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赤子情 激情奉献超自我—记“井冈之子”、中航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1:33:31


吴希明,1964年9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专业。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六O二所)总设计师、国家某重点工程总设计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高新技术863飞机基础技术主题专家。他先后参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几乎所有直升机机种的设计工作,曾4次在型号研制中立功,4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防科工委511人才”、“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当选第 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他创造了航空界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第一架运输型直升机、第一架舰载直升机、第一架武装直升机……他几乎参与了所有直升机机型的设计。

  他用四十五岁的青春,挑起了中国直升机设计研制工作的大梁,研制的飞行器将中国直升机研制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
  他叫吴希明,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六O二所)总设计师,国防科工委511人才、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近日又当选江西省第三届“十大井冈之子”。

  30岁开辟直升机数字化设计先河

  吴希明有一个外号,人人皆知,叫“拼命三郎”。13日,当记者来到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采访,还听到了人们对他的两个亲切称呼:“阿希”和“希总”。
  在1994年,年仅30岁的“阿希”首次应用CAD/CAM技术创建的直11全机外形数模,开辟了直升机数字化设计的先河,使我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

  “直-11军民通用轻型机的整个外形,当时都是“阿希”设计的。”原直11直升机总设计师丁仪向记者介绍,当时,为了研制该机型,所里花2000多万元从国外进口一台计算机辅助设备,无人会使用。刚刚新婚不久的阿希,接到了研制直升机气动外形的任务后,主动把家搬到了机房,一住就是100天,像着了魔似地苦思冥想,一边摸索使用计算机,一边琢磨用计算机来设计飞机的外形。

  经过100天的艰苦探索,阿希成功了,他独自首次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实用的全机理论外形,填补了我国直升机领域CAD/CAM的空白。但他个人却为此消瘦了20多斤。

  39岁将我国研制水平推进20年

  1998年,34岁的“阿希”担任国家重点型号第一副总设计师。该型号研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根据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阿希”一句话没说就挑起了重担。
  起早贪黑、全力以赴,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多少个通宵达旦,多少次工作到天亮洗一把脸、吃两个馒头后又坐在计算机旁边……2001年至2002年,阿希仅休息过4天。国防建设的沉重使命,使他丝毫不敢松懈。
  2001年2月,当仅有37岁时,“阿希”变成了年轻的“希总”,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

  2003年4月,“重点型号”研制成功,创造了航空界的多项奇迹:技术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研制时间也仅花费国外同类飞机的一半;我国直升机的研制水平更是从70年代一下提高到90年代,向前推进了20年。

  故事
  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赣报效祖国
  研究所每位同事都知道吴希明一段故事:1996年,吴希明曾在英国放弃一次次高薪聘请和深造邀请,毅然回赣报效祖国。
  1995年,因工作出色,吴希明被派往英国出任访问学者一年。1996年访问一结束,吴希明立即回国了,并在回国当天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很多人问他为何要放弃那么好的条件,吴希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离不开祖国,离不开我们中国直升机研究的摇篮。”

  岳父去世不能在身边尽孝

  工作中的硬汉也有过流泪之时。吴希明的妻子李俭向记者讲述了她唯一一次看见这位硬汉号啕大哭。
  去年7月7日,李俭的父亲突然因心肌梗塞去世。当时吴希明在外出差,未能在身边尽到最后孝道。一回来,吴希明便直奔殡仪馆抱着岳父号啕大哭,在场的同事全部被感动。

  “希总对岳父好在全所都被公认。”吴希明的岳父李崇林也在六O二所工作,原系我国第一批战斗机飞行员。

  特写

  工作狂·体育天才
  吴希明在人人眼中都是个“工作狂”。“希总走到哪儿,都永远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大黑包,一闲下来就拿出手提电脑学习。”六O二所副总工程师洪蛟向记者介绍说。
  吴希明是“工作狂”,可他不是“书呆子”,他还是一位“体育天才”。据同事们介绍,吴希明不仅羽毛球水平高,而且篮球、乒乓球、排球、游泳也有不俗的表现。

     吴希明平日少言。

  只有谈起直升机,他那双充满着智慧的眼睛便格外灿烂,语言和词汇就像滔滔的赣江水,源源不断。

  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升机专家、国家某重点工程总设计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先后参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几乎所有直升机型的设计,曾4次在型号研制中立功,4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由于成果突出,吴希明成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被评为 “国防科工委511人才”、“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并当选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倘若说,直升机是翱翔在蓝天的骄子,那么,吴希明就是将理想抒写在蓝天的人。

  1984年毕业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直升机专业的吴希明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了条件较为艰苦、地处三线地区的中国直升机研究所工作。他的理想就是要为祖国设计出最先进的直升机。
  面对直升机总体设计这一复杂、系统的工程,刚出大学校门的吴希明深感自己学识和经验的缺乏,他在虚心向老专家学习的同时,还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翻遍了图书馆里所有有关直升机技术方面的书籍,写了几十本厚厚的笔记。直11军民通用直升机是我国第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种,也是吴希明呕心沥血的一个型号。飞机的整体外形都是他设计的。当时研究所花2000多万元从国外进口了一台计算机辅助设备,为了掌握这把打开现代飞机设计之门的钥匙,吴希明把家搬到了机房里。他一边摸索着学会使用计算机,一边试着用计算机来设计飞机的外形。整整一年时间,他忘了时间,忘了饥饿,身体越来越瘦,头发越来越长,体重锐减至不足50公斤。

  终于,吴希明首创了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用的全机理论外形,填补了我国计算机领域CAD、CAM的空白,开辟了直升机数字化设计的先河,为加速型号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12月,直11型机顺利首飞,其研制水平取得六项技术突破、七项国内第一,并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2001年,年仅37岁的吴希明挑起了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的重任。他深知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在第一次主持的总师系统协调会上,他斩钉截铁地说:“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只有创新、拼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否则,就会失去话语权。”

