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未来战斗系统“黑骑士”无人装甲概念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8:57:18
http://www.cngc.com.cn/Upload/~KANWU/兵器知识08.07/黑骑士1.jpg
2007年1月,美国肯塔基州诺克斯堡,英国宇航公司举行的“未来战斗系统”开发成果演示会上,一款名为“黑骑士”的无人装甲车首次披挂上阵,模拟了与“布雷德利”先进技术演示车配合交战的过程。



    首先,“布雷德利”战车探测、获取目标信息,并率先向目标开火。随后,“黑骑士”迅速进入交战区域观察目标状况,评估毁伤效果,并将数据传回“布雷德利”战车。“布雷德利”车长评估毁伤效果后,指示“黑骑士”对残存目标进行补充火力打击,最终在一串30毫米炮弹的爆炸声中将“目标”完全摧毁。



“未来战斗系统”的雏形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军队已经成为主导、发展未来作战理论的先行者。经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和当前正在进行的反恐战争,美军的作战理论、具体战术随着作战对象、环境和自身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化。面对日益复杂、残酷的城市游击战,美军一直在大力开发、使用无人作战系统,代替传统有人驾驶的作战平台,来执行高风险的作战任务,大幅度降低战争成本和伤亡,加速战争的进程。“黑骑士”无人装甲车是美国陆军“未来战斗系统”(FCS)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前沿火力侦察与监视等作战任务。它由英国宇航公司独立研发,目前已生产了数辆概念原型车,与同为英国宇航公司开发的“布雷德利”行进技术演示车互相推动、促进,以进行各种技、战术试验,用以帮助军方开发更具实战色彩的未来无人战斗车辆。



    与以往只承担非作战辅助性任务、功能相对单一的小型战场无人武器平台相比,“黑骑士”体现了目前作战用机器人技术的最高水准。“黑骑士”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伙。近10吨的自重、30毫米速射火力系统、全地形通过能力、先进的全频谱感知器组,以及完善的战术数据链,在加装通用导弹发射装置等重武器后对载人的主战坦克都有一拼之力,实战化色彩远远超过全球正在服役的各类无人平台。



缩小版主战坦克



    “黑骑士”的外观酷似一辆缩小的主战坦克。它采用传统布局,每侧五个负重轮的底盘,方方正正的堡垒形炮塔颇有美式装备的风格。炮塔正前装备一门30毫米“大毒蛇”链式机关炮和一挺并列机枪,采用自动装填和全电炮塔,发射过程中30毫米弹壳通过防盾前方的抛壳口抛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电影中的机器战警。今后“黑骑士”还可能采用“布雷德利”先进技术演示车上的通用导弹发射系统。



    由于无须载人,“黑骑士”无人车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内部舱室,只有为了维护及拆卸模块化设备而在车身的底盘、后部及上部预留的开口和舱室空间。其尺寸比Ml主战坦克、MZ步兵战车以及M3骑兵侦察车等有人车辆大幅度缩小,全车长约4米,宽2米,高2.3米,设计灵巧、紧凑,只比“悍马”系列高机动车略大。



    “黑骑士”的标准重量为9.5吨,其装甲表面附有连接点,必要时可根据作战地域的威胁等级加挂模块化装甲,按最高威胁等级加挂全部装甲后总重12吨。之所以将“黑骑士”的净重限制在10吨以下,是为了满足美国陆军全球快速部署的需求,因为载重约20吨的C-130战术运输机一次可空运两套“黑骑士”战斗系统
http://www.cngc.com.cn/Upload/~KANWU/兵器知识08.07/黑骑士2.jpg
黑骑士”底盘采用缩小化的“布雷德利”战车底盘技术,由一台300马力的柴油机驱动,其单位功率高达25~30马力/吨,甚至超过了目前一流主战坦克的水平。由于无须考虑乘员的生理承受能力,“黑骑士”的动作相当具有爆发性。在美国本宁堡训练基地进行实地演练时,它的后置柴油发动机在数秒钟内轻易地将其从静止加速到77千米/小时的极速,其加速、制动性能都非常好,而且从全速行驶到紧急制动转换得非常流畅和干脆。



    “黑骑士”的双销履带具备全地形通过能力,加装机动增强附件后更可进行远距离机动。由于“黑骑士”的履带嵌上了橡胶块,所以在行进时除了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外,机械噪声不大。



