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量产HQ9导弹装备部队 巴基斯坦正洽谈采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5:58:37
 东方网12月10日消息:澳大利亚空中力量杂志6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先进地对空导弹生产能力,目前正大量生产HQ-9等先进地对空导弹,用以替换过时导弹。文章还对HQ-9地对空导弹所配备的雷达进行了介绍,认为其搜索能力可以比肩美国的“大地主宰”400系列雷达。

  中国大量生产先进HQ-9地对空导弹

  文章称,当前现代化地对空导弹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区域封锁武器。一些地对空导弹可执行搜索及追踪、制导及攻击任务,另外一些则可移至新位置,阻断敌军的有效进攻。通常这些地对空导弹系统都由网络相连,它们能够使用不同频率识破目标的“隐形”设计。此外,由于配备有冗余元件,因此即使敌军足够幸运地破坏了该系统的一个元件,其他元件便会立即进行补充。地对空导弹是一款速度快、高空飞行且能够进行致命打击的武器,它配备有先进制导系统,并具备很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而且,为进一步混淆并阻断敌军的攻击,真正的地对空导弹系统还会发射仿真型哑弹和电子诱饵。

  文章指出,中国已经具备了本土制造有效地对空导弹的能力。在对俄制地对空导弹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后,中国在俄制S-300PMU/SA-20高效率地对空导弹的基础上推出了HQ-9。由于存在众多需要替代的陈旧地对空导弹,中国建立了一条高效的地对空导弹生产线,并逐渐使用新型地对空导弹替代废旧的地对空导弹。

  HQ-9地对空导弹的出口型名称为FD-2000,HQ-12地对空导弹的出口名称为KS-1A,都是完全由中国制造的,相关设计工作主要由中国工程师负责——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这些工程师可以通过大量渠道接触到俄罗斯技术。

  据五角大楼称,HQ-9地对空导弹是一种合格的“远程双数字型地空导弹”,事实上,该系统的多数基本技术都是由俄罗斯授权的。导弹、发射装置、运载工具、相控阵火控雷达,都源自俄制S-300PMU/PMU1防空导弹系统,也就是SA-10与早期型号SA-20导弹技术。HQ-9地对空导弹的有效射程约为首代SA-20型地防空导弹的80%,稍好于美国MIM-104“爱国者”早期型号导弹。

  HQ-9地对空导弹雷达利用了俄罗斯融入SA-10与SA-20导弹的所有抗干扰设计特点。据某亚洲消息来源称,这些雷达具备基本低截获率拦截能力,使之极难通过微波来被探测及跟踪。8 x 8与10 x 10运载工具使之具备了与最新式俄制SAM导弹同样的机动性,提高了导弹在“隐藏-射击-撤退”行动中的存活性。

  与HQ-9地对空导弹相比,HQ-12地对空导弹的射程稍短,主要用于提高内层防御。这也是一种机动型导弹,导弹雷达技术与HQ-9基本相同,所以也很难被探测、跟踪与干扰。文章指出,总而言之,HQ-9与HQ-12就是现代技术地对空系统,旨在应对高强调现代冲突。

  所配雷达匹敌美国“大地主宰”400系列雷达

  文章称,目前,正在崛起的中国表现出了“零和博弈”的种种迹象——随着西方国家军力日渐衰退,中国的军力会日益扩大,而且高空防御能力也会向中国倾斜。由澳大利亚防务专家卡罗·科普博士和约翰·维斯在其最新APA技术报告中对中国军事雷达展开了深入分析。这份报告显示,虽然美国对中国防空武器发展项目知之甚少,但目前已知信息显示出其正朝熟练掌握顶尖水平的地对空导弹系统技术快速前进。

  今年国庆大阅兵结束后,西方分析家开始剖析中方公开展示的多款新系统。YJ-62与CJ-10/DH-10地面发射巡航导弹(GLCM)、新弹道导弹硬件设施等都让人耳目一新。不过,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中国自主制造的HQ-9与HQ-12地对空导弹系统所配的三款新式搜索雷达。

  3款新HQ-9搜索雷达分别为120雷达、305A雷达、305B雷达,全部为自行推进的高机动设计,由梅赛德斯-奔驰NG 80 North Benz重型卡车搭载——利用这种运载工具,就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可靠的机动性。与最新一代俄罗斯设计相似,这些雷达可以利用液压油缸,自动稳定液压支架,自动打开并提升天线。