  这是一位知识分子的报国誓言。

  为了加快研制步伐,吴希明在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在优质高效完成多项重点工程研制任务的同时,直八、直九、直11系列直升机改进改型齐头并进,形成“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合理格局。

  在采访中,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吕春雷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身体力行是吴总惯有的作风。他卓有成就,知识面又宽,却没有任何架子。当我们在技术上碰到难题,只要他在,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给你细心地解疑和探讨。他在所里是出名的忙人,因工作任务重、学术活动多,一年 365天有200多天在外出差,他随身带着两个包,一个装着衣物,一个装着电脑,那怕在候机的那点时间,他也要打开电脑工作。只要在家,他办公室的灯光总要亮到深夜,甚至天明。

  吴希明对工作的严谨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是他追求的一种科学境界。副总设计师吴承发给我们讲了这么个故事。有一次,某重点型号直升机进行科研试飞,飞行员对飞机评价很高,只是说偶尔有点小噪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场的吴希明满脸严肃地说:“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一起重大的飞行事故后面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后面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后面有1000个事故隐患,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和大家一起钻研了 30个日夜,查阅了几千份技术图纸、几百份计算报告,做了几十次地面试验,终于排除了这个隐患。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苛刻,近5年来,直升机所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80多项。

  1995年吴希明获得了赴英国出任访问学者一年的机会。由于他有着深厚的直升机设计造诣,再加之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深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青睐,向他发出了进一步深造的邀请。但他说:“我知道,这里的生活、科研条件或许要比国内好些,但我是中国人,我的理想在祖国的蓝天,一个人离开了理想,那生活的意义又何在呢?”

  学业期满,吴希明一天也没有多留,立即回到了祖国,用新的知识去实现理想。

  2009年7月7日,吴希明正在西安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早过了吃晚饭的时间,同行者还不见他下楼吃饭,敲开房门,只见吴希明泪流满面地坐在椅子上。原来,他接到电话,岳父李崇林就在1个小时前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了。在吴希明心中,岳父是位值得敬重的老人。他是我国第一代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曾驾驶着战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爷儿俩只要谈起飞机,有着聊不完的话题。他们有着共同的蓝天梦,一个是设计飞机,一个是驾驶飞机。共同的理想将他们的心拴得更紧,拉得更近。岳父知道女婿肩负着为祖国设计新一代直升机的重任,默默担负起吴希明一家的“后勤”工作,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
  吴希明立起身,朝着南方深深鞠了一躬。
  吴希明更发奋了。他率领的团队通过重点型号的自主创新,攻克了总体气动设计、任务系统关键设备及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等一系列直升机关键技术,使我国军民用直升机的设计水平达到世界第三代先进直升机技术水平。与此同时,他们研制的航天员训练设备和航天座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上天作出了贡献。
  做中国的“李林达尔”

  世界滑翔机之父德国人李林达尔,一生为他心爱的飞行事业进行过2000多次滑翔飞行试验,为人类翱翔蓝天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个初中生在偶然间阅读了关于李林达尔的事迹,心中升腾起无限的敬畏,并默默发誓:做中国的李林达尔。因为这个梦想,使他25年如一日的付出和坚守,成就了自己直升机设计师的事业人生。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吴希明。

  吴希明上大学期间,正值世界各国军备竞赛,高、精、尖武器飞速发展的时期,而当时中国的航空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吴希明通过深入学习,看到了我国航空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更加坚定了献身航空、振兴祖国直升机事业的坚定信念。

  1984年,吴希明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他摒弃了都市的繁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位于三线地区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在简陋的科研所里,他从普通设计员到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直至总设计师,一步一个脚印,一干就是25年。

  刚到研究所时,面对直升机总体设计这一复杂、系统的工程和日新月异的直升机研制技术,吴希明深感自己工程实践经验缺乏,他利用周末和晚上进行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设计能力。短短几年时间差不多翻遍了图书馆里所有直升机技术方面的图书资料,笔记作了厚厚的十几本。

  扎实的理论功底、长期的工程实践,使吴希明一步一步成长为直升机领域堪当大任的专家。他亲自参与或主持了包括直8、直9、直11和国家重点工程等多个系列直升机的研制。直11军民通用轻型直升机是我国第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机种。当时,所里花2000多万人民币从国外进口一台计算机辅助设备,但是没人会用。吴希明从那一天开始就把家搬到了机房里,他一边摸索着学会使用计算机,一边琢磨着用计算机来设计飞机的外形。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吴希明独人首次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实用的全机理论外形,填补了我国直升机领域CAD/CAM的空白,开辟了直升机数字化设计的先河,为加速型号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4年12月,直11型机顺利实现首飞,我国终于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该机的研制水平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取得六项技术突破、七项国内第一,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目前在部队服役出勤率最高的直升机机种。俄罗斯试飞专家、特级试飞员维尼尔在试飞该机后称赞说,直十一型直升机性能优越,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同类直升机水平。

  作为丈夫,他热爱家庭,但心存愧疚

  “我向来都很少说他的好话。”吴希明的妻子李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冷漠”,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吴希明和妻子李俭结婚已经22年,但吴希明陪在妻子和女儿身边的时间却寥寥无几。

  1989年,吴希明的女儿到了断奶时候,为了说服妻子给女儿断奶,妻子要求吴希明必须陪在身旁七天。吴希明答应了。但是,妻子给女儿断奶的第二天,吴希明就接到了要去北京出差的命令。军令如山,吴希明带着无比的愧疚,跑到妻子身旁,乞求妻子的原谅。“他那可怜巴巴的样子,令我至今难忘。”李俭说道吴希明的“嗅事”时,一脸灿烂。“有这样一个丈夫,有什么办法呢?”最后,李俭还是原谅了丈夫。

