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矿难:国有煤矿为何死了一百多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7:22:49
http://news.qq.com/a/20091125/001119.htm
最近5年,死亡人数多的几次矿难,更多地集中在国营大矿,比如2005年2月的辽宁孙家湾矿难,死亡210人,同年11月,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死亡161人。今年2月,山西古交矿难的主角,也是一个国有大矿。

  而此次发生特大矿难的鹤岗新兴煤矿,是一座拥有3000多名矿工、年核定产煤145万吨的大型国有现代化煤矿。今年,该矿还因安全生产和信息化建设基础良好,被选定为煤矿防灾项目示范企业。

  “大矿大难”已经从一种担心成为血的事实。

  而今年,另一个背景是,山西煤改,很多煤矿停下来,等待兼并重组。作为国家另一个能源大省,东北地区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挖更多的煤,满足经济上的需求,然后忽略了一些东西
这座服役了93年的矿井,终于在2009年11月21日“发难”,导致至少104人死亡

  “11·21”鹤岗矿难:高龄矿井生死劫

  本刊记者 / 刘刚(发自黑龙江鹤岗)刘炎迅

  这座已经被开采了93年的老矿,一下子成了全球焦点。

  2009年11月21日凌晨,位于黑龙江鹤岗的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正在井下作业的528人被困。截至11月23日下午6点,已确认104人遇难,仍有4人受困。

  这是鹤岗矿区采煤近百年来最严重的矿难,也是继2007年12月6日山西洪洞矿难之后,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煤矿事故。

  百年老矿

  11月20日22:00刚过,武成飞出门了。这个40岁的男人是新兴煤矿的瓦斯检测员,他要赶在10点40分前到矿上点名。

  从菜市场到新兴煤矿骑车要20多分钟,这段路武成飞走了近10年。当然,这条路是他的父辈趟出来的——与很多鹤岗人一样,武成飞也是当年“闯关东”大军的后代,当他还是小孩时,他的父辈就在当时的兴山煤矿(新兴煤矿前身——记者注)挖煤为生。

  鹤岗是一个因煤而生的城市,目前,煤炭收入占鹤岗全市财政收入4成左右。而全市110万人中,矿区人口就占了1/2。鹤岗矿区90多年的开采历史也有着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这里建起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立井新一竖井,还有东北第一大井工矿——年设计能力为360万吨的兴安竖井。而在计划经济时期,鹤岗煤炭产量曾位居全国第四位。

  20世纪90年代初,矿上效益不好,有时两三个月发不出工资,即使拿到还打7折。但就是这样,父辈靠每月300块钱左右的工资,硬是把武成飞拉扯大。

  高中毕业最初几年,武成飞并没有像他的许多同学一样“子承父业”到矿上挖煤,他去过山东、下过江南。但因没有一技之长,在外打工每月拿到手不到1000块钱,“还不够自己花”。在上世纪90年代末,武成飞终究还是选择了父辈的老路,回到鹤岗老家进矿下井。

  受国内煤矿市场大环境影响,再加上兴山煤矿自身的问题,矿工的效益最初并不很好。直到2003年,兴山煤矿破产改制重组后,效益提高,武成飞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如果全勤,他的月薪可以拿到2200元。

  改制也让新兴煤矿的生产能力达到了每年145万吨/年。而新兴煤矿采煤的工作面,从之前离地面大约500米的二水平位置,继续向下纵身到了三水平面,这里离地面垂直距离大约800米。

  “白板”惊魂

  事发前,瓦检员武成飞的位置是三水平的南二石门。此时,在新兴煤矿一、二、三水平的28个工作面上,“采、掘、机、运、通”5个系统,总共有528名工人作业。

  武成飞下井时随身带着这样几个物件,其中包括收音机大小的瓦斯检测器。武成飞的主要工作,就是端着瓦斯检测器在指定的范围定时检测瓦斯浓度,并做记录。

  瓦斯是煤矿的副产品,每个煤矿都必然产生瓦斯,它从煤岩裂缝中喷出来,浓度高低不同产生的危害和影响也不同。瓦检员的职责,就是在井底巡逻检测这些数据。

  这天,武成飞的任务,是照顾三水平大巷上南二石门附近的117和122两个工作面上的场子。这两个场子都是岩石开拓区,相距200多米,一共检测9个点。

  武成飞的首站在122工作面,像往常一样,他先取出瓦斯检测器捏了一下气囊,指针显示瓦斯浓度:回风0.10%、工作面0.08%——数据与前一个班的瓦检员采集的结果一致。

  这位检测员对这些数据非常敏感。从两年前开始,矿上每10天会对瓦检员进行业务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瓦斯检测等方面。考试的成绩与瓦检员评级紧密相连,分数越高级别越高,月底拿到的工资直接与瓦检员的级别挂钩。武成飞的业务考试,每次成绩都在80分以上。

