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下一代空空导弹展望(只发C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7:34:46


美国下一代空空导弹展望
  战斗机的飞行员总是渴望在空战中先发现、先攻击从而先击落对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好的雷达和好的导弹就成了军事强国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而远距离的空空导弹更是美国发展的重点。
  在战术空空导弹方面,美国远距离空空导弹的源头,可以追述到著名的不死鸟导弹(港台也有译为凤凰飞弹),编号为AIM-54。由于机体笨重,在对付战斗机等目标时,比起麻雀导弹差不少。而且不死鸟导弹需要相应的雷达系统支持,使得不死鸟导弹的使用有很大局限性,载机仅限于F-14和F-111等少数机种。
  到了八十年代,美国对不死鸟的替代产品进行的计划。当时最容易见到的有AIM-152和AIM-155两个型号,他们使用液体冲压发动机,这是当时的技术水平,有效射程超过100海里。可惜的是,这两个型号都没进入服役阶段,AIM-155甚至没有试射就结束了。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结果?一个是冷战结束,美国砍掉了一些费钱的项目;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载机F-14退役和后续载机的消失,使得这两种导弹失去了基础,而F-22等隐身战斗机追求的是内置导弹,需要更小体积的导弹,这两种导弹均不符合隐身战斗机的挂载要求。
aim152.jpg
  最早的麻雀导弹(AIM-7)是F-4的标准武器,而且麻雀导弹在F-15出现后继续兼容F-15的载机系统;而阿姆拉姆导弹(AIM-120)作为F-15的标准武器,在F-22出现后,阿姆拉姆导弹又继续兼容F-22的载机系统(至少阿姆拉姆导弹经过删改弹翼后是装进了F-22的弹舱)。实际上从导弹和载机互相兼容的延续性上看,除了阿姆拉姆作为F-22的兼容武器外,另外应该还有一种更先进的导弹作为F-22的标准武器。为何我们现在看不到这种武器?两个原因:一个是冷战结束后,经费和需求的大幅降低,使得这种新导弹的研制大大延缓了,二是这种导弹很多技术细节没公开,所以我们看不到。不过没关系,我们仍然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寻找一些答案。这种F-22(F-23)的配套导弹名称叫双射程导弹(DRADM)。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有效射程超过100海里,弹体长度比阿姆拉姆导弹稍短,比响尾蛇导弹稍长,这样既能挂进F-22的腹弹舱,也能挂进F-22的侧弹舱,使用固体冲压发动机,尾部有燃气舵,这样就也能作为近距导弹使用。这只是现在能知道的一些大概情况。
联合双任务导弹.gif
这种导弹还在缓慢的向前发展,美国人还在等待这种导弹技术更成熟、成本更低的时候到来。所以几年前,美国人是把这种导弹的先期研究成果用于现在导弹的改进上,例如:阿姆拉姆导弹发展出AIM-120D型号,上面就有GPS和双向数据链技术,响尾蛇导弹发展出AIM-9X型号,上面就有燃气舵和红外成像对地攻击的技术。也就是说,美国人已经某种程度上在现有导弹基础上展示了未来导弹的技术。
  最近,该导弹有了最新的名称“联合双用途导弹(JDRADM)”,这是在原双射程导弹的基础上做了近一步发展,增加双任务的能力。空战距离如果以海里为单位(美国人喜欢用海里),空战分近中远,10海里以内算近距,10海里-100海里算中距,100海里以上算远距。联合双用途导弹比起之前的双射程导弹在射程要求上有了更高要求,对空有效射程至少300公里,所以超过100海里。那应该是远距导弹。这种导弹同样采用冲压发动机,整体外形接近于欧洲的流星导弹(Meteor),弹体没有中部弹翼,只有在尾部有四片小翼,所以能够以不大于AIM-120C5的尺寸放进F-22的弹舱中。在弹体尾部有三片或四片燃气舵,在近距可以获得超机动能力。之前有网上猜想图,是弹头进气的模型,并不准确。实际上弹体后部有二个冲压发动机的进气口,在冲压发动机内部有助推火药,导弹发射时,助推火药将导弹加速到发动机的起始工作速度,然后冲压发动机进气口打开,发动机开始工作。由于现在技术的提高,红外成像导引头和雷达成像导引头,都可以实现对地目标探测和锁定,加上GPS制导;所以,以美国的技术做到对地和对空双用途是可能的。具体的说,弹体采用更规范的模块设计。对空可执行近距离格斗替代AIM-9X,中距替代AIM-120D,再独创远距射程,一弹三射程。而且采用雷达导引头可以为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导引头互换(美国的AESA雷达已经比某些国家的机械扫面雷达更便宜了),并且导引头具备被动或者追踪干扰源能力,这样能攻击电子干扰飞机和反地面或空中雷达,替代哈姆反辐射导弹。有了红外成像和雷达成像,就可以替代小牛导弹,打击一些非地下目标或者浅装甲目标(如装甲车)就不成问题。同时,导弹的引信也要作改进,多模引信,采用近炸和撞击引信结合。而F-18E用AIM-9X的对空打靶试验表明,AIM-9X可以做到直接撞击RF-4的靶机,这样光是靠撞击引信就满足需求。而且最近有报道,美国已经进行了AIM-9X的打击地面目标试验。对于导航系统,美国已经把GPS和惯导结合,做成一体,非常小的体积,而AIM-120D也已经成功应用这一技术。也就是说,在最特殊的情况下,联合双用途导弹可以当成一个有助推的滑翔距离超过300公里GPS炸弹使用,可以替换小型SDB炸弹。
  有人会问,100多公斤的导弹有多大威力?20公斤的弹头威力太小了吧?可以这么说,攻击效果大多时候是看精度而不是看弹头大小的。越战的时候,美国轰炸大桥就是案例,无制导炸弹扔了上百枚,也炸不断一座桥,而有了刚实用化的激光制导炸弹后,几枚炸弹就把一座桥摧毁了。就联合双用途弹来说,只要能准确命中,光是导弹高速飞行的撞击能量就足够摧毁一般的装甲车辆,而坦克的顶部装甲并不厚,通过攻顶打击坦克也是可能的。这样的话,F-22和F-35出击的时候,只要携带这一种导弹就行了,对空和对地任务都可以使用联合双用途导弹。例如,假如F-22正执行进入敌国领空摧毁敌方战斗机的任务,这时候地面有防空导弹突然袭来。F-22就能立刻将任务从对空转为对地反辐射任务,摧毁敌方地面防空雷达,然后继续深入敌国。
  最近,波音公司拿到了一个所谓下一代空空导弹数百万美元的发展合同,研制联合双用途导弹的一些关键部件。而作为美国空军的希望来说,在目前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经济条件下,希望联合双用途导弹成本越低越好,所以尽可能采用成熟部件为好。而AIM-120D和AIM-9X是雷神公司的产品,上述导弹的数据链技术、GPS技术、矢量推力技术都是成熟的。虽然表面上看,波音拿到了发展相关零部件的一些合同经费,但是实际上雷神公司也是从AIM-120D和AIM-9X的研制中拿到了联合双用途导弹经费。鉴于美国的军火采购机制,一般都要有两方竟标甚至两方原型展示才是合规的。所以波音更有可能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另外洛马公司也可能进来插一脚,毕竟F-22和F-35是他的囊中之物。但是总的来说,雷神公司可能是最后的赢家,因为他的技术是现成的,是经过演示的,也是成本最低的。最终结果是机载武器(阿姆拉姆导弹,响尾蛇导弹、联合双用途导弹)被雷神独揽,载机(F-22、F-35)被洛马独揽??有点好笑。
  按照2005年的计划,联合双用途导弹将在2018年左右进行试射,现在由于经济问题,该导弹的进度是否还向后推迟尚未知。而小牛、哈姆、AIM-9X等导弹相继会在2015-2016年左右停产,F-35将在2013年开始服役,F-22B也可能在2020年前推出,届时,联合双用途导弹将进展如何,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总结一下:联合双用途导弹以及其发展型号,是一种空对空和空对面的两用导弹,涵盖了近中远三射程,能够打击空中飞行目标、地面装甲目标、海面小型舰艇以及执行反辐射任务,替换阿姆拉姆、响尾蛇、小牛、哈姆、增程小口径全球定位系统制导炸弹等多种导弹和炸弹的模块化和低成本的机载武器系统。因此,之前的标题并不合适,应该改为“美国下一代机载导弹武器展望”。

