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F22第四代隐身战斗机+E10先进预警指挥机”的最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2:42:08
2006珠海航展(以及2007巴黎航展),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一航)/沈阳飞机公司(以下简称:沈飞)展台公开展出了“暗剑”无人战斗机模型以及一种没有标注名称的前掠翼布局、单座、单发有人战斗机模型(本文为了叙述方便,称之为“无名”战斗机)。笔者以一个资深军迷的身份,根据这两种战斗机模型以及相关公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讨中国第四代战斗机的有关情况。  
一、综合概述  

从中一航/沈飞在珠海航展上在同一个展台上展出的“无名”有人驾驶战斗机和“暗剑”无人驾驶战斗机这两个模型的情况来看,笔者判断中国“第四代空中优势战斗机”是“双机方案”,就是说应该是两架飞机,一架有人驾驶战斗机,一架无人驾驶战斗机。两架飞机的尺寸、重量相近;采用模块化设计,发动机和相当部分的航电系统是通用的。而“无名”和“暗剑”是同一个第四代战斗机选型方案中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两架飞机分工明确。“无名”有人战斗机负责作战指挥和近距离空战(毕竟要无人机做近距离空战以目前的人工智能来说太勉强了);“暗剑”无人战斗机则负责中距离空战(主要携带中程或远程空对空导弹),可以静默飞行到距离敌方很近的不可逃逸区再由“无名”发出发射指令。  

“无名”和“暗剑”双机方案的出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或验证一种可以抗衡“F22隐身战斗机+F35联合战斗机+E10先进预警指挥机”这种最强的空战组合的新概念战斗机。 “无名”和“暗剑”的任务比较单一,主要是在大型双优预警指挥机(空警2000)的支持下,和F22、F35还有E10这些最强的空中对手进行空战,击败它们夺取制空权。其余的任务如对地对舰攻击等则由歼10战斗机、歼11系列战斗机、轰7战斗轰炸机、强5系列(或强6)强击机以及轰6轰炸机等作战飞机在对地作战侦察指挥机(空警200)的支持下完成。  

从作战性能来说,“无名”加“暗剑”的组合具有非常强悍的空战能力,可以和F22战斗机进行正面对抗;对F35联合战斗机拥有压倒优势;并能以出色的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性能对E10先进预警指挥机、E8对地作战侦察指挥机、KC135加油机、EP3电子监听机、EB52H电子战机、P8先进反潜巡逻机等号称“兵力倍增器”的具有系统节点作用的大型空中平台进行“点穴”式的空中奇袭,以此获得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对称作战空中优势。  

下面,笔者分别从气动布局、动力系统、基本性能、航电设备、机载武器、隐身设计、作战运用和项目命运等几个方面对“暗剑”无人战斗机和“无名”有人战斗机项目进行分析与说明。由于其中有相当部分内容为笔者的主观臆断,因此存在若干失实和不足的地方。文章仅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和娱乐,请勿作为情报资料使用。  

二、气动布局  

如果中一航/沈飞采用的是“双机方案”设定的话,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暗剑”和“无名”模型气动布局的由来了。“无名”有人战斗机因为要负责近距离空战,因此使用了最强格斗布局——前掠翼,虽然超音速巡航和隐身性能有所下降,但是因为不用自己去冲锋陷阵所以超音速巡航和隐身的要求都不高;“暗剑”无人战斗机就不同了,要以最快速度冲刺到适合的发射位置,所以采用了适合超音速飞行的布局和更高的隐身形态。  

以下从总体布局、机身形状、控制翼面、结构隐身和外形尺寸等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战斗机的气动外形进行分析。  

1、总体布局  

“暗剑”与“无名”都采用了鸭式前翼、腹部进气、单发、双垂尾、双腹翼的相似设计,不过 “无名”是有人驾驶战斗机有座舱,而“暗剑”是无人驾驶战斗机无座舱。“暗剑”与“无名”的机翼与三角形机身自然延展部分形成了很好的“翼身融合”,对于隐身和降低结构重量都很有利。  

“无名”采用前掠机翼,“暗剑”采用后掠机翼,这是双方气动性能最大的区别所在,直接决定了两者在机动性能、续航性能、超音速巡航性能等主要飞行参数方面的差异。这也是适应两者不用任务需求在气动布局上所做的最主要的对应安排。  

“暗剑”和“无名”从外观来看,都拥有较大的机身结构,可以推测其拥有较大尺寸的设备舱和弹舱。另外,载油系数可能很高,以获得很大的无加油航程。  

相比国内其他战机方案,“暗剑”和“无名”在气动外形上采用的全新设计比较多(有个别是世界上都少见的),如全方位的隐身设计、三角形机身、前掠翼、翼身融合的尾翼、高度融合的机翼与机身、外倾双垂尾、外倾双腹翼、前后缘全动襟翼、可收放鸭翼等等。如果这些气动结构都是验证过的成功设计,那么这将意味着“无名”和“暗剑”拥有战斗机领域最好的隐身与气动综合性能,也表明中国在气动布局设计和结构隐身设计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2、机身形状  

“暗剑”和“无名”的机身机构形状是非常相似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喷气式飞机中十分罕见的“锐角三角形”,这种形状的机身迄今为止笔者仅仅在F117隐身轰炸机、各种空天飞机概念方案和X43高超音速飞机上见过。常规的喷气战斗机的机身,通常是按照超音速或跨音速面积曲率来设计的,以求基本满足从亚音速到2倍音速范围内较好的流体性能。  

