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ZS总师大泻,大预52C为主动有缘,空降车钛合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7:41:19
/*BQZS总师大泻,大预52C为主动有缘,空降车钛合金
         * 《兵器知识》11期,专家访谈了大宇、和空降车的总师,绝对权威爆料了把
         * 其中有至少2大段篇幅提到,大宇采用TR组件,生产工艺得益于以色列指导,不过现在已经海量批发了。
         * TR这个这个就是间接承认了主动有源相控。。。 考虑到52C为同期,必然也是主动有源。
         * 空降车车重7吨,伞投具1吨,车体铝合金,非结构部位为合成材料,车轴钛合金,他是国内目前唯一采用钛合金的战车。
         *
         * 陈水扁可惜了,再座几年不知道TG还会刺激出什么变态来。。。。。。/*BQZS总师大泻,大预52C为主动有缘,空降车钛合金
         * 《兵器知识》11期,专家访谈了大宇、和空降车的总师,绝对权威爆料了把
         * 其中有至少2大段篇幅提到,大宇采用TR组件,生产工艺得益于以色列指导,不过现在已经海量批发了。
         * TR这个这个就是间接承认了主动有源相控。。。 考虑到52C为同期,必然也是主动有源。
         * 空降车车重7吨,伞投具1吨,车体铝合金,非结构部位为合成材料,车轴钛合金,他是国内目前唯一采用钛合金的战车。
         *
         * 陈水扁可惜了,再座几年不知道TG还会刺激出什么变态来。。。。。。
那位发个照片,免得人说我空口无凭
编者按,在国庆大阅兵中,一款设计新颖、既小巧又显威猛的装甲战车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的瞩目,这就是中国产ZBD-03式伞兵战车。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一个重达数吨的大家伙,竟然可以从飞机上用降落伞空降地面,而后迅速投入空降作战,解决了我军空降作战中缺乏快速突击的重装备难题,从此,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解决这样难题的国家。近日,《兵器知识》杂志的记者对该款空降战车的总设计师杜志岐进行了专访,我们听听他如何说。

杜志岐,河北邢台人,1985年华南理工大学毕业,1988年在吉林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担任多个装甲车辆项目的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



王瑾(以下简称王):杜总,感谢您接受我刊的采访。多年来您一直潜心空降战车的研究。我国第一代空降战车在研制中受到了俄罗斯空降车的影响。我们的空降车在哪些方面借鉴了俄罗斯的经验?

杜志歧(以下简称杜):我们的空降战车的性能指标参考了俄罗斯的第二代空降战车BMD-2的战技指标要求,包括武器配备、乘载员人数等。我们以前引进了 BMP-3的战斗部,我们空降战车采用了其中的2A72型30毫米口径机关炮。

我们的炮塔由“红箭”一73C导弹、30毫米炮加5.8毫米机枪组成。火控系统为简易双稳。除30炮外,炮塔及底盘的部件如发动机、变速器等,全部立足于国内选型,总体设计构思、总体布置形式全部自主设计,与BMD-2区别较大。底盘布置为动力舱前置,而BMD-2是动力舱后置。

这个车的伞降系统引进了俄罗斯“舍利夫”无货台重装空投系统”其设计构思非常不错,结构简单实用,战前准备和空降脱离时间都比较短,战场反应速度也快。由于空降作战重在出敌不意,时间是作战的第一要素,因而对于空降一战斗的状态转换时间要求很高,应该在落地后,尽可能快地离开空降场。“舍利夫”伞降系统的解脱很方便,人员到位后,5分钟之内能把车开走。从构成来看,这套系统还是挺复杂的,光是四个主伞张开了就有3000平方米,超过半个足球场,还有系留装置、气囊及滑板等,但都贯彻了结构简单、功能实用的设计宗旨,比如其气囊属于空中自然兜风充气,着地形成密闭气室,气囊侧壁用尼龙搭扣形成泄压阀。

王:同为空降车,动力舱前后置在设计思路上有什么不同吗?

