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是怎么个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6:22:40
比如刘彻的庙号是世宗,谥号为啥又是武!
有的皇帝庙号是武宗,谥号又不是武呢?比如刘彻的庙号是世宗,谥号为啥又是武!
有的皇帝庙号是武宗,谥号又不是武呢?
谥号是后人评价吧

记得楚成王的太子要逼他悬梁,他问儿子其死后谥号是啥。
太子说“灵”,不满意不肯死;
太子改为“成”,他才满意着自杀了。
庙号是祭奠称谓,这个用字应该是有章程循序的。
转一个给LZ看看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 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所谓庙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
一般认为,庙号始于商代,汉代承袭了这一制度。汉代对于追尊庙号一事是极为慎重的,因此不少皇帝都没有庙号。但这一制度发展到南北朝时已不太严格了,从唐代开始,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更是无帝不”宗”了。
1.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 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 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乾隆老爷子把我雷到了……
”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_﹃
“纯皇帝”,呵呵。
记得侯宝林和刘宝瑞有个经典相声段子《讲帝号》,把清朝从顺治到宣统的十帝的谥号挨个歪解了一番,后来央视《快乐驿站》还弄了个皮影动画版本的,挺有意思的。段子对白如下:

乙  这个相声啊,就得逗笑。
甲  我说刘宝瑞同志。
乙  哎。
甲  我听说您这学问可不小。
乙  我!
甲  您这个相声演员,那真是不简单哪。
乙  咳!
甲  可不简单!
乙  我有什么不简单的,您别那么说,没什么!
甲  您哪,您这是谦虚,客气!据我知道您是博学多才,广览多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一不知,风俗人情,无一不晓。了不起!
乙  好家伙!谁有那么大学问哪。
甲  您不就这样吗?
乙  咳!您别听那么说,哎!我反正这么说吧,杂哩咕咚的知道些个。
甲  嗯!那就不错,那就说明您博呀。
乙  这就是博。
甲  哎,博学嘛,杂哩咕咚嘛。
乙  那是啊。
甲  那您这水平不低呀。
乙  不低?
甲  起码您这水平够一个……杂哩咕咚。
乙  什么叫够个杂哩咕咚呀?
甲  您说的杂哩咕咚嘛。
乙  咳!我这是跟您客气。杂哩咕咚,就说我呀……我这个……好像是——不怎样,就那个意思。我这个……说北京话,就是在这儿,二五眼。
甲  二五眼。
乙  好比没多大学问,二五眼。
甲  不能不能,不不不,您不是一般的二五眼,可能是高级的二五眼。
乙  这二五眼还分等级哪?
甲  不是,我听您很多的段子,我就有这感觉,好像您这水平啊,反正也不在二五眼以上,也不在二五眼以下,好像是正在二五眼上。
乙  还是二五眼哪!
甲  二五眼干吗呀?
乙  这不是客气。
甲  说您有学问嘛。
乙  我也没什么学问,反正就是爱看书。
甲  看书哇?
乙  哎,对对。
甲  那就是那事,爱看书就好。
乙  是呀。
甲  丰富知识。最近看什么书啦?
乙  瞎看!
甲  噢!您眼睛已经不行啦?
乙  谁眼睛不行啦?
甲  瞎看嘛。
乙  您怎么有一句话就添一句话呀。
甲  瞎看哪!
乙  我这不是客气嘛。瞎看就是什么都看。
甲  什么书都看。
乙  什么都看!这位也是!
甲  最近又看什么书啦?
乙  最近看《清宫外史》。
甲  好哇。这么说您对清史很有研究?
乙  也没什么研究,没研究!反正就是看过些这个书。
甲  都看过什么哪?
乙  看过什么《清史演义》、《清史通俗演义》、《东华录》、《清宫繁华录》、《清宫十三朝演义》,什么这个《御香飘渺录》,反正就这些个。
甲  噢!这么说在这方面我得向您请教。
乙  谈不到请教。
甲  我知道的太少了。
乙  哎,客气。
甲  我告您哪,二五眼同志。
乙  您别叫我这外号行吗?
甲  那什么,那个杂哩咕咚。
乙  哎,好嘛。
甲  那个宝瑞同志,这方面我得向您请教,我知道的太少了。
乙  是吗?
