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上海要重新打造外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5:54:47
金融时报:上海要重新打造外滩




英国《金融时报》2004年6月2日刊发的一篇由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撰写的文章称,外滩也正在以蹒跚的步履经受整容,使其在21世纪焕发新貌,继续作为上海的标志;上海要重新打造外滩。
文章说,即便在今天,上世纪20年代的旧上海依然让人浮想联翩,勾起一幕幕浮华喧嚣和纸醉金迷的场面。在那个年代,不远万里来淘金的西方冒险家与神秘的中国流氓黑帮鱼龙混杂,创造了一个“东方巴黎”。如果说往日的繁华还有任何印记,足以让人想起约瑟夫·冯·史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的经典电影《上海快车》(Shanghai Express)和巴拉德(J. G. Ballard)的自传体小说《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所记录的情景,那便是外滩了,黄浦江西岸1.5公里长的欧式建筑风景线。
不过,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外滩与中国的资本主义一样,长期处于沉寂状态。除了少数例外,外滩的标志性建筑群,包括海关大楼、和平饭店、汇丰银行大楼在内,都失去了生气。这些建筑物大多闲置或使用不当,伴随着僵化的官僚体制,旷日持久的争执,以及莫名其妙的保护规则渐渐老化。
但是,文章指出,外滩也正在以蹒跚的步履经受整容,使其在21世纪焕发新貌,继续作为上海的标志。的确,正在争抢外滩开发项目的海外酒店业者、建筑公司和建筑师事务所,已经饱尝了在新中国开展业务的甜酸苦辣——各种代价高昂的挫折,间或夹杂少许令人欣慰的果实。
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建筑师菲利波·加比亚尼(Filippo Gabbiani)正在装修有80来年历史的原渣打银行中国总部。他说:“我们在意大利也要对付官僚主义,情况比这儿还要糟得多。”他苦笑了一下继续说,“有时候,我想这就是他们为什么选中我的事务所:因为我们是意大利人。”
重振外滩的努力起始于2002年。当时市政府放宽了土地用途分区规则,允许沿江开发“文化休闲”项目。投资者们明知前路荆棘丛生,但在如此富有历史情调的地点占据一席之地的良机,实在不容错过。加比亚尼先生表示:“类似这样的东、西方集锦,我只在中世纪建造的教堂看到过。”
迄今为止,规则的放宽已吸引了全球多个不动产业巨擎:东方文华集团(Mandarin Oriental Group)、半岛酒店(Peninsula)的业主——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Hong Kong and Shanghai Hotels)、纽约的洛克菲勒(Rockefellers)、以及亚特兰大的波特曼(Portman)集团,都已经在外滩投资,或正在尝试进行投资。
最时尚的新项目莫过于“外滩3号楼”,即原“友利大楼”。如今,这里集中了多家高档餐厅、画廊、SPA温泉会馆,底层还有阿玛尼(Armani)在中国的旗舰店。这栋七层大楼被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买下。该公司是一个印尼财团的成员,业务涵盖轮胎、汽车部件和虾类产品。据经理人介绍,业主投入了超过3000万美元对“外滩3号楼”进行改建;而根据其他外滩竞争者的揣测,该楼的买价可能还要高。加比亚尼先生承接的项目,是对四层楼的“外滩18号楼”进行修缮和装修。据经营承包商,台资企业上海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瑷玲介绍,加比亚尼先生的项目将需要花费大约3500万美元,大大超出预算。
“外滩18号楼”项目仿佛是开发商们在外滩艰难开拓的缩影。当珩意公司的人员终于进入大楼时,他们发现地下室全是积水,原因是相邻的大楼偏偏要把这里当成排水出路,而不愿接通市政污水系统。更要命的是,由于产权不清,他们不得不在市政府与区政府之间疲于奔命,因为市政府拥有该建筑物,而区政府则控制建筑物周围每一寸土地(从人行道到弄堂)。“这让人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张女士说。
尽管遇到这些麻烦,汇聚名牌精品店与高档餐厅的“外滩18号楼”将于9月顺利开业,有望成为外滩又一个成功故事。
而在另一方面,东方文华与和平饭店的国有产权单位进行了4年谈判而未能达成交易。和平饭店是外滩最著名的建筑,1929年由出生于伊拉克的犹太富豪维克多·沙逊(Victor Sasson)投资建成。同样,波特曼集团提交了针对“外滩1号楼”和“外滩2号楼”(两者都属于外滩的最佳建筑物)的改造方案后,已经干等了几个月而没有得到答复。假如被称为“上海娘舅”的本地餐饮业者Clarence Li后来居上,投标三栋外滩建筑物(1号、2号和6号楼)成功,波特曼集团的努力将付诸东流。Li先生已向同僚透露,两周内有望公布竞标结果,这使原先对这些项目成竹在胸的其他开发商惊惶失措。金融时报:上海要重新打造外滩