(俄BMP-3)

杜:动力舱前后置的不同,反映了我国与俄罗斯设计上的出发点不同。一般说来,动力舱后置强调车型的专用性,因为比较容易发挥火力,防护设计也相对容易。俄罗斯的履带式和轮式步兵战车常采用动力舱后置的布置形式。而我们比较习惯于步兵战车动力舱前置,容易变型,也易于载员的战斗转换。

俄罗斯BMP-3是步兵战车动力舱后置的一个典型范例,车体后部1.3米的车体高度,650毫米高的动力舱,上面空一半, 650毫米高的通道。曾经有机会与俄罗斯BMP-3的总师讨论过前后置的问题,他当时就说了一个水上性能容易保证的理由,后置型车辆水上性能更好。但把水上性能作为动力舱布置的唯一理由有点儿牵强,应该和BMP-3强调火力性能相关,其正面展开了五件火器: 100毫米炮、30毫米炮、3挺7.62毫米机枪,而且其100毫米炮可以发射炮射导弹。

我们车的总体布置应该说非常紧凑,尤其是动力舱的体积比较小,在车体长度、高度差不多,而车体宽度要求要窄240毫米的情况下,我们把动力舱宽度压下来了,驾驶员的空间还足够大,战斗室体积基本相同,载员舱则要比BMD-2的空间大得多。

王:我国目前的部件水平与西方和俄罗斯的相比怎么样?

杜:西方装甲车的部件没什么好说的,他们是用一流的部件搞出一流的车辆。

俄罗斯则是用二流部件设计出一流车辆。典型车型有几种,像BTR系列轮式装甲车、BMP-3步兵战车、BMD系列车型等。在设计BTR-60时,当时的发动机功率不足以满足8x8的轮式装甲车的使用需要,他们就用两个发动机并机。所以说俄罗斯在做总体时能凑合现有的部件,使整车的性能不错。两个发动机是一个凑合的方法,但俄罗斯人就能凑起来。这种集成的做法就需要一定的水平。我们在过去也尝试过发动机并机,但效果不理想。俄罗斯在集成技术方面有一定经验,在这种工业水平并不强的情况下,装备水平还不错。

我国整体的工业化水平还比较落后。就拿“中国制造”四个字来说, “made in China”和“made by China”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许多工业,包括汽车工业,整体上还是处在“in”的阶段。比如。轿车的AT和电控发动机,量产的基本是进口。

我国坦克装甲车辆行业长期以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式的研发模式。改革开放后也加强了与国外的合作,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王:空降战车参加了“和平使命2005” 、“和平使命2007”军演。军演时有没有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

杜:“和平使命2005”军演我去了,在山东潍坊,当时是10架伊尔”一76运输机,每架投3辆战车,俄方和我方各12辆,这占了8架飞机,剩下2架飞机各投84名伞兵,着陆后开车转场到“作战区域”、将车上所有弹药射击出去,现场进展一切很顺利。

凤凰卫视曾报道过,“和平使命2005”之前的一次演练中我们的空降战车翻了一辆。

那次实际上是伞降系统的牵引钩没解脱。牵引钩在低于800千克牵引力的时候自动脱钩。车辆着陆的时候,肯定有小于800千克牵引力的瞬间,这时候钩一开,伞就飞走。人下来把伞架一解,履带上的捆绑绳拿伞兵刀一割,开着车就走了。伞降系统还设计有一个防侧翻的锚,能把车调向一个顺风方向着陆,这样就不会翻车了。但那次风速比较大,可能是在落地瞬间没出现800千克的牵引力,伞把车带出去几百米。伞很大,稍微有点儿风就能把车带倒。回头说,我们的车也经受了考核,拉出去几百米,把车推正过来就开走了,一点儿事没有。

在“和平使命2005”的演习现场,有一辆俄罗斯战车的伞也没解脱,也许是着陆的地面太软。因为那天的风不大,没产生什么不良后果。伞兵上车后一摘钩就没事了。

王:空降车的伞什么时间放在车背上驮着呢?

杜:空降车有带伞行军这一项使用要求。就是在装机之前向机场行进的时候,车辆要自行携带伞降系统。伞具有1吨多,包括托板、支架、气囊等。

空降车的缓冲气囊在空降时系留在车体底部,实际上就是可折叠的8个布口袋。空投时,像拉手风琴一样。口袋的开口在气囊金属底板有尼龙拉扣,当气囊内气体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将尼龙拉扣冲开而从侧面排出。其实就相当于1米多的气垫子在下面垫着,大概能给200毫秒的缓冲。

王:俄罗斯空降兵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如何评价载人空投技术?

