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前景的军事预测解读及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6:10:08
      在我国自古就有“先胜而后求战”的说法,而先胜之道,在于先见。将有先见之明,方有应变之法
    今年2月26日,我在《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发表了《美军不会轻易重蹈苏军阿富汗战争覆辙》一文。文章见报后,许多读者都围绕此问题发表了诸多富有创意和价值的观点,让我读后深受感动,也深受启发。一方面,为《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感动;另一方面,也为参与商榷的作者们的学术品格之高尚、学术视野之博大而钦佩不已。借此机会,我想从军事预测角度对美军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前景问题进行一下梳理,并与大家再做一次交流。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对“美军在阿富汗是否会重蹈苏军覆辙”的讨论,均属军事预测范畴,是一种基于对已有情况和资料的科学判断

    所谓军事预测,从宏观上说,是对未来和不确定的军事事件主要是战争和国防建设及与其相关的诸方面进行推测,并作出科学的判断。由于军事预测的核心是战争,表现为你死我活的互相杀戮,加之战争的胜负及走向取决于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精神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且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因此军事预测具有其他预测无可比拟的不确定性。

    当然,无论是推测还是判断,都不是凭空猜想,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分析和估计事物的发展前景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一种由已知信息去推知未知信息的活动。

    其实,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出了许多预测之法:有祷之于天者、有稽之于地者、有问之于人者,有察之于象者、有推之于数者、有究之于理者。对战争而言,古人归纳了其五种基本形式:战、守、走、降、死。能战则战,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降,不降则死。这五种形式深刻地说明了战争及其发展中的基本规律。即使在今天,无论战争的形式如何发生变化,都逃不出这五个字,苏军的阿富汗战争、美军的阿富汗战争都概莫能外。从目前情况看,尽管美军吸取了苏军的作战教训,伊拉克战争的经验也派上了用场,但不可否认的是,阿富汗战争的最终结果仍要看美国下一步的战略选择究竟走向何方。

    从军事预测的约束条件原理来看,只有熟悉美军阿富汗战争的内外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才能结合经验正确地预测该对象的未来状态

    所谓约束条件原理,是指预测者在进行具体的军事预测时,必须首先熟悉预测对象的内外环境及其基本特点,由此再选用相应的军事预测方法,并结合经验知识去正确地推测该军事预测对象的未来状态。

    比如,当我们对美军阿富汗战争前景进行预测时,首先应从该战争所处的外部环境、基本特点入手。对这一点,韩旭东同志的分析十分到位,“美国之所以将军事触角伸入阿富汗,除众所周知的战略目的外,更主要的是:美国企图将阿富汗拉入北约。这是美国打阿富汗‘塔利班’的主要战略目的……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不可能如苏联‘死撑’一样,可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其行动方针,甚至可能迅速撤出军队。”

    而战争的内部环境则包括诸如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军心士气、战略战术等,并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与战争的演化特点,结合我们的经验知识进行仔细的调查、分析、推理和论证,即可大体推测战争的发展趋势。在战术层面,李大光同志也分析得十分精到:塔利班与当年阿富汗游击队无法相比,与后者得到较多国际支援不同,如今的塔利班只能孤军作战。虽然塔利班也创造出一些应对美军的办法,但不足以与拥有先进装备的美军对抗。而美军也并不照搬苏军战法,而是在吸取当年苏军教训的基础上,利用手中的先进装备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

    此外,在战术运用上,美军与苏军单纯的军事打击不同,美军的阿富汗战争非常善于心理战手段的运用,合理运用了“文化软实力”。北约联军为了最大限度地孤立塔利班,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修路架桥、打井建校,提供免费医疗,此举也得到了阿富汗大部分民众的支持。

    当然,我们得承认,预测战争前景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艰苦的过程。随着战争的不断变化,有时结论也会与事实相去甚远,因此还需要不断反馈与修正。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所以说,在这里我们首先应当明白,预测未来、研究战争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完全去追求精确,而是重在指导实践,培养我们的战略思维。正如未来学家马蒂诺所说:“良好预测的标准,应当是它对决策的有用性,而不是它的精确性。”

