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资福寺据点的新四军女侦察员 作者:萨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9:42:40
走入资福寺据点的新四军女侦察员(2010-01-31 17:00: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745f60100h0fz.html
标签:军事  分类:千里天狼  (军事, 历史)
日前,萨由于在日本采访二战老兵,发现一则与新四军当年活动有关的信息 – 1943年秋,一名新四军女侦察员曾进入日军资福寺据点活动,并在和日军的智斗中全身而退。故此,我写下了《寻人启事 -- 新四军美女特工祝玲瑛》一文,试图寻找这名连日军军官都被折服的中国女子,同时,也有检证这条信息真伪的想法。

意料不到的是,仅仅一天时间,就收到友人上善若水的来信,推测这名优秀的中国女侦察员,很可能是新四军中被称作“楚天奇女、抗日女杰”的舒赛。她是李先念和陶铸的老部下,当时正在江陵担任公安/社会局长职务,主持敌工,锄奸等工作,在当地人民中深受热爱。


1949年2月初,舒赛在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作时的照片

昨夜,春秋战国网站的老胡版主(海鹰社)彻夜未眠,写出了《第二次试解萨苏兄的疑问——考证“新四军美女特工”事迹》一文,特转录如下,并感谢老胡的热心帮助。老胡曾经写文章帮助我考证了冀中的无名烈士墓(http://forum.book.sina.com.cn/thread- 75-1-6.html),因此,他提到这是“第二次“试解我提出的历史疑问。


第二次试解萨苏兄的疑问——考证“新四军美女特工”事迹

老胡

又是几乎通宵未眠查阅资料……

多少好儿女的事迹,埋没在历史的灰尘中…有了萨兄这样孜孜不倦挖掘历史的朋友…才让我有动力去翻阅故纸堆的资料,慢慢考证一段又一段英雄故事……

萨苏兄1月30 日发的《寻人启事 -- 新四军美女特工祝玲瑛》,记录他从日本老兵那听到了一个的新四军美女特工的故事。萨苏兄随即写到“中方的资料中我没有找到相应的记载,假如真有此事,这位智勇双全深入敌后的女新四军究竟何人,当时到底是怎样的情况,无疑是很值得查询的事情。”、“有请了解新四军的朋友帮助,谢谢。”

萨苏兄的文章中提供如下的线索:“1943年9-10月份的时候”、“日方主角是出身宫城县的千田薰少尉,时任日陆军步兵104联队第三中队资福寺警备队队长”、“当时新四军就在附近活动,有即将攻打资福寺的情报”、这一位新四军美女特工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女子”、“李先念少将麾下的女局长”。

萨苏兄又进一步“根据资料考证,所谓资福寺,在湖北省江陵县境内”。

1943年9-10月份、湖北江陵县资福寺、李先念麾下、女局长、二十三岁的女子——

有上面这几个关键词,笔者认为就可以查找“智勇双全深入敌后的女新四军究竟何人”了。

江陵县资福寺,1943年秋季属于江陵县抗日政府下属的第三区。

一九四三年二月,日军等部队进攻江陵县等地的国民党军。江陵县沦陷,国民党江陵县政府仓皇撤走。

四月,李先念担任师长的新四军第五师,出动十五旅四十五团,挺进江陵县一带的沦陷区,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江陵县志资料《江陵民主革命斗争纪略—抗战篇》,记载了43年秋季后我军与日伪军在资福寺的战斗:

一九四三年秋,江陵县抗日政府第三区区政府领导,组织地方武装第一次拔掉了日伪的“资福寺”乡公所,缴获了一枪支弹药。

“一九四三年底,日军对我襄南抗日根据地发起“扫荡”,再度占领了资福寺等地……三区中队经常组织小股武装在资福寺等敌据点四周进行骚扰,使日伪军日不敢出,夜不安寝。”资福寺据点的日伪军曾出据点到根据地抢掠,在我军三区区中队的阻击下,被迫丢下抢劫物资退回了据点。“为了给资福寺敌军壮胆,日军从岑河口据点派出了一部分日伪军来加强这个据点的力量。”我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避实就虚,以县大队一个排,在三区区中队的配合下,猛攻岑河口,迫使日军放弃资福寺据点而退守岑河口。”在日伪军从资福寺据点撤退途中,三区区中队还在水路予以伏击。

这些战斗就验证了“当时新四军就在附近活动,有即将攻打资福寺的情报”的记载,侧面证实了“新四军美女特工”就是战斗在湖北省江陵县。江陵县抗日政府有没有一位二十三岁的女局长呢?

女局长的记载很好找,1943年秋季的江陵县就只有一位女局长——

1943年5月,云梦县抗日政府公安局的女局长舒赛(本名:祝振客、祝成龙)调到刚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江陵县,担任县公安局长。李先念不仅是新四军第五师师长,1943年1月又兼任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书记。而江陵县就属于鄂豫边区,这样,说“祝局长”是李先念“麾下的女局长”完全没有问题。舒赛实际姓祝,化名姓“祝”也可以理解。

年龄方面的问题——她是1917年出生,1943年是26岁,与“23岁的女子”接近。23岁很可能是她自己报给日军军官的,在敌后斗争中为了隐瞒身份报成23岁也可以理解。

这位抗战中的女局长舒赛在江陵县赫赫有名,当地很多文史资料中都记录了这位“祝局长”(前几年还给舒赛出了一本纪实文学《烈女传奇》)。确认是江陵县,熟悉资料可以猜到“新四军美女特工”很有可能是是舒赛。萨苏兄现在也“得到一位友人提供的线索,这位新四军中的优秀地工人员,很可能就是出身于新四军五师的女英雄,当时的江陵县公安局长 --舒赛。”

但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位女局长既然是公安局长,日军也用出“局长”这样的称呼,怎么又可以称为是一位“秘密工作员(特工)”呢?

这就是笔者查阅历史资料需解决的了——

此时在江陵,公安局和社会部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在县委叫社会部(锄奸部),在县政府叫公安局(见江陵县志资料《日军侵占荆沙前后的江陵党组织》)。按照江陵县志资料《江陵民主革命斗争纪略—抗战篇》的记述,在敌后斗争的严酷局势之下,公安局其实就是“针对日伪军的密侦组”而设立的(也侦捕国民党顽固派特务),公安局还辖有一个手枪队,直接与汉奸、日伪特务进行武装斗争。并且,根据当时的记载,社会部本身的工作也包括秘密侦察敌情。1941 年,舒赛就是在“京安县委社会部秘书”的职务到日伪据点侦察敌情时被捕的。

这样,作为县委社会部长的舒赛,给日军称为秘密工作员是名符其实的。

据此,几乎可以认定“新四军美女特工”就是舒赛。

现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中方的资料中”是否有舒赛进出千田薰守备的“资福寺据点”的记载。

舒赛在江陵县的斗争事迹,很多文史资料都有记载,和千田薰守备的“资福寺据点”有关的事迹,也查到了有一条,见于《名人传记》1994年第10期的文章《革命女杰舒赛(下)》。

这篇文章先是写到了:“舒赛幼时驰骋疆场、作一个巾帼英雄的愿望实现了。这位我党的第一个女公安局长,率队深入龙潭虎穴……”,随后文章介绍舒赛英雄事迹时,记叙了这么一件与日伪军“资福寺据点”有关的战斗:舒赛“乔装日酋,直入资福寺敌据点,集合守敌‘训话’,一举将两个班的敌军全部缴械”。

《革命女杰舒赛(下)》中提到的不少事迹,如舒赛在日军扫荡时“虎口夺船”的事迹,见于革命老干部的回忆录,这条与“资福寺据点”有关的事迹,想必也是出自老干部的回忆。很可惜的是,这段舒赛“直入资福寺敌据点”英雄事迹的原始出处,笔者却暂没有查到。

笔者认为,舒赛曾“直入资福寺敌据点”,和“不退反进,主动到日军(资福寺)炮楼‘拜访’”的记载一致。但是,“乔装日酋”,“将两个班的敌军全部缴械” 却难以理解(舒赛作为20几岁的女子,怎么乔装日酋呢?),也不符合43年秋季后我军与日伪军在资福寺的战斗具体情况。须等到萨苏兄翻译了日方的资料和进一步查找到事迹的原始出处,才可以下定论。

不得不承认,老胡的考证非常严谨,超乎我想像的准确。

文章中提到的舒赛后来曾冒充日酋智取资福寺据点,这是可信的。我在政协江陵文史资料中也找到了这条信息。舒赛本来就会一些日语。1941年,舒赛因开展抗日活动被捕,审讯她的日军军官松尾被她感动,为了和舒赛交流,也曾和她用日语会话,所以舒赛懂得日语,具备冒充敌酋的条件。