而三角形的设计,就F117来说,主要是为了获得良好的隐身性能(有资料表明,仅从结构隐身性能来说,F117还要优于F22。不过F117到了后机身已经是菱形结构了,这与“暗剑”和“无名”前后呈现标准的三角形不同),但是F117的气动性能可以说非常差;而X47高超音速试验机和空天飞机使用三角形机翼,则是利用其“跨激波”性能优良来获得高速(10Ma甚至更高)飞行性能。  

笔者判断,“暗剑”和“无名”的三角形机身,不是类似F117那样纯为了隐身的三角形结构,也不是类似X43那样的“激波”结构,更像是音速面积曲率结构与三角形隐身结构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机身设计,似乎为世界首创——希望是在大量吹风实践后得出的设计理论。另外,机身两边向后、向外以一定曲率延展的部分,已经不再仅仅是机身的结构了,而是形成了类似机翼一样的升力体,可以称为“变异大边条设计”。这样一来,不但能提高升力,还能减少机翼面积或降低翼载,以实现更高的机动性能和续航性能。2006珠海航展(以及2007巴黎航展),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一航)/沈阳飞机公司(以下简称:沈飞)展台公开展出了“暗剑”无人战斗机模型以及一种没有标注名称的前掠翼布局、单座、单发有人战斗机模型(本文为了叙述方便,称之为“无名”战斗机)。笔者以一个资深军迷的身份,根据这两种战斗机模型以及相关公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讨中国第四代战斗机的有关情况。  
一、综合概述  

从中一航/沈飞在珠海航展上在同一个展台上展出的“无名”有人驾驶战斗机和“暗剑”无人驾驶战斗机这两个模型的情况来看,笔者判断中国“第四代空中优势战斗机”是“双机方案”,就是说应该是两架飞机,一架有人驾驶战斗机,一架无人驾驶战斗机。两架飞机的尺寸、重量相近;采用模块化设计,发动机和相当部分的航电系统是通用的。而“无名”和“暗剑”是同一个第四代战斗机选型方案中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两架飞机分工明确。“无名”有人战斗机负责作战指挥和近距离空战(毕竟要无人机做近距离空战以目前的人工智能来说太勉强了);“暗剑”无人战斗机则负责中距离空战(主要携带中程或远程空对空导弹),可以静默飞行到距离敌方很近的不可逃逸区再由“无名”发出发射指令。  

“无名”和“暗剑”双机方案的出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或验证一种可以抗衡“F22隐身战斗机+F35联合战斗机+E10先进预警指挥机”这种最强的空战组合的新概念战斗机。 “无名”和“暗剑”的任务比较单一,主要是在大型双优预警指挥机(空警2000)的支持下,和F22、F35还有E10这些最强的空中对手进行空战,击败它们夺取制空权。其余的任务如对地对舰攻击等则由歼10战斗机、歼11系列战斗机、轰7战斗轰炸机、强5系列(或强6)强击机以及轰6轰炸机等作战飞机在对地作战侦察指挥机(空警200)的支持下完成。  

从作战性能来说,“无名”加“暗剑”的组合具有非常强悍的空战能力,可以和F22战斗机进行正面对抗;对F35联合战斗机拥有压倒优势;并能以出色的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性能对E10先进预警指挥机、E8对地作战侦察指挥机、KC135加油机、EP3电子监听机、EB52H电子战机、P8先进反潜巡逻机等号称“兵力倍增器”的具有系统节点作用的大型空中平台进行“点穴”式的空中奇袭,以此获得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对称作战空中优势。  

下面,笔者分别从气动布局、动力系统、基本性能、航电设备、机载武器、隐身设计、作战运用和项目命运等几个方面对“暗剑”无人战斗机和“无名”有人战斗机项目进行分析与说明。由于其中有相当部分内容为笔者的主观臆断,因此存在若干失实和不足的地方。文章仅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和娱乐,请勿作为情报资料使用。  

二、气动布局  

如果中一航/沈飞采用的是“双机方案”设定的话,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暗剑”和“无名”模型气动布局的由来了。“无名”有人战斗机因为要负责近距离空战,因此使用了最强格斗布局——前掠翼,虽然超音速巡航和隐身性能有所下降,但是因为不用自己去冲锋陷阵所以超音速巡航和隐身的要求都不高;“暗剑”无人战斗机就不同了,要以最快速度冲刺到适合的发射位置,所以采用了适合超音速飞行的布局和更高的隐身形态。  

以下从总体布局、机身形状、控制翼面、结构隐身和外形尺寸等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战斗机的气动外形进行分析。  

1、总体布局  

“暗剑”与“无名”都采用了鸭式前翼、腹部进气、单发、双垂尾、双腹翼的相似设计,不过 “无名”是有人驾驶战斗机有座舱,而“暗剑”是无人驾驶战斗机无座舱。“暗剑”与“无名”的机翼与三角形机身自然延展部分形成了很好的“翼身融合”,对于隐身和降低结构重量都很有利。  

“无名”采用前掠机翼,“暗剑”采用后掠机翼,这是双方气动性能最大的区别所在,直接决定了两者在机动性能、续航性能、超音速巡航性能等主要飞行参数方面的差异。这也是适应两者不用任务需求在气动布局上所做的最主要的对应安排。  