  305B雷达是相对较新的YLC-2V搜索雷达的变型雷达,为HQ-9和HQ-12地对空导弹的标准配备。这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测高的现代机械扫描平面阵列雷达,与美国和欧盟的大多此类雷达相似,但在战场中具有更高的机动性,不易遭到攻击与破坏。

  120型貌似属于一种全新的雷达,但实质上却源自最近的JY-11B雷达系列。与白俄罗斯Vostok D/E系列类似,其也使用液压提升杆来增加低空覆盖率。有趣的是,与此前的JY-11B雷达不同,这种雷达似乎在L波段运行,其余地方则都很相似。这一变动显然是为了扩大探测隐身飞机和巡航导弹的范围,在S波段内,很难探测到大部分隐身飞机和巡航导弹。

  305A型是这三者当中最有趣的一个。科普与维斯认为,这种雷达很可能是一个S波段有源电子扫描阵列,与KJ-2000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和KJ-200预警控制有源电子扫描阵雷达所使用的技术相同。这一技术使得该雷达得以比肩泰利斯公司及雷神公司联合研制的“大地主宰”400系列雷达——可靠、不易受到干扰且难以定位,其灵敏的束扫描模式与美国“宙斯盾”SPY-1等系统相似。事实上,正如中国最新一代智能炸弹一样,其最先进的武器系统都与美国和欧盟的设计极为相似。

  HQ-9地对空导弹备受国际军火市场青睐

  文章称,中国的地对空导弹换代战略将促使其为HQ-9定立“中国式价格”。一旦生产设备成本被“减少”至零,再加上通过获得俄罗斯知识产权来大幅度降低研发成本,新一代HQ-9导弹将会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对外出售——可能仅为俄制S-300PMU / SA-20系列在地对空导弹价格的一半,仅占采购美国“爱国者”地对空导弹所需费用的一小部分。

  显而易见,中国有意对外出售HQ-9地对空导弹。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此举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或者选择提供地区防御来提高自身的信赖度。另一方面,中国正在搜寻那些为保护本国原材料免遭空袭而不得不获取必需军力的国家,而区域封锁武器便是所需军事能力的一部分。简而言之,只要在全球市场内出售先进HQ-9,中国就能获取大量收入。

  HQ-9, HQ-12的出口型以及几乎所有解放军侦察和搜索雷达在世界市场上都大受欢迎。拉美已经购买了大量中国侦察雷达。在亚洲,中国的客户,如巴基斯坦和缅甸已经购买了这些技术,而且据称巴基斯坦正在采购HQ-9系统。

  毫无疑问,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现代高科技防空武器将扩散到全球各地。这些可比肩俄罗斯最新式产品的武器系统价格低廉,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俄罗斯向伊朗出售S-300PMU1 / SA-20A Gargoyle的附加条件可能就是促使伊对华采购HQ-9导弹系统的原因所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效仿伊朗,采购中国武器系统。(编译:春风)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2-10/0807576856.html东方网12月10日消息:澳大利亚空中力量杂志6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先进地对空导弹生产能力,目前正大量生产HQ-9等先进地对空导弹,用以替换过时导弹。文章还对HQ-9地对空导弹所配备的雷达进行了介绍,认为其搜索能力可以比肩美国的“大地主宰”400系列雷达。

  中国大量生产先进HQ-9地对空导弹

  文章称,当前现代化地对空导弹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区域封锁武器。一些地对空导弹可执行搜索及追踪、制导及攻击任务,另外一些则可移至新位置,阻断敌军的有效进攻。通常这些地对空导弹系统都由网络相连,它们能够使用不同频率识破目标的“隐形”设计。此外,由于配备有冗余元件,因此即使敌军足够幸运地破坏了该系统的一个元件,其他元件便会立即进行补充。地对空导弹是一款速度快、高空飞行且能够进行致命打击的武器,它配备有先进制导系统,并具备很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而且,为进一步混淆并阻断敌军的攻击,真正的地对空导弹系统还会发射仿真型哑弹和电子诱饵。

