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银联互掐或致两败俱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20:32:59
凤凰网财经 > 银行 > VISA封堵中国银联境外通道 > 正文2010年06月04日 22:29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唐君燕 上海报道

“这两天通过报纸了解到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作为美国盛智律师事务所的高级法律顾问,张小艺律师每年都需要多次出国。“在新西兰的免税店里,可以划银联卡。”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往出国,在国外免税店购物,还是受到银联客户的优惠待遇。不过,眼下银联和VISA之间矛盾的升级,很可能就让张律师以后在国外消费要多支付不少手续费。

近日,VISA国际组织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8月1日起,凡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志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而根据VISA的函件,如果收单银行走中国银联网络进行清算,第一次将罚款5万美元。如果收单行再犯,每月将罚款2.5万美元。

VISA此举,一下令自己和银联之间多年别扭的明争暗斗全部浮出水面。尽管VISA一再强调此举是出于“安全性”考虑,但几乎无人相信这场博弈的单纯性,相反,利益二字成为这场纷争当仁不让的根本所在。

中国特色的双币卡

“带有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本身就是VISA当初想进入中国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迂回方式。”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国际上,其实除了中国内地外,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都是看不到带有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的。换言之,带有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其实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产品。

一位比较熟悉双方的市场人士明确对记者表示,对VISA来说,当初和银联达成这样一种双币卡的方式,主要就是想借道中国的持卡人来扩大其在中国大陆的信用卡市场份额。“对VISA来说,如果仅仅发行一张单一币种的VISA信用卡,没有意义。”据称,在中国的银行卡市场策略上,VISA和万事达均允许银联能够使用其BIN码(清算通道的标识),只需要交纳BIN码使用费用,而在结算渠道方面则通过银联进行。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1.69亿张,其中,信用卡约为1.93亿张。银联、VISA双币卡占总数的27.4%。此前,VISA在2009年9月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展望》中则透露在中国的发卡量已经超过5800万张。

中国银联有关人士6月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银联已经注意到近日媒体有关“银联、VISA”双标识卡问题的报道。“银联、VISA”双标识卡不是纯粹的单品牌银行卡,标识双方均有责任和义务为持卡人提供境外受理服务,这也直接关系到持卡人的权益和发卡银行对持卡人的承诺等。任何一方都无权单独对持卡人选择境外支付通道做出限制,持卡人拥有选择境外支付通道的权利。

银联方面表示,目前,银联国际受理网络已经延伸至境外90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基本满足中国人在经常到访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商务、旅游、留学等支付需要。银联国际网络不仅可以受理单标识银联卡,也可以受理双标识银联卡。特别是62字头单标识银联卡目前已经在境内、外广泛发行和使用。在境外交易使用单标识银联卡,不仅可直接走银联网络,免收约占交易金额1%-2%的货币转换费,而且可以享受银联提供的多种增值服务。

张律师坦言,如果“在国外发现能够刷银联以人民币结算,那当然直接用银联卡”。但可能面对的情况是,国外或许并没有那么多支持银联的商户。“这就不得不要求大家还得备一张VISA的卡。”

重新均衡利益

“其实这是一个外资扶持中国国内企业的经典例子。现在成为了一个合同问题。”张小艺律师表示。银联和VISA的博弈就是经济利益的博弈。而眼下双方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就是“打破原有的合作协议,怎么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新的分配方式和模式。”

据业内相关人士介绍,其实这次VISA的举动也很好理解:“既然你一直不肯开放境内市场,那我也就对你关闭我的境外通路。”

一方是全球的银行卡老大,而另一方是全球最大市场的银行卡大佬,尽管从一开始筹备,银联对VISA是一种标准的求教姿态,而VISA也一再强调与银联的合作关系,但这种师徒关系,随着银联的成长壮大,不断地发生着现实而客观的转变。尤其是银联从一开始就都是依靠VISA的葫芦在画中国银联自己的瓢,巨大的市场空间,让银联的这个瓢越来越大,且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收获颇丰。

事实上,双方必然的竞争甚至对手关系早就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而VISA这次单方把双方的关系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挑明,在业内人士眼里,其实也是早晚的事情,“选择这个节点,可能更多是公司自己的一种策略而已。”

“这个事情的变化,其实符合现在金融体系下中国卡商的发展轨迹。从当徒弟,领进门,到经济蓬勃发展,消费者大量国外消费,在不向外资开放的国内市场,银联是必然会成功的。”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2002年3月7日,经过近一年的筹措,中国银联股份公司成立,并于当月底在上海挂牌。“要做中国的VISA”。这是银联在成立大会上通过媒体发出的声音。

关注银联发展轨迹的人们一定还记得,2002年初央行正式向社会宣布出台银联标准,首先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5个城市推行银联卡;年底将在全国40座城市推行银联卡。全国有56家银行也相继宣布加入银联。当时中国已有的3.58亿张银行卡终于迈上跨行联网的阶段。

而到了2007年上半年,银联标准卡发卡量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交易量持续激增。截至2009年底,银联境外发卡总量为700万张,境内发卡量则超过20亿张。

任何一家想靠自己的力量,最后可能都不能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某业内人士坦言,“银联现在的翅膀依然还嫩着,想靠自己在国外大规模建设结算通道,既要花大投资又要花大力气。而同样对VISA,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威胁银联,也并不一定会立竿见影。”凤凰网财经 > 银行 > VISA封堵中国银联境外通道 > 正文2010年06月04日 22:29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唐君燕 上海报道