“暗剑”和“无名”从外观来看,都拥有较大的机身结构,可以推测其拥有较大尺寸的设备舱和弹舱。另外,载油系数可能很高,以获得很大的无加油航程。  

相比国内其他战机方案,“暗剑”和“无名”在气动外形上采用的全新设计比较多(有个别是世界上都少见的),如全方位的隐身设计、三角形机身、前掠翼、翼身融合的尾翼、高度融合的机翼与机身、外倾双垂尾、外倾双腹翼、前后缘全动襟翼、可收放鸭翼等等。如果这些气动结构都是验证过的成功设计,那么这将意味着“无名”和“暗剑”拥有战斗机领域最好的隐身与气动综合性能,也表明中国在气动布局设计和结构隐身设计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2、机身形状  

“暗剑”和“无名”的机身机构形状是非常相似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喷气式飞机中十分罕见的“锐角三角形”,这种形状的机身迄今为止笔者仅仅在F117隐身轰炸机、各种空天飞机概念方案和X43高超音速飞机上见过。常规的喷气战斗机的机身,通常是按照超音速或跨音速面积曲率来设计的,以求基本满足从亚音速到2倍音速范围内较好的流体性能。  

而三角形的设计,就F117来说,主要是为了获得良好的隐身性能(有资料表明,仅从结构隐身性能来说,F117还要优于F22。不过F117到了后机身已经是菱形结构了,这与“暗剑”和“无名”前后呈现标准的三角形不同),但是F117的气动性能可以说非常差;而X47高超音速试验机和空天飞机使用三角形机翼,则是利用其“跨激波”性能优良来获得高速(10Ma甚至更高)飞行性能。  

笔者判断,“暗剑”和“无名”的三角形机身,不是类似F117那样纯为了隐身的三角形结构,也不是类似X43那样的“激波”结构,更像是音速面积曲率结构与三角形隐身结构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机身设计,似乎为世界首创——希望是在大量吹风实践后得出的设计理论。另外,机身两边向后、向外以一定曲率延展的部分,已经不再仅仅是机身的结构了,而是形成了类似机翼一样的升力体,可以称为“变异大边条设计”。这样一来,不但能提高升力,还能减少机翼面积或降低翼载,以实现更高的机动性能和续航性能。
3、控制翼面  

“无名”的控制翼面较多,最多可能有12个:鸭翼(2)、前襟(2)、后襟(2)、尾翼(2)、垂尾(2)、腹翼(2,不能操作);而“暗剑”只有6个控制翼面:鸭翼(2)、垂尾(2)、腹翼(2,不能操作)。  

“暗剑”的鸭式前翼应该是在起飞、降落、空中待机和空中加油这几种情况下才使用;而在猎杀敌方飞机的时候,一是要超音速巡航,二是要提高隐身性能,就收回去了。这种设计,既可以获得鸭式布局在飞行性能上的好处,又没有一般鸭式布局前向隐身性能较差的缺点。如果在结构上代价不大的话,这可以算是一个很不错的设计。  

“无名”的前翼,是不可收回的。总体隐身性能稍差(做了一定的隐身改良),但是机动性却很高。再加上全机可控翼面高达10个——可以设想,“无名”的战术机动性能将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再结合主被动电子干扰对抗措施,“无名”能够规避绝大多数中距导弹的攻击;而敌机迫近使用格斗导弹的话,将很难战胜十分擅长格斗空战的“无名”。  

“无名”的尾翼,是与翼身融合的,可想隐身性能会很好,似乎是世界首创,但是气动性能如何不得而知——还是希望大量进行风洞试验以求可靠;“暗剑”则似乎完全放弃了水平尾翼。  

4、结构隐身  

结构隐身是重要的隐身措施。“暗剑”和“无名”都很注重结构隐身设计,总体上采用了较好的隐身外形。而且机身、操作翼面、翼身融合、进气道等多处的细节也都可以看出设计者孜孜追求隐身效果的良苦用意。利用歼7战斗机对座舱进行综合隐身试验也有杂志做了公开报到,相信有关成果将用于“无名”的设计。  

另外,“暗剑”鸭式前翼的后缘呈圆弧形状,相信这种结构意味着,在进行超音速突袭的时候,可以完全收入机体,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性能。  

还有网友推测“暗剑”的主翼为全动式的,类似于F14战斗机,高速飞行的时候可以完全收入机身,这样整架飞机就成为一个标准的“激波三角形”,可以获得很高的飞行速度和更好隐身效果。笔者认为,由于“暗剑”后略主翼的尺寸较小,即使全部收入机身减阻效果也不明显,反而在结构重量和可靠性方面牺牲却很大,在寸土寸金的无人机结构中不大可能会采用这种方式。但是,这仍然是一个有趣的想法,在此特予提及。  

  

【“暗剑”,进气道位于机身腹部,唇口为隐身设计。“无名”的进气道估计和“暗剑”类似。】  

【网友绘制的“暗剑”主翼和前翼动作图:前翼和主翼都收到机身中以实现更高飞行速度和更好隐身效果。】  

5、外形尺寸  

展出的模型没有给出比例,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分析“暗剑”和“无名”的外形尺寸。  

首先假设战斗机驾驶员的座舱宽度基本一致(这一点可以在多种战斗机上得以验证),大约为0.9~1米,然后把已经知道外形尺寸的Su27战斗机和“无名”放在同一个比例尺上进行对比(如图所示)。就能够大致推测出“无名”的外形尺寸(“暗剑”的尺寸与“无名”相仿):  

  

Su27与“无名”外形尺寸对比  

项目 尺寸(单位:米)  

