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物(洛阳二里头)可以证明夏朝文明是存在的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6:47:10


在宫城内的2号宫殿庭院内发现有两处地下排水设施。一处位于庭院东北部,由11节陶水管连接而成,安装在预先挖好的沟槽内。另一处位于庭院的东南部,是一条用石板砌成的地下排水沟。
c229dd954f07fd25d31b707c.jpg

在宫城内的2号宫殿庭院内发现有两处地下排水设施。一处位于庭院东北部,由11节陶水管连接而成,安装在预先挖好的沟槽内。另一处位于庭院的东南部,是一条用石板砌成的地下排水沟。
c229dd954f07fd25d31b707c.jpg
早在史前时代,玉钺就是部族上层用于象征权力地位的仪仗用器。根据古文献和青铜铭文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钺、玉钺是君王和将领征伐大权的象征,代表着持有者生杀予夺的权力。古文字中“王”字象斧钺之形,应是从钺的这一象征意义衍生而来。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这件青铜钺,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从铜钺的材质成分及刃部较钝等特征分析,应非实用兵器而属于礼仪用器。这件铜钺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戈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兵器。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我国已掌握了酿酒技术,当时大量使用的陶鬶、陶罍、陶壶等容器也是当时的酒器。酒的麻醉致幻作用,使得它在世界范围内自古便是通神的工具。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所谓“礼以酒成”,祭祀、社交礼仪中往往要以酒助礼。因此酒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礼器之一,酒器也是二里头文化礼器的核心。
     爵是二里头文化发明的酒器,主要用于温酒和注酒。其特征是腹底有三个细长足,腹侧有一鋬,口沿两端分别有半管状流和配重的尾。二里头文化的铜爵系模仿陶爵,是已知最早的青铜容器,以其飘逸、挺拔的外形美和平衡、稳重的对称美开创了我国青铜造型艺术的新篇章。二里头文化的铜爵、铜斝和铜盉构成了最早的青铜酒器,而铜爵和铜斝的组合则为商代青铜酒器所继承。
a81f316297e2eb5b0d33fa7d.jpg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我国已掌握了酿酒技术,当时大量使用的陶鬶、陶罍、陶壶等容器也是当时的酒器。酒的麻醉致幻作用,使得它在世界范围内自古便是通神的工具。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所谓“礼以酒成”,祭祀、社交礼仪中往往要以酒助礼。因此酒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礼器之一,酒器也是二里头文化礼器的核心。
     爵是二里头文化发明的酒器,主要用于温酒和注酒。其特征是腹底有三个细长足,腹侧有一鋬,口沿两端分别有半管状流和配重的尾。二里头文化的铜爵系模仿陶爵,是已知最早的青铜容器,以其飘逸、挺拔的外形美和平衡、稳重的对称美开创了我国青铜造型艺术的新篇章。二里头文化的铜爵、铜斝和铜盉构成了最早的青铜酒器,而铜爵和铜斝的组合则为商代青铜酒器所继承。
a81f316297e2eb5b0d33fa7d.jpg
现在网速太慢,等一会再发吧!
这个需要洋大人来承认
通古斯獾 发表于 2010-5-28 23:25


    这个时候我无比佩服韩国人的厚脸皮!
看过几篇文章说夏朝统治中心在山东,不知大家怎么看
这个是内蒙古出土的二里头文化器物。这件彩绘陶器的造型来自当地土著文化,兽面纹则与二里头文化的兽面纹十分相似。在当地的墓地中,这种兽面纹彩绘陶器与陶爵、鬶、盉等二里头文化陶礼器都仅见于规格较高的墓葬中,是只有上层人物才能拥有的特殊礼器。二里头式的各类陶酒器齐备,形制和尺寸也相当接近,推测二里头文化的饮酒礼仪可能也被当地文化所吸纳。
943095fd05d10ab9b801a07d.jpg
1f358755eb881263d009067d.jpg
著名的绿松石龙形器,这个绿松石龙形体长大,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色彩绚丽。龙身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见的,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20091104_305db3b8fa6332b94a24DwTDHMCNbs56.jpg


二里头夏代铜尊和洛阳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出土文物玉圭
333b8e2b440bb5a0033bf6f6.jpg
ff466f2bbf6391035343c1f6.jpg