    从军事预测的类推原理来看,在各种战争的演化活动中,常常存在着一种相似的变化规律。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一点,就能掌握其变化的前景

    所谓类推原理,就是根据类似事物之间的相似特性,通过寻找并分析类似事物的相似规律,根据已知某类事物的变化特征,去推断具有近似特性的预测对象未来状态的一种预测原理。

    军事行为、战争活动都有其内在的基本规律。在这个前提下,尽管战争活动可能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比如,战争是受政治制约的,是政治的继续,这是战争与政治关系的一条基本原理。在分析具体的战争动因、性质、演化趋势等问题时,我们就可以依据这个原理参照类似战争去预测新的战争动因、性质及演化趋势等。

    众所周知,苏联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它发动的侵略阿富汗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是为其争霸全球的战略目的服务的。苏军在对阿富汗游击队根据地扫荡时要烧杀抢掠;对村庄农田要布撒杀伤地雷、施放“黑雨”化学武器。面对侵略者的暴行,阿富汗民众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民族宗教,全民奋起抗战。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其侵阿战争必然是不得人心的。

    反观美国的阿富汗战争,至少其性质是由“9·11”事件直接引发并定位的反恐战争,且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支持。加之安理会全票通过的1373号决议,为美国打击“9·11”恐怖袭击的元凶“基地”组织和庇护者塔利班开了绿灯,是美国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合法依据。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建立了由阿富汗各族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经历了议会选举和两次总统大选,阿富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尊重。有时候,战略目标的达成,不单纯是战术上一个个胜利的叠加。正因为如此,才有“战斗的胜利易得,战争的胜利难求”的说法。

    从类推原理不难看出,世界上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在对弱小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中,很多时候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战事的共同特点:弱国内部羸弱、纷争不断,看似不堪一击,一旦强敌介入,则先易后难、越陷越深、最终重创败走。有意思的是,这些强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军事战略的一再错误判断。

    对此,美军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提出了警告。近日越南战争时期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在其《回顾:越南的悲剧与教训》一书中谈到,美国政府决策人没有意识到,“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由于任何预测都只能做到相对精确,对于美军阿富汗战争是否会重蹈苏军覆辙的复杂性问题,我们不妨具备一定的“模糊”思维

    预测研究的对象是未来,而未来是现实的延续,是某种趋势,是某种可能。这一特性决定了对美军阿富汗战争问题的预测必然是模糊的,而不是完全精确。再就预测过程来说,我们依据一定的事实信息作推断,是一种假设,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猜测因素。

    从预测方法来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逻辑思维,包括归纳、演绎和类比;形象思维,包括想象、比喻等。它们都带有较大的模糊性。可以说,全部预测活动,包括它的对象、概念及方法等,都是一个大的模糊集合。

    那么,既然预测所涉及的几乎所有方面都摆脱不了模糊性,那么,这种模糊理论对于预测还有什么用处呢?在一般人看来,对未来的预测总是越精确越好,但事实上是办不到的,而且也不应当有此要求。事实上,任何预侧都只能做到相对精确。

    未来学告诉我们,社会领域的预测,其准确度最高达到70%,这就算准确型的预测了。要看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度”,超出这个“度”事物就要发生质变。同样,精确也有个“度”,不是什么东西都是越精确越好。模糊理论认为,过于精确会产生两个缺陷:一是繁琐;二是死板,从而失掉了应有的灵活机动性。

    “学会了预见,就意味着掌握了科学指挥军队的艺术”。为了指导未来军事实践,我们必须要学会科学预测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加强对多种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的预测性研究,使之具体化,是目前军事学术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有人说过:战争历来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是在军事家的头脑里;第二次是在现实中。毫无疑问,由于军事领域的特殊性,军事预见就显得更为重要。现代局部战争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正确的军事预见,随之而来的军事决策、军事计划、军事部署、军事行动,就会失去科学依据,就必然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萨达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苏军大将拉先科曾说过:“学会了预见,就意味着掌握了科学指挥军队的艺术。”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须臾不能没有正确、科学的军事预见。特别是在和平时期,一定要看到较远的将来,要用对未来的科学的军事预见来调节、控制当下的军事活动。

