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图]我不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3:09:57
<P>I Don't Fly=IDF</P>
<P>绝对不能浪费一天50张图</P>
<P>所有图片和文字资料均来自网络</P>
<P>也不知道能不能混几个精华贴</P>
<P>
</P>
<P></P>
<P>原型机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1 1:42:42编辑过]
<P>I Don't Fly=IDF</P>
<P>绝对不能浪费一天50张图</P>
<P>所有图片和文字资料均来自网络</P>
<P>也不知道能不能混几个精华贴</P>
<P>
</P>
<P></P>
<P>原型机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1 1:42:4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1 1:29:11编辑过]
IDF经国号战斗机

  台湾“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自40年代起,装备了多代美制军用飞机。其中战斗机就包括P-39、P-51、F-86、F-104、F-5、F-16ABLOCK20等,由螺旋桨战斗机一直到第三代喷气战斗机。长期装备美式先进战斗机,使得仅统辖着2000万人的台湾当局,一直在空军战斗机层面保持着与大陆间的技术均势。但负面的影响即台湾一直缺乏自行研制战斗机的能力,而且处处受美国武器售台政策困扰。为此台湾当局在70年代后励精图治,力求在美国支持下,最大程度的独立研制一种较为先进的战斗机。
  70年代末期的时局背景是,台空军现役的F-104、F-5日渐老迈,更新替换的机种一直没有着落。当时台方最佳的选择是美国刚研制成功,先进程度仅次于F-15的F-16A/B战斗机,但美方拒绝出售。美国原本还有另外两种专为出口而研制的低档战机F-20“虎鲨”(F-5战斗机的改进型)和F-16/79(换装低性能的J-79发动机的F-16),本来台方“退而求其次”也挺好。但82年中国与美国签订了8·17公报,美方因此暂时停止了向台售武。同时解放军空军的歼-8高空高速战斗机研制成功,歼-7系列进入成熟阶段,对台湾的威胁越发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不得不下决心研制战斗机。当然美国当局及各大军火厂商在背地里承诺给予台方充分技术支援。
  台先进战斗机计划1983年展开,战斗机定名为IDF(IndigenousDefenceFighter自制防御战机)。计划总的目标是研究一种防御性的战斗机,针对目标为解放军大量装备的歼-7、歼-8战斗机和对地攻击飞机,力求在质量上取得优势。总研制计划称为“安翔计划”,内辖四个子计划,分别是空气动力和机体设计的“鹰扬计划”,先进发动机的“云汉计划”,飞行控制和航空电子系统的“天雷计划”,最后是自行研制空对空导弹的“天剑计划”。整个研制计划最终耗费超过10亿美元。
  为了集中全台湾的科研力量完成IDF战斗机,台当局斩除户系派别阻挠,于83年将隶属空军总部的航空发展中心合并到中山科学院中。当时航发中心人员为此还有被“降格”的想法。
  准备阶段的另一件大事是台方选定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为主要技术支持提供商,主要参与“鹰扬计划”。当时通用动力公司研制了F-16战斗机,诺思罗普公司则研制了F-20。后者是台空军主力战斗机F5E的母公司,与台方合作是轻车熟路,性能不太先进的F-20在政治层面也较为容易躲过大陆方面的压力。但是,台方考虑到F-20当时一架都没有卖出去(至今F-20外销量仍为0),诺思罗普公司很可能为了F-20的前途考虑,在援助台方自行研制战斗机时留一手。用当时台军方决策人之一郝柏村的话说:“我不放心,因为没有人会笨到潜买主设计新飞机,而扼杀自己产品的市场。”最终台方选定了通用动力,这使得IDF在很多方面有模仿F-16的痕迹。
  通用动力公司在IDF计划中的角色不容忽视,可以说没有通用动力,IDF恐怕永远飞不上天。台方与通用动力85年签订的具体协议规定:研发经费及风险完全由台方负责;美政府同意通用动力公司人员以个人身份来台,按照F-16的研制模式与经验参与工作,技术出口许可由美政府分阶段核准;美政府和通用动力公司同意,IDF战斗机尽量采用F-16零部件;相关软件设计第一阶段由通用动力公司负责,再就台方维护能力转交台方,第二阶段再台方依台方武器系统自行深入发展。从上述条约可以看出,IDF从根本上来说是美国援助的成果,台方在其中起的是辅助作用。台方唯一真正的独立研制内容是相关软件开发的第二阶段。当然,这不是说台科研力量一无是处,但无疑美国技术力量起的是核心作用。
  美方百余来台赴台技术人员中,有现职人员,也有退休人员。对于退休人员来说,IDF计划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为他们的退休金增加了不少数字。台方还在台中清泉岗营区,专门兴建了供美方人员和架苏居住的符合美国生活习惯的社区,生活购物、体育娱乐设施齐全。
