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族特级飞行员:亚森·斯迪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3:39:10


1252914076_img_9800.jpg1252914076_img_9839.jpg73ac177b26.jpg113237_8314346856819213865.jpg
海峡之声网(蔡亿锋、张玉梅、杨洋、朱伟)解放军新疆军区某陆航部队的维族特级飞行员亚森·斯迪克,是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入伍的我国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他在蓝天翱翔35载,飞行时间5500个小时,利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便利,多次成功的在高原山区执行边疆维稳、运送人员的任务。由于技术精湛,战友们常称他为“亚师傅”。由于多次执行反恐维稳任务,又被称为“平暴专家”。
  8月中旬,记者来到新疆军区某陆航部队见到亚森·斯迪克,他一身沙漠迷彩,身材魁梧、声音洪亮,那双明显异于常人的深邃眼窝和挺直鼻梁,引人好奇,那张刻录着荣耀和故事纹路的脸又令人生敬。由于技术精湛,战友们常称他为“亚师傅”。
  采访从他35年前招飞入伍开始。出生于南疆喀什边城农村的亚森·斯迪克从小失去父亲,靠哥哥抚养。1974年招飞入伍,是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入伍的我国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来到航校以后,首先面临的是语言障碍。飞行教材是密密麻麻的汉字,而他当时连一个汉字都不认识。为此,学校专门从部队抽调既懂汉语又懂维语的老师给他当翻译。亚森·斯迪克说:“为了克服语言困难,国家从陆军各个连队抽调大批懂汉语和汉字的民族干部来给我们当翻译,平均三个学员配备两个翻译。在当时要求时间很紧的情况下,通过组织的帮助和教员的耐心教导,克服了重重困难,第三年终于顺利毕业了。”
  1977年从航校毕业后,亚森·斯迪克被分配到乌鲁木齐某空军运输团,驾驶中国第一代直升机——直-5型直升机;随后改装训练法国直升机;1984年中国购进美国黑鹰直升机后,又成为中国第一代驾驶黑鹰直升机的飞行员;1988年,新疆军区组建陆航团,亚森·斯迪克又被抽调到陆航团,成为新疆军区陆航团唯一一名少数民族飞行员,1999年被评为特技飞行员。谈到自己的飞行经历,他非常自豪的说:“我是中国第一批黑鹰直升机飞行员,我以前是飞“直-5” 的,它和黑鹰的相差是比较大的,因此就需要在操作、飞行数据、飞机性能上进行重新训练和学习。”
  记:您能不能回顾一下,您总共飞过哪些机型?
  亚森·斯迪克:一开始初教-6,它是带机翼的飞机,然后是直-5,那是比较早的时候我们国家最好的直升机了,接下来就是黑鹰,米-47等等,共有10多种机型。
  亚森·斯迪克就像天山上的雄鹰,在蓝天上翱翔35载,安全飞行5500个小时,“亚师傅”的称号当之无愧。他所在的部队,旅长、副旅长、参谋长、副参谋长以及各个飞行大队的大队长等60名飞行员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徒弟。
  袁洪波,1995年航校毕业,现在是飞行大队的大队长,他说是“师傅”带教他掌握高原复杂气象飞行技术。他说:“我们95年过来的时候,他是大队长。我们过来以后改飞“黑鹰”。在平时工作生活上他对我们都很关心,最主要的是在带教技术上,他恨不得能把所有的经验技术都传授给我们。通过他两三年的培养,我们都成了能独立执行高原复杂气象任务的机长。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和大队长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刑春明,1997年航校毕业,现在是作训科长,他是“亚师傅”带教的最系统的一批徒弟。他说:“从97年毕业以后,他一直带着我们外出执行任务,这整个过程都是他一手把我们带出来的。从正常飞行到执行任务,都是“亚师傅”手把手的把我们教会。今天,我们也成长为了一名机长、教员,去带别人,这和师傅这么多年来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徒弟们的眼中,“亚师傅”既是一位苛刻的教员又是一位随和的兄长,他带教飞行时非常严格,对一些技术要领的讲评是抹下脸不顾情面,常常让徒弟们下不了台,但在平时生活中,又有民族同胞的幽默、风趣,和大家打成一片,像长辈更像兄弟。为了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他还把自己大队长的位置让出来。