Su27 无名  

座舱宽度 0.9~1.0 0.9~1.0  

机长(不含空速管) 21.94 16  

翼展 14.7 13  

雷达舱宽度 1.2~1.3 1.3~1.4  


发动机舱长度 5.7 5.7
三、动力系统  

1、发动机  

“暗剑”和“无名”将采用相同的发动机,首选肯定是中一航的“太行”改进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备选为俄罗斯的AL41。  

“太行改进型”的最大推力为15.5吨,推重比9.5,与F22的发动机F119性能接近,足够“无名”和“暗剑”使用了。何况,以“无名”与“暗剑”这种“双机方案”的设定,对发动机的要求不是那么苛刻,差一点也没关系。  


2、关于单发的考虑  

由于“暗剑”加“无名”是一种“双机”方案,把原本要在一架飞机上布置的设备和武器分到了两架飞机上:“无名”以电子设备和近距格斗导弹为主,“暗剑”则以中距空对空导弹为主。这样一来,两架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都不会很高,使用推重比9.5的“太行改”就足够了。也因为飞机尺寸相对较小,更容易实现隐身和高机动性的要求了。  

如果将“空中优势战斗机”所有的功能集中到一架飞机上,那么双发是理想选择。双发重型战斗机如F15E、Su30也把这种设定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了。但是,这种设定是否满足信息化战争需求?看看美国,拉姆斯菲尔德多次要裁减F22,并计划以“F35有人战斗机+F35无人战斗机”的组合来取代F22重型战斗机。姑且不论谁是谁非,至少可以说明,双发重型的设定未必是4代主力战斗机唯一选项。  

另外,采用“双机方案”,两架飞机的总重和负载能力相当于一架重型战斗机,足够携带充足的武器、设备和燃油。  

四、基本性能  

根据发动机的性能,可以大体估算“暗剑”和“无名”的基本性能。“太行改”的最大推力可以达到15~16吨,巡航推力大约12吨,推重比9.5。假设“暗剑”和“无名”要在最大起飞重量的状态下还要保持高机动性,就设定最大起飞重量下的总推重比约为1.0,那就是最大起飞重量16吨,以此为参考估计其他性能:  

最大起飞重量:16吨。(“暗剑”与“无名”相同。)  

最大载重量:4吨。(“暗剑”与“无名”相同。不过“无名”的4吨载重量包括2吨电子设备。)  

作战半径:1500公里。(从宽大的机身外形判断,“暗剑”和“无名”载油系数可能很高,再加上较低的负载和更加省油的新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其航程会相当远。尤其是“无名”有着利于亚音速巡航的前掠翼结构。)  

载弹量:“无名”可以内置2枚中程导弹加2枚格斗导弹,或者6枚格斗导弹。“暗剑”最少可以携带6枚中距导弹,最大可以携带12枚中距导弹(其中外挂6枚)。  

飞行速度:最大飞行速度,“无名”为2.0Ma,“暗剑”为2.5Ma。最大巡航速度,“无名”为1.2Ma,“暗剑”为1.8Ma。  

五、航电设备  

对于“无名”和“暗剑”来说,最重要的航电设备是:数据链、指挥系统、数字座舱、卫星导航、机载雷达、自动导航和人工智能系统等。其中,指挥系统、数字座舱、机载雷达等主要用于“无名”有人驾驶战斗机;“自动导航”和“人工智能系统”主要用于“暗剑”无人驾驶战斗机;“数据链”和“卫星导航”两机共用。  

1、数据链  

中国已经开发和应用HN900(西方称之为Clink 11)型战术数据链,它可能相当于北约海军的Link 11型数据链作战系统。目前还在继续发展相当于Link16标准的数据链。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进步,相信在无线宽带网络通讯技术方面还有更大的进步。实际上,包括3G在内的多项中国宽带通讯技术都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在技术上和市场层面都居于世界前列。最可能的情况是,只要我们的经济持续发展,大量优秀的通讯人才和软件人才得到发展机会,10年后中国4代机研制成功的时候,网络技术极有可能是这架(或这“套”)飞机上为数不多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  

2、指挥系统  

中国已经研制和使用了集合侦察、情报、指挥、通讯、电子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C4ISR自动化指挥系统。  

在此经验基础上,开发“中国空军网络中心战指挥系统”软件和“无人机指挥管理系统”软件,用于装备“无名”以及“空警2000”来指挥和控制“暗剑”,从理论上将完全可行。  

3、座舱显示和控制设备  

从成都飞机公司“枭龙”战机公开展示的一平三下座舱来看,我国的第三代战斗机座舱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而第四代战斗机的数字座舱,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目前美国已经将相关技术应用到F22隐身战斗机和F35联合战斗机。就座舱水平来看,以F35代表当今最高成就。但是中一航的发展步伐也很快,在其所做的视频宣传中出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先进座舱,估计将应用于“无名”战斗机。
4、卫星导航  

我国正在研发的“北斗2代”,配合先进数字地图,将用于到“无名”和“暗剑”等下一代战斗机的导航系统中。  

  

【“枭龙”战斗机模拟训练仪所使用的数字地图,“无名”战斗机将要用到的是其改进型。】  

5、机载雷达  

通过前面关于“无名”战斗机的尺寸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它的雷达舱直径比较大,约为1.3~1.4米。这样规格的雷达舱,可以容纳各种已知的大型战斗机雷达,甚至不排除中国自行研制更大规格和更高性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可能。另外,俄罗斯最先进的“雷豹”有源相控阵雷达也是热门选择。  

机载雷达关键性能推测:  

