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方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1:53:11
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1,就是明确公有制资产的特殊地位。当初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了156个工业项目。都是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现在依然是而且应该是公有制经济绝对控制。设想在国有企业中,采取抓大抓强弃小弃弱的办法。马太效应,对于越强越大的国企越给予支持,反之抛弃,推到资本市场由市场决定其生存,职工包括领导人同时失去国企职工身份。留下的是精兵强将是在市场上拼杀存活下来的,而且随时有被淘汰的可能。有资格作为国企存在的(整体数量只能是现在的百分之三十)给予特权。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1,就是明确公有制资产的特殊地位。当初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了156个工业项目。都是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现在依然是而且应该是公有制经济绝对控制。设想在国有企业中,采取抓大抓强弃小弃弱的办法。马太效应,对于越强越大的国企越给予支持,反之抛弃,推到资本市场由市场决定其生存,职工包括领导人同时失去国企职工身份。留下的是精兵强将是在市场上拼杀存活下来的,而且随时有被淘汰的可能。有资格作为国企存在的(整体数量只能是现在的百分之三十)给予特权。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以我个人的观感,似乎日韩等小国最初都是这样发展的,他们后来遇到了什么问题?中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这么明目张胆的塑造特权阶级好吗?
2,地方副省级以上部队正军级以上干部实行特俗管理。全部实行供给制,取消货币工资,住房由国家提供,除非违法犯罪,住房可以有其和其配偶终生居住,但不得转赠和遗产,。其达到此级别前的货币收入审计后由国家保管。对其和其家直系属给予优厚的非货币待遇。这就是说在他的这个任期内不能有现金进入他的帐号或持有。退休后如果发现持有现金全部没收,退还保管现金。其直系亲属子女由国家按照优厚标准负责终生供养,但是其出国/就业/从事何种事业/必须申报并得到批准。
3,兵役制改为2年3年并存,一般兵种和表现一般的兵员2年退伍,待遇照旧。技术兵种表现突出有贡献的兵员3年,国家负责安排国企或事业单位工作,有普高毕业证书的可以免试上大专。招兵方法改为从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合格者中筛选身体素质合格的,坚决杜绝有前科的身体不够条件的进入部队。
朝鲜化了吧- -
感情上支持楼主……
我有四五个好朋友快25了也没有女朋友,中国年轻人中是普遍现象,年轻女孩找岁数大有钱的,男孩只好将来有钱了找更小的,个人感情问题楼主有没有好办法处理?还是继续保留现在散漫低效率的自由主义?
先军政治发来贺电……
为什么这么不遗余力地鼓吹打造特权阶级?难道楼主是。。。。。。


着明显是改革倒退阿。你这套证明了不行的。
除非所有的人思想觉悟都高到一定境界,没有私欲,你这套才行得通。不然特权腐败低效率肯定超级严重。

而且楼上说的对,你这个是先军政治。是强军方略不是强国方略。我们政策是经济建设为中心。

着明显是改革倒退阿。你这套证明了不行的。
除非所有的人思想觉悟都高到一定境界,没有私欲,你这套才行得通。不然特权腐败低效率肯定超级严重。

而且楼上说的对,你这个是先军政治。是强军方略不是强国方略。我们政策是经济建设为中心。
如果这种模式能强国,我们还搞改革开放干吗
看第一条就晕倒,国企现在不强大么?看看铁道,石油,电信,牛逼到死的公司,垄断的地位,超高的待遇,无人制衡的实力,对我等屁民的不屑一顾,这样的超强利益集团,有何益处?
第二条也不如太监才能当公务员有可行性……
有合理性,无可行性。
没有竞争是不行的.......想想苏联吧...
国企做企业做到极致应该以日本六大财团为榜样“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住友商事,第一劝银,三和财团,富士财团”这六个大公司真正做到了国有民营,官民一体,其把公司利益和国家利益高度一致化。情报能力丝毫不弱于中情局,公司职员皆如穿西装的军人。

提一个概念“综合商社”。由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体制,D和ZF不大可能让公司发展到次级政府,综合商社是商贸公司,第二银行,准军事体,次级政府,幕后外交,战略智囊,情报中心,风险堤坝,投资媒介,经贸大学等
详细请搜索新浪博客:“白益民 日本第一”或者“超级主义者”网站。能让人受益匪浅。

转一篇白益民的文章


综 合 商 社
超级主义者的导论
http://www.superist.com/sogoshosha/index.htm


  历经10多年在三井物产的工作,我一直想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把综合商社最本质的特征概括出来。在外人看来,三井物产这样的日本商社只不过是一个主营国际贸易的公司。即使是长期在这里工作的中国职员,每天忙于处理手边一项项业务,也很少仔细地审视它的内在素质。事实上,综合商社的金融和投资功能的巨大威力没有引起中国企业界的注意,而其背后的经营哲学和社会背景没有被学术界充分挖掘出来。

  我曾经有幸在公司东京总部的不曾被外国人接触的核心营业部门研修和工作,主要课题是粮食期货市场,日本粮食贸易和管理,及其综合商社在东亚(日本、韩国、台湾)的粮食贸易运行机制。实际上,这套运营机制也同样运用于石油、矿砂、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大宗原料商品的贸易及其管理。而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原料贸易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为此综合商社显露了出它的金融属性。更重要的是,操作大宗原料商品的贸易必须通过期货市场定价,库存设计,风险管理和人才培养等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来保证。其风格更象是大型银行的组织机制和日常操作。