  张晓忠,1992年航校毕业,2004年接手“亚师傅”大队长的职务。他说:“老大队长工作非常认真,甚至可以说是较真。尤其是在飞行上,大家知道,离地三尺,事关生命安危,所以他在细节上非常认真。现在,我和老大队长还是在一个大队,我把他这个班接过来了。和老大队长在一起,无论是执行飞行任务,还是在平时生活,我始终把他当成一个老大哥,当成一个教员,当成一个老领导。因为从我内心深处,我对老大队长是很佩服的。纵横蓝天三十五载的轨迹,真的是很不容易。其中包含辛酸、泪水,甚至还有鲜血。”
  作为少数民族飞行员,亚森·斯迪克刚开始在学习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但在此后执行任务时,最大的优势也是语言。因为他懂维语,所以每次执行重大任务,他都是首选飞行员。他说,有一次执行夜航任务时遭遇紧急情况,直升机在南疆少数民族村落迫降,还多亏懂得维语。
  当时他载着老孙(首长)赴南疆执行任务,飞夜航,大冬天,飞机突然出故障了。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后来找了一块稍微平整的地方迫降,发现是一个湖的冰面上。他透过机窗朝外一看,天哪!外面聚满了村民,黑压压的一片,有2-3百人。他就跟老孙说:“你呆了飞机里,我出去看看”。下飞机后发现这里全部是维族村民,亚森·斯迪克就用维语问:这是什么的地方?村民告诉他一个地名。他再问:“这里有没有干部”?人群中站出一个干部摸样的男子:我是乡干部。亚森·斯迪克跟这位干部说:“飞机出故障了,叫村民回去,要看飞机的话,明天来再来看?随后,亚森·斯迪克跟乡干部来到乡政府拨通部队电话,并交代派出所警察看守飞机。
  “亚师傅”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回忆起10年前那次迫降经历,讲的非常轻松,听起来却惊心动魄,像一则探险故事,但这种故事,在“亚师傅”身上是经常发生。35年来,他先后100多次执行重大演习、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21次勇闯喀喇昆仑飞行禁区。
  战友们都说,和“亚师傅”一起执行任务很有安全感,因为他飞行技术好又懂民族语言。听到战友们表扬的时候,久经沙场的亚森·斯迪克还是显得不好意思,不停的用手挠头发。
  其实,“亚师傅”还有一个称号——平暴专家。第一次参加平暴行动是在1981年,当时南疆叶城县的一座QZS被不法分子烧毁,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街行游闹事。在局势最紧张的时候,亚森·斯迪克驾驶直升机低空盘旋,最终使局势得以控制,避免了人员伤亡。1990年4月,亚森奉命驾机赴喀什,圆满完成了平息阿克陶暴乱的任务。1991年8月,亚森飞赴西藏阿里执行追剿恐怖分子任务,配合公安和武警官兵,成功将一伙企图越境出逃的恐怖分子抓捕归案。在新疆,有暴乱的地方,其上空就有亚森·斯迪克驾驶的飞机。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军官,亚森始终是一名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宣传员。家里并不富裕的他先后资助4名各族贫困儿童上学。平时,亚森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官兵到驻地附近农村帮助各族困难群众,增进军民团结,近百次到学校、街道和社区宣讲民族政策。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时,正在辽宁疗养的他主动要求返回部队执行维稳任务,积极向亲友和维族同胞宣讲我国的民族政策。他用朴素的道理告诉大家,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实在不应该出来闹事。
  亚森·斯迪克:“那帮人归根结底还是少的,当地很多老百姓也是反对的。干什么呢?日子过得好好地,他们还出来闹啥子事呢?这帮人死了活该。原来我们饭都吃不饱,现在家家户户能吃饱饭,日子过得也很好。就拿我来说,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国家把我培养成飞行员。还有现在老百姓都办了社保医保,都很好,还要怎么样?