  在发动机“云汉计划”方面,IDF计划选择了与美国盖瑞公司合作研制TFE-1042-70发动机的计划。台方曾经非常渴望能得到当时极度先进的美国F-404涡轮风扇发动机,但是因为8·17公报的关系,美国极力压制对台军售技术水平,F-404的梦想也就泡汤。另外在初期的“鹰扬”计划中,曾计划仿制以色列“幼狮”战斗机及其J-79发动机。J-79是美国F-4战斗机的发动机,在当时性能已经比较落后,推重比仅1:4.5。因此美政府一批准盖瑞公司与台方合作,台方即放弃了原计划,转向了推重比达1:6.95的TFE-1042发动机。该发动机直径604.52mm,长3.4米,重603.3千克,最大推力2732.94千克,加力推力4195.8千克。其实TFE1042-70的推力还是较小,仅4195千克,甚至部分采用了50年代的离心式压气技术,不适合战斗机使用。这直接导致了IDF推力不足,最初的单发布局也改成了双发。TFE-1042-70可称道之处是其数字式控制系统,加速性能较好,由慢车到最大推力的时间为5秒。
  好在最后研制成功的IDF战斗机满载燃油、无外挂时净重8618.4至9072千克,这样两台TFE-1042-70能使IDF整机推重比上到0.925。因为IDF主要用于对空防御作战,一般只携带重量不大的空对空导弹,总的来说,推重比还是比较够的。“云汉计划”至此基本完成。
  “天雷计划”产生了IDF的机载雷达“金龙-53”(GD-53)型。实际上该雷达是美国APG-67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改进型。该雷达有15种工作模式,包括八种空对空模式,七种空对地模式,有超视距空战能力。对空最大搜索距离为148千米,对地最大搜索距离为67千米,对5平方米目标的搜索距离40到50千米。上述指标优于解放军的歼-8II所采用的雷达。IDF的航空电子系统包括多功能平视显示器,两台多功能显示器,H423型激光陀螺惯性导航系统,雷达警告接收机,以及电子对抗装置。飞机控制系统采用美国爱理德-西格诺公司本迪克斯分公司的三余度数字式电传线控系统,采用模块设计,由三台计算机控制,尺寸小,全重仅20多公斤,维修方便。操纵系统为类似F-16的双杆式,座舱右侧为操纵杆,左侧为推力杆,飞行座椅向后倾30度,以提高飞行员抗过载能力。
  “天剑计划”为IDF提供了天剑-1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和天剑-2中距空空导弹(上图及下图)。前者相当于AIM-9L/M“响尾蛇”导弹,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后者相当于AIM-7“麻雀”,半主动雷达制导,射程为70千米。另外IDF上还装有一门M61A120mm“火神”加特林炮,安装在左边条根部,备弹400发。外挂点8个,可挂载台军大量装备的AIM-9P、天剑-1、天剑-2导弹,或普通炸弹、子母弹箱,激光制导炸弹和AGM-65“小牛”空地导弹。机腹和机翼内侧挂架可携带567或876升的副油箱,最大载荷情况下能挂载3个876升副油箱。
  IDF的气动和机身设计较为先进,总体布局为翼身融合加三角翼、单垂尾双平尾布局。在最初的设想中,IDF采用类似F/A-18的双垂尾布局,后因美国限制改为单垂尾,机动性随之有一定下降。机体采用全金属半硬壳结构,仅采用少量复合材料。最大过载9G。机翼边条和F/A-18相似,主翼为中单翼,尾翼带下反角,全动式平尾。机头有下倾,气泡形座舱,视野良好。进气口呈椭圆形,位于翼根边条下方,大迎角工作条件好。李登辉曾亲临视察IDF战斗机。
  各子系统研制成功后,89年5月28日IDF首飞。随后一架IDF原型机试飞失事坠海,试飞员伍克振上校死亡。94年IDF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最初生产量定为250架,计划月产3至5架,持续生产五年。但后来台方获得了更先进的F-16A/B和幻影2000-5,IDF的定单随之减为130架,已全部生产完毕。目前IDF配备于台中清泉岗的第3联队和台南的第1联队。
  作为台湾第一种“独立”研制的战斗机,IDF对台军方和科研机构固然有其特殊意义。IDF诞生在美国的支援和限制的矛盾统一之中,性能上有突破也有妥协。相对于其既定对手歼-7、歼-8而言,IDF在雷达火控、中距空空导弹、电子设备方面占有较大优势,在中低空机动性能方面能打个平手。但随着解放军战斗机性能的提高,尤其是苏-27SK和苏-30的引进,IDF就远远不堪重任了。当然台方一早就不打算让IDF独撑大局,F-16和幻影2000-5才是台空军的核心力量。总的来看,IDF作为台方一种防御性的战斗机,还是够用的。

  机长:14.48米
  机高:4.42米
  翼展:8.60米
  机翼面积:21.00平方米
  使用空重:6486千克
  机内燃油:195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952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2247千克
  正常外挂载荷:907千克(对空)3901千克(对地)
  最大平飞速度:1296千米/小时
  最大限制速度:M1.8
  最大爬升率:254米/秒(海平面)
  实用升限:16460米
  限制过载:6.5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1 1:33:24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1 1:35:05编辑过]
发展历程