  展现在我面前的是这样的世界:日本不生产玉米,需要每年进口1600万吨玉米用于饲料行业。综合商社居然在承担从美国、巴西、中国向日本国内提供玉米的同时,还参与了大量的对韩国、台湾和东南亚国家等第三国的玉米供应工作。在日本国内,一套完整而复杂的政府政策和制度下,综合商社扮演着粮食稳定供应和存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俨然行使着经济管理的职能。此时,我对综合商社的定义为:一个按照特有的市场经济模式行事的、跨国经营的、由政府政策扶持的、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的、经济管理型的社会企业。日本人称它为民间企业,可是在这里工作的中国职员却感觉它是国营企业。从资本构成来看,这样的企业是由众多关系企业采用法人环形持股的方式结合起来的,很难用私营企业来定义它。在我看来,甚至可以将综合商社定义为规范而有序地进行市场经济微观运营和管理的次级政府。

  在综合商社总部或在海外公司的日本职员之间,严格的上下级制度如同军队体制一样。这种体制保证了公司意志的统一,有利于公司在政府政策指导下的推进整体市场战略,并且易于吸纳市场环境急速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冲击。如同新兵入伍一样,每年公司都会吸收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公司各部门。前辈们就象老兵带新兵一样,给予新来的大学毕业生们日常的业务指导。公司总体的人文环境一方面是上下级关系,另一方面更是师徒关系。在日常工作中,这种关系表现为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和徒弟对师父尊重。商社专门为年轻职员提供集体宿舍,有利于师兄弟间和跨部门职员之间在工作之余进行更多交流,建立更好的事业协作关系。我这样认为,综合商社如此严密的组织结构,实际上就是一个准军事组织。一旦战争爆发,它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成一个为部队提供全面后勤保障的、协同而有效的军事实体。

   情报对综合商社来说,就好比空气对生命一样重要。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查看来自世界各地事务所的E-MAIL,从中筛选出自己负责业务的相关邮件和信息。此外,各种商品的专业市场情报以E-MAIL和印刷品的形式也源源不断的传递到具体业务负责人的手中。不知不觉中,在综合商社中工作三年以上的职员具备了获取专业商品知识和市场情报的超常意识和能力。当专注于某商品的工作超过5年,该职员对此商品的认知和对市场的把握可以说已经步入了世界级的顶尖水平。如果为此商品业务设置学术标准,他获得博士后的头衔应该当之无愧。简而言之,日本综合商社在经济和商业方面的情报能力完全可以媲美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军事和政治的情报能力。

  商社本部的日籍年轻职员的成长受到公司的特别关注。如同大学内的学习与考试一样,他们必须通过公司要求的各种课程考评后,才能获得海外出差和工作,以及今后升职的机会。商社在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职员进行海外研修和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也是年轻职员锻炼、成长和进步的真正源泉。此外,年轻职员在参与世界各地经济活动中,不断培养起对公司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加强了作为商社人的自豪感,最终落实为对企业的忠诚。与此同时,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也为促进职员以社为家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部分职员不断在本商社内赢得更高职位外,更多职员在步入中年后,走向了商社投资的关联企业的领导岗位。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进入三井物产工作的招聘面试时,我的第一任老板这样说道:三井物产就是一所大学,你是来这里学习的。

   综合商社一直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事业整合和战略调整,再次寻找演集权与分权新的平衡形式。近年来特别加强了对全球资源的控制力,并不断推进对物流领域的渗透。同时,贸易风险管理和投资功能获得了进一步的加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综合商社原来无所不做的营业方式正在向大型专业化事业集中。随着许多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壮大,以及它们在海外事业的成熟,商社对它们的服务功能逐渐弱化。因此,商社更加注重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成长型企业,以少量投资参股(10%左右)于这些制造企业的方式建立商业上的伙伴关系,以便通过稳定的代理关系为其充分发挥在国际贸易和商品物流营运上的资金、信息、组织和人才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当前,日本和韩国的各大综合商社正带领他们的财团企业在中国积极推进市场战略,一张张大网正在打开。

  日本的综合商社大都拥有150年以上的历史,蕴藏着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虽然他们经历了从家族式财阀企业被迫解散后,以及在政府的主导下重新组合的过程,但是其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还是一直保留着家族经营主义的某些特质。逐一审视五大商社(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丸红商事)以及合并后另一大商社双日株式会社的商业历程,追寻他们的足迹,从中可以获得很多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启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里提到的六大商社的共同特点是: 他们分别属于日本六大财团的核心企业,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对应的财团和经理会如下:1)三井物产 - 三井财团 - 二木会;2)三菱商事 - 三菱财团 - 金曜会;3)住友商事 - 住友财团 - 白水会;4)丸红商事 - 芙蓉财团 - 芙蓉会;5)双日(株)- 三和财团 - 三水会;6)伊藤忠商事 - 第一劝银财团 - 三金会。
  上面提到的日本六大综合商社应该严格意义上称为“财团商社”,它区别于“厂家商社”。“厂家商社”应该说是生产型企业进行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产物,日本丰田通商(株)正是这一综合商社的典型代表。但是,也要看到丰田通商在2000年合并“加商”和“东棉”两家商社后,扩大了它的非相关多元化业务范围。另外,我们探讨综合商社时应该更多理解它的经营理念,而不应过于看重形式。比如说,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发展至今,已经被视为专注于日本农村地区服务的“综合商社”了,对实现日本乡村和城市地区同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再看,日本7-11便利店的发展结果,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它是一个零售业的“综合商社”,它成为日本物流业的先进代表。所谓物流,它实际包含了信息流、资金流、票据流、以及货物的仓储和运输等内涵和功能,无不体现着综合商社的特征。
  
