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的四川人都是湖广填来的,那为什么方言和习俗不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0:08:39
  如果现在的四川人绝大多数都是湖广过去的,那按理说三地的方言习俗即使不完全一样,也应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比如方言,四川和广东根本不一样;关于习俗,好像也是各具地方特色。
  请教。
  如果现在的四川人绝大多数都是湖广过去的,那按理说三地的方言习俗即使不完全一样,也应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比如方言,四川和广东根本不一样;关于习俗,好像也是各具地方特色。
  请教。
转帖,原文见于《巴中日报》

                          巴中方言与湖广填川
                                            
方言是流行于一定地域的乡音,是汉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承载工具,是一方民俗、源流、历代人口迁徙的综合反映。

  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各地方言林林总总,千差万别。因为方言的不同,在汉族方言中就存在七大(一说八大)方言语系。计有北方语、吴话、湘语、赣语、闽南话、闽北话、粤语。按照北方官话方言系统,整个四川方言被确定为西南官话。由于四川幅员广阔,地理条件差别较大,历史原因复杂,又形成了四川话内部的差异,即“县县有土音”的状况。对此而言,巴中(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区)方言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因为巴中地区以承袭湘方言(湖广话)为主,同时几乎囊括了所有其他的方言土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方言种类。

  一、巴中方言主要构件——湘方言    

  巴中方言具有四川话的一般特征,但由于受“湖广”方言影响,“n”“ l”不分,把“拿”与“辣”,“南、难”与“篮、兰”,“农”与“笼、隆”,“奴、努”与“炉、鲁”等混读为一个声母。把“脑子”说成“老子”,把“男子”说成“篮子”,把“怒气”说成“露气”,“内人”说成“累人”。受粤方言影响把“刚才”说成“江才”,把“叫花子”读作 “告花子”,把“街道”读作“该道”,把“杏子”读作“恨子”。

  从整体来看,巴中方言比较明显地承袭湖广方言的方词,十分庞杂,例如:老几、扯筋、撇脱、雀薄话、外当家、内当家、硬扎、倒霉、叉巴、盘回来、背时、背了气、耍、板眼、瞟一眼、整黄了。

  与此同时,巴中方言又承袭了很多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方词,如:脑壳、电棒、麻溜、整挺、巴巴(小孩子大便)、抻、婆娘、周正、一下(读作ha)、遍、马勺、当家的、争讲、手贱。

  此外,巴中方言中还有一部分方词与湖广填川没有直接的关系,如北方话中的:屋里头的、虚火、眼气人、藏猫猫、男猫、女猫、鸡公、牙猪、青猪、包面、出坡。

  由此似乎可以作出结论:巴中方言以湖广方言为主,同时兼容了其他地方方言,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二、巴中方言形成的历史原因

  任何方言的形成都与人口的迁徙有着紧密的关系。巴中方言形成的原因,至少有两点是必须谈到的。

  第一,巴中历史上受五次移民的影响。

  第一次是在秦灭巴蜀(公元前316年)之后,移民万户入蜀,计约四、五万人。

  第二次在西晋末年,全国性的北方人口南迁,此时,陕西、甘肃移民大量从秦岭涌入四川,巴中亦是必经地之一。

  第三次在北宋初年,全国性人口南迁,陕、甘移民最多。

  第四次是在元末明初。史载,明洪武中“徙楚实蜀”,自楚迁入者“插占为业”。南方移民进入四川,这就是以湖北省为主的南方移民入蜀,虽其中仍有少数北方移民,但比例不大。

  第五次也就是对巴中方言影响最大的一次移民。在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四川境内死亡甚重,又有一部分流亡省外,四川全境人口锐减,田土荒废。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在百废待举之际,安邦定国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的问题,于是采取了“移民垦荒”的举措。两湖两广两粤和陕西、福建、江西、山西、甘肃、江浙及云贵等十余省的移民,由官方组织,相继来四川定居、垦植。其中来者最多的是湖南、湖北人,其次是两广和陕西、福建等省。民间把这次大移民称之为“湖广填四川”。这次移民对四川对巴中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县志都有这样的记录:

  康熙十七年(1680)湖广之民陆续“奉旨移居县内”,史称第二次湖广填川。时政府规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其开垦地亩,准令五年起科”,“凡流寓原垦荒居住者,将地亩给为永业。”

  其实,很多学者都认为,对四川方言产生影响的还有第六次大移民,那就是抗战初期,随着重庆作为陪都,大量官方人士和难民涌入四川,但由于巴中距陪都较远,影响不甚明显。

  第二,清初“湖广填川”时巴中土著居民已经很少,据通江李氏宗谱记载,斯时,“今其土著者,强半为秦人”。容易接纳外来语汇,久而久之,巴地土著居民的方言在一小部分得以保存的基础上,较大部分被同化。