采用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实现对空、对地、被动探测、敌我识别、网络通讯等多项工作模式;  

对大型空中目标的主动探测距离200公里以上(可提供射击参数),对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的主动辐射信号被动探测距离300公里以上(不可提供射击参数);  

对隐身战斗机(如F22)的前向探测距离60公里以上(可提供射击参数),后向探测距离100公里以上(可提供射击参数),对隐身战斗机的主动辐射信号被动探测距离150公里以上(不可提供射击参数);  

雷达直径最小0.9米,最大1.3米。  

  

【研制中的俄罗斯最先进的“雪豹”有源相控阵雷达。】  

6、自动导航和人工智能  

这是无人机的关键技术,从多个公开披露的资料来看,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也较透彻。这里不再细说。  

六、隐身设计  

“暗剑”做了全面的隐身设计,本来飞机尺寸就比较小(最大起飞重量16吨),再加上没有座舱这种难以处理的辐射/反射源,它的隐身性能肯定会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笔者认为至少超过F22。  

而且,“暗剑”的使用,绝大多数的时候,是保持无线电静默的,仅仅被动接收“无名”的指令行事。即使是最先进的E10预警指挥机,能够发现“暗剑”的范围也不会很大——笔者认为这正是中一航/沈飞设计人员给它命名“暗剑”的原因。  

“无名”由于采用了前掠翼和不可收放鸭翼,再加上座舱的存在,以及要经常进行无线电通讯和雷达扫描,它的隐身性能要差一些。但是,这种程度的隐身,尽管不一定可以躲避敌方预警机和战斗机雷达的探测,但是对于雷达制导导弹来说却具有很好的隐身优势。何况,“无名”的空中岗位也决定了不需要它去“深入敌后”,再加上几乎无敌的格斗空战布局(对于规避中距导弹也极为有效),“无名”的生存能力也会很高——比要经常进入敌方严密防空圈去执行“踢开大门”(摧毁敌方防空能力)作战的F22要高。  

“双机方案”也要执行“踢开大门”的高风险任务,但是吆喝的是“无名”,出脚的是“暗剑”。“暗剑”被击落了,“无名”能够瞬间招呼更多的小弟——“暗剑”前来助阵,而F22要是被击落了,它的飞行员要猴年马月才能回到基地再开一架F22出来。就总体生存能力和持续战斗能力来说,“无名+暗剑”的中国4代“双机方案”,比起F22来说要高出很多。  

七、机载武器  

最近关于中国空对空导弹事业的公开报到很多,说中国的空对空导弹与世界顶尖水平相差最多也就5年时间,算是差距最小的一个领域。这里不再详细描述。仅仅举两个例子:OL-5E先进格斗导弹和SD-10中距空对空导弹。  

【“无名”主要武器:OL-5E先进格斗导弹及其改进型。】  

  

【“暗剑”主要武器:SD-10中距空对空导弹及其改进型。】
八、作战运用  

1、一般战法  

立足于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导航技术,笔者大概可以猜测“无名”与“暗剑”的一般作战配合如下:  

“无名”和“暗剑”保持满足互相之间网络通讯要求的距离(根据不同的情况这个距离可近可远,例如“无名”和“翔龙”无人侦察机之间由于要及时地获得大流量数据通常会保持比较近的距离。另外,遭遇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无名”与“暗剑”也会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以保持起码的通讯等等);  

飞行员在“无名”上收集各种渠道获取的目标信息(本机传感器、无人侦察机和战场共享数据库等等),通过乘员工作站进行情报分析、制定作战计划、向1架或多架“暗剑”下达行动指令、确认目标后下达开火命令等等工作;  

“暗剑”在没有获得行动指令的时候自动跟随“无名”进行编队飞行;获得行动指令后能够以较高的自主程度执行命令(例如飞抵指定坐标空域,巡逻待机,高速冲刺,投掷武器或设备,开/关传感器,数据传输,空中加油,返回基地等等);在遭到攻击或者攻击扫描的时候发出报警信号;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或者原地巡逻待机,或者飞抵“无名”飞行员预设的走失后集合坐标,或者返回空中加油点,或者返回基地。  

2、解决人机配合问题的要点  

1),使用较高的人工智能设定,使得“暗剑”在大部分时间里可以自主飞行和作战;  

2),开发一套适合战机飞行员的“无人机指挥管理系统”用以改善操作界面(美国有类似的软件,已经用阿帕奇和猎人无人机尝试过编队飞行和操作控制了);  

3),简单做法是在“无名”上面再增加一名飞行员,飞行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不过作为可靠的后备方案应该还是可以的。  

3、与美国空军的模拟空战  

如果把“暗剑”和“无名”分开来和F22进行比较,那么前者任何单架飞机的综合战斗力都比不上F22;除了少量装备,研发“暗剑”和“无名”所需的技术也没有超过F22和F35的水准。但是“暗剑”与“无名”组合以后,却能够发挥高于F22的空中作战能力。  

尽管美国人最强的就是以“F22+E10”这种组合为代表的先进空中作战力量,“暗剑”和“无名”却能有效对付他们,例如:在“无名”的指挥下,具有高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性能的“暗剑”,专门用于“刺杀”E10先进预警指挥机。“暗剑”的隐身性能基本可以保证它在被E10发现之前,就已经射出中程或远程导弹。就算被发现了,也可以开了加力以2倍以上音速强行冲锋,拼着损失“暗剑”也要击落E10以换来全局优势。何况,“暗剑”被击落后损失较小,而且由于无人驾驶补充既快又方便,怎么都很合算。  