美国下一代空空导弹展望
  战斗机的飞行员总是渴望在空战中先发现、先攻击从而先击落对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好的雷达和好的导弹就成了军事强国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而远距离的空空导弹更是美国发展的重点。
  在战术空空导弹方面,美国远距离空空导弹的源头,可以追述到著名的不死鸟导弹(港台也有译为凤凰飞弹),编号为AIM-54。由于机体笨重,在对付战斗机等目标时,比起麻雀导弹差不少。而且不死鸟导弹需要相应的雷达系统支持,使得不死鸟导弹的使用有很大局限性,载机仅限于F-14和F-111等少数机种。
  到了八十年代,美国对不死鸟的替代产品进行的计划。当时最容易见到的有AIM-152和AIM-155两个型号,他们使用液体冲压发动机,这是当时的技术水平,有效射程超过100海里。可惜的是,这两个型号都没进入服役阶段,AIM-155甚至没有试射就结束了。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结果?一个是冷战结束,美国砍掉了一些费钱的项目;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载机F-14退役和后续载机的消失,使得这两种导弹失去了基础,而F-22等隐身战斗机追求的是内置导弹,需要更小体积的导弹,这两种导弹均不符合隐身战斗机的挂载要求。
aim152.jpg
  最早的麻雀导弹(AIM-7)是F-4的标准武器,而且麻雀导弹在F-15出现后继续兼容F-15的载机系统;而阿姆拉姆导弹(AIM-120)作为F-15的标准武器,在F-22出现后,阿姆拉姆导弹又继续兼容F-22的载机系统(至少阿姆拉姆导弹经过删改弹翼后是装进了F-22的弹舱)。实际上从导弹和载机互相兼容的延续性上看,除了阿姆拉姆作为F-22的兼容武器外,另外应该还有一种更先进的导弹作为F-22的标准武器。为何我们现在看不到这种武器?两个原因:一个是冷战结束后,经费和需求的大幅降低,使得这种新导弹的研制大大延缓了,二是这种导弹很多技术细节没公开,所以我们看不到。不过没关系,我们仍然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寻找一些答案。这种F-22(F-23)的配套导弹名称叫双射程导弹(DRADM)。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有效射程超过100海里,弹体长度比阿姆拉姆导弹稍短,比响尾蛇导弹稍长,这样既能挂进F-22的腹弹舱,也能挂进F-22的侧弹舱,使用固体冲压发动机,尾部有燃气舵,这样就也能作为近距导弹使用。这只是现在能知道的一些大概情况。
联合双任务导弹.gif
这种导弹还在缓慢的向前发展,美国人还在等待这种导弹技术更成熟、成本更低的时候到来。所以几年前,美国人是把这种导弹的先期研究成果用于现在导弹的改进上,例如:阿姆拉姆导弹发展出AIM-120D型号,上面就有GPS和双向数据链技术,响尾蛇导弹发展出AIM-9X型号,上面就有燃气舵和红外成像对地攻击的技术。也就是说,美国人已经某种程度上在现有导弹基础上展示了未来导弹的技术。
  最近,该导弹有了最新的名称“联合双用途导弹(JDRADM)”,这是在原双射程导弹的基础上做了近一步发展,增加双任务的能力。空战距离如果以海里为单位(美国人喜欢用海里),空战分近中远,10海里以内算近距,10海里-100海里算中距,100海里以上算远距。联合双用途导弹比起之前的双射程导弹在射程要求上有了更高要求,对空有效射程至少300公里,所以超过100海里。那应该是远距导弹。这种导弹同样采用冲压发动机,整体外形接近于欧洲的流星导弹(Meteor),弹体没有中部弹翼,只有在尾部有四片小翼,所以能够以不大于AIM-120C5的尺寸放进F-22的弹舱中。在弹体尾部有三片或四片燃气舵,在近距可以获得超机动能力。之前有网上猜想图,是弹头进气的模型,并不准确。实际上弹体后部有二个冲压发动机的进气口,在冲压发动机内部有助推火药,导弹发射时,助推火药将导弹加速到发动机的起始工作速度,然后冲压发动机进气口打开,发动机开始工作。由于现在技术的提高,红外成像导引头和雷达成像导引头,都可以实现对地目标探测和锁定,加上GPS制导;所以,以美国的技术做到对地和对空双用途是可能的。具体的说,弹体采用更规范的模块设计。对空可执行近距离格斗替代AIM-9X,中距替代AIM-120D,再独创远距射程,一弹三射程。而且采用雷达导引头可以为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导引头互换(美国的AESA雷达已经比某些国家的机械扫面雷达更便宜了),并且导引头具备被动或者追踪干扰源能力,这样能攻击电子干扰飞机和反地面或空中雷达,替代哈姆反辐射导弹。有了红外成像和雷达成像,就可以替代小牛导弹,打击一些非地下目标或者浅装甲目标(如装甲车)就不成问题。同时,导弹的引信也要作改进,多模引信,采用近炸和撞击引信结合。而F-18E用AIM-9X的对空打靶试验表明,AIM-9X可以做到直接撞击RF-4的靶机,这样光是靠撞击引信就满足需求。而且最近有报道,美国已经进行了AIM-9X的打击地面目标试验。对于导航系统,美国已经把GPS和惯导结合,做成一体,非常小的体积,而AIM-120D也已经成功应用这一技术。也就是说,在最特殊的情况下,联合双用途导弹可以当成一个有助推的滑翔距离超过300公里GPS炸弹使用,可以替换小型SDB炸弹。
  有人会问,100多公斤的导弹有多大威力?20公斤的弹头威力太小了吧?可以这么说,攻击效果大多时候是看精度而不是看弹头大小的。越战的时候,美国轰炸大桥就是案例,无制导炸弹扔了上百枚,也炸不断一座桥,而有了刚实用化的激光制导炸弹后,几枚炸弹就把一座桥摧毁了。就联合双用途弹来说,只要能准确命中,光是导弹高速飞行的撞击能量就足够摧毁一般的装甲车辆,而坦克的顶部装甲并不厚,通过攻顶打击坦克也是可能的。这样的话,F-22和F-35出击的时候,只要携带这一种导弹就行了,对空和对地任务都可以使用联合双用途导弹。例如,假如F-22正执行进入敌国领空摧毁敌方战斗机的任务,这时候地面有防空导弹突然袭来。F-22就能立刻将任务从对空转为对地反辐射任务,摧毁敌方地面防空雷达,然后继续深入敌国。
  最近,波音公司拿到了一个所谓下一代空空导弹数百万美元的发展合同,研制联合双用途导弹的一些关键部件。而作为美国空军的希望来说,在目前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经济条件下,希望联合双用途导弹成本越低越好,所以尽可能采用成熟部件为好。而AIM-120D和AIM-9X是雷神公司的产品,上述导弹的数据链技术、GPS技术、矢量推力技术都是成熟的。虽然表面上看,波音拿到了发展相关零部件的一些合同经费,但是实际上雷神公司也是从AIM-120D和AIM-9X的研制中拿到了联合双用途导弹经费。鉴于美国的军火采购机制,一般都要有两方竟标甚至两方原型展示才是合规的。所以波音更有可能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另外洛马公司也可能进来插一脚,毕竟F-22和F-35是他的囊中之物。但是总的来说,雷神公司可能是最后的赢家,因为他的技术是现成的,是经过演示的,也是成本最低的。最终结果是机载武器(阿姆拉姆导弹,响尾蛇导弹、联合双用途导弹)被雷神独揽,载机(F-22、F-35)被洛马独揽??有点好笑。
  按照2005年的计划,联合双用途导弹将在2018年左右进行试射,现在由于经济问题,该导弹的进度是否还向后推迟尚未知。而小牛、哈姆、AIM-9X等导弹相继会在2015-2016年左右停产,F-35将在2013年开始服役,F-22B也可能在2020年前推出,届时,联合双用途导弹将进展如何,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总结一下:联合双用途导弹以及其发展型号,是一种空对空和空对面的两用导弹,涵盖了近中远三射程,能够打击空中飞行目标、地面装甲目标、海面小型舰艇以及执行反辐射任务,替换阿姆拉姆、响尾蛇、小牛、哈姆、增程小口径全球定位系统制导炸弹等多种导弹和炸弹的模块化和低成本的机载武器系统。因此,之前的标题并不合适,应该改为“美国下一代机载导弹武器展望”。


