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的真实军事实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8:15:31
解密:中国的真实军事实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03   


  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

  ——罗斯福

  解密:中国的真实军事实力

  作为国家意志的产物,军队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它的存在将会为拥有者的独立性提供可靠保障。从这个角度讲,军事实力是维系国家间关系的一种特殊因素。

  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由此可见,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尽管历史上的战争不胜枚举,但是都没有超越政治意识的范畴。

  实际上,在任何时代,国家利益都是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军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不受他国侵犯。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不是空谈来的,为了不受制于人,中国需要军事力量的保障。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外界围绕中国军事实力的争论也开始逐渐增多。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公布的2008年世界军力排名中,中国位列第四。多数美国媒体把中国军力放在第三位。日本《东京新闻》则认为中国军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衡量一个国家军力的标准包含显性的军事实力和隐性的战略潜力两方面。显性的军事实力包括兵力、军费投入、武器装备、战争战略思想等方面;隐性的战争潜力则包括综合国力、战争资源、战争动员机制以及历史作战的经验教训等。从国外媒体对中国军力排名的依据来分析,武器装备、兵力、军费投入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三大标准。

  但看武器装备,从传统的“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到频频展示先进武器装备,中国在展示大国开放和信心的同时,也把中国利器置于世界武器对比的天平上。中国利器先进还是落后?是否足以为中国发展保驾护航?在宋晓军看来,显然,国之利器并不够利。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12/4/6/3/101246393.html?coluid=6&kindid=27&docid=101246393&mdate=0303003728解密:中国的真实军事实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03   

  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

  ——罗斯福

  解密:中国的真实军事实力

  作为国家意志的产物,军队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它的存在将会为拥有者的独立性提供可靠保障。从这个角度讲,军事实力是维系国家间关系的一种特殊因素。

  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由此可见,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尽管历史上的战争不胜枚举,但是都没有超越政治意识的范畴。

  实际上,在任何时代,国家利益都是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军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不受他国侵犯。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不是空谈来的,为了不受制于人,中国需要军事力量的保障。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外界围绕中国军事实力的争论也开始逐渐增多。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公布的2008年世界军力排名中,中国位列第四。多数美国媒体把中国军力放在第三位。日本《东京新闻》则认为中国军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衡量一个国家军力的标准包含显性的军事实力和隐性的战略潜力两方面。显性的军事实力包括兵力、军费投入、武器装备、战争战略思想等方面;隐性的战争潜力则包括综合国力、战争资源、战争动员机制以及历史作战的经验教训等。从国外媒体对中国军力排名的依据来分析,武器装备、兵力、军费投入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三大标准。

  但看武器装备,从传统的“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到频频展示先进武器装备,中国在展示大国开放和信心的同时,也把中国利器置于世界武器对比的天平上。中国利器先进还是落后?是否足以为中国发展保驾护航?在宋晓军看来,显然,国之利器并不够利。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12/4/6/3/101246393.html?coluid=6&kindid=27&docid=101246393&mdate=0303003728
 嘉宾宋晓军: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有一些描述,比如我们的军事装备,已经形成以第二代军事装备为主体,第三代为牵引的结构。如果只从硬件角度来说,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实际上已经到了第四代。

  目前,核潜艇只有五个常任理事国有,我们的是第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而美国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俄罗斯也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了。

  法国跟我们几乎是同步开始建造核潜艇,因为当年戴高乐跟美国关系不好,本来美国答应援助给他的东西不给他了,他只能自己干,现在法国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

  战斗机方面,俄罗斯已经开始进行第四代战机的研制,而美国的第四代战机马上就要服役了,F35、F22已经服役了,我们刚刚开始第三代战机,刚刚形成战斗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武器装备方面,中国跟一些大国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硬件方面的确有很多差距。不过,在软件上有没有差距?

