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鸦片战争时清军还在用生铁造的火炮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9:20:18
天津的大沽炮台就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军的火炮,都是固定的,而且炮管的管壁很厚,这样火炮的实际口径很小,发射的弹丸因为装药量少根本没什么威力。
用铁铸大炮的话,因为铁的强度不够,只能把炮管的管壁造的很厚。这种炮的重量很大,电影《林则徐》里面虎门炮台用的是8千斤大炮,可是炮的口径也就是普通迫击炮的样子。那时的西方普遍用钢来造炮了,炮的口径可以造的比较大,重量也不大可以装上轮子机动,威力恐怕增加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清朝时候难道中国的钢产量很少吗?天津的大沽炮台就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军的火炮,都是固定的,而且炮管的管壁很厚,这样火炮的实际口径很小,发射的弹丸因为装药量少根本没什么威力。
用铁铸大炮的话,因为铁的强度不够,只能把炮管的管壁造的很厚。这种炮的重量很大,电影《林则徐》里面虎门炮台用的是8千斤大炮,可是炮的口径也就是普通迫击炮的样子。那时的西方普遍用钢来造炮了,炮的口径可以造的比较大,重量也不大可以装上轮子机动,威力恐怕增加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清朝时候难道中国的钢产量很少吗?
钢?清朝?{:chan:}
LZ想给大辫子赞助个宝钢吗?
LZ 的中校 是怎么来的?
现存大沽炮台的火炮应该是1860年后的克虏伯炮吧……
大辫子是很害怕大炮的,估计是努尔哈赤的死给他们留下了太惨痛的影响了,有严重的心理阴影。所以基本禁止开发火器的。不要说是鸦片战争,就是到了甲午战争的时候,据说还有挖出来明朝的火炮来用的呢。
甲午之时,清军火器基本已换了德国货了……
回复 6# elicxxx
胡说八道,清朝的火器比明朝横向比不如,纵向比绝对是大大超越。用生铁造炮是中国的老毛病,明朝时就是这样了。
Ghost007a 发表于 2010-1-9 00:14


    甲午应该还算好,太平天国的时候还有仓底翻出明造炮用的记录
cn_snail 发表于 2010-1-8 23:44


    十万个为什么问来的
体制问题....清在造炮技术上是不比西方差太多的.....西方缴获了清军较新批次的铜炮,铁炮,很多时候都是要留用的...关键是装备更新速度太慢,士兵也缺少训练.....
elicxxx 发表于 2010-1-8 23:46


  不是甲午,是太平天国时期……
不是说还有挖出来的明朝大炮复用么
LZ以为大清能造什么呢?
记得张之洞在武汉弄了个铁厂,产品质量还不咋地,就把朝廷上下高兴地不得了了,还指望啥钢呢……
翻出明代火枪的是清朝乍浦八旗,而且还比他们鸦片战争后新造的好使。
太平军是在岳州挖出了吴三桂手下大将马宝窖藏的火药和铜炮。
话说当时铜炮也很多阿,铜的强度不是更差吗,虽然容易加工
延展性好呗
大不了一点一点的增加弹丸直径
自从康熙帝看到戴梓造的大将军炮将噶尔丹的蒙古骑兵炸的落花流水后,就将热兵器技术给禁止了,因为掌握这门技术的汉人造反。从此,大清的热兵器就没什么发展了,甚至还倒退。
生铁造炮的好处是快,坏处是热膨胀后精度无保障,寿命更无保障,还容易炸汤,所以不得不加厚炮壁。
相对而言,铜炮不容易炸裂,精度也有保证,但是价格高昂,绿营是很难用上的。
楼上是在信口开河了,戴梓发明的是连发鸟枪,根本就没有上阵,康熙造炮,最早是用的比利时人南怀仁,后来也用中国人,主要是将旧式的重炮轻化,便于野战携带;清代早期的炮主要有3种,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是长身管的加农炮,发射实心弹,用于攻城;武威永固大将军铜炮,是装在跑车上的短身管臼炮,发射实心弹和散弹,用于隔山或隔城墙轰击敌人营房、有生力量;威远将军铜铁炮,发射开花弹,是野战用的轻炮,康熙打噶尔丹用的是威远将军铜炮,不是“大将军炮”也不是“戴梓造的”,楼上是全错。
清朝只是在乾隆之后抑制火器发展和普及,从没有“将热兵器给禁止了”(否则应该一门炮也没有),而康熙朝的火器是在发展的,御制自来火枪已经是燧发,而开花弹和野战炮也已经实用化,只是清朝的体制,皇室用最好的武器,京营八旗稍次、驻防八旗再稍次、绿营最次,这才导致鸦片战争时,清军以自己最次的火器对付英军最好的,让本来还不算特别大的火器差距(中西火器技术真正拉开是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变得判若云泥。
LS讲的好,基本就是这么回事。

体制问题....清在造炮技术上是不比西方差太多的.....西方缴获了清军较新批次的铜炮,铁炮,很多时候都是要留用 ...
hukehao111 发表于 2010-1-9 03:19