松尾是一个日军中比较有正义感的异类,当时担任日军驻应城辅导官(即顾问)。感于舒赛的忠贞不屈,对她颇为敬重,在狱中多方照顾。另一名日军审问官松井曾毒打并想侮辱舒赛,舒赛拼死反抗。在场的伪警察悄悄通知松尾。松尾赶来制止,在同僚面前面对不屈的舒赛,松井自己也感到气馁,从此再也没有做过提审。因此,舒赛得以保全清白。一天,松尾将他母亲从日本寄来的食物要送给舒赛、舒赛谢绝道:“我不能剥夺这异国慈母的爱子之心,她和中国的许多母亲一样,正在为这场战争而忍受着煎熬。”后松尾被调离,临别请舒赛在日记本上签名。舒赛写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句,署名“抗日的人”。松尾大受刺激,出发前痛饮大醉,并拔刀砍伤自己手臂,在日军中引起很大震动。


拔除资福寺据点的战斗应该发生在1943年冬天,当时日军为了准备常德会战,抽调各地驻军。千田薰的部队也在抽调之列,兵力不足,日军因此放弃自己驻守资财寺据点。此后,这个据点是伪军驻守,并很快被新四军夺取,其过程,可能就是舒赛冒充日酋这样的情况 -- 也可以看出舒赛秋天进入日军据点的收获。如果不知道其据点内部情况,去拔炮楼就危险得多。






1941年被捕脱险后的舒赛 -- 右侧

另外,舒赛给人感觉文弱,实际上经常参加一线战斗,这里面是有原因的。舒赛的父亲祝甘亭是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兴中会员,曾参加武昌首义,任标统参军。舒赛自幼生活在军旅之中,故此熟悉军事而且个性刚烈。舒赛在1941年被捕,一个极大的原因是此前她受到不公正的“留党察看”处分,被没收了佩枪。

现在,轮到我的工作了 – 日军的描述中,那名新四军女侦察员(姑且认定是舒赛)在资福寺据点的这次历险,究竟是怎样的经过。

《常德作战》中关于新四军女侦察员的记载在第116页开始的“潜入的美女工作员”一节,主要讲的是千田薰少尉在这次事件中的经历,其中也有对于当地民情,日军驻防情况的描述,这段描写比较着重体现这名日军军官自己的心路。今晨和最初引发我对本事件兴趣的日本老兵船头通了电话,听他讲解这段文字,整个事件似乎更加全面 – 为了避免引发他的顾虑,我还没有告诉他这位“美女工作员”可能已经有了下落。


《常德作战》中的有关章节


综合一下,此次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资福寺据点,位于荆沙三角地带中日两军的交界地带。这是一个有大约两百名居民的小集镇。根据《常德作战》描述,日军驻防部队为千田薰少尉率领的30余名步兵,这一带是中国第六战区几次发动对日军反攻的起点之一,附近有大约两个师的中国正规军(国民党军),新四军,还有地方武装。因此,这个据点曾经几次失守。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日军警备队只能驻防在据点炮楼之中而不敢轻易外出。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日军的构成也发生了一定变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参战日军多为现役官兵,此后最初征兵补充的人员,也是预备役官兵或退役老兵,长期接受军事训练,受军国主义影响较深,对侵略战争有着狂热的支持。但是,到了1943年,日军征兵已经大多来自原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市民和农民。因此,军事素质下降,对军国主义的狂热不及以前。在一部分日军中,也存在反战,苦闷,思索等情绪。舒赛1941年被捕后,曾撞铁炉自杀。殴打过舒赛的日军纷纷到卫兵室来看这个不屈的中国女子。舒赛趁机用笔谈的方式向日兵宣传,写道:“我们恨日本军阀,但同情日本人民,更同情你们这些离开家乡和亲人到中国来当炮灰的士兵。”日军士兵感动地说:“姑娘,你的顶好顶好,死了死了的不行。”(江陵文史资料第四辑)千田薰本人作战还算尽职,但也对战局感到苦闷,他在驻防期间,拜原郝穴中学校长金达遵为师,学习汉学。金达遵是反日的老学者,为了反抗日军侵略,不肯住在日军驻防的城镇中,避居于荒寺,他曾用贺知章的诗句劝诫千田,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43年初秋的一天下午,天气晴朗,炮楼上的日军哨兵可以看到远处三湖湖面上银白色的波纹。这天,日军得到汉奸报告,称街上来了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年轻女人,没有通行证,还到处打听(日军)警备队的情况。

千田少尉得报,即准备派几名士兵去将这个女子抓进据点审问,上等兵船头正治也在这几名日军之中。

正在此时,在镇上担任联络员(情报员)的郭家顺匆匆赶来炮楼,要找“千田队长”。他报告说:“镇上来了一个女的,说想来炮楼拜访队长。我看她不像普通的女人,所以想让队长接见一下,您看如何?”

船头讲这个郭家顺四十六七岁,没有受过很多教育,平时很会讨好日军。《常德作战》写道,资福寺据点的日军由于不能外出,戏称自己的炮楼为“青春监狱”,这些二十 – 三十岁的日军士兵最多谈论的就是异性。由于周围中国的年轻女子都远远避开日军炮楼,不象有位慰安所的沙市,这里根本见不到女人。听说这件事,士兵们都很好奇,议论纷纷,觉得这个女人可能就是情报中说没有通行证的那个。

《常德作战》中写道,千田向郭家顺询问之后,感到来的不是一般的女人,不但是美人,而且举止典雅,似乎是个“高贵的妇人”。但是,这里也冒出一句略带费解的话 – “不过,从她要见日本守备队长这件事来看,恐怕也不可能是什么漂亮的女性。”

看来,当时的侵华日军,对自己在中国女性中是怎样的形象,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

不过,千田很愿意和这个女的见一面,表达自己的心态时千田这样说道:“在女性饥馁的兵营,这是让士兵们养眼(目の保養)的机会啊”,在《常德作战》中提到千田自己对这个女子也不无某种期待,“年轻的千田少尉心中有了从未有过的骚动”。

他对郭家顺说:“那就请她来见吧。”

郭家顺当时有点发愣,因为他看到千田少尉的脸上出现了颇为愉快的表情。他答应一声就下炮楼去了。

在船头等士兵好奇地谈论的时候,不一会儿,下面的步哨忽然神志不清般地跑来报告:“有个女的来了,很漂亮啊。”

千田这样形容当时的情景 – “郭家顺介绍来的客人,就等在哨所的外面,二十二三岁的样子,年龄比想象的年轻,容貌也不可相信的清秀。她身穿三分袖的中国服(?),两边开气的裙装,在大陆的蓝天下,映衬着黄土大地,给人只有一种单纯的美丽的感觉。一般中国人的服装都是黑色,白色,蓝色,但这个姑娘穿的是粉色底,带花纹的外衣,那种摩登的感觉和典雅气质,只有都会的上流女性才会有吧。”

此前千田还曾经怀疑过来的女子可能是从事色情行业的,而现在,他心中感到不良的欲望一扫而光,反而感到自惭形秽。他感叹这真是一个“贵品的女子”,而后说话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露出前齿上的金牙。

千田问道:“看来您不象此地的人啊,是哪里的人呢?找我有事吗?请通报一下姓名。”

那女子回答说:“我叫祝玲瑛,今年23岁,务农人家出身,住在郝穴东边的熊家河。因为我丈夫去世,来这里找他的亲戚,却没能找到,队长可以协助否?”

船头正治回忆,由于都想看看要来的女子是什么样的,他下楼到了哨所。那个女子来的时候,哨所里共有四名日本兵。结果这几个日本兵的表情都变成了“固唾”。他回忆那个女子有着令人“忘俗”的面孔和苗条的腰身,虽然过了六十多年,依然难以忘怀。

双方对谈了几句,千田虽然也问了一些问题,但明显心不在焉,他叫士兵倒来果汁饮料,对“祝玲瑛”说:“走了很远的路,辛苦了,在这里吃顿便饭吧。在队上吃晚饭可好?”

“多谢,那就给您添麻烦了。”祝玲瑛很大方地喝了饮料,镇定自若地回答。

把祝玲瑛让进炮楼,士兵们议论纷纷,感叹她的美丽,但也不乏把话题谈到间谍和密侦上的。和船头同伍的士兵就表示这样的女性不可能是务农为生的,这肯定是说谎。但是,马上有士兵反对,说务农并不表示是农民。结论是“祝玲瑛”可能是某个大地主家出身的,受过很高教育的女性。

此时,警备队中负责反谍的仲须军曹和田中翻译官开始和“祝玲瑛”面谈,表面上是问她丈夫的亲戚的情况,实际上旁敲侧击,试图弄清她是否为中国谍报人员。

虽然寻找亲戚的事情毫无线索,但祝玲瑛对盘问对答如流,举止自然。最终,两名日军认定祝不是间谍,而是“中国一个很有名望的家庭的成员,需要以礼相待”。两人据此向千田少尉作了汇报。

仲须和田中盘问祝玲瑛的事情,是船头谈到的。我在电话里问了一个问题:“他们当初究竟是怎样盘问的呢?”船头讲是仲须和田中先用日语商量,然后田中用中文发问,再把回答翻译成日语给仲须。

船头肯定不明白我为何问这个问题 – 如果“祝玲瑛”真的是舒赛,那日军这个盘问注定不会成功 – 舒赛完全听得懂日语!