干掉E10,F22还要恋战的话,就需要使用自己的雷达来搜索“无名”,F22的隐身优势就这么丧失了;空战开始双方都使用中程导弹对攻,由于F22和“无名”都具有良好的综合隐形性能隐身,中程导弹很难进入主动制导阶段造成大量脱靶;双方都是超音速巡航,中距导弹打一轮后就要进行格斗空战。而“无名”可说是专门设计的格斗战斗机,对F22拥有压倒性的近战优势;就算双方格斗空战也没分出胜负,F22总要返航吧。那么早就在一旁无线电静默好长时间的其他“暗剑”(“无名”通常可以带领多架“暗剑”)就会冲上来对准F22隐身性能最差的机尾射出中距弹。“暗剑”比F22超音速巡航速度高,只要“无名”还在控制“暗剑”,尾追击落F22的概率相当大。  


即使E10和F22没有遭受重大损失,但由于有“暗剑”和“无名”随时进行“空中点穴”的威胁存在——目标是不仅E10还有所有起着“兵力倍增器”作用的其他空中平台,F22只能死守自己的空中前锋线,依靠空中加油和频繁值班来同步保障E10等飞机的安全。这种情况下,数量本来就少的F22防守都累得要死,原定承担的“踢开大门”的任务根本无法展开。没有F22打头阵(很高兴X45无人战斗机缺席了),其余如F35、B2这些生存力更差的飞机,连歼8、歼10和歼11这些飞机组成的防线都无法突破。甚至,美国海军或空军的F35战斗机群独立防御以Su30MKK加上轰7战斗轰炸机组成的攻击编队都很困难。在大家都不具有绝对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中国大量的潜艇部队或地面部队将有能力对美军的水面舰队或地面部队发起致命打击。  

要想消除“暗剑”和“无名”对除了F22以外的其他空中平台的威胁,F22战斗机群将不得不大量用于搜索和猎杀前者。但是谈何容易,以“无名”更强的空战能力、“暗剑”更高的隐身能力以及两种战机都有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要在空中猎杀它们困难很大、风险极高、效率特低,更重要的是只要F22不来“踢开大门”,对于中国陆、海、空和二炮来说就正中下怀——可以从容安排各种奇正相生、变化诡异的战略和战术部署。  

美军战争机器中最强的环节——“F22+E10”组合被击败或者效果不佳,那它整个的战争机器就要散架或者踟蹰不前,美国其余的部队不要说进攻,连防御都很困难。这其实比全面对抗还要省钱(双方的损失也都最小),这也提醒我们应该向争夺制空权的主力——空军主力战斗机做更多的倾斜支持,例如可以更高的成本标准研制“无名”有人战斗机、采购更多数量的“暗剑”无人战斗机。  

“暗剑”加“无名”的组合,能够战胜F22的根本原因并非其所使用的研发、制造技术更加先进,而是前者更加符合信息化空战的本质特点,并且采用了更加适合信息化空中战争需要的作战方法而已。  

而后者——美国的F22战斗机尽管将要被用于信息化战争,也的确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战斗能力,但是其发展依据和作战理念仍然来自于机械化时代的战争实践。这就注定了F22一出生就站在了机械化战争舞台的巅峰但却将很快没落于信息化战争的命运。随着倡导网络中心战的核心人物——拉姆斯菲尔德的离去,美国空军的传统势力稳占上风,重视F22、轻视F35、拒绝无人作战飞机成为空中作战主力的风气将会再度主宰美国空军的去向。
E10还未出生,就被惦记上了……
人家F22都成建制了
我们用什么打?
九、项目命运  

据说“暗剑”无人战斗机是一个被淘汰的方案,但是没有说明原因。“无名”如果和“暗剑”同根,而且又以如此方式出现在公开的航展上,很可能也已经或正在淘汰边缘。既然无法从官方获取“暗剑”被淘汰的原因,我们不妨从国外类似的项目寻找答案。  

说来不知是命运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这世界上唯一一个与“暗剑”无人战斗机最相似的项目是美国的X-45无人战斗机,最后的命运也是被淘汰。那么,通过回溯X-45的历史,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暗剑”的未来。  

1、X-45无人战斗机被淘汰的两个公开原因  

X-45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一种先进无人战斗机,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战场存活率大和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号称“机器人猎手”。X-45的首要任务是高效率地执行压制敌方防空力量(SEAD)和对地攻击,主要作战方式是高速突袭,可投掷包括110公斤精确制导炸弹在内的多种武器。  

者很早就知道F22这种飞机的存在,那时候并没有太大压力;但是X-45项目2001年曝光和2003年首飞的时候,笔者的心情才真的很沉重。当时认为美国已经在战斗机发展方面绝对领先了。  

所幸,2005年这个项目被取消。而且,以X-45这样的大型项目,重新开启本来就困难,再加上接下来美国海、陆、空三军都处于转型期,要大量更新主力战机装备(空军已经确定好主力装备是F22、F35和E10了),海军的则主要是F35、F/E18G和X47(一种较小的无人攻击机)。因此,美国以X-45为代表的大型无人战斗机发展项目基本上回天无术。  

X-45被取消的原因众说纷纭,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不符合美国空军“飞行文化”——空军更喜欢有人坐在机舱里面往下丢炸弹;X-45能够执行绝大部分F35的任务(甚至可以完全取代F35),但是波音最大的错误也在于此——美国空军把赌注都押在F35上面了,为了消除对F35最大的“威胁”,终于以“要腾出尽可能多的资金发展和装备F22和F35”为理由取消了X-45项目。  

