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进单兵枪榴合一武器构型草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8:47:16


之所以是草案,是因为我今天喝了5瓶啤酒,酒量不好,没心思进行最后的细致修改。但是,最后的修改也就是个形式而已,所以可以展现出来,并没有粗制滥造之意。我的构思已经得到体现。
单兵武器构型.JPG
枪械模块构型.JPG
枪械模块构型2.JPG
弹筒方案示意图.JPG

之所以是草案,是因为我今天喝了5瓶啤酒,酒量不好,没心思进行最后的细致修改。但是,最后的修改也就是个形式而已,所以可以展现出来,并没有粗制滥造之意。我的构思已经得到体现。
单兵武器构型.JPG
枪械模块构型.JPG
枪械模块构型2.JPG
弹筒方案示意图.JPG
哈哈哈哈。。。好有爱!
话说。。。那是个通用发射机组件么?
这个倒转机匣的方法.....难道是斯通纳63还魂??!!

另外枪榴结合的时候,对于步枪组件来说已经不算直托了吧,考虑到连发精度,为何不把枪榴模块互相颠倒呢?
blueblood2 发表于 2010-3-20 00:32

大概是考虑重心上的问题吧。。
不过你的想法是个不错的思路
那个B型换弹匣的时候会不会很麻烦
惊现歪把子。。。;P
我仔细估算之后,结论是这种上枪下榴的布局所获得的系统重心会比OICW要低一些,或者持平。如果是重心低的结果,那么这个布局显然比OICW具备更好的握持性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系统上重下轻的不良后果。
这种布局的最大好处是:整个系统无论是分离后独立使用或者集成使用,都能获得最低的瞄准基线。整体使用时,瞄准基线高度估算可以降低到现有AR15的水平;单独使用榴弹模块时较差,只能与目前的OICW相当;而枪械模块单独使用时,瞄准基线高度可以与AR15持平(弹匣模式),或者与现在的G36、SCAR相当(弹筒模式)。
至于系统集成时使用枪械射击,依然是属于直托的,大家注意看:我的设计的托底板上方有延伸,把枪管的延长线拉过来,依然是与AR15同样档次的瞄准线高度和防跳设计。这种设计在FN的MAG58,也就是美军的M240上就有:贴腮处低于抵肩板,但是整枪仍然是直托构造。类似的还有日军的现役步枪、M60机枪和M249,法国的现役自产通用机枪,MP5等等。
事实上,高达6KG以上的系统重量,加上小握把,足以克服小口径冲锋枪射击带来的后坐和振动的不良影响,以及枪口上跳。
B形式的枪械更换弹匣时是稍微麻烦,但是可以改进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图上我没画得很细。


从本人观点来看,假如不考虑左右互换射击性能,那么A构型和弹筒前置的构型较好,这两种构型能够让枪和榴弹发射器拥有各自独立使用和调整的瞄准镜。独立使用和独立安装的好处是可以降低二合一瞄准设计的困难和两头兼顾带来的麻烦,以及系统基准安装时造成的误差问题。这个功能,现在的任何一款先进枪榴结合发射器都不具备。两套独立使用的瞄准镜并不一定比二合一的多增加重量(现在军用和民用市场上有多款超小型瞄准镜,小得比火柴盒大不了多少,重量自然很轻。),除非使用者觉得多一条导轨增加的重量划不来。
     假如重视左右互换射击性能,那么还有一款构型我没画出来:左偏置弹匣,中置二合一瞄准镜,这个方案除了对左撇子更换弹匣稍微不便之外,基本没有啥问题了。
     关于系统导轨安装误差的问题,在我以前的帖子里有叙述。
     而上置35甚至40发弹匣带来的重心问题,我也谈过了:40发5.7弹也就相当于约20发5.56弹的重量,而且40发弹匣也足够短小。