  1982年汉翔公司与美国Allied Signal公司(联合电信)合资成立ITEC( International Turbo Engine Company)公司后,依美军规范设计开发TFE-1042-70。TFE-1042最初由盖瑞特(Garrett)与瑞典富豪(Volvo)飞机发动机公司(提供后燃器技术)合作,1987年3月2日签约,角逐SAAB-2105(即JAS-39)之发动机。后因瑞典决定SAAB-2105采用单发方案所以败给F-404,故富豪退出该计划,而由我国航发中心接手,以两具TFE-1042做为IDF之动力。
  TFE-1042前身为AT-3攻击教练机所使用的TFE-731发动机,但TFE-731对于IDF而言推力仍明显不足,于是后来便出现了改良后的TFE-1042。TFE-1042发动机原有三型,分别为TFE-1042-5(1857kg)、TFE-1042-6(2194kg)及TFE-1042-7(2750kg)。
  TFE-1042-7即为发展的重心,保留了TFE-731的核心,即双轴构型,并使用相同的4级轴流低压压缩器、1级高压压缩器、环型燃烧室、1级高压涡轮、3级低压涡轮,风扇和TFE-731一样用行星齿轮来减速驱动。压缩比增为20:1,旁通比由1:1降到0.84:1,1级风扇改为2级,风扇减速齿轮箱也有变动,进气温度由860℃升为1,010℃。
  航发中心接手后,型号改为TFE-1042-70,整体也有不小更动,风扇增为3级,低压涡轮减为1级,压缩比为22.5:1,体积变大,重量由560kg增为617kg,旁通比降到0.3:1,涡轮进气温度增到1343℃,进气量增加12%,标准推力增为6063lb.(2,750kg),后燃推力则增为9500lb.(4313kg),自身推力比重达6.99。经IDF战机实际飞行验证,其全模块化设计、全数字化电子控制(DEEC,Diaital Electronical Engine Control),以及热段与冷段另件拆检间隔时间分为2,000及4,000小时等特性,完全符合新一代先进轻型战机推进系统需求。TFE-1047-70可分成8段,无论是维修、更换,都是一段段的截取,比较省时方便,美军给予F-125正式编号,总生产数量325具。
  TFE-1042-70为经国号战机推力来源,现役的IDF采用的类型为两具TFE-1042-70涡轮扇发动机。使用TFE-1042-70的IDF标准推力为12128lb.(5500kg),最大推力为19000lb.(8626kg),提供IDF达1.01的推重比,这使IDF能进行垂直爬升,这是现代战机的必备条件。而IDF的发动机具有动力辅助单元(APU,Assist Power Unit),使得IDF不须经由气源车而能自行启动;此外IDF的发动机配置有紧急动力系统(IPS,Imminent Power System),万一发动机熄火之后可自行启动,增加战场上的存活率;发动机由全权数字发动机系统控制,可增加发动机的反应速度并增进燃油使用效率。
  另外,1996年东欧国家捷克与汉翔所合作生产的L-139及L-159信天翁攻击教练机,所使用的两具F-124-GE-101的发动机即为IDF发动机TFE-1042的衍生型(无后燃器),推力为约6,300lb.(2,860kg)。

  TFE-1042-70涡轮扇发动机诸元

  尺寸
  重量/617kg
  毂半径/10.7cm
  总截面积/2349.8cm?
  气道面积/1988.5cm?
  扇叶面半径/27.4cm
  美军编号/F-125内部设计核心段/双轴设计
  导风扇级数/3级
  压缩比/22.5:1
  旁通比/0.3:1
  燃烧室/环型燃烧室
  低压涡轮级数/1级
  高压涡轮级数/1级
  控制系统/数字电子发动机控制系统(DEEC,Digital Electronic Engine Control)
  低压压缩器/4级轴流式
  高压压缩器/1级离心式
  自身推重比/6.99
  涡轮进气温度/1,343℃
  风扇减速齿轮箱/行星齿轮

  性能

  标准推力/6727lb.=3051kg
  最大推力/9500lb.=4,313kg(使用后燃器)
  热段另件拆检间隔时间/2000hr
  冷段另件拆检间隔时间/4000hr

  F125是目前反应速度最快的发动机之一,按F125的手册公布,F125由慢车到最大军用推力只要4秒时间,到最大后燃推力是5秒,最大正常使用高度为24400米。

可挂载装备

  固定武装

  M61A1-E2 Vulcan 20mm六管联装火神式旋转机炮1门/400发20mm炮弹

  对空武器

  天剑一型/Sky Sword-1红外线短程空对空飞弹
  天剑二型/Sky Sword-2主动中程空对空飞弹
  AIM-9 Sidewinder响尾蛇红外线短程空对空飞弹飞弹

  对地/对海武器

  GBU-10铺路式二型雷射诱导炸弹
  GBU-12铺路式二型雷射诱导炸弹
  GBU-20Rock-Eye集束炸弹(子母弹)
  SUU-20练习弹
  AGM-65A/B小牛电视导引空对地飞弹
  AGM-65D/G红外线导引小牛空对地飞弹
  空射型雄风二型反舰飞弹
  LAU-60火箭荚舱/2.75in对地火箭
  LAU-69火箭荚舱/19枚68mm对地火箭
  MK-82SE延迟引信炸弹
  MK-82 500lb.高爆炸弹
  MK-117750lb.炸弹

