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代战略核武器的发展预测[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6:15:07
中国目前的第一代战略核武主要以陆基弹道导弹为主加上数量不多的中程潜地战略弹道导弹,主要由DF2、DF3、DF4、DF5、JL1等共三大类五个主要型号的地地、潜地战略弹道导弹组成。这些陆基海基导弹基本都是用60、70年代技术制造的,每枚导弹只能装载一个弹头(不包括少量被升级的载体),命中精度也较差。因此,形成的全面核打击力度也相对有限。

  进入到了80年代后,现有的核武能力已经日显窘迫与落后,急需有新的装备替代老旧技术产品。这个迫切性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尤为突出,因为部分的战备核武已经进入或即将要进入超龄服役的阶段,所以汰换新一代的核武导弹也就成为了中国军工建设中相当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第二代核武的研制启动可以追溯到80年代中期,而预研甚至更早些。当时中共的提出步骤是以发展陆基核武,强化海基核武,装备空基核武为方针进行的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战略计划。


  一、发展中的陆基核武:

  1、将现有的尚未退役的DF4和DF5型洲际导弹换装多弹头,并升级软体部分,提高第一代战略弹道导弹的命中精确度以及生存能力。

  2、发展中程常备机动导弹(一种弹道、一种巡航),射程约为2000千米至4000千米左右,拥有多弹头能力,同时拥有生、化、核能力,动力方面基本使用固体火箭技术,要求命中度精确。

  3、发展远程战备机动导弹(两种共三个型号,不包括某型的改进型),射程在6000千米至13500千米之间。要求是至少有携带3个弹头的能力,必要时能提升至6-8个弹头(核爆当量不同),使用改进的固体发动机,目标精确度要求高。

  4、洲际固定导弹,射程超过15000千米,基本能涵盖所有的有人地区。要求可携带6-14个弹头,大部分使用固体火箭技术,部分特种导弹使用改进型的液体火箭,精度要求较高。


  二、强化中的海基核武:

  1、改进现役中的JL1,加装多弹头,更换动力系统提高原射程30%以上,提高飞行生存能力,末端加装先进制导系统。

  2、发展三种第二代潜射导弹(两种弹道,一种巡航),射程为2500千米至14000千米不等。拥有至少4个弹头的多弹头分别突防能力,其中某型的B型拥有10弹头的能力。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目标精确度高。

  3、配合新一代海基导弹,新型核潜艇也将装备,并尽快形成战斗能力,务必做到弹艇同步入役的时间表。(从这点大概也不难推测出新艇有没有服役了吧)


  三、装备中的空基核武:

  1、第一代空中核打击力量过于薄弱,无法形成真正的战略性质的装备,因此第二代空中核打击力量,实际是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空基核武力量。强5、轰6等基本退出战略核武配备或转入战术核力量装备。

  2、装备远程巡航导弹,要求有三超三化能力,即超音速、超低空飞行的、超机动攻击能力,制导自动化、巡航系统化、命中精确化。射程范围在1500千米至3800千米之间,共有两大类四个型号(包括子型)装备和试装备中。

  3、研制并装备新型战略轰炸机,要求有高超音速突防能力,同时具备有一定的隐形能力,航程约12000千米。

  4、升级现有歼轰机型,使之有携带新型的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并加强超低空飞行能力,更新地形雷达以及电子干扰设备等。

  估计,在今后十到十五年内,中国部署的第二代核武规模相当于90年代中期的5到10倍。而战略核潜艇也将拥有N个战备巡逻组(N大于等于3),每个组约为2到3艘。要实现多弹头能力,核弹头的小型化、多弹头分导是关键,中国在过去几年中所进行的有关研制试验和爆炸模拟等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而巡航导弹的研发也基本做到总装要求中的体积小、重量轻,与之相配套的微型化第三代的核子弹头也应运而生了。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原本预定2000年启动的第二阶段核武更新计划,提前至90年代中后期就全面展开了,预计目前也已经完成了十五年计划中的1/4至1/3。中国目前的第一代战略核武主要以陆基弹道导弹为主加上数量不多的中程潜地战略弹道导弹,主要由DF2、DF3、DF4、DF5、JL1等共三大类五个主要型号的地地、潜地战略弹道导弹组成。这些陆基海基导弹基本都是用60、70年代技术制造的,每枚导弹只能装载一个弹头(不包括少量被升级的载体),命中精度也较差。因此,形成的全面核打击力度也相对有限。