从本人观点来看,假如不考虑左右互换射击性能,那么A构型和弹筒前置的构型较好,这两种构型能够让枪和榴弹发射器拥有各自独立使用和调整的瞄准镜。独立使用和独立安装的好处是可以降低二合一瞄准设计的困难和两头兼顾带来的麻烦,以及系统基准安装时造成的误差问题。这个功能,现在的任何一款先进枪榴结合发射器都不具备。两套独立使用的瞄准镜并不一定比二合一的多增加重量(现在军用和民用市场上有多款超小型瞄准镜,小得比火柴盒大不了多少,重量自然很轻。),除非使用者觉得多一条导轨增加的重量划不来。
     假如重视左右互换射击性能,那么还有一款构型我没画出来:左偏置弹匣,中置二合一瞄准镜,这个方案除了对左撇子更换弹匣稍微不便之外,基本没有啥问题了。
     关于系统导轨安装误差的问题,在我以前的帖子里有叙述。
     而上置35甚至40发弹匣带来的重心问题,我也谈过了:40发5.7弹也就相当于约20发5.56弹的重量,而且40发弹匣也足够短小。


本菜鸟有几点疑问: 为什么不是弹夹左倾右抛壳?   难道这是给左撇子设计的? 现在的自动武器基本上都是右手握持, 左手更换弹夹及拉动枪机. 如图设计需左手握持前端护木, 右手更换弹夹, 是不是有点别扭? 换弹夹时空弹夹无法依靠重力自动滑出, 需用右手拔出才能插入新弹夹, 是不是有点繁琐?

本菜鸟有几点疑问: 为什么不是弹夹左倾右抛壳?   难道这是给左撇子设计的? 现在的自动武器基本上都是右手握持, 左手更换弹夹及拉动枪机. 如图设计需左手握持前端护木, 右手更换弹夹, 是不是有点别扭? 换弹夹时空弹夹无法依靠重力自动滑出, 需用右手拔出才能插入新弹夹, 是不是有点繁琐?
我在第一张图里面画了个折叠后的下机匣结构,这是个可选部件,并不配备在系统上。等射手想单独分离使用枪械模块时再装上。而这个可选部件也可以不要,直接取用系统原来的前握把/后握把总成模块装上去也可以。这个想法是与美军现在的OICW一致的。
如果说歪把子,那么二战前几乎所有的冲锋枪和步枪都是歪把子,谁叫它们的火线不于枪托相交呢?
M249对歪把子保持沉默。


再问个问题: 当两者组合时自动步枪射击所产生的后坐力和射手肩膀所提供的反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上有一个高度差,会不会产生偏转力拒而枪口跳动加剧?

再问个问题: 当两者组合时自动步枪射击所产生的后坐力和射手肩膀所提供的反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上有一个高度差,会不会产生偏转力拒而枪口跳动加剧?
swatcy83 发表于 2010-3-21 12:15
这个问题是相对的,对枪口上跳的抑制设计有很多种,直枪托只是其中之一,象你说的就是AR15,也就是M16这类的,算准直枪托较为合适,其实已经将枪口上跳抑制做得比较好了。国产81步枪连准直也算不上,但是100米点射上靶概率就不错,说明解决枪口抑制,忽视“高度差”已经做得还可以了。
swatcy83 发表于 2010-3-21 11:21
8楼有补充说明。


还有,前握把的折叠方向是不是应该前后颠倒一下,向前折叠向后打开?这样左手在射击时才能牢牢向后抵住避免枪口跳动.如楼主设计向前打开,难道要左手握住向前推?

还有,前握把的折叠方向是不是应该前后颠倒一下,向前折叠向后打开?这样左手在射击时才能牢牢向后抵住避免枪口跳动.如楼主设计向前打开,难道要左手握住向前推?
那个榴弹发射器在重量上如何?口径呢?
步枪的弹夹是不是能横置如斯登?或者做成如"7"的形状,使弹夹贴在枪身左侧?  总是觉得右手往上拔/往下插弹夹不方便.


楼主如此设计是为了解决OICW的高重心问题.但是如楼主的设计,自动步枪的弹夹及其发射机构置于榴弹的枪管上方,孰轻孰重?难道一整套发射机构和满载的弹夹会比区区一根金属管轻? 更何况上面还要加上楼主设计的两套瞄具的重量. 本菜觉得这反而是头重脚轻, 得不偿失. 细细想来, 楼主的设计实际上就是把OICW整个上下颠倒,等于是把OICW反过来拿着上战场.我的理解是, 类似自动步枪这类抵肩射击的武器,重心最好和抵肩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不知楼主有何看法?

