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陆军部队使用的战术数据链--专门介绍MD的EPLRS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1:59:39
MD研制了不少数据链,但是给陆军用的很少,原因很多,大家都可以自己想象一下。
早期的数据链家伙大,别说背负,车载也够呛,大多数固定的,要么也是大飞机的和舰船上的。另外陆军作战的地域与空海军比较起来算小的,大多数视距内的交战,应用数据链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陆军应用数据链最多的单位还是野战防空和情报侦察。美军最擅长的近距空中支援最后环节在视距内的系统也是用语音,这个在电影里大家可能已经熟悉了,通常是用烟幕弹来标识自己和目标,先进点再用激光照射其指示目标。
MD入侵阿富汗之后,运用数据链作战才逐渐开始普及,但是严格来说还不能算是陆军的,因为那会儿参战的主要是特种部队。真正在陆军里得到广泛使用的是EPLRS。其前身是PLRS,其特点是借鉴了LINK16的成功经验,采用无节点组网,和时分多址技术,产别是两者的工作频段不一样,数据率也不一样,PLRS可以算是link16的mini版。82年以后在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中开始装备。主要功能是用来给自己定位,这在GPS实用前还有一定的价值,但是GPS普及之后,PLRS就显得价值不大了,而且设备大、不如GPS便携,还因为是主动定位系统,和GPS相比安全性差很多。
但是PLRS和GPS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PLRS是一个双向的自动化数据通信系统,这才是他的价值所在。因此随着美军数字化战场理论的发展,PLRS又得到了施展的空间,这次它也升级了叫EPLRS。计划用于21世纪部队旅及旅一下作战指挥(著名的FBCB2)系统,在战场上传递态势感知数据。
EPLRS工作在UHF波段420-450兆赫,有8个频点,采用跳频方式,每秒512跳,采用时分多址,每个时元为64秒,共划分成32768个时隙,数据传输率已提高到300kbp/s,在现在看来这太低了,但是对于工作在UHF的设备来说这可算高的了,也足够来进行视频会议了。
由于受重量、能耗、机动性的限制,EPLRS还是在系统了配置了两个网络控制站,但是这两个控制站不参与数据传输,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对终端用户进行定位,其定位原理类似于北斗,通过测量信号的到达时间来进行相对定位。EPLS终端之间可直接互相建立数据链路,并有灵活的路由选择。
EPLRS终端设备有背负(25磅)、车载、机载(40磅)3种。
每个师最多能配备1500个终端,终端间通信距离3-10公里,主要取决于地形。终端之间提供传输中继功能,中继对用户是透明的。目前EPLRS除了提供基本的定位、导航、识别三大功能外,还增加了VOIP功能,2002年新出现的微型终端最高速率已经达到了525k。在实时视频会议、传感器到射手的图像传输和大的后勤数据文件传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EPLRS和美陆军传统的通信系统MSE和战斗网无线电系统相比,最大的特色在于自动组网,自动路由选择,这对于需要快速部署、快速反应的部队来说是最需要、最合适的方式。EPLRS和MSE一样具有与指挥体制的无关性,也就是说每个终端设备可以被任何单位所使用,即使敌方侦测到EPLRS的终端位置,也不能判明其职能角色,这是传统的无线电台网络所不具备的。以前只要侦测出电台的类型就能判断单位的职能,通过通信流量就能判断出级别。
EPLS在费定位状态下,不需要控制站,这使得它比MSE更方便部署。虽然EPLRS的系统容量小于MSE的6000个,但是对于急需数据交互的炮兵、装甲兵、侦察兵来说1500个足够了,而且可以不依赖节点组网,能自动中继,非常适合机动作战。

现在我们可以畅想一下,如果我军要开发三军通用的战术数据链系统,那么陆军兄弟得到的装备产不多就和EPLRS相当,问题是有了吗?我也不知道,等高人MD研制了不少数据链,但是给陆军用的很少,原因很多,大家都可以自己想象一下。