这两点都不是技术和战术上的原因,但结果是导致美国空军“推迟一代”大规模使用无人战斗机——称“F35为最后一代有人驾驶战斗机”。  

2、X-45无人战斗机被淘汰的第三个原因  

然而,笔者分析还有第三个原因:F35的使命,不仅仅是为了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也是为了在商场上击败对手。美国对F35最大的期望不是拿它去打仗,而是用它在市场上“摧毁”其他国家的战斗机航空工业,这样美国就可以稳占先手,兵不血刃地瓦解他国在空中的抵抗。这一招,师承孙子的“上兵伐谋”和“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可谓不高明,不可谓不毒辣。  

可惜,新一代信息化空中战场,最适合的战争机器是有人战斗机与无人战斗机的混编组合,而且无人战斗机的装备规模要大于有人战斗机。F35指导思想与此背道而驰。试想:X-45和F35同样执行纵深打击任务的时候,谁的隐蔽性更强?谁的生存力更高?谁的全寿命费用更低?谁的使用风格更加泼辣?……。  

而美国却无法以X-45取代F35去完成占领市场的任务,这是因为X-45的科技含量更高,也是因为X-45必须依赖网络中心战,而F35却可以更加全面和独立地执行作战任务。美国无法出售包含X-45在内的全套网络中心战装备,却可以出售与网络中心战相对独立的并且更多功能的F35联合战斗机。  

多么具有讽刺意味,F35在商场上是无敌的,在战场上却比不过X-45;X-45在战场上拥有绝对优势,却因为商业和政治的需要被F35扼杀在摇篮。  

美国人肯定知道X-45与F35孰优孰劣,但是认为即使依靠F35再加上F22,还是可以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优势,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在商场上先下一城再说,过了这一代再大规模发展无人战斗机。可他们没有料到中国在信息化战争技术与战术方面进步如此神速(再一次发自内心赞扬江总书记和胡主席大力抓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英明决断)。美国人在空中战场上这招缓手,送给中国空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3、抓住机会实现我国空军的跨越式发展  

无论“暗剑”和“无名”这两个具体型号的命运究竟如何,以有人战斗机与无人战斗机混编组合的主力战斗机发展方向都不能变,不要跟着美国空军曲折、散乱的脚印走。  

曾经看到一篇中国空军上校撰写的文章,描述以美国F22、F35和B2为核心的美国“隐形空军”进逼亚洲之后,中国空军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压力,甚至于称之为最大威胁。可笔者认为这是好事,这使得中国空军除了“求胜”,再没有什么“空军文化”之类的杂念;而中国国家为了“求生”,也绝对不会以服从“商场”的需要而牺牲“战场”的需要。  