  嘉宾宋晓军:就当兵的个人素质来讲,中国一点都不差,尤其是作战精神。主要差距还是在武器上,还有训练上。再有一点就是文化水平上,精确制导的武器时代,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的。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军队实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方面和中国军队长期投入不足有关。

  近年来,每当中国公布军事预算,中国外交部门就要与西方政府和媒体正面对垒,进行一场唇枪舌剑。西方诟病中国的理由有二:一是中国军费增长的百分比太高,具有“威胁性”;二是中国军费情况“不够透明”,存在大量“隐性军费”。美国军方认为,中国没有把航天工业和研发太空武器的支出计算在内;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的平可夫则认为,中国近几年研制“神六”、“神七”的太空计划,并没有列入国防费当中,也应该算“隐性军费”。而今年中国国防费增长 14 89%,更是引起了其他国家的诸多猜测。美国很多民间论坛甚至认为,14 89%说明“中国将拥有更多的致命武器,威胁亚太地区安全”。为此,中国选择“自曝家底”,据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国军人人均国防费数额仅是美国的4 49%,英国的5 31%,日本的11 3%。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国防费支出占GDP比重约14%,而美国已经超过了4%。
 嘉宾宋晓军:我觉得这个数字不高。通过新闻媒体公布的技术装备我们可以看出来,整个装备费用还是偏低,偏低情况下是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你没有那么多钱把技术基础部分夯实。

  我们应该增加基础产业投入,这是一了百了的事情,比如现在中国的工业基础不行,这决定了你不可能把军事装备提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大家都用的手机,现在连手机里面的核心芯片我们都不能生产,那怎么能够生产导弹里边要求更高的高速芯片呢?怎么进入精确制造武器时代呢?人家肯定不会卖给你这个芯片的,美国有规定,绝对不允许出口,你稍微带出一点技术,马上就会被判刑。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只能依靠自身增加军事领域的投入,自主研发相关科研成果,以实现反牵制、反垄断的目标。

  但是中国军费的迅速增长很快引来了许多反对和猜测。

  嘉宾宋晓军:2001年小布什上台以后,中国军事威胁论声调逐渐高起来。西方国家一再要夸大中国的军力,是在为他们的威胁论加一个注脚。

  他们认为军费开支是衡量一个国家军力最主要的指标,如果它把你的军费开支扩大3倍到4倍,作为一个加权数,你的军事实力排名就上升了。

  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再次抛出“中国威胁论”,一方面是在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另一方面也是在对中国进行遏制。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保障,经济发展的环境将会面临各种安全因素的挑战。尽管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中国的周边环境并不乐观。台海局势前途不明,朝鲜半岛也是危机重重,加之近年来日益猖獗的南海各国屡屡进犯南疆,中国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时常受到外部骚扰。

  为了争取主动,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中国军事战略发生了转变,中国军方首次提出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所谓积极防御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尽管以我国目前的装备技术水平,实现这个战略还有很大差距,但这并不妨碍作为一个战略的提出。实际上,这正是我国军队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嘉宾宋晓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2010年开上海世博会,包括长三角在内的整个沿海200公里的海岸线,工业走廊、经济走廊,大量人力、资金,我们的金银财宝全在这一块,但你怎么防护它?

  现在国外一些防区外打击武器射程都是几千公里,比如最有名的战斧式导弹,在两千公里以外对着上海打击,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当时蒋介石没有这样一个军事实力,但是他非要在上海这个地方御敌于国门之外。淞沪会战挡不住日本军,到了上海,然后到了南京,才有了南京大屠杀。
 在现在相对和平的时期,我们要尽量抓紧时间,把原来没有或者说由于过分注重于经济而忽略了武器装备这一块打造强,来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相匹配。

  1949年以来,在军事层面,中国基本上都是以作战拉动需求。因为安全环境太恶劣,处于自卫的考虑,才被动地发展军事技术。这就好比是药还没有抓来,病就先发了。历史上,被动落后的处境曾经使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血的教训提醒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题,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中国应该积极探索,寻找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的结合点。以经济手段促进军事发展,以军事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可喜的是,十七大报告中“军备发展要寓军于民”的政策为此指明了方向。