    为了节省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风险,“黑骑士”大量采用现有技术和设计。这些技术和设计一是直接取材于现役装备,二是使用英国宇航公司的“布雷德利”先进技术演示车上的成果。而英国宇航公司这样做也的确能一举两得,既降低了成本、验证“布雷德利”先进技术演示车上的成熟性,又能将为“黑骑士”专门开发的部件和设备,用于现役的装甲战斗车辆。比如,它的炮塔直接取材于“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多种类型传感器、双销履带、车载智能诊断系统、无线高速通信接口以及陶瓷复合装甲等先进技术取自“布雷德利”行进技术演示车。



    在任务特性方面,“黑骑士”的侦察型只有一门30毫米机关炮,但航宇公司已经在同一底盘上设计了突击型“黑骑士”,后者能改用更大的火炮和重型超视距导弹以及模块化的遥控自卫武器站,成为无人坦克歼击车,或加装先进大口径迫击炮模块作为巷战的火力支援车,加装布、扫雷模块成为无人布、扫雷车,加装侦察、通信模块后成为无人通信中继、指挥车,加装先进防空系统后成为无人机动式防空平台。



卡耐基·梅隆大学助拳



    在上面大致介绍的基础上,近观“黑骑士”无人装甲概念车,我们会发现其核心技术并不在于上述借用自M2步兵战车的动力、防护和火力等部分,而在于其如何实现无人控制。实际上这一工作并不在BAE公司进行,而是由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国家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研制。这家老牌高校以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而著称,让我们来看它都实现了哪些独创的设计。



    精确感知 国家机器人工程技术中为“黑骑士”设计了一套复杂的综合传感器模块。首先是炮塔两侧各两组激光雷达(LADAR),这套昆虫复眼一样的怪异设备其实是用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障碍物测距。和激光雷达配合的是两侧各两组高精度立体摄像头,其目的也是用于为计算机系统识别和判定障碍物提供图像信息。



    此外,炮塔顶部还有1具热成像摄像机、2具彩色可见光摄像机,它们的图像主要提供给后方的操作人员,用于对机器人的运动和作战实况进行监视。车顶的天线和有人坦克相比,取消了车载短波天线,只剩下一套GPS天线和一套数据链天线。



    自主导航 “黑骑士”设计了自动导航功能,以GPS、电子地图技术为基础,以车辆上安装的各类传感器为耳目,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和复杂的算法来实现。只要事先在地图上为它顺序设置若干个路标,“黑骑士”就能自主设计和筛选合理的机动路线,流畅地绕开各种固定的或移动的障碍物,到达指定的作战阵地——像不像“红色警戒”一类的实时战略游戏?
黑骑士”初步试验成功后于2006年底进行了智能自主巡逻的验证。当遇到无法跨越的障碍时,“黑骑士”自主选择临时路线,绕过障碍物后,返回预定的巡逻路线。这一切,都是在无人干涉的状态下自主完成的,显示了它的人工智能水平,已比以往无人作战平台有了很大提高。



    “黑骑士”的控制,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通过安装在“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内的控制系统进行。这套设备由一个游戏手柄、一组触摸屏组成,操作手可以通过屏幕监视若干辆作战机器人的发动机工况、导航信息,以及车载摄像机获得的现场实况。“黑骑士”系统还提供手持式控制器,像开玩具模型一样进行控制。未来“黑骑士”还可以实现多辆无人车编队自主巡航,按照这种趋势,战争的形式将越来越像一场游戏。



两步上战场



    按美国陆军的设想,在未来低强度作战行动中,“黑骑士”的智能作战能力将分两个阶段逐步完善以接近或达到实战要求,这两个阶段也对应它的两种作战模式。



    一是半自动作战模式。这种模式是第一阶段,在不远的将来就可能实现的,即由1~2辆“布雷德利”战车搭载数名无人作战平台操作手,率领数辆“黑骑士”组成战斗编组。“布雷德利”战车通过增强型高速战术数据链与“黑骑士”组网,联合进行侦察、监视并遥控“黑骑士”进入交战。由于目前“布雷德利”战车遥控“黑骑士”的极限距离只有3千米,如要遂行搜索作战任务,一辆“布雷德利”战车最多只能组成宽约6千米的搜索、攻击幕。因此,在需要时,战车上搭载的操作手必须下车,通过手持式控制器监控“黑骑士”的作战行动。在搜索前进时,“黑骑士”自动搜索目标,人工智能自动识别目标威胁性质和等级,并通过战术数据链将监测到的信息传回“布雷德利”的指挥舱或手持式控制器的显示屏上,最终由操作人员决定打击方式和程度。



