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应该避免苏联在航母上犯过的错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9:10:44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渐强大,海洋权益和海上交通安全对于中国来说显得日益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要建造航空母舰”的话题在二十一世纪初被提了出来。2002年,中国从乌克兰手里买回了尚未竣工的前苏联航空母舰“瓦良格”号并将之停泊在大连港,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此开始了研究和制造航母的历程。其实中国海军造航母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内幕朋友不知道很艰辛,海军正全力避免苏联在航母上犯过的错误。


    中国建造航母的历程与前苏联有几分相像之处。在新中国建立后的50多年中,限于综合国力、科技水平、制造能力等,海军的发展非常缓慢,大型水面舰艇的数量、吨位、续航力、作战能力等方面,甚至不能保证“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的基本要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海军中的“潜艇派”占据绝对上风。这使得我国潜艇的制造水平、实战能力和装备数量在几十年中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装备的潜艇数量约63艘(其中核潜艇8艘),具备了水下长时间静音潜伏、潜射对舰攻击导弹、远距离弹道导弹的能力,是一支不容小视的水下战斗力量。直到现在笔者仍然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海军发展策略是对的,以潜艇为主攻方向使我国在军费拮据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海军的发展空间,保持了一定的战力。

    现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必须要建造航母了。中国必须尽快打造出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具备较强的远洋作战能力,方能维护中国的海上权益。由于建造航空母舰技术复杂,而具备自主建造航母能力的国家,美、英、法限于意识形态和利益联盟的约束,是不可能向中国出售设备、转让技术和传授经验的,中国在研发航母的起步阶段只能师从于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而且很可能会深受其设计思想、开发策略的影响。在中国正在加力打造航母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回顾苏联的航母发展历程,从它的成功与挫折中吸取养分,为自主研发航母增添动力,也力避重犯苏联犯过的错误。

    前苏联是上世纪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在苏联的鼎盛时期,苏联的综合军力是稍强于美国的,很多美国人谈起那时候的苏联都怀有敬畏之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苏联的核弹头、远程导弹、坦克、火炮、战斗机数量都多于美国,性能则与美国大致相当。唯有在海军,尤其是在航空母舰方面,苏联比美国差很多,以至于自己在远海区域与美国的争夺中显得力不从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远程作战中海军航空兵的作用越来越大,航母编队的作用已毋庸置疑——没有它,想实现远程进攻性作战几乎不可能。面对着耀武扬威的11个美国重型航母战斗群,前苏联分家后的老大——俄罗斯仅靠一艘性能不太强大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撑门面,实在是寒酸而衰微啊!

    重温苏联海军发展航母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对致力于发展的中国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
自十月革命到50年代初,苏联的海军在其强大的陆军和空军的比照下,显得默默无闻、力量孱弱。即便是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海军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大的战斗。此阶段苏联海军的弱小与我国在建国后相当长时间内的情形是相仿的。
二战结束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初步形成。50年代初斯大林曾经批准过建造4艘航空母舰的计划,但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其继任者赫鲁晓夫根本就对航空母舰不感兴趣,把个航母损得一文不值,说在核时代航空母舰就是海上移动的活棺材,主张大力发展潜艇和战略火箭军,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核导弹打击上。结果苏联的航空母舰计划被推迟了十年左右,而且在苏联海军中树立了轻视航母的风气,这是苏联航母的水平长期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所在。1960年之前,苏联未建造一艘航母,而把海军发展的重点集中在潜艇(尤其是导弹核潜艇)上。这种状况至少从表象上看与我国海军的现状是类似的,尽管其成因不尽相同。

    好在苏联军界内部还是有拥护航母的有识之士的。60年代初,当时的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借防范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之机,推出了苏联第一代航母的建造计划。当时苏联仍然不重视海军航空兵在战争的作用,其建造航母的目的还是在于反潜,意图在美国潜艇进入其携带的“北极星”弹道导弹对苏联领土的有效射程之前就发现并摧毁它。所以,苏联的第一代航空母舰“莫斯科”级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重型航母,它只能搭载卡-25直升机14架,其舰艏的布置俨然就和导弹巡洋舰一样。苏联人也只是把它称为“反潜巡洋舰”。