  油箱

  1040L副油箱
  750L副油箱

  荚舱

  空战模拟仪指示荚舱
  自制电子干扰荚舱
  雷射目标指示荚舱
  侦察荚舱
  30mm机炮荚舱/30mm机炮炮弹

  主要装备简介

  M61A1-E2 Vulcan火神式20mm机炮
  机炮位于IDF座舱左后方,是IDF的固定武装。M61A1-E2六管20公厘火神式旋转机炮,为M61A1之改良/重量减轻型,弹舱位于IDF座舱后面,机体正中央,容量400发,全重120kg,长1.875m,射速每分钟6,600发,炮弹初速1,036m/min,射程1.5km以内,是近战的利器,被誉为空战机炮的最高杰作,使用火神式的战机尚有A-7、F-4、F-14、F-15、F-16、F/A-18、F-22、F-104及F-111等。能和摄影机联机,纪录空战实况,飞行员可以选用机炮或是摄影机,对于演练的战果测定很有帮助。
  天剑一型飞弹
  天剑一型飞弹挂载在IDF翼尖及外侧翼下,全长2.87m,直径12.7cm,翼展64cm,重量90kg,最大射程16km,有效射程8km,最大速度达Mach3.5,为红外线导引短程追热飞弹,剑一飞弹寻标器之热通量较美制响尾蛇飞弹更为灵敏,火箭燃效也较长,追击回避敌机的能量较大,为全向位的攻击武器,飞弹上的滚转副翼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飞弹飞行更为稳定。
  AIM-9 Sidewinder 响尾蛇飞弹
  响尾蛇飞弹挂载在IDF翼尖及外侧翼下,长度2.87m,直径12.7cm,翼展64cm,重87kg,射程8km,为全向位红外线导引短程空对空飞弹,响尾蛇飞弹的使用历史相当悠久,于1953年首次试射成功,因其飞项目标时所产生的蛇形飞行轨迹闻名,被许多国家空军所采用。响尾蛇飞弹的第一场实战由台湾空军F-86战机所创下,所击落的机型为中国空军的MiG-17。
  天剑二型飞弹
  天剑二型飞弹挂载在IDF机腹中线,呈前后排列,是IDF的主要视距外攻击武器,使IDF能在视距外(BVR,Beyond Visual Range)接战敌机,担任长程拦捷任务。剑二飞弹的射程视空层而有不同,有效射程远达70~80km,最大射程则超过100km,而最大速度超过Mach 4.0,于1993年6月7号由IDF试射成功。剑二飞弹弹径19cm,长3.593m,重184kg,弹头采高爆破片;导引方式上,初期为惯性导引,中途则以数据链指挥,终端采主动雷达导引。
  最重要的是剑二飞弹具射后不理能力(Fire And Forget),发射后完全自动导引,发射者不但能立即脱离战场,且能立即对第二架敌机展开下一波攻击。剑二飞弹并具有优异的电子反反制能力(ECCM)。在搭配金龙53/GD-53雷达后,更能同时锁定1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2个。剑二飞弹能够对不同空层、大高度差、不同敌机密度、做大G回避运动、电子反制的敌机进行攻击;飞弹能以大G转弯、穿云、侧击、超音速发射、仰射等,与美制的AMRAAM飞弹比较起来亦毫不逊色。
  雄风二型反舰飞弹
  雄风二型飞弹弹径0.4m,长4.845m,翼展1.15m,重695kg,有效射程达150km,具有Mach 0.85的高次音速贴海飞行能力,弹头采高爆破片设计,重190kg。导引方式初期采惯性导引,中途以数据链指挥,终端则采用主动雷达及热影像双重导引;以涡轮喷射发动机及辅助推进器作为动力来源。
  1980年代以前,空军以F-5E/F搭配F-104保卫台海的安全,但空军也开始面临F-104G战机过于老旧,以及F-5E/F战机也逐渐老化的窘境。
公元1980年10月28日,蒋经国总统指示国防部,开始筹备研发自制防御战机的概念设计工程。1982年,美中正式签署「八一七公报」,否决了我国提出的F-16/J79及F-20两型战机的军事采购案(各150架),在公报中美方并承诺逐年减少对我国的军售,彻底粉碎了我国外购战机的美梦;空军在面对内部战机的老化,及外界武器来源的断绝的困境下,领空的防卫安全已迫在眉稍。
  公元1983年2月,「安翔项目」成立,新战机的研发即将正式展开。安翔项目之下包含四个子计划:分别是机体部份的「鹰扬计划」、发动机系统的「云汉计划」、武器系统的「天翔计划」(后来改名「天剑计划」)以及航电系统的「天雷计划」。
  战机代号暂定为"XF-6",但航发中心与通用公司合作进行观念设计阶段时更名为"LCIF"(Low Cost International Fighter,低成本国际战机);到了1985年后,战机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又更名为"LWDF"(Low Weight Defensive Fighter,轻型防御战机);直到1986年后才正式定名"IDF"(Indigenous Defensive Fighter,自制防御型战机)。
  IDF再经历XX-101、B、C、G、406及SE等购型之后,1985年正式选定SE-5设计为发展机型;隔年,属于武器系统之一的天剑一型飞弹/Sky Sword-1于1986年5月间试射成功;1988年3月TFE-1042-70发动机亦完成飞试,于同年10月30日发展完成。
  1988年12月10日,第一架原型机A1/10001正式出厂与国人见面,并在航发中心阳明营区举行了命名典礼,为纪念蒋经国总统命名为「经国号战机」。至于IDF在中科院中正式编号为F-CK-1A/B,其中「F」代表「Fighter」,「CK」代表「Ching-Kuo经国」,「A」为单座机,「B」为双座机。
  1989年5月28号,在清泉岗空军基地,台北时间早上10点47分,A1机升空进行第一次试飞成功;翌年1990年5月12日,第一架双座原型机B1/10004出厂,并于1990年7月10日顺利完成升空试飞,IDF就此飞向天际。
  IDF在生产的种类上包括先导型与生产型,其中以「A型」为单座,「B型」为双座。在初期预计生产250架IDF以取代F-104星式战机,但后来因空军在美方与法方购得F-16A/B与Mirage2000-5后,将数量缩减为130架;其中含单座机100架,及双座机30架,总共生产了130架。然而,数量缩减为130架后,原定于第161架IDF上使用的新发动机-通用GE-J101/SF(后燃推力5,850kg)也中途叫停,相当可惜。