    二是全自动作战模式。这种模式是“黑骑士”发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在未来完善机器人人工智能、远程控制、先进混合驱动系统以及可靠性等基础上实现的。根据构想,“黑骑士”将在指挥控制中心的遥控下,依据事先制定的行进线路、交战规则和任务模式,自主地进行作战巡逻。这一阶段,战争机器人将拥有自主扣动扳机的权力,真正实现未来的机器人战争。



    目前,关于“黑骑士”的种种构想只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战术是由军事技术水平决定的。”决定作战方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武器装备是生产水平、经济条件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决定作战方法。但武器技术的发展都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近的过程。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机关枪、坦克、战列舰、航空母舰在战争中戏剧性的地位。虽然目前以“黑骑士”为代表的无人作战平台还很不成熟,但它却很可能代表着未来地面战争的发展趋势。随着这些概念和技术的逐渐完善,必然会对已有的战术、装备产生重大的影响。



“天网”系统初见端倪?



    “天网”是电影《终结者》系列中虚构的战略防御武器系统,影片中人类设计的“天网”具备人工智能之后,竟然反过来发射核弹消灭人类,以求取得控制权。“黑骑士”现在的智能程度只能实现自主巡航,还无法做到自主侦察、自主识别、自主攻击。事实上,美军基于反恐战争中无人作战平台的使用经验, 早在“黑骑士”诞生之前,在伊拉克的反恐战场上,就已经活跃着一支无人战斗部队。美国自2003年伊战结束以后就将SWORD战斗机器人系统投入战场,原本希望这些不惧伤亡的钢铁战士能狠狠打击反美武装的嚣张气焰。但实际上,这些无人战斗平台在实战以及训练中屡屡出错,暴露出其探测、火控系统虚警率过高的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敌我识别手段,使其经常不分敌我,乱打一气。比如,曾被视为巷战之王的SWORD平台,虽然火力控制软件规定必须收到操作人员的加密指令之后方能射击,但在伊战战场上就曾多次无故突然开火,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美军的战地指挥官们自此也不敢让这些铁家伙携带武器一起执行作战任务。而这些被剥夺了武器的“战士”也只能从事搜寻可疑物品、爆炸物的活儿。不仅美军的战斗机器人出问题,其它国家生产的自动武器也屡屡暴出各种自伤事故。前不久,南非国防军在进行防空训练时,由于一门“厄立孔”35毫米自动近防炮的火控系统软件错误,火炮在自动搜索空中目标模式下“突然发狂”,对着附近放列的其它高炮大开杀戒,打死打伤数十名官兵。



    战场上的误射、误伤原本就是一项极难杜绝的现象,尽管大型武器平台可以配备敌我识别装置,但仍不能彻底根除因设备偶然失效而造成的误伤事件。随着未来战场机器人与敌方战斗员的作战日趋增多,就更不用说这些用于近距离作战的战场机器人对己方人员的误伤了。



    正是出于这些安全原因,在作战机器人技术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之前,这些毫无感情,只能按数字指令行事的杀手们绝不会拥有自主扣动扳机的权力。而“黑骑士”概念车也正帮助技术人员解决这一问题。据英国宇航公司介绍,“黑骑士”未来将主要提高对单兵等个体目标的智能鉴别能力。对于单兵等人员个体,即使装备敌我识别器也无法解决问题,反恐游击战战场上敌、我、友、平民混杂,只为我方、友方的单兵装备敌我识别器,无人平台仍无法将敌方武装人员与平民有效区别开来。因此,“黑骑士”将试验并完善对人员脸部特征、肤色特征、衣着特征以及手中所持物特征的辨别技术,提高系统的智能水平。