  嘉宾宋晓军:金融危机的暴发让我们认识到,不能再做低端了,因为我们做过了低端,第一,我们攒的那些钱买了人家的国债,技术永远升级不了;第二,我们苦干这件事,并不能给所有人带来好日子;第三,给无数家庭带来无数麻烦,无数家庭攒钱送孩子上大学,最后孩子出来找不着合适的就业岗位。

  3G手机标准的制定是中国践行“军备发展要寓军于民”政策的一个事例。长期以来,中国在通讯领域都没有自己的标准,2G标准是全球通用的标准,这使得中国曾经一度相当被动。

  大唐的TD-SCDMA的出现是中国在通讯领域的一个进步,作为中国自己的3G标准,TD-SCDMA将结束中国在通讯领域的被动地位。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岁月中,TD-SCDMA将会在民用领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中国的通信经济将会因此受益良多。

  而今,3G的高速发展正在引领军事通信的新变革,将会有效地解决军事通信系统综合集成的许多关键问题,从而为实现未来军事联合作战一体化、信息化、可视化、远程化、小型化、机动化和高效化开辟广阔前景。

  嘉宾宋晓军:十七大报告中,军事技术发展要用之于民。我国手机市场非常大,2G虽然我们跟你们学,3G我们有了自己的标准,有了标准才能按照标准订货,订了货之后,你按照我的标准生产出来。

  比如大飞机,现在我们成立了这个公司,可以使大飞机国产化率争取达到30%。马上要试飞的LG21,发动机是美国GE的,但设计标准是我们的,我要什么样的发动机,你按照我的标准设计,一些图纸要给我,这时候拿到国内,再进行学习,然后再研发变成国产化。

  由此可见,我们通过军事投入拉高产业天花板,确实有很大的连带效益。
 近年来,随着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日益频繁,一个负责的国家形象呼之欲出,尽管目前中国的军事实力并不能为之提供与名望相应的保障,但是随着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出台,相信中国必将在军事领域有不同反响的行动。

  阅兵是保和平的间接手段

  世界是平的,“无论哪个地区的和平遭到破坏,世界各国的和平都会受到威胁”。即使是和平时期,战争因素同样存在,阅兵就成为促进和平的一种间接手段。

  嘉宾徐光裕:时代在发展,整个国际形势也在变化。现在已经不是冷战状态了,大家不再都是剑拔弩张地冲着对方,随时准备打仗。现在状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国际上是和谐世界,在国内是和谐社会,在军队建设方面主要是着重向外面展示我们是一个防御性的国防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之间为了增加和平气氛,大家都要求各个国家的军队加强交流。因为“国之利器不示人”是在战争状态下,在和平时期,一定的公开性绝对有好处。

  中国60周年国庆大典世人瞩目,盛大的阅兵式更成了世界各国共同的期待和翘望。回顾60年中国阅兵路,自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开始,新中国14次大阅兵,每一次阅兵,都既是中国辉煌历程的回顾,更是未来征途的开始。那铿锵有力的步伐,气冲霄汉的气势,无不在展示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伟大祖国的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的奕奕神采。阅兵虽不是中国的发明,但在中国却被当成喜事深入人心。好热闹的中国人嫌喜事不过瘾,有把两个喜字拼在一起的习俗,而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60年一甲子、改革开放30年,双喜临门,用一个大阅兵去庆祝它,成了无数中国人潜意识中的呼唤。

  嘉宾徐光裕: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人讲甲子,外国人可能没这个概念,什么60年、70年,我们中国人有,60年一甲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年份。

  所以在这次,我们背景就不一样了,在这么好的日子,这么好一个时机举行这么一个庆典,这是第二大特点。

  第三个,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整个国际形势的潮流。虽然冷战结束了,现在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应该看到周围的国际环境有它的复杂性,我们国家面临着很多难题,比如南海、东海的一些纠纷,还有就是潜在的对手们对我们不是太友好。