千田则回忆,他当时认为祝玲瑛十有八九是国民党军或者新四军的谍报人员,因为她的这身服装在这里出现太不自然了,而且还打听日本警备队情况,这是不怕抓错的事情。他曾经例行地察看祝玲瑛携带的物品,也曾问过一些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例行话题,但都不大上心。千田自己的回忆中说:“在这样从天而降的美人面前,我觉得做这些事都有些不适当,要不,放长线钓大鱼?不过,心中最关心的,是不能就让她这样走了。”

结果,这天最忙的是日军的炊事兵。《常德作战》描述,当时日军炊事班的士兵使出了浑身解数,烤肉,煎鸡蛋,烧鱼,莲藕制成的天敷罗,都在当晚的菜单上,千田和祝玲瑛面前还各弄来了一瓶啤酒(陪客的郭家顺也有一瓶)。虽然对司令部的军官来说,这样的饭菜也平常,但对前线的日军据点来说,这也是难得的美味 – 这是迎接贵宾才会有的招待阿。

千田少尉很满意。

祝玲瑛和千田对坐为饮,仪态大方,谈吐风趣,这一席吃得宾主尽欢。千田对《常德作战》的作者森金千秋讲道:“这不是和艺妓或者粗俗的女人同席,这是和真正高贵的女性一起吃饭啊,就算是师团长,也不容易有这样相谈的机会吧。”

船头等日本兵是没有身份上席的,但也能听到楼上谈饮的笑声,他们心中的好奇是:“少尉怎么一直没有说把那女人留下的话呢?”

其实,这时候千田自己也在承受着一种艰难的抉择 – 他深感这个祝玲瑛很有嫌疑,但是,他又不愿意逮捕这样一个风采令他折服的女子 -- 而这种带有久违的“人间”感觉的聚会,又让他无法萌动邪念。

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自己觉得很好的决定。

一直到终席,千田始终没有提过让“祝玲瑛”留下的要求。饭后,祝玲瑛从椅子上站起来,很典雅地发言感谢千田的招待,这种端正的礼仪,让千田少尉感到很新鲜。“感谢您的好意招待,如今天色已晚,就此告辞了。”祝玲瑛最后说。

“辛苦您了,”千田略带不自然地回道,“让您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太长了。今天晚上请在郭先生夫妇家过夜吧,明天要上路回去的话,我去送行。”

千田心中所想是 –如果祝玲瑛是密侦,她一定急于逃走,不会在郭家过夜。他已经安排人监视,如果祝玲瑛逃走,就将其抓获。

然而,一夜无事。船头等人只知道那名女子第二天离去了,但《常德作战》中描述了千田第二天和祝玲瑛的最后一次会面。

第二天,千田少尉来到郭家顺家中,这时,祝玲瑛也已经起床了,精神饱满,千田形容她“丽若朝霞”。

“昨天多谢了。”祝说。

“没什么,昨夜睡得好吗?”千田问。

“很好,在这里睡得很好。”祝说。

“祝玲瑛”黑若深潭的双眼,证明她没有说谎,但是千田少尉暗中叹了口气。

他心中想到:“原来,你是新四军的人啊。”

千田少尉曾经参加过日军的反谍训练,他不是像普通士兵那样好欺骗的。他认定祝玲瑛属于新四军的理由是,祝玲瑛的状态,显示她昨夜确实睡得很好。而当时能在换了环境以后随时睡得很好,在当时的中国人中并不多见,说明祝习惯于经常改变住处。当时中国普通人很少旅行,中国正规军(国民党军)除了定期的移动外,也很少改变地方,是打阵地战的。在附近经常不断行军,改变住处的,只有新四军!

所以,祝玲瑛肯定是新四军的谍报人员啊。

《常德作战》中写道,当时新四军尚未进攻资福寺据点,对日军阵地的构造和人员构成进行侦查,以便后日进攻却是可以想象的事情,绝非杞人忧天。为了这些对敌方有重大价值的情报,以生命为代价潜入侦查的祝玲瑛的勇气和聪慧,让人不能不感到钦佩之感。

然而,千田却并没有点破这一点。

这时,郭家顺的夫人走来,说:“昨天多承您的招待,今天请在我这里用饭吧。”

桌上,有中国的老酒,肉片炒莲藕,烧好的鸡蛋,还有茴香豆,并不很丰盛,是给祝玲瑛的饯行饭菜。

“祝女士,祝你前途平安,运气好。”最后干杯的时候,千田少尉意味深长地说。

“谢谢。”祝玲瑛宛然一笑。

千田后来回忆自己之所以没有点破祝玲瑛的身份,是因为他觉得用逮捕这样一个令他心折的女性来换取功绩,是卑劣的行为。对于放祝玲瑛离开的理由,他自欺欺人地表示 – 她并没有对警备队或者对军队的作战产生任何危害么。

祝玲瑛飘然而去。给她送行的郭夫人回来后,找到千田,说祝玲瑛让她转达“对宽厚的前田先生的感谢”。

千田觉得很欣慰,因为他觉得祝玲瑛是明白人,知道自己已经看破了她的身份。

此书后面记载,“根据后日密侦的情报,这个祝玲瑛,是李先念少将麾下所属政治局(应为社会局)的女局长。”

值得一提的是,船头在战后见到千田的时候,听他讲了自己为何会释放祝玲瑛的经过,还问了一个问题 – 这样美丽的女人,你当时没有碰过她吗?

千田很坦白地说 – 我只有在和她告别的时候握了一下手,她的神采让人神伤,不能直视。

那么,船头问,你对那一次握手一定印象很深啦,当时是怎样的感觉呢?一定是很有女性的魅力吧?

千田摇了摇头,苦笑道:我对那次握手记忆深刻,因为。。。我能觉出来,她是经常握枪的人。。。

千田说对了,祝玲瑛如果是舒赛,那可是个两支手枪从日军手里抢过五只船的神枪手。这倒也说明他放祝玲瑛离去,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 否则,就算郭家顺是首鼠两端,在告别的时候如果打起来,一对一,还不知道是鹿死谁手呢。

孤胆深入虎穴,情况危急时不退反进,主动出击。在对谈中巧妙伪装,骗过日军盘查,而又唤起千田心中尚未泯灭的人性,最终全身而退,舒赛,称“楚天奇女”不为过也!

[完]

舒赛在开国后的遭遇我在这里不多予置评,但似乎她一直也没有改变这种勇敢无畏,惭煞须眉的个性走入资福寺据点的新四军女侦察员(2010-01-31 17:00: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745f60100h0fz.html
标签:军事  分类:千里天狼  (军事, 历史)
日前,萨由于在日本采访二战老兵,发现一则与新四军当年活动有关的信息 – 1943年秋,一名新四军女侦察员曾进入日军资福寺据点活动,并在和日军的智斗中全身而退。故此,我写下了《寻人启事 -- 新四军美女特工祝玲瑛》一文,试图寻找这名连日军军官都被折服的中国女子,同时,也有检证这条信息真伪的想法。

意料不到的是,仅仅一天时间,就收到友人上善若水的来信,推测这名优秀的中国女侦察员,很可能是新四军中被称作“楚天奇女、抗日女杰”的舒赛。她是李先念和陶铸的老部下,当时正在江陵担任公安/社会局长职务,主持敌工,锄奸等工作,在当地人民中深受热爱。


1949年2月初,舒赛在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作时的照片

昨夜,春秋战国网站的老胡版主(海鹰社)彻夜未眠,写出了《第二次试解萨苏兄的疑问——考证“新四军美女特工”事迹》一文,特转录如下,并感谢老胡的热心帮助。老胡曾经写文章帮助我考证了冀中的无名烈士墓(http://forum.book.sina.com.cn/thread- 75-1-6.html),因此,他提到这是“第二次“试解我提出的历史疑问。


第二次试解萨苏兄的疑问——考证“新四军美女特工”事迹

老胡

又是几乎通宵未眠查阅资料……

多少好儿女的事迹,埋没在历史的灰尘中…有了萨兄这样孜孜不倦挖掘历史的朋友…才让我有动力去翻阅故纸堆的资料,慢慢考证一段又一段英雄故事……

萨苏兄1月30 日发的《寻人启事 -- 新四军美女特工祝玲瑛》,记录他从日本老兵那听到了一个的新四军美女特工的故事。萨苏兄随即写到“中方的资料中我没有找到相应的记载,假如真有此事,这位智勇双全深入敌后的女新四军究竟何人,当时到底是怎样的情况,无疑是很值得查询的事情。”、“有请了解新四军的朋友帮助,谢谢。”

萨苏兄的文章中提供如下的线索:“1943年9-10月份的时候”、“日方主角是出身宫城县的千田薰少尉,时任日陆军步兵104联队第三中队资福寺警备队队长”、“当时新四军就在附近活动,有即将攻打资福寺的情报”、这一位新四军美女特工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女子”、“李先念少将麾下的女局长”。

萨苏兄又进一步“根据资料考证,所谓资福寺,在湖北省江陵县境内”。

1943年9-10月份、湖北江陵县资福寺、李先念麾下、女局长、二十三岁的女子——

有上面这几个关键词,笔者认为就可以查找“智勇双全深入敌后的女新四军究竟何人”了。

江陵县资福寺,1943年秋季属于江陵县抗日政府下属的第三区。

一九四三年二月,日军等部队进攻江陵县等地的国民党军。江陵县沦陷,国民党江陵县政府仓皇撤走。

四月,李先念担任师长的新四军第五师,出动十五旅四十五团,挺进江陵县一带的沦陷区,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江陵县志资料《江陵民主革命斗争纪略—抗战篇》,记载了43年秋季后我军与日伪军在资福寺的战斗:

一九四三年秋,江陵县抗日政府第三区区政府领导,组织地方武装第一次拔掉了日伪的“资福寺”乡公所,缴获了一枪支弹药。

“一九四三年底,日军对我襄南抗日根据地发起“扫荡”,再度占领了资福寺等地……三区中队经常组织小股武装在资福寺等敌据点四周进行骚扰,使日伪军日不敢出,夜不安寝。”资福寺据点的日伪军曾出据点到根据地抢掠,在我军三区区中队的阻击下,被迫丢下抢劫物资退回了据点。“为了给资福寺敌军壮胆,日军从岑河口据点派出了一部分日伪军来加强这个据点的力量。”我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避实就虚,以县大队一个排,在三区区中队的配合下,猛攻岑河口,迫使日军放弃资福寺据点而退守岑河口。”在日伪军从资福寺据点撤退途中,三区区中队还在水路予以伏击。

这些战斗就验证了“当时新四军就在附近活动,有即将攻打资福寺的情报”的记载,侧面证实了“新四军美女特工”就是战斗在湖北省江陵县。江陵县抗日政府有没有一位二十三岁的女局长呢?

女局长的记载很好找,1943年秋季的江陵县就只有一位女局长——

1943年5月,云梦县抗日政府公安局的女局长舒赛(本名:祝振客、祝成龙)调到刚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江陵县,担任县公安局长。李先念不仅是新四军第五师师长,1943年1月又兼任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书记。而江陵县就属于鄂豫边区,这样,说“祝局长”是李先念“麾下的女局长”完全没有问题。舒赛实际姓祝,化名姓“祝”也可以理解。

年龄方面的问题——她是1917年出生,1943年是26岁,与“23岁的女子”接近。23岁很可能是她自己报给日军军官的,在敌后斗争中为了隐瞒身份报成23岁也可以理解。

这位抗战中的女局长舒赛在江陵县赫赫有名,当地很多文史资料中都记录了这位“祝局长”(前几年还给舒赛出了一本纪实文学《烈女传奇》)。确认是江陵县,熟悉资料可以猜到“新四军美女特工”很有可能是是舒赛。萨苏兄现在也“得到一位友人提供的线索,这位新四军中的优秀地工人员,很可能就是出身于新四军五师的女英雄,当时的江陵县公安局长 --舒赛。”

但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位女局长既然是公安局长,日军也用出“局长”这样的称呼,怎么又可以称为是一位“秘密工作员(特工)”呢?

这就是笔者查阅历史资料需解决的了——

此时在江陵,公安局和社会部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在县委叫社会部(锄奸部),在县政府叫公安局(见江陵县志资料《日军侵占荆沙前后的江陵党组织》)。按照江陵县志资料《江陵民主革命斗争纪略—抗战篇》的记述,在敌后斗争的严酷局势之下,公安局其实就是“针对日伪军的密侦组”而设立的(也侦捕国民党顽固派特务),公安局还辖有一个手枪队,直接与汉奸、日伪特务进行武装斗争。并且,根据当时的记载,社会部本身的工作也包括秘密侦察敌情。1941 年,舒赛就是在“京安县委社会部秘书”的职务到日伪据点侦察敌情时被捕的。

这样,作为县委社会部长的舒赛,给日军称为秘密工作员是名符其实的。

据此,几乎可以认定“新四军美女特工”就是舒赛。

现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中方的资料中”是否有舒赛进出千田薰守备的“资福寺据点”的记载。

舒赛在江陵县的斗争事迹,很多文史资料都有记载,和千田薰守备的“资福寺据点”有关的事迹,也查到了有一条,见于《名人传记》1994年第10期的文章《革命女杰舒赛(下)》。

这篇文章先是写到了:“舒赛幼时驰骋疆场、作一个巾帼英雄的愿望实现了。这位我党的第一个女公安局长,率队深入龙潭虎穴……”,随后文章介绍舒赛英雄事迹时,记叙了这么一件与日伪军“资福寺据点”有关的战斗:舒赛“乔装日酋,直入资福寺敌据点,集合守敌‘训话’,一举将两个班的敌军全部缴械”。

《革命女杰舒赛(下)》中提到的不少事迹,如舒赛在日军扫荡时“虎口夺船”的事迹,见于革命老干部的回忆录,这条与“资福寺据点”有关的事迹,想必也是出自老干部的回忆。很可惜的是,这段舒赛“直入资福寺敌据点”英雄事迹的原始出处,笔者却暂没有查到。

笔者认为,舒赛曾“直入资福寺敌据点”,和“不退反进,主动到日军(资福寺)炮楼‘拜访’”的记载一致。但是,“乔装日酋”,“将两个班的敌军全部缴械” 却难以理解(舒赛作为20几岁的女子,怎么乔装日酋呢?),也不符合43年秋季后我军与日伪军在资福寺的战斗具体情况。须等到萨苏兄翻译了日方的资料和进一步查找到事迹的原始出处,才可以下定论。

不得不承认,老胡的考证非常严谨,超乎我想像的准确。

文章中提到的舒赛后来曾冒充日酋智取资福寺据点,这是可信的。我在政协江陵文史资料中也找到了这条信息。舒赛本来就会一些日语。1941年,舒赛因开展抗日活动被捕,审讯她的日军军官松尾被她感动,为了和舒赛交流,也曾和她用日语会话,所以舒赛懂得日语,具备冒充敌酋的条件。

松尾是一个日军中比较有正义感的异类,当时担任日军驻应城辅导官(即顾问)。感于舒赛的忠贞不屈,对她颇为敬重,在狱中多方照顾。另一名日军审问官松井曾毒打并想侮辱舒赛,舒赛拼死反抗。在场的伪警察悄悄通知松尾。松尾赶来制止,在同僚面前面对不屈的舒赛,松井自己也感到气馁,从此再也没有做过提审。因此,舒赛得以保全清白。一天,松尾将他母亲从日本寄来的食物要送给舒赛、舒赛谢绝道:“我不能剥夺这异国慈母的爱子之心,她和中国的许多母亲一样,正在为这场战争而忍受着煎熬。”后松尾被调离,临别请舒赛在日记本上签名。舒赛写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句,署名“抗日的人”。松尾大受刺激,出发前痛饮大醉,并拔刀砍伤自己手臂,在日军中引起很大震动。


拔除资福寺据点的战斗应该发生在1943年冬天,当时日军为了准备常德会战,抽调各地驻军。千田薰的部队也在抽调之列,兵力不足,日军因此放弃自己驻守资财寺据点。此后,这个据点是伪军驻守,并很快被新四军夺取,其过程,可能就是舒赛冒充日酋这样的情况 -- 也可以看出舒赛秋天进入日军据点的收获。如果不知道其据点内部情况,去拔炮楼就危险得多。






1941年被捕脱险后的舒赛 -- 右侧

另外,舒赛给人感觉文弱,实际上经常参加一线战斗,这里面是有原因的。舒赛的父亲祝甘亭是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兴中会员,曾参加武昌首义,任标统参军。舒赛自幼生活在军旅之中,故此熟悉军事而且个性刚烈。舒赛在1941年被捕,一个极大的原因是此前她受到不公正的“留党察看”处分,被没收了佩枪。

现在,轮到我的工作了 – 日军的描述中,那名新四军女侦察员(姑且认定是舒赛)在资福寺据点的这次历险,究竟是怎样的经过。

《常德作战》中关于新四军女侦察员的记载在第116页开始的“潜入的美女工作员”一节,主要讲的是千田薰少尉在这次事件中的经历,其中也有对于当地民情,日军驻防情况的描述,这段描写比较着重体现这名日军军官自己的心路。今晨和最初引发我对本事件兴趣的日本老兵船头通了电话,听他讲解这段文字,整个事件似乎更加全面 – 为了避免引发他的顾虑,我还没有告诉他这位“美女工作员”可能已经有了下落。