  文章指出,中国已经具备了本土制造有效地对空导弹的能力。在对俄制地对空导弹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后,中国在俄制S-300PMU/SA-20高效率地对空导弹的基础上推出了HQ-9。由于存在众多需要替代的陈旧地对空导弹,中国建立了一条高效的地对空导弹生产线,并逐渐使用新型地对空导弹替代废旧的地对空导弹。

  HQ-9地对空导弹的出口型名称为FD-2000,HQ-12地对空导弹的出口名称为KS-1A,都是完全由中国制造的,相关设计工作主要由中国工程师负责——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这些工程师可以通过大量渠道接触到俄罗斯技术。

  据五角大楼称,HQ-9地对空导弹是一种合格的“远程双数字型地空导弹”,事实上,该系统的多数基本技术都是由俄罗斯授权的。导弹、发射装置、运载工具、相控阵火控雷达,都源自俄制S-300PMU/PMU1防空导弹系统,也就是SA-10与早期型号SA-20导弹技术。HQ-9地对空导弹的有效射程约为首代SA-20型地防空导弹的80%,稍好于美国MIM-104“爱国者”早期型号导弹。

  HQ-9地对空导弹雷达利用了俄罗斯融入SA-10与SA-20导弹的所有抗干扰设计特点。据某亚洲消息来源称,这些雷达具备基本低截获率拦截能力,使之极难通过微波来被探测及跟踪。8 x 8与10 x 10运载工具使之具备了与最新式俄制SAM导弹同样的机动性,提高了导弹在“隐藏-射击-撤退”行动中的存活性。

  与HQ-9地对空导弹相比,HQ-12地对空导弹的射程稍短,主要用于提高内层防御。这也是一种机动型导弹,导弹雷达技术与HQ-9基本相同,所以也很难被探测、跟踪与干扰。文章指出,总而言之,HQ-9与HQ-12就是现代技术地对空系统,旨在应对高强调现代冲突。

  所配雷达匹敌美国“大地主宰”400系列雷达

  文章称,目前,正在崛起的中国表现出了“零和博弈”的种种迹象——随着西方国家军力日渐衰退,中国的军力会日益扩大,而且高空防御能力也会向中国倾斜。由澳大利亚防务专家卡罗·科普博士和约翰·维斯在其最新APA技术报告中对中国军事雷达展开了深入分析。这份报告显示,虽然美国对中国防空武器发展项目知之甚少,但目前已知信息显示出其正朝熟练掌握顶尖水平的地对空导弹系统技术快速前进。

  今年国庆大阅兵结束后,西方分析家开始剖析中方公开展示的多款新系统。YJ-62与CJ-10/DH-10地面发射巡航导弹(GLCM)、新弹道导弹硬件设施等都让人耳目一新。不过,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中国自主制造的HQ-9与HQ-12地对空导弹系统所配的三款新式搜索雷达。

  3款新HQ-9搜索雷达分别为120雷达、305A雷达、305B雷达,全部为自行推进的高机动设计,由梅赛德斯-奔驰NG 80 North Benz重型卡车搭载——利用这种运载工具,就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可靠的机动性。与最新一代俄罗斯设计相似,这些雷达可以利用液压油缸,自动稳定液压支架,自动打开并提升天线。

  305B雷达是相对较新的YLC-2V搜索雷达的变型雷达,为HQ-9和HQ-12地对空导弹的标准配备。这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测高的现代机械扫描平面阵列雷达,与美国和欧盟的大多此类雷达相似,但在战场中具有更高的机动性,不易遭到攻击与破坏。

  120型貌似属于一种全新的雷达,但实质上却源自最近的JY-11B雷达系列。与白俄罗斯Vostok D/E系列类似,其也使用液压提升杆来增加低空覆盖率。有趣的是,与此前的JY-11B雷达不同,这种雷达似乎在L波段运行,其余地方则都很相似。这一变动显然是为了扩大探测隐身飞机和巡航导弹的范围,在S波段内,很难探测到大部分隐身飞机和巡航导弹。

  305A型是这三者当中最有趣的一个。科普与维斯认为,这种雷达很可能是一个S波段有源电子扫描阵列,与KJ-2000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和KJ-200预警控制有源电子扫描阵雷达所使用的技术相同。这一技术使得该雷达得以比肩泰利斯公司及雷神公司联合研制的“大地主宰”400系列雷达——可靠、不易受到干扰且难以定位,其灵敏的束扫描模式与美国“宙斯盾”SPY-1等系统相似。事实上,正如中国最新一代智能炸弹一样,其最先进的武器系统都与美国和欧盟的设计极为相似。