甲  我也喜欢看这类书,知道的太少。在清朝一共坐了几个皇上,您知道吗?
乙  十个呀。
甲  就十个呀!
乙  不过在这个关外还坐了两帝,天命、天聪。天聪后来改崇德嘛。
甲  那就对了。
乙  噢,对对。大概齐是这意思,反正我也记不太清楚了。
甲  不!很清楚嘛,很清楚!不错!一共清朝坐了多少年哪,知道吗?
乙  啊!二百六十八年,对吗?
甲  对。
乙  康熙最多,坐了六十一年嘛。
甲  对呀!
乙  雍正、同治都是十三年,最少的是宣统,三年。大概齐是这意思,我也记不太清楚。
甲  一点儿不错哇,您干吗这么客气呀,没错儿。
乙  对啦?
甲  十帝年号都是什么您知道吗?
乙  我也记不太清楚。
甲  你甭说这句行不行?
乙  怎么?
甲  你这不是很清楚吗,干吗老说这句啊?
乙  这不是客气嘛。
甲  过度的客气,就是骄傲的表现。
乙  哎——别别,您别这么说。坐了十帝呀,这个十帝的帝号就是顺治——
甲  对!
乙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就这么十帝。
甲  嗯!
乙  是不是?
甲  我也记不太清楚。
乙  怎么这句又跑你那儿去啦。
甲  这个每一帝的年号,都怎么讲,您知道不知道?
乙  那还有什么讲啊,反正是……年号,他用的都是些个好字眼儿,也就这意思。
甲  什么好字眼儿,您讲讲?
乙  什么好字眼儿?您比如说吧,头一帝顺治,这两个字不就是好字眼儿吗?
甲  怎么讲哪?
乙  顺治嘛!一顺百顺,顺顺当当,治理天下,顺治嘛!
甲  错了。
乙  错了?
甲  不能那么讲,我有我的看法。
乙  您有您的看法?
甲  我认为他这个顺治两个字是这样讲——
乙  您讲讲。
甲  他是刚进关没底儿空虚,他希望老百姓都是顺民,他好容易统治,这么讲。
乙  噢,对对对对!
甲  可以吗?
乙  行行行行!哎,有点意思。哎——顺治下去康熙怎么讲?
甲  康熙,康……熙是不是?熙,恐怕这个字要用儿化他就好讲了。
乙  儿化?
甲  这个康芯儿,他就有讲啦。
乙  噢,糠心儿?萝卜呀。
甲  哎,你领会这个意思啦?
乙  我领会呀……不对,您得说这俩字怎么讲,康熙,康芯儿不成。
甲  康熙呀,康嘛,就是康乐的康,康乐不知道吗?就八面槽椿树胡同康乐嘛!
乙  饭馆呀?
甲  过桥面不错。
乙  啊?谁问你这个啦。问这俩字:康熙。
甲  康熙呀,他是这个康宁颐乐这个康,这么讲,熙哪,就当永久讲,永久统治,对不对?
乙  对对。
甲  你看这学问,我这学问比您大点儿。
乙  是是,我还在二五眼上哪。顺治、康熙、哎,康熙下去雍正。
甲  雍正?
乙  怎么讲呀?
甲  雍正,雍……正是吧?
乙  啊,雍正。
甲  啊,对了,因为他坐皇上那天他坐歪了不正,大伙儿一拥他,唉,正啦,雍正。
乙  这玩意倒好讲啊,这个啊——坐歪了一拥他正过来了。
甲  对对。
乙  雍正。乾隆呢?
甲  乾隆那还不好讲嘛!
乙  怎么讲?
甲  乾隆嘛。
乙  乾隆。
甲  皇上他不是有钱嘛。
乙  那这隆呢?
甲  大概他是聋子。
乙  哎哟,这是有钱的聋子,合着——
甲  哎。
乙  这么个皇上。
甲  哎,钱聋嘛。
乙  嘉庆?
甲  嘉庆!嘉庆这可不好讲,嘉庆,嘉庆是吧?
乙  嘉庆啊。
甲  嘉庆他有这么段故事。嘉庆他是因为他没做皇上以前哪,他那阵儿是皇子啦,他喜欢玩古铜,你像什么周代的,什么殷代的古铜啊,他都搜集。有一天到一个庙里去看,嗯,有一个磬,这个玩意儿打起来怎么这么响啊!当!当!这一定是好铜,古的。
乙  皇上瞧什么哪?