  新兴煤矿井底的巷道内都装有瓦斯警报器,如果瓦斯浓度达到1%,探头会自动报警;达到1.5%,所有电器设备会自动停电。武成飞依据业务常识判断,此时一切正常。

  武成飞第一遍巡视的终点,在117工作面的停工头,9个点检测完,他掏出小灵通看了一眼:1点50分——此时,三水平117工作面检测结果依旧正常。于是,武成飞原路返回,当他走了不到200个台阶时,意外发生了——风机突然停了。

  “头一个反应,是主扇停运了。”武成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从2008年开始,他当班的时候,就曾遇到过好多次主扇停运的经历,但每次只停几分钟,马上就会恢复。

  武成飞下意识捏了一下瓦斯检测器的气囊。这次,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检测器屏幕出现了“白板”,检测器的指针范围从0.02%~10%,指针摆向最高值,一动不动,“以前从未遇到过‘白板’,即使是风流逆向,也达不到这样的浓度”。

  “糟了,是瓦斯超限!”武成飞再测一次,发现依旧是“白板”,他自知大事不妙,赶紧往117停工头跑,里面有2个打钻工人。

  “别开了!可能出事了!赶紧跟我走!”武成飞大喊。他清楚,瓦斯爆炸界限为5%~16%。

  “相当于一次地震”

  此时,在三水平作业的二采区21掘进队自带的瓦斯检测器也检测出了危险。21掘进队当即决定撤人。

  大约1点55分,21掘进队的7人正在三水平大巷撤离,“轰”的一声闷响传来,三水平巷道就震出大量煤尘。“轰”声持续时间不长,紧接着,巷道内的报警器就响起来了。

  报警器响声传到武成飞耳朵里时,他正带着两个工人顺着117材料道一路跑步上坡,中途,武成飞看到挡风的铁门呼啦一下被冲开,紧跟着就是一道来势汹汹的浓烟。跑到山顶,那是117工作面,5个矿工正在实施打眼,武成飞再次大喊:“出事了,谁都别动了!”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拿到的一份《瓦斯超限、报警、断电时间统计表》记载,最早在11月21日凌晨1点36分28秒,新兴煤矿调度室就接到来自113风会点的接到瓦斯监测系统报警,报警值“1.13”,12秒后,该处断电。此后一直到2点13分25秒,调度室的报警声此起彼伏。

  武成飞事后得知,由于113队施工的三水平二石门后组15层探煤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产生冲击波,引起风流逆向。事发点距离地面大约500米。“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地质灾害,在没有人为的因素下,瞬间爆发出来。”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张金光解释,就像气球放气一样,会形成很强一股冲击波。

  第一次冲击波过去后,武成飞带着工人朝着风门方向跑。武成飞推开铁板做的风门,发现门口倒了一人,他伸手去拨了一下,但已经没了声息。

  武成飞等人进入三水平大巷时,煤尘和黄烟尚未消散,非常呛人。虽然每个人都配备了自救器,但武成飞已经来不及打开了,他赶紧从脖子上扯下擦汗用的手巾,蹲下身子,把手巾伸进水沟里打湿,捂住嘴巴和鼻子,一路往回跑。

  途经117和122中间的装煤站,又见捡煤房门口倒了2个人。武成飞又上前去拨了下,“哥们儿,快起来,快起来!”还是一动不动。武成飞拿随身带的矿灯往122照,这时浓烟又来了。

  这是鹤岗采煤9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煤与瓦斯突出。瓦斯随逆向风流进入二段钢带机机头硐室,大约在2点30分,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波及井下作业采掘工作面28个。其中:采煤工作面5个,煤巷掘进工作面15个,岩巷掘进工作面8个,采区辅助、机电、运输、通风等辅助作业人员总计528人。

  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张金光称,这次在井底发生的瓦斯爆炸,相当于一次地震。11月22日上午,《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周围20米范围内的建筑物因为爆炸受损,玻璃全部震碎。

  武成飞的小灵通在奔跑途中跑没了,他所在的三水平上的这个捡煤房,离地面垂直距离还有800米,他要走的路,远不止这段距离。

  逃生

  第二次“轰”声响起的时候,21掘进队跟随撤离人群,已经来到主井的钢带机位置,但机子已经受损。

  一个调配工说,这个巷道是回风口,浓烟、瓦斯熏人,不能走,在调配工的带领下,21掘进队上了一条入风口的路。这些回风口、入风口的常识,除了经验的积累,更多来源于日常的业务培训。在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张金光看来,“正是有很多矿工由于懂得了煤矿发生事故之后自救的基本要领,进而死里逃生”。