  当中国人摩拜“丰田汽车”经营方式时,是否知道其真正的奥秘却集中于丰田集团的综合商社,即:丰田通商株式会社。要知道,没有日本人愿意提醒中国人去注意到他们的综合商社,因为它是日本大企业乃至日本社会的重要核心。不幸的是,韩国人早已发现了这个秘密,并加以认真学习和仿效。韩国人在经济高速成长期效仿日本三井物产,建立了诸如“三星物产”为代表的一批综合商社,以此为核心组建的韩国财团企业成为日本人头疼的竞争对手。拥有三星物产的韩国三星财团,以其三星电子公司努力超越日本三井财团的东芝电气公司的实例,讲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生动故事。另外,我们仔细观察美国电气公司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同样也能找到综合商社的影子,只不过它更多建立在美国文化基础上,并更多偏重金融和投资功能。

  中国企业学习综合商社的发展模式一定要结合日本各财团发展史中所经历的不同产业经验。日本有“人才的三井,组织的三菱,团结的住友”的说法,因为这些商社和财团发展的不同背景形成了企业资源和企业文化的差异。中国企业的发展也有各自的特性,可以选择与自身产业发展经历相似的日本商社和财团进行对比,寻找和确定学习、模仿的目标。三井财团也被称作“政商三井”,得益于与明治维新政府的特殊关系,发迹于垄断商业和垄断金融,后又扶植制造业;三菱财团是日本明治维新“国退民进”政策的产物,它从海运业和造船业开始奋斗,走上重型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发展道路;住友源自金属开采和冶炼产业,并不断向制造业转移。其它几家财团的发展也各具特色,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在研究日本财团和综合商社的共性时,也要注意到他们的个性,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主导的首家综合商社试点-“中化集团”和以企业自主创业为主并不断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海尔集团”,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值得经济领袖们认真关注和研究。

  综合商社在日本六十年代加入关贸总协定后,为日本经济在短时间内赶超发达国家立下了汉马功劳,并随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日本经济和企业模式的成功代表。应该强调的一点是,政府作用和东方文化(儒家思想)是综合商社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韩国的综合商社在经历一段辉煌之后,随着政权的更迭和西方自由化思想冲击而出现危机,应引以为鉴。综合商社和其财团机制的真正意义还在于政府通过大企业集团的经济活动实现了对国民社会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形成企业社会。也就是说,综合商社不仅仅是经济实体,而且是政府与民间实现交流与互动的中介体。追溯综合商社的起源,解析它的职能,我们可以发现综合商社实际上就是从股份公司化的商会逐步发展和进化而来。研究商会问题,现实社会中再好不过的目标就是温州商会了。当前的温州商人和温州商会的行为和组织方式近乎再现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经济面貌。

  中国政府和企业探索综合商社之路时,可能更加关注综合商社的组织形态和它无所不包的经营范围。而本质上,综合商社产生于日本儒家传统文化和家族经营哲学,体现日本自主发展经济和抗拒西方垄断控制的意志,是民间企业的市场实践与政府的政策导向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又是日本社会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竞争优势作出的战略抉择。在日本和韩国经济崛起的年代,综合商社承担着与银行同等重要而又是银行无可替代的经济和社会职能。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日本和韩国财团都与中央政府保持着紧密联系,从而使政府能够及时掌握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动态,制定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中长期战略。总之,我们不能将综合商社的建立看成是一个简单的企业行为,而是一个关系到构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结构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全社力量的关心与努力。

  近年来,“商社无用论”使中国企业对日本综合商社和财团模式避之不及,因为它们只看到综合商社和日本财团模式在“社会发达阶段”存在的问题,而忽视了它们在“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当一个营养过剩、伴有富贵病的胖老头,把自己的减肥药和心脑血管药满怀热情地送给一个吃不饱、正在长身体的瘦弱青年时,这是会害死人的。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企业家和经济领袖们过于相信“美国胖老头”开出的药方,不结合自身发育阶段见药就吃,而且服用的是没有长期临床验证的最新开发的西药。再就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或是不停地开刀切掉一块又一块的病变组织。对于处于青春发育期、成长型的中国年轻企业,我的建议是多研究日本60年代和韩国70年代的企业集团发展经历,特别是综合商社的学问。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的一句话颇有哲理:“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另外,对于慢性病或癌症的治疗,我建议企业家和经济领袖们更多考虑采用中医疗法(东方经济学)。