“这两天通过报纸了解到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作为美国盛智律师事务所的高级法律顾问,张小艺律师每年都需要多次出国。“在新西兰的免税店里,可以划银联卡。”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往出国,在国外免税店购物,还是受到银联客户的优惠待遇。不过,眼下银联和VISA之间矛盾的升级,很可能就让张律师以后在国外消费要多支付不少手续费。

近日,VISA国际组织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8月1日起,凡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志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而根据VISA的函件,如果收单银行走中国银联网络进行清算,第一次将罚款5万美元。如果收单行再犯,每月将罚款2.5万美元。

VISA此举,一下令自己和银联之间多年别扭的明争暗斗全部浮出水面。尽管VISA一再强调此举是出于“安全性”考虑,但几乎无人相信这场博弈的单纯性,相反,利益二字成为这场纷争当仁不让的根本所在。

中国特色的双币卡

“带有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本身就是VISA当初想进入中国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迂回方式。”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国际上,其实除了中国内地外,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都是看不到带有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的。换言之,带有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其实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产品。

一位比较熟悉双方的市场人士明确对记者表示,对VISA来说,当初和银联达成这样一种双币卡的方式,主要就是想借道中国的持卡人来扩大其在中国大陆的信用卡市场份额。“对VISA来说,如果仅仅发行一张单一币种的VISA信用卡,没有意义。”据称,在中国的银行卡市场策略上,VISA和万事达均允许银联能够使用其BIN码(清算通道的标识),只需要交纳BIN码使用费用,而在结算渠道方面则通过银联进行。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1.69亿张,其中,信用卡约为1.93亿张。银联、VISA双币卡占总数的27.4%。此前,VISA在2009年9月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展望》中则透露在中国的发卡量已经超过5800万张。

中国银联有关人士6月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银联已经注意到近日媒体有关“银联、VISA”双标识卡问题的报道。“银联、VISA”双标识卡不是纯粹的单品牌银行卡,标识双方均有责任和义务为持卡人提供境外受理服务,这也直接关系到持卡人的权益和发卡银行对持卡人的承诺等。任何一方都无权单独对持卡人选择境外支付通道做出限制,持卡人拥有选择境外支付通道的权利。

银联方面表示,目前,银联国际受理网络已经延伸至境外90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基本满足中国人在经常到访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商务、旅游、留学等支付需要。银联国际网络不仅可以受理单标识银联卡,也可以受理双标识银联卡。特别是62字头单标识银联卡目前已经在境内、外广泛发行和使用。在境外交易使用单标识银联卡,不仅可直接走银联网络,免收约占交易金额1%-2%的货币转换费,而且可以享受银联提供的多种增值服务。

张律师坦言,如果“在国外发现能够刷银联以人民币结算,那当然直接用银联卡”。但可能面对的情况是,国外或许并没有那么多支持银联的商户。“这就不得不要求大家还得备一张VISA的卡。”

重新均衡利益

“其实这是一个外资扶持中国国内企业的经典例子。现在成为了一个合同问题。”张小艺律师表示。银联和VISA的博弈就是经济利益的博弈。而眼下双方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就是“打破原有的合作协议,怎么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新的分配方式和模式。”

据业内相关人士介绍,其实这次VISA的举动也很好理解:“既然你一直不肯开放境内市场,那我也就对你关闭我的境外通路。”

一方是全球的银行卡老大,而另一方是全球最大市场的银行卡大佬,尽管从一开始筹备,银联对VISA是一种标准的求教姿态,而VISA也一再强调与银联的合作关系,但这种师徒关系,随着银联的成长壮大,不断地发生着现实而客观的转变。尤其是银联从一开始就都是依靠VISA的葫芦在画中国银联自己的瓢,巨大的市场空间,让银联的这个瓢越来越大,且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收获颇丰。

事实上,双方必然的竞争甚至对手关系早就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而VISA这次单方把双方的关系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挑明,在业内人士眼里,其实也是早晚的事情,“选择这个节点,可能更多是公司自己的一种策略而已。”

“这个事情的变化,其实符合现在金融体系下中国卡商的发展轨迹。从当徒弟,领进门,到经济蓬勃发展,消费者大量国外消费,在不向外资开放的国内市场,银联是必然会成功的。”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2002年3月7日,经过近一年的筹措,中国银联股份公司成立,并于当月底在上海挂牌。“要做中国的VISA”。这是银联在成立大会上通过媒体发出的声音。

关注银联发展轨迹的人们一定还记得,2002年初央行正式向社会宣布出台银联标准,首先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5个城市推行银联卡;年底将在全国40座城市推行银联卡。全国有56家银行也相继宣布加入银联。当时中国已有的3.58亿张银行卡终于迈上跨行联网的阶段。

而到了2007年上半年,银联标准卡发卡量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交易量持续激增。截至2009年底,银联境外发卡总量为700万张,境内发卡量则超过20亿张。

任何一家想靠自己的力量,最后可能都不能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某业内人士坦言,“银联现在的翅膀依然还嫩着,想靠自己在国外大规模建设结算通道,既要花大投资又要花大力气。而同样对VISA,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威胁银联,也并不一定会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