  3点10分左右,21掘进队遭遇第三次冲击波,有队友被热浪冲倒在地,一个队友头上撞出3个鸡蛋大小的包,几乎每个人都擦破皮。有的倒地后,没有大碍的爬起来赶紧往前继续走。

  4点刚过,21号掘进队的7名矿工全部从副井爬了出来,成功逃生。而此时,武成飞仍然趴在捡煤房的地上,贴近地面的空间,有仅存的稀薄的空气。他不知道自己在捡煤房趴了多久,但他记得身旁紧挨着两个已经遇难的工友。

  从122工作面到大巷,直线距离不到300米,改在日常,武成飞要不了几分钟就能走完,但在浓烟内,即使有灯,能见度也很小,看不着,跑进岔道,再折出来,如此反复,他终于来到二段钢带机的位置。

  风门上,武成飞看到9个用粉笔写的大字:“此门不通,请走北大巷”。事后得知,留言者正是自己的同事——37岁的219号采煤队瓦检员王仕利,王因为带着30多名工友顺利撤到了安全地带,后被获救矿工赞为“救命恩人”“救人英雄”。

  循着同事的提示,武成飞和117工作面的7个矿工一道,在8点20分的时候,终于找到了北风井,成功逃生。

  截至11月23日下午3点,11·21鹤岗矿难人数已经超过百人。同日,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为组长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初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事发当天,黑龙江龙煤集团已撤销岳超胜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矿长、刘宗团副矿长(分管安全生产)、董钦奎总工程师的职务。

  国煤纠结

  最近5年,死亡人数多的几次矿难,更多的集中在东北,集中到国营大矿,比如2005年2月的辽宁孙家湾矿难,死亡210人,同年11月,与鹤岗临近的七台河矿难,死亡161人。

  今年2月份的山西古交矿难的主角——屯兰矿,也是一个国有大矿,这座年产400多万吨原煤,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零死亡率的纪录的矿,被当地媒体称为“没有一块带血的煤”。矿工们对这里的安全非常信任,不少矿区领导都会介绍自己的亲戚朋友来此上班。但2月22日的矿难终结了这个神话,74名矿工死亡。

  而这次发生特大矿难的新兴煤矿,是一座拥有3000多名矿工、年核定产煤145万吨的大型国有现代化煤矿。今年,该矿还因安全生产和信息化建设基础良好,被选定为煤矿防灾项目示范企业。

  11月24日的财经网有一篇文章,题为《国有煤矿成为矿难高发区》。文中说,近年来,我国煤矿矿难高发,但多集中于私人煤矿,这成为取缔私人小煤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着私人煤矿的取缔,国有煤矿的安全问题变得突出起来。在今年四起死亡人数超过30人的矿难中,有三起发生在国有煤矿。而央视经济半小时的报道此次矿难的一个标题便是“国有大矿为何成矿难冠军?”

  也有人说,从百万吨煤炭死亡率看,国有大矿的比率还是很低的,但另一些专家则不同意,认为必须更多维度去考察。对此,冯兴元说,有些小的煤矿,人死了你也不知道,但是从目前的统计数字角度来看,目前的山西那边是国有的煤矿死亡人数多,比重大。

  “每个矿的结构不一样,发生事故的概率也就不一样,小矿容易出事,但因为集中的人多,安全成本就更高,更容易疏漏。”冯兴元说。

  冯兴元进一步说:“事实上,国有煤矿原来就是高发区,从2006到2008年冯根据网上的统计,在此期间山西地区矿难高发区都是国有煤矿。过去更多的关注目光放在了私营小煤矿上,认为事故和死亡人数比国有矿多,这是一种被扭曲的认识。” ★

  (应受访者要求,武成飞系化名)

  这些年,百年煤城鹤岗一直都在寻找着出路,最初他们寄希望于中央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改造,但地底新的资源诱惑,最终把他们推回了老路

  鹤岗标本:百年煤城的艰难转身

  本刊记者/ 刘炎迅

  鹤岗,这座“因煤而生”城市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从1917年开始,煤炭曾让这座小城荣耀不已。作为黑龙江省四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鹤岗产煤外输量一度位居全国第四。

  过去的几十年里,从这里输出的煤炭达5.5亿吨,上缴利税26.5亿元。

  如今,这些都已是昔日辉煌。

  “寻找出路,如今是鹤岗最为紧迫的任务。”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曾多年研究鹤岗的煤炭经济和城市发展。

  “随着鹤岗煤炭资源日渐减少,非煤产业发展滞后,鹤岗市已经陷入一个鹤矿集团的兴衰,决定整个城市发展的尴尬境地。”彭真怀说。

  在很多普通的鹤岗市民看来,确定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让这座城市找到新的出路,那些年老的矿山可以停下脚步,不再负重前行。