  目前,受媒体的严重影响,中国企业家们更多地迷信美国人编篡的《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1993年曾经排名前五位的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住有商事和丸红商事从此以后逐年出现名次下降,近年来下降更快。其中固然有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遭受挫折的原因。但是,更是日本国家经济战略和结构转变,以及综合商社经营和机能调整的结果。另外,美国90年代IT产业异军突起和随后发动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确为一批美国公司带来巨大财富。近年排名前位的是公司基本上是美国石油公司和有军火商背景的制造企业。当中国的企业领袖们痴迷和崇拜美国通用公司的时候,不要忘记它的大军火商身份。2004年最新《财富》500强排名更突出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日本综合商社的策略却是化整为零,分散和隐藏起来,表现为合并和成立为一些专业公司(特别在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在重点地区设立区域性投资公司等,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法人和财务核算实体,而实质控制权还是集中在日本本土的商社总部。

   事实上,日本综合商社也在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强化新的机能。“商社无用论”本身是日本制造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它却成为妨碍中国人探究日本崛起奥秘的烟幕。所以,这也正是日本人非常高兴中国人大谈“商社无用论”的原因所在吧。日本的综合商社是军人属性、商人属性和儒学思想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日本明治新后迅速崛起和二战后再次崛起的内在力量。当我1996年的春天站在三井物产东京总部的窗前俯视眼前的日本皇宫时,才初步意识到以三井物产为代表的综合商社在日本现代社会中的真实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认识到综合商社的多面性,总结一下就是:综合商社是商贸公司,第二银行,准军事体,次级政府,幕后外交,战略智囊,情报中心,风险堤坝,投资媒介,经贸大学等。由此可以确信,综合商社不仅是产业资本、商业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纽带,而且是日本寓军于民体制的核心,是民间与政府对接的桥梁。
   
   也许以上谈了很多日本综合商社的本质问题,作为普通的中国人可能对它的认知还是比较抽象。那末,不如让我们来看一下日本“伊藤忠商事”这样一家被中国人民认定为友好商社的前最高领导人“濑岛龙三”的丰富人生经历,从中不难理解和把握日本财团综合商社的准确定位。濑岛龙三:侵华日军关东军(大本营)少将参谋 - 苏联战俘营囚禁的战犯(11年)- 伊藤忠商事决策室负责人 - 预见1967年中东战争6天内结束 - 提前判断1973年石油危机 - 伊藤忠商事会长 - 中曾根内阁的高级顾问 - 促成“战后政治总决算”- 协助临调会长土光敏夫 - 国家战略智囊团“日本战略研究论坛”会长 - 亚细亚大学理事长 - NTT日本电话电报公司顾问 - “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支持者。

                                          白 益 民
                                              2004年11月30日
                                                   www.superist.com
                                                         2005年7月1日(第1次修改)
国企不应该只盯着国内的这一亩三分地,应该放眼世界
127师北美联络官 发表于 2010-2-17 11:35

这么做只会导致国民经济被国企所绑架,看看现在的两桶油,象那样的超级巨无霸,难道还要给它们更多特权吗?
不会搞一家或几家独大,保持适度竞争。二就是既然拥有特权就会有特别限制,这种企业的产品定价以及其他相关事项要由政府审批或人大开会听证(没国会人大出来吧)。
打造企业战士,楼上说的好穿西装的军人!!
成立100所军事高中,分兵种专业训练,毕业后要达到相关专业一年兵的水平,3个月实习期满授予上等兵军衔。可以参加高考,定向相关军事院校,优先录取。
与此同时,日本综合商社的策略却是化整为零,分散和隐藏起来,表现为合并和成立为一些专业公司(特别在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在重点地区设立区域性投资公司等,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法人和财务核算实体,而实质控制权还是集中在日本本土的商社总部。
这也是日本企业集团诞生的缘由
资本主义反垄断,社会主义鼓励垄断,因为中央政府掌握经济控制权,垄断最终产生计划经济,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
竞争是存在的,有限度,不公平。我们就是要搞不公平竞争,一个为国家承担更多经济责任的企业,一个能体现国家意志,贯彻国家经济政策的企业就应该行驶特殊权利。
人民解放军之剑不仅为中国企业开拓世界保驾护航,而且为中国经济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
毛主席说过,我们的目标是全人类。
我就支持LZ!!!
 三菱集团

  金曜会,每月第二个星期五聚会,日语星期五为“金曜日”。

  三菱,可以说是日本的代表,起始于明治时代初期,创始人岩崎弥太郎,起步事业为海运。理念是“三菱与国家共同进步”,三菱起步晚于江户时代开始创业的三井和住友,但在明治、大正和昭和时代,三菱作为日本产业的核心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重化工业是三菱的核心产业。

  三井集团

  “二木会”,每月第二个星期四聚会,“木”,日语的星期四为“木曜日”。

  三井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始于1673年三井高利在当时称作江户的东京日本桥创办的服装店“越后屋”(三越百货的前身)。1683年创办“两替店”(也就是中国的钱庄或者票号),开始发展金融业务。三井财阀在日本近代产业的兴起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核心企业包括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和樱花银行三家。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可以说是日本综合商社的两个代表。丰田汽车、东芝电器和日本制粉等属于三井集团。

  住友集团

  白水会,住友财阀起源的“泉屋”的“泉”字分拆为“白水”。

  关于住友的起源时间有两个版本:前述《日本的企业集团和系列关联公司》一书说是1690年,而格拉克所著《联盟资本主义——日本企业的社会组织》一书说是1590年,并且含有从1590年到1690之间的一些简要历史。根据各种资料,包括住友商事网站,我们大致可以理出如下一个逻辑上比较一致、基本可以确信的有关住友起源和早期成型过程的说法。