  生产之类型如下:

  原型机/10001~10004,其中10004为双座机
  先导型/A型1401~1406/B型1601~1604
  生产型/A型94架1407~1503/B型26架1605~1630
  经国号的研制是针对中国可能会购买的幻影2000C型战机,并非为中国人自摸的对抗歼8-2。

飞行操控特性

  推力来源上,IDF采双发动机设计,拥有大于1.0的高推重比,加上机体又轻,加速、爬升快,转弯半径小,拥有.控性、运动性、安全性都高的特点,可轻易做出9G以上的动作。IDF拥有流线形且扁平的机身,飞行阻力小,雷达幕上截面积也小,只可惜IDF的大型垂直尾翼及翼前延伸板反而加大了雷达上的光点,但IDF的设计打从一开始就并非以匿踪为目的。
  IDF于Mach 0.8~1.5的速度下具有最佳的.控性,而空战发生的情况也多在这个速度下,因此IDF在空中缠斗上具有相当优异的表现,占有很大的优势;在低速.控性上,IDF亦有杰出的表现。IDF属于中高空的防御型空优战机,具全天候作战能力,唯作战半径较小,以近程空防、中长程拦捷为主,对地攻击为其较次要任务,设计目标在于讲求快速反应防御、中程拦截和空战格斗能力。

  机身设计

  IDF在水平尾翼、垂直尾翼、襟翼及起落架舱门部份使用碳纤复合材料制造,用以减轻机体重量,对于匿踪也有一定帮助;而进气道置于翼前延伸板下方,采用重量轻、结构简单的皮式进气道设计,着重于.控性及灵活性的提升,对于高空及高速飞行能力并不讲求。另外,进气道向内弯曲再通至发动机的设计,使得涡轮叶片能避免被雷达波所侦测。
  构型上IDF棌翼胴合一及蜂腰设计,能有效降低阻力面。翼胴合一设计的另一项好处在于减小IDF的雷达光点;翼胴合一设计能有效地将雷达波反射至敌方雷达不能接收处,对于匿踪上有一定帮助;而机翼前端座舱两侧的机翼延伸板则可增加升力及可.控性,可防止失速的发生。

  驰解静稳定性

  IDF拥有优异的飞行.控性能,原因就在于IDF的机身采用了「弛解静稳定性(Relaxed Static Stability)」设计并且巧妙结合了「线传飞控系统(Fly By Wire)」。利用速度的变化改变飞机的升力中心位置以求取最佳的.控性。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使飞机的升力在飞行时获得最有效的利用,飞机拥有绝佳的灵活度。但是由于此一设计稳定性相形降低,使飞机难以由人力控制,而必须借助计算机对飞机的飞行路径在短时间内作快速而精密的调整。飞行员透过计算机.控飞机,计算机能参考大气数据及飞机状况使飞机得以最佳姿态飞行。

航电操控

  座舱设计

  在座舱内的设备当中,中央是水平仪、油料、航速、高度等传统仪器,两侧是两具多功能终端显示器(MFD),仪表上方是模式选择键,再上方配置有抬头显示器(HUD,Head-Up Display),其中抬头显示器使飞行员不必低头就能获得大量作战信息,能使飞行员专注空战中。而控制杆也由中央移至右侧,并配有手置节流阀控制系统(HOTAS,Hands On Throttle and Stick),使飞行员在百忙之中手不必离开控制杆而能更容易的.控战机。后倾30°的座椅可使飞行员更加舒适,拥有较高、较久的G力承受能力,IDF并采用全罩式的泪滴式座舱,飞行员拥有良好的视线范围。