前面的文章,如果有人理解为帮美国吹嘘其武器系统的强大,那就错了。分析和了解对手,是为了更好的战胜对手,至少要跟上对手的发展脚步。古人说过知己还要知彼。了解人家的发展方向,是为了制定我们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要了解对手的弱点和发展中的困难,使得我们少弯路,并且能够发挥我们的特长并抓住对手的弱点。
  1、联合双用途导弹从侧面说明,隐身战斗机是发展的趋势。如果我们还在要不要隐身上争论,那就太无聊了。不仅飞机要隐身,而且机载武器系统也要适合隐身的载机,所以高性能的小尺寸武器是发展趋势。
  2、多用途话是趋势。即对空又对地,不是一个简单节省导弹的问题。而是代表一种理论,我们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上看待和明白武器的发展。也就是说,之前的作战飞机一般只执行一种任务,而F-111那种战斗轰炸机两者不能兼顾。到了F-15和F-16的空优时代,通过外挂不同的吊舱和不同的导弹和炸弹,可以分别执行对地和对空任务,但是通常一次起飞是只执行一种任务。而联合双用途导弹和F-22隐身战斗机的概念,把多种任务的集合搬到了空中,在空中就可以动态的完成各种任务,无需抛掉一些武器参战,也无需再返回基地重新挂弹。以前F-16执行对地任务可以算1分,执行对空任务可以算1分,合起来算2分,这是不对的,只能算1.5分,因为你不能同时执行两种任务。而联合双用途导弹加上F-22这类飞机才让2分成为可能。也就是说提高了飞机的综合作战能力,这才是问题的实质。也即是说,同样100亿美元采购80架F-22加1000枚导弹,采购联合双用途弹和非双用途弹,虽然总经费都是100亿美元,但是作战效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而不是仅仅看到节省导弹。
  3、同样,由于模块化、多功能化,大批量采购一种导弹型号,才能造成单价降低。同时库存维护也较为节省。以前如果用1000枚阿姆拉姆导弹对空和1000枚哈姆导弹反辐射,现在只要采购1500枚联合双用途导弹就行了。对付空中力量较强的敌国,把联合双用途导弹当空空导弹用,对付地面防空比较强的敌国,把联合双用途导弹当空地导弹用。联合双用途导弹那库存只要1500枚胜过之前的2000枚。
  4、产品要流动才有活力。这怎么理解?之前看过91年海湾战争就知道,美国把大量500公斤和1000公斤炸弹的库存装上激光制导导引头,扔到伊拉克去了,彻底解决了冷战结束后铁砣炸弹的库存问题,而战争的经费很多是由盟国如日本等支付。而从海湾战争、空袭南联盟、伊拉克战争、阿富汗反恐,阿姆拉姆导弹导弹实战只发射了十多枚,没有多少发射量,敌人空中力量太弱了。而如果是用双用途导弹的话,可以把双用途导弹当成对地武器也打出去,这样导弹消耗了,就可以买新的更好的武器了。
  5、上面从单价和采购数量说明了多用途导弹的成本优势,仅仅还是一个采购时的成本优势。使用该导弹时,同样也会有成本优势。例如,在F-15和F-16联合执行轰炸南联盟的时代,护航战斗机要占到30%-50%的比例,也就是说,这些护航战斗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白飞的,什么意思呢?因为南联盟空军太弱了,这些护航战斗机每次都是没有目标的护航,但是每次仍然需要护航以防万一,其浪费的燃油价值远远超过了几枚导弹的价格。从更大范围来说,不仅护航战斗机的燃油是白烧掉的,而且一般护航战斗机都是F-15等高技术、高价格的战斗机,每小时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更高,在这些地方白花掉的钱远高于燃油的价值。再从更更大的范围来说,如果把30%-50%的护航战斗机换成双用途导弹,因为护航战斗机一般载弹量都比较大,所以原来需要跑两趟才能完成的任务,只需要跑一趟就可以完成。按此推论,一场需要38天空袭才能结束的局部战争,按照新的武器和新的理论,只需要19天就可以达成??打赢一场战争更便宜、更迅速了??而且除了战斗机和武器本身成本的降低,执行相应的任务所需要的出动的数量或频率降低,那么相应的预警机的数量、预警机中工作的人员数量,在空中待命的加油机数量,空军基地的数量,甚至空军基地做饭的厨子的数量都可以减少。
  6、上面仅仅是成本降低,那还有战力的提升。从空袭南联盟看,只要Mig-29起飞拦截,其遇到的护航F-15、F-16都是其四倍以上,也就是四打一,Mig-29的命运是很悲惨的。而如果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斗机也都是携带双用途导弹,那么么Mig-29遇到的对手将是十打一!多么恐怖的理论!也即是说,通常防御性国家的战斗机会尽量绕过护航战斗机去攻击对地任务的战斗机,这种战术不成立了,因为对手每架战斗机都可以随时从对地任务转为对空任务了,整个战斗机的编队没有缺陷了,没有了侧翼或后翼薄弱的问题。再看防空武器,在轰炸南联盟时,通常有2至4架战斗机执行护航反辐射压制任务,编队在飞行途中,一旦发现有敌方防空导弹的活动,就会用反辐射导弹去摧毁对方的雷达,就算不能摧毁,也能最大可能的压制敌方雷达的开机,保证任务顺利的完成。但是由于执行防空压制的战斗机太少,往往在敌方雷达开机后,最近的战斗机发现被攻击后需要呼叫执行防空压制的战斗机前来,或者由预警机指挥执行防空压制的战斗机前往出事地点,这样节奏就慢了,敌方地面雷达有可能实施快速攻击然后关机,或者是时开时关,反辐射任务的战斗机很难抓住最有利的攻击时机。如果整个编队都装备或者大多数装备的是双任务导弹,那会如何?也即是说,任何时候只要有敌方雷达开机,附近的战斗机就可以立刻用双任务导弹执行反辐射任务,甚至出现几十架战机抢着攻击一个刚出现的目标的情况,在几十打一的情况下,在几十枚导弹同时飞向一个地面雷达的情况下,地面防空雷达的生存率有多高?这告诉我们,当配备双任务导弹后,整个空袭编队的突防能力会成倍数的增加;特别是空袭强地面防空的国家,编队的突防能力不是仅仅一两倍的提高,而是成几何数的提高!
  7、由此再往前继续分析,如果该联合双用途导弹达到技术指标服役(多用途能力实现,有效射程达到三百公里),作为F-22的标准武器。那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以F-22为圆心,三百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一切进入该圆圈的目标,包括空中非隐身飞机、地面车辆、雷达站、楼房、海面快艇等都将被吞噬,直到F-22弹尽返航(可惜没有空中加弹能力,以色列人笑笑!)。而该圆圈的移动速度是一千五百公里/小时(超巡的),该圆圈离空军机场的距离也是一千五百公里(携带两个副油箱抛掉或空中加油一次)。也就是说,该飞机进驻某机场后,将以该机场为中心周围一千五百公里以内,用一个半径三百公里的大毛笔两小时一班在地球表面上涂抹,凡是毛笔涂抹到的地方,结果自知,这才是未来战斗机真正的作战模式。
  上述讨论对我们有何启示?
  1、不仅发展飞机要有代的差异,我们要发展的下一代战斗机和J-10、J-11要有代差,发展的机载武器也要有代的差异。要追随世界上最先进的脚步,飞机要向隐身上发展,导弹也要向一弹三用,射程也要向三射程发展。不要搞欧洲那样的台风等不隐身战斗机,也不要研制Meteor、IRIS-T、ASRAAM等多种型号的混杂武器,更不要学俄国人用R-77改成一个所谓的冲压型号整天在那里忽悠。要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理解这个问题。前几天,论坛上有人提到我国下一代近距弹如何如何,就应该没有下一代近距弹这种说法,只有下一代多用途三射程弹。
  2、有人还提到我国下一代近距弹,导引头有多少阵列,32*32、64*64还是128*128,当然,阵列的多少当然重要,代表导引头技术的先进程度。但是我们更要关注,成熟度和价格。另外导引头的适应程度,要常温不要低温,因为低温制冷带来武器系统的复杂和成本的增加,这和低成本的路线不相符合。更要关注导引头是否能对地攻击,这才能和多用途的路线一致。
  3、上面说了美国这么多先进的地方,难道就只有强势没有弱点?当然有。这年头钱很重要,经费很重要。从雷神不得不在AIM-120D和AIM-9X这类导弹装上下一代技术,说明美国经费也很困难,下一代导弹正在不断推迟。这正是我们迎头赶上的好机会。我们既然了解了人家的指导理论和发展方向,对方又处于困难时期,就应该把对方好的思路拿来我用,在机载导弹武器上实现跨越,就算不能超过对手,也能够赶上对手的步伐。
  4、前面也提到了,美国的阿姆拉姆导弹采购数量上千枚,而实战射出去的才十多枚。大多数导弹没法更新,只能库存在仓库里面积压。虽然可能有我国台湾那样从关岛运进一些早些年就生产的导弹,还可能有巴基斯坦或中东国家等消化一点早期库存。但是大多数空空弹还是积压,从而也导致了美国下一代导弹进展缓慢。这也启示我们,像闪电十(SD-10)这样的导弹,并不需要大批量生产,而是不断改进之,并抓紧我国下一代多用途三射程导弹的研制,避免库存积压。
  5、上面的联合双用途导弹也启示我们,导弹武器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像导航系统,我们可以采用北斗二代制导,由于模块化设计,在出口型号上,我们可以将其替换为GPS制导或伽利略制导,也不会暴露我国自用导弹的参数,这就是模块化的好处。
  6、好的武器不是先进的技术堆砌而成的,而是依靠先进的理论指导武器的研制并采用合适的技术而成的。这也提示我们,今后的武器研制,不仅要先进,更要可靠和维护方便,并且要成本低。战争不仅要能打,而且要能打得起,打仗挣得的好处比付出代价要高,那仗才是打赢了。光是把敌人摧毁了,杀死了,并不是打赢了。如果一种武器不便宜,不能大批装备,那他的战斗力是要乘以相应的80%、50%甚至30%的。