楼主如此设计是为了解决OICW的高重心问题.但是如楼主的设计,自动步枪的弹夹及其发射机构置于榴弹的枪管上方,孰轻孰重?难道一整套发射机构和满载的弹夹会比区区一根金属管轻? 更何况上面还要加上楼主设计的两套瞄具的重量. 本菜觉得这反而是头重脚轻, 得不偿失. 细细想来, 楼主的设计实际上就是把OICW整个上下颠倒,等于是把OICW反过来拿着上战场.我的理解是, 类似自动步枪这类抵肩射击的武器,重心最好和抵肩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不知楼主有何看法?
我对两种设计的理解如下,可能有些夸张,但不至于离谱.

楼主的设计:


OICW:


两种结构中哪一种稳定一点应该一目了然了.
swatcy83 发表于 2010-3-21 13:09
解决高重心问题只是构型特点之一;我设计的方案不是自动步枪,是发射弹重和后坐都小许多的小口径冲锋枪弹,也就是现在的5.8毫米、4.6毫米和5.7毫米子弹。其中较重的5.7弹,40发也才256克。
OICW是两套完整的身管武器构成,可以分开使用,也就是说,其中的5.56枪支与我选择的枪支在结构上都是一支完整的枪。既然如此,那么我的设计为什么会比OICW多一套发射机构和满载弹匣?
两套瞄准具我已经说了,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与一套重量一致。而且,使用方不需要两套,取消一套不就得了,我提供的是更灵活的选择与功能。
重心问题你自己去想,现在给定一些假设值,与目前的美军方案接近:榴弹模块重3.5KG,枪械模块重1.6KG,瞄准/火控模块重1KG。其中瞄准/火控模块距离握把的距离不变,也就是这块重量产生的重心因素不变,那么另外两套的位置互换,你觉得整个系统的重心会怎么变?当然,这里有个巧妙的因素:那就是握把距离榴弹发射器的距离,现在的OICW构型中,为了照顾5.56模块的机匣固有高度,所以握把并没有与榴弹发射器的护木/机匣保持足够近的距离,所以整个系统的重心偏高;而我的方案中,握把距离榴弹发射器的距离很近,而且枪械位于上方,上轻下重,显然,我的方案重心更低。实际上,如果枪械模块的机匣足够矮小的话,那么现有OICW的重心自然可以降低一些,并不比我的方案差,甚至还好些。
     但是,现在的OICW和XM25,将几乎所有的火控/瞄准系统的重量都集中于系统的最上方,而我的方案并没有真正展现测距,摄像等装置,以及电池等占据相当重量的东西,这些部件全部位于榴弹发射器的右侧机匣,显然,位于机匣侧面要比位于正上方而产生的重心位置要低。
     按照最坏的结果来看,我的设计造成的重心位置也是与OICW持平,处于一个档次。
     至于枪械弹匣,虽然更换要比在下方要麻烦些,实际上我的设计是有弥补的:假设理论射击速度完全一致,但是因为我选择的枪械模块的弹容量是35发以上,所以就利用多出来的单次供弹容量来弥补更换弹匣造成的时间损失,这样真正战斗射速不会低。
     为什么实战射速不低呢?还有一个原因:假如采用敲弹匣卡笋的快速方式来更换弹匣,而且弹匣更换方式是AK式的挂式,因为弹匣是倒着的,弹匣重心居高,所以只要弹匣稍微松动,弹匣的自重就会让本体向前倾斜并导致脱落,这恐怕不比AK式的费力。据说AK式搞快速换弹匣很伤弹匣。
     我的设计获得了最低的操作姿势,确保了射手不暴露太多面积;还增加了最大可能的火线高度,对提高直射射程有利。