早期的数据链家伙大,别说背负,车载也够呛,大多数固定的,要么也是大飞机的和舰船上的。另外陆军作战的地域与空海军比较起来算小的,大多数视距内的交战,应用数据链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陆军应用数据链最多的单位还是野战防空和情报侦察。美军最擅长的近距空中支援最后环节在视距内的系统也是用语音,这个在电影里大家可能已经熟悉了,通常是用烟幕弹来标识自己和目标,先进点再用激光照射其指示目标。
MD入侵阿富汗之后,运用数据链作战才逐渐开始普及,但是严格来说还不能算是陆军的,因为那会儿参战的主要是特种部队。真正在陆军里得到广泛使用的是EPLRS。其前身是PLRS,其特点是借鉴了LINK16的成功经验,采用无节点组网,和时分多址技术,产别是两者的工作频段不一样,数据率也不一样,PLRS可以算是link16的mini版。82年以后在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中开始装备。主要功能是用来给自己定位,这在GPS实用前还有一定的价值,但是GPS普及之后,PLRS就显得价值不大了,而且设备大、不如GPS便携,还因为是主动定位系统,和GPS相比安全性差很多。
但是PLRS和GPS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PLRS是一个双向的自动化数据通信系统,这才是他的价值所在。因此随着美军数字化战场理论的发展,PLRS又得到了施展的空间,这次它也升级了叫EPLRS。计划用于21世纪部队旅及旅一下作战指挥(著名的FBCB2)系统,在战场上传递态势感知数据。
EPLRS工作在UHF波段420-450兆赫,有8个频点,采用跳频方式,每秒512跳,采用时分多址,每个时元为64秒,共划分成32768个时隙,数据传输率已提高到300kbp/s,在现在看来这太低了,但是对于工作在UHF的设备来说这可算高的了,也足够来进行视频会议了。
由于受重量、能耗、机动性的限制,EPLRS还是在系统了配置了两个网络控制站,但是这两个控制站不参与数据传输,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对终端用户进行定位,其定位原理类似于北斗,通过测量信号的到达时间来进行相对定位。EPLS终端之间可直接互相建立数据链路,并有灵活的路由选择。
EPLRS终端设备有背负(25磅)、车载、机载(40磅)3种。
每个师最多能配备1500个终端,终端间通信距离3-10公里,主要取决于地形。终端之间提供传输中继功能,中继对用户是透明的。目前EPLRS除了提供基本的定位、导航、识别三大功能外,还增加了VOIP功能,2002年新出现的微型终端最高速率已经达到了525k。在实时视频会议、传感器到射手的图像传输和大的后勤数据文件传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EPLRS和美陆军传统的通信系统MSE和战斗网无线电系统相比,最大的特色在于自动组网,自动路由选择,这对于需要快速部署、快速反应的部队来说是最需要、最合适的方式。EPLRS和MSE一样具有与指挥体制的无关性,也就是说每个终端设备可以被任何单位所使用,即使敌方侦测到EPLRS的终端位置,也不能判明其职能角色,这是传统的无线电台网络所不具备的。以前只要侦测出电台的类型就能判断单位的职能,通过通信流量就能判断出级别。
EPLS在费定位状态下,不需要控制站,这使得它比MSE更方便部署。虽然EPLRS的系统容量小于MSE的6000个,但是对于急需数据交互的炮兵、装甲兵、侦察兵来说1500个足够了,而且可以不依赖节点组网,能自动中继,非常适合机动作战。

现在我们可以畅想一下,如果我军要开发三军通用的战术数据链系统,那么陆军兄弟得到的装备产不多就和EPLRS相当,问题是有了吗?我也不知道,等高人
第三话,看看数据链都能用来干啥,借MD的LINK16来YY我军的数据链
http://bbs.cjdby.net/thread-9340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