四师则由37艘坦克登陆舰运载,在西北海滩实施登陆。美军乘坐履带登陆车分为十五个波次,以很小间隔向滩头冲击。七时五十分,第一波抢滩登陆,履带登陆车卸下登陆兵立即调头,运载后续部队,尽管每一波只相距四分钟,但美军没有一点混乱,秩序井然,日军抵抗极其轻微。八时二十分,已有三个营上岸。十时三十分,推土机上岸,迅速拓宽了滩头,改善了滩头狭窄的不利局面。十一时三十分,第一批M—4坦克上岸。十三时十五分,75毫米榴弹炮运上岸,随即在预定位置就位,开始以炮火支援登陆部队的推进。黄昏时分,塞班岛运来的两个浮桥码头开始架设,于次日早晨开始发挥作用,满载人员和物资的车辆可以从浮桥码头直接开上岸,大大提高了卸载的速度和效率。十七时四十五分,陆战四师全部上岸。
  十八时五十分,75毫米半履带式自行火炮也开始上岸。二十时,佯动登陆的陆战二师先头营也已登上滩头。日终时,美军已有15614人上岸,并形成了巩固的登陆场。
  7月25日凌晨,绪方投入了两个步兵大队和12辆坦克,发动了反击。总共向美军发起了三次冲锋,在美军猛烈炮火下,阵亡达到1200人,但日军的进攻一直持续到天亮才告平息。这次反击伤亡的都是提尼安岛上最具战斗力的第五十联队的精锐部队,惨重伤亡使日军的防御力量遭到了极大削弱,此后日军就再也没有实施有组织的反击。
  7月25日,美军采取白天进攻,夜间防御的战法,当天猛攻马加山和拉索山,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而美国海军第五十八特混编队出动了三个特混大队从25日至28日对加罗林群岛日军机场和军港进行了空袭,以使上述地区的日军无法增援提尼安岛。
  7月26日,美军陆战二师全部上岸,投入战斗。陆战四师则占领了北机场,并于7月29日起修复使用。一年后,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的B—29轰炸机就是从这个机场起飞的。下午,美军的105毫米榴弹炮也被运上岛,开始猛烈轰击岛上日军,日军在美军猛烈炮火轰击下,通信联系全部中断,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只能各自为战,凭借着防御工事负隅顽抗。
  7月27日,美军两个师并肩突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由北向南逐步推进,日军由于失去了统一指挥,而且岛上多是开阔的甘蔗田,没有险峻地形可供日军利用,因此节节败退。
  7月28日,美军攻占了格关角。
  7月30日,美军占领了提尼安城。美军已经控制了提尼安岛五分之四的地区,日军被压缩到岛的南部,仍在拼死顽抗。
  8月1日,美军先后占领了东南角的马波角和最南端的拉娄角,当晚史密斯将军宣布全部占领了提尼安岛,但在此后的数天时间里,还有小股日军残部进行自杀性的冲锋,已经无力回天。绪方等日军指挥官下落不明,估计多半已经按照日军的传统剖腹自杀。
  此役,美军阵亡389人,伤1816人。日军守岛部队大部被歼,仅美军掩埋的日军尸体就有5000具,日军还有252人被俘,其余守军有的隐藏在丛林或岩洞中,有的乘小艇逃往其他岛屿,直到战争结束后,还有61人从丛林中走出来投降。美军在此次登陆战中,付出极小的伤亡,仅用九天时间就攻下了提尼安岛,堪称岛屿登陆战的经典,被史密斯将军誉为:“太平洋战争中最成功的两栖登陆战。”这主要是美军充分吸取了塞班岛的经验,炮火准备和支援比较得力,计划周密,指挥得当,选择登陆地点出其不意。
(八)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的海战是日美双方在太平洋上的海上决战,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母大战,在海战中,日军水面军舰虽然侥幸逃脱了被全歼的命运,但损失了三艘航母,其中两艘还是三万吨的大型航母,最沉重的打击是日军投入作战的岸基航空兵几乎全部损失,舰载航空兵损失超过92%,这些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日军在短时期里是无法补充的,经此一战,日军可以说其海军的核心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随之彻底落入美军之手,从此后,日军舰队失去了远洋作战的空中支援,使日军在以后的战争中更为被动和困难,而美军取得了战略主动和战区制海权、制空权,能够从容选择下一个进攻的目标,获得了更大的主动。
  在马里亚纳群岛的登陆作战中,美军先后攻占了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并基本全歼了三个岛的守备部队约七万余人,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态势严重恶化,大本营规定的“绝对国防圈”由于核心地区的丧失而面临崩溃,日本本土将遭到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的直接空袭,并使美军获得了在中太平洋上继续进军的前进基地。
  就在马里亚纳战役进行的同时,轴心国在其他战场上也遭到了沉重打击:6月6日,同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6、7月间,苏联红军发起了白俄罗斯战役和西乌克兰战役,即史称第五次打击和第六次打击,歼灭德军约六十万,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部分、西乌克兰全部和波兰东南部;太平洋战场上,6月16日,美军B—29轰炸机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日本九州,战火直接烧到了日本本土。在这样战局下,马里亚纳群岛的失陷,极大震撼了日本,加剧了其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对发动战争的东条内阁不信任和反感情绪高涨,在国内的巨大压力下,东条内阁于战役进行中的7月18日被迫辞职,驻朝鲜占领军总督,有着“高丽之虎”绰号的陆军大将小矶国昭接任首相,组织新内阁。东条英机虽然辞去了首相职务,仍作为天皇“重臣”参与重大国事的决策。
  战后,日本最后一任战时内阁首相近卫文麿在接受美军审讯时,承认当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失败后,他就确信日本已经在战争中失败了!许多人也从马里亚纳战役的胜败中,清楚地认识到日本的最后失败已经无可避免。这就是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重大意义!