  2008年3月发改委确定了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有5个,都在鹤岗周围,分别是: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其中最近的伊春,距离鹤岗325公里。

  但这325公里,让两座城市步入迥异的发展轨道。

  在2009年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中,依旧没有鹤岗,曾矿难致死161人的煤炭重镇七台河,则位列其中。

  这样的结果让很多鹤岗人无法接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彭怀真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功能让这座城市步履艰难。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牛晨在2006年时候就撰文指出,作为一座典型的煤炭城市,鹤岗虽未因资源枯竭而陷入困境,但是要想持续发展,仍需未雨绸缪,做好应对一系列矛盾和困难的准备。

  从目前的资料显示,鹤岗市由于过量开采,整个城市地下几乎被掏空,地陷区达63平方公里,影响21000户的居民77980人。最深的沉陷区有30多米,填了又陷,陷了又填,恶性循环。20多年来,鹤岗为整治地陷灾害花掉了10多亿元。

  作为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矿业城市,鹤岗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较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一矿一城”的建设模式,已很难满足一个正常城市对地形、交通、供水等方面的要求。而如今,最大的压力是下岗职工数量多、社会保障能力弱,各种矛盾容易激化。

  鹤矿集团办有99个社会机构,比如幼儿园、邮政所、开发公司等等,养着6400多人,一年花费3.6亿。这对于一个23年没有新建井,9个生产矿中有6个实施破产重组的百年老企业,负担可想而知。“应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成比例,通过增加地方税收留成比例,向地方提供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资金来源,以该项资金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鹏真怀说。

  想停下来可能并不那么容易。

  每年的冬季,都是用煤高峰季节,这里的采掘机日夜不停。而今年,另一个背景是,山西煤改,很多煤矿停下来,等待兼并重组。

  作为国家另一个能源大省,东北地区的压力可想而知。

  从2004年开始,一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即危机矿山资源接替勘探。

  说白了就是给那些百年煤城找到新的出路。

  但这对鹤岗却不是个好消息。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地测部李纯杰主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新兴煤矿被列入危机矿山资源再勘探范围。

  当时煤矿已经有两个采煤面,一个属露天煤层,在解放前就采完了,现在基本废了;目前正在大量开采的,是第二个。2006年,地测部门进行深部勘探,发现还有5000万吨的储量。于是继续向下开掘,作业面从地下500米向地下800米处深掘。

  这一次,也正是在地下800米处,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

  “对于那些新矿,再采五六十年没有问题,而对于新兴这样的近百年老矿,可维持的年份已经越来越少。”李纯杰说。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资源接替勘探,让这座谋求转型的城市套上了新的束缚,一面要解决长期煤炭产业对这座城市的创伤,一方面又不得不继续负重前行,一些年代久远的老矿难免隐患丛生。http://news.qq.com/a/20091125/001119.htm
最近5年,死亡人数多的几次矿难,更多地集中在国营大矿,比如2005年2月的辽宁孙家湾矿难,死亡210人,同年11月,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死亡161人。今年2月,山西古交矿难的主角,也是一个国有大矿。

  而此次发生特大矿难的鹤岗新兴煤矿,是一座拥有3000多名矿工、年核定产煤145万吨的大型国有现代化煤矿。今年,该矿还因安全生产和信息化建设基础良好,被选定为煤矿防灾项目示范企业。

  “大矿大难”已经从一种担心成为血的事实。

  而今年,另一个背景是,山西煤改,很多煤矿停下来,等待兼并重组。作为国家另一个能源大省,东北地区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挖更多的煤,满足经济上的需求,然后忽略了一些东西
这座服役了93年的矿井,终于在2009年11月21日“发难”,导致至少104人死亡

  “11·21”鹤岗矿难:高龄矿井生死劫

  本刊记者 / 刘刚(发自黑龙江鹤岗)刘炎迅

  这座已经被开采了93年的老矿,一下子成了全球焦点。

  2009年11月21日凌晨,位于黑龙江鹤岗的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正在井下作业的528人被困。截至11月23日下午6点,已确认104人遇难,仍有4人受困。

  这是鹤岗矿区采煤近百年来最严重的矿难,也是继2007年12月6日山西洪洞矿难之后,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煤矿事故。

  百年老矿

  11月20日22:00刚过,武成飞出门了。这个40岁的男人是新兴煤矿的瓦斯检测员,他要赶在10点40分前到矿上点名。

  从菜市场到新兴煤矿骑车要20多分钟,这段路武成飞走了近10年。当然,这条路是他的父辈趟出来的——与很多鹤岗人一样,武成飞也是当年“闯关东”大军的后代,当他还是小孩时,他的父辈就在当时的兴山煤矿(新兴煤矿前身——记者注)挖煤为生。