  1999年,李俭因为腰部疼痛到北京治病,快到出院的时候,吴希明也恰好在北京出差。李俭本以为吴希明会来接她出院,没想到的是,捧着一大束鲜花到医院的却是吴希明的同事。同事告诉李俭,吴希明实在太忙了,走不开,所以叫他代替,接她出院。收到鲜花的李俭,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2009年,吴希明第一次掉泪了。在西安开会的吴希明接到了一条噩耗——岳父因心肌梗塞去世。吴希明的岳父是新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由于与吴希明一样都有一个“蓝天梦”,所以岳父和吴希明亲如父子。在结束了西安的行程后,他直奔殡仪馆,在岳父遗体前,长跪不起。

  “肯干、会干、能干、出才。”这是李俭对丈夫的评价。“凡事他都爱琢磨。”李俭说。

  乐观是吴希明的生活态度,他在同事的眼中是个“运动超人”,排球、羽毛球这些户外运动都是他的强项。

  作为总师,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从1998年开始,吴希明先后担任国家重点工程第一副总师、总设计师,负责重点工程研制的技术协调、组织和管理。他带领全体参研人员以临战的姿态、百折不挠的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刻苦攻关,长期坚持“6+11”工作制,在重点工程研制任务最艰巨的两年中,吴希明只在国庆和春节各休息了两天。

  在全体参研人员的背水一战中,直升机所只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等国家费时多年完成的工作,重点工程按期成功实现了重大节点,创造了多项航空史上的奇迹!通过该型号的研制,将我国直升机研制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

  2001年,37岁的吴希明挑起了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的重任。他注重遵循科学规律,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化解了一个个技术风险。由于采用当代最先进的设计手段和设计软件,直升机所实现了无纸设计和设计数据电子化,史无前例地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工程设计发图,为工程制造铺平了道路。

  作为总设计师,吴希明总是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在优质高效地完成多项重点工程研制任务的同时,直八、直九、直十一系列直升机改进改型齐头并进,捷报频传,呈现了多用途、多用户的大发展格局。近5年来,直升机所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80多项。

  在引领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同时,吴希明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在振兴航天事业中有所作为。该所研制的航天员训练设备和航天座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上天作出贡献,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1995~1996年,吴希明在英国出任访问学者,学期结束时,Ganfield大学向他发出了进一步深造的邀请。吴希明没有在国外多滞留一天,毅然回到了自己奋斗的岗位,并于回所的当天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继续开始了直升机科研道路上更加艰辛的跋涉。

  面对人生的几次重大抉择,吴希明无怨无悔!他说:“生命不该是一条直线,它有着属于自己的起伏,我愿把一生的激情奉献给直升机!”,“只有把自己的爱好和祖国的利益联系起来,才是理想!只有把毕生的追求同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才有实现生命价值更广阔的舞台!” ,“看到数十架我国自行研制的直升机气势磅礴地飞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从心底感到这份职业的光荣和自豪”。

  吴希明现任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飞机基础技术主题专家、国防科工委有突出贡献专家;他曾4次在型号研制中立功,其中两次荣立一等功,4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先后荣获江西省首届“十佳百优科技创新标兵”、“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首届“航空航天月桂奖”等殊荣;作为科研人员的杰出代表,先后受到胡 锦 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说得最多的就是:“直升机研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人本事天大也干不出来!”

  “尽心尽力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吴希明的座右铭,也是他真实的写照。吴希明在工作中是典型的“拼命三郎”。多年来在他的日历上,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现在吴希明正忙于“重点工程”的核心工作,他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十分清楚怎样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他常说:“人,不能没有一点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存在,要发展,要振兴,不能没有精神;直升机要衔接技术断层,要超越同类的竞争者,更不能失去精神。”吴希明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直升机事业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地攻坚破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成绩的前面,他又扬起了风帆,驶向更加辽阔、更加深邃的直升机科技海洋。

   1984年,吴希明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位于三线地区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从普通设计员到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直至总设计师,一步一个脚印,一千就是25年。他先后参与或主持了包括直8、直9、直11和国家重点工程等多个系列直升机的研制。扎实的理论功底、长期的工程实践,使他一步一步成长为直升机领域堪当大任的专家。

  直11军民通用轻型直升机是我国第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机种,也是吴希明感情最深的一个型号。飞机的整个外形都是他设计的。当时,所里花 2000多万元人民币从国外进口一台计算机辅助设备,但是没人会用。吴希明从那一天开始就把家搬到了机房里。他一边摸索着学会使用计算机,一边琢磨着用计算机来设计飞机的外形。整整一年时间,他炽热的心和高速运转的大脑好像都不在自己身上,而在那台帮他进行数据运算和画图的机器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吴希明独人首次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实用的全机理论外形,填补了我国直升机领域CAD/CAM的空白,开辟了直升机数字化设计的先河,为加速型号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直十一型机是我国首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型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俄罗斯试飞专家、特级试飞员维尼尔在试飞该机后称赞说,直11型直升机性能优越,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同类直升机水平。

  2001年,37岁的吴希明挑起了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国家某重点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以他为首的总师系统与所行政指挥系统密切配合,统筹规划,科学管理,靠前指挥,极大地提升了科研工作效率,在带领科技人员争分夺秒拼命干的同时,吴希明十分注重遵循科学规律,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化解了一个个技术风险。在全体参研人员的背水一战中,直升机所只用两年的时间即完成了欧美等国家费时多年完成的工作,重点工程按期成功实现了重大节点,创造了多项航空史上的奇迹!通过该型号的研制,将我国直升机研制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