分离式的火控/瞄准系统有什么优点呢?这就意味着整个体积庞大的系统被分成两个模块,被爆炸或子弹击中造成的损坏后果和概率要减轻一半左右,而且,更换与维修也更方便。
以下举例说明:假设爆炸来自射手右侧,那么我设计的右侧模块位置较低,还有几率幸存。而较高的整体式模块则受损几率较高。
        假设爆炸在射手左侧,那么整个居于最高处的整体模块,全部都有几率受损,而我的设计下,只有高处的线路和镜子受损几率最大,机匣右侧的电池,测距等部件还有榴弹机匣和发射管屏蔽着,有很大几率幸存,甚至从左侧射过来的子弹也无法击穿。
        假设爆炸来自上方,受损几率最大的仍然是最上方的装置,侧面的装置仍然有几率幸存。
        把连接线路制成单独的即插即用部件,那么三个模块各自更换起来更容易。

分离式的火控/瞄准系统有什么优点呢?这就意味着整个体积庞大的系统被分成两个模块,被爆炸或子弹击中造成的损坏后果和概率要减轻一半左右,而且,更换与维修也更方便。
以下举例说明:假设爆炸来自射手右侧,那么我设计的右侧模块位置较低,还有几率幸存。而较高的整体式模块则受损几率较高。
        假设爆炸在射手左侧,那么整个居于最高处的整体模块,全部都有几率受损,而我的设计下,只有高处的线路和镜子受损几率最大,机匣右侧的电池,测距等部件还有榴弹机匣和发射管屏蔽着,有很大几率幸存,甚至从左侧射过来的子弹也无法击穿。
        假设爆炸来自上方,受损几率最大的仍然是最上方的装置,侧面的装置仍然有几率幸存。
        把连接线路制成单独的即插即用部件,那么三个模块各自更换起来更容易。
回复 20# PRSOV

那个....能不能理解为此枪是个加强自卫能力的榴弹发射器....
baoheyi 发表于 2010-3-21 14:08
集成了PDW的话,如果有效射程可以确保不低于200米,那么我认为虽然威力稍差,但是仍然是个攻防两用枪械。因为老式的冲锋枪射程也就200米内,照样是攻防两用,而且先进的枪榴合一武器一旦进入班组级别,如果将威力较小的PDW视为自卫火力,那么将损失整个班组的子弹火力密度,划不来。
所以,我将先进的枪榴合一武器定义为完全意义上的攻防两用武器。200米的有效射程内,先进的小口径PDW完全可以具有良好的杀伤概率,而且这个射程也足以应付战场上接近一半的作战距离范畴。比如城市战,丛林战,搜索战斗,突击与防守等。
回复 23# PRSOV

这样啊,那同枪挂榴弹相比恐怕这个是以榴弹为核心的吧...
baoheyi 发表于 2010-3-21 14:40
这种,准确说是OICW一类,确实是以榴弹为核心,而枪械模块不能单看成自卫武器,而是作战辅助武器兼具自卫功能。因为机枪手已经是需要别人配合的工作了,需要掩护,而很多时候其他步枪手也有任务,环境还不适合榴弹手发挥榴弹的优势时,总不能让别人也必须围着榴弹手作战吧。现在美军作战时,甚至连机枪手本身也经常独立作战。
我的方案虽然是搞的PDW类型,只是因为PDW能以较低的成本代价和天生的重量优势实现OICW的重量控制。现在看来发射步枪弹的模块也可以做到足够轻,时机成熟后,枪械模块的远距离能力也能得到加强,弥补PDW的射程和威力缺陷。




如图  按照楼主所提供的三组件各自的质量   可以分析出  OICW的质心应该在如下两条直线的交汇处: 水平--- 榴弹和枪械两组件的交汇线 和  垂直:穿过火控组件侧面第二个旋钮的垂线



如图  按照楼主所提供的三组件各自的质量   可以分析出  OICW的质心应该在如下两条直线的交汇处: 水平--- 榴弹和枪械两组件的交汇线 和  垂直:穿过火控组件侧面第二个旋钮的垂线
回复 25# PRSOV