  航电系统

  IDF具有三套独立配置的数字式计算机及线传飞控系统(Fly By Wire),这是Lear-Astronic公司的产品,和瑞典的JAS-39所采用的是同一款,比传统式的模拟式计算机及缆控系统较为先进;并且配备UHF/VHF通讯系统及战术导航系统(TAICAN)。航法(飞行)计算机是美国Lear-Astronic公司的产品,对攻角、G力有自动限定的功能,以防止飞机失速。战术计算机则和雷达与终端显示器联机,能把热源扫描仪、雷达所搜索到的情况呈现在抬头显示器上。机内共有两具多功能显示器(MFD),1992年时空军曾要求提升抬头显示器的性能,可能会在未来换装最新的广角式。IDF配有仪降系统(ILS,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及Honeywell公司的H-423雷射惯性导航系统,其中H-423雷射惯性导航系统使IDF能够在短时间中作最快速起飞,达成紧急拦截任务。

  电战系统

  IDF上并采用美国利顿公司的最新产品ALR-85(V1)雷达威胁警示系统、崔可公司生产的ALE-47智能型雷达干扰丝,另外并配有热源诱导弹,而IDF也能挂载中科院生产的电子干扰荚舱、电子反反制荚舱,使得IDF的战场存活率大大的提高。IDF上亦配置了上亦配置了「敌我辨识系统(IFF)」,用以避免空战中误击己方飞机,而此套系统并在90年代末获得了性能提升为「先进敌我辨识系统(AIFF)」,型号为和F-16所使用的相同-APX-113(V)这一改变可从IDF座舱前的四副天线观察得知。

  2000年12月26日,中科院第五所副所长罗汉华博士指出,IDF若能整合中科院所研发的头盔显示器、网膜显示器及瞳位追踪器等先进配备,将有助于IDF战机在近距离空战中与苏凯战机的有效对抗。目前世界上只有俄制的Su-30MK、美制的F-22及其它少数的战机拥有此套系统,这其中并不包括F-16与Mirage2000。.控系统  IDF是空军第一架使用线控飞行系统(FBW,Fly By Wire)及采用多重配置计算机系统的飞机,也是中科院继AT-3自强号及A-3雷鸣机之后第三架使用抬头显示器(Head-up Display)的战机,航空电子系统、射控系统上均达世界第一流水准,虽然赋予IDF相当复杂的空对空、空对地及飞航能力,但并不大幅加重.作负荷。而IDF采用的模块化设计让后勤维修更为简便。

  雷达系统

  IDF使用的雷达是由中科院研发、台湾神通计算机公司制造的金龙53型/GD-53多功能脉波都卜勒数组式雷达,是以F-20使用的AN/APG-67(V)为主体与F-16A使用的AN/APG-66(V2A)的部份组件相互搭配由国人自行研发而来。金龙53具有相当优异的对地搜索、俯视能力,甚至可以探测地面的目标物,有效侦测范围远达81浬(150km),俯视范围为35km,并且具有仰视能力及对地面与海面的搜索能力,寿命235hr。搭配天剑二型飞弹后更能同时追踪、锁定1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两个最具威胁的目标,金龙53/GD-53具有等同F-16A/B MLU Block20与Mirage2000-5的APG-66(V2A)及RDY雷达性能,甚至有部份的超越性能。

  GD-53主要性能包括-
  对地平线以上目标的搜索和追踪(俯视能力)
  敌我自动辨视
  对空中目标俯视、仰视的搜索和追踪
  5、10、20、40和80浬范围的搜索模式

  性能诸元

  机身规格
  全长/14.48m
  翼展/8.53m,9.46m(含翼端飞弹)
  高度/4.70m
  空重/6429kg
  翼面积/24.26m?
  水平安定翼翼展/5.98m
  翼负荷力/350.37(战斗重量)~512.90(最大重量)
  主翼高度/1.73m
  主轮间距/2.04m
  内载油量/2,111kg(单座)/1884kg(双座)
  飞行寿命/20年/8000小时
  进气口/皮式进气口
  减速板位置/两侧尾衍
  水平安定翼/全动式
  造价/约US$26000000(1999-Jan)
  续航能力
  航程/2639km
  作战半径/1100km(以经济油量飞行)
  紧急拦截半径/130km
  威力侦巡半径/1100km(3具1040L副油箱)
  滞空时间/40min~2hr
  战斗巡逻滞空时间/1.5hr
  推进系统
  发动机/2具AIDC/Garrett制TFE-1042-70
  最大推力/4313kg×2=8626kg
  标准推力/3051kg×2=6102kg
  运动能力
  回转半径/370m(1000公尺,0.6马赫)
  滚转速率/270°/sec
  最大速度/Mach 1.8
  实用升限/16760m
  推力比重/1.01
  操作负荷/-3.0G/+6.5G(最大重量下)~+9.0G(空战重量以下)
  海平面最大持续爬升率/15,240m/min
  海平面最大速度/Mach 1.11=1,330km/hr
  11000m最大速度/Mach 1.49 =1,792 km/hr
  负载能力
  起飞重量/9533kg
  战斗重量/8500kg(半油量/1056kg、天剑一型/AIM-9飞弹四枚、天剑二型飞弹两枚、400发20mm炮弹)
  最大重量/12540kg
  外挂重量/4000kg
发展记事