杜:载人空投是人车一体空投。跟宇航员着地的原理完全一样。光靠降落伞张开,着地速度大概是5~8米/秒,再加上反推火箭的作用。反推效能再好也是有一定偏差的,目前完全无冲击的着地是做不到的。这种空降车的座椅都设有缓冲机构,接近于宇航员的座椅,但因为成本,性能会差些。

俄罗斯整个空降兵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美国主要靠空运,它不强调空投,因为空中支持比较强。空投是在空中力量均衡的情况下的一种作战方式。如果飞机根本飞不过去,也谈不上空投。如果点绝对优势的话,就根本不用投,运过去就行了。

在均衡状态下,空降兵的作用就比较大。战场上差3千米,就够士兵负重跑一段的,一般负重行军怎么也得十几分钟。原则上讲,半个小时必须撤离空投场,否则就会被动挨打,而且作战地域上适合空投的地区也是有限的。目前人车一体空投是一个危险科目,俄罗斯也先后出过几次事故。2005年的军演俄罗斯准备人车一体空投,后来由于此前他们自己演习中出了一次事故,所以就放弃了。

人车一体空投一般只投一个驾驶员跟车,驾驶员下来后处理一下就能开着车接人了。人车一体空投空降场转换时间还是要快得多。

王:像其它车族一样,空降战车有没有必要做一些改型呢?

杜:当然可以有其它变型。至少需要-个8~10千米的火力支援。俄罗斯的“诺那”2S9型120毫米空投型自行迫榴炮就是采用BTR-D运兵车的底盘,曾在阿富汗战争中使用。火炮身管长1.8米,间瞄射击最大射程8 800米。

王:这个车研制的时候有什么困难,您是如何解决的?

杜:这个车研制的时候最大问题是重量和尺寸的控制。和BMD-2相比,在装备配备、性能和作战要求相当的情况下,两车高度一样,长也差不多,但我们的空降车要轻200千克,窄200毫米。因为要从运一8飞机上投车,受到运一8能力的限制。

为了控制重量,轻量化材科能用的全都用上了。铝合金装甲在国内装甲车上是第一次使用,还有复合材科的舱盖、钛合金的平衡肘、铝合金负重轮等。这也是我国地面车辆唯一一款用上钛合金材料的战车。用了铝合金装甲,车体的一些附件就都是铝材料的。复合材料主要用在非结构件上,比如舱门舱盖。

一般装甲车辆重量的指标有3%的公差,比如BMP-3装甲车就标有“18700千克+3%",它允许有500千克左右的公差,18700~19200干克的战斗全重,这是合理的。

但空降战车的车体重量是2 200千克,光车体3%的公差就有60多千克了,对于一个7000千克重的车来讲就要命了。到目前为止,国内战斗全重指标控制得最好的装甲车辆就是这辆车,整车的重量公差范围控制到了20千克以内,公差连0.5%都不到。

在整个研制过程中重量控制得非常严。我们先往下死抠,抠结构设计的极限,从原理样车、初样车、正样车研制,走了一个重量增长的过程。比如履带,我们做了一个470干克的铝基履带,同时也想做一个钢履带。钢履带也想向最轻的做,一开始微了530千克的,跑了20多千米,履带就全变形了,中间又试了一次,第三次到位了,选出了满足使用要求的最轻的履带。这个车的很多部件都做到了极致,立足点一个是结构仿真分析,再一个就是实物验证。

王:我们的空降车水上性能如何?

杜:我们的空降车有浮渡功能,履带划水6千米/小时。俄罗斯对水陆两栖挺偏好的,可能是考虑到欧洲的水网密,水障碍多。而动力舱后置极大的好处就是两栖。

一般情况下,陆上为主的车辆,大致以20吨为限,其下的车辆基本都有浮渡能力。30吨以上的克服水障碍有潜渡的方式。潜渡还要有附着力,得潜下去和爬出来。要么浮渡,要么潜渡,中间只能涉水,弄个1米多涉水深还行。

王:咱们空降车底板上有几条像“粱”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啊?

