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的教训:以为导弹可以取代飞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8:05:56
我国航空工业和航空科研的创建人及领导之一,徐昌裕老部长在他的《为祖国拼搏一生》书中,谈到我国航空科研为什么老上不去时,谈到了五个看法很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前苏联援建的,内容严格限制在修理和制造技术方面,不希望我们掌握研究、设计技术。我们应该当机立断放弃这方面的努力,下决心自己干。

第二,当时的技术领导认为,将来导弹可以代替飞机,现在中国不应花大量钱财和人力去研究和发展飞机,不论是歼击机还是轰炸机,都没有用了,直接搞导弹就可以了。所以只重视发展导弹,不重视飞机,把航空科研排除在“尖端”之外,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对航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第三,航空工业当时的领导不了解科研也没有把科研摆在重要的位置,“一五”期间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干部对于科研是怎么回事没有体会。

第四,缺乏一个权威性的班底。中国的造船有历史上李鸿章的江南造船厂作为班底,航天工业有钱学森等一班人。航空工业就没有把像徐舜寿、黄志千等一批技术专家集中起来,没有认认真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来搞我们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失策。

第五,部、院的分与合问题。1982年把六院取消了,1988年恢复,到了1993年又取消了,对航空科研产生很不利的影响。五院、七院、九院等都没被取消过,发展的成绩很大。搞生产和搞科研存在隔阂,对航空工业来说始终是个大问题,到现在还在让我们吃大亏,这条路没走顺。

中国航空工业经过56年艰难的发展历程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①不能再搞“文化大革命”类似的灾难性政治运动了,“内乱”使国防工业遭到重创,其损失之大,恶劣影响时间之长,很难在短期内恢复,中国国防威慑力量的基础被自己给摧毁了。航空工业不同于普通产业,需要长期、稳定、持续、积累式的发展。

②中国航空工业以修理飞机起步,习惯于测绘仿制,这是长期被动跟踪研究,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源之一。

③由于“山、散、洞”思想的指导,缺乏科学的规划,“长官”意志和行政瞎指挥,使中国航空工业在全国到处布点、建厂,形成“摊子大、底子薄、水平低、重复多、内耗重”的“大杂烩”布局,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尤其是民机发展不起来的又一原因。

④没有与时俱进地跟上世界军事工业大整合的浪潮。美国、欧洲是强强联合,而中国由于受旧产业组织理论的束缚,实行弱弱分离,将中国航空工业分为第一、第二两个集团公司,与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

⑤中国航空工业是中国国企改革中久攻不破的最后堡垒,没有建立起“竞争、评价、监督、激励”体制和机制,改革基本的命题没有很好解决。中国民机发展历程要研究中国民机产业的发展模式,首先应对我国民机悲壮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客观的回顾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
http://news.ifeng.com/mil/4/200912/1230_342_1492596.shtml我国航空工业和航空科研的创建人及领导之一,徐昌裕老部长在他的《为祖国拼搏一生》书中,谈到我国航空科研为什么老上不去时,谈到了五个看法很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前苏联援建的,内容严格限制在修理和制造技术方面,不希望我们掌握研究、设计技术。我们应该当机立断放弃这方面的努力,下决心自己干。

第二,当时的技术领导认为,将来导弹可以代替飞机,现在中国不应花大量钱财和人力去研究和发展飞机,不论是歼击机还是轰炸机,都没有用了,直接搞导弹就可以了。所以只重视发展导弹,不重视飞机,把航空科研排除在“尖端”之外,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对航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第三,航空工业当时的领导不了解科研也没有把科研摆在重要的位置,“一五”期间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干部对于科研是怎么回事没有体会。

第四,缺乏一个权威性的班底。中国的造船有历史上李鸿章的江南造船厂作为班底,航天工业有钱学森等一班人。航空工业就没有把像徐舜寿、黄志千等一批技术专家集中起来,没有认认真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来搞我们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失策。

第五,部、院的分与合问题。1982年把六院取消了,1988年恢复,到了1993年又取消了,对航空科研产生很不利的影响。五院、七院、九院等都没被取消过,发展的成绩很大。搞生产和搞科研存在隔阂,对航空工业来说始终是个大问题,到现在还在让我们吃大亏,这条路没走顺。

中国航空工业经过56年艰难的发展历程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①不能再搞“文化大革命”类似的灾难性政治运动了,“内乱”使国防工业遭到重创,其损失之大,恶劣影响时间之长,很难在短期内恢复,中国国防威慑力量的基础被自己给摧毁了。航空工业不同于普通产业,需要长期、稳定、持续、积累式的发展。

②中国航空工业以修理飞机起步,习惯于测绘仿制,这是长期被动跟踪研究,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源之一。

