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说导引头的作用距离达到15-20千米或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4:45:51
http://kaoyan.haedu.gov.cn/cdtdo?action=view&id=53&type=1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访谈录
2006-10-25 14:40:28
荣毅超,男,研究员,1964年生,198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同年被分配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直接参加国家重点项目至今。由于工作业绩突出,1993年1月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4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1996年当选为洛阳市和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9年任命为研究院副院长。2002年12月被任命为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和四项国家高新工程的现场总指挥。2003年11月27日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代空战除了要有高性能的作战飞机,更要有高性能的武器,您领导的空空导弹研究院正是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的情况吗?

荣毅超(以下简称荣):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国家唯一专业从事空空导弹、发射装置、地面检测设备和机载光电设备,及其派生产品研制开发及批量生产的研究发展基地。

研究院创建于1961年7月,现有职工5700余名,其中科技员2200余名,国家级专家3名,部级专家16名,研究员88名,高级工程师1300余名,高级技术人才1100余名。下设科技发展部、生产部、发控所、民品部、三产部五大经济实体。

记:空空导弹研究院发展至今,您认为主要成功经验是什么?

荣:从1961年7月18日建所至今,从板凳上绘图到计算网络的运用,从捡导弹残骸测绘到自行研制我国第四代空空导弹,42年艰苦奋斗,研究院从一个人员很少、家底很薄、一无图纸、二无经验、三无产品的小研究所发展成为一个人才云集、实力雄厚、科技开发能力强劲的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回顾我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业历程,我认为其主要经验是:预研与型号相结合,引进与自研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军品与民品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发展相结合。

记:第四代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有哪些主要特点?

荣:目前第四代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基本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复合制导,即中制导+末制导的制导方式。中制导一般采用指令制导+捷联惯导方式。随着红外成像导引头的研制成功,末制导既可以采用红外成像制导,也可以采用主动雷达制导。

采用双推发动机、双脉冲发动机,并逐步过滤到固冲发动机。

为减少阻力,舵面和翼面尺寸进一步减小,导弹机动需要的大过载主要通过增大可用攻角来实现。第四代雷达型空空导弹攻角可达30度-40度,此时导弹的升力将占全弹的60%-70%。

末制导采用红外成像或主动雷达制导,使导弹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导引头的作用距离达到15-20千米或更远。在中制导末端,载机将导弹导引到某一空域,使导弹自动捕获目标。由于捷联惯导的精度很高,再加上导引头具有搜索捕获目标的能力,因此导引头对目标的载获概率非常高。进入末制导后,载机就可以退出,靠捷联惯导将导弹导引到指定区域。

采用先进的导引体制信息处理技术,可同时攻击4-8个目标。

在导引头与引信中采用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利用弹载计算机复杂的算法处理,可以抗各种干扰并可跟踪干扰源。

记:第四代雷达型空空导弹大都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它有什么优点?

荣:优点是照射目标的射频发射机和接收目标回波的接收机均设置在导弹上。导弹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不需要机载雷达对目标提供射频照射,载机发射导弹后即可脱离目标,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缺点是弹上设备较复杂,弹上射频发射机的体积重量受到严格限制,导引头的作用距离不可能很远。

记: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多目标攻击能力指的是什么?

荣:多目标攻击是指连续发射的多枚导弹攻击各自被指定的目标。导弹发射前,机载雷达火控系统从角度、速度或距离上分辨出要攻击的多个目标,完成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目标威胁判断和攻击优先权计算、多导弹允许发射区计算、多枚导弹数据链发射,雷达照射兼容性检查和多枚导弹发射前数据装定发射控制等。

记:超视距空导弹如何界定?

荣:与近距空战和超视距空战相对应,用10千米标准视距可将整个空空导弹划分为两类:射程10千米以内的称近距空空导弹;射程10千米以外的称超视距空空导弹。对于超视空空导弹,又以100千米为界,将其细分为两类:射程10-100千米的称为中距超视距空空导弹,简称中距空空导弹;射程在100千米以外的称远距超视距空空导弹,简称远距空空导弹。

记:超视距空空导弹是不是只能用于远程攻击?

荣:“视距/超视距”作为一种分类方法,仅着眼于射程,并不能反映导弹的全部性能。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划入超视距范围的导弹只限于超视距空战。实际上,现役超视距空空导弹大都具有一定的近距空战能力。美国的“麻雀”中距空空导弹就多次用于近距空战。

记:导引头的作用距离与导弹的发射距离是怎样一种关系?