《常德作战》中的有关章节


综合一下,此次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资福寺据点,位于荆沙三角地带中日两军的交界地带。这是一个有大约两百名居民的小集镇。根据《常德作战》描述,日军驻防部队为千田薰少尉率领的30余名步兵,这一带是中国第六战区几次发动对日军反攻的起点之一,附近有大约两个师的中国正规军(国民党军),新四军,还有地方武装。因此,这个据点曾经几次失守。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日军警备队只能驻防在据点炮楼之中而不敢轻易外出。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日军的构成也发生了一定变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参战日军多为现役官兵,此后最初征兵补充的人员,也是预备役官兵或退役老兵,长期接受军事训练,受军国主义影响较深,对侵略战争有着狂热的支持。但是,到了1943年,日军征兵已经大多来自原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市民和农民。因此,军事素质下降,对军国主义的狂热不及以前。在一部分日军中,也存在反战,苦闷,思索等情绪。舒赛1941年被捕后,曾撞铁炉自杀。殴打过舒赛的日军纷纷到卫兵室来看这个不屈的中国女子。舒赛趁机用笔谈的方式向日兵宣传,写道:“我们恨日本军阀,但同情日本人民,更同情你们这些离开家乡和亲人到中国来当炮灰的士兵。”日军士兵感动地说:“姑娘,你的顶好顶好,死了死了的不行。”(江陵文史资料第四辑)千田薰本人作战还算尽职,但也对战局感到苦闷,他在驻防期间,拜原郝穴中学校长金达遵为师,学习汉学。金达遵是反日的老学者,为了反抗日军侵略,不肯住在日军驻防的城镇中,避居于荒寺,他曾用贺知章的诗句劝诫千田,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43年初秋的一天下午,天气晴朗,炮楼上的日军哨兵可以看到远处三湖湖面上银白色的波纹。这天,日军得到汉奸报告,称街上来了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年轻女人,没有通行证,还到处打听(日军)警备队的情况。

千田少尉得报,即准备派几名士兵去将这个女子抓进据点审问,上等兵船头正治也在这几名日军之中。

正在此时,在镇上担任联络员(情报员)的郭家顺匆匆赶来炮楼,要找“千田队长”。他报告说:“镇上来了一个女的,说想来炮楼拜访队长。我看她不像普通的女人,所以想让队长接见一下,您看如何?”

船头讲这个郭家顺四十六七岁,没有受过很多教育,平时很会讨好日军。《常德作战》写道,资福寺据点的日军由于不能外出,戏称自己的炮楼为“青春监狱”,这些二十 – 三十岁的日军士兵最多谈论的就是异性。由于周围中国的年轻女子都远远避开日军炮楼,不象有位慰安所的沙市,这里根本见不到女人。听说这件事,士兵们都很好奇,议论纷纷,觉得这个女人可能就是情报中说没有通行证的那个。

《常德作战》中写道,千田向郭家顺询问之后,感到来的不是一般的女人,不但是美人,而且举止典雅,似乎是个“高贵的妇人”。但是,这里也冒出一句略带费解的话 – “不过,从她要见日本守备队长这件事来看,恐怕也不可能是什么漂亮的女性。”

看来,当时的侵华日军,对自己在中国女性中是怎样的形象,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

不过,千田很愿意和这个女的见一面,表达自己的心态时千田这样说道:“在女性饥馁的兵营,这是让士兵们养眼(目の保養)的机会啊”,在《常德作战》中提到千田自己对这个女子也不无某种期待,“年轻的千田少尉心中有了从未有过的骚动”。

他对郭家顺说:“那就请她来见吧。”

郭家顺当时有点发愣,因为他看到千田少尉的脸上出现了颇为愉快的表情。他答应一声就下炮楼去了。

在船头等士兵好奇地谈论的时候,不一会儿,下面的步哨忽然神志不清般地跑来报告:“有个女的来了,很漂亮啊。”

千田这样形容当时的情景 – “郭家顺介绍来的客人,就等在哨所的外面,二十二三岁的样子,年龄比想象的年轻,容貌也不可相信的清秀。她身穿三分袖的中国服(?),两边开气的裙装,在大陆的蓝天下,映衬着黄土大地,给人只有一种单纯的美丽的感觉。一般中国人的服装都是黑色,白色,蓝色,但这个姑娘穿的是粉色底,带花纹的外衣,那种摩登的感觉和典雅气质,只有都会的上流女性才会有吧。”

此前千田还曾经怀疑过来的女子可能是从事色情行业的,而现在,他心中感到不良的欲望一扫而光,反而感到自惭形秽。他感叹这真是一个“贵品的女子”,而后说话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露出前齿上的金牙。

千田问道:“看来您不象此地的人啊,是哪里的人呢?找我有事吗?请通报一下姓名。”

那女子回答说:“我叫祝玲瑛,今年23岁,务农人家出身,住在郝穴东边的熊家河。因为我丈夫去世,来这里找他的亲戚,却没能找到,队长可以协助否?”

船头正治回忆,由于都想看看要来的女子是什么样的,他下楼到了哨所。那个女子来的时候,哨所里共有四名日本兵。结果这几个日本兵的表情都变成了“固唾”。他回忆那个女子有着令人“忘俗”的面孔和苗条的腰身,虽然过了六十多年,依然难以忘怀。

双方对谈了几句,千田虽然也问了一些问题,但明显心不在焉,他叫士兵倒来果汁饮料,对“祝玲瑛”说:“走了很远的路,辛苦了,在这里吃顿便饭吧。在队上吃晚饭可好?”

“多谢,那就给您添麻烦了。”祝玲瑛很大方地喝了饮料,镇定自若地回答。

把祝玲瑛让进炮楼,士兵们议论纷纷,感叹她的美丽,但也不乏把话题谈到间谍和密侦上的。和船头同伍的士兵就表示这样的女性不可能是务农为生的,这肯定是说谎。但是,马上有士兵反对,说务农并不表示是农民。结论是“祝玲瑛”可能是某个大地主家出身的,受过很高教育的女性。

此时,警备队中负责反谍的仲须军曹和田中翻译官开始和“祝玲瑛”面谈,表面上是问她丈夫的亲戚的情况,实际上旁敲侧击,试图弄清她是否为中国谍报人员。

虽然寻找亲戚的事情毫无线索,但祝玲瑛对盘问对答如流,举止自然。最终,两名日军认定祝不是间谍,而是“中国一个很有名望的家庭的成员,需要以礼相待”。两人据此向千田少尉作了汇报。

仲须和田中盘问祝玲瑛的事情,是船头谈到的。我在电话里问了一个问题:“他们当初究竟是怎样盘问的呢?”船头讲是仲须和田中先用日语商量,然后田中用中文发问,再把回答翻译成日语给仲须。

船头肯定不明白我为何问这个问题 – 如果“祝玲瑛”真的是舒赛,那日军这个盘问注定不会成功 – 舒赛完全听得懂日语!

千田则回忆,他当时认为祝玲瑛十有八九是国民党军或者新四军的谍报人员,因为她的这身服装在这里出现太不自然了,而且还打听日本警备队情况,这是不怕抓错的事情。他曾经例行地察看祝玲瑛携带的物品,也曾问过一些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例行话题,但都不大上心。千田自己的回忆中说:“在这样从天而降的美人面前,我觉得做这些事都有些不适当,要不,放长线钓大鱼?不过,心中最关心的,是不能就让她这样走了。”

结果,这天最忙的是日军的炊事兵。《常德作战》描述,当时日军炊事班的士兵使出了浑身解数,烤肉,煎鸡蛋,烧鱼,莲藕制成的天敷罗,都在当晚的菜单上,千田和祝玲瑛面前还各弄来了一瓶啤酒(陪客的郭家顺也有一瓶)。虽然对司令部的军官来说,这样的饭菜也平常,但对前线的日军据点来说,这也是难得的美味 – 这是迎接贵宾才会有的招待阿。

千田少尉很满意。

祝玲瑛和千田对坐为饮,仪态大方,谈吐风趣,这一席吃得宾主尽欢。千田对《常德作战》的作者森金千秋讲道:“这不是和艺妓或者粗俗的女人同席,这是和真正高贵的女性一起吃饭啊,就算是师团长,也不容易有这样相谈的机会吧。”

船头等日本兵是没有身份上席的,但也能听到楼上谈饮的笑声,他们心中的好奇是:“少尉怎么一直没有说把那女人留下的话呢?”

其实,这时候千田自己也在承受着一种艰难的抉择 – 他深感这个祝玲瑛很有嫌疑,但是,他又不愿意逮捕这样一个风采令他折服的女子 -- 而这种带有久违的“人间”感觉的聚会,又让他无法萌动邪念。

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自己觉得很好的决定。

一直到终席,千田始终没有提过让“祝玲瑛”留下的要求。饭后,祝玲瑛从椅子上站起来,很典雅地发言感谢千田的招待,这种端正的礼仪,让千田少尉感到很新鲜。“感谢您的好意招待,如今天色已晚,就此告辞了。”祝玲瑛最后说。

“辛苦您了,”千田略带不自然地回道,“让您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太长了。今天晚上请在郭先生夫妇家过夜吧,明天要上路回去的话,我去送行。”

千田心中所想是 –如果祝玲瑛是密侦,她一定急于逃走,不会在郭家过夜。他已经安排人监视,如果祝玲瑛逃走,就将其抓获。

然而,一夜无事。船头等人只知道那名女子第二天离去了,但《常德作战》中描述了千田第二天和祝玲瑛的最后一次会面。

第二天,千田少尉来到郭家顺家中,这时,祝玲瑛也已经起床了,精神饱满,千田形容她“丽若朝霞”。

“昨天多谢了。”祝说。

“没什么,昨夜睡得好吗?”千田问。

“很好,在这里睡得很好。”祝说。

“祝玲瑛”黑若深潭的双眼,证明她没有说谎,但是千田少尉暗中叹了口气。

他心中想到:“原来,你是新四军的人啊。”

千田少尉曾经参加过日军的反谍训练,他不是像普通士兵那样好欺骗的。他认定祝玲瑛属于新四军的理由是,祝玲瑛的状态,显示她昨夜确实睡得很好。而当时能在换了环境以后随时睡得很好,在当时的中国人中并不多见,说明祝习惯于经常改变住处。当时中国普通人很少旅行,中国正规军(国民党军)除了定期的移动外,也很少改变地方,是打阵地战的。在附近经常不断行军,改变住处的,只有新四军!