参考书目:
《中外海战大全》 海潮出版社
《太平洋战争海战史》 海潮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知识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战兵种作战系列:登陆战》 知识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战兵种作战系列:海战》 知识出版社
《王牌战舰的覆灭》 海洋出版社
《太平洋战争》 (美国约翰•科斯特洛著) 东方出版社
《尼米兹》 (美国E•B•波特著) 解放军出版社


战斗序列美国方面
第五舰队总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 旗舰:印第安那波利号重巡洋舰(CA-35) 下辖第51特遣舰队(TF-51)、第58特遣舰队(TF-58)

第58特遣舰队总司令:马克·米契尔海军中将 旗舰: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USS Lexington,CV-16)
第1支队:克拉克海军少将(Rear Adm. Joseph J. Clark)指挥
辖大型航空母舰大黄蜂号(USS Hornet,CV-12)(旗舰)、约克镇号(USS Yorktown, CV-10),轻型航舰贝露森林号(USS Belleau Wood,CVL-24)、巴丹号(USS Bataab,CVL-29), 3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
第2支队:蒙戈马利海军少将(Rear Adm. Alfred E. Montgomery)指挥
辖大型航舰碉堡山号(USS Bunker Hill,CV-17)(旗舰)、胡蜂号(USS Wasp, CV-18),轻型航空母舰蒙特利号(USS Montery,CVL-26)、卡波特号(USS Cabot,CVL-28), 3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
第3支队:瑞佛斯海军少将(Rear Adm. John W. Reeves)指挥
辖大型航空母舰企业号(USS Enterprise,CV-6)(旗舰)、列克星敦号(USS Lexington,CV-16),轻型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USS Princeton, CVL-23)、圣贾辛托号(USS San Jacinto CVL-30),4艘轻巡洋舰、13艘驱逐舰
第4支队:赫利尔海军少将(Rear Adm. Willian K. Harill)指挥
下辖大型航空母舰艾塞克斯号(USS Essex,CV-9)(旗舰),轻型航空母舰兰格雷号(USS Langley CVL-27)、考本斯号(USS Cowpens CVL-25),4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
第7支队:威尔士.李海军中将指挥
下辖战斗舰华盛顿号(USS Washington,BB-56)(旗舰)、北卡罗来纳号(USS North Carolina,BB-55)、艾奥瓦号(USS Iowa,BB-61)、新泽西号(USS New Jersey,BB-62)、南达科他号(USS South Dakota,BB-57)、阿拉巴马号(USS Alabama,BB-60)、印第安那号(USS Indiana,BB-58), 4艘重巡洋舰、14艘驱逐舰。
第58特遣舰队配署427架F-6F-3地狱猫战机427架,SBD-3/5无畏式俯冲轰炸机59架,SB-2C-1C地狱俯冲者式(Helldivers)俯冲轰炸机174架, TBF/TBM-1C鱼雷机189架,24架F-6F-3N夜间战斗机24架,F-4U海盗式战斗机3架,共894架。
第51特遣舰队总司令:理查蒙德·凯利·特纳海军中将 旗舰:洛矶山号指挥舰(USS Rocky Mount,AGC-3)
日本方面
第三舰队 第一机动舰队(中大型航空母舰5艘、小型航空母舰4艘 零式战机225架、彗星轰炸机99架、九九式轰炸机27架、天山式轰炸机108架、九七式舰载攻击机、二式舰载侦察机等,共498架)