  HQ-9地对空导弹备受国际军火市场青睐

  文章称,中国的地对空导弹换代战略将促使其为HQ-9定立“中国式价格”。一旦生产设备成本被“减少”至零,再加上通过获得俄罗斯知识产权来大幅度降低研发成本,新一代HQ-9导弹将会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对外出售——可能仅为俄制S-300PMU / SA-20系列在地对空导弹价格的一半,仅占采购美国“爱国者”地对空导弹所需费用的一小部分。

  显而易见,中国有意对外出售HQ-9地对空导弹。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此举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或者选择提供地区防御来提高自身的信赖度。另一方面,中国正在搜寻那些为保护本国原材料免遭空袭而不得不获取必需军力的国家,而区域封锁武器便是所需军事能力的一部分。简而言之,只要在全球市场内出售先进HQ-9,中国就能获取大量收入。

  HQ-9, HQ-12的出口型以及几乎所有解放军侦察和搜索雷达在世界市场上都大受欢迎。拉美已经购买了大量中国侦察雷达。在亚洲,中国的客户,如巴基斯坦和缅甸已经购买了这些技术,而且据称巴基斯坦正在采购HQ-9系统。

  毫无疑问,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现代高科技防空武器将扩散到全球各地。这些可比肩俄罗斯最新式产品的武器系统价格低廉,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俄罗斯向伊朗出售S-300PMU1 / SA-20A Gargoyle的附加条件可能就是促使伊对华采购HQ-9导弹系统的原因所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效仿伊朗,采购中国武器系统。(编译:春风)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2-10/0807576856.html
我靠!中国啥都卖巴铁啊!不过俺喜欢
这个问题,某坛友的父亲最有发言权,可惜据说老人家保密意识甚强。:D
外媒文章翻译不怎样
多卖点好
A3就是检验中国武器效能的小白鼠:D
伊朗买不成S300会不会对HQ9有兴趣呢?
多賣點好~
当年所谓的杀手锏,不知道坑了多少的人才啊。
山人256g 发表于 2009-12-10 14:20
这位坛友是谁啊?
hq9 800米的最低射高很是杯具啊
卡俄斯之怒 发表于 2009-12-13 14:42


    你数据完全错误,红9的最小射高是8000米.
陆基HQ-9地对空导弹不是S-300的国产仿制型

解构9号工程

  HQ-9简称红9(H-9)工程代号10号工程,与10号工程(歼10)是辅助SU-27(11号工程/歼11)一样,HQ-9也是辅助S-300PMU1(15号工程/红旗15)的产物,当然在引进SU-27和S-300之前,歼10和HQ-9本来是地位更崇高的天之骄子。不过由于歼10较为轻盈,在技术上还稍微领先SU-27约半代,若是研发失败将损失惨重;因此歼10所受到的冲击较HQ-9少,也受到外界更大的关注。

  反之HQ-9的性能与HQ-15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主角地位也已经让给HQ-15,重要性相对较低,因此主要着重在提高科研水准、打好基础和储备人才技术;但是在吸收了S-300的优点后HQ-9也并非一无是处,也许到第四代防空导弹才会显现其贡献。如果以战斗机做比喻,今天HQ-9的作用应该稍微大于歼8C、D型,但已经不能与歼10相提并论,不过其潜力、后续发展、生产和部署的数量,尤其是对台湾的威胁依然不能忽视。

  HQ-9无论在国内外都属于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杀伤空域大、抗干扰和抗多目标饱和攻击能力强,导引系统先进(有两级指挥管制体制),足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特别它是中国第一种具备有限反战术导弹的国产武器系统,技术层次跨度颇大,因此曾经倍受重视和寄予厚望。在研制过程中二院方面承认面对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与压力,中国发觉自己与美俄两国仍存在着大半代的技术差距(1995年),但也同时了解到HQ-9能突破技术瓶颈量产,将能大幅接近赶上美俄两国的科技水准。故HQ-9在S-300系列的竞争压力下,依然是航天系统万众瞩止与期待的技术火车头。