    在此后的岁月里,苏联研发和建造航空母舰的步伐有所加快,于60年代末推出了其第二代航母——“基辅”级。在17年的时间内,苏联一气造了四艘基辅级航母,这段时间成为苏联建造航母的黄金时期。“基辅”级比之“莫斯科”级,排水量明显加大,标准排水量达到3-4万吨,并能搭载固定翼作战飞机,虽然飞机数量不多,但已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军航空兵作战了。“基辅级”航母自身配置的火力非常强大,仍然强调依靠自身的导弹和火炮系统对敌舰船进行火力打击,对舰载机的作用进行了弱化。不管怎么样,具有苏联特色的“基辅“级有着相当的战斗力,它是苏联海军对海上作战独特理解的产物。

    本来苏联是有机会顺利地实现其第三代航母——“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的建造和列装的,1972年苏联就制定了生产7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计划,该计划的代号为“鹰”。该计划准备为苏联建造可搭载70架作战飞机的航母,并使用4个大型蒸汽弹射器。如果苏联顺利地实施了该计划,当今世界上就真由不得美国的重型航母到处横着走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一群对海军一知半解的煞笔跳了出来,对计划横加干涉,差点让该计划中途夭折。首先是当时的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Д.乌斯季诺夫,这个不懂装懂的家伙指示要先对“基辅”级安装弹射器,并用米格-23A歼击机补充其机队,苏联人在本不适合这样改装的“基辅”级上折腾了好几年而无功而返。

    此后,又有海军副总参谋长H.阿梅利科上将等一干人对“库兹涅佐夫”级的建造计划横加干涉,偏离主攻方向,要搞什么将商用货船改造成反潜巡洋舰以充实舰队,准备将核动力重型航母的建造计划彻底放弃。

    折腾了10年之后,苏联人终于重返建造“库兹涅佐夫”级的老路,于1983年开始建造该级航母的首舰——“里加”号,该舰经反复更名,最后命名为“库兹涅佐夫”号。在耽搁了一段大好岁月后,苏联建造的该艘航母未使用核动力驱动,这对它的续航能力和自持时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由于费用因素和技术问题,“库兹涅佐夫”号改弹射起飞为滑跃起飞,其舰艏飞行甲板向上倾斜12°。这样做虽然节省了费用,技术也相对易于实现,但舰载机起飞的有效荷载受到了局限,打击范围和弹药装载量都有所减少;更要命的是:固定翼预警飞机由于无法滑跃起飞而不能上舰,该舰只能搭载预警直升机,使得其预警能力和有效监测半径大为减小,这在强调制信息权的现代战争中几乎是致命的弱点。对于“库兹涅佐夫”号,美国媒体认为它已趋于过时,能发挥战斗力的时间不长了。以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实力,短期内实在是没有能力再造新的航母了,只能让老库继续挺下去了。

    至于“库兹涅佐夫”级的第二、第三艘舰——“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下场比较悲惨。这两艘航母都在乌克兰的造船厂建造,还未完工就赶上苏联解体,半成品搁在原地撂荒了。“瓦良格”号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中国,性能最先进的、准备采用核动力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直接被拆解,当废铁卖了。

    看过苏联航母的曲折发展经历,至少我们中国能从其中吸取如下教训:

    一、对于航空母舰在现代高科技条件的战争中的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自海湾战争以来的多次局部战争证明:航母是实现远程精确打击的重要平台,是远洋海战中争夺制空权的必备兵器,它对于区域内的制空权、制海权起着决定性作用。航母最有效的战斗力在于它搭载的舰载机的打击能力,而非它本身装备的导弹。对于这一点,苏联海军长时间内没有清醒的认识,所以绕了很多弯路,终未能使自己的航母成了气候。