  17世纪时期,住友政友(1585-1652)在京都创办的经营“书物和药”的商店——富士屋,二是大概同期,住友政友的姐夫苏我理右卫门(1572-1636)在京都创办的铜精炼和铜加工店——“泉屋”。苏我理右卫门因发明了一种从粗铜中提炼银的技术而生意兴旺。泉屋的标志,于1885年成为住友的注册商标,至今仍被住友集团和其核心企业作为标志。也正是这个“泉”分拆而成为今日住友企业集团“白水会”名称的由来。住友政友的长子住友友以在大阪经营了一个泉屋的分店,随着大阪取代长崎成为日本的主要商业中心,住友友以的泉屋最终吸收合并了住友政友所创办的富士屋和由苏我理右卫门创建,由其次子所经营的京都的泉屋。

  住友友以于1652年成为住友家族的首脑,并使住友和苏我两家的产业合为一家,可以说是住友企业集团的真正创始人,或者说第一位最重要的人物。住友友以在大阪建立的炼铜厂,在整个德川幕府时期(1603-1867)的200多年中一直保持着日本炼铜工业中心的地位。并且直到今天,大阪仍是住友集团的“大本营”,住友集团的“三驾马车”,住友银行、住友金属工业和住友化学工业等三家最核心的企业都在大坂。

  芙蓉集团

  芙蓉会,得名于“芙蓉集团”。

  与三菱、三井和住友比,芙蓉集团比较松散,是由安田、日产、根津、浅野、大仓、大建等旧财阀系企业,以旧安田财阀系的富士银行为中心组合而成的。集团内核心企业包括旧安田财阀系的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安田信托银行、昭和海运、东京建物、安田生命保险等;旧日产财阀系的日立制作所、日产汽车和日本油脂等;旧根津财阀系的日清纺、日清制粉、东武铁道和日本精工等;以及旧浅野系的NKK(粗钢日本第二)和京浜急行电铁等;旧大建财阀系的丸红(综合商社);以及旧大仓财阀系的大成建设等等。

  三和集团

  三水会,每月第三个星期三聚会,日语星期三为“水曜日”。

  三和集团也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起始于1967年44家成员的结社,以日本网点最多的三和银行为中心。三和银行处于大阪,主要集结了日本关西地区的企业。三和银行诞生于1933年,由三个小银行合并而成。

  第一劝银集团

  三金会,每月第三个星期五聚会,日语星期五为“金曜日”。

  第一劝银集团与芙蓉集团、三和集团一样,主要是以第一劝业银行的巨额融资为凝聚,由48家企业为成员成立三金会而集结起来的。第一劝银集团的集结时间是六大集团中最晚的,1977年形成三金会以前,有古河电工和富士通的古河三水会,川崎制铁等的川崎睦会,第一劝银、本州制纸等的十五社会等等。第一劝银集团中有伊藤忠商事(最大综合商社)、川崎制铁(薄板领先)、古河电气工业(最大电线厂商)和富士通(最大电脑厂商)等四大企业核心企业。其他核心企业还有日产火灾海上保险、大成火灾海上保险、富国生命保险、朝日生命保险、清水建设、川崎汽船、资生堂、西武百货店、日立制作所、富士电机、王子制纸、旭化成工业、神户制钢所等等。
兵役及军衔制度
列兵   期限1年    资格普通应征者
上等兵 期限1年        列兵/军事高中毕业学员
下士   期限3年        上等兵       可选择合同兵待遇或义务兵待遇,执行义务兵待遇者可在3年期限内每一年退出现役,退伍后优先安置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垄断企业,可免试上大专,高考招警考公务员一律加分。
中士   期限3年         下士/中专毕业学员                   见习期6个月地方院校毕业生见习期一年,
上士(一级准尉)   期限3年(2年)     中士/大专毕业学员  同上  
少尉               2年                 准尉/本科         见习期10个月
中尉               4年                 少尉/重点院校学士学位
上尉               6年                 中尉/硕士
  东边某个胖乎乎的太阳发来贺电。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0-2-17 19:34


    哈哈 这个说得好
127师北美联络官 发表于 2010-2-19 09:17


    退役就退役 不要加上什么附带的待遇 直接给钱  乱七八糟的东西只会带来腐败
直接给多少钱是够的???腐败和这些没有直接关系
意大利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动因是其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日渐低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丧失了其存在的优势,亏损严重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意大利政府通过对国有企业产权的调整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有了显著提高,国有资本得到了盘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包括意大利在内的西欧各国的国有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40年代末50年代初和70年代中期两次国有化高潮后,意大利国有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到了70年代末,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滞胀的出现使各国国有企业陷入了困境。英国保守党政府上台后率先在1981年开始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私有化改革,掀起了私有化改革的浪潮。意大利由于自身的原因,并且身处西欧,也不可避免的加入了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的浪潮。作为一个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一、 意大利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意大利国有企业的历史较长,早在国家统一前,就在邮政,电报,烟草等行业成立了国有企业。一战后,特别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意大利国有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国有企业体系。在经济危机爆发后,控制着大量工业企业的意大利商业银行,信贷银行和罗马银行陷入了困境。为了挽救这三家银行,国家成立了一个持股性质的国家伊利公司,目的是接管这三家银行所掌握的工业企业股份,对已接收的企业进行整顿,并在整顿好之后交还给私人经营。起初它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机构。后来法西斯政府把它作为一个永久性的实体,负责对国有工业股份进行管理。这就是战后闻名于世的国家参与制的开端。所谓国家参与制是指由国家持股公司层层参与股份的企业所构成的经营体系,国家利用这一系统,以较少的国有垄断资本有效地控制和掌握着为数众多的企业,组成了一个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密切结合的庞大体系。同时,国家参与制也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形式。