  亚森·斯迪克还给记者谈起了新疆的历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就给我周边维族朋友讲,我是飞行员,有可能的话,我把那些想闹独立的人用飞机载到边境上看一看,我们的边境多么辽阔!周边那么多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不可能守好边疆。”
  亚森·斯迪克告诉记者,包括他喀什老家的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参与过聚众闹事活动,也没有一个人被派出所传唤过。大家都是民族团结的拥护者。
  今年9月1日,“亚师傅”年满55岁正式停飞了,35年的飞行生涯在湛蓝的天空划出了完美的轨迹。当晚,战友们集体为他举行了欢送晚宴,很少喝酒的他破格喝了几大杯白酒。在战友与徒弟们面前,他感慨的回顾起自己飞行生涯。他说,是国家招收少数民族飞行员政策给了他飞翔的翅膀,是组织的培养让他的翅膀越来越硬,他还直率的告诫徒弟们,翅膀再硬也不能骄傲自满。亚森·斯迪克:“飞行员也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成为一名飞行员,不仅是你自身具备这样素质和条件,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你获得了这样一个机会。就是在成为一名飞行员后,自身的成长也离不开领导组织的培养和老飞行员的指导。飞出来后,有的人容易骄傲,我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自满过,我能有这一天,离不开组织、领导和老飞行员们的培养和帮助。而为什么部队要培养你,国家要培养你,就是要希望你为社会发展和稳定做贡献。要干好组织给予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件事。”
  “亚师傅”在觥筹交错中圆满结束了自己的军旅使命,那棱角分明的脸颊中流出闪闪泪光,包含着感动、感激、感恩,还有对蓝天的眷顾。

1252914076_img_9800.jpg1252914076_img_9839.jpg73ac177b26.jpg113237_8314346856819213865.jpg
海峡之声网(蔡亿锋、张玉梅、杨洋、朱伟)解放军新疆军区某陆航部队的维族特级飞行员亚森·斯迪克,是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入伍的我国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他在蓝天翱翔35载,飞行时间5500个小时,利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便利,多次成功的在高原山区执行边疆维稳、运送人员的任务。由于技术精湛,战友们常称他为“亚师傅”。由于多次执行反恐维稳任务,又被称为“平暴专家”。
  8月中旬,记者来到新疆军区某陆航部队见到亚森·斯迪克,他一身沙漠迷彩,身材魁梧、声音洪亮,那双明显异于常人的深邃眼窝和挺直鼻梁,引人好奇,那张刻录着荣耀和故事纹路的脸又令人生敬。由于技术精湛,战友们常称他为“亚师傅”。
  采访从他35年前招飞入伍开始。出生于南疆喀什边城农村的亚森·斯迪克从小失去父亲,靠哥哥抚养。1974年招飞入伍,是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入伍的我国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来到航校以后,首先面临的是语言障碍。飞行教材是密密麻麻的汉字,而他当时连一个汉字都不认识。为此,学校专门从部队抽调既懂汉语又懂维语的老师给他当翻译。亚森·斯迪克说:“为了克服语言困难,国家从陆军各个连队抽调大批懂汉语和汉字的民族干部来给我们当翻译,平均三个学员配备两个翻译。在当时要求时间很紧的情况下,通过组织的帮助和教员的耐心教导,克服了重重困难,第三年终于顺利毕业了。”
  1977年从航校毕业后,亚森·斯迪克被分配到乌鲁木齐某空军运输团,驾驶中国第一代直升机——直-5型直升机;随后改装训练法国直升机;1984年中国购进美国黑鹰直升机后,又成为中国第一代驾驶黑鹰直升机的飞行员;1988年,新疆军区组建陆航团,亚森·斯迪克又被抽调到陆航团,成为新疆军区陆航团唯一一名少数民族飞行员,1999年被评为特技飞行员。谈到自己的飞行经历,他非常自豪的说:“我是中国第一批黑鹰直升机飞行员,我以前是飞“直-5” 的,它和黑鹰的相差是比较大的,因此就需要在操作、飞行数据、飞机性能上进行重新训练和学习。”
  记:您能不能回顾一下,您总共飞过哪些机型?