    二、航空母舰的建设需要制定缜密的计划,需要N多的科研部门、生产厂商及军方人员参与。计划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前瞻性,至少要保证自己建造出的航母在一定时间内部不落伍。在航母项目上急于求成,想快出成果,有时其作用就是拔苗助长。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采用的滑跃起飞技术尽管有其独到之处,但局限性很大,使航母自身的预警能力下降,在未来战争中行动必受限制。中国目前正在建造自己的第一艘航母,限于舰载机性能及弹射器技术未能有效掌握,很可能也沿用这项技术,网上盛传的消息是:中国正在西安阎良进行舰载机飞行员滑跃起飞训练。笔者倾向于相信这个传言,毕竟中国刚刚起步,首艘航母不可能在各项先进技术上一蹴而就。但是希望中国后续建造的航母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比如动力装置、弹射器、舰载雷达系统等,避免造出大量一出世就落伍的玩意来。

    三、从苏联航母发展的曲折历程看,有那么几个颇有权势、自命不凡的人对航母的发展进程进行了严重干扰,其后果很恶劣。笔者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在中国重演。当今社会的少数“精英”,不知是别有用心还是高分低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却经常做出愚蠢的判断,致使国家蒙受重大损失。在研发建造航母的过程中,必有数量众多的专家、官员参与,意见庞杂,其中既有正确的也会有谬误,真心希望中国能建立科学的决策系统,不在关键问题、关键步骤上弯弯绕。


    前苏联在其内部出现重大问题、又在西方国家的推波助澜下轰然倒掉了,而它希冀的西方先前承诺的各种好处却几乎没有到位,只有自己来品尝这种苦涩。“库兹涅佐夫”级中的“瓦良格”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这样的凝结着全苏联科技智慧的成果最后居然按废铁卖掉,实在可惜!中国应当谨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的名言,不要被西方国家忽悠倒,也不要轻信俄罗斯的忽悠(俄罗斯是很希望拿中国等武器买家当冤大头的),在吸取其技术优点的基础上,努力自主研发,建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母舰来。

    衷心希望苏联在发展航母上犯过的错误,中国不再去犯;衷心希望中国能够尽快造出性能先进、战力强大的航空母舰。
   
    衷心希望中国海军能尽快走向蓝海!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渐强大,海洋权益和海上交通安全对于中国来说显得日益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要建造航空母舰”的话题在二十一世纪初被提了出来。2002年,中国从乌克兰手里买回了尚未竣工的前苏联航空母舰“瓦良格”号并将之停泊在大连港,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此开始了研究和制造航母的历程。其实中国海军造航母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内幕朋友不知道很艰辛,海军正全力避免苏联在航母上犯过的错误。


    中国建造航母的历程与前苏联有几分相像之处。在新中国建立后的50多年中,限于综合国力、科技水平、制造能力等,海军的发展非常缓慢,大型水面舰艇的数量、吨位、续航力、作战能力等方面,甚至不能保证“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的基本要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海军中的“潜艇派”占据绝对上风。这使得我国潜艇的制造水平、实战能力和装备数量在几十年中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装备的潜艇数量约63艘(其中核潜艇8艘),具备了水下长时间静音潜伏、潜射对舰攻击导弹、远距离弹道导弹的能力,是一支不容小视的水下战斗力量。直到现在笔者仍然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海军发展策略是对的,以潜艇为主攻方向使我国在军费拮据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海军的发展空间,保持了一定的战力。

    现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必须要建造航母了。中国必须尽快打造出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具备较强的远洋作战能力,方能维护中国的海上权益。由于建造航空母舰技术复杂,而具备自主建造航母能力的国家,美、英、法限于意识形态和利益联盟的约束,是不可能向中国出售设备、转让技术和传授经验的,中国在研发航母的起步阶段只能师从于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而且很可能会深受其设计思想、开发策略的影响。在中国正在加力打造航母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回顾苏联的航母发展历程,从它的成功与挫折中吸取养分,为自主研发航母增添动力,也力避重犯苏联犯过的错误。

    前苏联是上世纪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在苏联的鼎盛时期,苏联的综合军力是稍强于美国的,很多美国人谈起那时候的苏联都怀有敬畏之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苏联的核弹头、远程导弹、坦克、火炮、战斗机数量都多于美国,性能则与美国大致相当。唯有在海军,尤其是在航空母舰方面,苏联比美国差很多,以至于自己在远海区域与美国的争夺中显得力不从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远程作战中海军航空兵的作用越来越大,航母编队的作用已毋庸置疑——没有它,想实现远程进攻性作战几乎不可能。面对着耀武扬威的11个美国重型航母战斗群,前苏联分家后的老大——俄罗斯仅靠一艘性能不太强大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撑门面,实在是寒酸而衰微啊!