前面的文章,如果有人理解为帮美国吹嘘其武器系统的强大,那就错了。分析和了解对手,是为了更好的战胜对手,至少要跟上对手的发展脚步。古人说过知己还要知彼。了解人家的发展方向,是为了制定我们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要了解对手的弱点和发展中的困难,使得我们少弯路,并且能够发挥我们的特长并抓住对手的弱点。
  1、联合双用途导弹从侧面说明,隐身战斗机是发展的趋势。如果我们还在要不要隐身上争论,那就太无聊了。不仅飞机要隐身,而且机载武器系统也要适合隐身的载机,所以高性能的小尺寸武器是发展趋势。
  2、多用途话是趋势。即对空又对地,不是一个简单节省导弹的问题。而是代表一种理论,我们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上看待和明白武器的发展。也就是说,之前的作战飞机一般只执行一种任务,而F-111那种战斗轰炸机两者不能兼顾。到了F-15和F-16的空优时代,通过外挂不同的吊舱和不同的导弹和炸弹,可以分别执行对地和对空任务,但是通常一次起飞是只执行一种任务。而联合双用途导弹和F-22隐身战斗机的概念,把多种任务的集合搬到了空中,在空中就可以动态的完成各种任务,无需抛掉一些武器参战,也无需再返回基地重新挂弹。以前F-16执行对地任务可以算1分,执行对空任务可以算1分,合起来算2分,这是不对的,只能算1.5分,因为你不能同时执行两种任务。而联合双用途导弹加上F-22这类飞机才让2分成为可能。也就是说提高了飞机的综合作战能力,这才是问题的实质。也即是说,同样100亿美元采购80架F-22加1000枚导弹,采购联合双用途弹和非双用途弹,虽然总经费都是100亿美元,但是作战效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而不是仅仅看到节省导弹。
  3、同样,由于模块化、多功能化,大批量采购一种导弹型号,才能造成单价降低。同时库存维护也较为节省。以前如果用1000枚阿姆拉姆导弹对空和1000枚哈姆导弹反辐射,现在只要采购1500枚联合双用途导弹就行了。对付空中力量较强的敌国,把联合双用途导弹当空空导弹用,对付地面防空比较强的敌国,把联合双用途导弹当空地导弹用。联合双用途导弹那库存只要1500枚胜过之前的2000枚。
  4、产品要流动才有活力。这怎么理解?之前看过91年海湾战争就知道,美国把大量500公斤和1000公斤炸弹的库存装上激光制导导引头,扔到伊拉克去了,彻底解决了冷战结束后铁砣炸弹的库存问题,而战争的经费很多是由盟国如日本等支付。而从海湾战争、空袭南联盟、伊拉克战争、阿富汗反恐,阿姆拉姆导弹导弹实战只发射了十多枚,没有多少发射量,敌人空中力量太弱了。而如果是用双用途导弹的话,可以把双用途导弹当成对地武器也打出去,这样导弹消耗了,就可以买新的更好的武器了。
  5、上面从单价和采购数量说明了多用途导弹的成本优势,仅仅还是一个采购时的成本优势。使用该导弹时,同样也会有成本优势。例如,在F-15和F-16联合执行轰炸南联盟的时代,护航战斗机要占到30%-50%的比例,也就是说,这些护航战斗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白飞的,什么意思呢?因为南联盟空军太弱了,这些护航战斗机每次都是没有目标的护航,但是每次仍然需要护航以防万一,其浪费的燃油价值远远超过了几枚导弹的价格。从更大范围来说,不仅护航战斗机的燃油是白烧掉的,而且一般护航战斗机都是F-15等高技术、高价格的战斗机,每小时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更高,在这些地方白花掉的钱远高于燃油的价值。再从更更大的范围来说,如果把30%-50%的护航战斗机换成双用途导弹,因为护航战斗机一般载弹量都比较大,所以原来需要跑两趟才能完成的任务,只需要跑一趟就可以完成。按此推论,一场需要38天空袭才能结束的局部战争,按照新的武器和新的理论,只需要19天就可以达成??打赢一场战争更便宜、更迅速了??而且除了战斗机和武器本身成本的降低,执行相应的任务所需要的出动的数量或频率降低,那么相应的预警机的数量、预警机中工作的人员数量,在空中待命的加油机数量,空军基地的数量,甚至空军基地做饭的厨子的数量都可以减少。
  6、上面仅仅是成本降低,那还有战力的提升。从空袭南联盟看,只要Mig-29起飞拦截,其遇到的护航F-15、F-16都是其四倍以上,也就是四打一,Mig-29的命运是很悲惨的。而如果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斗机也都是携带双用途导弹,那么么Mig-29遇到的对手将是十打一!多么恐怖的理论!也即是说,通常防御性国家的战斗机会尽量绕过护航战斗机去攻击对地任务的战斗机,这种战术不成立了,因为对手每架战斗机都可以随时从对地任务转为对空任务了,整个战斗机的编队没有缺陷了,没有了侧翼或后翼薄弱的问题。再看防空武器,在轰炸南联盟时,通常有2至4架战斗机执行护航反辐射压制任务,编队在飞行途中,一旦发现有敌方防空导弹的活动,就会用反辐射导弹去摧毁对方的雷达,就算不能摧毁,也能最大可能的压制敌方雷达的开机,保证任务顺利的完成。