③由于“山、散、洞”思想的指导,缺乏科学的规划,“长官”意志和行政瞎指挥,使中国航空工业在全国到处布点、建厂,形成“摊子大、底子薄、水平低、重复多、内耗重”的“大杂烩”布局,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尤其是民机发展不起来的又一原因。

④没有与时俱进地跟上世界军事工业大整合的浪潮。美国、欧洲是强强联合,而中国由于受旧产业组织理论的束缚,实行弱弱分离,将中国航空工业分为第一、第二两个集团公司,与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

⑤中国航空工业是中国国企改革中久攻不破的最后堡垒,没有建立起“竞争、评价、监督、激励”体制和机制,改革基本的命题没有很好解决。中国民机发展历程要研究中国民机产业的发展模式,首先应对我国民机悲壮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客观的回顾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
http://news.ifeng.com/mil/4/200912/1230_342_1492596.shtml
90年代前 我们的空空,防空导弹似乎比飞机还要弱
这个好象是钱学森的主张吧。
就是那个经常上军情观察室的徐昌裕
回复 2# 流氓兔爱胡萝卜


    这个导弹应该說的是战略级别的...也就是火箭....代指航天...
归根结底:体制问题!
钱学森好像只说过中国发展导弹要易于飞机。所以要先解决战略威慑问题,必须搞出导弹没有错。
以中国当年的工业基础,搞飞机要难很多。
教训出来了。。现在看TG怎么航空业补课
结合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优先发展导弹是完全正确的!有了导弹,特别是洲际导弹之后,就有了底牌,这个时候,能为整个牌局赢得时间!而如果优先发展了飞机,没有航母等支持,根本不能对MD等超级国际形成像导弹一样的强大威慑!
导弹飞机之争,那个年代,在国际上也没有定论,这个不能说tg眼光不成,苏联走的弯路也不少,美国也不是没折腾过这个问题。
另外,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优先发展导弹比较容易出成果的判断是没错的。


钱学森就算在航空界也是牛人吧,先发展导弹就是他提出的。要是中国当时有条件就不用优先哪个了,

没条件还是乖乖的先发展航天


这位老部长很多话放在当时的条件看, 不是很现实。

钱学森就算在航空界也是牛人吧,先发展导弹就是他提出的。要是中国当时有条件就不用优先哪个了,

没条件还是乖乖的先发展航天


这位老部长很多话放在当时的条件看, 不是很现实。
问题不能这么看。两弹一星属于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要解决。飞机属于常规武器,而且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先解决能不能活下来是根本。
航空的很大问题是对其复杂性认识不够,尤其是发动机的。好在终于有了认识,开始补课了。所以说航空弱不是因为向航天倾斜,而是因为自身对航空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不全面,怪不得人家航天
但就国外空军而言,似乎有那么一段时间流行过战机只是导弹发射平台的说法,英国军用航空业似乎就是从那之后走下坡的。


钱老说的是优先搞那个。不要歪曲成取代。
根本来说是经济问题。你就10块钱,多买了包子,馒头就不能买多。就这么简单,国家就那点钱那点人才,大力投入了这边,那边自然就不够了。很多飞机,发动机项目都无果而终,说到底是那时国力不够雄厚,工业实力,财力人力困难。
现在国家有些钱了,自然就遍地开花了。

钱老说的是优先搞那个。不要歪曲成取代。
根本来说是经济问题。你就10块钱,多买了包子,馒头就不能买多。就这么简单,国家就那点钱那点人才,大力投入了这边,那边自然就不够了。很多飞机,发动机项目都无果而终,说到底是那时国力不够雄厚,工业实力,财力人力困难。
现在国家有些钱了,自然就遍地开花了。

结合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优先发展导弹是完全正确的!有了导弹,特别是洲际导弹之后,就有了底牌,这个时候,能为整个牌局赢得时间!而如果优先发展了飞机,没有航母等支持,根本不能对MD等超级国际形成像导弹一样的强大威慑!
wcz_luke 发表于 2009-12-30 17:29

导弹飞机之争,那个年代,在国际上也没有定论,这个不能说tg眼光不成,苏联走的弯路也不少,美国也不是没折腾过这个问题。
另外,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优先发展导弹比较容易出成果的判断是没错的。
shengyw 发表于 2009-12-30 17:39


两弹一星也不那么好搞。中国下定决心搞这个,即使文革也没打破这个决心,太祖到处搞运动就是禁止在这些地方搞;而且发展前期还接受了苏联基础性的巨大帮助。最后历经近二十五六年才弄出来具有战略威胁有作战能力的战略核导弹。可见这个还是不好弄的。
结合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优先发展导弹是完全正确的!有了导弹,特别是洲际导弹之后,就有了底牌,这个时候,能为整个牌局赢得时间!而如果优先发展了飞机,没有航母等支持,根本不能对MD等超级国际形成像导弹一样的强大威慑!
wcz_luke 发表于 2009-12-30 17:29