嗯,明白了....
其实我有个想法,现阶段都是步榴结合的方式,主要是考虑模块化通用化,我的想法是,在确定以榴弹为核心和产量的前提下咱们能不能直接单一的设计一款步榴枪,只是同现阶段同部分武器零件通用....这样系统整合较好....轻拍,不成熟的想法....
swatcy83 发表于 2010-3-21 13:53
你的图错了,重心问题是主要建立在射手从握把得到的稳定性感觉,而OICW和我的方案中,榴弹发射器都是在握把之上。也就是说,承载系统重量的着力点全部在下方的握把上,而榴弹模块都在握把之上。
而且,你完全忽略了火控模块分开布置而导致的重心下移。哪怕是0.4KG,对于一个6.5KG的系统已经是大得离谱的配重,这个怎么能忽略?
由于OICW的握把过于靠下方,导致另一个辅助稳定点:抵肩板偏高,这不仅导致射手抵肩射击的别扭,也加大了稳定的难度。因为抵肩低,相当于对上方的重量有托举效果。
有些话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是我本人调整重心已经有多年经验。
而分析楼主的方案 ,其质心几乎处于相同位置 .  两种方案的重心处于一个档次 . 那么这样一来,  楼主的方案设计初衷即降低整个系统重心没有完成,随之却带来了枪械组件射程和威力降低,结构复杂,装弹困难等缺点,得不偿失.至于楼主所说的降低瞄准线,获得了较低的操作姿势,通过图片可以比较得出,两种方案瞄具目镜中心线与贴腮位置距离几乎一样.  本菜个人意见:楼主的设计方案只要提高贴腮位置,就可以达到设计目标了.
PRSOV 发表于 2010-3-21 15:28

看得出来,P版对重心那是相当在意啊。。。
回复 28# PRSOV


第一副图确实是错了   因为没考虑到各组件的具体质量  凭感觉画的  在这向楼主道歉
flynow 发表于 2010-3-21 10:39


    应该是捷克式
swatcy83 发表于 2010-3-21 15:11
这个,我的意见是:重心的垂直位置在榴弹发射管的下表面线上,与你的相差不多。但是这是老款的OICW构型,只有新款的样机的重心垂直距离与我的设计趋于一致。其中,我的设计仅仅是5发弹匣,影响重心下降的潜力还没有发挥。
假设重心达到一个水准了,那么哪种的瞄准线更高?射手暴露面积更大?我的设计仅仅是M16的高度而已。


如图  这应该是OICW的两种典型瞄准方式  一是直接瞄准  这种姿势看起来也挺自然  第二恐怕就是设计如此复杂的火控而非简单的纯光学瞄准系统的目的了     通过武器上的瞄具获取目标  将图象传输到与士兵头盔整合在一起的目视仪器   达到间接瞄准的目的  以后只要将武器伸出掩体而士兵不需暴露来降低人员伤亡率  我觉得这应该是轻武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觉得楼主的设计方案可以稍微变动一下:
第一   枪械组件单独部分的前握把折叠方向前后调整一下    而且展开时索性就垂直  原方案给人的感觉是握持时吃不住劲  
第二   提高贴腮位置  将其调整到与枪械组件前护木上表面高度  可以降低瞄准线高度  减少射手头部暴露面积
第三   榴弹弹夹做成双排单进  与现在的大容弹量自动手枪弹夹一样   手枪还要考虑手柄宽度对握持的影响  榴弹完全可以忽略不记  只要弹夹整体宽度不超过武器本身就行  这样可以在不增加弹夹长度的前提下增加携弹量 增强持续作战能力
swatcy83 发表于 2010-3-21 15:53
发射榴弹时,榴弹速度较低,后坐较大,如果不抵肩,就难以抵抗强大的后坐力,容易给士兵造成伤害,甚至损伤武器。之所以有不露头开枪,那是发射的小口径步枪弹,后坐力较低,还可以接受。但是相对速度只有200米/秒左右的榴弹发射,而且是需要一定精度的射击,就没那么简单了,不抵肩命中率肯定要打折扣。
使用枪械射击是个辅助或者说可选的第二武器,并不意味着榴弹手可以以此为借口要求必须的掩护,那么,使用枪械射击时,瞄准基线太高怎么办?士兵并非靠头瞄或者枪上的瞄准具就能把握一切,必要的时候,既然是自卫,那么露出很多面积来自卫时,岂不是“自杀”?
还有一点,直接瞄准永远是射击的最基础手段,最可靠的手段。现在美军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让士兵全部依赖电子化。这就像现代载人战斗机,没有任何设计师能说服飞行员不要驾驶舱窗玻璃盖就出去打仗。
swatcy83 发表于 2010-3-21 16:23
回复:
第一条:我基本照抄XM25的样子,这个前握把设计随意性很大,我只是挑一种看着顺眼的而已。
第二条:现在的贴腮高度造成的枪械瞄准线高度已经达到M16的水准了,还提高贴腮只会更危险,这与你想象的是相反的。
第三条:榴弹已经是25毫米甚至30毫米口径了,这么粗的弹药还做双排,恐怕不合适吧?国产05冲锋枪的4排弹匣早就被使用者恶评了:弹匣在后面又太厚,咯手腕。
必要的时候,既然是自卫,那么露出很多面积来自卫时,岂不是“自杀”?
-------------------------------------------------------------------------------------------------------------------
这是什么意思?既然是自卫,那就不需要精确瞄准了,只要大概瞄准扫射,威慑敌人不敢前进即可达到目的.间瞄即可,怎么会"露出很多面积来自卫"而"自杀"呢?不懂.