    目前,“黑骑士”虽然还只是技术人员摆弄、试验的概念车,但在不久以后,它的后继者就将投入战争,开创机器人战争的新时代。

对机器人扣动扳机的权力控制得非常严。http://www.cngc.com.cn/Upload/~KANWU/兵器知识08.07/黑骑士1.jpg
2007年1月,美国肯塔基州诺克斯堡,英国宇航公司举行的“未来战斗系统”开发成果演示会上,一款名为“黑骑士”的无人装甲车首次披挂上阵,模拟了与“布雷德利”先进技术演示车配合交战的过程。



    首先,“布雷德利”战车探测、获取目标信息,并率先向目标开火。随后,“黑骑士”迅速进入交战区域观察目标状况,评估毁伤效果,并将数据传回“布雷德利”战车。“布雷德利”车长评估毁伤效果后,指示“黑骑士”对残存目标进行补充火力打击,最终在一串30毫米炮弹的爆炸声中将“目标”完全摧毁。



“未来战斗系统”的雏形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军队已经成为主导、发展未来作战理论的先行者。经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和当前正在进行的反恐战争,美军的作战理论、具体战术随着作战对象、环境和自身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化。面对日益复杂、残酷的城市游击战,美军一直在大力开发、使用无人作战系统,代替传统有人驾驶的作战平台,来执行高风险的作战任务,大幅度降低战争成本和伤亡,加速战争的进程。“黑骑士”无人装甲车是美国陆军“未来战斗系统”(FCS)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前沿火力侦察与监视等作战任务。它由英国宇航公司独立研发,目前已生产了数辆概念原型车,与同为英国宇航公司开发的“布雷德利”行进技术演示车互相推动、促进,以进行各种技、战术试验,用以帮助军方开发更具实战色彩的未来无人战斗车辆。



    与以往只承担非作战辅助性任务、功能相对单一的小型战场无人武器平台相比,“黑骑士”体现了目前作战用机器人技术的最高水准。“黑骑士”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伙。近10吨的自重、30毫米速射火力系统、全地形通过能力、先进的全频谱感知器组,以及完善的战术数据链,在加装通用导弹发射装置等重武器后对载人的主战坦克都有一拼之力,实战化色彩远远超过全球正在服役的各类无人平台。



缩小版主战坦克



    “黑骑士”的外观酷似一辆缩小的主战坦克。它采用传统布局,每侧五个负重轮的底盘,方方正正的堡垒形炮塔颇有美式装备的风格。炮塔正前装备一门30毫米“大毒蛇”链式机关炮和一挺并列机枪,采用自动装填和全电炮塔,发射过程中30毫米弹壳通过防盾前方的抛壳口抛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电影中的机器战警。今后“黑骑士”还可能采用“布雷德利”先进技术演示车上的通用导弹发射系统。



    由于无须载人,“黑骑士”无人车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内部舱室,只有为了维护及拆卸模块化设备而在车身的底盘、后部及上部预留的开口和舱室空间。其尺寸比Ml主战坦克、MZ步兵战车以及M3骑兵侦察车等有人车辆大幅度缩小,全车长约4米,宽2米,高2.3米,设计灵巧、紧凑,只比“悍马”系列高机动车略大。



    “黑骑士”的标准重量为9.5吨,其装甲表面附有连接点,必要时可根据作战地域的威胁等级加挂模块化装甲,按最高威胁等级加挂全部装甲后总重12吨。之所以将“黑骑士”的净重限制在10吨以下,是为了满足美国陆军全球快速部署的需求,因为载重约20吨的C-130战术运输机一次可空运两套“黑骑士”战斗系统
http://www.cngc.com.cn/Upload/~KANWU/兵器知识08.07/黑骑士2.jpg
黑骑士”底盘采用缩小化的“布雷德利”战车底盘技术,由一台300马力的柴油机驱动,其单位功率高达25~30马力/吨,甚至超过了目前一流主战坦克的水平。由于无须考虑乘员的生理承受能力,“黑骑士”的动作相当具有爆发性。在美国本宁堡训练基地进行实地演练时,它的后置柴油发动机在数秒钟内轻易地将其从静止加速到77千米/小时的极速,其加速、制动性能都非常好,而且从全速行驶到紧急制动转换得非常流畅和干脆。



    “黑骑士”的双销履带具备全地形通过能力,加装机动增强附件后更可进行远距离机动。由于“黑骑士”的履带嵌上了橡胶块,所以在行进时除了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外,机械噪声不大。