  阅兵式,一直是集中展示我国人民军队高科技武器和我国军队高素质的平台。历数共和国史上国庆阅兵,几乎每次都有“首次”亮相的兵种、方阵或者装备,2009年国庆阅兵自然也不例外。

  除有传统的地面、空中方阵外,为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航天人也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接受检阅。特种武装力量在反分裂、反恐怖、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的出现同样值得关注。

  而由“80后”甚至“90后”担纲的女民兵方阵,以及空军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的亮相,更成为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2009年的大阅兵,被称做最“原创”的一次,飞机、导弹、坦克,到火炮、自动步枪等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制造。此次大阅兵还有“最危险”的飞行,151架飞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其中作战飞机还是挂弹参阅。其中,第二炮兵五个导弹方阵中展现了108枚导弹,包括地常规导弹、陆基巡航导弹、地地中远程导弹、洲际战略核导弹等,也吸引了人的眼球。

  如今,开国大典上“万国牌”、“骡马队”的时代已经完全终结。中国用60年的时间摆脱落后和贫穷,建立了一支符合国家经济实力、足以保障国家安全的人民军队;他们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牌,是政治、外交的继续、延伸和升级,更是保家卫国实实在在的中坚力量。此次60周年国庆大阅兵,无疑是新世纪展示我们军队的国防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时机。但同时,这也是国外一直不放弃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当口。今年又恰逢金融危机肆虐来袭,中国经济虽在世界舞台上一枝独秀,却也步履艰难。面对国内外双重困境夹击,有人质疑,劳民伤财的大阅兵似乎不合时宜。

  嘉宾徐光裕:阅兵的实际功能很多,一种就是重大的国家庆典往往会出现,可以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这种形式,包括美国都有。另外一种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军种成立的节庆、节日,比如说海军节、空军节,在国家建立了重大功勋的一些节日,往往会举行阅兵式。第三种情况就是,有些重要的国家领袖、领导人就职就位,也会举行重大阅兵式。第四个功能就是战争动员,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前夕,在红场进行阅兵,电影里可以看到这个镜头,斯大林当时在红场阅兵,防空军、高射炮、防空气球全都放起来,因为防止德国人袭击。在红场检阅结束以后,斯大林发表了一个非常慷慨激昂的演讲,检阅结束,受阅部队立即开赴前线。它就是非常典型的一次,属于战争动员式的阅兵式,这也是一种阅兵的功能。

  走出国门,纵观世界各国举行的阅兵式,我们会发现,虽然花样繁多、风格不一,然而但凡阅兵,大多带有向国际社会展示国家实力的意图。因此有人指出:按照“强者示弱、弱者示强”的逻辑,阅兵似乎总是更受到战略被动一方的青睐。

  对强势国家来说,大规模的显露军事实力似乎并不是他们的选择。故而,我们基本上见不到美国人搞这样的阅兵式,也很少见到德国、日本这些“二战”发动国展示精兵利器。他们不仅忌讳大规模展示军队实力,甚至还在设法隐蔽其武器装备的攻击性特征。

  嘉宾姜廷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阅兵不但是隆重的军事仪式,也是一种军事文化,用现代话来说,它不仅反映出硬实力,也反映软实力。从现在看,阅兵越来越受国内广大群众的关注,像60年阅兵大家很期盼。

  嘉宾徐光裕:任何一个老百姓都希望国家强盛,这是毫无问题的。那么国家强盛的标志在哪里,有两条,很重要的两条,第一条,所有老百姓生活过得很好,这点很重要,就是所谓有饭吃,不挨饿,能够生活很好,接近国际水平。第二条,没人敢欺负,这是所有老百姓都应该赞成的。所以强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分,就是国家要强盛,要有一定的硬实力,这离不开军队。所以尚武精神包含这么两个非常重要的老百姓的愿望。

  温斯顿.丘吉尔曾说过,“历史会对我友好的, 因为我正在创造历史。”以这样的观点来看,今天的中国也正在创造历史,在这段辉煌的岁月中,历史注定会记住中国。

  中国复兴的脚步已经不可阻挡,日益强大的中国呼唤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匹配,因为“真正而持久的胜利就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从更多的层面看,60年阅兵并不仅仅是军力的展示,而更像是中国不断雄起的一种信号。
两岸统一的出路在哪里