  巴中四县区同属山地,交通不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本来人口就不多,加之清末战乱频繁残酷,不少人死于战乱兵燹,很多人离乡背井,逃亡他乡。当时,巴中地区和全川一样,都遭遇到满人入川的屠杀,张献忠屠蜀,南明王朝与满人的战争,三藩之乱的波及。史载,顺治四年(1647)“大旱”、“大饥”、“大疫”、“赤地千里,人相食”。据《巴中县志》载,斯时巴中县土著居民仅存十之二,通江县在康熙四十年(1701),“合县仅九百七十三丁三分零”。加上妇幼老弱,当时通江人口总计不会超过三千。全巴中市人口估计不会超过一万人,与现在380万相比,当然连1%都不到。

  由于从公元前316年到清初的第二次“湖广填川”,其时间跨度大,人数众多,加之巴中历代土著居民不多,所以,十分自然地形成现在巴中方言的基本格局。
湖广是湖南和湖北分省前的一个省名

和广东没关系
龙在海角 发表于 2010-2-15 12:23


    两次外族入主中原四川都遭到屠杀,满清这一次不亚于蒙元
回复 3# zhepro


    朱德都说过祖籍广东
湖广是指湖南湖北~并不包含广东广西~~

广东广西是两广`````````
追忆 发表于 2010-2-15 16:37


    查查 族谱就清楚
回复 7# WATSONS1999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里说过-------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韶关离湖南不远吧
WATSONS1999 发表于 2010-2-15 20:32


    曾经有好事者查出,朱德的祖上,曾经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某朱姓大户人家的族谱上出现过。

在怀疑总设计师祖上是不是也是湖广填四川,从广东过去的客家人。
外置猫 发表于 2010-2-15 21:23


    貌似就在湖南和广东的分界线上,隶属于广东
风君子 发表于 2010-2-16 11:31

广东(珠三角地区)几乎所有姓氏 都来自韶关的南雄珠玑巷

那是南迁进入广东的必经之路
molar 发表于 2010-2-16 11:11

族谱 很奇妙  现在我们广州这边 很多出了国的  过年都会回来(或者托人) 把自己家里的大事上族谱( 生,婚,逝)
WATSONS1999 发表于 2010-2-16 12:21


    貌似汕头地区主要还是从福建过来的。闽南语通用的。
回复 14# 红色俱乐部


    山东......
张献忠屠蜀,基本杀光!又经过几百年的演化,当然就不一样了。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0-2-16 12:42


    我说珠三角地区
方言和习俗是会变化的,四川少数名族太多,四川整个省说的话基本无区别,四川话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省级“普通话”,,而湖南十里路之内可以有三中完全不同的方言,湖南人听四川话基本无障碍,特别是湘北湘西地区的方言和四川话很相近。还有现在的广东人和原来的广东人基本不是一波人了。
四川是客家人聚集区之一,不少吃的和广东客家人是一样。比如用番薯粉做的肉丸。
认真学习。。
其实中国就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和美洲一样,很多地方都是反复融合,已经没有原始意义的土著人了
湖广填四川指的是湖南湖北
文化有继承性,也有分化性\变异性\创造性.
主要是湖北、湖南两地吧,现在万洲以东地区的口音就明显带有湖北腔。
tpengjy 发表于 2010-2-16 20:08
成都话和川东地区(甚至包括重庆)话好像不大一样吧?
tpengjy 发表于 2010-2-16 20:08

四川话不只是省级 西南官话通行程度很高 一般移民地区都是如此
四川重庆的土著是巴蜀人,巴人又叫僰人,现在的白族自称僰人,方言中"巴"也读作"僰".蜀人大约是水族,据说是夏人在下朝灭亡后南迁的.

也就是说纯的巴蜀人南迁云南了,留下来的融合了.
河北河南很多人还是从山西洪洞老槐树来的呢,方言和习俗和山西也不一样
金光炫 发表于 2010-2-16 17:22


    张魔王和多铎王爷前脚接后脚的结果。至于双方是三七开还是五五开或者六十四开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金光炫 发表于 2010-2-16 17:22

现在早已经发现了“六言圣谕碑”,证明七杀碑的事情是伪造的
coolkeair 发表于 2010-2-20 15:55


若是在耶路撒冷城外发现奥斯卡·辛德勒的墓碑,是不是证明大屠杀也是伪造的?:D:D
歌剧院幽灵 发表于 2010-2-20 21:12


    张献忠屠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以为他没杀人的那不是脑残就是出于政治目的。现在的问题就是他替满洲人背了的黑锅有多大。
追忆 发表于 2010-2-15 16:37
和湖广填船的广不是一个广。
国色牡丹 发表于 2010-2-19 14:48


    巴人和蜀人是两码事.  "巴蜀"是中原汉人对两个不相干,却相邻民族的统称.
至少现在在四川眉山地区很多方言的说法和湖南西部说法相同
四川方言也不是尽一样,川西和川东是不一样的,而且一个地区经过300多年的融合,确实能够造出一个方言来,我老婆是温州苍南金乡人,金乡是大明洪武24年,汤和设立的一个卫所,筑城成金乡卫,牵宁波兵到此戍守,因此金乡城墙内和城墙外说的方言完全不一样,而是和宁波话类似,但是也有一些陕西和中原的发音和语法,其实这都是人在比较封闭的环境相互交流的结果,300多年,形成一个类似而不尽相同的方言是完全可能的。
主要是湖北、湖南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