  在优质高效地完成多项重点工程研制任务的同时,直八、直九、直十一系列直升机改进改型齐头并迸,捷报频传,呈现了多用途、多用户的大发展格局,直升机科研不辱使命,成绩卓著。通过重点型号的自主创新,攻克了总体气动设计、任务系统关键设备以及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研制等一系列直升机关键技术,军民用直升机的设计水平达到世界第三代先进直升机技术水平。近5年来,直升机所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成果奖90多项。

  “尽心尽力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吴希明的座右铭,也是他真实的写照。吴希明常常说,“人,不能没有一点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存在,要发展,要振兴,不能没有精神;直升机要衔接技术断层,要超越同类的竞争者,更不能失去精神。”

  吴希明带领他的总设计师团队,牢记“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以世界水平看科技创新,以国际竞争力看产业发展,在上级机关的领导下,制定了国家《2030年直升机型号发展规划》和《2030年直升机技术发展规划》,成为加速我国直升机产业科学发展的纲领和指南。

  在吴希明的心里,祖国高于一切,事业重如泰山。对祖国对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像绿叶对根的肯定,激励着他一路走来。他说:“生命不该是一条直线,它有着属于自己的起伏,我愿把一生的激情奉献给直升机!”,“只有把自己的爱好和祖国的利益联系起来,才是理想!只有把毕生的追求同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才有实现生命价值更广阔的舞台!”“看到数十架我国自行研制的直升机气势磅礴地飞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从心底感到这份职业的光荣和自豪。”

中航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吴希明以其感人事迹、突出的贡献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经社会公开投票、层层筛选以及媒体的监督和专家的评审,终于成功上榜,一举获得江西省第三届“井冈之子”殊荣,为瓷都景德镇增添了光彩。

  13日下午,记者随省城十余家媒体记者一起来到位于瓷都南麓青山环抱的中航工业直升机所。由于吴希明总设计师工作十分繁忙,临时接到重要任务于头天晚上出差,联合采访团的记者很遗撼没能与他谋面,但所领导为记者们精心安排了吴希明的科研团队代表及其身边亲近的人进行了采访,从而让记者走近和了解到一个鲜活的吴希明。

   吴希明从一名普通设计员到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直至总设计师,一步一个脚印,一干就是25年。他先后参与或主持了包括直8、直9、直11和国家重点工程等多个系列直升机的研制。扎实的理论功底、长期的工程实践,使他一步一步成长为直升机科研领域的领军人。

  2001年.37岁的吴希明挑起了中航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国家某重点工程总设计重任。以他为首的总师系统与所行政指挥系统密切配合,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攻克了—个技术难题,化解了一个个技术风险。在全体参研人员的背水一战中,直升机所只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美等国家费时多年完成的工作,重点工程按期成功实现了重大节点,创造了多项航空史上的奇迹!通过该型号的研制,将我国直升机研制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

  工作中的硬汉家人眼中的好丈夫好父亲

  吴希明体育竞技水平在所里也非常有名气。他的羽毛球水平名列全所前茅,还拿过羽毛球比赛的第一名。吴希明不仅羽毛球打得好,篮球、游泳水平也不赖,总有不俗表现。由于吴希明喜爱运动,从而练就了他强劲的体魄,这为他以健康的身心投入航空研究事业创造了条件。吴希明外表温文尔雅,为人亲善,给人的印象非常好,因此人们给他总结出八个字“谦虚、严谨、正直、亲善”。说到亲善,可以说在吴希明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吴希明在家里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女儿吴帆也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也许从小就受到父亲刻苦学习、严以律己品格的影响,学习成绩非常优秀。高中时,她总是排在一中尖子班里的头几名,高考时,她以优异的成绩入取到上海交通大学,现在正在修硕博连读学业。

当有记者问李俭,吴希明在她面前是否流过眼泪,李俭肯定地说,她从来就没有见过,而只是见过他有一次露出过难过表情的时候,那是女儿断奶的时候,当他看到女儿不断啼哭时,他难过的表情显于脸庞。在此时,吴希明的同事吴承发却在一旁向记者解释说他看过吴总流过泪,记得那是2009年7月7日,吴承发与吴希明在西安出差,那天,当他推开吴总的房门,只见吴总一个人在偷偷地流眼泪,事后他才得知吴希明的岳父当天突发心肌梗塞病故了,因为平时吴总与岳父亲如父子,从这一点来看,吴希明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

  “5.12”汶川大地震,给吴希明上了深刻的一课。“中国太需要直升机了!建设直升机工业强国和直升机应用大国任重道远,我们要牢牢把握时代赋予的契机,奋力追赶世界直升机先进水平,加速直升机自主发展。”

  吴希明带领他的总设计师团队,牢记“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以世界水平看科技创新,以国际竞争力看产业发展,在上级机关的领导下,制定了国家《2030年直升机型号发展规划》和《2030年直升机技术发展规划》,成为加速我国直升机产业科学发展的纲领和指南。

  在吴希明的心里,祖国高于一切,事业重如泰山。对祖国对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像绿叶对根的肯定,激励着他一路走来。他说:“生命不该是一条直线,它有着属于自己的起伏,我愿把一生的激情奉献给直升机!”“只有把自己的爱好和祖国的利益联系起来,才是理想!只有把毕生的追求同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才有实现生命价值更广阔的舞台!“看到数十架我国自行研制的直升机气势磅礴地飞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从心底感到这份职业的光荣和自豪。”

jxcn100116q4.jpg

吴希明,1964年9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专业。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六O二所)总设计师、国家某重点工程总设计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高新技术863飞机基础技术主题专家。他先后参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几乎所有直升机机种的设计工作,曾4次在型号研制中立功,4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防科工委511人才”、“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当选第 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他创造了航空界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第一架运输型直升机、第一架舰载直升机、第一架武装直升机……他几乎参与了所有直升机机型的设计。