  进入到了80年代后,现有的核武能力已经日显窘迫与落后,急需有新的装备替代老旧技术产品。这个迫切性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尤为突出,因为部分的战备核武已经进入或即将要进入超龄服役的阶段,所以汰换新一代的核武导弹也就成为了中国军工建设中相当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第二代核武的研制启动可以追溯到80年代中期,而预研甚至更早些。当时中共的提出步骤是以发展陆基核武,强化海基核武,装备空基核武为方针进行的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战略计划。


  一、发展中的陆基核武:

  1、将现有的尚未退役的DF4和DF5型洲际导弹换装多弹头,并升级软体部分,提高第一代战略弹道导弹的命中精确度以及生存能力。

  2、发展中程常备机动导弹(一种弹道、一种巡航),射程约为2000千米至4000千米左右,拥有多弹头能力,同时拥有生、化、核能力,动力方面基本使用固体火箭技术,要求命中度精确。

  3、发展远程战备机动导弹(两种共三个型号,不包括某型的改进型),射程在6000千米至13500千米之间。要求是至少有携带3个弹头的能力,必要时能提升至6-8个弹头(核爆当量不同),使用改进的固体发动机,目标精确度要求高。

  4、洲际固定导弹,射程超过15000千米,基本能涵盖所有的有人地区。要求可携带6-14个弹头,大部分使用固体火箭技术,部分特种导弹使用改进型的液体火箭,精度要求较高。


  二、强化中的海基核武:

  1、改进现役中的JL1,加装多弹头,更换动力系统提高原射程30%以上,提高飞行生存能力,末端加装先进制导系统。

  2、发展三种第二代潜射导弹(两种弹道,一种巡航),射程为2500千米至14000千米不等。拥有至少4个弹头的多弹头分别突防能力,其中某型的B型拥有10弹头的能力。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目标精确度高。

  3、配合新一代海基导弹,新型核潜艇也将装备,并尽快形成战斗能力,务必做到弹艇同步入役的时间表。(从这点大概也不难推测出新艇有没有服役了吧)


  三、装备中的空基核武:

  1、第一代空中核打击力量过于薄弱,无法形成真正的战略性质的装备,因此第二代空中核打击力量,实际是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空基核武力量。强5、轰6等基本退出战略核武配备或转入战术核力量装备。

  2、装备远程巡航导弹,要求有三超三化能力,即超音速、超低空飞行的、超机动攻击能力,制导自动化、巡航系统化、命中精确化。射程范围在1500千米至3800千米之间,共有两大类四个型号(包括子型)装备和试装备中。

  3、研制并装备新型战略轰炸机,要求有高超音速突防能力,同时具备有一定的隐形能力,航程约12000千米。

  4、升级现有歼轰机型,使之有携带新型的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并加强超低空飞行能力,更新地形雷达以及电子干扰设备等。

  估计,在今后十到十五年内,中国部署的第二代核武规模相当于90年代中期的5到10倍。而战略核潜艇也将拥有N个战备巡逻组(N大于等于3),每个组约为2到3艘。要实现多弹头能力,核弹头的小型化、多弹头分导是关键,中国在过去几年中所进行的有关研制试验和爆炸模拟等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而巡航导弹的研发也基本做到总装要求中的体积小、重量轻,与之相配套的微型化第三代的核子弹头也应运而生了。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原本预定2000年启动的第二阶段核武更新计划,提前至90年代中后期就全面展开了,预计目前也已经完成了十五年计划中的1/4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