1980-10-28:开始研发自制防御战机的概念设计工程
  1986-05-??:天剑一型飞弹由F-5F试射成功
  1987-??-??:首具TFE-1042-70发动机飞试成功
  1987-??-??:天剑一型飞弹完成地、空射全导弹飞试
  1988-03-20:TFE-1042-70发动机全开后燃器首次试飞成功
  1988-10-30:TFE-1042-70发动机研制发展成功
  1988-10-??:首架原型机A1/10001建造完成
  1988-12-10:第一架单座原型机A1/10001出厂
  1989-05-28:A1/10001完成试飞
  1989-07-29:A2/10002完成试飞
  1989-10-29:IDF单座原型机/10001在一场飞行展示中,因鼻轮受损而冲出跑道
  1990-01-10:A3/10003完成试飞
  1990-05-12:第一架双座原型机B1/10004出厂
  1990-07-10:B1/10004完成试飞
  1991-07-12:IDF单座原型机A2/10002在测试当中因水平尾翼断裂坠毁,试飞军官伍克振殉职
  1991-??-??:空军测评队进驻航发中心展开IDF研发/运作测试评估
  1992-02-??:首架先导型IDF/编号1601升空试飞成功
  1992-11-12:试射天剑一型短程空对空飞弹成功
  1992-11-??:完成天剑二型飞弹抛投
  1993-06-07:试射天剑二型中程空对空飞弹成功
  1993-11-22:10架先导型IDF在清泉岗基地/427联队,第3大队,第7中队/接受战术测试
  1994-01-??:IDF生产型战机交付部队使用
  1994-09-??:IDF于汉光11号演习中再度试射天剑二型飞弹成功
  1994-12-08:第一个中队(8中队)于台中清泉岗空军基地成军
  1995-07-10:一架IDF单座机/1408于台中外海失速坠毁,飞官跳伞获救,无人伤亡
  1995-11-22:第二个中队(28中队)于台中清泉岗空军基地成军
  1996-03-??:中共试射M族飞弹,台海情势紧张,IDF以第一线战机维护空防重任
  1997-04-??:第三个中队/第一个联队于台中清泉岗空军基地成军
  1997-04-13:举行第一个联队/427联队成军典礼,共70架IDF战机
  1998-01-03:国防部同意汉翔延后IDF交机计划至1999年底完成
  1998-02-19:台南基地第一个IDF中队成军(443联队1中队)
  1998-02-23:IDF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航空展
  1998-03-15:完成一个联队及一个中队换装,完成交机88架
  1998-04-16:一架IDF战机在嘉义空军基地起飞时,因机械故障停在跑道待修,造成嘉义军民合用机场关闭40多分钟
  1998-05-??:中科院宣布发展第三代战机
  1998-10-03:IDF完成交机99架
  1998-10-28:清泉岗基地两架IDF升空拦捷一架遭劫机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B-737-300客机,这是IDF首次担任劫机拦捷任务:
  1998-12-10:第一架原型机出厂十周年暨第一百三十架战机上架典礼在沙鹿厂举行
  1999-01-07:IDF第五个中队在台南空军基地举行编成典验典礼
  1999-07-07:隶属于台南基地3中队的IDF成军
  1999-09-09:一架IDF单座机/1415在马公机场降落时,因跑道湿滑造成主起落架右轮煞爆,因而冲出跑道造成马公机场关闭30多分钟,所幸人机均安
  2000-01-14:IDF最后一架量产型战机(单座)1503完成组装,IDF自此停产
  2000-05-09:一架隶属于台南基地443联队的IDF单座机/1461,转场训练降落澎湖马公机场时,因煞车失灵而冲出跑道,造成马公机场关闭39分钟,所幸人机均安
  2000-07-14:IDF第二个联队/443联队在台南空军基地举行成军典礼,并邀请陈水扁总统主持
  2000-07-31:国防部高层透露,行政院已允诺透过国防部拨给国营汉翔公司七十亿元,分七年进行空军「联合反制载台」研发计划,以经国号战机为基础,增加航程,选择搭配先进科技和中科院研发的多项空对地「反制武器」,作为空军「有限反制」作战的投射载具,以达「有效吓阻」战略指导,并呼应陈水扁总统「决战境外」的战略构想
  2000-08-11:国防部次长在"战机的天空-IDF有没有明天"公听会中表示,国防部已在90年度的预算中编列十亿元用以提升IDF的性能
  2000-11-26:台中县主办的航天文化节,现场除了有各式战斗机、直升机,高潮戏则是由IDF经国号战机挑起大梁,演出空中特技
  2000-12-26:中科院表示IDF将有可能整合中科院所研发的头盔显示器、网膜显示器及瞳位追踪器
  2001-02-13:据大陆网站报导IDF战机将研改为匿踪设备,依照该报导所载:国防部2001年度共编列五百八十三亿三千九百卅九万六千元的极机密预算。据立委表示,较引人注目者为庐山计划及翔升计划,其中庐山计划为经国号机为匿踪研改载体,即隐形战机计划
  2001-02-22:台湾军方日前透露,台南空军基地的四四三联队经国号战机,将在今年夏季加挂空射型的雄二飞弹
  2001-12-21:汉翔公司举行授证典礼,首次颁发经国号战机飞行满一千小时证书给十名空军飞行员,同时举办飞安审查会,与军方切磋各项战术训练及运用,希望让经国号战机保持高度战力状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1 1:41:50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1 1:48:00编辑过]
还可以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1 1:50:59编辑过]
<P>贴完收工</P><P>……………………………………………………………………</P>
<P>IDF=I don't  fly</P><P>这个IDF是谁取的啊~~~快站出来!!!</P><P>你可真有心啊~~~你怎么知道那家伙不能飞???</P>
<P>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种真正的第三代战斗机,也是1990年代在中国的天空上飞行的最漂亮的,最先近的,自制战斗机,应该为之骄傲。</P>
我觉得这是设计得最难看的飞机,低着头撅着屁股好像等着让别人来干!
<P>同意楼上的</P><P>本来f 20还不错,但它头增大,身缩小,整一个营养不了的大头婴</P>
凭心而论IDF也是相当漂亮的一款飞机了。
是啊,客观评论比我们同时代的歼六、七、八漂亮多了。
垃机!
<P>不是垃圾哦  不能小看它</P><P>用它来制空是难为了点</P><P>可是用来当攻击机很不错哦</P>
<B>以下是引用<I>北极风</I>在2004-7-11 16:40:00的发言:</B>