  他用四十五岁的青春,挑起了中国直升机设计研制工作的大梁,研制的飞行器将中国直升机研制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
  他叫吴希明,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六O二所)总设计师,国防科工委511人才、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近日又当选江西省第三届“十大井冈之子”。

  30岁开辟直升机数字化设计先河

  吴希明有一个外号,人人皆知,叫“拼命三郎”。13日,当记者来到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采访,还听到了人们对他的两个亲切称呼:“阿希”和“希总”。
  在1994年,年仅30岁的“阿希”首次应用CAD/CAM技术创建的直11全机外形数模,开辟了直升机数字化设计的先河,使我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

  “直-11军民通用轻型机的整个外形,当时都是“阿希”设计的。”原直11直升机总设计师丁仪向记者介绍,当时,为了研制该机型,所里花2000多万元从国外进口一台计算机辅助设备,无人会使用。刚刚新婚不久的阿希,接到了研制直升机气动外形的任务后,主动把家搬到了机房,一住就是100天,像着了魔似地苦思冥想,一边摸索使用计算机,一边琢磨用计算机来设计飞机的外形。

  经过100天的艰苦探索,阿希成功了,他独自首次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实用的全机理论外形,填补了我国直升机领域CAD/CAM的空白。但他个人却为此消瘦了20多斤。

  39岁将我国研制水平推进20年

  1998年,34岁的“阿希”担任国家重点型号第一副总设计师。该型号研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根据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阿希”一句话没说就挑起了重担。
  起早贪黑、全力以赴,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多少个通宵达旦,多少次工作到天亮洗一把脸、吃两个馒头后又坐在计算机旁边……2001年至2002年,阿希仅休息过4天。国防建设的沉重使命,使他丝毫不敢松懈。
  2001年2月,当仅有37岁时,“阿希”变成了年轻的“希总”,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

  2003年4月,“重点型号”研制成功,创造了航空界的多项奇迹:技术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研制时间也仅花费国外同类飞机的一半;我国直升机的研制水平更是从70年代一下提高到90年代,向前推进了20年。

  故事
  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赣报效祖国
  研究所每位同事都知道吴希明一段故事:1996年,吴希明曾在英国放弃一次次高薪聘请和深造邀请,毅然回赣报效祖国。
  1995年,因工作出色,吴希明被派往英国出任访问学者一年。1996年访问一结束,吴希明立即回国了,并在回国当天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很多人问他为何要放弃那么好的条件,吴希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离不开祖国,离不开我们中国直升机研究的摇篮。”

  岳父去世不能在身边尽孝

  工作中的硬汉也有过流泪之时。吴希明的妻子李俭向记者讲述了她唯一一次看见这位硬汉号啕大哭。
  去年7月7日,李俭的父亲突然因心肌梗塞去世。当时吴希明在外出差,未能在身边尽到最后孝道。一回来,吴希明便直奔殡仪馆抱着岳父号啕大哭,在场的同事全部被感动。

  “希总对岳父好在全所都被公认。”吴希明的岳父李崇林也在六O二所工作,原系我国第一批战斗机飞行员。

  特写

  工作狂·体育天才
  吴希明在人人眼中都是个“工作狂”。“希总走到哪儿,都永远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大黑包,一闲下来就拿出手提电脑学习。”六O二所副总工程师洪蛟向记者介绍说。
  吴希明是“工作狂”,可他不是“书呆子”,他还是一位“体育天才”。据同事们介绍,吴希明不仅羽毛球水平高,而且篮球、乒乓球、排球、游泳也有不俗的表现。

     吴希明平日少言。

  只有谈起直升机,他那双充满着智慧的眼睛便格外灿烂,语言和词汇就像滔滔的赣江水,源源不断。

  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升机专家、国家某重点工程总设计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先后参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几乎所有直升机型的设计,曾4次在型号研制中立功,4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由于成果突出,吴希明成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被评为 “国防科工委511人才”、“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并当选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倘若说,直升机是翱翔在蓝天的骄子,那么,吴希明就是将理想抒写在蓝天的人。

  1984年毕业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直升机专业的吴希明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了条件较为艰苦、地处三线地区的中国直升机研究所工作。他的理想就是要为祖国设计出最先进的直升机。
  面对直升机总体设计这一复杂、系统的工程,刚出大学校门的吴希明深感自己学识和经验的缺乏,他在虚心向老专家学习的同时,还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翻遍了图书馆里所有有关直升机技术方面的书籍,写了几十本厚厚的笔记。直11军民通用直升机是我国第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种,也是吴希明呕心沥血的一个型号。飞机的整体外形都是他设计的。当时研究所花2000多万元从国外进口了一台计算机辅助设备,为了掌握这把打开现代飞机设计之门的钥匙,吴希明把家搬到了机房里。他一边摸索着学会使用计算机,一边试着用计算机来设计飞机的外形。整整一年时间,他忘了时间,忘了饥饿,身体越来越瘦,头发越来越长,体重锐减至不足50公斤。

  终于,吴希明首创了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用的全机理论外形,填补了我国计算机领域CAD、CAM的空白,开辟了直升机数字化设计的先河,为加速型号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12月,直11型机顺利首飞,其研制水平取得六项技术突破、七项国内第一,并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2001年,年仅37岁的吴希明挑起了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的重任。他深知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在第一次主持的总师系统协调会上,他斩钉截铁地说:“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只有创新、拼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否则,就会失去话语权。”