    重温苏联海军发展航母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对致力于发展的中国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
自十月革命到50年代初,苏联的海军在其强大的陆军和空军的比照下,显得默默无闻、力量孱弱。即便是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海军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大的战斗。此阶段苏联海军的弱小与我国在建国后相当长时间内的情形是相仿的。
二战结束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初步形成。50年代初斯大林曾经批准过建造4艘航空母舰的计划,但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其继任者赫鲁晓夫根本就对航空母舰不感兴趣,把个航母损得一文不值,说在核时代航空母舰就是海上移动的活棺材,主张大力发展潜艇和战略火箭军,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核导弹打击上。结果苏联的航空母舰计划被推迟了十年左右,而且在苏联海军中树立了轻视航母的风气,这是苏联航母的水平长期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所在。1960年之前,苏联未建造一艘航母,而把海军发展的重点集中在潜艇(尤其是导弹核潜艇)上。这种状况至少从表象上看与我国海军的现状是类似的,尽管其成因不尽相同。

    好在苏联军界内部还是有拥护航母的有识之士的。60年代初,当时的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借防范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之机,推出了苏联第一代航母的建造计划。当时苏联仍然不重视海军航空兵在战争的作用,其建造航母的目的还是在于反潜,意图在美国潜艇进入其携带的“北极星”弹道导弹对苏联领土的有效射程之前就发现并摧毁它。所以,苏联的第一代航空母舰“莫斯科”级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重型航母,它只能搭载卡-25直升机14架,其舰艏的布置俨然就和导弹巡洋舰一样。苏联人也只是把它称为“反潜巡洋舰”。

    在此后的岁月里,苏联研发和建造航空母舰的步伐有所加快,于60年代末推出了其第二代航母——“基辅”级。在17年的时间内,苏联一气造了四艘基辅级航母,这段时间成为苏联建造航母的黄金时期。“基辅”级比之“莫斯科”级,排水量明显加大,标准排水量达到3-4万吨,并能搭载固定翼作战飞机,虽然飞机数量不多,但已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军航空兵作战了。“基辅级”航母自身配置的火力非常强大,仍然强调依靠自身的导弹和火炮系统对敌舰船进行火力打击,对舰载机的作用进行了弱化。不管怎么样,具有苏联特色的“基辅“级有着相当的战斗力,它是苏联海军对海上作战独特理解的产物。

    本来苏联是有机会顺利地实现其第三代航母——“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的建造和列装的,1972年苏联就制定了生产7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计划,该计划的代号为“鹰”。该计划准备为苏联建造可搭载70架作战飞机的航母,并使用4个大型蒸汽弹射器。如果苏联顺利地实施了该计划,当今世界上就真由不得美国的重型航母到处横着走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一群对海军一知半解的煞笔跳了出来,对计划横加干涉,差点让该计划中途夭折。首先是当时的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Д.乌斯季诺夫,这个不懂装懂的家伙指示要先对“基辅”级安装弹射器,并用米格-23A歼击机补充其机队,苏联人在本不适合这样改装的“基辅”级上折腾了好几年而无功而返。

    此后,又有海军副总参谋长H.阿梅利科上将等一干人对“库兹涅佐夫”级的建造计划横加干涉,偏离主攻方向,要搞什么将商用货船改造成反潜巡洋舰以充实舰队,准备将核动力重型航母的建造计划彻底放弃。

