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前绝对没看过的东东,千奇百怪的特别飞行器家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1:39:49
  自莱特兄弟的飞机诞生以来,飞行器家族蓬勃发展,在天空中繁衍出数不胜数的人造飞行物。这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各类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旅客机等经历了历史和战争洗礼的子孙。
  然而,我们并不应该忘记那些不那么出风头的后代。总有那么一群人,不满足于传统的飞行器形态,凭自己的空想,或是从科幻的世界中汲取灵感,研制出许多“非常识”飞机。这些“怪东西”往往源自军方的开发计划,短暂的风光之后却只落得个不被采用的下场;少数运气好的,也只能在电影里或奥运开幕式中露个脸。
“飞行平台”VZ-1,针对陆军和海军,有两种不同设计。上图为海军型,飞行员只能站着;下图的陆军飞行员就相对舒服些。操作的关键在于飞行员身体重心的移动,难度系数相当高
  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陆军提出一种小型运输用飞行器项目,由专营直升机的Hiller公司负责开发。海军闻讯后也加入进来,追加投资(原因不明,用途倒也不难想象)。VZ-1的结构相当简单,不过是一台引擎加一对共轴反转旋翼,外面套上一个框架子。飞行员依靠自身重心的改变,来进行飞行控制--然而这正是最麻烦的地方,难度简直跟走钢丝差不多。最终也是由于操纵问题,项目止步于试验飞行阶段。
另一种旋翼暴露在外的“飞行平台”构型,为陆军的空中警戒任务而研制。机体下部有五个油箱,边缘四个油箱兼任起落架
  与“飞行平台”同一时期研制的“单人直升机”XNH-1,与前者很接近,布局则采用了传统直升机的设计思路。其源自二战期间德国人的设计,战后被美国人挖了过来,贝尔公司负责对其进行修改。(战后的贝尔不光只做直升机,X-1、雄猫的祖师爷 X-5 都是他们家的杰作)
XNH-1,飞行员要用自己的脚代替起落架,飞行时还要忍受巨大的风阻和下洗气流(哆啦 A 梦的竹蜻蜓?)。但若是加上起落架和座舱,则又和普通小型直升机无甚区别,所以最后也无疾而终
  二战后,美军接收了许多第三帝国的遗产,并在这些“复仇武器”的基础上搞了不少发明创造。顺着德国人的思路,洛克希德和康维尔各自研制出垂直起落试验机XFV-1、XFY-1。前者仅做了通常飞行试验,后者则成功实现了垂直起落。当然最后还是殊途同归地停留在了试验机阶段。
一对哥俩。为了对付反扭力,都采用了共轴反转螺旋桨的设计
  还是在五十年代,陆军为实现“空中骑兵团”的构想,需要一种空中士兵输送的解决方案。今天看来这岗位非战术运输直升机莫属,不过那年头流行垂直起落飞机,陆军也想赶赶时髦。项目名叫“飞行小艇”,由陆军自掏腰包,三家公司同时负责开发。有意思的是其中一家居然是专造汽车的克莱斯勒。
  三家公司一共造出了六台试验机,设计上很接近,都是前后两具大型三叶涵道式旋翼、中间布置乘员舱的设计,飞行时机身前倾。尽管完成度相当高,但最终未能修成正果,毕竟它们能做的,直升机也同样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飞行小艇”的两种试验机型,还真有点“飞行汽车”的意思
  进入喷气时代后,“飞行平台”也与时俱进地用起了喷气发动机。小型发动机制造商威廉姆斯公司,于八十年代开发出了“喷气飞行平台”X-JET。
“飞行平台”喷气版,很像油桶。如今只能在电子游戏里见到它了(合金装备 3)


千奇百怪的特别飞行器家族(中)

千奇百怪的特别飞行器家族(下)   自莱特兄弟的飞机诞生以来,飞行器家族蓬勃发展,在天空中繁衍出数不胜数的人造飞行物。这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各类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旅客机等经历了历史和战争洗礼的子孙。
  然而,我们并不应该忘记那些不那么出风头的后代。总有那么一群人,不满足于传统的飞行器形态,凭自己的空想,或是从科幻的世界中汲取灵感,研制出许多“非常识”飞机。这些“怪东西”往往源自军方的开发计划,短暂的风光之后却只落得个不被采用的下场;少数运气好的,也只能在电影里或奥运开幕式中露个脸。
“飞行平台”VZ-1,针对陆军和海军,有两种不同设计。上图为海军型,飞行员只能站着;下图的陆军飞行员就相对舒服些。操作的关键在于飞行员身体重心的移动,难度系数相当高  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陆军提出一种小型运输用飞行器项目,由专营直升机的Hiller公司负责开发。海军闻讯后也加入进来,追加投资(原因不明,用途倒也不难想象)。VZ-1的结构相当简单,不过是一台引擎加一对共轴反转旋翼,外面套上一个框架子。飞行员依靠自身重心的改变,来进行飞行控制--然而这正是最麻烦的地方,难度简直跟走钢丝差不多。最终也是由于操纵问题,项目止步于试验飞行阶段。
另一种旋翼暴露在外的“飞行平台”构型,为陆军的空中警戒任务而研制。机体下部有五个油箱,边缘四个油箱兼任起落架  与“飞行平台”同一时期研制的“单人直升机”XNH-1,与前者很接近,布局则采用了传统直升机的设计思路。其源自二战期间德国人的设计,战后被美国人挖了过来,贝尔公司负责对其进行修改。(战后的贝尔不光只做直升机,X-1、雄猫的祖师爷 X-5 都是他们家的杰作)
XNH-1,飞行员要用自己的脚代替起落架,飞行时还要忍受巨大的风阻和下洗气流(哆啦 A 梦的竹蜻蜓?)。但若是加上起落架和座舱,则又和普通小型直升机无甚区别,所以最后也无疾而终  二战后,美军接收了许多第三帝国的遗产,并在这些“复仇武器”的基础上搞了不少发明创造。顺着德国人的思路,洛克希德和康维尔各自研制出垂直起落试验机XFV-1、XFY-1。前者仅做了通常飞行试验,后者则成功实现了垂直起落。当然最后还是殊途同归地停留在了试验机阶段。
一对哥俩。为了对付反扭力,都采用了共轴反转螺旋桨的设计  还是在五十年代,陆军为实现“空中骑兵团”的构想,需要一种空中士兵输送的解决方案。今天看来这岗位非战术运输直升机莫属,不过那年头流行垂直起落飞机,陆军也想赶赶时髦。项目名叫“飞行小艇”,由陆军自掏腰包,三家公司同时负责开发。有意思的是其中一家居然是专造汽车的克莱斯勒。
  三家公司一共造出了六台试验机,设计上很接近,都是前后两具大型三叶涵道式旋翼、中间布置乘员舱的设计,飞行时机身前倾。尽管完成度相当高,但最终未能修成正果,毕竟它们能做的,直升机也同样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飞行小艇”的两种试验机型,还真有点“飞行汽车”的意思  进入喷气时代后,“飞行平台”也与时俱进地用起了喷气发动机。小型发动机制造商威廉姆斯公司,于八十年代开发出了“喷气飞行平台”X-JET。
“飞行平台”喷气版,很像油桶。如今只能在电子游戏里见到它了(合金装备 3)

来源:止戈国防网
千奇百怪的特别飞行器家族(中)

千奇百怪的特别飞行器家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