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

甲部队 小泽治三郎中将

第一航空战队(小泽中将直率)
航空母舰:大凤、翔鹤、瑞鹤
第五战队 重巡洋舰:妙高、羽黑
第十战队 轻巡洋舰:能代、驱逐舰8艘
乙部队 城岛高次少将

第二航空战队
航空母舰:隼鹰、飞鹰
小型航空母舰:龙凤
战列舰:长门
重巡洋舰:最上、驱逐舰7艘
前卫(第二舰队) 栗田健男中将

第一战队(宇垣缠中将)
战列舰:大和、武藏
第三战队(铃木义尾中将)
战列舰:金刚、榛名
第三航空战队
小型航空母舰:瑞凤、千岁、千代田
第四战队(栗田中将直率)
重巡洋舰:爱宕、高雄、鸟海、摩耶
第七战队
重巡洋舰:熊野、铃谷、利根、筑摩
第二水雷战队 轻巡洋舰:矢矧、驱逐舰7艘
第一航空舰队 第五基地航空部队 角田 觉治中将

战斗序列美国方面
第五舰队总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 旗舰:印第安那波利号重巡洋舰(CA-35) 下辖第51特遣舰队(TF-51)、第58特遣舰队(TF-58)

第58特遣舰队总司令:马克·米契尔海军中将 旗舰: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USS Lexington,CV-16)
第1支队:克拉克海军少将(Rear Adm. Joseph J. Clark)指挥
辖大型航空母舰大黄蜂号(USS Hornet,CV-12)(旗舰)、约克镇号(USS Yorktown, CV-10),轻型航舰贝露森林号(USS Belleau Wood,CVL-24)、巴丹号(USS Bataab,CVL-29), 3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
第2支队:蒙戈马利海军少将(Rear Adm. Alfred E. Montgomery)指挥
辖大型航舰碉堡山号(USS Bunker Hill,CV-17)(旗舰)、胡蜂号(USS Wasp, CV-18),轻型航空母舰蒙特利号(USS Montery,CVL-26)、卡波特号(USS Cabot,CVL-28), 3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
第3支队:瑞佛斯海军少将(Rear Adm. John W. Reeves)指挥
辖大型航空母舰企业号(USS Enterprise,CV-6)(旗舰)、列克星敦号(USS Lexington,CV-16),轻型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USS Princeton, CVL-23)、圣贾辛托号(USS San Jacinto CVL-30),4艘轻巡洋舰、13艘驱逐舰
第4支队:赫利尔海军少将(Rear Adm. Willian K. Harill)指挥
下辖大型航空母舰艾塞克斯号(USS Essex,CV-9)(旗舰),轻型航空母舰兰格雷号(USS Langley CVL-27)、考本斯号(USS Cowpens CVL-25),4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
第7支队:威尔士.李海军中将指挥
下辖战斗舰华盛顿号(USS Washington,BB-56)(旗舰)、北卡罗来纳号(USS North Carolina,BB-55)、艾奥瓦号(USS Iowa,BB-61)、新泽西号(USS New Jersey,BB-62)、南达科他号(USS South Dakota,BB-57)、阿拉巴马号(USS Alabama,BB-60)、印第安那号(USS Indiana,BB-58), 4艘重巡洋舰、14艘驱逐舰。
第58特遣舰队配署427架F-6F-3地狱猫战机427架,SBD-3/5无畏式俯冲轰炸机59架,SB-2C-1C地狱俯冲者式(Helldivers)俯冲轰炸机174架, TBF/TBM-1C鱼雷机189架,24架F-6F-3N夜间战斗机24架,F-4U海盗式战斗机3架,共894架。
第51特遣舰队总司令:理查蒙德·凯利·特纳海军中将 旗舰:洛矶山号指挥舰(USS Rocky Mount,AGC-3)
日本方面
第三舰队 第一机动舰队(中大型航空母舰5艘、小型航空母舰4艘 零式战机225架、彗星轰炸机99架、九九式轰炸机27架、天山式轰炸机108架、九七式舰载攻击机、二式舰载侦察机等,共498架)