    折腾了10年之后,苏联人终于重返建造“库兹涅佐夫”级的老路,于1983年开始建造该级航母的首舰——“里加”号,该舰经反复更名,最后命名为“库兹涅佐夫”号。在耽搁了一段大好岁月后,苏联建造的该艘航母未使用核动力驱动,这对它的续航能力和自持时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由于费用因素和技术问题,“库兹涅佐夫”号改弹射起飞为滑跃起飞,其舰艏飞行甲板向上倾斜12°。这样做虽然节省了费用,技术也相对易于实现,但舰载机起飞的有效荷载受到了局限,打击范围和弹药装载量都有所减少;更要命的是:固定翼预警飞机由于无法滑跃起飞而不能上舰,该舰只能搭载预警直升机,使得其预警能力和有效监测半径大为减小,这在强调制信息权的现代战争中几乎是致命的弱点。对于“库兹涅佐夫”号,美国媒体认为它已趋于过时,能发挥战斗力的时间不长了。以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实力,短期内实在是没有能力再造新的航母了,只能让老库继续挺下去了。

    至于“库兹涅佐夫”级的第二、第三艘舰——“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下场比较悲惨。这两艘航母都在乌克兰的造船厂建造,还未完工就赶上苏联解体,半成品搁在原地撂荒了。“瓦良格”号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中国,性能最先进的、准备采用核动力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直接被拆解,当废铁卖了。

    看过苏联航母的曲折发展经历,至少我们中国能从其中吸取如下教训:

    一、对于航空母舰在现代高科技条件的战争中的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自海湾战争以来的多次局部战争证明:航母是实现远程精确打击的重要平台,是远洋海战中争夺制空权的必备兵器,它对于区域内的制空权、制海权起着决定性作用。航母最有效的战斗力在于它搭载的舰载机的打击能力,而非它本身装备的导弹。对于这一点,苏联海军长时间内没有清醒的认识,所以绕了很多弯路,终未能使自己的航母成了气候。

    二、航空母舰的建设需要制定缜密的计划,需要N多的科研部门、生产厂商及军方人员参与。计划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前瞻性,至少要保证自己建造出的航母在一定时间内部不落伍。在航母项目上急于求成,想快出成果,有时其作用就是拔苗助长。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采用的滑跃起飞技术尽管有其独到之处,但局限性很大,使航母自身的预警能力下降,在未来战争中行动必受限制。中国目前正在建造自己的第一艘航母,限于舰载机性能及弹射器技术未能有效掌握,很可能也沿用这项技术,网上盛传的消息是:中国正在西安阎良进行舰载机飞行员滑跃起飞训练。笔者倾向于相信这个传言,毕竟中国刚刚起步,首艘航母不可能在各项先进技术上一蹴而就。但是希望中国后续建造的航母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比如动力装置、弹射器、舰载雷达系统等,避免造出大量一出世就落伍的玩意来。

    三、从苏联航母发展的曲折历程看,有那么几个颇有权势、自命不凡的人对航母的发展进程进行了严重干扰,其后果很恶劣。笔者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在中国重演。当今社会的少数“精英”,不知是别有用心还是高分低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却经常做出愚蠢的判断,致使国家蒙受重大损失。在研发建造航母的过程中,必有数量众多的专家、官员参与,意见庞杂,其中既有正确的也会有谬误,真心希望中国能建立科学的决策系统,不在关键问题、关键步骤上弯弯绕。


    前苏联在其内部出现重大问题、又在西方国家的推波助澜下轰然倒掉了,而它希冀的西方先前承诺的各种好处却几乎没有到位,只有自己来品尝这种苦涩。“库兹涅佐夫”级中的“瓦良格”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这样的凝结着全苏联科技智慧的成果最后居然按废铁卖掉,实在可惜!中国应当谨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的名言,不要被西方国家忽悠倒,也不要轻信俄罗斯的忽悠(俄罗斯是很希望拿中国等武器买家当冤大头的),在吸取其技术优点的基础上,努力自主研发,建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母舰来。

    衷心希望苏联在发展航母上犯过的错误,中国不再去犯;衷心希望中国能够尽快造出性能先进、战力强大的航空母舰。
   
    衷心希望中国海军能尽快走向蓝海!
支持楼主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希望TG海军能顺利前进,进军印度洋.....
一提起“乌里扬诺夫斯克”就觉得郁闷,憋屈啊,那么牛X的东西竟然拆了卖废铁....
凛冽长锋 发表于 2010-3-13 21:56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运不济呀。只要TG不犯这种错误,其他的就都可以想办法弥补。
不幸的是,以目前的情况看,LZ的担心极有可能全部成为现实
滑跃真的不能起飞预警机么?为什么?
围观学习中
每种武器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都符合当时的历史要求