  二战后,意大利国有企业出现大规模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参与制,已经发展为更加规范,趋于比较完善的公有企业体系。战后意大利继承了战时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体系,而且除了整顿原有的伊利公司之外,于1953年和1962年分别成立了埃尼和埃菲姆两个巨型的国有股份公司。1957年电话部门交给伊利公司经营。1958年设立了国家参与部负责管理这些大型的国有股份公司,并于1971年成立了专门挽救困难企业的工业管理和持股公司。除了国家参与制企业之外,意大利还有国有自治公司和公共企业,它们一起构成了意大利国有企业体系。

  到了70年代,意大利国有企业达到了高潮,基本上控制了国内电力,钢铁,石油,铁路,航运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部门。1981年,公共经济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占的比重:在全国工业的增加值中占19。9%,在工业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中占39。1%,在工业雇员人数中占16。6%,在全国工商业增加值中占25。1%,在其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中占49。7%,在其雇员中占26。8%;在全国电力,煤炭,自来水的产值中占95%;在交通运输业和电讯行业中占70?90%。

  战后意大利国有企业的发展如此迅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二战后,意大利作为主战场,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一些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恢复需要大量的投资,而私人资本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因此巨大的战后恢复工作只能由国家来承担。(2)一些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部门以及战后由于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技术部门所需投资大,风险高,回收资金慢。私人资本往往不愿经营,或者根本无力经营,为了保障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只好由国家参与介入。(3)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以及主张发展国有经济的社会民主党的执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4)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国家落后地区的发展,也需要国有企业。在自然垄断和公众服务部门,为了防止少数厂商利用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损害消费者利益往往由国家经营,如电力,电话等部门。此外,意大利南部地区经济落后,为了改善南方的经济环境,也必须依靠国有企业实行政府的开发落后地区政策。

  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因

  1、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是国有企业改革最直接的动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效率低下。1981年全国电力公司亏损22257亿里拉,国有铁路公司1982年的收入与支出的比率仅为23.1%,不仅一般的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就是曾为战后意大利经济奇迹作出巨大贡献的国家参与制企业也连年亏损。伊利,埃尼,埃菲姆这三大国有控股公司在1974??1984年这十年间基本上是年年亏损。国有企业亏损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政府必须支付给亏损企业巨额补贴,造成财政赤字巨大。1977年国家给予埃尼和埃菲姆公司财政补贴4580亿里拉,1978年又给予整个国家参与制企业财政补贴16490亿里拉,导致1970-1982年意大利政府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5%上升到11.9%。尽管如此,国家参与制企业的困难不但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形成了恶性循环。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使企业竞争意识弱化,惰性增强,反过来进一步加重了国家的负担。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国有企业改革成了唯一的选择。

  2、科技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变化,适应这种结构调整的要求,调整国有资产存量和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7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所在的钢铁,煤炭,铁路等传统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逐步被新兴的产业部门所取代,逐渐成了夕阳产业,使这些部门的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环境,丧失了存在的优势地位。如果这些产业继续由国家经营,不但不能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可能因为阻碍民间资本的发展而导致整个产业结构的落后。另一方面,私人资本已经发展壮大,具备了进入这些领域的条件。为了适应这种潮流,意大利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不可避免。

  3、70年代“滞胀”的出现和保守主义思潮兴起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个原因。战后,在西方国家凯恩斯主义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它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包括推行国有化政策。意大利国有企业的发展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凯恩斯主义曾为西方国有经济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到了70年代中期,“滞胀”的出现,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新保守主义思潮逐渐取代了凯恩斯主义,占据了主流地位。这种思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促进经济发展。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各国纷纷进行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4、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市场更加开放,取消对某些领域的市场进入限制和对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本国企业的补贴。同时意大利作为欧共体的成员国之一,在享受共同体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必须取消对本国市场的保护,给予国有企业的种种补贴将被迫取消。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必须调整国有企业,以增强其竞争力。

  (二) 国有企业产权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同步进行

  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是从两个层次上展开的。在宏观方面,主要是调整国有经济的存量和结构,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使股权多元化,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的方向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在微观方面,主要是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做到政企分开。逐步放松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归还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使之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主体。

  1、国有企业产权调整的过程。意大利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革调整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6??1992):这一阶段改革主要是在国家参与制系统内进行。早在1976年,埃尼公司就将它下属的达塔玛特公司卖给了私人,制造业投资公司出售了下属的意大利南方雅格公司和卡拉布诺-鲁卡诺水泥公司,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先河。此后,1976-1985年,埃尼公司出售了19家企业,埃菲姆公司出售了15家企业,伊利出售了14家。1985年国家参与部长宣布成立了国家参与制企业出让和购买委员会,专门审查国家参与制企业的出售,这个举动大大加快了国家参与制企业的私有化。1987年伊利公司成功地将亏损严重的阿尔法-罗密欧汽车制造厂卖给了菲亚特集团。1988-1992年三大控股公司共出售了94家下属企业。