但是由于执行防空压制的战斗机太少,往往在敌方雷达开机后,最近的战斗机发现被攻击后需要呼叫执行防空压制的战斗机前来,或者由预警机指挥执行防空压制的战斗机前往出事地点,这样节奏就慢了,敌方地面雷达有可能实施快速攻击然后关机,或者是时开时关,反辐射任务的战斗机很难抓住最有利的攻击时机。如果整个编队都装备或者大多数装备的是双任务导弹,那会如何?也即是说,任何时候只要有敌方雷达开机,附近的战斗机就可以立刻用双任务导弹执行反辐射任务,甚至出现几十架战机抢着攻击一个刚出现的目标的情况,在几十打一的情况下,在几十枚导弹同时飞向一个地面雷达的情况下,地面防空雷达的生存率有多高?这告诉我们,当配备双任务导弹后,整个空袭编队的突防能力会成倍数的增加;特别是空袭强地面防空的国家,编队的突防能力不是仅仅一两倍的提高,而是成几何数的提高!
  7、由此再往前继续分析,如果该联合双用途导弹达到技术指标服役(多用途能力实现,有效射程达到三百公里),作为F-22的标准武器。那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以F-22为圆心,三百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一切进入该圆圈的目标,包括空中非隐身飞机、地面车辆、雷达站、楼房、海面快艇等都将被吞噬,直到F-22弹尽返航(可惜没有空中加弹能力,以色列人笑笑!)。而该圆圈的移动速度是一千五百公里/小时(超巡的),该圆圈离空军机场的距离也是一千五百公里(携带两个副油箱抛掉或空中加油一次)。也就是说,该飞机进驻某机场后,将以该机场为中心周围一千五百公里以内,用一个半径三百公里的大毛笔两小时一班在地球表面上涂抹,凡是毛笔涂抹到的地方,结果自知,这才是未来战斗机真正的作战模式。
  上述讨论对我们有何启示?
  1、不仅发展飞机要有代的差异,我们要发展的下一代战斗机和J-10、J-11要有代差,发展的机载武器也要有代的差异。要追随世界上最先进的脚步,飞机要向隐身上发展,导弹也要向一弹三用,射程也要向三射程发展。不要搞欧洲那样的台风等不隐身战斗机,也不要研制Meteor、IRIS-T、ASRAAM等多种型号的混杂武器,更不要学俄国人用R-77改成一个所谓的冲压型号整天在那里忽悠。要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理解这个问题。前几天,论坛上有人提到我国下一代近距弹如何如何,就应该没有下一代近距弹这种说法,只有下一代多用途三射程弹。
  2、有人还提到我国下一代近距弹,导引头有多少阵列,32*32、64*64还是128*128,当然,阵列的多少当然重要,代表导引头技术的先进程度。但是我们更要关注,成熟度和价格。另外导引头的适应程度,要常温不要低温,因为低温制冷带来武器系统的复杂和成本的增加,这和低成本的路线不相符合。更要关注导引头是否能对地攻击,这才能和多用途的路线一致。
  3、上面说了美国这么多先进的地方,难道就只有强势没有弱点?当然有。这年头钱很重要,经费很重要。从雷神不得不在AIM-120D和AIM-9X这类导弹装上下一代技术,说明美国经费也很困难,下一代导弹正在不断推迟。这正是我们迎头赶上的好机会。我们既然了解了人家的指导理论和发展方向,对方又处于困难时期,就应该把对方好的思路拿来我用,在机载导弹武器上实现跨越,就算不能超过对手,也能够赶上对手的步伐。
  4、前面也提到了,美国的阿姆拉姆导弹采购数量上千枚,而实战射出去的才十多枚。大多数导弹没法更新,只能库存在仓库里面积压。虽然可能有我国台湾那样从关岛运进一些早些年就生产的导弹,还可能有巴基斯坦或中东国家等消化一点早期库存。但是大多数空空弹还是积压,从而也导致了美国下一代导弹进展缓慢。这也启示我们,像闪电十(SD-10)这样的导弹,并不需要大批量生产,而是不断改进之,并抓紧我国下一代多用途三射程导弹的研制,避免库存积压。
  5、上面的联合双用途导弹也启示我们,导弹武器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像导航系统,我们可以采用北斗二代制导,由于模块化设计,在出口型号上,我们可以将其替换为GPS制导或伽利略制导,也不会暴露我国自用导弹的参数,这就是模块化的好处。
  6、好的武器不是先进的技术堆砌而成的,而是依靠先进的理论指导武器的研制并采用合适的技术而成的。这也提示我们,今后的武器研制,不仅要先进,更要可靠和维护方便,并且要成本低。战争不仅要能打,而且要能打得起,打仗挣得的好处比付出代价要高,那仗才是打赢了。光是把敌人摧毁了,杀死了,并不是打赢了。如果一种武器不便宜,不能大批装备,那他的战斗力是要乘以相应的80%、50%甚至30%的。
原创?
说不定将来真的可以“空中加弹”{:jian:}
除夕夜读强文!舒服{:cha:}
双射程和可以对地都是不错的
但是这不会是对地的好选择,可以当作,但是当作主要选择为了炸几栋有嫌疑的房子,2颗250kg激光制导炸弹能搞定的事情,一个机群的20kg弹头也不够呀,这种摧毁任务不是打得准就管用的呀。
所以另外一种隐身战斗机适用的对地武器也在开发中,那就是可以塞入弹舱的小直径炸弹。