  这是一位知识分子的报国誓言。

  为了加快研制步伐,吴希明在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在优质高效完成多项重点工程研制任务的同时,直八、直九、直11系列直升机改进改型齐头并进,形成“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合理格局。

  在采访中,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吕春雷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身体力行是吴总惯有的作风。他卓有成就,知识面又宽,却没有任何架子。当我们在技术上碰到难题,只要他在,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给你细心地解疑和探讨。他在所里是出名的忙人,因工作任务重、学术活动多,一年 365天有200多天在外出差,他随身带着两个包,一个装着衣物,一个装着电脑,那怕在候机的那点时间,他也要打开电脑工作。只要在家,他办公室的灯光总要亮到深夜,甚至天明。

  吴希明对工作的严谨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是他追求的一种科学境界。副总设计师吴承发给我们讲了这么个故事。有一次,某重点型号直升机进行科研试飞,飞行员对飞机评价很高,只是说偶尔有点小噪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场的吴希明满脸严肃地说:“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一起重大的飞行事故后面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后面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后面有1000个事故隐患,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和大家一起钻研了 30个日夜,查阅了几千份技术图纸、几百份计算报告,做了几十次地面试验,终于排除了这个隐患。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苛刻,近5年来,直升机所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80多项。

  1995年吴希明获得了赴英国出任访问学者一年的机会。由于他有着深厚的直升机设计造诣,再加之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深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青睐,向他发出了进一步深造的邀请。但他说:“我知道,这里的生活、科研条件或许要比国内好些,但我是中国人,我的理想在祖国的蓝天,一个人离开了理想,那生活的意义又何在呢?”

  学业期满,吴希明一天也没有多留,立即回到了祖国,用新的知识去实现理想。

  2009年7月7日,吴希明正在西安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早过了吃晚饭的时间,同行者还不见他下楼吃饭,敲开房门,只见吴希明泪流满面地坐在椅子上。原来,他接到电话,岳父李崇林就在1个小时前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了。在吴希明心中,岳父是位值得敬重的老人。他是我国第一代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曾驾驶着战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爷儿俩只要谈起飞机,有着聊不完的话题。他们有着共同的蓝天梦,一个是设计飞机,一个是驾驶飞机。共同的理想将他们的心拴得更紧,拉得更近。岳父知道女婿肩负着为祖国设计新一代直升机的重任,默默担负起吴希明一家的“后勤”工作,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
  吴希明立起身,朝着南方深深鞠了一躬。
  吴希明更发奋了。他率领的团队通过重点型号的自主创新,攻克了总体气动设计、任务系统关键设备及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等一系列直升机关键技术,使我国军民用直升机的设计水平达到世界第三代先进直升机技术水平。与此同时,他们研制的航天员训练设备和航天座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上天作出了贡献。
  做中国的“李林达尔”

  世界滑翔机之父德国人李林达尔,一生为他心爱的飞行事业进行过2000多次滑翔飞行试验,为人类翱翔蓝天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个初中生在偶然间阅读了关于李林达尔的事迹,心中升腾起无限的敬畏,并默默发誓:做中国的李林达尔。因为这个梦想,使他25年如一日的付出和坚守,成就了自己直升机设计师的事业人生。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吴希明。

  吴希明上大学期间,正值世界各国军备竞赛,高、精、尖武器飞速发展的时期,而当时中国的航空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吴希明通过深入学习,看到了我国航空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更加坚定了献身航空、振兴祖国直升机事业的坚定信念。

  1984年,吴希明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他摒弃了都市的繁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位于三线地区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在简陋的科研所里,他从普通设计员到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直至总设计师,一步一个脚印,一干就是25年。

  刚到研究所时,面对直升机总体设计这一复杂、系统的工程和日新月异的直升机研制技术,吴希明深感自己工程实践经验缺乏,他利用周末和晚上进行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设计能力。短短几年时间差不多翻遍了图书馆里所有直升机技术方面的图书资料,笔记作了厚厚的十几本。

  扎实的理论功底、长期的工程实践,使吴希明一步一步成长为直升机领域堪当大任的专家。他亲自参与或主持了包括直8、直9、直11和国家重点工程等多个系列直升机的研制。直11军民通用轻型直升机是我国第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机种。当时,所里花2000多万人民币从国外进口一台计算机辅助设备,但是没人会用。吴希明从那一天开始就把家搬到了机房里,他一边摸索着学会使用计算机,一边琢磨着用计算机来设计飞机的外形。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吴希明独人首次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实用的全机理论外形,填补了我国直升机领域CAD/CAM的空白,开辟了直升机数字化设计的先河,为加速型号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4年12月,直11型机顺利实现首飞,我国终于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该机的研制水平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取得六项技术突破、七项国内第一,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目前在部队服役出勤率最高的直升机机种。俄罗斯试飞专家、特级试飞员维尼尔在试飞该机后称赞说,直十一型直升机性能优越,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同类直升机水平。

  作为丈夫,他热爱家庭,但心存愧疚

  “我向来都很少说他的好话。”吴希明的妻子李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冷漠”,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吴希明和妻子李俭结婚已经22年,但吴希明陪在妻子和女儿身边的时间却寥寥无几。

  1989年,吴希明的女儿到了断奶时候,为了说服妻子给女儿断奶,妻子要求吴希明必须陪在身旁七天。吴希明答应了。但是,妻子给女儿断奶的第二天,吴希明就接到了要去北京出差的命令。军令如山,吴希明带着无比的愧疚,跑到妻子身旁,乞求妻子的原谅。“他那可怜巴巴的样子,令我至今难忘。”李俭说道吴希明的“嗅事”时,一脸灿烂。“有这样一个丈夫,有什么办法呢?”最后,李俭还是原谅了丈夫。