荣:导引头的作用距离决定着导弹的发射距离,一般发射距离等于4-5倍的导引头作用距离。若要保证发射距离达到100千米以上,要求导引头的作用距离达到100千米以上,要求导引头的作用距离达到20-25千米以上。可见,导引头的作用距离还决定着载机的脱离距离,从而影响着载机的生存率和作战效率。

记:雷达型空空导弹的天线罩大多由什么材料构成?

荣:常用的有AL203陶瓷、微晶玻璃、石英陶瓷、高频玻璃钢等。天线罩装在雷达导引头天线前面,起保护作用。它既要满足对雷达波透过损失小和畸变小的要求,又要满足导弹气动外形、而气动加热和结构强度方面的要求。

记:请您展望一下第四代雷达型空空导弹的发展趋势?

荣:随着第四代战斗机陆续股役,国外一些人认为必须研制出在第四代战斗机服役期内能继续保持有效的远距空空导弹。远距空空导弹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能力,在整个飞行期间保持更高的速度,在末段要有更大的机动性。国外新一代远距空空导弹的发展趋势有下面几个方面。

可用于隐身飞机,能对付隐身飞机。导弹自身具有隐身特征,降低载机迎面阻力。

提高发射距离,这必须改进其弹道性能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改进可通过采用复合制导系统实现。通过装备R-77和“阿姆拉姆”的战斗机进行空战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导弹空中弹道性能的优势使其载机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导弹的空中弹道性能又取决于弹道系数和导弹动力装备。在对导弹发射重量和尺寸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研制具有最优空中弹道特性的新一代远程空空导弹必须采用一些新技术,如发射助推器可分离的两组导弹结构和先进动力装置,如冲压发动机。

目前,远距空空导弹作战使用高度约25-30千米,按照现代的作战观点这已够了。但在未来的空战中可能使用远距空空导弹去攻击高空超音速目标及洲际导弹,因此必须提高新一代远距空空导弹作战使用高度,使其超过100千米。能达到这种高度的空空导弹必须是两级,而且第二级必须使用推力矢量控制方法。

根据第四代战斗机的特点及对未来空战的要求,还应提高新一代远距空空导弹的机动性,可用过载要超过50g,平衡攻角超过50度。

记:目前世界上远距空空导弹的发展现状如何?

荣:当前,欧洲及美、俄等一些国家现役和在研的射程超过100千米的型号已有10余种。美国已生产超过5000枚“不死鸟”,并采用先进动力装置以扩大AIM-120的射程。俄罗斯也相继装备了第二代R-33,第三代R-27远程及Kh-31P反辐射导弹。R-33的改进R-37(战斗部重60千克并采用机内吊挂)目前已进行了多次飞行试验。俄罗斯还提出了400千米超远距的KS-172空空导弹。

为适应欧洲未来远距空空导弹的需求,英国与瑞典合作提出了S225X/XR,德国与法国分别提出了A3M及“米卡”改型进行投标。南非及美国也各自推出IRAAM及AIM-120改型参与竞争。

记:请问美、俄在研制远距空空导弹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荣:目前世界上服役和在研的远距空空导弹有七八种,射程在100-400千米之间,其中在研的多、股役的少。美国拥有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各种战机和机载电子设备,所以它对研制远程空空导弹的兴趣不如其它国家强烈,而是把精力集中在近距和中距空空导弹的不断改进上。俄罗斯为了弥补战机性能上的差距,一直致力于多种远距空空导弹的研制,包括射程超过400千米的型号。但由于冲压发动机研制上遇到一些困难,如进气道的数量与形状、燃料的情况介于美俄之间,远距型号如“流星”与近距型号并举,成立了自己导弹工业集团与美制展开竞争。

记:与中距空空导弹相比,远距空空导弹设计上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荣:与中距空空导弹相比,远距弹的难点在于远距推进技术、远距探测与远距精确制导技术。随着相关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难点将被逐步攻克。

记:现在中远距空空导弹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而远距空空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两者有什么差距?