  HQ-9由二院第二设计部负责总体设计,其他各厂专责弹体设计、发动机、雷达导引系统等,防空导弹工业的精华都倾巢而出。HQ-9的发动机由航天部四院(向阳公司)设计生产,由下面的数字可以知道这种导弹是何等庞大;采用两级固体结构发动机,一级助推器直径700毫米,二级主发动机直径560毫米,均采用聚醚聚氨脂推进剂,最高速度4.2马赫,主要攻击高空敌机或导弹。如果读者仍难以想象它大的程度,请看附表弹径数据。

  从表中可知,历史上的量产型防空导弹中,HQ-9的体积仅次于SA-4、SA-200、S-300V和胜利女神名列第五(以色列的箭式反弹导导弹属于TMD性质不同,未列入统计),甚至接近M-11弹道导弹的800毫米和长征一号火箭第3级发动机的767毫米,可见其体型之大在现役新锐防空导弹中仅次于S-300V的9M82和Antey-2500的9M82M;长度方面更超过9M82的8.5公尺。

  由于体型惊人,所以每辆轮式重型牵引车只能拖弋两枚置于充满惰性气体储运发射筒内的导弹,与9A82履带发射车上的9M82导弹类似,不过由于笨重的外型使其战略战术机动性都受到影响,难以和S-300V相提并论。

  HQ-9的最大射程200公里,射高0.5至30公里,从这些性能表现和诸元可以发现的发动机技术和推进效率都并非一流,固体发动机的成熟程度、高速性能皆逊于S-300PMU,比S-400、S-300V、爱国者二型PLUS(PAC-2+)和PAC3的差距更大,其体积与最大射程、射高都不成正比,不过这几年中国的固体发动机科技已经取得飞跃性进步。根据四院的资料指出,他们已经试制出相当于S-300V、S-400、PAC-3、THAAD的固体发动机,想必已经吸收了俄罗斯的先进技术;此外还独力抓紧试制用于中国THAAD上的动能拦截弹小型阵列式固体发动机机组,并已取得较大突破。

  虽然HQ-9的总体结构和推进剂暂时没有大幅改良,但在1994年底还是针对试射情况和技术进展做了一些效果较为理想的小部份修改。例如:复合热结构长尾喷管、防静电防射频的安全点火技术,为了减少发动机喷焰对导弹导引信号的衰减和干扰作用,专门改良出一种少烟推进剂,大幅提高了导弹的控制精度和生存能力,因而大受好评。从这些新技术中可以轻易发现,HQ-9与KS-1、S-300PMU1、PAC-2+、天弓一型同样沿用TVM(Track Via Missle)这种特殊的半主动导引模式控制,因为它们都需要通过下行链路接收弹上信号,其阵列雷达也都具备这种功能。由此可知HQ-9的确如二院所言仍与外国有几年技术差距,因为在S-400、PAC-3、天弓二型等导弹上,已经采用末段主动雷达导引头追踪目标。中国这项研究虽然早在80年代末起步,但至今只用于MR2000(中程2000)空对空导弹上,改良HQ-9则是下一步的事了。

  值得补充的是,HQ-9和KS-1无论导引方式和相控阵雷达结构都非常相似,与爱国者的MPQ-53雷达像是异族兄弟。据说KS-1就是HQ-8,而HQ-9的出口编号为KD-1(凯雕一号?),同属凯字号导弹。有中国科研人员指KS-1就是HQ-9的缩小版,带有验证的性质,原用意是因应经费大幅削减而一项技术两弹共用,以前者辅助后者,似乎一语中的。

  据了解,HQ-9在最初设计时与爱国者、天弓一型同样采用倾斜发射箱设计,一方面是较简单易行,另一方面当时仍未流行垂直发射方式,故此导弹的外型看起来像是KS-1的放大版。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S-300PMU的引进,使二院认为有很大必要在设计定案前修改原来方案,决定采用垂直发射技术是最大的改良点。

