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军工实力5年内获突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6:55:41
冷战结束后,影响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没有根本消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关注国家安全,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自海湾战争爆发以来,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仅没有削弱,甚至有所增长。严酷的环境,激烈的竞争,使世界各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使空中信息感知能力进一步提高,战争的节奏加快,战场的范围扩大,实现了全天候立体化作战,空中打击更精准更有效。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空中力量首当其冲,全程使用,是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的核心力量,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导力量。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台湾分裂势力的“台独”图谋与分裂活动,党中央做出决策,为增强国防实力,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大力发展航空武器装备和建设必要科研生产条件。

  针对航空工业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科研手段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基础条件薄弱、低水平重复等现状,中航一集团遵照中央的部署,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条件建设和技术改造。新增投资主要用于中航一集团核心技术领域,已经或将要成为中航一集团满足重点型号任务及集团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条件。中航一集团在承担航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条件建设的同时,还安排了民机、转包生产等相关的条件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

  通过重点型号任务研制和生产,补充先进的科研生产条件,大大缩短了高新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周期。同时通过相应的保障条件建设,形成发展新一代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基础能力。通过重点型号建设,数控机床的数量、年加工能力翻了一番。大型试验设施和设备数量增加了50%,科研生产面积增加了25%,设备功能、技术指标、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重点型号工程条件建设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全面提高了我国航空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科研生产能力。

  为了搞好建设工作,中航一集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国防军工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执行国防科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总装备部等领导部门制定的有关原则和规定,精心组织规划项目方案,全面、科学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狠抓建设管理,执行项目方案预评、预审制度,采取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等措施,组织年度检查、项目中期评估、竣工验收等多种形式,确保计划的执行和工程项目的质量。这些措施的实施,为较好地开展和完成相关的建设工作,为顺利进行和完成国家重点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坚实保证。
五年来,国家对集团公司的条件建设投资规模较大。很多重点投资的厂所,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甚至超过了建厂所以来累计固定资产的投资。由于前期规划工作充分,计划下达和资金到位及时,管理措施高效有力,个别科研急需的项目采取了紧急启动的办法,极大地促进了重点型号及其他科研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某型号飞机试生产技改项目和11个子系统研保项目的建成,保障了此型号飞机的设计定型、试飞和小批生产。为确保某重点型号飞机的研制进度,集团公司采取了超常规不超程序、精心组织、科学论证、及时安排建设资金、针对基础的必要项目,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零部件强度试验条件等项目集团公司先垫资进行建设,提前安排了研制保障条件,引进先进的设计方针开发手段,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为型号的研制任务完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一些发动机的大修建线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重点型号条件建设使从设计开发手段、系统集成设施、重大关键试验条件到先进工艺制造技术、试飞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和提高。从投资规模上再造了一个航空工业,从技术发展上讲,航空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批重大试验设施瞄准了国际水平,达到了同行业设施条件的先进水平,有些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集团公司条件建设和技术改造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科研生产及型号预研创造了条件。具体表现为:

  1.保障了重点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各种军品的批生产任务:生产线经过技术改造和条件建设,均按国家下达的生产纲领建成了生产能力,各年度计划已经全面完成。

  此外,全面完成了中航一集团承担的协作配套任务包括:军机配套的机载设备,机载武器等研制生产任务。

  2.加强了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的建设,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科研生产实力

  ●推进信息化,大大提升了设计开发能力

  按照“要搞哑铃型”的批示精神,在总体单位,主要分系统和关键设备研制、生产单位,重点建设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系统,配置了较先进的软、硬件,具有了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产品数据管理等能力,比较全面地改善了设计开发手段,基本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为集团公司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某重点型号条件建设项目中,某设计单位建成了由上百套PC机、NT工作站、服务器、CAD/CAE、PDM等软、硬件设备以及主干线千兆、桌面百兆的网络系统构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保障了2000年该单位在国内领先全面实现了数字化无纸设计,建立了国内首架飞机全机电子样机,达到了100%的DPD(数字化产品定义)和100%的DPA(电子预装配)。在某型号技改项目中,该单位的计算机建设规模又进一步扩大,数字化设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PDM产品数据管理工程化应用,在国内首次用全机电子样机取代了实体物理样机。2003年初,在飞机数字化设计平台上真正实现了无纸办公。由于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促进了设计理念的提升,设计周期缩短了60%,设计反复减少了40%,提高了设计和制造质量;减少工序,生产周期缩短了30%,工装减少了40%,扩大了数控加工件数量。在某型号飞机的制造中,与之合作的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不再绘制模线,直接利用三维设计数模进行数控加工。大规模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和制造联网运行在国内首屈一指。设计和制造成本都有较大降低。
某设计所配置了各类软硬件,包括网络服务器,配置三维设计软件以及其他数据库软件,CAE软件等为某重点型号工程的研制创造了条件。先进设计手段的应用,使原来需要5~8年完成的工作周期得到较大的压缩,成效十分显著。