  鹤岗是一个因煤而生的城市,目前,煤炭收入占鹤岗全市财政收入4成左右。而全市110万人中,矿区人口就占了1/2。鹤岗矿区90多年的开采历史也有着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这里建起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立井新一竖井,还有东北第一大井工矿——年设计能力为360万吨的兴安竖井。而在计划经济时期,鹤岗煤炭产量曾位居全国第四位。

  20世纪90年代初,矿上效益不好,有时两三个月发不出工资,即使拿到还打7折。但就是这样,父辈靠每月300块钱左右的工资,硬是把武成飞拉扯大。

  高中毕业最初几年,武成飞并没有像他的许多同学一样“子承父业”到矿上挖煤,他去过山东、下过江南。但因没有一技之长,在外打工每月拿到手不到1000块钱,“还不够自己花”。在上世纪90年代末,武成飞终究还是选择了父辈的老路,回到鹤岗老家进矿下井。

  受国内煤矿市场大环境影响,再加上兴山煤矿自身的问题,矿工的效益最初并不很好。直到2003年,兴山煤矿破产改制重组后,效益提高,武成飞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如果全勤,他的月薪可以拿到2200元。

  改制也让新兴煤矿的生产能力达到了每年145万吨/年。而新兴煤矿采煤的工作面,从之前离地面大约500米的二水平位置,继续向下纵身到了三水平面,这里离地面垂直距离大约800米。

  “白板”惊魂

  事发前,瓦检员武成飞的位置是三水平的南二石门。此时,在新兴煤矿一、二、三水平的28个工作面上,“采、掘、机、运、通”5个系统,总共有528名工人作业。

  武成飞下井时随身带着这样几个物件,其中包括收音机大小的瓦斯检测器。武成飞的主要工作,就是端着瓦斯检测器在指定的范围定时检测瓦斯浓度,并做记录。

  瓦斯是煤矿的副产品,每个煤矿都必然产生瓦斯,它从煤岩裂缝中喷出来,浓度高低不同产生的危害和影响也不同。瓦检员的职责,就是在井底巡逻检测这些数据。

  这天,武成飞的任务,是照顾三水平大巷上南二石门附近的117和122两个工作面上的场子。这两个场子都是岩石开拓区,相距200多米,一共检测9个点。

  武成飞的首站在122工作面,像往常一样,他先取出瓦斯检测器捏了一下气囊,指针显示瓦斯浓度:回风0.10%、工作面0.08%——数据与前一个班的瓦检员采集的结果一致。

  这位检测员对这些数据非常敏感。从两年前开始,矿上每10天会对瓦检员进行业务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瓦斯检测等方面。考试的成绩与瓦检员评级紧密相连,分数越高级别越高,月底拿到的工资直接与瓦检员的级别挂钩。武成飞的业务考试,每次成绩都在80分以上。

  新兴煤矿井底的巷道内都装有瓦斯警报器,如果瓦斯浓度达到1%,探头会自动报警;达到1.5%,所有电器设备会自动停电。武成飞依据业务常识判断,此时一切正常。

  武成飞第一遍巡视的终点,在117工作面的停工头,9个点检测完,他掏出小灵通看了一眼:1点50分——此时,三水平117工作面检测结果依旧正常。于是,武成飞原路返回,当他走了不到200个台阶时,意外发生了——风机突然停了。

  “头一个反应,是主扇停运了。”武成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从2008年开始,他当班的时候,就曾遇到过好多次主扇停运的经历,但每次只停几分钟,马上就会恢复。

  武成飞下意识捏了一下瓦斯检测器的气囊。这次,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检测器屏幕出现了“白板”,检测器的指针范围从0.02%~10%,指针摆向最高值,一动不动,“以前从未遇到过‘白板’,即使是风流逆向,也达不到这样的浓度”。

  “糟了,是瓦斯超限!”武成飞再测一次,发现依旧是“白板”,他自知大事不妙,赶紧往117停工头跑,里面有2个打钻工人。

  “别开了!可能出事了!赶紧跟我走!”武成飞大喊。他清楚,瓦斯爆炸界限为5%~16%。

  “相当于一次地震”

  此时,在三水平作业的二采区21掘进队自带的瓦斯检测器也检测出了危险。21掘进队当即决定撤人。

  大约1点55分,21掘进队的7人正在三水平大巷撤离,“轰”的一声闷响传来,三水平巷道就震出大量煤尘。“轰”声持续时间不长,紧接着,巷道内的报警器就响起来了。

  报警器响声传到武成飞耳朵里时,他正带着两个工人顺着117材料道一路跑步上坡,中途,武成飞看到挡风的铁门呼啦一下被冲开,紧跟着就是一道来势汹汹的浓烟。跑到山顶,那是117工作面,5个矿工正在实施打眼,武成飞再次大喊:“出事了,谁都别动了!”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拿到的一份《瓦斯超限、报警、断电时间统计表》记载,最早在11月21日凌晨1点36分28秒,新兴煤矿调度室就接到来自113风会点的接到瓦斯监测系统报警,报警值“1.13”,12秒后,该处断电。此后一直到2点13分25秒,调度室的报警声此起彼伏。