  与此相对的是导弹气动外型的改变,助推器喷管也由原设计时的固定式改为目前流行的燃气舵(Gas Vane)式,发射一以矢量控制(TVC)转弯,并取消了阻力较大的X形弹翼,重心跟着后移。经过大幅修改结构后HQ-9的重量减轻、气动阻力减少、受横侧风影响下降、机动性和速度都提升,外型也跟上了国外导弹。目前HQ-9的弹体呈圆柱形,弹头呈圆锥形,外部光滑只有4片梯形尾舵,弹体中部有4条细小的长条状弹翼延伸至尾舵前,同时有加强肋的作用,原理与标准导弹一样可以增加机动性,全弹外型与FT2000大同小异,只是放大了近3公尺。导弹的导引方式采用初段惯性+中段无线电指令+末段TVM复合导引模式。

  航天部26所自60年代中期研制反击系列反弹道导弹开始,就一直是中国唯一研发这类武器的单位。虽然80年代因为发展经济而停止反导弹系统,但仍保留一部分从事预研工作,波湾战争结束后26所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他们重组后参与的第一个型号就是HQ-9。

  由于战术弹道导弹的威胁有限,当时除了S-300系列全世界对此都未予重视,HQ-9自然也不例外;加上中国的空战能力薄弱无法有效防御掌握空优,拒敌于防区之外的以地制空战术遂成为可行之道,因此HQ-9研发初期只要求打击远程的带主翼气动飞行器,拦截弹道导弹的功能可有可无,这正是发展HQ-9的时代背景。

  从HQ-9的推进剂和最大速度看来足以执行上述任务,但是用来进行反导弹作战则效果不佳。直到波湾战争结束后设计人员才如梦初醒察觉到新时代的来临,只有痛下决心大幅修改已具雏型的样品,同时强调反导弹与反飞机的功能,26所也在此时正式加入设计团队。但是因为HQ-2即将开始大量淘汰,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无法全部重来,只好一方面谈判引进S-300PMU做参考,另一方面自行着手以国内最新科技尽量修改设计。

  1992年采购了3套S-300PMU后,中国科学家立即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指出,中俄两国的防空导弹技术差距甚大,建议引进具反导弹能力的最新改良型PMU1(PMU仍未有此能力),同时组织人力结合中俄技术大幅改造HQ-9以挽回损失。改良工作在1994年开始进行,主要修改了弹体布局、弹头设计、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引进更高速的电脑和先进专用软件,自动化和反应速度、命中率和杀伤概率等随之大幅提高。但受制于原始设计的局限,其反导弹能力依然无法与S-300相提并论。

  HQ-9的最高速度与HQ-2B、KS-1、天弓二型相若,对扩大反导弹的防御范围、缩小接敌时间、增加杀伤威力都不足,特别是迎头拦截时效果更差。与台湾ATBM一样,它只适合做侧翼的截杀,反导弹能力不能与美俄并提。不过HQ-9拥有世界上最大的180公斤级弹头,为其综合战力增加不少分数,相比之下S-300PMU1、S-300V、PAC-2的弹头分别重143公斤、150公斤、80公斤。新设计的弹头采用半主动无线电近炸引信,定向杀伤预制破片式,有上万块破片,静态飞散角50度左右。虽然设计较传统,但因为重量大,其破坏力公次于特殊设计起爆装置的S-300V2,整体而言比台湾改良自天弓二型,实际反导弹能力敬陷末座的ATBM性能略佳。

  HQ-9的综合性能虽然无法超过HQ-15,反导弹能力也未见突出,但是它的C4I作战系统及微电子科技能力却叫人眼前一亮,充满西方的外型风格和性能,比导弹本身更教人惊叹。电子技术领域是HQ-9少数领先S-300的单项,其精密程度直逼欧美同类产品,这正是90年代以来融合欧俄体系的中国特色兵器发展之路,也因此HQ-9未来改衣潜力仍应看好。

  不过中国和欧美在系统工程整合上的确逊于俄罗斯,以S-300和SU-27为例,许多零组件欧美都能制造,俄罗斯只是运用大量成熟技术加上少量创新独特科技将之组合成新武器,但是西方就是无法在成本效益以至性能上全面超越俄罗斯,由此亦不难明白北京为何要耗费大量金钱引进生产S-300了。