荣:目前世界上股役的中远距空空导弹几乎都采用传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同时各国也努力在各个型号上采用各种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如推力矢量控制、灵活的能量控制、钝感发动机设计、发动机隐身、新型材料等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固体火箭发动机已相当完善,近期明显提高其性能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很多国家都积极寻求新的技术途径,采用冲压发动机技术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技术途径。冲压发动机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提供比相同质量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大得多的能量,提供约两倍的动力射程,可使导弹获得更高的巡航速度和更强的末端机动能力。拦截时间缩短后,对手几乎没有时间采取规避措施,从而使导弹高概率杀伤区扩大到2-3倍。但空空导弹与地空导弹相比,应用冲压发动机的复杂性在于空间尺寸和重量均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另外,冲压发动机除了费用昂贵外,技术也比较复杂,仍需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如发动机与弹体的一体化设计技术、高能贫氧推进剂的研制、燃气流量调节技术、转级技术、无喷管助推技术等。目前国外对液体冲压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冲压发动都有研究,但由于后者使用与维护相对简单,所以成为主流。目前,俄罗斯倾向于4个进气道的冲压发动机,而西方则喜欢采用非对称弹体的双进气道方案。前者的好处是控制系统相对简单,缺点是不利于导弹的保形外挂和高密度内挂,另外导弹不能适应大攻角。后者的缺点是控制系统相对复杂。我国应一如既往地积极开展冲压发动机的课题研究,同时密切关注国外的进展情况,尽量少走弯路,并在条件允许下寻求国际合作。另外,可以考虑仿照俄美的做法,利用我们现有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成果,先解决远距空空导弹动力装置的有无问题。

记:为什么远距空空导弹均采用复合制导?

荣:远距空空导弹若要提高杀伤概率,要么加大战斗部杀伤威力;要么提高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前者会导致导弹质量过大,因此后者成为首选,所以远距空空导弹均采用复合制导体制。

记:超视距空空战有何优势?

荣:载机的战术动作样式减少,转换节奏放慢,过载明显下降。以往的近距空战中为争夺进入一个小的尾后攻击区,以便抢占到有利的射击位置,载机要作出较多的动作,且基战术样式之间的转换连续性较强,这也带来了对载机的大过载要求。在超视距空战中,由于超视距导弹的性能显著提高,部分过去由载机动作的工作可由现在的导弹来代替。

由于超视距导弹具有全天候、全高度、全方位攻击能力,有些还具发射后不管能力,使其攻击急剧扩大,甚至实现了无禁区攻击。

在超视距空战时,空战双方均力争将空战范围放在已方雷达探测区内,使载机的安全性大大增大。

在超视距空战中,为了有效缩短攻击前准备时间,做到先敌发射,最佳方法就是将机载雷达和导弹都指向敌方,所以空战将从迎头打起。

记:请您谈一下对我国发展远距空空导弹有什么建议?

荣:发展我国先进的远程空空导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展远距空空导弹需大量投入来开发关键技术,难度大、资金消耗多、研制风险高。我国除加紧开发关键技术外,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发展思路。

首先,可以引进技术合作开发。由于空空导弹涉及到许多先进技术,研制周期较长,如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作开发,可以缩短研制周期和节省资金。目前欧洲的“流星”、南非的R-Darter、以色列的“怪蛇”4都是采用跨国和跨公司的方式进行研制。以我国目前的研制水平,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方案。

第二种途径是改进改型。对现有型号进行改进,投入少,周期短。美国在AIM-120原型的基础上,已发展了AIM-120B、AIM-120+、AIM-120C,目前正在进一步研制新的改型ERAAM、FMRAAM。美国采取的P21C(预先产品改进计划)方法非常科学,新武器系统在论证阶段就考虑到以后的改进,根据作战需求的变化和技术发展逐步改进和提高,这样该武器系统就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俄罗斯的R-27也发展了一些改进型。我国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超视距主动雷达空空导弹,如果借鉴美俄的方法,就可早日研制出远距空空导弹。

记: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也祝愿我国的空空导弹事业在贵院的领导下蒸蒸日上,做大做强。(兵器知识)http://kaoyan.haedu.gov.cn/cdtdo?action=view&id=53&type=1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访谈录
2006-10-25 14:40:28
荣毅超,男,研究员,1964年生,198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同年被分配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直接参加国家重点项目至今。由于工作业绩突出,1993年1月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4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1996年当选为洛阳市和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9年任命为研究院副院长。2002年12月被任命为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和四项国家高新工程的现场总指挥。2003年11月27日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代空战除了要有高性能的作战飞机,更要有高性能的武器,您领导的空空导弹研究院正是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的情况吗?