  作为当今中国最棘手的政治问题,两岸统一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中国。随着60华诞的到来,台湾问题再一次成为热门话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战”奠定了当今世界的格局,台湾问题是“二战”遗留下来的世界性政治问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实现了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湾的分离。

  60年来,东西德国早已实现了统一,南北朝鲜也开始进入政治层面的对话,但是台海问题还停留在阻隔阶段。虽然近年来两岸交流发展迅速,经济关系日益热络,但是与日益扩大的经济、文化交流相比,两岸政治关系却进展缓慢。

  韩国统一部事务官李道奇公开提出“两岸统一将先于两韩统一”,引世人关注。而反观近年来的两岸交流动向,大陆方面频频发出的合作善意和务实做法也似乎正在为这种说法做最好的注脚。在国台办主任王毅访美期间表示,马英九是否愿意访问大陆要看台湾的想法。这一表述,被视为大陆有意打破“经济优先、政治后行”的谈判进程,对两岸应该适时处理敏感政治议题所表达的政策意向。而对大陆的善意,台湾方面却迟迟不作回应,马英九在“不统不独不武”的论述下,更强调台湾方面应该是台湾人民来决定,这使已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的两岸关系又增加了不明朗的因素。

  目前,台湾作为一个多党执政的地区,民众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政府的态度。而根据台湾《远见》杂志最新的民调显示:台湾人民中已有高达95.9%认同自己是“台湾人”,只有46.6%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甚至低于对“亚洲人”的认同。“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历史”,随着时间的推进,台湾问题将会呈现出更加复杂化的趋势。

  按照台湾媒体评论员宫玲的说法,现在的台湾民意虽然正朝着良性的角度发展,但是海峡两岸分隔60年所造成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的隔阂和迥异,相互之间的不解、难解、误解和曲解,都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稀释和转变。但可喜的是,作为一个穿梭于台海两岸的媒体人,近年来,年轻一代台湾人的想法和态度给了宫玲新的思考,对于两岸的统一事业也有了新的契机。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纷争,为了解决纷争,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有人往往喜欢通过战争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而另外的人们则希望通过其他手段取得有效的平衡。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两岸交流的加深,两岸民众之间的情感隔阂正在逐渐地抹平,价值观念也日渐趋同,这都为两岸和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两岸通过连续三次会谈,包括启动“大三通”、经济紧密合作,也基本上已经体现了“连胡新闻公报”的部分共识。虽“胡马会谈”还不具备成行的条件,但政党间的交流却已经在两岸和平路径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国民党连战、吴伯雄陆续与胡 锦 涛总书记面见会谈;最近甚至还传出了“吕秀莲访大陆”的消息。两岸之间诸多亟待落实的“未竟之业”还需要一一完成,而这一切的实现,正是仰赖两岸领导人的多次会谈。台湾高层的积极态度和果敢作为,无疑开启了两岸统一和平路径铺设之路的新起点。

  基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至今还没有结束敌对状态,国共敌对的情绪在60年中演化为台湾和大陆的敌对。当前形势下,战争的可能已经很小,和平才是解决两岸统一问题的出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胡 锦 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的时候,曾经用这句唐诗表达我们实质性推动两岸关系、破解政治坚冰的心愿。

  相信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两岸统一将会排上日程。(摘自:《中国这些事儿》)
好长的帖子和回帖啊,每个人都讲这么多话。。。{:3_80:}
许愿池的猪 发表于 2010-3-4 09:36
   同一篇帖同一个人
许愿池的猪 发表于 2010-3-4 09:36

你亮了
支持
此楼亮点在8楼
8楼是我老婆
制裁飞砖 发表于 2010-3-5 12:06


    岂知啊
根本就是太亮!
大刀斩RB 发表于 2010-3-3 23:20

小数点漏了···
lz的风采被8楼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