导弹飞机之争,那个年代,在国际上也没有定论,这个不能说tg眼光不成,苏联走的弯路也不少,美国也不是没折腾过这个问题。
另外,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优先发展导弹比较容易出成果的判断是没错的。
shengyw 发表于 2009-12-30 17:39


两弹一星也不那么好搞。中国下定决心搞这个,即使文革也没打破这个决心,太祖到处搞运动就是禁止在这些地方搞;而且发展前期还接受了苏联基础性的巨大帮助。最后历经近二十五六年才弄出来具有战略威胁有作战能力的战略核导弹。可见这个还是不好弄的。
不能说是教训...当年就中国那财政和那工业基础以及技术储备直接搞当年同等水平的飞机根本不现实...为了先增加国家威慑力,按钱老的思想优先发展导弹是符合当时国情的...
艰难坎坷,蓄力前行
以当时的国力,同时搞航空和航天以及原子弹等,,似乎不太现实,

导弹原子弹等还有一些留学生,而飞机这块基本没有技术和基础,


怎么又变成导弹可以取代飞机了?偷梁换柱?
如果没按钱老的主张去做,教训会更深刻。

怎么又变成导弹可以取代飞机了?偷梁换柱?
如果没按钱老的主张去做,教训会更深刻。
这个,好像那时候全世界都是这么想的
工业基础在那,想搞好飞机也没条件,即使到现在,不是连TH都没搞利索吗?{:3_79:}
回复 15# usually


      以中国当时一穷二白的基础,航空航天两块,想搞哪块都是很困难的。但是着眼于当时国内在材料和工艺上的情况来分析,搞一次性使用甚至小批量装备的火箭导弹武器并不是完全不可能,而搞大量装备、重复使用的航空兵器,难度只有更大。
      另外,也不能说完全没受当时国际流行的导弹万能论的影响。
:L沈阳飞机设计所的建立,没有毛子的帮忙吗?
:L当时的国际环境,我们不先搞飞机制造和修理,难道要用自己研制和制造的CJ-6或者JJ-1来保卫天空?或者等到东风107/113搞出来?
LZ说的是什么导弹,KK还是战略导弹,如果是战略导弹,我认为没有错,导弹相对比飞机好搞些,有一枚能打到敌国领土的核导弹就是一件护身符,不管精度如何,能打过去就可以,现在朝鲜和伊朗也是怎么像的,搞飞机想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超越美国太困难可,就算追上了,美国依然能再你们国家打你,因为你威胁不到他本土,有了核导弹哪怕是非核的,就算我连步枪都没有,MD打你也得好好思量一下,当时我们的环境导弹优先是非常正确的
就是没有文革和大跃进干扰,发展航空工业也必然是一个曲折长期的过程,中间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
特警4587 发表于 2009-12-30 17:25


    是的。我同意。
英帝二战后航空业如何衰退的,不也是导弹害的?
③由于“山、散、洞”思想的指导,缺乏科学的规划,“长官”意志和行政瞎指挥,使中国航空工业在全国到处布点、建厂,形成“摊子大、底子薄、水平低、重复多、内耗重”的“大杂烩”布局,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尤其是民机发展不起来的又一原因。

我觉得中国现在其实不应该把航空工业整合。美国那个搞整合是因为他们工业化后期的成本上升,而同时航空研发有了成熟的研发体制和思路。而中国现在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那么只有加大投入,多几个搞竞争,让竞争杀出一条研发之路。如果一味搞整合,结果一旦没有了竞争,一旦美成功一切都鸡飞蛋打。我看还是要搞竞争!
航空没有一个钱学森那样的权威,徐舜寿如果没被整死,情况估计会好很多
我看这位老部长的总结还是没到点上,航空来没搞好,还是要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另外,空军也应该好好找找原因,别什么事都推到国家领导决策这个级别上去,航天和舰船、兵器、电子等几个方向,哪个不是经过文革折腾,哪个不是山、散、洞过。跟海军和船舶部门搞以造代修造护卫舰比比,航空口真应该好好自省一下。
航空工业不同于普通产业,需要长期、稳定、持续、积累式的发展


是啊!!!
赫鲁晓夫也这样认为过。
越战之前的美国人也这么想
daibin 发表于 2009-12-30 17:12


那是徐光裕
连朝鲜这样国家都能弄出核武器+导弹。 所以导弹更加容易些。
导弹可以取代飞机,我觉得着句话么错
特殊时期,特殊背景,闭关自守,想出什么都能理解。
用户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2-30 17:12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钱老的主张并没有什么错。
导弹化=没文化
pupu 发表于 2009-12-31 01:40


    其实这是无奈之举,当时我们没办法导弹飞机两者并重。只能集中精力发展二者之一。而导弹在当时是消费比比较高的,见效比较快的。另外,导弹也是一种战略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