    (作者单位:西安陆军指挥学院)
      在我国自古就有“先胜而后求战”的说法,而先胜之道,在于先见。将有先见之明,方有应变之法
    今年2月26日,我在《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发表了《美军不会轻易重蹈苏军阿富汗战争覆辙》一文。文章见报后,许多读者都围绕此问题发表了诸多富有创意和价值的观点,让我读后深受感动,也深受启发。一方面,为《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感动;另一方面,也为参与商榷的作者们的学术品格之高尚、学术视野之博大而钦佩不已。借此机会,我想从军事预测角度对美军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前景问题进行一下梳理,并与大家再做一次交流。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对“美军在阿富汗是否会重蹈苏军覆辙”的讨论,均属军事预测范畴,是一种基于对已有情况和资料的科学判断

    所谓军事预测,从宏观上说,是对未来和不确定的军事事件主要是战争和国防建设及与其相关的诸方面进行推测,并作出科学的判断。由于军事预测的核心是战争,表现为你死我活的互相杀戮,加之战争的胜负及走向取决于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精神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且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因此军事预测具有其他预测无可比拟的不确定性。

    当然,无论是推测还是判断,都不是凭空猜想,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分析和估计事物的发展前景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一种由已知信息去推知未知信息的活动。

    其实,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出了许多预测之法:有祷之于天者、有稽之于地者、有问之于人者,有察之于象者、有推之于数者、有究之于理者。对战争而言,古人归纳了其五种基本形式:战、守、走、降、死。能战则战,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降,不降则死。这五种形式深刻地说明了战争及其发展中的基本规律。即使在今天,无论战争的形式如何发生变化,都逃不出这五个字,苏军的阿富汗战争、美军的阿富汗战争都概莫能外。从目前情况看,尽管美军吸取了苏军的作战教训,伊拉克战争的经验也派上了用场,但不可否认的是,阿富汗战争的最终结果仍要看美国下一步的战略选择究竟走向何方。

    从军事预测的约束条件原理来看,只有熟悉美军阿富汗战争的内外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才能结合经验正确地预测该对象的未来状态

    所谓约束条件原理,是指预测者在进行具体的军事预测时,必须首先熟悉预测对象的内外环境及其基本特点,由此再选用相应的军事预测方法,并结合经验知识去正确地推测该军事预测对象的未来状态。

    比如,当我们对美军阿富汗战争前景进行预测时,首先应从该战争所处的外部环境、基本特点入手。对这一点,韩旭东同志的分析十分到位,“美国之所以将军事触角伸入阿富汗,除众所周知的战略目的外,更主要的是:美国企图将阿富汗拉入北约。这是美国打阿富汗‘塔利班’的主要战略目的……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不可能如苏联‘死撑’一样,可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其行动方针,甚至可能迅速撤出军队。”

    而战争的内部环境则包括诸如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军心士气、战略战术等,并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与战争的演化特点,结合我们的经验知识进行仔细的调查、分析、推理和论证,即可大体推测战争的发展趋势。在战术层面,李大光同志也分析得十分精到:塔利班与当年阿富汗游击队无法相比,与后者得到较多国际支援不同,如今的塔利班只能孤军作战。虽然塔利班也创造出一些应对美军的办法,但不足以与拥有先进装备的美军对抗。而美军也并不照搬苏军战法,而是在吸取当年苏军教训的基础上,利用手中的先进装备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

    此外,在战术运用上,美军与苏军单纯的军事打击不同,美军的阿富汗战争非常善于心理战手段的运用,合理运用了“文化软实力”。北约联军为了最大限度地孤立塔利班,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修路架桥、打井建校,提供免费医疗,此举也得到了阿富汗大部分民众的支持。

    当然,我们得承认,预测战争前景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艰苦的过程。随着战争的不断变化,有时结论也会与事实相去甚远,因此还需要不断反馈与修正。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所以说,在这里我们首先应当明白,预测未来、研究战争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完全去追求精确,而是重在指导实践,培养我们的战略思维。正如未来学家马蒂诺所说:“良好预测的标准,应当是它对决策的有用性,而不是它的精确性。”