不完全是训练的问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的火器装备比例并不低,但包括西北军队(精锐中的精锐)在内的众多参战部队还在沿用冷兵器时期的战术,根本没有意识到火器进步带来的战略、战术变化。其代表就是防御正面固若金汤,但侧面、背面比纸还薄,战场上没有迂回的概念,更没有抢占制高点的意识,一旦主官阵亡或其直属部队崩溃,其它部队就作鸟兽散了(来自《战争史研究》的内容)。

这样的部队,就是把英军的装备给他也还是要败的,而其依然会败得很惨。
体制问题....清在造炮技术上是不比西方差太多的.....西方缴获了清军较新批次的铜炮,铁炮,很多时候都是要留用 ...
hukehao111 发表于 2010-1-9 03:19

不完全是训练的问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的火器装备比例并不低,但包括西北军队(精锐中的精锐)在内的众多参战部队还在沿用冷兵器时期的战术,根本没有意识到火器进步带来的战略、战术变化。其代表就是防御正面固若金汤,但侧面、背面比纸还薄,战场上没有迂回的概念,更没有抢占制高点的意识,一旦主官阵亡或其直属部队崩溃,其它部队就作鸟兽散了(来自《战争史研究》的内容)。

这样的部队,就是把英军的装备给他也还是要败的,而其依然会败得很惨。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0-1-9 12:03
青铜虽然绝对强度不如钢,但铸造工艺更成熟,成品的瑕疵更少,远不是同时期的铸铁(还是白口铁)可比。
同期的英国炮也是铜炮远多过铁炮。
回复 22# shutgun
所以说啊,胜了才是奇迹呢.......
铸造?液态生铁1000度,钢1500度,平炉炼钢是哪一年?
陶短房 发表于 2010-1-14 22:04
老大还忘记提到了一个问题,铜这玩意儿不耐热,炮弹装药量不能太大,降低了威力;射击间隔也不能太短,又降低了射速。
因此清军的铜炮虽然质量稍好,但也难以起到什么作用。
话说甲午战时威海卫那面李秉衡大人还真把明朝戚继光抗倭的大炮拿出来蒸洗过......:D
炮这个东西,是封建时代非常昂贵的一个玩艺,而且使用时间超常,用个100年很正常,当时的技术发展也是速度慢的惊人,而且对于一个已经基本没有战争忧患的清朝而言,制造异常昂贵的炮的意义还真是看不出来。。。。。。
铸造?液态生铁1000度,钢1500度,平炉炼钢是哪一年?
-------------------------------------------------------------------------------
咱们中国人战国时期就学会炼钢了,清朝的钢产量应该不低吧,生产的钢都干什么去了?
worker2006 发表于 2010-1-18 08:42


    大规模练钢铁那是工业化的时候,如果按照古代百炼成钢的技术,哪钢铁真是不够呢。
而且封建社会,大部分的钢铁都去拿去炼农具了,就是村口的铁匠的活路。。
为什么说打出去的弹都炸不开?难道平时都没有试射几发?
落后生产力消灭先进生产力后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结果!
大辫子时期,中国自然科学发展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ZZP占 发表于 2010-1-18 11:43


    开花弹又不会炸
worker2006 发表于 2010-1-18 08:42
生产一门大炮和打造一把刀剑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只需要小作坊而另一个就是大生产啦
话说有一种铜合金就叫:海军炮铜:D表把青铜炮想的那么不堪,它比生铁炮强多了。就是贵了点,我国是出名的缺铜国家啊:')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0-1-9 12:03
铜的铸造性好。

铸铁容易产生砂眼,虽然成本低但质量不稳定,为保证安全不得不把炮管壁铸得更厚,结果同等火力的火炮,铁炮比铜炮重。

由于清朝冶金技术落后并且管理不善,所以铸造出的铁炮质量更加恶劣。

鸦片战争前,曾有清军报告说,某炸膛的火炮内部的砂眼足能灌下几大碗水。

为了保证安全,清军火炮身管壁被铸造的很厚,导致重炮打小弹,即便如此,实际操作时往往还要减装药。象英国人在特拉法尔加那样双份装填连续发射的玩法对大清的火炮而言就是自杀。

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的报告说,广东某炮台上缴获的清军火炮,重量相当于英军68磅炮,只能打24磅级别的炮弹。

即便在欧洲,虽然各国海军早在十七世纪末就逐渐淘汰昂贵的铜炮采用铸铁炮,欧洲各国陆军却一直把青铜炮用到1850年以后——因为陆军对火炮重量更敏感。
肥胖的猫 发表于 2010-1-18 14:19


   是的,当时战争机器中,火炮是最昂贵的,骑兵贵在平时的维护费用和训练所付出的代价上。
实际上当时各国超期服役的火炮到处都是。
LZ,1840年的西方普遍用 钢 来铸炮?
这是哪个位面的西方?
就这个技术水平没办法了
我一直认为是因为铸造和深钻孔带来的差距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