二里头夏代铜尊和洛阳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出土文物玉圭
333b8e2b440bb5a0033bf6f6.jpg
ff466f2bbf6391035343c1f6.jpg
夏(约公元前2100-前1600年)。长10.8、刃宽10、厚0.6厘米。1975年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5号坑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国家馆藏壹级文物。
夏(约公元前2100-前1600年)。长10.8、刃宽10、厚0.6厘米。1975年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5号坑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国家馆藏壹级文物。
22be04de3ae54a28495403c3.jpg
夏(约公元前2100-前1600)早期。长17.4厘米、宽4.4厘米、厚0.6-0.8厘米。1980年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三区2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国家馆藏壹级文物。
6ee6ad37be46f80a0a55a9bc.jpg
1984出土于洛阳二里头遗址的一座墓葬顶部像象头。耳烟鼻皆有。造型精美通高28厘米。
07c9f3edc985e21c62d09f8d.jpg
管流爵 夏
91c07d7eaec2863329388a24.jpg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钺是古代的兵器。此器方形平刃,阑旁有两方孔,似用于皮条捆扎。器物中心有一圆孔,其周围用绿松石镶嵌卉纹六组,纹饰较为特殊。此方钺大而且重,使用不便,还有绿松石作镶嵌,当是仪仗用具。
9b065be8aceca004b90e2d24.jpg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爵是古代的饮酒器,相当于现代的酒杯。这件3800年以前的爵,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器之一。它有一个较阔的鋬和狭长的流口,虽然它的形制还比较简单, 但整个造型趋于规整,表明铸造技术已达到了初步熟练的程度。
f3cbbd103302f7fda6ef3f24.jpg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爵是古代的饮酒器,相当于现代的酒杯。这件3800年以前的爵,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器之一。它有一个较阔的鋬和狭长的流口,虽然它的形制还比较简单, 但整个造型趋于规整,表明铸造技术已达到了初步熟练的程度。
f3cbbd103302f7fda6ef3f24.jpg
为什么要新帖审核呢?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爵是古代的饮酒器,相当于现代的酒杯。这件3800年以前的爵,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器之一。它有一个较阔的鋬和狭长的流口,虽然它的形制还比较简单, 但整个造型趋于规整,表明铸造技术已达到了初步熟练的程度。
f3cbbd103302f7fda6ef3f24.jpg
通古斯獾 发表于 2010-5-28 23:25


   哈哈,一言中的
是的,目前欧洲学术界在世界上属强势地位,很多历史认证都需要洋大人点头,这虽然很让人气愤但现实不是我们马上能改变的,当然世界上也有例外,大寒冥国就是可以完全脱离世界学术范围而自我独立认证国家历史的典范!人家可以在一无历史遗迹、二无出土文物、三无科学认证得情况下把自己的历史定位为6000年!;P
西方学术界对文明的认定为:城邦、文字、青铜器使用


回复 24# 可笑所以哈哈

阿兹特克,雅玛,印加是不是?或者像匈奴这些无文字的游牧民族政权是不是?你那个是古典文明国家的标准

回复 24# 可笑所以哈哈

阿兹特克,雅玛,印加是不是?或者像匈奴这些无文字的游牧民族政权是不是?你那个是古典文明国家的标准
洋大人要求夏朝须有出土文字佐证,否则不算国家

   倒是非洲一票无文字的部落政权(刚果、莫诺莫塔帕之类的)都算是成熟国家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5-29 10:13


  师西方拿传说当历史的故伎.....发扬光大而已。
xryy 发表于 2010-5-29 18:45


    因为非洲落后,所以即便承认非洲的文明史也不会伤害洋大人的自尊心,但咱中国在1700年之前还是世界辉煌的顶点!这个使洋大人面皮不好看!所以只能刁难中国!
华夏文明一万年!
回复 25# 通古斯獾
三项条件满足一项原则上就可以称之为文明
说起文明这个问题中国有标准吗?或者还是用的西方标准?
回复 31# 天下英雄谁敌手


    华夷之辨
很遗憾,这些文物并不能证明夏的存在,不过这可以证明那时候中国古代文明已经存在。
所以,年代比殷墟更早的二里头遗址完全有可能是商朝前期的某座城市,因为商朝在公元前16世纪以前就存在着。这也是几十年来最被怀疑的一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它是另一个方国,例如传说灭夏的有穷氏部族的城镇。

总而言之,按照甲骨文的记载,夏朝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不被商朝人承认,而只被周人承认的。按照《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人的祖先一直在夏朝当官,后来看到夏朝衰败,才从山西西南部迁徙到陕西去自立山头了。周人对夏人感情深厚,倒并不意外。