  1999年,李俭因为腰部疼痛到北京治病,快到出院的时候,吴希明也恰好在北京出差。李俭本以为吴希明会来接她出院,没想到的是,捧着一大束鲜花到医院的却是吴希明的同事。同事告诉李俭,吴希明实在太忙了,走不开,所以叫他代替,接她出院。收到鲜花的李俭,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2009年,吴希明第一次掉泪了。在西安开会的吴希明接到了一条噩耗——岳父因心肌梗塞去世。吴希明的岳父是新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由于与吴希明一样都有一个“蓝天梦”,所以岳父和吴希明亲如父子。在结束了西安的行程后,他直奔殡仪馆,在岳父遗体前,长跪不起。

  “肯干、会干、能干、出才。”这是李俭对丈夫的评价。“凡事他都爱琢磨。”李俭说。

  乐观是吴希明的生活态度,他在同事的眼中是个“运动超人”,排球、羽毛球这些户外运动都是他的强项。

  作为总师,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从1998年开始,吴希明先后担任国家重点工程第一副总师、总设计师,负责重点工程研制的技术协调、组织和管理。他带领全体参研人员以临战的姿态、百折不挠的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刻苦攻关,长期坚持“6+11”工作制,在重点工程研制任务最艰巨的两年中,吴希明只在国庆和春节各休息了两天。

  在全体参研人员的背水一战中,直升机所只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等国家费时多年完成的工作,重点工程按期成功实现了重大节点,创造了多项航空史上的奇迹!通过该型号的研制,将我国直升机研制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

  2001年,37岁的吴希明挑起了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的重任。他注重遵循科学规律,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化解了一个个技术风险。由于采用当代最先进的设计手段和设计软件,直升机所实现了无纸设计和设计数据电子化,史无前例地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工程设计发图,为工程制造铺平了道路。

  作为总设计师,吴希明总是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在优质高效地完成多项重点工程研制任务的同时,直八、直九、直十一系列直升机改进改型齐头并进,捷报频传,呈现了多用途、多用户的大发展格局。近5年来,直升机所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80多项。

  在引领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同时,吴希明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在振兴航天事业中有所作为。该所研制的航天员训练设备和航天座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上天作出贡献,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1995~1996年,吴希明在英国出任访问学者,学期结束时,Ganfield大学向他发出了进一步深造的邀请。吴希明没有在国外多滞留一天,毅然回到了自己奋斗的岗位,并于回所的当天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继续开始了直升机科研道路上更加艰辛的跋涉。

  面对人生的几次重大抉择,吴希明无怨无悔!他说:“生命不该是一条直线,它有着属于自己的起伏,我愿把一生的激情奉献给直升机!”,“只有把自己的爱好和祖国的利益联系起来,才是理想!只有把毕生的追求同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才有实现生命价值更广阔的舞台!” ,“看到数十架我国自行研制的直升机气势磅礴地飞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从心底感到这份职业的光荣和自豪”。

  吴希明现任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飞机基础技术主题专家、国防科工委有突出贡献专家;他曾4次在型号研制中立功,其中两次荣立一等功,4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先后荣获江西省首届“十佳百优科技创新标兵”、“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首届“航空航天月桂奖”等殊荣;作为科研人员的杰出代表,先后受到胡 锦 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说得最多的就是:“直升机研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人本事天大也干不出来!”

  “尽心尽力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吴希明的座右铭,也是他真实的写照。吴希明在工作中是典型的“拼命三郎”。多年来在他的日历上,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现在吴希明正忙于“重点工程”的核心工作,他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十分清楚怎样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他常说:“人,不能没有一点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存在,要发展,要振兴,不能没有精神;直升机要衔接技术断层,要超越同类的竞争者,更不能失去精神。”吴希明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直升机事业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地攻坚破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成绩的前面,他又扬起了风帆,驶向更加辽阔、更加深邃的直升机科技海洋。

   1984年,吴希明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位于三线地区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从普通设计员到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直至总设计师,一步一个脚印,一千就是25年。他先后参与或主持了包括直8、直9、直11和国家重点工程等多个系列直升机的研制。扎实的理论功底、长期的工程实践,使他一步一步成长为直升机领域堪当大任的专家。

  直11军民通用轻型直升机是我国第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机种,也是吴希明感情最深的一个型号。飞机的整个外形都是他设计的。当时,所里花 2000多万元人民币从国外进口一台计算机辅助设备,但是没人会用。吴希明从那一天开始就把家搬到了机房里。他一边摸索着学会使用计算机,一边琢磨着用计算机来设计飞机的外形。整整一年时间,他炽热的心和高速运转的大脑好像都不在自己身上,而在那台帮他进行数据运算和画图的机器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吴希明独人首次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实用的全机理论外形,填补了我国直升机领域CAD/CAM的空白,开辟了直升机数字化设计的先河,为加速型号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直十一型机是我国首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型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俄罗斯试飞专家、特级试飞员维尼尔在试飞该机后称赞说,直11型直升机性能优越,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同类直升机水平。

  2001年,37岁的吴希明挑起了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国家某重点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以他为首的总师系统与所行政指挥系统密切配合,统筹规划,科学管理,靠前指挥,极大地提升了科研工作效率,在带领科技人员争分夺秒拼命干的同时,吴希明十分注重遵循科学规律,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化解了一个个技术风险。在全体参研人员的背水一战中,直升机所只用两年的时间即完成了欧美等国家费时多年完成的工作,重点工程按期成功实现了重大节点,创造了多项航空史上的奇迹!通过该型号的研制,将我国直升机研制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