  武成飞事后得知,由于113队施工的三水平二石门后组15层探煤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产生冲击波,引起风流逆向。事发点距离地面大约500米。“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地质灾害,在没有人为的因素下,瞬间爆发出来。”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张金光解释,就像气球放气一样,会形成很强一股冲击波。

  第一次冲击波过去后,武成飞带着工人朝着风门方向跑。武成飞推开铁板做的风门,发现门口倒了一人,他伸手去拨了一下,但已经没了声息。

  武成飞等人进入三水平大巷时,煤尘和黄烟尚未消散,非常呛人。虽然每个人都配备了自救器,但武成飞已经来不及打开了,他赶紧从脖子上扯下擦汗用的手巾,蹲下身子,把手巾伸进水沟里打湿,捂住嘴巴和鼻子,一路往回跑。

  途经117和122中间的装煤站,又见捡煤房门口倒了2个人。武成飞又上前去拨了下,“哥们儿,快起来,快起来!”还是一动不动。武成飞拿随身带的矿灯往122照,这时浓烟又来了。

  这是鹤岗采煤9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煤与瓦斯突出。瓦斯随逆向风流进入二段钢带机机头硐室,大约在2点30分,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波及井下作业采掘工作面28个。其中:采煤工作面5个,煤巷掘进工作面15个,岩巷掘进工作面8个,采区辅助、机电、运输、通风等辅助作业人员总计528人。

  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张金光称,这次在井底发生的瓦斯爆炸,相当于一次地震。11月22日上午,《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周围20米范围内的建筑物因为爆炸受损,玻璃全部震碎。

  武成飞的小灵通在奔跑途中跑没了,他所在的三水平上的这个捡煤房,离地面垂直距离还有800米,他要走的路,远不止这段距离。

  逃生

  第二次“轰”声响起的时候,21掘进队跟随撤离人群,已经来到主井的钢带机位置,但机子已经受损。

  一个调配工说,这个巷道是回风口,浓烟、瓦斯熏人,不能走,在调配工的带领下,21掘进队上了一条入风口的路。这些回风口、入风口的常识,除了经验的积累,更多来源于日常的业务培训。在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张金光看来,“正是有很多矿工由于懂得了煤矿发生事故之后自救的基本要领,进而死里逃生”。

  3点10分左右,21掘进队遭遇第三次冲击波,有队友被热浪冲倒在地,一个队友头上撞出3个鸡蛋大小的包,几乎每个人都擦破皮。有的倒地后,没有大碍的爬起来赶紧往前继续走。

  4点刚过,21号掘进队的7名矿工全部从副井爬了出来,成功逃生。而此时,武成飞仍然趴在捡煤房的地上,贴近地面的空间,有仅存的稀薄的空气。他不知道自己在捡煤房趴了多久,但他记得身旁紧挨着两个已经遇难的工友。

  从122工作面到大巷,直线距离不到300米,改在日常,武成飞要不了几分钟就能走完,但在浓烟内,即使有灯,能见度也很小,看不着,跑进岔道,再折出来,如此反复,他终于来到二段钢带机的位置。

  风门上,武成飞看到9个用粉笔写的大字:“此门不通,请走北大巷”。事后得知,留言者正是自己的同事——37岁的219号采煤队瓦检员王仕利,王因为带着30多名工友顺利撤到了安全地带,后被获救矿工赞为“救命恩人”“救人英雄”。

  循着同事的提示,武成飞和117工作面的7个矿工一道,在8点20分的时候,终于找到了北风井,成功逃生。

  截至11月23日下午3点,11·21鹤岗矿难人数已经超过百人。同日,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为组长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初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事发当天,黑龙江龙煤集团已撤销岳超胜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矿长、刘宗团副矿长(分管安全生产)、董钦奎总工程师的职务。

  国煤纠结

  最近5年,死亡人数多的几次矿难,更多的集中在东北,集中到国营大矿,比如2005年2月的辽宁孙家湾矿难,死亡210人,同年11月,与鹤岗临近的七台河矿难,死亡161人。

  今年2月份的山西古交矿难的主角——屯兰矿,也是一个国有大矿,这座年产400多万吨原煤,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零死亡率的纪录的矿,被当地媒体称为“没有一块带血的煤”。矿工们对这里的安全非常信任,不少矿区领导都会介绍自己的亲戚朋友来此上班。但2月22日的矿难终结了这个神话,74名矿工死亡。