杜:那是轻型车辆的加强筋。光有底板是不够的。加强筋能保证车体的刚强度。一般情况下,战斗全重20吨以下的轻型装甲车辆,都会有车体刚强度的问题

伞张开后,在空中还要有大概3~5g的超载,正常的着地冲击应该有8~10g左右。因为有的路面不平,气囊又不是封闭的,是一个在降落过程中形成的气囊,所以如果降在卵石或不是土壤地的话,气囊效果就极差了。这种情况下冲击加速度就可能到15g以上,所以我们设计时还要放余量。

王:随着大型运输机出现以后,空降车的重量还能加大吗?

杜:当然。但是,战斗全重指标放开并不意味著重量控制可以放松。战斗车辆与其它车辆不同的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坦克装甲车辆要抠极限重量,要把重量指标用到提高火力、防护和机动这三大性能上。

对于下一代空降战车,主要还是要提高武器装备的火力,其次是装甲防护”现在战斗全重是8吨,空投重量是7吨,再提高一倍,15吨,也还是轻型装甲车。所以只有提高攻击力,靠提高火力压制敌人,通过消灭敌人来保护自己。

俄罗斯也是这样。BMP-3的战斗部搬到BMD-4上了。空降兵最好是单一装备多种用途。100毫米炮有8千米左右的火力压制,30毫米炮有两三千米的直射火力,再加上射程1千米左右的机枪,这样的火力网基本还可以。

王:我们的空降车在空降时轮子和履带是什么状态呢?

杜:空降时负重轮要通过油气悬挂可调系统提起来悬空,避免出飞机舱时产生拖挂。假如有自然悬垂的话,轮子要拖轨道,有可能产生偏滑带来危险。

空降车的液气悬挂系统的调节范围比较大。当空降车落地后,驾驶员可调节战车的可调液气悬挂系统,将行动系统调到正常状态,自动将气囊的系留物撑开。

车辆的液气悬挂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有多种功能形式。导弹发射车要调平,与发射姿态有关。高炮液气悬挂要锁死,目的是避免车辆的高频振动影响射击精度。高炮的射频要800左右,要是4联装的就每分钟3000多发。两栖车的液气悬挂要提起来锁死,降低水上的阻力。空降车的则要求可调,满足飞机空运的要求。

王:BMD战车在阿富汗作战时悬挂系统常出故障,搭载伞兵坐在车外也很不安全,所以苏军在其基础上研制了BTR-D空投型装甲输送车。车内空间扩大,可载乘员和伞兵13人。您认为我国是否也有必要搞这样的空降运输车?

杜:这个要看使用要求和装备体系需要。目前空军有伞兵机动乘载用的突击车。只把装甲车辆作运兵车空投过去,效费比有点低。步兵战车应该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王:我国会搞像德国“鼬鼠”那样的空降战车吗?

杜:我认为也可以考虑。“鼬鼠”系列空降战车战斗全重3~4吨,是目前世界上现役装备中重量最轻的履带始装甲战车。“鼬鼠”1有装机关炮型和导弹型两种。其设计理念与俄罗斯的又不相同,相当于一种空投主战车辆。以战斗单元来算,还不是一种步兵战车。值得注意的是,它不仅考虑了空投、空降,还兼顾了直升机吊运。

王:目前步兵的反装甲武器有很多,您认为空降车辆将如何应对?

杜:“什么武器打什么仗,打什么仗用什么武器”。没有绝对的Yes,也没有绝对的No。首先应该分清“对称作战”与“非对称作战”。兵对兵,将对将,装甲车对装甲车,这是对称性作战。飞机打坦克,坦克打人都是不对称作战。要是想见人就打也还行,但.敌人和平民的不确定就又变成一种“不对称状态”下的“对称”作战了。不同情况下,装备的要求都不一样。

现在美国广泛采用的防地雷反伏击车是因伊拉克、阿富汗战场上特定战况而出现的。这可能只在美军或欧盟军队里出现,因为只有外国占领军才会面对这种情况,一个国家的国内是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