  第二阶段(1992至今):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从国家参与制企业扩大到国家自治公司和国有化企业。国有企业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开始了进入包括公共服务部门如铁路,电话等部门的改革。1992年,将国有电话公司,国家铁路公司,全国电力公司改造成股份制公司。同年,又将伊利,埃尼公司变成了以私法准则为主的企业。1993年取消了内阁中的国家参与部,从而实行各行业的私有化。

  2、意大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意大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加强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使国有企业能像私营企业那样经营和管理。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改变国有企业经营目标的多元化,强化国有企业赢利目标。国有企业实行分类对待,对于主要兼有保障社会福利的国有企业,其用于满足社会目标而支出的费用单独考核。而那些经营性的企业应强化其赢利目标。80年代伊利公司董事长普洛迪破除了传统的观念,认为国有企业也应当是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这种新见解改变了国有企业由于所肩负的社会目标而不必过于重视赢利的理念,使国有企业有了新的动力,因为企业再也无法以社会目标为借口逃避其经营不善的责任。(2)改革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摈弃官僚管理。意大利是一个多党制国家,其政府往往是联合执政,反映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上也是搞党派平衡,进行权利分配,导致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任命往往不是看其管理能力,而主要看他属于哪个党派,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任命成了政治平衡的结果,经常出现官僚执掌企业的现象。改革后,国有企业由专家管理,如普洛迪出任伊利公司总裁,财政学家雷维利奥出任埃尼总裁。专家管理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有了起色。(3)引入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过去国有企业为了保证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往往吸纳了大量的冗员,而且国有企业不能解雇工人。这种铁饭碗使得国有企业员工没有压力,生产效率低下。引入私营企业的管理机制后,按员工的实际表现考核,劳动生产效率有了明显提高。(4)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增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过去政府对企业的管理通常是通过任命官员来进行的。这些政府委派的官员虽然在经营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对上盲目服从。为了改革这种状况,意大利取消了国家参与制,减少了官僚主义作风,使企业主要按照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办法来运行。
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

  1、改革过程缓慢平稳是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最显著的特点。由于国情不同,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与英国激进的改革和法国大步推进的私有化相比,显得异常温和,甚至它的改革称不上一场运动,而只是国有企业一次调整。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除了摆脱财政危机,减少财政赤字外,更主要的是为本企业集团的改造筹集资金。作为一个国家参与制高度发达的国家,国有经济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管理经济的一种重要工具,改革的目的并不是要摈弃国有经济,而是要使国有企业变得和私营企业一样有竞争力。正如私人财团菲亚特集团的常务董事罗米蒂所认为的那样,不能把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对立起来,重要的是使它们平衡起来。此外,长期以来重视国有经济的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势力强大,他们的存在也使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

  2、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形式多样。意大利政府在改革过程中的做法,一般是将国有企业改造成股份公司,然后再出售。于是在私有化的层次上就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一是将国有企业的全部股份卖给私人,这是最为彻底的方式。如出售阿尔法-罗密欧汽车制造公司。二是将国有企业转为官民共有,进行以私法为基础的民营。具体作法是将一部分股权转让给私人,形成产权的多元化。如1985年伊利公司出售了下属的中南银行74%的股份。三是在微观层次上,采取各种措施改革国有企业。四是开展与国内外公司的合作等等。

  三、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的绩效和存在的问题

  意大利国有企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国家的财政状况大为好转,但是与许多国家私有化改革的后果一样,它的改革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

  (一) 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的绩效

  1、 国有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增加。

  由于国有企业进行了产权多元化改革,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以公法调整改为以私法调整。企业摆脱了政府的过度干预,经营自主权增加,经营更加灵活,而且被推向市场并实行了股份制的国有企业有了压力,必须按照市场机制去求得生存和发展,明显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同时内部员工持股也大大加强了公司的凝聚力。以埃尼公司为例,1984年它结束了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持续亏损,达到了收支平衡。1985年赢利8220亿里拉。

  2、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国家财政状况大为改善。

  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意大利政府逐渐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一方面通过私有化可以甩掉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包袱,从而减少政府用于这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出售国有企业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此外,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这使的意大利政府从财政负担中大为解脱。当然意大利政府的财政状况的好转不能完全归因于私有化,但它对国家财政的好转无疑起到重要作用。

  3、盘活了国有资本,调整了国有资本的存量和结构,优化了产业结构。

  由于必须保证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的稳定性,而且国有企业缺乏投资的自主权,国有资本的流动性很小。通过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出售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从这些部门中转移出一些国有资本。并可用出售国有企业获得的收入投入到更需要国有企业发挥作用的领域和部门。同时,国有企业退出原有的垄断领域,有助于私人资本的进入,有利于这些部门的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的改善。

  4、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改革有利于吸收民间资本,使社会投资总量增加。

  国有企业出售股份给个人,大大吸收了民间闲置的资本,特别是完全出售给个人的企业,个人在接受后,往往要对企业进行改造和设备更新,这种后续的投资有时比购买时的投资还要大。

  (二)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问题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相类似,意大利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取得明显绩效的同时,也相应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使失业人数上升,失业问题更趋严重,引发社会矛盾。改革前国有企业为了保障就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私有化之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企业不可避免地要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从而使大量国有企业职工失去工作,加大了失业队伍,使意大利本来已经很严重的失业问题更加严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如曾发生那不勒斯南方金融公司的职工组织起来,联合占领公司的事件。