还有一点,直接瞄准永远是射击的最基础手段,最可靠的手段。现在美军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让士兵全部依赖电子化。这就像现代载人战斗机,没有任何设计师能说服飞行员不要驾驶舱窗玻璃盖就出去打仗。
-------------------------------------------------------------------------------------------------------------------
同意!

回复:
第一条:我基本照抄XM25的样子,这个前握把设计随意性很大,我只是挑一种看着顺眼的而已。
第二 ...
PRSOV 发表于 2010-3-21 16:47

第一条我说明一下    前握把射击时左手会施加一个向后的力  而你的设计本来就向后折叠  那个转动的地方能有那么紧吗    如果能承受得住左手施加的压力 那还怎么向后折叠   如果要加一个紧固部件   怕是就没有转换一下折叠方向来的容易了吧   

第二条 如果说达到M16的瞄准线高度就安全了 而再降低就会更危险  我不明白  你的意思是81杠的瞄准方式反而比M16要危险咯?

第三条 我保留意见  但是05冲锋枪的弹夹咯手腕应该是因为整枪尺寸较小 弹夹又宽  加上弹夹与握把之间距离太近所导致的  和这个榴弹发射器没有可比性   冲锋枪要求整体尺寸短小  榴弹发射器应该不会吝啬这一点点长度吧   估计重量会超标  但是如果我是士兵  战时宁愿多携带保命的弹药 也不会在乎这一点点舒适性的



这是最新的XM29了吧  看看榴弹弹夹与手柄之间的距离    会咯手吗?
回复:
第一条:我基本照抄XM25的样子,这个前握把设计随意性很大,我只是挑一种看着顺眼的而已。
第二 ...
PRSOV 发表于 2010-3-21 16:47

第一条我说明一下    前握把射击时左手会施加一个向后的力  而你的设计本来就向后折叠  那个转动的地方能有那么紧吗    如果能承受得住左手施加的压力 那还怎么向后折叠   如果要加一个紧固部件   怕是就没有转换一下折叠方向来的容易了吧   

第二条 如果说达到M16的瞄准线高度就安全了 而再降低就会更危险  我不明白  你的意思是81杠的瞄准方式反而比M16要危险咯?

第三条 我保留意见  但是05冲锋枪的弹夹咯手腕应该是因为整枪尺寸较小 弹夹又宽  加上弹夹与握把之间距离太近所导致的  和这个榴弹发射器没有可比性   冲锋枪要求整体尺寸短小  榴弹发射器应该不会吝啬这一点点长度吧   估计重量会超标  但是如果我是士兵  战时宁愿多携带保命的弹药 也不会在乎这一点点舒适性的



这是最新的XM29了吧  看看榴弹弹夹与手柄之间的距离    会咯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