中国与其它大国差异很大,中华民族也不是个霸权民族。中国的装备发展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要体现中国特色。跟着国外散散步还可以,一直跟着走则断然不行。                    王瑾         主编 孙小伟
吴光辉,1960年2月生于湖北武汉,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工学博士,研究员。从1982年起,历任603所副总设计师、副所长、中航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998型号总设计师、ARJ21型号总设计师、“998工程”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大型运输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等职;2008年3月至今,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COMA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_
  曾荣获“某飞机工程”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某重点型号首飞获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一等功、国防科工委个人一等功;“某重点工程载机改装”获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劳动模范”称号;国家人事部、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7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新工程重大贡献奖”并颁发金质奖章: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中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记者(以下简称记):预警机一般都是由大型客机或运输机改装而成。美国一般用客机改装,比如以波音707为平台的E-3和最近用波音737为平台改装的E-737“楔尾”,俄罗斯则用伊尔-76运输机改装出A-50预警机。那么,用大客机或运输机改装各有什么利弊?
  韩克岑(以下简称韩):因为预警机里面有人员,所以用客机改装,嗓音水平、维护等和客机一样,方便一些。这要看一个国家,哪一个吨位的飞机适合于要托起的重量和气动阻力等各方面影响来权衡。一般相同吨位的运输机,对跑道各方面的要求不像民用客机那样苛刻,可以放得更松一些,对于军用飞机来说,将来服役过程中。有更多的机场可以使用,所以对装备的布局有好处。
  记:改装后,气动外形发生改变,哪些结构需要加强?背负大圆盘或平衡木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改装后在机动性和操纵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韩:由于预警机是用飞机把大型雷达带到空中,发挥雷达的威力,雷达功率大一些,对探测距离等有好处,因此在保证一定的空中滞留时间的前提下,最好能多把一些雷达相关的重量托上去,就需要被改装的飞机有比较多的负重,这样会好一些。雷达就像人的眼睛一样,飞机机身、机翼、尾翼最好能不遮挡雷达所以E-3、A-50都采用背负圆盘这样一个布局,好处是飞机结构、机身对雷达的遮挡较小。
  既然多了一个这样大的圆盘在飞机上,自然与改装前相比,增加了很多阻力,阻力增加了,飞机的最大速度就要受影响,气动布局也有相应的变化。对这样一个布局,我们搞航空的人称为“特种气动布局”。这个特种气动布局会带来操纵稳定性的问题。此外,由于雷达有一定重量,飞机的重心会发生变化。阻力、重心的变化,对飞机在空中的平衡带来了影响。比如说,由于重心在机身上部,比较高一些,在操纵时,如改变姿态、改变航向,操纵就要慢一些,不能按原先那样的操纵速率去走,那样由于惯性作用。对飞行安全会有影响。所以面对这种特种气动布局,我们特别注意它气动外形带来的操纵稳定性问题。
  像A-50那样的预警机,圆盘里可能有三四吨的重量,飞机作机动时,会产生惯性载荷,机身要能承受这种惯性载荷,机身在安装圆盘的部位要做结构方面的加强和改装,这个是必须的。
  记:运输机改装的气密和增压问题,如何保证舒适度?
  韩:用运输机改装也要解决在机舱内工作舒适度的问题,因为没有舒适性,人长时间在里面工作效率会比较低,这样对仪器的操作、情报的分析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用客机改,要保持原有的舒适品质,用运输机改,也要尽可能提供和客机相当的乘坐环境。在座舱的压力、氧气的浓度等方面,都要尽量接近现在民用干线飞机的水平。