    从军事预测的类推原理来看,在各种战争的演化活动中,常常存在着一种相似的变化规律。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一点,就能掌握其变化的前景

    所谓类推原理,就是根据类似事物之间的相似特性,通过寻找并分析类似事物的相似规律,根据已知某类事物的变化特征,去推断具有近似特性的预测对象未来状态的一种预测原理。

    军事行为、战争活动都有其内在的基本规律。在这个前提下,尽管战争活动可能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比如,战争是受政治制约的,是政治的继续,这是战争与政治关系的一条基本原理。在分析具体的战争动因、性质、演化趋势等问题时,我们就可以依据这个原理参照类似战争去预测新的战争动因、性质及演化趋势等。

    众所周知,苏联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它发动的侵略阿富汗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是为其争霸全球的战略目的服务的。苏军在对阿富汗游击队根据地扫荡时要烧杀抢掠;对村庄农田要布撒杀伤地雷、施放“黑雨”化学武器。面对侵略者的暴行,阿富汗民众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民族宗教,全民奋起抗战。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其侵阿战争必然是不得人心的。

    反观美国的阿富汗战争,至少其性质是由“9·11”事件直接引发并定位的反恐战争,且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支持。加之安理会全票通过的1373号决议,为美国打击“9·11”恐怖袭击的元凶“基地”组织和庇护者塔利班开了绿灯,是美国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合法依据。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建立了由阿富汗各族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经历了议会选举和两次总统大选,阿富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尊重。有时候,战略目标的达成,不单纯是战术上一个个胜利的叠加。正因为如此,才有“战斗的胜利易得,战争的胜利难求”的说法。

    从类推原理不难看出,世界上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在对弱小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中,很多时候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战事的共同特点:弱国内部羸弱、纷争不断,看似不堪一击,一旦强敌介入,则先易后难、越陷越深、最终重创败走。有意思的是,这些强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军事战略的一再错误判断。

    对此,美军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提出了警告。近日越南战争时期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在其《回顾:越南的悲剧与教训》一书中谈到,美国政府决策人没有意识到,“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由于任何预测都只能做到相对精确,对于美军阿富汗战争是否会重蹈苏军覆辙的复杂性问题,我们不妨具备一定的“模糊”思维

    预测研究的对象是未来,而未来是现实的延续,是某种趋势,是某种可能。这一特性决定了对美军阿富汗战争问题的预测必然是模糊的,而不是完全精确。再就预测过程来说,我们依据一定的事实信息作推断,是一种假设,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猜测因素。

    从预测方法来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逻辑思维,包括归纳、演绎和类比;形象思维,包括想象、比喻等。它们都带有较大的模糊性。可以说,全部预测活动,包括它的对象、概念及方法等,都是一个大的模糊集合。

    那么,既然预测所涉及的几乎所有方面都摆脱不了模糊性,那么,这种模糊理论对于预测还有什么用处呢?在一般人看来,对未来的预测总是越精确越好,但事实上是办不到的,而且也不应当有此要求。事实上,任何预侧都只能做到相对精确。

    未来学告诉我们,社会领域的预测,其准确度最高达到70%,这就算准确型的预测了。要看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度”,超出这个“度”事物就要发生质变。同样,精确也有个“度”,不是什么东西都是越精确越好。模糊理论认为,过于精确会产生两个缺陷:一是繁琐;二是死板,从而失掉了应有的灵活机动性。

    “学会了预见,就意味着掌握了科学指挥军队的艺术”。为了指导未来军事实践,我们必须要学会科学预测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加强对多种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的预测性研究,使之具体化,是目前军事学术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有人说过:战争历来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是在军事家的头脑里;第二次是在现实中。毫无疑问,由于军事领域的特殊性,军事预见就显得更为重要。现代局部战争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正确的军事预见,随之而来的军事决策、军事计划、军事部署、军事行动,就会失去科学依据,就必然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萨达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苏军大将拉先科曾说过:“学会了预见,就意味着掌握了科学指挥军队的艺术。”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须臾不能没有正确、科学的军事预见。特别是在和平时期,一定要看到较远的将来,要用对未来的科学的军事预见来调节、控制当下的军事活动。

    (作者单位:西安陆军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