  亚森·斯迪克:一开始初教-6,它是带机翼的飞机,然后是直-5,那是比较早的时候我们国家最好的直升机了,接下来就是黑鹰,米-47等等,共有10多种机型。
  亚森·斯迪克就像天山上的雄鹰,在蓝天上翱翔35载,安全飞行5500个小时,“亚师傅”的称号当之无愧。他所在的部队,旅长、副旅长、参谋长、副参谋长以及各个飞行大队的大队长等60名飞行员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徒弟。
  袁洪波,1995年航校毕业,现在是飞行大队的大队长,他说是“师傅”带教他掌握高原复杂气象飞行技术。他说:“我们95年过来的时候,他是大队长。我们过来以后改飞“黑鹰”。在平时工作生活上他对我们都很关心,最主要的是在带教技术上,他恨不得能把所有的经验技术都传授给我们。通过他两三年的培养,我们都成了能独立执行高原复杂气象任务的机长。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和大队长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刑春明,1997年航校毕业,现在是作训科长,他是“亚师傅”带教的最系统的一批徒弟。他说:“从97年毕业以后,他一直带着我们外出执行任务,这整个过程都是他一手把我们带出来的。从正常飞行到执行任务,都是“亚师傅”手把手的把我们教会。今天,我们也成长为了一名机长、教员,去带别人,这和师傅这么多年来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徒弟们的眼中,“亚师傅”既是一位苛刻的教员又是一位随和的兄长,他带教飞行时非常严格,对一些技术要领的讲评是抹下脸不顾情面,常常让徒弟们下不了台,但在平时生活中,又有民族同胞的幽默、风趣,和大家打成一片,像长辈更像兄弟。为了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他还把自己大队长的位置让出来。
  张晓忠,1992年航校毕业,2004年接手“亚师傅”大队长的职务。他说:“老大队长工作非常认真,甚至可以说是较真。尤其是在飞行上,大家知道,离地三尺,事关生命安危,所以他在细节上非常认真。现在,我和老大队长还是在一个大队,我把他这个班接过来了。和老大队长在一起,无论是执行飞行任务,还是在平时生活,我始终把他当成一个老大哥,当成一个教员,当成一个老领导。因为从我内心深处,我对老大队长是很佩服的。纵横蓝天三十五载的轨迹,真的是很不容易。其中包含辛酸、泪水,甚至还有鲜血。”
  作为少数民族飞行员,亚森·斯迪克刚开始在学习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但在此后执行任务时,最大的优势也是语言。因为他懂维语,所以每次执行重大任务,他都是首选飞行员。他说,有一次执行夜航任务时遭遇紧急情况,直升机在南疆少数民族村落迫降,还多亏懂得维语。
  当时他载着老孙(首长)赴南疆执行任务,飞夜航,大冬天,飞机突然出故障了。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后来找了一块稍微平整的地方迫降,发现是一个湖的冰面上。他透过机窗朝外一看,天哪!外面聚满了村民,黑压压的一片,有2-3百人。他就跟老孙说:“你呆了飞机里,我出去看看”。下飞机后发现这里全部是维族村民,亚森·斯迪克就用维语问:这是什么的地方?村民告诉他一个地名。他再问:“这里有没有干部”?人群中站出一个干部摸样的男子:我是乡干部。亚森·斯迪克跟这位干部说:“飞机出故障了,叫村民回去,要看飞机的话,明天来再来看?随后,亚森·斯迪克跟乡干部来到乡政府拨通部队电话,并交代派出所警察看守飞机。
  “亚师傅”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回忆起10年前那次迫降经历,讲的非常轻松,听起来却惊心动魄,像一则探险故事,但这种故事,在“亚师傅”身上是经常发生。35年来,他先后100多次执行重大演习、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21次勇闯喀喇昆仑飞行禁区。
  战友们都说,和“亚师傅”一起执行任务很有安全感,因为他飞行技术好又懂民族语言。听到战友们表扬的时候,久经沙场的亚森·斯迪克还是显得不好意思,不停的用手挠头发。
  其实,“亚师傅”还有一个称号——平暴专家。第一次参加平暴行动是在1981年,当时南疆叶城县的一座QZS被不法分子烧毁,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街行游闹事。在局势最紧张的时候,亚森·斯迪克驾驶直升机低空盘旋,最终使局势得以控制,避免了人员伤亡。1990年4月,亚森奉命驾机赴喀什,圆满完成了平息阿克陶暴乱的任务。1991年8月,亚森飞赴西藏阿里执行追剿恐怖分子任务,配合公安和武警官兵,成功将一伙企图越境出逃的恐怖分子抓捕归案。在新疆,有暴乱的地方,其上空就有亚森·斯迪克驾驶的飞机。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军官,亚森始终是一名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宣传员。家里并不富裕的他先后资助4名各族贫困儿童上学。平时,亚森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官兵到驻地附近农村帮助各族困难群众,增进军民团结,近百次到学校、街道和社区宣讲民族政策。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时,正在辽宁疗养的他主动要求返回部队执行维稳任务,积极向亲友和维族同胞宣讲我国的民族政策。他用朴素的道理告诉大家,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实在不应该出来闹事。
  亚森·斯迪克:“那帮人归根结底还是少的,当地很多老百姓也是反对的。干什么呢?日子过得好好地,他们还出来闹啥子事呢?这帮人死了活该。原来我们饭都吃不饱,现在家家户户能吃饱饭,日子过得也很好。就拿我来说,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国家把我培养成飞行员。还有现在老百姓都办了社保医保,都很好,还要怎么样?