所以,祝玲瑛肯定是新四军的谍报人员啊。

《常德作战》中写道,当时新四军尚未进攻资福寺据点,对日军阵地的构造和人员构成进行侦查,以便后日进攻却是可以想象的事情,绝非杞人忧天。为了这些对敌方有重大价值的情报,以生命为代价潜入侦查的祝玲瑛的勇气和聪慧,让人不能不感到钦佩之感。

然而,千田却并没有点破这一点。

这时,郭家顺的夫人走来,说:“昨天多承您的招待,今天请在我这里用饭吧。”

桌上,有中国的老酒,肉片炒莲藕,烧好的鸡蛋,还有茴香豆,并不很丰盛,是给祝玲瑛的饯行饭菜。

“祝女士,祝你前途平安,运气好。”最后干杯的时候,千田少尉意味深长地说。

“谢谢。”祝玲瑛宛然一笑。

千田后来回忆自己之所以没有点破祝玲瑛的身份,是因为他觉得用逮捕这样一个令他心折的女性来换取功绩,是卑劣的行为。对于放祝玲瑛离开的理由,他自欺欺人地表示 – 她并没有对警备队或者对军队的作战产生任何危害么。

祝玲瑛飘然而去。给她送行的郭夫人回来后,找到千田,说祝玲瑛让她转达“对宽厚的前田先生的感谢”。

千田觉得很欣慰,因为他觉得祝玲瑛是明白人,知道自己已经看破了她的身份。

此书后面记载,“根据后日密侦的情报,这个祝玲瑛,是李先念少将麾下所属政治局(应为社会局)的女局长。”

值得一提的是,船头在战后见到千田的时候,听他讲了自己为何会释放祝玲瑛的经过,还问了一个问题 – 这样美丽的女人,你当时没有碰过她吗?

千田很坦白地说 – 我只有在和她告别的时候握了一下手,她的神采让人神伤,不能直视。

那么,船头问,你对那一次握手一定印象很深啦,当时是怎样的感觉呢?一定是很有女性的魅力吧?

千田摇了摇头,苦笑道:我对那次握手记忆深刻,因为。。。我能觉出来,她是经常握枪的人。。。

千田说对了,祝玲瑛如果是舒赛,那可是个两支手枪从日军手里抢过五只船的神枪手。这倒也说明他放祝玲瑛离去,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 否则,就算郭家顺是首鼠两端,在告别的时候如果打起来,一对一,还不知道是鹿死谁手呢。

孤胆深入虎穴,情况危急时不退反进,主动出击。在对谈中巧妙伪装,骗过日军盘查,而又唤起千田心中尚未泯灭的人性,最终全身而退,舒赛,称“楚天奇女”不为过也!

[完]

舒赛在开国后的遭遇我在这里不多予置评,但似乎她一直也没有改变这种勇敢无畏,惭煞须眉的个性
千田少尉曾经参加过日军的反谍训练,他不是像普通士兵那样好欺骗的。他认定祝玲瑛属于新四军的理由是,祝玲瑛的状态,显示她昨夜确实睡得很好。而当时能在换了环境以后随时睡得很好,在当时的中国人中并不多见,说明祝习惯于经常改变住处。当时中国普通人很少旅行,中国正规军(国民党军)除了定期的移动外,也很少改变地方,是打阵地战的。在附近经常不断行军,改变住处的,只有新四军!



千田摇了摇头,苦笑道:我对那次握手记忆深刻,因为。。。我能觉出来,她是经常握枪的人。。。
不得不说,泥盆真是个具有源远流长宅传统的国家...
故事啊。
看完之后真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种女人令人折服。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舒赛弟弟写的回忆录,我对这位伟大的女性极度敬佩,一生如此坎坷,却一直保持着一颗高贵的心,让我感到自己异常的渺小。
去春秋先看看:D
"舒赛在开国后的遭遇我在这里不多予置评"....
zeus 发表于 2010-2-1 14:02


    王藕,又名舒赛,湖北江陵人,1917年9月15日生。家庭属于书香人家。抗战爆发后在武汉参加妇女战地工作团,1937年参加革命, 1938年3月入应城汤池训练班学习,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京安县委宣传部代部长、云梦和江陵县委社会部长兼公安局长、新四军五师第三军分区卫生部政委、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副政委、总支书记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处长、中央军委复员委员会工作组长、中央建工部人事司处长等职。1958年被以“无理取闹”罪名开除党籍,撤职降级。1960年春,舒赛继续投诉,她写道:“为党揭露歪风,为坚持真理不惜个人牺牲的革命火焰,是任何人的淫威所不能扑灭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那是旧时代封建统治者的东西,而他们尚且强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哩”、“要认识歪风流毒之剧,误党误国之恶,必须痛下决心,只要是歪风,无论在什么人身上发生,都应该铁面无私、雷厉风行地痛剿,这就是我的热望。其实,党若下决心,从上到下,从老到新严整党纪的话,党内的歪风自毁收敛的。”随即,舒赛被拘留,1960年被开除公职,戴上“坏分子”帽子“劳动教养”。1962年因病保外就医并提前释放。

  在1966 年12月2日夜晚,舒赛把她用金粉红纸写的反对林彪的大字报,张贴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京市委、府右街、西单菜市场、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宿舍、石景山钢铁厂、颐和园门口、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门口、西直门里、国务院接待室门口等处。第二天又张贴在东四人民市场门口、北京火车站和景山后街军委宿舍西楼等处。

  1966年12月7日舒赛被捕。1969年10月,北京的大批未决犯被转移到山西,她也在其中。1971年5月24日舒赛死于山西隰县,终年五十四岁。1987年获平反昭雪。

http://hi.baidu.com/fireye/blog/ ... a781f3e1fe0bed.html
英雄大多以悲剧结局,舒赛也不例外。从1952年起,她因在“三反五反”运动中敢于讲真话而受排挤、打击,最后被开除党籍公职、由党的13级干部沦为连普通人都不如的城市无业人员,靠变卖家产和亲友接济生活。文革开始后,她见许多她过去崇敬的LD人纷纷被打倒,是第一个站出来同林彪作斗争的人,她也因贴林彪的大字报而被作为反革命遭囚禁,于1971年5月含冤去世。1987年党中央为她彻底平反,1990年家乡人民为她树立纪念碑,缅怀这位“惊天地、泣鬼神”的楚天女雄。

http://www.lfluntan.com/thread-41015-1-1.html
扼腕长叹...


女神!!!
引用自
http://www.lfluntan.com/thread-41015-1-1.html
浩气存千古的楚天巾帼女杰舒赛
在今天她的名字不大为人所知,但在当年她却被誉为“楚天奇女”、“抗日女杰”。虽是女儿身,却巾帼不让须眉,甚至令敌人都肃然起敬的铮铮铁女子。
她叫舒赛,1917 年 9 月 15 日生于湖北江陵一个书香世家。舒赛幼时聪明伶俐,三岁能识字,五岁能对奕。自小崇敬忠臣志士,憎恶奸臣贼子。十三岁考入当地中心小学,毕业后又背着家庭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湖北省立第八中学。入学后因积极参加学潮运动被校方勒令休学,后应聘于鄂中小学任教。“九·一八”事变五周年之际,她不顾校方禁令召开国耻纪念会,谴责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事后被诬为“结交共党”毅然辞职。
1937 年初,她说服父母,只身来到武汉,参加“妇女战地工作团”。抗战爆发后,她又在地下党员陈钟万的引导下组织话剧团、演讲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春,随马识途等调至陶铸主持的应城汤池训练班学习。同年10月,在湖北老河口秘密加入中国gcd。
1939年秋,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舒赛调到李先念同志LD的豫鄂边区根据地工作。她先在巡检司镇任区委妇女、宣传委员,此后又继任县委组织部秘书、同兴店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代部长、锄奸部秘书兼手枪队指导员等职。虽然频繁调动工作,职务时升时降,但她却从不计较,埋头于新工作之中。舒赛性格爽朗,与当地群众情同鱼水,受到群众们的热爱,许多人亲切地只呼她“赛”。
1941年春,日军占领了巡检司镇。5 月 25 日,她奉命去侦察敌情。由于十天前无辜受到“留党察看三月”的处分,随身的枪支已被收缴,她只得徒手装扮成村姑模样,经同兴店于26日到达巡检司地区。通过基本群众,她了解到敌伪驻防情况及时上报。28 日她再次继续深入侦察,在距巡检司镇约半里之遥的肖廖庄不幸被敌探引来的伪军抓获并将她转交给日寇。日本军官问她的姓名,她昂首答道:“抗日青年!”日寇将她四肢大绑着在巡检司镇上游街示众。群众闻讯,拥向街头。舒赛看见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激动地高声喊道:“乡亲们,不要害怕,你们要坚持斗争!不当**,不做亡国奴!赶快告诉四乡的群众,不要为敌人修碉堡,不要把粮食留给敌人!”日寇慌了手脚,一阵拳头、皮靴和枪托向她袭来。舒赛强忍痛楚,继续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群众中有人失声哭泣,有人愤概地说:“‘赛’要是被日本人杀害,我们拼着性命也要把她的尸体抢回巡检司来!”日寇不敢再从大街行走,拖着舒赛从小巷绕到镇外。伤痕累累,步履蹒跚的舒赛,行至府河的一座桥上。她望着滚滚的河水,怀着满腔的仇恨,乘敌不备,使尽全身气力拖着用绳索拽着她的鬼子,跃身跳入河中,想与敌人同归于尽。因用力过猛,绳索拽断,她一人坠入河底。日军在慌乱中找来船只,将奄奄一息的舒赛捞上岸来,押至安陆县城日军驻地。
   