  今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CIDEX 2000)上,HQ-9的上述部份设备首次曝光。湖南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军用加固显示设备是新一代双彩色液晶显示屏幕多功能显控装置,可防眩光、防潮抗震、可抗强电磁脉冲,耗电量低,在恶劣环境下皆能工作,采用美式1553B(中国军标为GJB289)总线连接。他们出品的电脑设备已用于很多重大系统中,如HQ-9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C)射控电脑,长空3J空军机动指挥站管制电脑,039柴电潜艇和093攻击型核潜艇的鱼雷导弹射控系统都有使用,涵盖了海陆空三军的用户。




根据零碎的资料评估,HQ-9的性能大致如下:弹长大于9公尺,弹径0.7公尺;长径比约12.9,接近爱国者的12.6;如果去除助推器,以第二级弹径0.56公尺计算,长径比12.5,其高速性能比体积略少但同样带助推器的S-300V(9M82)要好。弹重约2吨,弹头重大于180公斤,运载系数为11,优于S-300V和PAC-2+,但逊于S-300PMU1。弹头类型与其他导弹一样是无线电近炸引信触发的预制破片高爆式。

  导弹最高速度4.2马赫,远低于天弓二型以外的其他第三代防空导弹;最大飞行时间超过两分钟,之所以取得这个马拉松时间冠军,原因是使用较落伍的聚醚聚氨燃料的导弹,受限于推进效率低,被迫多装载燃料才能达到最大射程,如此飞行时间和弹体奇大无比的恶性循环就出现了。

  HQ-9的最小射程估计达6公里,最大射程200公里,最小射高0.5公里,最大射高30公里,最小射程和射高稍微偏大。对弹道导弹拦截时的最大射程小于30公里,较S-300系列的40公里要差。对飞机单发杀伤率0.7至0.9;受限于最高速度不足和飞行包线范围较小,在对M-9之类的弹道目标进行拦截时,采取非迎头的T形战法扇面拦截,单发杀伤概率也不太可能高于30%,这个情况同样出现在台湾的ATBM身上。

  导弹导引方式采取惯性+指令+TVM,与S-300PMU1和PAC-2+类似,但异于S-300V(惯性+半主动雷达)、PAC3和S-400(惯性+指令+主动雷达)。导引头装有一副平板天线,估计工作在C波段,导弹以预测命中点的比例导引法控制。发射方式是双隘装筒式垂直发射,每个营有12辆发射车,24枚导弹,能一次控制6枚导弹同时拦截3至6个不同方向的目标,对飞机目标一次使用1至2枚导弹,对弹道目标则加倍,发射间隔约5秒。全系统展开时间约6分钟,反应速度12至15秒,这些都是可媲美S-300系列的数据。导弹机动能力最大22G,再装填时间2分钟,车辆载具的最高时速60公里。

  SJ系列相控阵搜索/导引雷达是KS-1的SJ-202改良放大型,与爱国者的MPQ-53较相似但异于S-300系列,因此也很可能同样采用C波段操作。方位扫描角120度,俯仰角0至90度,波束宽2度,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发射机峰值功率1000千瓦,平均功率约60千瓦,雷达精度高于S-300V的9S32相位导引雷达,能同时跟踪300公里内、7马赫以下的100个空中目标,并自动进行威胁评估选出6个威胁最大的目标分配给发射车,综合性能不下于S-300PMV1的64N6远程搜索雷达,主天线阵为圆形,抗干扰旁瓣对消阵列为多个矩形,敌我识别(IFF)天线工作在L波段。

  该雷达采用全相参脉冲间频率捷变(FA)技术排除瞄准式干扰,针对主波束和旁瓣对消天线具有极佳的空间选择能力;具有抗杂波干扰、欺骗式干扰、消除消极干扰、诱骗反辐射导弹能能力;另外由于发射机功率异常强大,具有国外雷达少有的“烧穿能力”,能够完全压制美式小功率干扰机,综合电子反反制(ECCM)能力极强。

  防空指挥管制中心内有多个相同的液晶显控台,每个显控台有两具20英寸彩色液晶多功能平面位置显示器(PPI)。武器控制电脑(WCC)是全新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C)32K并行数字电脑,具有定点和浮点运算功能,有3个储存器、两个输入输出装置和一个外接设备接口,一名军官和两名士兵就能完成整个接战过程,并可通过预编程序进行机内自检。主机板等都是插件式,维修与更换十分方便,改良潜力大,自动化程度优于S-300系列。