  ●充实试验、仿真手段,有效地减低研制风险:

  根据产品科研、研制的需要,建设了一大批技术先进、功能较强的试验设施。新增大型试验设备和设施,初步具备了综合物理、半物理或全数字仿真等试验条件。这不仅保证了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研制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了研制风险,而且对航空工业的持续发展、为下一代航空武器装备的预研和研制也将起到重大作用。为我国真正做到“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了较好的试验条件。为确保这一系列试验设施的建设,参与建设的航空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某强度试验厂房是某型号任务设计定型的最重要的保障设施。2002年8月,有关建设单位接到建设任务,2003年6月底交付使用,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其间,建设者们克服了十几年不遇的严冬考验,克服了“非典”带来的恐慌。在现场施工中,按工艺要求地坪混凝土要达三层,但在4月份很低的气温下,这样施工很可能延误工期,他们请来了国家混凝土方面的权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浇铸加外加剂,减水剂,并加冰,控制混凝土温度,另一现场在24小时控制水泥温度。施工人员奋战6天6夜,5000立方混凝土全部打完,经测试,全部合格。

  某研究所仅用一年半时间, 高速度、高质量、低投入地完成了调整气流吹袭台的工程建设任务,以最高设计速度一次调试成功。亚洲第一座高速气流吹袭台是某工程的必备设备,其调试成功标志该项目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被风洞专家称为“中国风洞建设史上的奇迹”。正在建设中的不利姿态弹射试验塔,建成后可进行弹射座椅在零飞机速度下的下沉、横滚、俯仰等飞机状态的试验验证,从而填补了国内空白,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弹射救生技术的差距,不仅满足了三代机弹射座椅试验急需,又为研制四代机弹射救生技术打下了基础。

  航空电子射频综合仿真试验室和火控系统半物理射频仿真试验室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我国机载雷达和航电火控系统的研制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提高雷达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为实现多目标、多传感器和多机协同作战创造了在地面室内进行测试、验证和复现的基本条件,必将为机载航电综合系统的开发研制、改进改型、确保质量、提高技术性能、缩短研制周期、节省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成本发挥重大作用。
●大大提高了复杂、精密、特种零件的制造能力

  针对航空武器装备中一些复杂、精密及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加工的需要重点补充了相应的加工设备。在机械加工设备方面,通过大量引进高精度的五坐标、四坐标加工中心,五坐标、三坐标数控龙门铣、数控车床、精密镗床、磨床及电加工设备,使集团的机械加工水平基本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高精度的锻造设备和高精度的铸造设备,具备了无余量、精铸的能力,集团公司建立了专业化精密锻造厂和铸造厂。在光电瞄准系统(光电雷达、头盔瞄准具、瞄准吊舱等)、激光陀螺和红外探测器等光学加工关键制造技术上的突破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为部队提供先进装备打下了基础。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特种零件加工制造能力,使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有较大提高,并缩短了制造工期,加快研制、生产过程。通过研制保障条件的建设,集团已拥有辗环机、数控环轧机、液压机、电动螺旋压力机、定向结晶炉、激光打孔机、六坐标数控镗铣中心、各类蠕动磨床、惯性摩擦焊机等。

  ●完善了先进的装配、测试、理化、计量手段

  为确保航空武器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新建了符合要求的装配厂房和设施,配置了比较先进的检测、试验、鉴定设备,采用了表面安装、无损检测和在线检测等先进工艺,根据新的国军标要求,各单位建设了较完整的系统调试设施、可靠性试验条件和配套成品装前检测条件,配备了一批先进的理化、计量设备。这些条件成为保证质量的有效手段,从整体上提高了质保能力。如航空发动机生产线试车台,某单位采用上部运输、快速装卸等先进技术,自行研制了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这使整个发动机试车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各主机所在单位研制条件的建设中,在完善科研生产试验条件的同时,补充新建了理化计量楼、综合检测楼并配置先进的测试设备,为型号的研制和生产创造条件。

  ●同时,提高了动力供应和保障能力

  根据科研试验、生产能力提高的需要,相应新建、改造电、水、风、汽、油等动力供应能力,更新了原有低效、耗能的能力设备以保证研制、试验、生产能力扩大后对动力供应的要求。使科研、生产能力真正发挥作用。