如果认为自己比苏联的众多决策者和工程师更优秀,那是绝对不可取的

在讨论苏联犯错前,先要弄懂他们做了什么,为什么会那么做
wnrr007 发表于 2010-3-13 20:24


    中国不再去犯;衷心希望中国能够尽快造出性能先进、战力强大的航空母舰。
grdbz 发表于 2010-3-15 00:36

说得好,真正的历史关头哪里有那么多的选择

滑跃真的不能起飞预警机么?为什么?
wujimin 发表于 2010-3-14 02:03



    滑跃起飞可以起飞预警机(直升机预警机),但是中、大型固定翼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基本上起飞不了,因为起飞阻力太大了。
滑跃真的不能起飞预警机么?为什么?
wujimin 发表于 2010-3-14 02:03



    滑跃起飞可以起飞预警机(直升机预警机),但是中、大型固定翼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基本上起飞不了,因为起飞阻力太大了。
wujimin 发表于 2010-3-14 02:03

预警机用的弹射器,TG是能造得出来的
苏联与其说了犯了错误,不如说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刚在航母上摸出适合自己的门道,国家就垮了
乌里扬诺夫斯克不只适合苏联,其中的滑跃加弹射器也适合中国
建造航母将是我军最大的国防项目,牵一发而动全身,俄罗斯/前苏联能够提供的经验是有限的,关键还得走出中国自己的路子。
鲍鲍抱抱 发表于 2010-3-15 10:21

你确定是起飞重量太大?E-2C空重:17256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3540千克,而据说Su-33正常起飞重量:29.94吨。。。。。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3-15 10:51

为什么要混合使用呢?全弹弓不好么?
wujimin 发表于 2010-3-15 12:21

螺旋桨飞机起飞要求比喷气机低。。。。。
wujimin 发表于 2010-3-15 12:23
中国现在造的弹弓也就能谈个预警机或者F8之类的玩意。。。。。
最关键的问题是外行领导内行,最要命的是,中国能避免这个现象么?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3-15 12:29

蜗桨飞机的起飞性能要是比涡喷/涡扇要好的话,那么滑跃不是更容易了?
当然要是能弹射那时最好了
JCFERRET 发表于 2010-3-15 12:30


    估计很难
wujimin 发表于 2010-3-15 12:53
滑板是给战斗机用的,战斗机用了滑板。。。。那留给预警机的就剩下起降跑道了。。。。不用弹射用什么。。。。。。。{:wugu:}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3-15 13:02
两种情况下不难。
1 自己碰得头破血流
2 看同类死得非常难看
JCFERRET 发表于 2010-3-15 13:10
额。。。。。这个。。。。。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3-15 13:12
从1991到现在,你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wujimin 发表于 2010-3-15 12:21


    打错字了,是起飞阻力大。
楼主说得不对,不是咱们国家不愿意搞航母,而是航母牵扯的东西实在太多,三哥可以满世界买,我们有那个条件吗?如果都靠自己干的话,周期一定很长。
别的不说,光是航母表面的钢板就够国内琢磨一阵子的,要强度高,而且要耐腐蚀,考虑到喷气式飞机喷出的尾气温度很高,还要耐高温啊,不是那么容易搞的。不要拿二战时的航母说事,那时都是单螺旋桨飞机,要求低得多了。
另外舰载飞机也有讲究,普通的固定翼飞机不是随便就能上舰的,歼-10那个气动布局就决定了它不适合航母用。你要专门搞一种飞机,没个10年8年搞得出来吗?
彼时,米帝和苏联的利益都在欧洲。一个陆路相连,一个靠海运。决定了各自发展力量的不同。
那时候经济尚未全球化。苏联也没有太多的航路需要保护,资源也能自给自足。
就算米帝控制了全球的海洋,欧洲还是苏联板上的肉肉。

今日的天朝当然不能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