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蚕丝兽头吞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3:39:59


中国盔甲披搏用的桐油蚕丝兽头吞口IMG_0761.jpgIMG_0762.jpg

中国盔甲披搏用的桐油蚕丝兽头吞口IMG_0761.jpgIMG_0762.jpg
成本是多少?
整个材料试制成本上千了,人工成本不算
很拽,佩服啊,都是有钱有时间的人啊。...........lz打算复制什么时代的甲胄?
zhouhaiyang 发表于 2010-3-27 01:18


    用丝纸做甲,肯定是做宋代的啊
IMG_0795.jpg
就是颜色很恐怖,让俺想起了僵尸!这是还没刷色的吗?
还没上色的
愤青甲 发表于 2010-3-27 14:10


    上色时是否还要平整底模?
蚕丝是靠桐油粘贴么?

理论上如果蚕丝足够致密足够厚度,就和凯夫拉纤维布差不多了
影视道具?
霏菲飞 发表于 2010-3-28 21:32


    纸甲复原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3-27 16:01
先要修补表面
豪无疑问,突厥狼吞的确是金属的。但并不代表中国古甲吞口都是金属的,如果用金属只能用铜(如果你懂得一点铸造专业),金属、皮革、织物都会使用。中国甲胄的吞口都是附着在甲片上的,比如铁札甲上再用一层铜吞口,(那个年代可没有紫铜哦)豪无意义,即增加了重量,又是脆的。衣甲皆软脆,不足当矢石。
突厥狼吞口是单一的铜甲护臂,和中原的护臂不是一回事。越到后来越符号化,用布就多了,18世纪越南的士兵号衣,就还有这个,纯粹是布衣上刺绣出吞口。
由于盔甲的笨重,故有人也设法改造轻甲,如南宋中期名将毕再遇“更造轻甲,长不过膝,披不过肘,兜鍪亦杀重为轻,马甲易以皮。末宁宗嘉定时,蕲州曾在三、四个月中造“纸兜鍪一千副”(《辛巳泣蕲录》)。《纸铠绵甲》说:“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锤软,叠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
宋仁宗时,尹洙上奏,谈到宋军中兵器的配置,“诸处马军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系弓箭手;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弓弩手占了军士的大部分,其缺点是“更不学枪刀,虽各带剑一口,即元不系教习”,结果到短兵相接之际,“束手受害”,他主张“马步军除弓弩外,更须精学刀剑及铁鞭,短枪之类”,因而故有马军甲身所以独用左掩,好像西藏人穿袍一般,日本大铠时代,也是一手有笼手,一手无,欧洲匈牙利也是单边的,所以之后各国骠骑兵都效仿匈牙利,只穿一个护臂。
在试制纸甲吞口,研究了很久吞口不能用金属来做,或许以前也有用金属的,但不会很大,发展到唐宋以后,特别是唐代表现出来的整体式巨大的兽吞口,而突厥吞口并非都是整体的,如使得用金属制作,显然人体不能承受,活动不开,这其中的道理就逼得我不得不考虑它的制作材料应该是皮或纸一类的东西,再观察了大量的图片后,结合彝甲皮头盔造型,以及当时皮纸甲的广泛应用,使我坚信中国盔甲吞口材料应为皮纸甲。
皮纸甲具有弹性,也具有很好的表面硬度和拉深强度,从理论上来讲和现代凯夫拉纤维布差不多了,缺点只是没有凯夫拉纤维布耐高温而矣。
古代皮革的硬化处理工艺已失传,现代皮革的硬化靠药水,不过我知道古人做吞口不会用革,而是用动物肢体踢膀部位修整亮干后的生皮,具有自然的造型,就连吊鱼上的兽型脊柱也是天然动物的骨骼联缀而成。我没有场地和条件去搞纯皮的吞口,只好做纸甲一类的吞口。
用干硬牛踢磅皮入二层温油热侵,软化后可模压成型。
单边的很多,像15世纪后的板甲也是单边,倒是有一种兵是用右护,就是达西亚战争的罗马军,土耳其喜欢单用右护腕,个人觉得,吞口这个东西很可能和吊鱼一样是装饰性的,绝大部分写实化作中见不到吞口,印象中兵书里仅武经总要里有一副,唐朝那些三彩佣的吞口和壁画中的铠甲护肩差别很大,故个人认为,吞口是种装饰品。至于材料,我觉得铁是有可能的,只是实际造出来的东西并不像画像中那么好。

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回复 14# 愤青甲
记得有文章提到日本的皮甲是将小块的牛皮反复捶打.
日本的盔甲源自中国,那么中国的皮甲是否也是如此?

单边的很多,像15世纪后的板甲也是单边,倒是有一种兵是用右护,就是达西亚战争的罗马军,土耳其喜欢单用右 ...
zhouhaiyang 发表于 2010-4-3 11:47



   这里 铁是不行的,因为铁能铸造的的只有铸铁,铸铁很脆,一摔就破。若用熟铁热煅,只怕是没有人能做到,唯一可行的就是用铜铸造。用铜铸造问题就来了,做小
了没有装饰效果,做大了重量就大了,因为铜铸出来的膛壁会很厚,一个吞口就有好几斤重,单就几个吞口加起来恐怕有十几斤,整个肩臂所承受的重量使人不能久持,一套标准50斤重的盔甲再加上单算3个吞口十几斤,就不要说有的甲全身大大小小十几个个吞口,估计重量都将超过三四十斤,整套甲胄没有80斤重是拿不下来的。80斤重以上的盔甲不知谁还能穿上,穿上走几步试试。
单边的很多,像15世纪后的板甲也是单边,倒是有一种兵是用右护,就是达西亚战争的罗马军,土耳其喜欢单用右 ...
zhouhaiyang 发表于 2010-4-3 11:47