舒赛穿着一身湿透的衣衫在卫兵室席地而坐。一个日本军官拿来一套便衣要她更换,又拿来一些鸡蛋要她吃,她未理睬。日寇恼羞成怒,又将她一顿毒打,她一头向室内的铁炉撞去,被卫兵拦住。日寇对这个视死如归的女青年束手无策。一个叫河野的中尉,亲自对舒赛进行审讯,审讯时桌上摆着点心和水果。河野劝她说出真实姓名,她仍答“抗日”,并说“像我这样的青年在中国多得很!”河野无可奈何,两天后只好将她送往应城日军总部。
   
去应城,须经云梦中转。六月初,舒赛被押解到云梦县城。伪县长吴锡卿从日军手中将舒赛要来亲自审讯。他以一个“长者”的口气说道:“你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如此刚烈,我很佩服,才把你从日本人那里要过来,免得你吃苦。看来你也是书香门第之人,死了是很可惜的。”他又告诉舒赛,应城有日本宪兵,落在他们手里会受酷刑,劝她“好汉不吃眼前亏 ”。舒赛答道:“我抗日的志向是不可改变的,也不会屈服,你休想来软化我。”吴又说:“我白发苍苍,一县之长,亲自和你谈,你不要误会了我的好意。”舒赛鄙夷地说道:“什么一县之长,你是个**,只有尽快放下屠刀,戴罪立功,才会有出路。”吴锡卿被驳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日军又派松井前来提审。舒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她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暴虐的松井问她巡检司附近的新四军负责人是谁?驻军有多少?仓库在哪里?舒赛一概回答: “不知道!”松井暴跳如雷,令她脱掉衣服。舒赛从容地将外衣脱去。当歇斯底里的松井又叫她脱内衣时,她怒不可遏地指着旁边的翻译说:“你若还有良心,就如实翻译我的话:中国古礼,刑及女子,不可露身。我现在只穿一件单衣,是挡不住他的皮鞭的!”松井听后,疯狂地将她双手反绑,强行剥她的内衣。舒赛奋力挣扎,内衣被撕碎。松井又要剥她内裤,她怒火满腔,用脚踢,用牙咬,用头撞,拼死相抗。气急败坏的松井抡起铜头皮带,劈头盖脑向她一阵抽打。舒赛没有呻吟,她仇恨的双目怒视着残暴的敌人。松井扔下皮带,双手拦腰将她举起,狠狠地摔在地上,她又挣扎着站立起来。松井又找来一根四棱木棒,一直将她打得昏死过去。穷凶极恶松井仍不罢休,又叫人提来一桶凉水,将她浇醒后继续毒打。此时,舒赛已浑身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与牢房一墙之隔,住着一位名叫褚考芬的老太太。舒赛义责伪县长、怒斥日寇的英勇行为已在云梦城内传开,褚老太太对这位不知姓名的女青年十分钦佩。这天又亲耳听到她遭受毒打很是焦急,就叫在伪县府任财政科长的大儿子想办法去疏通,这场暴行才告结束。褚老太又让女儿通过女看守给舒赛送去衣服和药物。女看守含泪为她洗伤敷药,用汤匙一勺一勺地向她血肿的嘴内喂食。
   
舒赛被捕后英勇不屈的消息,很快传到边区。边区党委十分关注,代理书记陈少敏同志千方百计组织营救,终于使舒赛在 6 月下旬从云梦被押解到应城的当天被我方顺利营救出狱。 由于舒赛被捕后并未暴露身份,边区党委决定她仍回云梦,留在敌占区做敌工工作。边区党委正式通知她,已撤销京安县委对她“留党察看三个月”的错误处分。边区LD的关怀,使刚刚虎口脱险的舒赛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6 月底,舒赛回到云梦,以养伤为名住在曾为她作担保的褚老太家。褚老太对她关怀备至,情同骨肉并认她为义女。当时边区食盐和医药匮乏,舒赛利用褚母大儿子在伪县府和食盐专卖处任职的方便,想方设法弄来各种物品,秘密送往边区。
   
不久,我应城敌工组织遭到破坏,舒赛已受到云梦日军的注意并准备对其加以谋害。此时,边区党委也得知舒赛处境日危,即决定将她撤回边区。舒赛将城内工作安排妥当后辞别了义母,于 1942 年 1 月 2 日晨,在前来接应的短枪队员的武装护送下来到云梦抗日县政府驻地。县委书记刘志远对她说:“你显然是想拼死在敌区,你给边区党委的汇报中,从不提及你处境危险的情况,幸亏组织上发现,才及时将你撤出。”不久,舒赛到了边区党委,组织部长杨学诚同志亲自为她作了结论:“被捕后勇敢坚定,英勇不屈,且完成了党交给的对敌斗争任务。”
在欢迎舒赛归来的大会上,陈少敏(中共九大上唯一站出来为刘少奇说话投反对票的人)说:“我们的舒赛同志,在残暴的敌人用枪托打着她那脆弱的脑壳的时候,还在高声地喊着:‘中国人不当亡国奴!’‘中国人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华民族流血牺牲是光荣的!’”。陈少敏同志表扬了她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并号召大家向她学习。
舒赛被捕后的斗争事迹,在边区报刊上曾被广泛的报导和宣传,至今在云梦、安陆等地,还流传着有关舒赛的动人事迹。
英雄大多以悲剧结局,舒赛也不例外。从1952年起,她因在“三反五反”运动中敢于讲真话而受排挤、打击,最后被开除党籍公职、由党的13级干部沦为连普通人都不如的城市无业人员,靠变卖家产和亲友接济生活。文革开始后,她见许多她过去崇敬的LD人纷纷被打倒,是第一个站出来同林彪作斗争的人,她也因贴林彪的大字报而被作为反革命遭囚禁,于1971年5月含冤去世。1987年党中央为她彻底平反,1990年家乡人民为她树立纪念碑,缅怀这位“惊天地、泣鬼神”的楚天女雄。
舒赛生前无子息,死后无遗骨,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她。


女神!!!
引用自
http://www.lfluntan.com/thread-41015-1-1.html
浩气存千古的楚天巾帼女杰舒赛
在今天她的名字不大为人所知,但在当年她却被誉为“楚天奇女”、“抗日女杰”。虽是女儿身,却巾帼不让须眉,甚至令敌人都肃然起敬的铮铮铁女子。
她叫舒赛,1917 年 9 月 15 日生于湖北江陵一个书香世家。舒赛幼时聪明伶俐,三岁能识字,五岁能对奕。自小崇敬忠臣志士,憎恶奸臣贼子。十三岁考入当地中心小学,毕业后又背着家庭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湖北省立第八中学。入学后因积极参加学潮运动被校方勒令休学,后应聘于鄂中小学任教。“九·一八”事变五周年之际,她不顾校方禁令召开国耻纪念会,谴责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事后被诬为“结交共党”毅然辞职。
1937 年初,她说服父母,只身来到武汉,参加“妇女战地工作团”。抗战爆发后,她又在地下党员陈钟万的引导下组织话剧团、演讲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春,随马识途等调至陶铸主持的应城汤池训练班学习。同年10月,在湖北老河口秘密加入中国gcd。
1939年秋,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舒赛调到李先念同志LD的豫鄂边区根据地工作。她先在巡检司镇任区委妇女、宣传委员,此后又继任县委组织部秘书、同兴店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代部长、锄奸部秘书兼手枪队指导员等职。虽然频繁调动工作,职务时升时降,但她却从不计较,埋头于新工作之中。舒赛性格爽朗,与当地群众情同鱼水,受到群众们的热爱,许多人亲切地只呼她“赛”。
1941年春,日军占领了巡检司镇。5 月 25 日,她奉命去侦察敌情。由于十天前无辜受到“留党察看三月”的处分,随身的枪支已被收缴,她只得徒手装扮成村姑模样,经同兴店于26日到达巡检司地区。通过基本群众,她了解到敌伪驻防情况及时上报。28 日她再次继续深入侦察,在距巡检司镇约半里之遥的肖廖庄不幸被敌探引来的伪军抓获并将她转交给日寇。日本军官问她的姓名,她昂首答道:“抗日青年!”日寇将她四肢大绑着在巡检司镇上游街示众。群众闻讯,拥向街头。舒赛看见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激动地高声喊道:“乡亲们,不要害怕,你们要坚持斗争!不当**,不做亡国奴!赶快告诉四乡的群众,不要为敌人修碉堡,不要把粮食留给敌人!”日寇慌了手脚,一阵拳头、皮靴和枪托向她袭来。舒赛强忍痛楚,继续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群众中有人失声哭泣,有人愤概地说:“‘赛’要是被日本人杀害,我们拼着性命也要把她的尸体抢回巡检司来!”日寇不敢再从大街行走,拖着舒赛从小巷绕到镇外。伤痕累累,步履蹒跚的舒赛,行至府河的一座桥上。她望着滚滚的河水,怀着满腔的仇恨,乘敌不备,使尽全身气力拖着用绳索拽着她的鬼子,跃身跳入河中,想与敌人同归于尽。因用力过猛,绳索拽断,她一人坠入河底。日军在慌乱中找来船只,将奄奄一息的舒赛捞上岸来,押至安陆县城日军驻地。
   