  3.推进了航空工业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和市场的调整

  通过重点型号条件建设,中航一集团以重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为目标,以航空工业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为导向,以强化“两头”,体现“哑铃型”的建设思想为指导,有计划地推进中间过程,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目前,集团公司整个机加的30%都在外协完成,军民协作,寓军于民;建立完善基础工艺、基本部件专业化研制生产线;重点支持重点单位重点专业发展。建设的结果,大大增强了中航一集团军品科研、生产的核心力量。
集团公司还抓住时机,对所属的有关单位实施改革、调整和重组。南京机电液压中心完成总体调整规划,并已全面开展建设;襄樊航宇生命安全中心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合并成立。目前也完成总体调整规划,建设进度较快;西安航空起降系统中心规划已完成,目前进入实施阶段;苏州雷达电子研究院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发动机事业部内部调整整合工作已全面开展。

  通过重点型号研制和生产线建设,各个专业都学习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极大地促进了集团公司的科技进步,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产业升级。同时,绝大部分单位的所容、厂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集团公司实施6S和6西格玛打下坚实基础。

  4.促进了军民兼容和全国大协作、支持了中西部地区技术经济的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中航一集团在条件建设中,坚决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坚持走“军民兼容,全国大协作”的道路,努力发挥航空工业自身优势,为其他部门提供配套产品,支持了其他军工行业和民用行业、地方产业的发展。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技术经济的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国民经济全面、持续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重点型号条件建设为型号研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集团今后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将为集团产品研制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对批生产能力的增强,对航空工业结构能力调整和布局,乃至对集团公司持续全面发展和实现大集团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条件建设既为军机也为今后的民机和转包生产以及新支线飞机的研发的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 年来,集团公司在重点型号条件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建设形成的高水平科研、生产条件,可以大大提高航空科技工业的技术水平,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为部队提供了“飞豹”、“枭龙”、“高教”等新机和“主动雷达空空导弹”、“格斗型空空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同时为研制下一代更先进的航空武器装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姜春艳)冷战结束后,影响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没有根本消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关注国家安全,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自海湾战争爆发以来,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仅没有削弱,甚至有所增长。严酷的环境,激烈的竞争,使世界各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使空中信息感知能力进一步提高,战争的节奏加快,战场的范围扩大,实现了全天候立体化作战,空中打击更精准更有效。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空中力量首当其冲,全程使用,是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的核心力量,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导力量。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台湾分裂势力的“台独”图谋与分裂活动,党中央做出决策,为增强国防实力,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大力发展航空武器装备和建设必要科研生产条件。

  针对航空工业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科研手段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基础条件薄弱、低水平重复等现状,中航一集团遵照中央的部署,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条件建设和技术改造。新增投资主要用于中航一集团核心技术领域,已经或将要成为中航一集团满足重点型号任务及集团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条件。中航一集团在承担航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条件建设的同时,还安排了民机、转包生产等相关的条件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

  通过重点型号任务研制和生产,补充先进的科研生产条件,大大缩短了高新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周期。同时通过相应的保障条件建设,形成发展新一代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基础能力。通过重点型号建设,数控机床的数量、年加工能力翻了一番。大型试验设施和设备数量增加了50%,科研生产面积增加了25%,设备功能、技术指标、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重点型号工程条件建设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全面提高了我国航空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科研生产能力。

  为了搞好建设工作,中航一集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国防军工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执行国防科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总装备部等领导部门制定的有关原则和规定,精心组织规划项目方案,全面、科学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狠抓建设管理,执行项目方案预评、预审制度,采取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等措施,组织年度检查、项目中期评估、竣工验收等多种形式,确保计划的执行和工程项目的质量。这些措施的实施,为较好地开展和完成相关的建设工作,为顺利进行和完成国家重点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坚实保证。
五年来,国家对集团公司的条件建设投资规模较大。很多重点投资的厂所,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甚至超过了建厂所以来累计固定资产的投资。由于前期规划工作充分,计划下达和资金到位及时,管理措施高效有力,个别科研急需的项目采取了紧急启动的办法,极大地促进了重点型号及其他科研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某型号飞机试生产技改项目和11个子系统研保项目的建成,保障了此型号飞机的设计定型、试飞和小批生产。为确保某重点型号飞机的研制进度,集团公司采取了超常规不超程序、精心组织、科学论证、及时安排建设资金、针对基础的必要项目,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零部件强度试验条件等项目集团公司先垫资进行建设,提前安排了研制保障条件,引进先进的设计方针开发手段,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为型号的研制任务完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一些发动机的大修建线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重点型号条件建设使从设计开发手段、系统集成设施、重大关键试验条件到先进工艺制造技术、试飞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和提高。从投资规模上再造了一个航空工业,从技术发展上讲,航空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批重大试验设施瞄准了国际水平,达到了同行业设施条件的先进水平,有些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集团公司条件建设和技术改造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科研生产及型号预研创造了条件。具体表现为:

  1.保障了重点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各种军品的批生产任务:生产线经过技术改造和条件建设,均按国家下达的生产纲领建成了生产能力,各年度计划已经全面完成。

  此外,全面完成了中航一集团承担的协作配套任务包括:军机配套的机载设备,机载武器等研制生产任务。

  2.加强了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的建设,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科研生产实力

  ●推进信息化,大大提升了设计开发能力

  按照“要搞哑铃型”的批示精神,在总体单位,主要分系统和关键设备研制、生产单位,重点建设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系统,配置了较先进的软、硬件,具有了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产品数据管理等能力,比较全面地改善了设计开发手段,基本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为集团公司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某重点型号条件建设项目中,某设计单位建成了由上百套PC机、NT工作站、服务器、CAD/CAE、PDM等软、硬件设备以及主干线千兆、桌面百兆的网络系统构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保障了2000年该单位在国内领先全面实现了数字化无纸设计,建立了国内首架飞机全机电子样机,达到了100%的DPD(数字化产品定义)和100%的DPA(电子预装配)。在某型号技改项目中,该单位的计算机建设规模又进一步扩大,数字化设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PDM产品数据管理工程化应用,在国内首次用全机电子样机取代了实体物理样机。2003年初,在飞机数字化设计平台上真正实现了无纸办公。由于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促进了设计理念的提升,设计周期缩短了60%,设计反复减少了40%,提高了设计和制造质量;减少工序,生产周期缩短了30%,工装减少了40%,扩大了数控加工件数量。在某型号飞机的制造中,与之合作的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不再绘制模线,直接利用三维设计数模进行数控加工。大规模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和制造联网运行在国内首屈一指。设计和制造成本都有较大降低。
某设计所配置了各类软硬件,包括网络服务器,配置三维设计软件以及其他数据库软件,CAE软件等为某重点型号工程的研制创造了条件。先进设计手段的应用,使原来需要5~8年完成的工作周期得到较大的压缩,成效十分显著。

  ●充实试验、仿真手段,有效地减低研制风险:

  根据产品科研、研制的需要,建设了一大批技术先进、功能较强的试验设施。新增大型试验设备和设施,初步具备了综合物理、半物理或全数字仿真等试验条件。这不仅保证了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研制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了研制风险,而且对航空工业的持续发展、为下一代航空武器装备的预研和研制也将起到重大作用。为我国真正做到“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了较好的试验条件。为确保这一系列试验设施的建设,参与建设的航空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某强度试验厂房是某型号任务设计定型的最重要的保障设施。2002年8月,有关建设单位接到建设任务,2003年6月底交付使用,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其间,建设者们克服了十几年不遇的严冬考验,克服了“非典”带来的恐慌。在现场施工中,按工艺要求地坪混凝土要达三层,但在4月份很低的气温下,这样施工很可能延误工期,他们请来了国家混凝土方面的权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浇铸加外加剂,减水剂,并加冰,控制混凝土温度,另一现场在24小时控制水泥温度。施工人员奋战6天6夜,5000立方混凝土全部打完,经测试,全部合格。

  某研究所仅用一年半时间, 高速度、高质量、低投入地完成了调整气流吹袭台的工程建设任务,以最高设计速度一次调试成功。亚洲第一座高速气流吹袭台是某工程的必备设备,其调试成功标志该项目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被风洞专家称为“中国风洞建设史上的奇迹”。正在建设中的不利姿态弹射试验塔,建成后可进行弹射座椅在零飞机速度下的下沉、横滚、俯仰等飞机状态的试验验证,从而填补了国内空白,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弹射救生技术的差距,不仅满足了三代机弹射座椅试验急需,又为研制四代机弹射救生技术打下了基础。

  航空电子射频综合仿真试验室和火控系统半物理射频仿真试验室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我国机载雷达和航电火控系统的研制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提高雷达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为实现多目标、多传感器和多机协同作战创造了在地面室内进行测试、验证和复现的基本条件,必将为机载航电综合系统的开发研制、改进改型、确保质量、提高技术性能、缩短研制周期、节省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成本发挥重大作用。
●大大提高了复杂、精密、特种零件的制造能力