   这里 铁是不行的,因为铁能铸造的的只有铸铁,铸铁很脆,一摔就破。若用熟铁热煅,只怕是没有人能做到,唯一可行的就是用铜铸造。用铜铸造问题就来了,做小
了没有装饰效果,做大了重量就大了,因为铜铸出来的膛壁会很厚,一个吞口就有好几斤重,单就几个吞口加起来恐怕有十几斤,整个肩臂所承受的重量使人不能久持,一套标准50斤重的盔甲再加上单算3个吞口十几斤,就不要说有的甲全身大大小小十几个个吞口,估计重量都将超过三四十斤,整套甲胄没有80斤重是拿不下来的。80斤重以上的盔甲不知谁还能穿上,穿上走几步试试。
深涧悠蓝 发表于 2010-4-3 13:31
牛皮反复捶打 是将皮揉成革使其软化,不过要加药水
回复 18# 愤青甲
干牛皮反复捶打不会增加其密度?


如非要使用金属制作,显然只能是皮甲配金属吞口,铁甲配非金属吞口。做纸甲吞口并非否定金属吞口的存在,而是判定其各自的使用的范围。

如非要使用金属制作,显然只能是皮甲配金属吞口,铁甲配非金属吞口。做纸甲吞口并非否定金属吞口的存在,而是判定其各自的使用的范围。
深涧悠蓝 发表于 2010-4-3 14:50


    不会的
回复 21# 愤青甲
受教了.谢谢.
于纸甲,中国纸甲并非传统意义的纸,与其说是纸,不如说是皮甲更靠谱,说纸甲不能不提到皮甲,纸甲只是皮甲的沿伸。北方干燥,而南方潮湿,皮甲在南方不经过防水处理是会霉掉的。即便经过防水处理也不易保管,只要穿上就会磨破防水层,破烂不堪的皮甲的修补就随之出现,修补之法就是熬皮胶补。
皮胶的取材也很广泛,鱼皮,鱼膘胶,牛皮胶,踢筋,牛踢壳,穿山甲,以及松香松节油也被应用其中,以皮胶为原料的一类甲胄被《武备志》收录。
以皮胶为基本原料制作必需添加钎维材料,这是瓜娃子都明白的道理。钎维材料,纸也可,丝也可。为何单叫纸甲呢,中国甲取名一般按工艺,材料,样式明名,唯有纸甲以示区别。
桐油起防水作用,一般还得调和生漆配合使用,纸甲大多数人都对其是一知半解,包扩推崇纸甲的人和反对纸甲的人,呵呵,因为没有实物,大家都是按自己的理解谈论,都没有认识到它是皮甲的再生物。这个东西只要保持干燥,我用板金剪刀剪不开,太绵韧,比剪不锈钢还困难,一剪就夹刀,用砍刀试过,除了砍上一条印,真还砍不穿,其实厚度并没有多厚,还不到6。
不知道你砍过干鱼肚(鱼膘)没有,质地和它差不多。
因为它属于纸甲的范酬,也属于铸造的范酬,和绵甲不是一回事,也非铁甲的替代品,是再生皮甲,适用于水军,它防水,丢水中有浮力,不侵水的。

那种棉甲在我看来,其实就起个防寒和抵御钝器打击的作用,如没有钢板作衬,不管你把棉放在外面还是放在里面都起不到防护作用的,啥用水打湿防弹的作用是被夸大了。
南方甲胄有藤有角,文山甲是南方甲胄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铁甲,在这过程中用过铜吞口,穿上才知道有问题,看过关公擒将图才明白关公蓝色吞口的意义,看过南宋石刻才发现吞口的厚重,不是用铜用铁可以解决的问题
而宋代所有盔甲取材广泛,有牛羊角的,有蹄壳的,有鲨鱼皮的,有钢煅造的,最有趣的是盔甲混搭,

突厥狼吞,你细看,你会发现它是铜和皮合一的。。。。。

所以尝试纸甲的制造工艺,必需把自己放到古代那时所处的环境下去考虑,首先面对的就是材料的准确性,不能只是用现代的材料来研究,而应充分考虑当时的材料和加工条件。

用铜吞口附着文山甲,除了重量使人不能忍受,最大的问题是两者间在活动中的磨擦会严重干饶你的动作,这意谓着,穿此甲者会在战场上会有意外的后果,所以轻质耐磨的吞口放这里才是合理的。吞口的作用除了一般装饰的意义外,它还有一个保型的作用,保型就是保持整个外观型状和人体穿着结构。这并不象很多人认为的它只是个装饰。没有吞口的盔甲穿起来,只要一活动就会东倒西歪,因为铁盔甲有足够重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吞口在这里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
而西洋甲本身就是一种保型盔甲,和中国活动面很大的连缀甲胄不同也在于此。
愤青甲 发表于 2010-4-5 03:16

    纸甲最怕水,虽然防御力确实豪不逊色,但是最怕梅雨天气。
blackboyaaaa 发表于 2010-4-6 01:19


    纸甲不怕水,它就是件雨衣
明代杨国桢在《涌幢小品》中也记载明了纸甲的制作方法:“纸甲 用无性极柔之纸 加工捶软 迭厚三寸 方寸四钉 如遇水雨浸湿 铳箭难透。”在这里杨国桢谈到了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然而我认为大家对杨国桢纸甲的认识是片面的,因为纸甲有很多种类,一般用桐油经过防水处理的,纸甲就怕雨水浸湿,浸湿就会失去强度与弹性硬度,所以这里应该是如遇雨水浸湿难透和铳箭难透。
老兄还没做出来呢?每次来历史版都到你的帖子里瞧一下,不过到现在还没看到你的后续工作哦!{: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