  亚森·斯迪克还给记者谈起了新疆的历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就给我周边维族朋友讲,我是飞行员,有可能的话,我把那些想闹独立的人用飞机载到边境上看一看,我们的边境多么辽阔!周边那么多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不可能守好边疆。”
  亚森·斯迪克告诉记者,包括他喀什老家的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参与过聚众闹事活动,也没有一个人被派出所传唤过。大家都是民族团结的拥护者。
  今年9月1日,“亚师傅”年满55岁正式停飞了,35年的飞行生涯在湛蓝的天空划出了完美的轨迹。当晚,战友们集体为他举行了欢送晚宴,很少喝酒的他破格喝了几大杯白酒。在战友与徒弟们面前,他感慨的回顾起自己飞行生涯。他说,是国家招收少数民族飞行员政策给了他飞翔的翅膀,是组织的培养让他的翅膀越来越硬,他还直率的告诫徒弟们,翅膀再硬也不能骄傲自满。亚森·斯迪克:“飞行员也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成为一名飞行员,不仅是你自身具备这样素质和条件,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你获得了这样一个机会。就是在成为一名飞行员后,自身的成长也离不开领导组织的培养和老飞行员的指导。飞出来后,有的人容易骄傲,我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自满过,我能有这一天,离不开组织、领导和老飞行员们的培养和帮助。而为什么部队要培养你,国家要培养你,就是要希望你为社会发展和稳定做贡献。要干好组织给予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件事。”
  “亚师傅”在觥筹交错中圆满结束了自己的军旅使命,那棱角分明的脸颊中流出闪闪泪光,包含着感动、感激、感恩,还有对蓝天的眷顾。
:D 第二张像赵本山同志
这记者把老军人拍的太猥琐了
我想问下,里面说的米—47是什么直升机呀?新出的?
怎么像赵本山啊
第一张那个中指,哎,这记者咋拍的
八成是记者把米十七听成米四七了……
确实像老赵.....{:3_76:}
为什么脖子是歪的……
非常像本山同志
中国记者的拍照水平真是,诶。。。。。。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还有年轻人吗?
最后一张 一坐上驾驶座整个人感觉就不一样了
沧海渔夫 发表于 2010-1-9 07:29


    你觉得特级飞行员会有年轻人吗?
陆地天空海洋 发表于 2010-1-9 08:18
人家的意思是还有没有后来人,也是少数民族的。
陆军大校?
看来大家都有同感,确实有点像老赵
八股军记大概不了解飞机型号,他们大概只知道几个代表,几个荣辱{:3_77:}
这人长的有点像汉人
老人都一样~~
会不会是本山扮演的:D
以后别出跟车臣那逼人一样的就好,那孙子也是前苏联空军少酱
应该大力宣传,,,,谎言说一万遍就成了事实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是芝麻说一万遍就变成西瓜的年代了!
现在还看不到图 过两天再回来看赵老师。。
我也看不见啊
看不到图,为什么
这个政审一定要过硬。。。。。。。
差半个格就是金色帽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