荣毅超(以下简称荣):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国家唯一专业从事空空导弹、发射装置、地面检测设备和机载光电设备,及其派生产品研制开发及批量生产的研究发展基地。

研究院创建于1961年7月,现有职工5700余名,其中科技员2200余名,国家级专家3名,部级专家16名,研究员88名,高级工程师1300余名,高级技术人才1100余名。下设科技发展部、生产部、发控所、民品部、三产部五大经济实体。

记:空空导弹研究院发展至今,您认为主要成功经验是什么?

荣:从1961年7月18日建所至今,从板凳上绘图到计算网络的运用,从捡导弹残骸测绘到自行研制我国第四代空空导弹,42年艰苦奋斗,研究院从一个人员很少、家底很薄、一无图纸、二无经验、三无产品的小研究所发展成为一个人才云集、实力雄厚、科技开发能力强劲的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回顾我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业历程,我认为其主要经验是:预研与型号相结合,引进与自研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军品与民品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发展相结合。

记:第四代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有哪些主要特点?

荣:目前第四代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基本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复合制导,即中制导+末制导的制导方式。中制导一般采用指令制导+捷联惯导方式。随着红外成像导引头的研制成功,末制导既可以采用红外成像制导,也可以采用主动雷达制导。

采用双推发动机、双脉冲发动机,并逐步过滤到固冲发动机。

为减少阻力,舵面和翼面尺寸进一步减小,导弹机动需要的大过载主要通过增大可用攻角来实现。第四代雷达型空空导弹攻角可达30度-40度,此时导弹的升力将占全弹的60%-70%。

末制导采用红外成像或主动雷达制导,使导弹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导引头的作用距离达到15-20千米或更远。在中制导末端,载机将导弹导引到某一空域,使导弹自动捕获目标。由于捷联惯导的精度很高,再加上导引头具有搜索捕获目标的能力,因此导引头对目标的载获概率非常高。进入末制导后,载机就可以退出,靠捷联惯导将导弹导引到指定区域。

采用先进的导引体制信息处理技术,可同时攻击4-8个目标。

在导引头与引信中采用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利用弹载计算机复杂的算法处理,可以抗各种干扰并可跟踪干扰源。

记:第四代雷达型空空导弹大都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它有什么优点?

荣:优点是照射目标的射频发射机和接收目标回波的接收机均设置在导弹上。导弹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不需要机载雷达对目标提供射频照射,载机发射导弹后即可脱离目标,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缺点是弹上设备较复杂,弹上射频发射机的体积重量受到严格限制,导引头的作用距离不可能很远。

记: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多目标攻击能力指的是什么?

荣:多目标攻击是指连续发射的多枚导弹攻击各自被指定的目标。导弹发射前,机载雷达火控系统从角度、速度或距离上分辨出要攻击的多个目标,完成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目标威胁判断和攻击优先权计算、多导弹允许发射区计算、多枚导弹数据链发射,雷达照射兼容性检查和多枚导弹发射前数据装定发射控制等。

记:超视距空导弹如何界定?

荣:与近距空战和超视距空战相对应,用10千米标准视距可将整个空空导弹划分为两类:射程10千米以内的称近距空空导弹;射程10千米以外的称超视距空空导弹。对于超视空空导弹,又以100千米为界,将其细分为两类:射程10-100千米的称为中距超视距空空导弹,简称中距空空导弹;射程在100千米以外的称远距超视距空空导弹,简称远距空空导弹。

记:超视距空空导弹是不是只能用于远程攻击?

荣:“视距/超视距”作为一种分类方法,仅着眼于射程,并不能反映导弹的全部性能。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划入超视距范围的导弹只限于超视距空战。实际上,现役超视距空空导弹大都具有一定的近距空战能力。美国的“麻雀”中距空空导弹就多次用于近距空战。

记:导引头的作用距离与导弹的发射距离是怎样一种关系?

荣:导引头的作用距离决定着导弹的发射距离,一般发射距离等于4-5倍的导引头作用距离。若要保证发射距离达到100千米以上,要求导引头的作用距离达到100千米以上,要求导引头的作用距离达到20-25千米以上。可见,导引头的作用距离还决定着载机的脱离距离,从而影响着载机的生存率和作战效率。

记:雷达型空空导弹的天线罩大多由什么材料构成?