  记:用运输机改装,为保证舒适度,应该会加装卫生间吧。
  韩:这取决于在空中滞留的时间长短,比如上一节课,40分钟,小孩一般不会着急去卫生间,要是两个小时,小孩就不行了,大人还可以坚持。此外,还要考虑机上人数,因此配备一些基本设施是必要的。加装卫生间对运输机来说不复杂。伊尔-76上有一个简易的卫生间。
  记:人员是否要穿载荷服或吸氧?我看过一个俄罗斯兵器画册,一个A-50的内部照片显示,操作人员戴着氧气面罩。
  韩:一般这种后方战略型预警机,执行任务时一般在我方很安全的一侧,窥探、监视敌方。作为一种“神经中枢”型的装备,暴露在敌人火力范围内显然是不安全的。你说的是在战时的标准配备,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一旦受到敌方武器攻击,人员可能要弃机、跳伞。美军也有这些配置,在空中8 000米以上时,是要吸一些氧的。一般来说,只要飞机是完好的。这些装置就不需要。
  记:这种大飞机,跳伞有可能吗?一般客机就没有这种救生装备。
  韩:一般旅客没有经过这样的培训,给旅客这种装备。也不会使用,所以就统一不配备。军用飞机都有这样的个人装备。
  记:伊尔-76及一般大型运输机都是增压的吗?
  吴光辉(以下简称吴):有两种,像C-17运输机几乎都是增压的,但驾驶舱和货舱之间是气密的,当后面货舱舱门打开后,货舱就泄压了,但驾驶舱还是增压的。还有一类是运-8运输机那样的,早期其货舱是非增压的。现代大多数运输机都是增压的,如C-17、C-5、伊尔-76。C-130和现代的运-8也是增压的。
  记:人员要从运输机上跳伞时,舱内压力是如何调整的?
  吴:先泄压,否则人就会像“爆米花”一样,所以驾驶舱和后面运输舱要有气密,因为驾驶舱中的驾驶员要始终需要合适的压力。虽然也可以在万米高度跳伞,但跳伞时,一般飞机要先降低高度,在合适高度跳伞。
  记:把一种原本非增压的飞机改成增压的,其过程困难吗?是否会增加不少重量?
  吴:当然要增重,一架飞机里外承受压力和不承受压力当然不一样。飞机,特别是民机,机身的结构设计、强度设计,机身的强度以增压作为主要的受力考虑。从材料、设计都要改动。
  记:预警机要有大型的电源和冷却装置。怎么解决?
  韩:运输机、客机配备的电源的余量是不大的。预警机有这么太的用电设备上去,原有的肯定不能满足要求,所以要增加发电功率。原来主发动机上带有发电机,还有辅助动力装置也带有发
电机,所以一般从这两方面想办法,用更大的承重源,带更大的发电机,产生更大的电能,供电子设备使用。从电机本身来说,有30、60、90、120千伏安的,美国、俄罗斯等大国都可以制造,只是可靠性、体积、重量有差异。冷却的方法,是通过传统的冲压空气,还有发动机油冷,液体冷却,还有风冷,用风扇冷却。
  记:预警机上各种电子设备的兼容和电子屏蔽、防干扰问题如何解决?
  韩:有那么大功率的用电设备,种类多、仪器多,肯定会是很复杂的电磁波环境。采取的措施和很多客机差不多,通过频率的隔开。时间的错开,以及从位置、距离上的分布这三方面着手。在细节上采取一些屏蔽措施。
  记:预警机有那么大的雷达,包括机内有很多电子设备,对机内人员有没有电磁辐射?
  韩:肯定有辐射,因此采取隔离措施是必须的。头顶上那么大一个雷达,人们肯定有担心。但雷达和电子设备的辐射还是有方向性的。就像照手电一样——灯下黑,所以尽可能在设置人员活动区域时考虑。有辐射的区域不让人员进入。电磁辐射也有类似衍射一样,飞机的金属壳体有一定的防御效果,避免电磁波进入舱内,但电磁波无孔不入,飞机蒙皮有开口,装传感器,会有电磁泄露。辐射强度要测试,如果不合格,要找出泄露的位置。就像客机也要测试噪音和辐射水平一样,这是研制时的一个流程。很多照片显示,在预警机内作业的人员不需要特殊防护辐射的措施。
  记:俄罗斯也有一些大客机可以作预警机平台,如伊尔-96等,直接采用可以简化舒适性改造方面的工程量。但为什么还是选择了伊尔76为平台?
  韩:伊尔-76运输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其优秀的气动外形设计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它的承载能力大。最大起飞重量可达190吨。这样就有一个宽松的选择。可能几种机型都满足要求。但要选出一种最合适的,平台飞行时间长,飞行高度要高。
  记:苏联的资料认为,伊尔-76的吨公里运营成本要比安-12、中国运-8这类的涡桨运输机低40%,甚至接近水运成本,而人们普遍认为涡桨飞机的运营成本低于喷气式飞机,美国C-130这样的涡桨运输机至今也在广泛使用并改进,原因是什么?
  韩:这要看吨公里成本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即一吨的货物运一公里远,要花多少钱,安-12小一些,运的重量少一些,而伊尔-76发动机油耗大,但飞得快,运得多,综合算下来,有可能更经济一些。当然新型涡桨发动机采用了新型涡扇发动机的技术,比老式的省油,因此可能更经济,美国和西方还在大量使用。我们也在论证一种30座的飞机,动力就采用新型的西方先进涡桨发动机。老一代的涡桨发动机没有新一代的涡扇发动机省油。但同代的发动机相比,涡桨比涡扇发动机省油。