英国《金融时报》2004年6月2日刊发的一篇由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撰写的文章称,外滩也正在以蹒跚的步履经受整容,使其在21世纪焕发新貌,继续作为上海的标志;上海要重新打造外滩。
文章说,即便在今天,上世纪20年代的旧上海依然让人浮想联翩,勾起一幕幕浮华喧嚣和纸醉金迷的场面。在那个年代,不远万里来淘金的西方冒险家与神秘的中国流氓黑帮鱼龙混杂,创造了一个“东方巴黎”。如果说往日的繁华还有任何印记,足以让人想起约瑟夫·冯·史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的经典电影《上海快车》(Shanghai Express)和巴拉德(J. G. Ballard)的自传体小说《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所记录的情景,那便是外滩了,黄浦江西岸1.5公里长的欧式建筑风景线。
不过,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外滩与中国的资本主义一样,长期处于沉寂状态。除了少数例外,外滩的标志性建筑群,包括海关大楼、和平饭店、汇丰银行大楼在内,都失去了生气。这些建筑物大多闲置或使用不当,伴随着僵化的官僚体制,旷日持久的争执,以及莫名其妙的保护规则渐渐老化。
但是,文章指出,外滩也正在以蹒跚的步履经受整容,使其在21世纪焕发新貌,继续作为上海的标志。的确,正在争抢外滩开发项目的海外酒店业者、建筑公司和建筑师事务所,已经饱尝了在新中国开展业务的甜酸苦辣——各种代价高昂的挫折,间或夹杂少许令人欣慰的果实。
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建筑师菲利波·加比亚尼(Filippo Gabbiani)正在装修有80来年历史的原渣打银行中国总部。他说:“我们在意大利也要对付官僚主义,情况比这儿还要糟得多。”他苦笑了一下继续说,“有时候,我想这就是他们为什么选中我的事务所:因为我们是意大利人。”
重振外滩的努力起始于2002年。当时市政府放宽了土地用途分区规则,允许沿江开发“文化休闲”项目。投资者们明知前路荆棘丛生,但在如此富有历史情调的地点占据一席之地的良机,实在不容错过。加比亚尼先生表示:“类似这样的东、西方集锦,我只在中世纪建造的教堂看到过。”
迄今为止,规则的放宽已吸引了全球多个不动产业巨擎:东方文华集团(Mandarin Oriental Group)、半岛酒店(Peninsula)的业主——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Hong Kong and Shanghai Hotels)、纽约的洛克菲勒(Rockefellers)、以及亚特兰大的波特曼(Portman)集团,都已经在外滩投资,或正在尝试进行投资。
最时尚的新项目莫过于“外滩3号楼”,即原“友利大楼”。如今,这里集中了多家高档餐厅、画廊、SPA温泉会馆,底层还有阿玛尼(Armani)在中国的旗舰店。这栋七层大楼被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买下。该公司是一个印尼财团的成员,业务涵盖轮胎、汽车部件和虾类产品。据经理人介绍,业主投入了超过3000万美元对“外滩3号楼”进行改建;而根据其他外滩竞争者的揣测,该楼的买价可能还要高。加比亚尼先生承接的项目,是对四层楼的“外滩18号楼”进行修缮和装修。据经营承包商,台资企业上海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瑷玲介绍,加比亚尼先生的项目将需要花费大约3500万美元,大大超出预算。
“外滩18号楼”项目仿佛是开发商们在外滩艰难开拓的缩影。当珩意公司的人员终于进入大楼时,他们发现地下室全是积水,原因是相邻的大楼偏偏要把这里当成排水出路,而不愿接通市政污水系统。更要命的是,由于产权不清,他们不得不在市政府与区政府之间疲于奔命,因为市政府拥有该建筑物,而区政府则控制建筑物周围每一寸土地(从人行道到弄堂)。“这让人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张女士说。
尽管遇到这些麻烦,汇聚名牌精品店与高档餐厅的“外滩18号楼”将于9月顺利开业,有望成为外滩又一个成功故事。
而在另一方面,东方文华与和平饭店的国有产权单位进行了4年谈判而未能达成交易。和平饭店是外滩最著名的建筑,1929年由出生于伊拉克的犹太富豪维克多·沙逊(Victor Sasson)投资建成。同样,波特曼集团提交了针对“外滩1号楼”和“外滩2号楼”(两者都属于外滩的最佳建筑物)的改造方案后,已经干等了几个月而没有得到答复。假如被称为“上海娘舅”的本地餐饮业者Clarence Li后来居上,投标三栋外滩建筑物(1号、2号和6号楼)成功,波特曼集团的努力将付诸东流。Li先生已向同僚透露,两周内有望公布竞标结果,这使原先对这些项目成竹在胸的其他开发商惊惶失措。
浪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