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

甲部队 小泽治三郎中将

第一航空战队(小泽中将直率)
航空母舰:大凤、翔鹤、瑞鹤
第五战队 重巡洋舰:妙高、羽黑
第十战队 轻巡洋舰:能代、驱逐舰8艘
乙部队 城岛高次少将

第二航空战队
航空母舰:隼鹰、飞鹰
小型航空母舰:龙凤
战列舰:长门
重巡洋舰:最上、驱逐舰7艘
前卫(第二舰队) 栗田健男中将

第一战队(宇垣缠中将)
战列舰:大和、武藏
第三战队(铃木义尾中将)
战列舰:金刚、榛名
第三航空战队
小型航空母舰:瑞凤、千岁、千代田
第四战队(栗田中将直率)
重巡洋舰:爱宕、高雄、鸟海、摩耶
第七战队
重巡洋舰:熊野、铃谷、利根、筑摩
第二水雷战队 轻巡洋舰:矢矧、驱逐舰7艘
第一航空舰队 第五基地航空部队 角田 觉治中将

http://t1.gstatic.com/images?q=t ... TvNJqYyBUrSkkB9wl0=
这是马里亚纳海战最为著名的一张照片:一架试图攻击“基特昆湾”号护航航母的日军
小泽是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中少有的头脑清晰的高级指挥官

“彗星”式艦載俯衝轟炸機
确实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海战之一,楼主辛苦了
很精彩!
呵呵,好玩的么
图文不对题啊 那架97舰攻貌似是珊瑚海海战时的瑞鹤机组
事实上是 鬼子在中途岛海战后整好两年又被米帝按日本当初的进攻套路打了一次中途岛海战
不知当时的MD老牌飞行员有没有泄愤的想法
隼鹰 发表于 2010-6-20 20:33
那只是模拟的吗,反正瑞鹤也参加了马里;P亚那
资料详细,楼主辛苦了。
图太少了。。。。。不过这样恢宏的海战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小了




好吧,来些图片:

6月19日两次战斗中报称击落7架日本机的 David McCampbell 少校(USS Essex VF-15):
McCampbell.jpg
David McCampbell during the Marianas Turkey Shoot - UnluckySeven.jpg

6月19日上午报称击落6架日本机的 Alex Vraciu 中尉 (USS Lexington VF-16)
Lt Alex Vraciu_June_19_1944_downed_six Judys.jpg
Turkeyshoot.jpg

日方记录称,上午的一次攻击中109架机的机群中一共损失了31架零战、41架彗星俯冲轰炸机(舰爆)和17架天山鱼雷机(舰攻)。
好文章,楼主辛苦了。
想不到,时隔两年,日本海航的表现和1942年比竟然差距那么大。也许核心的原因不是他们自身实力的变化,而是对手变化太大了。
即使让偷袭珍珠港的那支部队再打一次马里亚纳,结果也不会好很多。
唉,塞班岛和提尼安岛都去旅游过了,还特地去参观过这2个岛中相关的战斗地点。感慨颇深啊。
fxk 发表于 2010-6-21 15:16

错了,1942年上半耀武扬威的那批日本菁英机组并不是「变烂」,而是在中途岛丶瓜岛(三次所罗门海战等)丶新几内亚等一连串战役消耗殆尽,少数残存的日本高手(如岩本彻三丶阪井三郎等)仍技压大多数美军飞行员,但大量补上来的菜鸟则不堪一击,在马里亚纳以及一连串前哨战丶莱特湾海战被打得七零八落,以致於不得不使用神风特攻战术(因为已经没有时间训练正规投弹,不但无法取得战果,还会被惨电,如马里亚衲那样)