多射程双任务导弹自然是好东西,,虽然毫无疑问不如同样水平下同样大小的专用弹厉害,但是对于美帝来说,这不是问题,毕竟对手都差他一截。不过,这对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我们来说,是不是要那么早就当成首选还是问题。

当然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核弹头,20kg的弹头如果是聚变弹,10万吨当量也不是做不到,不要那么夸张,就算千吨当量对地足以一次炸掉一个街区,对空则是200米的毁伤半径,那就足以胜任多任务了,问题是敢用么?
lz好文章啊,写的不错

ls的说的精度不是问题,20kg只要打准,其实足够摧毁目标了,除非是特殊加固的地下目标。将来kkv都可以装进战斗部,核心还是制导
只要精度足够高,20KG的战斗部足以执行多数空袭任务了,当然我觉得发展SDB还是很重要的,毕竟再怎么地SDB也要比导弹便宜,双任务弹更适合打击时间敏感目标,打击预定目标还是SDB好
毛子有一款空空导弹带矢量喷管。
新年第一贴献给楼主营养好帖
空空蛋主要是破片杀伤飞机,对地攻击一般是高爆/燃烧/钻地,弹头差距比较大。
就算制导极其精确,也需要一定的当量才能起作用,一枚空空蛋恐怕连个防爆门都炸不开,如果是攻击桥梁/道路/加固的工事一类坚固目标,作用太小了。
不错。好贴。

当我们还在为某款飞机的所谓机动性,稳盘,瞬盘争论不休的时候,美国人已经是隐形飞机+双任务+三射程导弹了。

机动性再强,视距内单挑能力再强,在一群隐形飞机+三射程弹群祧面前有什么机会?
AIM-7最早是为F3H-2M和F7U-3M美国海军两款全导弹截击机专门研制的,首次完成AIM-7C实弹实射的是F3H-2N,1958年12月8日。

至于F-4家族用上麻雀弹,已经是后事儿了
如果固体氢技术实用化,20千克装药足已击毁任何目标!
讲得很好。

MD的先进不仅仅在于其具体某项武器或者某个单项指标上面,而是整个作战思想的前瞻性。落后国家可以山寨别人的这个那个武器,甚至个别指标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武器发展的思想、方向却是无法山寨的。未来的战争怎么打,是武器和思想皆领先的一方主导的,没有主见、盲目模仿的后来者只能被动应付。

平时听到国内很多声音反对平台和武器的综合化和多用途化,空军、海军领域的都有,觉得单项比人家强多少多少就可以全盘皆赢。有时觉得他们的眼光只看到过去,而看不到未来。
主要是这个东西本身就是高速设计的,对地攻击时俯冲加速速度更快,如果使用加固弹头的话就成了小穿甲爆破弹了,对很多地面目标,尤其是战车就是很大的威胁。
整合三个射程为一弹, 未必是最优效费比啊, 毕竟如果拿300公里以上的弹当格斗弹使用, 载弹量就会下降很大

比如F-22那种两侧弹仓,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塞得下这种玩意

更不用说集成了这么多打击模式的弹头的造价了, 美国确实爱标新立异,不过不是都实用, 否则也不会在越南被干下来1万架飞机了
Bearcat 发表于 2010-2-14 04:52


    反对平台武器的综合化多用化?你举个例子。

反对平台武器的综合化多用化?你举个例子。
zhutou6 发表于 2010-2-14 06:16


J-10A, J-10B就是个例子。不少有识之士都指出其对地能力、导弹挂载能力都弱,在众多现役三代中可排末位。有不少人,包括内部的人就出来唱,说挂那么多空战中有什么用?J-10就是以空优为主。对地由飞豹一类来打理。这不是鼓吹单一用途,反对平台的多用途化么?这不就是无视世界发展潮流么?这种人的脑子里能塞得进“空地双用途导弹”的概念么?

研制歼-8时候的那句名言就听得太多了“根据以前的战争经验,未来空战应该还是以航炮为主....”这种坐井观天的人可是什么总师一类的人物。
反对平台武器的综合化多用化?你举个例子。
zhutou6 发表于 2010-2-14 06:16


J-10A, J-10B就是个例子。不少有识之士都指出其对地能力、导弹挂载能力都弱,在众多现役三代中可排末位。有不少人,包括内部的人就出来唱,说挂那么多空战中有什么用?J-10就是以空优为主。对地由飞豹一类来打理。这不是鼓吹单一用途,反对平台的多用途化么?这不就是无视世界发展潮流么?这种人的脑子里能塞得进“空地双用途导弹”的概念么?

研制歼-8时候的那句名言就听得太多了“根据以前的战争经验,未来空战应该还是以航炮为主....”这种坐井观天的人可是什么总师一类的人物。

整合三个射程为一弹, 未必是最优效费比啊, 毕竟如果拿300公里以上的弹当格斗弹使用, 载弹量就会下降很大
更不用说集成了这么多打击模式的弹头的造价了, 美国确实爱标新立异,不过不是都实用, 否则也不会在越南被干下来1万架飞机了
...
F119吹重比11.60 发表于 2010-2-14 06:13



    汽车刚发明的时候也是比不上马车好用,被很多“聪明人”嘲笑的。空空导弹发明时也没航炮好用,还被搞歼-8的什么总XX鄙视。
整合三个射程为一弹, 未必是最优效费比啊, 毕竟如果拿300公里以上的弹当格斗弹使用, 载弹量就会下降很大
更不用说集成了这么多打击模式的弹头的造价了, 美国确实爱标新立异,不过不是都实用, 否则也不会在越南被干下来1万架飞机了
...
F119吹重比11.60 发表于 2010-2-14 06:13



    汽车刚发明的时候也是比不上马车好用,被很多“聪明人”嘲笑的。空空导弹发明时也没航炮好用,还被搞歼-8的什么总XX鄙视。
Bearcat 发表于 2010-2-14 08:00

万金油和术有专攻反映了多目标和单目标优化的差异

相同技术水平下,显而易见,造一个射程500公里的万金油效果, 通常无法跟专弹专用的效果比
F119吹重比11.60 发表于 2010-2-14 08:32

“相同水平”?前后水平怎会相同的?水平是永远不断进步的,可是很多人就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以前、现在都做不到不等于十年、八年后还做不到,不等于就没有前途。
F119吹重比11.60 发表于 2010-2-14 06:13
这个数字你是哪里看到的..?;funk
上图祝贺大家新年好!
102.jpg
101.jpg
楼主厉害,MD厉害,学习了。
请问,如果是冲压发动机,机和蛋能共油吗?
也就是说,发射前给蛋加油
壁画 发表于 2010-2-14 09:09


    BIG教主都不认识.你怎么混CD的[:a1:]
PLA 发表于 2010-2-14 02:13
为谁专门研制和配套武器还是有差异吧。一种武器肯定是要适用于多个武器发射平台为好。
AIM-120的原型弹最早是在1981年,由F-16试射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AIM-120仅限定于“专门为F-16研制的”。
毕云涛 发表于 2010-2-14 12:34
固体冲压发动机用的燃料和飞机内燃油是不同的。
一直没搞清流星那个燃气发生器是什么玩意儿
米帝的东西好XE。。TG山寨的路还很长。。。
以色列人有空中加弹技术?
TG 加油啊。
壁画 发表于 2010-2-14 09:09