甲  瞧瞧庙里和尚没在。
乙  没在怎么?
甲  夹走了。后来他坐了皇上啦,人说这个皇上是哪个皇上呀?咳!就是夹馨那皇上。哎,就是夹着那个磬的那个皇上。
乙  噢,偷磬的皇上啊!真有点儿意思。
甲  啊,你看这个讲法。
乙  哎呀,您这一说我这学问长多啦!
甲  是吗?
乙  这成三五眼啦,简直都……嘉庆完了道光呢?
甲  道光……道光他就是,他到哪儿就光了。
乙  什么叫到哪能儿就光了?
甲  道光吗?
乙  道光皇上怎么讲?
甲  道光是这意思啊!因为他不是马上皇帝吗?
乙  是啊!
甲  他是亲自领兵打仗。
乙  道光还能打仗?
甲  啊,他也打不好,反正他有办法。
乙  有什么办法?
甲  要攻一个城,攻不进去,他就告诉士兵你们都铆上劲儿打!进去之后你们随便抢,随便杀,随便烧,杀光,抢光,烧光,是吧?所以人家都说到哪儿就光啦,道光,道光,到那儿就光。
乙  到那儿就光。哎哟,这是“三光政策”呀!
甲  哎,对了。
乙  道光完了,咸丰?
甲  咸丰那好讲,他呆不住,一闲着他就疯。
乙  皇上闲着没事儿,就抽疯哇,这就咸丰!
甲  哎,咸丰。
乙  好嘛。咸丰完了,同治。
甲  你说那个同志。
乙  同治就是……哪个同志?
甲  哪个同志?
乙  什么那个同志,皇上同治。
甲  你这叫什么立场,这叫什么立场?他是统治阶级嘛,怎么管他叫同志呀?革命术语庸俗化呀!
乙  谁呀?甭使相了!谁呀!谁革命术语庸俗化呀?
甲  你不是说,你管皇上叫同志吗?
乙  我干吗管他叫同志,他这俩字是同治。
甲  啊,同治啊。
乙  他帝号同治。
甲  怎么讲?
乙  他……我哪儿知道哇,我这不问你哪?
甲  同治嘛,同治他就是共同治理,明白这意思吗?他没什么本事,文武大臣们一块儿商量着干。
乙  噢!
甲  懂了吧?
乙  噢,他为挽救这个残局。
甲  哎,对了。
乙  啊同治,同治完了光绪。
甲  哎,光绪,光绪嘛他就是他已经光了,他又续上点儿。
乙  什么呀,又续上点儿啊?续什么了?
甲  要不你不明白哪,我这人说话语言精练,这你理解不了。
乙  不好理解。
甲  光绪嘛,光绪当时呀,他是这个西太后垂帘听政。
乙  是,这我知道。
甲  西太后拿光绪就当幌子,拿他当一盏灯。
乙  当一盏灯?
甲  哎,到时候它那油烧光了,也不让它灭,再给他续上点儿,光了续,光了续,光了续,所以他叫光绪。
乙  噢,这么个光绪呀,光了就续,光了就续。
甲  哎!
乙  哎,光绪完了,宣统呢?
甲  最末一个啦!
乙  最末一个。
甲  完了,坐不了皇上啦。
乙  怎么坐不了皇上啦?
甲  你想这名儿,悬捅,本来就悬着哪,拿棍一捅,掉下来了。
乙  噢,捅下来了!
甲  哎,悬捅嘛!
乙  悬捅,本来悬着,捅下来了,不对!
甲  怎么不对?
乙  您这讲错了,他正字也不叫悬捅,他是宣统。
甲  是宣统?
乙  哎,入了民国就改总统了嘛。
甲  对啦,所以他坐不了皇上了。
乙  怎么啦?
甲  他那时已经宣布总统了嘛,是不是,宣布总统嘛。对了,是那意思,差不多。
乙  合着,我给他讲上来啦,往外宣布总统哪,他坐不了。
甲  哎,坐不了了。
乙  哎,后来这个总统,怎么也没坐长呢?
甲  那当然啦,他总统捅嘛?上去一个捅一个,上去一个捅一个。
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