  2、公众社会福利受到损害。过去由于社会服务部门和基础设施部门的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福利政策的执行者,一般以低廉的价格向居民提供产品和服务。私有化后,福利原则被利润原则所取代,必然会对公众的利益产生影响。而且这些部门具有天然垄断性,缺乏必要的竞争。在私有化后,常出现国家垄断被私人垄断代替的现象。新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会利用其垄断地位,提高价格,损害公众利益。

  3、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有些国有企业亏损严重,负债累累,难以出售,私人一般不愿意去购买亏损企业,而且国有资产数目庞大,国有资产的出售形成了买方市场。为了使一般股东买的起,使私有化顺利进行,许多国有企业在出售时都采取了折价出售等各种优惠措施,导致国有资产贬值和流失。国家在国有化和私有化运动中,遭到了双重损失。在建立国家参与制企业时购买私人企业的价格过高,而私有化过程中又蒙受损失。

  4、使社会阶层两极分化。国有企业私有化首先使富有者受益,国有企业出售时一般定价偏低,使购买者以低价获得巨额资产,导致社会财富进一步向富人集中。使有钱人更加有钱,而那些穷人首先买不起股票,而且往往在私有化过程中失去了工作,变的更加贫穷。私有化在生产财富的同时也在生产贫穷。

  四、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改革要立足本国国情,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谨慎地推行国有企业改革

  意大利是战后西欧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的国家,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其经济实力,往往需要政府的大力干预和支持,因此意大利经济中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意大利并不主张在所有领域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而是从实际出发,谨慎缓慢地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也没有摈弃国有企业,而是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调节中寻求新的平衡关系。意大利的国有企业改革后,国有企业仍然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杠杆。而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国有企业资产总量大,分布领域广,但是经济效率低下,面临着改革的迫切需要。借鉴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的稳步进行,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也应该立足我国的实际,避免激进的改革,谨慎平稳地推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保证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对不同领域和部门的国有企业实施不同的改革措施。对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高科技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和部门,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减弱,反而要加强。而对一般私营企业有能力经营的竞争性产业和部门,国有企业可以全部退出。

  (二)国有企业并非效率天然低下,引入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同样也可以提高效率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相比有许多天然的劣势。首先公有产权制度下,造成国有资产代表缺位。每个公民理论上都有由资产所有权决定的剩余索取权,但是这种索取权处于不可分状态下,每个公民无法实现其作为委托人对代理人?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其次国有企业目标多元化。为了实现其社会目标往往牺牲经济目标。此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畅,人浮于事,国有企业职工没有失业压力,都造成了国有企业效率的低下。

  但是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使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大为好转。对我国的改革很有启发意义。与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确实有不完善之处,但是这些不完善之处并不是无法克服。通过变革管理体制,可以改变国有企业激励约机制政出多门的情况;通过分离国有企业的商业目标和经济目标可以促进激励约束机制单一化,便于考核;逐步引入和强化淘汰机制,可以使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处于相似的压力下;坚持推行股份制改革,有利于社会监督,同时来自股票市场的压力使经营者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而且职工持有股份使员工能把公司的兴衰同自身利益结合起来。

  (三)为了保障改革平稳进行,配套措施要完整,监督机制要严格有效

  首先,意大利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措施。为了使私有化改革能顺利进行,意大利政府甚至编发了宣传私有化的小册子,解除民众对私有化的疑惑和顾虑。其次,意大利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国有企业的调整改革。为了推进私有化进程,意大利成立了三个专门委员会:政府特别委员会,私有化委员会,私有化管委会。此外,政府的经济规划部际委员会负责股票的流动等。再次,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建立了严格的企业监管机制。加强对改制后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公用事业部门改革后,易于形成私人垄断和取代公共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必须成立新的机构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把价格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最后,对特殊行业的国有企业的产权的出售,政府设置黄金股或者做出特别的规定和限制。黄金股在决定公司的重大决策时拥有一票否决权,从而保证政府对这些领域的控制。
军队改革意见,撤销大军区,设置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负责部队行政管理。设置5战略方向司令部,只负责部队的作战,训练。
行政区划调整,设置大连,青岛,洛阳,厦门,深圳5个中央直辖市。
150万人口一下城市撤销市辖区,由市政府集中管理。合并扩县,扩大后的县升格为副地市级由省直辖。非直辖市不再辖县。只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保持少量地级自治区域。
现在国企的问题,尤其是两桶油这种企业就是据有垄断的优势和权利,却不承担义务,说句白话就是拿这公权只往自己腰包里哗啦,所以改革后期,这种国企的领导要受上级的行政制约,不听话的,直接可以解散他们的董事会,免除领导层。现在西方的问题就是少数大公司控制政府,政府体现的不是全体国民的利益,而是少数大公司财团的利益。他们的政体决定他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而我们不同,中国有强大的超强执行力的政党和政府。
敬请大家发言
iseedeadpeople 发表于 2010-2-17 12:00
朝鲜化了吧- -
感情上支持楼主……
我有四五个好朋友快25了也没有女朋友,中国年轻人中是普遍现象,年轻 ...
好办,钱多烧的难受的,可以征重税,找小的行,年龄差距超过三岁的,超一岁收1万元,超额累进,像老杨和孙女辈哪个婚姻,得收一百万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