这是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 美国军方被打下8600架飞机, 南越傀儡军被日下来1100架, 一共损失近1万架飞机


南越伪军损失



资料出处全部是美国军方统计的:
https://www.airforcehistory.hq.a ... /a_war_too_long.pdf
http://www.airforce-magazine.com ... acs/0904vietnam.pdf
http://www.popasmoke.com/helolosses.html
http://www.vhpa.org/heliloss.pdf

美国军队在越南表现简直惨不忍睹, 实际上几次局部战争,一遇到稍微厉害点的对手, 就很怂, 也就是哈美小白成天替美国胡吹YY
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在到90年代海湾战争,只能说明美地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有经验了。
俺怀疑是不是理解错了,老美可是搞过许多不切实际的东西。另外,老美是否真的有这种思路,俺觉得也不确定。
咱们还是从咱们自己实际出发,搞好属于自己的东西。

下面是一些相关资料:
美海军“联合通用导弹”重出江湖

    海湾战争后,美国海军的“濒海作战”和“以海制陆”的新战略和新战法日新月异,在这种海陆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新理论指导下,美海军正在大力发展海战、陆战通用的、灵活多样搭配的新一代武器系统。在诸多的海陆双向攻击的手段中,以模块化、多用途的通用型战术导弹的发展理念尤为引人注目。2008年4月,美国海军携手陆军启动了研制经费高达6900万美元的通用型空对地导弹的发展项目,用于装备两个军种的武装直升机和固定翼作战飞机,但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令人瞠目的“联合空对地导弹”(JAGM)实际上并不是陆海军联合作战深化的新潮产物,而是被搁置了近两年的“联合通用导弹”(JCM)重出江湖,在改头换面之后重新杀入了濒海作战的主打队伍中,承载了美利坚老牌陆海军太多的厚望,让我们追寻一下这个海陆目标“通吃”的双面杀手的身世之谜。
冠以“联合通用”(JCM)时尚名称的空对地导弹
    “杰西姆”JCM导弹最初被命名为“通用模块导弹”(CMM),由美海军和陆军联合发展。“杰西姆”发展计划于2002年正式启动,波音、洛·马和雷声公司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分别提交了导弹方案。2004年6月,美陆军正式授予洛·马公司JCM导弹发展合同,进入为期4年的系统开发与演示阶段。同年12月,该导弹被命名为AGM-169,其原型代号为YAGM-169A。洛·马公司确定的目标是在2010年实现初始作战能力,并初步计划总共生产54000枚“杰西姆”。但2005年12月,因经费问题该计划被搁置。
    从外形看,YAGM-169A与现役的“海尔法”空地导弹类似,这主要是出于与现有导弹发射装置和接口兼容性的考虑。导弹长1.775米,直径178厘米,翼展32.5厘米,重49千克,采用可调式两级火箭推进装置和三模复合寻的导引头,包括半主动激光、被动红外成像以及主动毫米波雷达。其中,半主动激光寻的头用于精确打击和降低连带毁伤;被动红外成像用于提供被动式“发射后不管”的打击能力;主动毫米波则用于攻击分散的多个目标,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攻击。
多种搭载平台的“杰西姆”空前灵活
    “杰西姆”JCM计划装备陆军的AH-64D“阿帕奇”、海军的MH-60R“海鹰”、海军陆战队的AH-IZ“超级眼镜蛇”直升机和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直升机载型。JCM的射程为16千米,是“海尔法”II导弹的2倍;当JCM装备在F/A-18上时,射程可达28千米,每架战机可携带12枚。其多用途弹头由通用动力公司的武器与战术系统分部设计,集成了可摧毁多种装甲目标的聚能装药和爆破杀伤弹药战斗部,后者可穿透舰艇、装甲车辆、建筑物和碉堡等硬目标的外壳并在其内部爆炸。
    “杰西姆”JCM有许多突出的优势,包括高度灵活的发射前锁定与发射后锁定模式;支持网络中心战行动的自主瞄准与协同打击能力;不受天气限制的“发射后不管”能力和强大的生存能力;精度超过“海尔法”II导弹的点目标打击能力:三模复合寻的导引头高度的灵活性、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和低连带毁伤;可摧毁硬目标和软目标的多功能弹头;整合成熟技术与早期试验成果的低成本与低风险性;以及射程更远和低烟雾发射药带来的战区外发射能力和发射平台安全性和生存能力的提高等优点。
    为此,尽管“杰西姆”的经费一度被冻结,但洛·马公司内部却始终没有放弃该项目,多次声明计划取消并非由于成本问题或性能缺陷,并继续开展三模复合寻的头技术的研究,该技术是JCM实现全天候条件下打击移动目标能力的关键。按照设想,陆上作战的JCM导弹将使用双模复合传感器对射程内的目标进行追踪,由全天候毫米波雷达在近距离上进行末端制导。2004年12月,“杰西姆”三模复合寻的头进行了针对小型目标的海上作战试验,在最高3级海况下完成了125次以高速航行和规避机动状态的巡逻艇为目标的试验。洛·马公司还分别使用三种导弹对JCM三种模寻的头进行了测试:以“海尔法”导弹试验半主动激光寻的头,用“标枪”导弹试验被动红外成像寻的头,用“长弓”导弹试验主动毫米波雷达寻的头,试验的成功为三模复合寻的头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合空对地导弹”计划的“浴火重生”
    JCM更名为JAGM后,其发展和采购计划已在2007年底确定。美陆军在2008财年预算申请中阐述了JAGM导弹的使命:由固定翼飞机、旋转翼机和无人机发射,具备先进的视距内、外攻击能力;其特点包括精确瞄准(主/被动)和“发射后不管”寻的头技术、更远的射程和更高的毁伤性;既可攻击静止目标也可攻击移动目标。JAGM将提升作战部队的灵活性,更有效地攻击重/轻型装甲车、工事、建筑物、水面舰艇、指挥车、步兵分队、雷达和防空系统等目标。JAGM的多模寻的头功能强大,使其无论在恶劣天气、白天或夜晚、未知地区或危险地区均能完成攻击。JAGM具有交互操作能力,可代替多种现役导弹,从而使支持远征部队的后勤更加高效。
    美海军在众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上的陈述中称,海军陆战队自2003年以来共发射了1155枚“海尔法”导弹和“陶”式空对地导弹,成效显著。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要求从2007财年开始,为固定翼飞机、旋翼机和无人机发展下一代的空对地近距离空中支援武器,提高精确打击弹药的作战效能。美海军陆战队参与了由国防部长办公室牵头的“概念决策评审”,其目的确保了在2007年上半年确定JAGM的投资战略。最终研制一种可攻击移动目标并且连带毁伤率低的精确制导武器,替换现役的“陶”、“海尔法”和“激光小牛”系列导弹。2008年将主要进行风险控制和寻的头技术的研究、发展、测试和评估工作。
美陆、海军联合打造新导弹仍道路曲折
    目前看来,美国陆、海军至少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即重新授予洛·马公司JAGM导弹发展合同,或者利用JCM导弹发展计划的设计规划书继续完成新导弹的研制工作。然而,洛·马公司也面临着来自其竞争者雷声公司的压力。雷声公司一直在进行三模复合寻的头IPAM导弹的研制,该项目是与洛·马公司共同承担的陆军“精确攻击导弹”(PAM)计划的工作之一。雷声公司已经完成了直升机载型号PAM导弹的发射试验,并将其命名为“精确攻击空对地导弹”(PAASM)。雷声公司有可能以PAASM导弹概念为基础,提出参与JAGM导弹计划的竞争方案,同时向国际市场推广。
    雷声公司称,自美军方JCM的作战需求提出以来,相关技术和作战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目前的JCM方案没有对数据链提出要求,很难满足未来战场协同作战CEC的要求。因此,美海军和陆军应在JAGM导弹合同授予之前重新安排竞标。
美国正在评估新型的空空导弹项目,即联合双用途制空导弹。该型导弹具有空空和空地打击功能,预计装备F-22、F-35和未来无人作战飞机。美国希望该型导弹能在2018年左右得到部署,并希望能在2011财年能获得导弹研究的资金。此外,美国空军还继续研制可调节火箭/冲压发动机,为未来增程空空导弹提供动力。
美国未来“空中多面手”
联合双任务制空导弹(JDRADM)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不仅具备空空作战能力,而且具备防区外空对地攻击能力的多用途未来空射新概念导弹,它的研制标志着新一代空空导弹的研发工作正式启动,其研发进程将牵引出美国未来空空导弹的发展思路。
  
