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缘何组团为毒工厂“保驾护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6 12:35:03
权力缘何组团为毒工厂“保驾护航”  
2010年05月12日 08:52:14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冯海宁

河南省封丘县黄河化工有限工司2008年年底被勒令停产,然而自今年3月起又开始违法生产甲醇。5月7日,封丘县政府下发红头文件,组建领导小组为该工厂正常生产“保驾护航”。一名县政府干部表示县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成立,真实用意是“防止老百姓告状”。(5月11日 《中国青年报》)

见过太多的“毒工厂”新闻,但没有见过公权力“组团”明目张胆为“毒工厂”保驾的。这至少说明,尽管国家重拳打击环境污染,但“毒工厂”依然有抬头之势,不管是近年频发的儿童铅中毒事件,还是此番河南封丘县“毒工厂”,似乎都是环境污染恶化的佐证。如果不严惩这些“毒工厂”的负责人和背后“保护伞”,不但难以平息公众与受害者的愤怒,也将进而污染政府的公信力。

诸多环境污染事件揭示的第一个问题是,环境污染消灭不掉,原因在于地方GDP、官员政绩的需要,但官员们只看到“毒工厂”创造的经济效益,却没看到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民生伤口。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环境污染的好处由官员得了,而损失却由当地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来承担。

污染事件揭示的第二个问题是,“毒工厂”存有腐败基因。也就是说,“毒工厂”的存在,不但为官员集体政绩“输血”,而且还为某些实权人物的个人口袋贡献着“银子”。进而言之,官员腐败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仅就环保系统而言,近年来就有不少官员因为腐败而倒掉。例如,贵州清镇原环保局长杨贵斌滥用职权对排污企业少征4574万排污费,被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判刑3年。

再来看封丘的污染事件,这个“毒工厂”的存在也明显与腐败有关。封丘县的实权人物——原县委书记李荫奎与“毒工厂”承包人黄金慈不但有老乡关系,而且净资产1亿多元的企业以300万元转让,所以李荫奎有了落马的下场。但李荫奎落马后“毒工厂”依然“制毒”,继续给人留下腐败的想象空间。

污染事件揭示的第三个问题是,环保执法力量对污染源缺乏毁灭性打击。环保部门向来被喻为是环境的“保护神”,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就必然与环保法规不硬、环保执法太软有关;甚至,个别环保官员非但不是环境“保护神”,反而成了污染“保护神”。例如,某省环保厅召开执法会议拒绝曝光违法企业名单,其实就是在保护污染企业。

尽管黄河化工这个“毒工厂”多次登上“停产整顿、停产治理、限期治理企业”的黑名单,在有关部门的三令五申下,2008年年底的甲醇项目也被勒令停产。但是环保执法偏软的问题还是暴露无遗:如果当初上级环保部门彻底摧毁了“制毒”设备、消灭了“毒工厂”、严惩了责任人,这个“毒工厂”就没有被权力“保驾护航”再来害人的机会。

需要看到的是,每一起重大污染事件背后,都是普通人在表达愤怒四处求助,而封丘这一污染事件,无论是受害者在监管部门屈膝下跪,还是用900个红手印表达愤怒,其实都是对环保监管不力的羞辱和质问,一味看重政绩而重走污染老路的地方政府是时候醒醒了。



(责任编辑: 窦含章 )权力缘何组团为毒工厂“保驾护航”  
2010年05月12日 08:52:14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冯海宁

河南省封丘县黄河化工有限工司2008年年底被勒令停产,然而自今年3月起又开始违法生产甲醇。5月7日,封丘县政府下发红头文件,组建领导小组为该工厂正常生产“保驾护航”。一名县政府干部表示县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成立,真实用意是“防止老百姓告状”。(5月11日 《中国青年报》)

见过太多的“毒工厂”新闻,但没有见过公权力“组团”明目张胆为“毒工厂”保驾的。这至少说明,尽管国家重拳打击环境污染,但“毒工厂”依然有抬头之势,不管是近年频发的儿童铅中毒事件,还是此番河南封丘县“毒工厂”,似乎都是环境污染恶化的佐证。如果不严惩这些“毒工厂”的负责人和背后“保护伞”,不但难以平息公众与受害者的愤怒,也将进而污染政府的公信力。

诸多环境污染事件揭示的第一个问题是,环境污染消灭不掉,原因在于地方GDP、官员政绩的需要,但官员们只看到“毒工厂”创造的经济效益,却没看到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民生伤口。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环境污染的好处由官员得了,而损失却由当地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来承担。

污染事件揭示的第二个问题是,“毒工厂”存有腐败基因。也就是说,“毒工厂”的存在,不但为官员集体政绩“输血”,而且还为某些实权人物的个人口袋贡献着“银子”。进而言之,官员腐败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仅就环保系统而言,近年来就有不少官员因为腐败而倒掉。例如,贵州清镇原环保局长杨贵斌滥用职权对排污企业少征4574万排污费,被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判刑3年。

再来看封丘的污染事件,这个“毒工厂”的存在也明显与腐败有关。封丘县的实权人物——原县委书记李荫奎与“毒工厂”承包人黄金慈不但有老乡关系,而且净资产1亿多元的企业以300万元转让,所以李荫奎有了落马的下场。但李荫奎落马后“毒工厂”依然“制毒”,继续给人留下腐败的想象空间。

污染事件揭示的第三个问题是,环保执法力量对污染源缺乏毁灭性打击。环保部门向来被喻为是环境的“保护神”,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就必然与环保法规不硬、环保执法太软有关;甚至,个别环保官员非但不是环境“保护神”,反而成了污染“保护神”。例如,某省环保厅召开执法会议拒绝曝光违法企业名单,其实就是在保护污染企业。

尽管黄河化工这个“毒工厂”多次登上“停产整顿、停产治理、限期治理企业”的黑名单,在有关部门的三令五申下,2008年年底的甲醇项目也被勒令停产。但是环保执法偏软的问题还是暴露无遗:如果当初上级环保部门彻底摧毁了“制毒”设备、消灭了“毒工厂”、严惩了责任人,这个“毒工厂”就没有被权力“保驾护航”再来害人的机会。

需要看到的是,每一起重大污染事件背后,都是普通人在表达愤怒四处求助,而封丘这一污染事件,无论是受害者在监管部门屈膝下跪,还是用900个红手印表达愤怒,其实都是对环保监管不力的羞辱和质问,一味看重政绩而重走污染老路的地方政府是时候醒醒了。



(责任编辑: 窦含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