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一号"直刺苍穹 我们的实验"上天了"(组图)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9:44:10
"希望一号"直刺苍穹 我们的实验"上天了"(组图)
2009年12月16日    来源:人民日报   蒋建科 孙雪芝 段丽君



观看火箭升空的师生们。

火箭升空瞬间。

刘重华展示搭载方案实验设备的1∶1模型。


  15日清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雪越来越大,空气中开始弥漫着大雾。200多名师生来到这里,等待观看中国首颗青少年科普卫星——“希望一号”的发射。“这样的天气能行吗?”一些同学小声地问老师。10时20分左右,太阳终于忍不住了,忽然露出笑脸,变得越来越亮,驱散了雾霾,雪也一下子变小了。10时31分,随着一声“点火”的口令下达,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载着“希望一号”卫星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在现场观看发射的北京景山学校三年级学生刘重华激动地跳起来:“我们的实验上天了!”"希望一号"直刺苍穹 我们的实验"上天了"(组图)
2009年12月16日    来源:人民日报   蒋建科 孙雪芝 段丽君



观看火箭升空的师生们。

火箭升空瞬间。

刘重华展示搭载方案实验设备的1∶1模型。


  15日清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雪越来越大,空气中开始弥漫着大雾。200多名师生来到这里,等待观看中国首颗青少年科普卫星——“希望一号”的发射。“这样的天气能行吗?”一些同学小声地问老师。10时20分左右,太阳终于忍不住了,忽然露出笑脸,变得越来越亮,驱散了雾霾,雪也一下子变小了。10时31分,随着一声“点火”的口令下达,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载着“希望一号”卫星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在现场观看发射的北京景山学校三年级学生刘重华激动地跳起来:“我们的实验上天了!”
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介绍说,“希望一号”科普卫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起,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免费为广大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希望一号”采用八边形立柱框架结构,重60公斤,设计寿命一年,运行高度在12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绕地球南北极运行,一圈需要109分钟。这是一颗遵守时间的小卫星,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逢当地时间上午九点半卫星便会如约而至,从北向南飞过头顶。

  “希望一号”的太空之旅有科普“三大件”随行:一是搭载北京景山学校小学生刘重华设计的“天圆地方”科学实验方案的实验设备,观察微重力条件下五种颜色颗粒的状态;二是采用宽视场彩色CMOS相机在测光仪的配合下进行太空摄影;三是建立业余无线电空间电台,为中国和全球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提供信标、语言和数据转发等空间通信试验服务。

  据了解, 2008年,“希望一号”卫星搭载方案征集活动启动,共征集到105个方案,经过初评和答辩终评,当时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刘重华提出的“天圆地方”方案,由于创意新颖,简单可行,被专家推选为“希望一号”的搭载方案。

  第一次应邀到现场观看航天发射的刘重华兴奋地表示,她等待这一时刻已经很久了,亲眼看到自己的方案上天“特别特别激动”,今后会更喜欢航天科学,并希望将来成为一名航天科学家。刘重华说,“天圆地方”实验方案是受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五色土的启发而提出的设想。

  “天圆地方”实验的五种颜色颗粒按照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布局(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和北黑)放置在一个正方形透明盒内,颗粒直径2毫米左右,码放一层。颗粒采用不易产生静电,没有磁性的五色陶瓷珠。起飞前每个颗粒位置固定,用一块带有小凹坑的有机玻璃“压紧”进行限位,以便防止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的剧烈震动使颗粒提前混合;卫星入轨后,根据指令使“五色土”盒锁紧机构解锁,小凹坑压板向后平移,使盒内空间高度增加到5毫米,颗粒在“五色土”盒内处于自由悬浮状态。

  杨俊华透露,“希望一号”升空运行后,有关方面将组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相关科普活动,主要包括“天圆地方”五色土图形在太空中变化情况竞猜活动、“希望一号”图像识别大赛、全国青少年“希望一号”卫星通信竞赛、“希望一号”在轨运行监测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