  针对航空武器装备中一些复杂、精密及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加工的需要重点补充了相应的加工设备。在机械加工设备方面,通过大量引进高精度的五坐标、四坐标加工中心,五坐标、三坐标数控龙门铣、数控车床、精密镗床、磨床及电加工设备,使集团的机械加工水平基本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高精度的锻造设备和高精度的铸造设备,具备了无余量、精铸的能力,集团公司建立了专业化精密锻造厂和铸造厂。在光电瞄准系统(光电雷达、头盔瞄准具、瞄准吊舱等)、激光陀螺和红外探测器等光学加工关键制造技术上的突破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为部队提供先进装备打下了基础。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特种零件加工制造能力,使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有较大提高,并缩短了制造工期,加快研制、生产过程。通过研制保障条件的建设,集团已拥有辗环机、数控环轧机、液压机、电动螺旋压力机、定向结晶炉、激光打孔机、六坐标数控镗铣中心、各类蠕动磨床、惯性摩擦焊机等。

  ●完善了先进的装配、测试、理化、计量手段

  为确保航空武器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新建了符合要求的装配厂房和设施,配置了比较先进的检测、试验、鉴定设备,采用了表面安装、无损检测和在线检测等先进工艺,根据新的国军标要求,各单位建设了较完整的系统调试设施、可靠性试验条件和配套成品装前检测条件,配备了一批先进的理化、计量设备。这些条件成为保证质量的有效手段,从整体上提高了质保能力。如航空发动机生产线试车台,某单位采用上部运输、快速装卸等先进技术,自行研制了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这使整个发动机试车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各主机所在单位研制条件的建设中,在完善科研生产试验条件的同时,补充新建了理化计量楼、综合检测楼并配置先进的测试设备,为型号的研制和生产创造条件。

  ●同时,提高了动力供应和保障能力

  根据科研试验、生产能力提高的需要,相应新建、改造电、水、风、汽、油等动力供应能力,更新了原有低效、耗能的能力设备以保证研制、试验、生产能力扩大后对动力供应的要求。使科研、生产能力真正发挥作用。

  3.推进了航空工业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和市场的调整

  通过重点型号条件建设,中航一集团以重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为目标,以航空工业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为导向,以强化“两头”,体现“哑铃型”的建设思想为指导,有计划地推进中间过程,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目前,集团公司整个机加的30%都在外协完成,军民协作,寓军于民;建立完善基础工艺、基本部件专业化研制生产线;重点支持重点单位重点专业发展。建设的结果,大大增强了中航一集团军品科研、生产的核心力量。
集团公司还抓住时机,对所属的有关单位实施改革、调整和重组。南京机电液压中心完成总体调整规划,并已全面开展建设;襄樊航宇生命安全中心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合并成立。目前也完成总体调整规划,建设进度较快;西安航空起降系统中心规划已完成,目前进入实施阶段;苏州雷达电子研究院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发动机事业部内部调整整合工作已全面开展。

  通过重点型号研制和生产线建设,各个专业都学习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极大地促进了集团公司的科技进步,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产业升级。同时,绝大部分单位的所容、厂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集团公司实施6S和6西格玛打下坚实基础。

  4.促进了军民兼容和全国大协作、支持了中西部地区技术经济的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中航一集团在条件建设中,坚决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坚持走“军民兼容,全国大协作”的道路,努力发挥航空工业自身优势,为其他部门提供配套产品,支持了其他军工行业和民用行业、地方产业的发展。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技术经济的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国民经济全面、持续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重点型号条件建设为型号研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集团今后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将为集团产品研制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对批生产能力的增强,对航空工业结构能力调整和布局,乃至对集团公司持续全面发展和实现大集团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条件建设既为军机也为今后的民机和转包生产以及新支线飞机的研发的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 年来,集团公司在重点型号条件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建设形成的高水平科研、生产条件,可以大大提高航空科技工业的技术水平,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为部队提供了“飞豹”、“枭龙”、“高教”等新机和“主动雷达空空导弹”、“格斗型空空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同时为研制下一代更先进的航空武器装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姜春艳)
也没出新机
沒出新機是因為在做技術儲備
中国航空已是蓄势待发。
<B>以下是引用<I>hntw</I>在2004-6-18 19:24:00的发言:</B>
沒出新機是因為在做技術儲備
。。。这样的文章不是很喜欢
其实内行还是能看出很多东西的。我不是内行,但还能看出点东西。
文中提到的三代机四代机让人感兴趣。[em05]
<P>苦练内功,增强素质,力争上游!</P><P>期待我们的新机一款更比一款强!</P>
<P>这就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希望!</P>
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