  记:背负式大圆盘、背负式平衡木、早期圆头“费尔康”以及近期波音“楔尾”、以色列“金雕”的机身保形雷达罩等各种预警机外形布局有何优劣?
  韩:毫无疑问,我是喜欢保形的,因为保形对飞机的安全和操控是有利的,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保形对预警机这种装备性能最大化的发挥带来一定的挑战,这主要是现在的技术所限。现在的保形实际不是说天线可以做成复杂的、双曲度的曲面,而是指飞机大体上形状不变。如“金雕”,是在机身两侧装了平板天线,相当于平衡木的平板天线装在了机身两侧。这对飞机的操控稳定性带来了好处,不利之处是有遮挡。如果飞机是上单翼,上面就有遮挡:飞机是下单翼,下面就有遮挡。如果是背负式平衡木就不会有机翼遮挡,从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发展,如果可以把天线做成和机身形状一样。或者和垂尾形状一样,那就好了。
  早期“费尔康”为了实现360度覆盖,所以机尾和机头都有大的天线罩,机身中部也有。平衡木布局只有两侧有雷达天线,前后有盲区。要补盲,就要在机头、机尾再装天线。这又会带来飞机重量的平衡、飞机的阻力和操纵等一系列问题。
  记:为什么一些中小国家还是采用了平衡木?
  韩:这主要看国家的需求。比如智利,是一个很狭长的国家,别人要进攻它,只能从两侧过来,就对两侧预警即可。还有海岸线警戒,就看一边,就看海岸,别的不用看。平衡木的缺憾就是不能实现360度监视,但预警机可以做得轻一些。所以一些国家装备小型、轻型平衡木预警机主要出于需求。小型预警机也比较经济。
  记:预警机对地面目标的探测、识别问题如何解决?
  韩:这是雷达的抑制杂波和杂波分离的技术,这个问题现在还是不好解决。美国因为有钱,解决的相对好一些。比如采用不同的雷达体制,不同的波段,有E-3,还有E-2等多种机型。另外,美国长时间积累每个地区的地理和环境相关数据库、对地面的雷达反射波的数据库。这样他就对你的背景很清楚,可以把杂波消掉,把关心的目标分离出来。另外现在有一些新的数学方法。还是有一些分离办法的。
  记:预警机需要庞大复杂的地面设备,其作用及与预警机的关系是什么?
  吴:一般飞机都需要相应的地面设备,除了飞机本身所需要的,预警雷达和任务电子系统也要相应配备监测、调试、试验等地面设备。
  记:大型预警机顶部和机腹部的刀状天线的作用及功能是什么?
  吴:这些天线是通信用的。频段的不同决定天线尺寸的大小,民用飞机也有刀状天线。由于数据量大,所以预警机天线数量多,有语音、图像、指挥、数据链、防干扰、电子战及长短距离通信。既要和飞机通信,还要和地面通信,甚至还要远距离和卫星通信。根据任务不同配置不同的天线。预警机实际可以说是一个传感器或信息的中介,把本机探测到的信息发出去,给地面指挥,空中还要能引导其它飞机,因此除了正常飞机使用的以外,本身任务系统也需要大量天线。
  记:改预警机后。其航程、速度、实用升限、作战半径、起降滑跑距离等参数是否都会低于原来的运输机?
  吴:飞机的设计是均衡的,包括载重量、航程、油量是相互匹配的。有些在它能力之内,基本保持原来的性能。因为原来客机、货机会携带很多旅客和货物,把运载旅客和货物的能力变成预警机任务载荷,如果和原有的载重量相当,飞机的性能也基本相当。但因为外面加了天线、圆盘或平衡木,都会增加一些额外阻力,所以速度、航程会有变化。但预警机主要看重留空时间,所以改装后通常能保证原机的一些基本性能,有些有所下降,但能保证所需要的。
  改装后,操纵性上,纵向的影响不是特别大,横航向稳定性会降低。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如增加一些腹鳍以增加稳定性,是通常最简单的一个做法。现代技术,在飞控系统里面增加权限。对控制率进行调整,或加上主动控制技术。
  记:飞控系统是全新研制还是改进,难度大吗?
  吴:一般是改进,有难度。
  记:这是否需要将原机的飞控系统和整个设计摸透?
  吴:载机原厂商自己改进起来相对容易,但若载机不是他自己研制。改进起来就有一定困难。载机原厂商不可能把具体的原机设计参数告诉你。
  记:有的预警机载机水平尾翼翼尖增加了垂直的板,其作用是什么?
  吴:我们曾经改过“空警一号”,它的载机原来是正常的垂尾。增加圆盘天线后使横航向稳定性降低。要加大垂尾面积或加腹鳍。如果加这个有困难,就在平尾上加垂直的板,相当于增加了垂尾面积。例如E-2,相当于有四个垂尾。
  记:有的涡桨飞机载机使用六桨叶螺旋桨发动机,它与原先的四桨叶相比有什么优点?
非常感谢!!!!!
H/LJG346还用泻么。。。
:L
尿不少,学习,呵呵
航空知识上面好像也有。。。
楼主火星回来了。
对BQZS越来越不感冒了。
路过
差不多一个月前就有人贴过BQZS上那篇文章了。。。。。。。
我们也在论证一种30座的飞机,动力就采用新型的西方先进涡桨发动机。