    为了节省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风险,“黑骑士”大量采用现有技术和设计。这些技术和设计一是直接取材于现役装备,二是使用英国宇航公司的“布雷德利”先进技术演示车上的成果。而英国宇航公司这样做也的确能一举两得,既降低了成本、验证“布雷德利”先进技术演示车上的成熟性,又能将为“黑骑士”专门开发的部件和设备,用于现役的装甲战斗车辆。比如,它的炮塔直接取材于“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多种类型传感器、双销履带、车载智能诊断系统、无线高速通信接口以及陶瓷复合装甲等先进技术取自“布雷德利”行进技术演示车。



    在任务特性方面,“黑骑士”的侦察型只有一门30毫米机关炮,但航宇公司已经在同一底盘上设计了突击型“黑骑士”,后者能改用更大的火炮和重型超视距导弹以及模块化的遥控自卫武器站,成为无人坦克歼击车,或加装先进大口径迫击炮模块作为巷战的火力支援车,加装布、扫雷模块成为无人布、扫雷车,加装侦察、通信模块后成为无人通信中继、指挥车,加装先进防空系统后成为无人机动式防空平台。



卡耐基·梅隆大学助拳



    在上面大致介绍的基础上,近观“黑骑士”无人装甲概念车,我们会发现其核心技术并不在于上述借用自M2步兵战车的动力、防护和火力等部分,而在于其如何实现无人控制。实际上这一工作并不在BAE公司进行,而是由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国家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研制。这家老牌高校以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而著称,让我们来看它都实现了哪些独创的设计。



    精确感知 国家机器人工程技术中为“黑骑士”设计了一套复杂的综合传感器模块。首先是炮塔两侧各两组激光雷达(LADAR),这套昆虫复眼一样的怪异设备其实是用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障碍物测距。和激光雷达配合的是两侧各两组高精度立体摄像头,其目的也是用于为计算机系统识别和判定障碍物提供图像信息。



    此外,炮塔顶部还有1具热成像摄像机、2具彩色可见光摄像机,它们的图像主要提供给后方的操作人员,用于对机器人的运动和作战实况进行监视。车顶的天线和有人坦克相比,取消了车载短波天线,只剩下一套GPS天线和一套数据链天线。



    自主导航 “黑骑士”设计了自动导航功能,以GPS、电子地图技术为基础,以车辆上安装的各类传感器为耳目,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和复杂的算法来实现。只要事先在地图上为它顺序设置若干个路标,“黑骑士”就能自主设计和筛选合理的机动路线,流畅地绕开各种固定的或移动的障碍物,到达指定的作战阵地——像不像“红色警戒”一类的实时战略游戏?
黑骑士”初步试验成功后于2006年底进行了智能自主巡逻的验证。当遇到无法跨越的障碍时,“黑骑士”自主选择临时路线,绕过障碍物后,返回预定的巡逻路线。这一切,都是在无人干涉的状态下自主完成的,显示了它的人工智能水平,已比以往无人作战平台有了很大提高。



    “黑骑士”的控制,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通过安装在“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内的控制系统进行。这套设备由一个游戏手柄、一组触摸屏组成,操作手可以通过屏幕监视若干辆作战机器人的发动机工况、导航信息,以及车载摄像机获得的现场实况。“黑骑士”系统还提供手持式控制器,像开玩具模型一样进行控制。未来“黑骑士”还可以实现多辆无人车编队自主巡航,按照这种趋势,战争的形式将越来越像一场游戏。



两步上战场



    按美国陆军的设想,在未来低强度作战行动中,“黑骑士”的智能作战能力将分两个阶段逐步完善以接近或达到实战要求,这两个阶段也对应它的两种作战模式。



    一是半自动作战模式。这种模式是第一阶段,在不远的将来就可能实现的,即由1~2辆“布雷德利”战车搭载数名无人作战平台操作手,率领数辆“黑骑士”组成战斗编组。“布雷德利”战车通过增强型高速战术数据链与“黑骑士”组网,联合进行侦察、监视并遥控“黑骑士”进入交战。由于目前“布雷德利”战车遥控“黑骑士”的极限距离只有3千米,如要遂行搜索作战任务,一辆“布雷德利”战车最多只能组成宽约6千米的搜索、攻击幕。因此,在需要时,战车上搭载的操作手必须下车,通过手持式控制器监控“黑骑士”的作战行动。在搜索前进时,“黑骑士”自动搜索目标,人工智能自动识别目标威胁性质和等级,并通过战术数据链将监测到的信息传回“布雷德利”的指挥舱或手持式控制器的显示屏上,最终由操作人员决定打击方式和程度。