  而这次发生特大矿难的新兴煤矿,是一座拥有3000多名矿工、年核定产煤145万吨的大型国有现代化煤矿。今年,该矿还因安全生产和信息化建设基础良好,被选定为煤矿防灾项目示范企业。

  11月24日的财经网有一篇文章,题为《国有煤矿成为矿难高发区》。文中说,近年来,我国煤矿矿难高发,但多集中于私人煤矿,这成为取缔私人小煤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着私人煤矿的取缔,国有煤矿的安全问题变得突出起来。在今年四起死亡人数超过30人的矿难中,有三起发生在国有煤矿。而央视经济半小时的报道此次矿难的一个标题便是“国有大矿为何成矿难冠军?”

  也有人说,从百万吨煤炭死亡率看,国有大矿的比率还是很低的,但另一些专家则不同意,认为必须更多维度去考察。对此,冯兴元说,有些小的煤矿,人死了你也不知道,但是从目前的统计数字角度来看,目前的山西那边是国有的煤矿死亡人数多,比重大。

  “每个矿的结构不一样,发生事故的概率也就不一样,小矿容易出事,但因为集中的人多,安全成本就更高,更容易疏漏。”冯兴元说。

  冯兴元进一步说:“事实上,国有煤矿原来就是高发区,从2006到2008年冯根据网上的统计,在此期间山西地区矿难高发区都是国有煤矿。过去更多的关注目光放在了私营小煤矿上,认为事故和死亡人数比国有矿多,这是一种被扭曲的认识。” ★

  (应受访者要求,武成飞系化名)

  这些年,百年煤城鹤岗一直都在寻找着出路,最初他们寄希望于中央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改造,但地底新的资源诱惑,最终把他们推回了老路

  鹤岗标本:百年煤城的艰难转身

  本刊记者/ 刘炎迅

  鹤岗,这座“因煤而生”城市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从1917年开始,煤炭曾让这座小城荣耀不已。作为黑龙江省四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鹤岗产煤外输量一度位居全国第四。

  过去的几十年里,从这里输出的煤炭达5.5亿吨,上缴利税26.5亿元。

  如今,这些都已是昔日辉煌。

  “寻找出路,如今是鹤岗最为紧迫的任务。”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曾多年研究鹤岗的煤炭经济和城市发展。

  “随着鹤岗煤炭资源日渐减少,非煤产业发展滞后,鹤岗市已经陷入一个鹤矿集团的兴衰,决定整个城市发展的尴尬境地。”彭真怀说。

  在很多普通的鹤岗市民看来,确定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让这座城市找到新的出路,那些年老的矿山可以停下脚步,不再负重前行。

  2008年3月发改委确定了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有5个,都在鹤岗周围,分别是: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其中最近的伊春,距离鹤岗325公里。

  但这325公里,让两座城市步入迥异的发展轨道。

  在2009年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中,依旧没有鹤岗,曾矿难致死161人的煤炭重镇七台河,则位列其中。

  这样的结果让很多鹤岗人无法接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彭怀真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功能让这座城市步履艰难。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牛晨在2006年时候就撰文指出,作为一座典型的煤炭城市,鹤岗虽未因资源枯竭而陷入困境,但是要想持续发展,仍需未雨绸缪,做好应对一系列矛盾和困难的准备。

  从目前的资料显示,鹤岗市由于过量开采,整个城市地下几乎被掏空,地陷区达63平方公里,影响21000户的居民77980人。最深的沉陷区有30多米,填了又陷,陷了又填,恶性循环。20多年来,鹤岗为整治地陷灾害花掉了10多亿元。

  作为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矿业城市,鹤岗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较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一矿一城”的建设模式,已很难满足一个正常城市对地形、交通、供水等方面的要求。而如今,最大的压力是下岗职工数量多、社会保障能力弱,各种矛盾容易激化。

  鹤矿集团办有99个社会机构,比如幼儿园、邮政所、开发公司等等,养着6400多人,一年花费3.6亿。这对于一个23年没有新建井,9个生产矿中有6个实施破产重组的百年老企业,负担可想而知。“应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成比例,通过增加地方税收留成比例,向地方提供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资金来源,以该项资金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鹏真怀说。

  想停下来可能并不那么容易。

  每年的冬季,都是用煤高峰季节,这里的采掘机日夜不停。而今年,另一个背景是,山西煤改,很多煤矿停下来,等待兼并重组。

  作为国家另一个能源大省,东北地区的压力可想而知。

  从2004年开始,一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即危机矿山资源接替勘探。

  说白了就是给那些百年煤城找到新的出路。

  但这对鹤岗却不是个好消息。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地测部李纯杰主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新兴煤矿被列入危机矿山资源再勘探范围。