<P>不是垃圾哦  不能小看它</P>
<P>用它来制空是难为了点</P>
<P>可是用来当攻击机很不错哦</P>

<P>孤芳自赏啊。</P>
嗯!我历来认为IDF外观还是很漂亮的,如能换装大功率的发动机还是有战斗力的,不可小视之!
<P>bucuo,不错,好图!!!!第十五楼比较幽默~~~~~~~~~~~~~~~~~</P>[em01][em01][em01]
说实在的确实不错,也FC-1也有点相象。
<P>看问题要客观一点。</P><P>个人认为IDF气动外形不错,发动机是主要缺点(但加速性不错),电子设备也不赖的,不要轻视了!!</P><P>说句老实话,FC1与之相比还不知如何呢!</P>
<B>以下是引用<I>大郎</I>在2004-7-11 1:54:00的发言:</B>

<P>IDF=I don't  fly</P>
<P>这个IDF是谁取的啊~~~快站出来!!!</P>
<P>你可真有心啊~~~你怎么知道那家伙不能飞???</P>


还真是耶.
<P>台湾的一个记者给起的</P><P>主要是当时的IDF因发动机推里不足坠毁多架</P>
IDF是不错的飞机,除了心脏病外
<B>以下是引用<I>未了</I>在2004-7-11 10:20:00的发言:</B>

<P>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种真正的第三代战斗机,也是1990年代在中国的天空上飞行的最漂亮的,最先近的,自制战斗机,应该为之骄傲。</P>


不折不扣的GE出品 兄弟不要搞混拉 呵呵
<P>说实在话,IDF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对台湾来说等于是开始其航空工业自主时代的里程碑!当年第一次看到IDF的照片时,再回头看看J-8II的样子实在是很无奈。</P><P>但是感谢李前总统登辉老先生(或者叫“老绝户”?),一举摧毁了台湾发展航空工业(他们叫航太工业)的梦想,把IDF从勉强能维持产量和效益平衡的250架降到130架,使汉翔后续无力最后几乎关门大吉。</P><P>台湾高层的这次失误,完全可以和大陆在Y-10和FWS-6上的“一刀切”相媲美,希望我们的领导人以后不要再犯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错误了。</P>
<P>恩  这个飞机还是8错地!</P>
从外部看,IDF的整体工艺应该是不错的,应该优于同时期的J-8Ⅱ系列。
作为军迷,最重要的是客观。所以我认为IDF的潜力是很大的。
<P>这不是F18和F16的杂交吗?</P>
<P>一看标题就晓得是IDF这家伙!</P>[em01]
本来是不错的,只是发育不良,脑袋过而心臟又有毛病...
<B>以下是引用<I>山哥</I>在2004-7-11 12:25:00的发言:</B>

<P>第十五楼严重没搞清楚那只小鸡来自于何处```</P>

<P>来自中国,台湾省</P>
<B>以下是引用<i>北极风</i>在2004-7-11 22:19:00的发言:</B>
<P>台湾的一个记者给起的</P><P>主要是当时的IDF因发动机推里不足坠毁多架</P>
<p>
想精华就困难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