  “空中多面手”性能概述
  
  JDRADM采用多波段多模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导引头、武器数据链和先进的弹体、推进系统等,可打击包括固定翼飞机、旋翼飞机、无人机、巡航导弹在内的多种高性能空中目标以及防空雷达。
  JDRADM质量为217.92千克,直径为215.9毫米,翼展为332.74毫米。一架F-22A主弹药舱能装载6枚JDRADM,一架F-35新型内置弹药舱能装载6枚JDRADM,原有弹药舱只能装载4枚。JDRADM还可装备F-18、F-16和F-15等战斗机。
  JDRADM在高空的巡航速度可达马赫数6.5,海面巡航速度可达马赫数4。它能在复杂背景干扰下识别出真实目标。此外,JDRADM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多种空战能力——该导弹具有超强的机动能力,可执行超视距拦截和近距格斗。
  全方位离轴发射——为实现近距格斗和超视距拦截的双重功能,该导弹采用了主动雷达和红外成像双模导引头,目前已实现150。离轴发射角。未来,将具备全方位离轴发射的能力。
  后向攻击能力——采用保形雷达阵列技术、反作用控制技术与载机后向式雷达相结合,使JDRADM具备了在载机后方攻击目标的能力,即从载机前方发射导弹,利用导弹的超机动性攻击位于载机后方的目标。
  
  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关键技术设定
  
  JDRADM项目计划为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提供一种既可打击超远距离空空导弹又可执行反辐射打击导弹任务的新型导弹。美国军方对联合双任务制空导弹的要求是:尺寸与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相同,可装备F-22A、F-35、传统战斗机和无人战斗机;最好具备利用多频谱传感器融合进行目标识别的能力:可全向攻击空中目标和敌方地面防空设施:执行空空作战任务时,导弹既可大离轴发射,也可攻击超视距目标;安装双向数据链:导弹由载机提供瞄准信息,可以采用头盔瞄准具等多种方式,其关键技术包括双推进喷气式发动机(DCS)技术和多波段多模AESA导引头技术。
  先进的多波段导引头融合了AGM一88E的宽频带被动高精度射频接收器和双波段AESA主动导引头。这种双波段AESA主动导引头是目前世界上首个可工作在C波段和Ka波段的导引头。C波段导引头极大地改进了导弹的远距离截获和跟踪能力,而Ka波段导引头则为导弹飞行末段提供了高分辨率图像。在进行空空作战过程中。导弹能够识别40千米以外的雷达横截面为0.1平方米目标。在打击防空雷达时,导弹能够在敌雷达关机状态下对防空雷达进行成像识别末段导引。
  DCS是一种新型推进系统,2005年首次在HyFly项目中试验成功。该发动机基本上填补了冲压式发动机与喷气式发动机之间的空白。进气口气流分别进入超声速和亚声速通道。燃料在亚声速通道的传统燃烧室燃烧,再进入超声速通道的燃烧室进行完全燃烧。通过以上方式,发动机将能保持马赫数3—7的速度。导弹发射后,通过端羟基聚醚固体推进器和冲压发动机,导弹加速到马赫数3.2。推进器燃尽后,DCS启动,并将导弹加速到其末段巡航速度。
  
  发展前景光明
  联合双任务制空导弹项目总经费150亿美元,从2006年项目正式立项至今,备受美国军方重视,除为其关键技术的研发制订了包括多项双任务制空导弹技术计划、多用途响应武器毁伤装置战斗部技术计划和导引头目标末端传感器一体化计划等诸多计划外,还不断注资加速其研制进程。
  DRADM-T计划重点放在导弹推进技术与控制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研究上,还计划对飞行器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改进未来空射导弹运动学性能,尤其是交战末段的运动学性能。SITES计划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评估和验证取消传统目标探测器(如战术空射导弹的近炸引信)的可行性。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建模,仿真和试验,开发和验证一种或多种制导引信一体化方法,这些方法可使新一代空射导弹具备制导引信一体化的目标探测和瞄准点选择能力。
  目前,上述计划进展顺利。在2006年9月,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分别与雷声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签订DRADM—T计划的第一阶段初步论证合同。2007年5月,波音公司赢得DRADM—T计划第二阶段的合同,对采用的各项技术及配置进行细化,以进行实验室试验和地面试验。2007年9月,美国空军与波音公司签订SITES项目研究合同。2008年,美国空间实验室又与波音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520万美元的合同,以演示验证制导综合引信技术的有效性。
  根据美国军方计划安排,联合双任务制空导弹项目在2010年将开始全尺寸研制,2012年进行非制导型JDRADM样弹的首次飞行试验,2015年进ASDD阶段,2020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030年装备部队
“联合通用导弹”和“联合双任务制空导弹”是不同的东西。
“联合双任务制空导弹”是针对空中目标和防空目标(雷达等),“联合通用导弹”是真正攻击地面、海面目标的东西。
也就是说,虽然多用途化方面有了不小进展,但仍然在对待差异巨大的目标时,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
LZ似乎把两者东西混到一起了,有点过于激进。
F119吹重比11.60 发表于 2010-2-14 18:20


    凡事要看到两面。越南战争MD虽然损失惨重,但是MD的军事和科学实力却因此而出现了飞跃,与前苏联的差距开始拉开。空地一体战,精确制导武器,防区外投射,反雷达导弹等革命性的概念都是从越南战争实践中萌芽,在此后2、30年中得到迅速成长,并统治了世界空军的发展潮流。现在回头来看历史,越南战争就算再多损失1万架也是物有所值的。没有越南战争,就没有美国空军的今天。到了90年代,MD空军实力和潜能都已经是天下第一了,伊拉克,南联盟能重复越南的战果吗?中国也打了越南,损失也不少,但导致了什么军事科学或作战思想革命吗?
无法想象诸如连续杆战斗部、破片战斗部如何反土木工事,或者半穿甲爆破弹如何拦截高机动的空中目标。
再者,红外阵列传感器如何反雷达站,或者同时拥有GPS制导、“雷达成像”(这得多大的弹载计算机……)
和红外成像能力,空对空射程还高达300km的东西能和AIM-9X有相似的身板。

如果真有这种水平的袖珍科技的话,我们防空就用WS系列火箭炮往远程雷达发现敌机的空域撒空空导弹好啦,
也用不着300km了,只需要50km射程,雷达成像+红外成像,20km主动制导半径即可。
一次就能撒上5枚,比中程防空导弹省钱和灵活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