HQ-9在1997年少量服役于实验部队,曾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参与警戒和战备值班任务,并击落于高空侦察气球和无人侦察机。1999年7月,经过进一步改良的另一先锋批次首次在西北靶场试射成功;8月下旬,防空兵另一实验部队首次在高海拔地区举行实弹打靶试验,当相控阵雷达在远距离发现目标后立即跟踪锁定,导弹随即升空击碎靶机。随后HQ-9在乌云密布和强风中把来自高、中、低空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靶机击碎,在场观看的空军司令刘顺尧上将和其他将领对HQ-9的优异高原作战性能和雷达电子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留下深刻印象,并给予高度评价。

  从上述细部技术和性能可知,HQ-9导弹本身性能普通,但是雷达电子设备相当先进可靠,发展潜力很大。这主要是导弹推进技术尚未成熟,但80至90年论著军用微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使HQ-9电子设备反而水准较佳,单就这一部份S-300系列实在落后不少,光是显控台技术就有大约一代或5至10年的差距。不过如果比较综合性能和系统整合能力欧美和俄式先进防空导弹系统还是略占上风。

  为弥补软硬件之间的差距,使综合性能接近外国水准,在少量生产HQ-9并成军试用后,二院早已制定针对弹体本身的改良方案,尤其是推进系统的技术革新,包括:建立战术导弹HTPB高能燃料生产线;采用高质量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满足各种复杂载荷条件下,对壳体强度和刚度的严苛要求;把高质冲比喷管技术实用化,采用新产品全面减轻结构重量。

  经过上述改良措施后,真正量产的HQ-9A性能将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在反导弹作战的性能和优势会相当突出,配合适当改良的电子设备和升级软件,将一跃成为世界先进的双重用途先进防空导弹系统,一改目前的颓势。未来自行开发的新红旗系列将结合欧俄先进技术融为一体,成为独立于美、俄、欧系防空导弹家族的另一极。

  在两岸军力比较方面,HQ-9强大的抗干扰能力、远大的杀伤空域、巨大的弹头威力和潜在的后续发展,对台湾而言都不是好消息。特别是以IDF搭配新式天剑2A(TJ-2A)反辐射导弹进行防空压制的野鼬小组,面对HQ-9时就要十分小心。

  首先二代战机现有的电子干扰能力都不能有效压制HQ-9雷达,使IDF必须面对对其远程火力威胁,进入它的火力范围内一半以上方能发射剑2A;又或者避开中高空威胁,冒着绵密火网进行风险更大的低空渗透,但这都尚未考虑弹头威力小的剑2A要多少枚才能使HQ-9的大型相控阵雷达彻底瘫痪。如果连最理想的单挑局面都无法应付,在同时面对HQ-2B、HQ-61A、HQ7/7A、HQ-15/15A、HQ-17、FT-2000等导弹群殴和歼10、歼11的层层拦截时,投资报酬率如何可想而知。如此一来,以空袭为主的决战境外新战略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空谈,故HQ-9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武器系统。
 1999年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飞腾”-2000系统的首次打靶试验。据当晚的新闻联播报道,几发导弹全部命中目标。中国媒体将“飞腾”-2000系统称之为“成熟的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飞腾”-2000采用了被动探测和主动导引系统,可拦截各种类型的目标,既可攻击EA-6B这样的电子干扰机,也可攻击作战支援飞机。其最新型号“飞腾”-2000A还可攻击类似于E-2和E-3的空中预警机。“飞腾”-2000导弹武器系统由广谱被动雷达、导弹和发射车组成。据报导,其探测雷达的频带宽度为2~18GHz,具有频率记忆功能。
卖的好
幻海魔刀 发表于 2009-12-13 10:37


    大F,乃OUT了。
山人256g 发表于 2009-12-10 14:20

大F?
梅图。阿,我等小民不知他长啥样子。
调整大小 20091007_e37f71bf40c185a9f1abMcOmOyuBK61o.jpg先锋黑皮大侠的一张好图
幻海魔刀 发表于 2009-12-13 10:37
雪貂
卡俄斯之怒 发表于 2009-12-13 14:42
不怕,大不了搞双蛋。
幻海魔刀 发表于 2009-12-13 10:37


    就是拿耗子当头像的那位贵宾
HQ9魅力不错啊,小巴想建一个全中系武备啊?
TG的武器从小巴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