  当时煤矿已经有两个采煤面,一个属露天煤层,在解放前就采完了,现在基本废了;目前正在大量开采的,是第二个。2006年,地测部门进行深部勘探,发现还有5000万吨的储量。于是继续向下开掘,作业面从地下500米向地下800米处深掘。

  这一次,也正是在地下800米处,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

  “对于那些新矿,再采五六十年没有问题,而对于新兴这样的近百年老矿,可维持的年份已经越来越少。”李纯杰说。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资源接替勘探,让这座谋求转型的城市套上了新的束缚,一面要解决长期煤炭产业对这座城市的创伤,一方面又不得不继续负重前行,一些年代久远的老矿难免隐患丛生。
审核通过
  怎么办?
  先是说小矿危险,关闭小矿留下大矿,现在大矿大难,这条路还怎么走呢?
唐山 大地震 时候 ,同样救灾 ,被困井下的 有 主任 支部书记 班长 技术员 ,··········
  7月28日上午,几乎没有人怀疑,在灾难中境况最惨的是开滦煤矿的万名井下工人。地震一开始,他们就被无情地留在大地深处了。已无法拉响警报。可是比以往任何警报回响的时候都更加可怕。从废墟中钻出来的女人们,顾不上擦去身上的血迹,便喊着丈夫的名字,披头散发地向矿井口奔去。哭声,喊声,纷乱的人流……就像发生了瓦斯爆炸,发生了“冒顶”,发生了“透水”。不,没有任何事故能和今天的惨况相比。煤矿的地面建筑几乎全部倒塌——那么地下呢?那些圆木支撑的窄窄的巷道,那些平时就险象环生的掌子面,那些竖井、斜井……开滦矿务局副局长郭彪深一脚浅一脚地向调度室跑去。他的房子裂而未塌,他是最早脱险的局领导干部。他不敢细看眼前发生的一切,更不敢想象井下的情景。27日晚,全开滦放高产,大多数机关干部和工人一起下了矿井。那时全国工业战线盛行的口号是:学大庆,赶开滦!”上万人,足有上万人呵……调度室已变成一片废墟。各矿已断电、断风……郭彪五内俱焚,束手无策。那时他根本没有想到那个令人难以想象的事实:此时开滦各矿的井下设备基本上没有遭到毁坏。万名干部职工正在奋力自救,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返回地面……

销售商业版始祖鸟L7 L4 熊衣冬装发布---[11月玩家友新品] 谢谢CD友
回复 引用 编辑 TOP

  

jincen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jincen 当前在线

UID154474 帖子1301 精华0 积分933 经验933 点 威望0 点 金钱2341 ¥ 金币-15 个 阅读权限15 在线时间1247 小时 注册时间2007-6-20 最后登录2009-11-26   
六级士官



帖子1301 威望0 点 注册时间2007-6-20  46#
发表于 2009-11-25 23:0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地震 那时的 干部 群众厂长主任和兄弟们一起 也就是 普普通通 的上了一个 夜班 ,都很安全 都很知足 都互相信任 也信任 工作 环境 和 设备 。那是社会主义 。
现在。是现代化 电子监控 数字化机械 运行 ,农民工 干活 ,合同工 监护,领导干部 是资方 。井下 是什么玩意 一年前 可能去拍过一部电视 。事故必然发生。退一万步 假如 现在中央法律规定 领导 必须下井 不干活 坐着监工都行 ,那安全要好得多了 首先 首长金贵 有万分之一 的不安全因素 ,都会被狗腿子们 立刻发现 ,加以整改,如果领导在井下 无聊透顶呆的烦了, 还得安上网线 装上空调 配上小蜜,···可以想象 主啃骨头 仆沾油 ,如此一来 井下通讯可靠 环境保障··· 。就是真的嗝屁了,能和领导一起升天,也没啥说的 了
体制问题~~~~
资源。。。。。。。。{:chan:}
145万吨还好意思说是啥大矿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09-11-26 07:14
大矿个P,年产145万吨,3000人的矿是非常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矿的。
这种人多,效率低下的矿井历来就是事故的多发矿。
风机停运,瓦斯突出就能让浓度达到爆炸浓度,这样的通风水平,只要出事就是大事。
安徽的淮南淮北煤矿似乎很不错嘛
他们开矿是为了尽可能多的赚钱,安全设备只要能应付的过去检查,绝不会去增添和改善的。风机停运,备份机呢?光光就一台,一停就百十号人留下面了!擦!不过也是,冒顶了,死人了,说到底不就是钱嘛!一条命一次性买断才多少钱?开矿的多运点煤全在里面了!
自从2003年那次特大矿难后,似乎至今没有发生过大事故了
和九十年代徐州那次矿难有的一比,那次直接后果是贾汪彻底关闭了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