即使让偷袭珍珠港的那支部队再打一次马里亚纳,结果也不会好很多。
fxk 发表于 2010-6-21 15:16


1944年,美军无论数量丶装备(新战斗机丶VT信管炮弹,连鱼雷都好得多)与防空体制都不一样了。1942南太平洋海战,日本飞行员就被美国舰队防空火网打得很惨,大量精锐飞行员丧失。
即使让偷袭珍珠港的那支部队再打一次马里亚纳,结果也不会好很多。
fxk 发表于 2010-6-21 15:16


1944年,美军无论数量丶装备(新战斗机丶VT信管炮弹,连鱼雷都好得多)与防空体制都不一样了。1942南太平洋海战,日本飞行员就被美国舰队防空火网打得很惨,大量精锐飞行员丧失。
回复 26# onepiece
请问一下,美军人员消耗不严重么?为何战争后期美军能主宰天空呢?
东海忘归人 发表于 2010-6-21 16:06

美国是消耗很严重,但美国国力比日本强太多(无论是人力或工业生产力),训练体制又好,所以1943年双方暂时休兵整补的期间,交出的成绩单相比就是天壤之别。

就跟东线德苏一连串大战,虽然苏联人力伤亡大於德军,但德军补充不上损失,苏联却可以。
当时美苏都是把那些高手派到航校里教菜鸟,而且这两个国家石油不缺,可以保障大量的训练时间,这样训出来的菜鸟虽然水平也有限但至少没那么容易被击落,而日德两国相反,把老鸟都留在前线刷战绩,结果虽然造就了一批神话,但随着战争的进行,老鸟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少,大量的新来的菜鸟都被人像火鸡一样射掉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期苏联空军也能把德军搞得很狼狈(苏联的飞机绝对称得上粗制滥造,做机身框子就用木头,而且这木头连刨一下的工序都省了,发动机更是300来个小时的寿命,真佩服毛子飞行员的胆量)
帝国夕阳啊



图为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沉没的“大凤”号航空母舰

1944年6月19日,美军舰载机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追逐日军。


图为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沉没的“大凤”号航空母舰

1944年6月19日,美军舰载机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追逐日军。
个人觉得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的空战中输得那么惨,根本原因固然是科技落后,国力不行,可是飞机选用的发动机不对也是重要原因。以零战为例,一直用着一千马力左右的瑞星,最后一年才换装1560马力的金星。没等投产战争结束了。彗星舰爆也是,开始用液冷机,不过关之后换成金星。陆军的三式战飞燕也是同样的情况,后来45年三式战换装金星之后,很快就成为既可靠又好用的五式战,但战争也马上就结束了。
如果日本在战争开始后集中力量生产金星发动机,把零战、彗星、三式战还有百式司侦(KI43)等全都统一为金星这一种发动机,集中力量生产这一种发动机,那么产量会很高,而且前线的后勤补给和维修将得到重大改善。飞机的性能也将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可靠性大幅提升。纵然仍然不敌MD,也不至于输得那么惨。
这个支持一下。
baoheyi 发表于 2010-6-20 21:12

有的 参见哈罗德《太平洋之翼》一书 尼米兹将军听说参加偷袭珍珠港的六艘日军航母之一的翔鹤号沉没的消息也很高兴
fxk 发表于 2010-6-21 23:50

问题的关键倒不是液冷或气冷型 英国的海火梭鱼等舰载机都是“梅林”液冷发动机 关键是鬼子的技术太烂 仿制的德制DB-601质量太差
回复 35# 隼鹰


是吗....想当初,日军飞行员何其牛13,中途岛一战有准备的MD面对第一攻击波竟然没打下一架来,倒是让零战杀的七零八落,后期有日军经验的飞行员死光飞机也渐渐的不如MD,能活下来的美军飞行员肯定的好好发泄一下[:a4:]
隼鹰 发表于 2010-6-22 00:07

是啊,既然液冷机不过关,就应该用技术成熟的气冷机。
液冷、气冷 ... 怎么没有人提增压器和辛烷值?
好帖。。留个名。。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