荣:常用的有AL203陶瓷、微晶玻璃、石英陶瓷、高频玻璃钢等。天线罩装在雷达导引头天线前面,起保护作用。它既要满足对雷达波透过损失小和畸变小的要求,又要满足导弹气动外形、而气动加热和结构强度方面的要求。

记:请您展望一下第四代雷达型空空导弹的发展趋势?

荣:随着第四代战斗机陆续股役,国外一些人认为必须研制出在第四代战斗机服役期内能继续保持有效的远距空空导弹。远距空空导弹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能力,在整个飞行期间保持更高的速度,在末段要有更大的机动性。国外新一代远距空空导弹的发展趋势有下面几个方面。

可用于隐身飞机,能对付隐身飞机。导弹自身具有隐身特征,降低载机迎面阻力。

提高发射距离,这必须改进其弹道性能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改进可通过采用复合制导系统实现。通过装备R-77和“阿姆拉姆”的战斗机进行空战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导弹空中弹道性能的优势使其载机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导弹的空中弹道性能又取决于弹道系数和导弹动力装备。在对导弹发射重量和尺寸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研制具有最优空中弹道特性的新一代远程空空导弹必须采用一些新技术,如发射助推器可分离的两组导弹结构和先进动力装置,如冲压发动机。

目前,远距空空导弹作战使用高度约25-30千米,按照现代的作战观点这已够了。但在未来的空战中可能使用远距空空导弹去攻击高空超音速目标及洲际导弹,因此必须提高新一代远距空空导弹作战使用高度,使其超过100千米。能达到这种高度的空空导弹必须是两级,而且第二级必须使用推力矢量控制方法。

根据第四代战斗机的特点及对未来空战的要求,还应提高新一代远距空空导弹的机动性,可用过载要超过50g,平衡攻角超过50度。

记:目前世界上远距空空导弹的发展现状如何?

荣:当前,欧洲及美、俄等一些国家现役和在研的射程超过100千米的型号已有10余种。美国已生产超过5000枚“不死鸟”,并采用先进动力装置以扩大AIM-120的射程。俄罗斯也相继装备了第二代R-33,第三代R-27远程及Kh-31P反辐射导弹。R-33的改进R-37(战斗部重60千克并采用机内吊挂)目前已进行了多次飞行试验。俄罗斯还提出了400千米超远距的KS-172空空导弹。

为适应欧洲未来远距空空导弹的需求,英国与瑞典合作提出了S225X/XR,德国与法国分别提出了A3M及“米卡”改型进行投标。南非及美国也各自推出IRAAM及AIM-120改型参与竞争。

记:请问美、俄在研制远距空空导弹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荣:目前世界上服役和在研的远距空空导弹有七八种,射程在100-400千米之间,其中在研的多、股役的少。美国拥有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各种战机和机载电子设备,所以它对研制远程空空导弹的兴趣不如其它国家强烈,而是把精力集中在近距和中距空空导弹的不断改进上。俄罗斯为了弥补战机性能上的差距,一直致力于多种远距空空导弹的研制,包括射程超过400千米的型号。但由于冲压发动机研制上遇到一些困难,如进气道的数量与形状、燃料的情况介于美俄之间,远距型号如“流星”与近距型号并举,成立了自己导弹工业集团与美制展开竞争。

记:与中距空空导弹相比,远距空空导弹设计上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荣:与中距空空导弹相比,远距弹的难点在于远距推进技术、远距探测与远距精确制导技术。随着相关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难点将被逐步攻克。

记:现在中远距空空导弹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而远距空空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两者有什么差距?