有夏禹,无夏朝,这似乎很难以理解。如果说少康、夏桀等夏朝君主都是后人凭空编造的,似乎更难以接受。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这段历史。

古籍说夏朝虽亡,但其核心部族并未衰亡。一部分人跟着夏桀流放到鸣条,另一部分人跟随王子獯粥北上,其后代就是匈奴。商朝武功赫赫,对外扩张不断,不会和这两支夏人的后裔失去联系,特别是此后日益强大的匈奴人。许多证据都显示,夏朝其实也没有在公元前16世纪灭亡,而只是转移了阵地。不少考古学家都怀疑,夏朝的后裔便是商朝的劲敌“土方”,也就是《诗经》中所谓夏禹开创的“下土方”。直到武丁时期,土方对黄河流域的威胁才基本上被消除。

真正的学者毕竟是非常严谨的,和我交流的几位老先生便是如此,他们严谨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所以虽然有许多有趣的观点,却不肯把它们写下来。实际上,反对将陶寺、二里头等地陶符称为“文字”的主要反对意见并非来自国外,而是来自他们。也许再过几十年,下一代中国历史和考古大师们考证起来会比较大胆一点?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向来是广受推崇的学风,我没有本事小心求证,只能在这篇小文的结尾作一大胆假设:

大禹死后,他的事业迅速瓦解,各个邦国虽然在文化和经济上仍相当近似(与春秋时期相仿),但在政治上却各行其是,而商人更日益强大。商王上甲微攻灭有易氏之后,已成为黄河流域的头号霸主,汤武王更是在短期内吞并了大量邦国(《诗经》所谓“昆吾夏桀同日亡”),将商朝推向鼎盛。但是,夏人并未被征服,一部分西迁陕西,成为周人,另一部分北上山西、河北和内蒙,成为商朝的劲敌“土方”,与商朝形成了南北朝的关系。

因此,从商朝人的观点看,夏朝并不存在(因为他们只承认大禹的领导地位,一位君主总不能算是一朝),在商朝谈论夏朝属于叛国行为,在土方谈论商朝也是如此。武丁战胜土方之后,周人不得不接受商朝的统治,但仍然不时地反弹,最终联合各个反商势力将商朝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讲,历时13个世纪之久的殷商天下,或许始终笼罩在它不愿承认和谈论的“夏朝”阴影里。

归根结底,夏朝究竟是有,还是没有,恐怕并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主要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

人,毕竟天生就是政治动物。
回复 32# 通古斯獾
不是政治上的,是学术上的
江城孤舟 发表于 2010-5-29 23:46


    我认为也不能就此否定夏王朝的存在,最起码我们可以基本确定在商以前我们是有高度的文明存在的,这点从很多考古中以有发现,虽然还没有证明夏的存在也不能否定,夏朝名称的由来是得自古籍记载,但是是否有可能古籍最初记载有差错?后来的记载便一错再错了?青铜器、文字等不可能突然就出现在世界上,商既然已经具有相当高超的青铜器制造技术,而且文字已经基本成型,那么他的文明是从那里延续下来的?以当时人类的科技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说青铜器、文字的演变完善最起码需要很长时间,那么这说明要么商代历史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时间推断要么在商代之前具有同样规模的文明。

以上是个人的想法,如有不当全当大家探讨,不要拍砖。
学术上有一种论断,认为在中国宋代以前,我国的气候温度远高于现在,越早越四季不清晰,当时北方既有竹子等南方物种存在,宋代以后气温逐渐变冷,四季开始越来越分明,到了明朝末期达到了顶峰。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5-30 21:07
其实这也是目前国内史学界比较通行的看法。目前的资料的确不能证明夏存在,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二里头遗址可能是早期商文明,但不代表其他遗址也一定都是商朝的。
也许的确没有一个天下共主的夏朝,但确实有可能曾存在着一个持续了很多代的“夏国”,只不过在商人记载中不叫夏而已,一切还有待考古与历史学家来发掘和解释。
江城孤舟 发表于 2010-5-30 21:12


    那个时代的国家我认为不过是城邦国,商可能是实力较强的城邦国。
江城孤舟 发表于 2010-5-30 21:12


  另外目前甲骨文的破译都是专家说的算,他说这个字叫什么就叫什么,我认为专家不一定都是上帝,他不一定就代表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