这个是不是山寨E2的级别阿
反正md有的便山寨之
千里马 发表于 2009-12-1 08:48

就是山鹰哪个厂和云马飞机厂(主打造客车)合作,估计也不是什么好货。
大概又是什么运1运2的老飞机改的把。。。。。。
grdbz 发表于 2009-11-30 23:07

已经不是BT形容了吧!另外,貌似啊扁在位期间没给ww买一j一jian啊!{:jian:}
似乎火星了一个多月了吧?
这几篇文章,比如大预总师的,国庆阅兵专题出来后,在空版一个多月前就盖高楼了。
明年开始不订BQZS了
{:3_82:}LZ刚从冥王星回来?
这篇发表在兵器知识上的文章我看过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和以色列合作预警机的时候,我们通过合作学习借鉴指导,把原来随意的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变成了精细的工业化生产,避免了成品出来就要维修解决质量问题。
大预是主动有源相控应该铁板钉钉啦,看那个盘子不动就知道啊
钛合金的空降车。。。。。。这真变态。{:3_96:}
不错,看到啦
咱是好钢用到刀刃上,预警机、带盾的舰等高价值的东西用的是AESA,战斗机还是脉冲多普勒
美帝是暴殄天物,战斗机用AESA,带盾的舰是PESA,预警机直接还是脉冲多普勒
不知各位有何评论
回复 26# huor


    饭要一口一口吃,你以为美帝就能一下子全把老式装备都换掉?
槽不是这么吐得。
看过杂志了
学习一下
再也不看BQZS了
不算泄吧
不算泄吧
Heineken 发表于 2009-12-1 13:39

BQZS比起其他刊物还是满靠谱的,起码是军工单位主办,有业内人士编辑就算投稿也不会太过分
老新闻了,BQZS才泄啊
太夸张了  还有人对有源 和 14所得技术怀疑  唉
有源  !!
回复 33# grdbz

不靠谱的也不少了。而且倾向性太强,经常误导读者。想想以前每年花在杂志上的钱至少好几百,现在倒是可以省下来了。可惜了以前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零花钱,居然让这几家杂志给马扁了。
有点标题党了,只是轴承
空降车的“车轴钛合金”,不是“空降车钛合金”,吓死我了……
老新闻了
哪个应该容易点,舰上体积要求小。空军哪个就难了,鸡头就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