    二是全自动作战模式。这种模式是“黑骑士”发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在未来完善机器人人工智能、远程控制、先进混合驱动系统以及可靠性等基础上实现的。根据构想,“黑骑士”将在指挥控制中心的遥控下,依据事先制定的行进线路、交战规则和任务模式,自主地进行作战巡逻。这一阶段,战争机器人将拥有自主扣动扳机的权力,真正实现未来的机器人战争。



    目前,关于“黑骑士”的种种构想只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战术是由军事技术水平决定的。”决定作战方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武器装备是生产水平、经济条件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决定作战方法。但武器技术的发展都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近的过程。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机关枪、坦克、战列舰、航空母舰在战争中戏剧性的地位。虽然目前以“黑骑士”为代表的无人作战平台还很不成熟,但它却很可能代表着未来地面战争的发展趋势。随着这些概念和技术的逐渐完善,必然会对已有的战术、装备产生重大的影响。



“天网”系统初见端倪?



    “天网”是电影《终结者》系列中虚构的战略防御武器系统,影片中人类设计的“天网”具备人工智能之后,竟然反过来发射核弹消灭人类,以求取得控制权。“黑骑士”现在的智能程度只能实现自主巡航,还无法做到自主侦察、自主识别、自主攻击。事实上,美军基于反恐战争中无人作战平台的使用经验, 早在“黑骑士”诞生之前,在伊拉克的反恐战场上,就已经活跃着一支无人战斗部队。美国自2003年伊战结束以后就将SWORD战斗机器人系统投入战场,原本希望这些不惧伤亡的钢铁战士能狠狠打击反美武装的嚣张气焰。但实际上,这些无人战斗平台在实战以及训练中屡屡出错,暴露出其探测、火控系统虚警率过高的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敌我识别手段,使其经常不分敌我,乱打一气。比如,曾被视为巷战之王的SWORD平台,虽然火力控制软件规定必须收到操作人员的加密指令之后方能射击,但在伊战战场上就曾多次无故突然开火,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美军的战地指挥官们自此也不敢让这些铁家伙携带武器一起执行作战任务。而这些被剥夺了武器的“战士”也只能从事搜寻可疑物品、爆炸物的活儿。不仅美军的战斗机器人出问题,其它国家生产的自动武器也屡屡暴出各种自伤事故。前不久,南非国防军在进行防空训练时,由于一门“厄立孔”35毫米自动近防炮的火控系统软件错误,火炮在自动搜索空中目标模式下“突然发狂”,对着附近放列的其它高炮大开杀戒,打死打伤数十名官兵。



    战场上的误射、误伤原本就是一项极难杜绝的现象,尽管大型武器平台可以配备敌我识别装置,但仍不能彻底根除因设备偶然失效而造成的误伤事件。随着未来战场机器人与敌方战斗员的作战日趋增多,就更不用说这些用于近距离作战的战场机器人对己方人员的误伤了。



    正是出于这些安全原因,在作战机器人技术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之前,这些毫无感情,只能按数字指令行事的杀手们绝不会拥有自主扣动扳机的权力。而“黑骑士”概念车也正帮助技术人员解决这一问题。据英国宇航公司介绍,“黑骑士”未来将主要提高对单兵等个体目标的智能鉴别能力。对于单兵等人员个体,即使装备敌我识别器也无法解决问题,反恐游击战战场上敌、我、友、平民混杂,只为我方、友方的单兵装备敌我识别器,无人平台仍无法将敌方武装人员与平民有效区别开来。因此,“黑骑士”将试验并完善对人员脸部特征、肤色特征、衣着特征以及手中所持物特征的辨别技术,提高系统的智能水平。



    目前,“黑骑士”虽然还只是技术人员摆弄、试验的概念车,但在不久以后,它的后继者就将投入战争,开创机器人战争的新时代。

对机器人扣动扳机的权力控制得非常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