  在优质高效地完成多项重点工程研制任务的同时,直八、直九、直十一系列直升机改进改型齐头并迸,捷报频传,呈现了多用途、多用户的大发展格局,直升机科研不辱使命,成绩卓著。通过重点型号的自主创新,攻克了总体气动设计、任务系统关键设备以及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研制等一系列直升机关键技术,军民用直升机的设计水平达到世界第三代先进直升机技术水平。近5年来,直升机所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成果奖90多项。

  “尽心尽力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吴希明的座右铭,也是他真实的写照。吴希明常常说,“人,不能没有一点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存在,要发展,要振兴,不能没有精神;直升机要衔接技术断层,要超越同类的竞争者,更不能失去精神。”

  吴希明带领他的总设计师团队,牢记“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以世界水平看科技创新,以国际竞争力看产业发展,在上级机关的领导下,制定了国家《2030年直升机型号发展规划》和《2030年直升机技术发展规划》,成为加速我国直升机产业科学发展的纲领和指南。

  在吴希明的心里,祖国高于一切,事业重如泰山。对祖国对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像绿叶对根的肯定,激励着他一路走来。他说:“生命不该是一条直线,它有着属于自己的起伏,我愿把一生的激情奉献给直升机!”,“只有把自己的爱好和祖国的利益联系起来,才是理想!只有把毕生的追求同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才有实现生命价值更广阔的舞台!”“看到数十架我国自行研制的直升机气势磅礴地飞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从心底感到这份职业的光荣和自豪。”

中航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吴希明以其感人事迹、突出的贡献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经社会公开投票、层层筛选以及媒体的监督和专家的评审,终于成功上榜,一举获得江西省第三届“井冈之子”殊荣,为瓷都景德镇增添了光彩。

  13日下午,记者随省城十余家媒体记者一起来到位于瓷都南麓青山环抱的中航工业直升机所。由于吴希明总设计师工作十分繁忙,临时接到重要任务于头天晚上出差,联合采访团的记者很遗撼没能与他谋面,但所领导为记者们精心安排了吴希明的科研团队代表及其身边亲近的人进行了采访,从而让记者走近和了解到一个鲜活的吴希明。

   吴希明从一名普通设计员到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直至总设计师,一步一个脚印,一干就是25年。他先后参与或主持了包括直8、直9、直11和国家重点工程等多个系列直升机的研制。扎实的理论功底、长期的工程实践,使他一步一步成长为直升机科研领域的领军人。

  2001年.37岁的吴希明挑起了中航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国家某重点工程总设计重任。以他为首的总师系统与所行政指挥系统密切配合,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攻克了—个技术难题,化解了一个个技术风险。在全体参研人员的背水一战中,直升机所只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美等国家费时多年完成的工作,重点工程按期成功实现了重大节点,创造了多项航空史上的奇迹!通过该型号的研制,将我国直升机研制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

  工作中的硬汉家人眼中的好丈夫好父亲

  吴希明体育竞技水平在所里也非常有名气。他的羽毛球水平名列全所前茅,还拿过羽毛球比赛的第一名。吴希明不仅羽毛球打得好,篮球、游泳水平也不赖,总有不俗表现。由于吴希明喜爱运动,从而练就了他强劲的体魄,这为他以健康的身心投入航空研究事业创造了条件。吴希明外表温文尔雅,为人亲善,给人的印象非常好,因此人们给他总结出八个字“谦虚、严谨、正直、亲善”。说到亲善,可以说在吴希明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吴希明在家里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女儿吴帆也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也许从小就受到父亲刻苦学习、严以律己品格的影响,学习成绩非常优秀。高中时,她总是排在一中尖子班里的头几名,高考时,她以优异的成绩入取到上海交通大学,现在正在修硕博连读学业。

当有记者问李俭,吴希明在她面前是否流过眼泪,李俭肯定地说,她从来就没有见过,而只是见过他有一次露出过难过表情的时候,那是女儿断奶的时候,当他看到女儿不断啼哭时,他难过的表情显于脸庞。在此时,吴希明的同事吴承发却在一旁向记者解释说他看过吴总流过泪,记得那是2009年7月7日,吴承发与吴希明在西安出差,那天,当他推开吴总的房门,只见吴总一个人在偷偷地流眼泪,事后他才得知吴希明的岳父当天突发心肌梗塞病故了,因为平时吴总与岳父亲如父子,从这一点来看,吴希明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

  “5.12”汶川大地震,给吴希明上了深刻的一课。“中国太需要直升机了!建设直升机工业强国和直升机应用大国任重道远,我们要牢牢把握时代赋予的契机,奋力追赶世界直升机先进水平,加速直升机自主发展。”

  吴希明带领他的总设计师团队,牢记“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以世界水平看科技创新,以国际竞争力看产业发展,在上级机关的领导下,制定了国家《2030年直升机型号发展规划》和《2030年直升机技术发展规划》,成为加速我国直升机产业科学发展的纲领和指南。

  在吴希明的心里,祖国高于一切,事业重如泰山。对祖国对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像绿叶对根的肯定,激励着他一路走来。他说:“生命不该是一条直线,它有着属于自己的起伏,我愿把一生的激情奉献给直升机!”“只有把自己的爱好和祖国的利益联系起来,才是理想!只有把毕生的追求同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才有实现生命价值更广阔的舞台!“看到数十架我国自行研制的直升机气势磅礴地飞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从心底感到这份职业的光荣和自豪。”

jxcn100116q4.jpg
太长了,希望把有营养的片段用红色标出{:3_90:}
这一条貌似说的是直十
貌似最近很火哦哦
2003年研制成功,貌似没有IOC也不能称为研制成功了,照这样说1991年F22就研制成功啦?
到底Z10进入现役了没有?
武直十总师
LS说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