舒赛穿着一身湿透的衣衫在卫兵室席地而坐。一个日本军官拿来一套便衣要她更换,又拿来一些鸡蛋要她吃,她未理睬。日寇恼羞成怒,又将她一顿毒打,她一头向室内的铁炉撞去,被卫兵拦住。日寇对这个视死如归的女青年束手无策。一个叫河野的中尉,亲自对舒赛进行审讯,审讯时桌上摆着点心和水果。河野劝她说出真实姓名,她仍答“抗日”,并说“像我这样的青年在中国多得很!”河野无可奈何,两天后只好将她送往应城日军总部。
   
去应城,须经云梦中转。六月初,舒赛被押解到云梦县城。伪县长吴锡卿从日军手中将舒赛要来亲自审讯。他以一个“长者”的口气说道:“你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如此刚烈,我很佩服,才把你从日本人那里要过来,免得你吃苦。看来你也是书香门第之人,死了是很可惜的。”他又告诉舒赛,应城有日本宪兵,落在他们手里会受酷刑,劝她“好汉不吃眼前亏 ”。舒赛答道:“我抗日的志向是不可改变的,也不会屈服,你休想来软化我。”吴又说:“我白发苍苍,一县之长,亲自和你谈,你不要误会了我的好意。”舒赛鄙夷地说道:“什么一县之长,你是个**,只有尽快放下屠刀,戴罪立功,才会有出路。”吴锡卿被驳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日军又派松井前来提审。舒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她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暴虐的松井问她巡检司附近的新四军负责人是谁?驻军有多少?仓库在哪里?舒赛一概回答: “不知道!”松井暴跳如雷,令她脱掉衣服。舒赛从容地将外衣脱去。当歇斯底里的松井又叫她脱内衣时,她怒不可遏地指着旁边的翻译说:“你若还有良心,就如实翻译我的话:中国古礼,刑及女子,不可露身。我现在只穿一件单衣,是挡不住他的皮鞭的!”松井听后,疯狂地将她双手反绑,强行剥她的内衣。舒赛奋力挣扎,内衣被撕碎。松井又要剥她内裤,她怒火满腔,用脚踢,用牙咬,用头撞,拼死相抗。气急败坏的松井抡起铜头皮带,劈头盖脑向她一阵抽打。舒赛没有呻吟,她仇恨的双目怒视着残暴的敌人。松井扔下皮带,双手拦腰将她举起,狠狠地摔在地上,她又挣扎着站立起来。松井又找来一根四棱木棒,一直将她打得昏死过去。穷凶极恶松井仍不罢休,又叫人提来一桶凉水,将她浇醒后继续毒打。此时,舒赛已浑身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与牢房一墙之隔,住着一位名叫褚考芬的老太太。舒赛义责伪县长、怒斥日寇的英勇行为已在云梦城内传开,褚老太太对这位不知姓名的女青年十分钦佩。这天又亲耳听到她遭受毒打很是焦急,就叫在伪县府任财政科长的大儿子想办法去疏通,这场暴行才告结束。褚老太又让女儿通过女看守给舒赛送去衣服和药物。女看守含泪为她洗伤敷药,用汤匙一勺一勺地向她血肿的嘴内喂食。
   
舒赛被捕后英勇不屈的消息,很快传到边区。边区党委十分关注,代理书记陈少敏同志千方百计组织营救,终于使舒赛在 6 月下旬从云梦被押解到应城的当天被我方顺利营救出狱。 由于舒赛被捕后并未暴露身份,边区党委决定她仍回云梦,留在敌占区做敌工工作。边区党委正式通知她,已撤销京安县委对她“留党察看三个月”的错误处分。边区LD的关怀,使刚刚虎口脱险的舒赛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6 月底,舒赛回到云梦,以养伤为名住在曾为她作担保的褚老太家。褚老太对她关怀备至,情同骨肉并认她为义女。当时边区食盐和医药匮乏,舒赛利用褚母大儿子在伪县府和食盐专卖处任职的方便,想方设法弄来各种物品,秘密送往边区。
   
不久,我应城敌工组织遭到破坏,舒赛已受到云梦日军的注意并准备对其加以谋害。此时,边区党委也得知舒赛处境日危,即决定将她撤回边区。舒赛将城内工作安排妥当后辞别了义母,于 1942 年 1 月 2 日晨,在前来接应的短枪队员的武装护送下来到云梦抗日县政府驻地。县委书记刘志远对她说:“你显然是想拼死在敌区,你给边区党委的汇报中,从不提及你处境危险的情况,幸亏组织上发现,才及时将你撤出。”不久,舒赛到了边区党委,组织部长杨学诚同志亲自为她作了结论:“被捕后勇敢坚定,英勇不屈,且完成了党交给的对敌斗争任务。”
在欢迎舒赛归来的大会上,陈少敏(中共九大上唯一站出来为刘少奇说话投反对票的人)说:“我们的舒赛同志,在残暴的敌人用枪托打着她那脆弱的脑壳的时候,还在高声地喊着:‘中国人不当亡国奴!’‘中国人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华民族流血牺牲是光荣的!’”。陈少敏同志表扬了她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并号召大家向她学习。
舒赛被捕后的斗争事迹,在边区报刊上曾被广泛的报导和宣传,至今在云梦、安陆等地,还流传着有关舒赛的动人事迹。
英雄大多以悲剧结局,舒赛也不例外。从1952年起,她因在“三反五反”运动中敢于讲真话而受排挤、打击,最后被开除党籍公职、由党的13级干部沦为连普通人都不如的城市无业人员,靠变卖家产和亲友接济生活。文革开始后,她见许多她过去崇敬的LD人纷纷被打倒,是第一个站出来同林彪作斗争的人,她也因贴林彪的大字报而被作为反革命遭囚禁,于1971年5月含冤去世。1987年党中央为她彻底平反,1990年家乡人民为她树立纪念碑,缅怀这位“惊天地、泣鬼神”的楚天女雄。
舒赛生前无子息,死后无遗骨,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她。
不知进退,是明智之人吗?!

            以为有功,就可以做出头鸟吗?
回复 12# mwvplayer
真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没这种气概岂能成为女中豪杰。
感觉松尾对舒赛很有爱
mwvplayer 发表于 2010-2-1 23:46


   如果她有您这样的明智早就在日军被捕时做汉奸了
mwvplayer 发表于 2010-2-1 23:46

符合您这标准的中国人多了去了,所以tg的发展道路才如此曲折。
自古巾帼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国之有难,方出奇女。
回复 18# zzf1975


同意
平常人在平常时代,挺难战胜贪图安逸的本能、计较琐事的狭隘。
  不论是奥运赛场,还是高考前的教室,都这样。
古人说‘时事造英雄’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时事≠投机者浑水摸鱼的机遇,而是真正激发一个人理想的使命和责任。
刚才正在慢慢读另一个“试谈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对我党情报保卫工作的贡献”的帖子
  以前习惯性的认为 周总理为民众为历史作出了贡献,
突然间想法换了个角度:
  其实幸运的不只是民众(包括我们,我们的父辈,还有我们的子孙)、最幸运的是总理。
  一个真实的凡人,能给后世留下几乎是无穷的财富,把纪念碑建在普通民众心里,谁还能比肩?
               
(深呼吸一口气,从发呆中回到现实)
从程序员的视角 我一直感觉:
  真正的程序员是由他的作品决定的,而不是由纯技术、聪明程度、简历镀金程度…               
(不过这听起来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了 ……只是个人有感而发)
刚才另一个帖子,让自己一直回味着“人格,理想,修养…这些非物质的 非技术的因素,和装备、技术…这些因素的对比”
看看英帝国,苏俄,美国,乃至大卫国的情报机关的那些记录(说穿了 就是小孩子捉家家的心理--当然这套在早年老谋深算的英帝国身上 肯定不合适),
像总理这样以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原则,影响了后世几十年或更久的例子,唏嘘感慨。
女主人公是个很真实的人,
  建国后的她,和革命战争时期的她,完全一致的 很真实的一个人。
向女英雄致敬!
向女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