荣:目前世界上股役的中远距空空导弹几乎都采用传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同时各国也努力在各个型号上采用各种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如推力矢量控制、灵活的能量控制、钝感发动机设计、发动机隐身、新型材料等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固体火箭发动机已相当完善,近期明显提高其性能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很多国家都积极寻求新的技术途径,采用冲压发动机技术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技术途径。冲压发动机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提供比相同质量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大得多的能量,提供约两倍的动力射程,可使导弹获得更高的巡航速度和更强的末端机动能力。拦截时间缩短后,对手几乎没有时间采取规避措施,从而使导弹高概率杀伤区扩大到2-3倍。但空空导弹与地空导弹相比,应用冲压发动机的复杂性在于空间尺寸和重量均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另外,冲压发动机除了费用昂贵外,技术也比较复杂,仍需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如发动机与弹体的一体化设计技术、高能贫氧推进剂的研制、燃气流量调节技术、转级技术、无喷管助推技术等。目前国外对液体冲压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冲压发动都有研究,但由于后者使用与维护相对简单,所以成为主流。目前,俄罗斯倾向于4个进气道的冲压发动机,而西方则喜欢采用非对称弹体的双进气道方案。前者的好处是控制系统相对简单,缺点是不利于导弹的保形外挂和高密度内挂,另外导弹不能适应大攻角。后者的缺点是控制系统相对复杂。我国应一如既往地积极开展冲压发动机的课题研究,同时密切关注国外的进展情况,尽量少走弯路,并在条件允许下寻求国际合作。另外,可以考虑仿照俄美的做法,利用我们现有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成果,先解决远距空空导弹动力装置的有无问题。

记:为什么远距空空导弹均采用复合制导?

荣:远距空空导弹若要提高杀伤概率,要么加大战斗部杀伤威力;要么提高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前者会导致导弹质量过大,因此后者成为首选,所以远距空空导弹均采用复合制导体制。

记:超视距空空战有何优势?

荣:载机的战术动作样式减少,转换节奏放慢,过载明显下降。以往的近距空战中为争夺进入一个小的尾后攻击区,以便抢占到有利的射击位置,载机要作出较多的动作,且基战术样式之间的转换连续性较强,这也带来了对载机的大过载要求。在超视距空战中,由于超视距导弹的性能显著提高,部分过去由载机动作的工作可由现在的导弹来代替。

由于超视距导弹具有全天候、全高度、全方位攻击能力,有些还具发射后不管能力,使其攻击急剧扩大,甚至实现了无禁区攻击。

在超视距空战时,空战双方均力争将空战范围放在已方雷达探测区内,使载机的安全性大大增大。

在超视距空战中,为了有效缩短攻击前准备时间,做到先敌发射,最佳方法就是将机载雷达和导弹都指向敌方,所以空战将从迎头打起。

记:请您谈一下对我国发展远距空空导弹有什么建议?

荣:发展我国先进的远程空空导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展远距空空导弹需大量投入来开发关键技术,难度大、资金消耗多、研制风险高。我国除加紧开发关键技术外,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发展思路。

首先,可以引进技术合作开发。由于空空导弹涉及到许多先进技术,研制周期较长,如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作开发,可以缩短研制周期和节省资金。目前欧洲的“流星”、南非的R-Darter、以色列的“怪蛇”4都是采用跨国和跨公司的方式进行研制。以我国目前的研制水平,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方案。

第二种途径是改进改型。对现有型号进行改进,投入少,周期短。美国在AIM-120原型的基础上,已发展了AIM-120B、AIM-120+、AIM-120C,目前正在进一步研制新的改型ERAAM、FMRAAM。美国采取的P21C(预先产品改进计划)方法非常科学,新武器系统在论证阶段就考虑到以后的改进,根据作战需求的变化和技术发展逐步改进和提高,这样该武器系统就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俄罗斯的R-27也发展了一些改进型。我国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超视距主动雷达空空导弹,如果借鉴美俄的方法,就可早日研制出远距空空导弹。

记: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也祝愿我国的空空导弹事业在贵院的领导下蒸蒸日上,做大做强。(兵器知识)
“我国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超视距主动雷达空空导弹,如果借鉴美俄的方法,就可早日研制出远距空空导弹。”
说了这么多,这是正点{:3_87:}
注意到以上几句话:
末制导采用红外成像或主动雷达制导,使导弹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导引头的作用距离达到15-20千米或更远。
导引头的作用距离决定着导弹的发射距离,一般发射距离等于4-5倍的导引头作用距离。

如果在体积大的多的弹道导弹上安装的导引头做到对航母这样的巨型目标100KM左右的作用距离,我认为是有可能的。
换句话说,如果用弹道导弹打航母,可以在发射前装订目标位置,在再入大气层之前可以一直通过其他手段修正。即使无法再飞行过程中通过数据链导入修正数据,短短十几分钟时间航母移动范围也不过几公里,再入大气层之前也可以通过导引头修正攻击位置。而再入段的短暂时间里航母很难脱离有效杀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