笔者在此强烈建议:呼吁国家有能力左右这件事情的关键人物,应该趁美国空军转型措施不当的时候,抓住这个我国空军从战略战术理论体系到信息化空战装备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会,擦亮双眼,看得更远,拨开美国人在前面撒下的重重迷雾,认清信息化空中作战的本质,正确把握全新一代主力战斗机的发展脉络,勇于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空中主力作战平台,在技术上缩小差距,在战法上超越对手,为捍卫中国的和平崛起打造一支强大的空中力量。【全文完】
2006珠海航展,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航)下属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飞)公开展出了一款名为“暗剑”的无人战斗机模型以及一种没有标注名称,采用前掠翼布局、单座、单发的有人战斗机模型(为了叙述方便,称之为“无名”战斗机)。“暗剑”与“无名”的亮相,引起参观者不小的争论,有人据此推测中国第四代战斗机将采用无人战斗机与有人战斗机的组合,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中国预研的第四代战斗机方案。2007年6月18日,中国一航参加第47届巴黎航展,“暗剑”首次亮相海外,再次引起国内外的关注。那么中国展出的这两款战斗机模型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从珠海航展上中国一航/沈飞在同一个展台上展出的“无名”有人驾驶战斗机和“暗剑”无人驾驶战斗机两个模型来看,不妨大胆猜测:中国“第四代空中优势战斗机”是“双机方案”,即一型有人驾驶战斗机和一型无人驾驶战斗机。两型飞机的尺寸、重量相近,采用模块化设计,发动机和一部分航电系统通用。两型飞机分工明确,“无名”有人战斗机负责作战指挥和必要情况下的近距空战,“暗剑”无人战斗机则主要携带中程或远程空空导弹负责中远距空战。以此来看,“无名”和“暗剑”的任务比较单一,主要是在大型预警机的支持下夺取制空权。其余的任务如对舰、对地攻击等则由歼-10、歼-11系列战斗机、歼轰-7战斗轰炸机、强-5强击机以及轰-6轰炸机等作战飞机在对地作战侦察指挥机的支持下完成。
气动布局
“暗剑”与“无名”都采用了鸭式前翼、腹部进气、单发、双垂尾的设计,机翼与三角形机身自然延展,形成了很好的“翼身融合”,对于隐身和降低结构重量都很有利。不过“暗剑”采用的是后掠翼,而“无名”采用的是前掠翼,且“暗剑”是无人驾驶战斗机无座舱,而“无名”是有人驾驶战斗机有座舱。
“无名”采用前掠机翼,“暗剑”采用后掠机翼,这是双方气动性能最大的区别所在,或许直接决定了两者在机动性能、续航性能、超音速巡航等主要性能上的差异,这也是适应两者不同任务需求而在气动布局上所做的最主要设计差别。相比国内其他战机方案,“暗剑”和“无名”在气动外形上采用的全新设计比较多(有个别还是世界上都少见的),如三角形机身、前掠翼、翼身融合的尾翼、高度融合的机翼与机身、外倾双垂尾、前后缘全动襟翼、可收放鸭翼等等。如果这些气动结构都是验证过的成功设计,那么这将意味着“暗剑”和“无名”拥有战斗机领域最好的隐身与气动综合性能,也表明中国在气动布局设计和结构隐身设计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翼身和控制翼面
“暗剑”和“无名”的翼身机构形状非常相似,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喷气式飞机中十分罕见的“锐角三角形”翼身,这种形状的机身迄今为止仅仅被F-117隐身轰炸机和X-43高超音速飞机采用。
但“暗剑”和“无名”的三角形翼身,不是类似F-117那样单纯是为了隐身,也不是类似X-43那样为了高速,更像是超音速面积率结构与三角形隐身结构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机身设计。
“无名”的控制翼面较多,最多可能有10个:即左右鸭翼、前缘襟翼、后缘副翼、垂尾控制面、尾部控制面;而“暗剑”只有4个控制翼面:即左右鸭翼、垂尾。
“暗剑”的鸭式前翼应该是在起飞、降落、空中待机和空中加油这几种情况下使用,在猎杀敌方飞机的时候,一是要超音速巡航,二是要提高隐身性能,鸭翼就会收回机身。这种设计,既可以获得鸭式布局在飞行性能上的优势,又克服了一般鸭式布局前向隐身性能较差的缺点。如果在结构上代价不大的话,应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设计。相对于“暗剑”,“无名”的鸭翼是不可收回的。总体隐身性能可能稍差,但是机动性却很高,再加上全机可控翼面高达10个,可以设想,“无名”的战术机动性能将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使其完全有能力胜任近距空战的任务。
动力系统
由于“暗剑”加“无名”是一种“双机”方案,把原本要在一型飞机上布置的设备和武器分到了两型飞机上:“无名”以指挥和近距格斗为主,“暗剑”则以中距空战为主,而且“暗剑”和“无名”都是单发设计,这样一来,两型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都不会很高,为了后勤保障的便利,可能将采用相同的发动机,首选可能是国产“太行”改进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备选可能为俄罗斯的AL-41,由于飞机尺寸相对较小,比较容易实现隐身和高机动性的要求。
如果将“空中优势战斗机”所有的功能集中到一型飞机上,那么双发是理想选择。F-15E、苏-30这类战斗机可以说已经把双发重型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了。但是这种设计不一定能满足未来战争的需求,据说美国多次裁减F-22的数量,并打算以“F-35有人战斗机+F-35无人战斗机”的组合来取代F-22重型隐形战斗机。不论谁是谁非,至少可以说明,双发重型的设计未必是四代战斗机的唯一选择。而采用“双机方案”,两型飞机的负载能力不仅相当于一型重型战斗机,能携带充足的武器、设备和燃油,而且作战更加具有灵活性。
航电设备
对于“无名”和“暗剑”来说,为了实现空中指挥、无人飞行,最重要就是航电设备了。因此数据链、指挥系统、数字座舱、卫星导航、机载雷达、自动导航和人工智能系统等是其基本要求。
数据链方面,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进步,相信在无线宽带网络通讯技术方面还有更大的进步。实际上,包括3G在内的多项中国宽带通讯技术在技术上和市场层面都居于世界前列,在飞行器上采用先进的数据链应该没有太大问题。指挥系统方面,中国已经研制和使用了集侦察、情报、指挥、通讯、电子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C4ISR自动化指挥系统。在此经验基础上,开发“中国空军网络中心战指挥系统”软件和“无人机指挥管理系统”软件,用于装备“无名”以及“暗剑”,从理论上将完全可行。数字座舱方面,从成飞公司“枭龙”战机到新型第三代多用途战机歼-10,我国的数字化座舱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基于成熟的技术而研制的未来第四代战斗机的座舱,估计将应用于“无名”战斗机。卫星导航方面,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在顺利发展之中,配合先进数字地图,其无疑将用于“无名”和“暗剑”等下一代战斗机的导航系统中。至于机载雷达,通过“无名”战斗机的尺寸分析,它的雷达舱直径约为1.3-1.4米,这样规格的雷达舱,可以容纳各种已知的大型战斗机雷达,甚至不排除中国自行研制更大规格和更高性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可能。如果选用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那么“无名”和“暗剑”就可以实现对空、对地、被动探测、敌我识别、网络通讯等多项工作模式。
外形尺寸与基本性能
展出的模型没有给出比例,使我们无法准确获知其外形尺寸,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外形、机载设备来大致推测出“无名”与“暗剑”的外形尺寸:机长16米,翼展13米,机头直径1.3-1.4米。根据发动机的性能,可以大体估算“暗剑”和“无名”的基本性能。据说“太行”改的最大推力可以达到15-16吨,巡航推力大约12吨,推重比9.5。假设“暗剑”和“无名”在最大起飞重量的状态下还要保持高机动性,并假定最大起飞重量下的总推重比约为1.0,那么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就是16吨,一般这个量级的战斗机其最大载弹量4吨,作战半径1200千米(从宽大的机身判断,“暗剑”和“无名”载油系数可能很高,再加上较低的负载和更加省油的新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其航程可能会相当远)。根据两机的气动布局,“无名”的最大飞行速度或为2.0马赫,最大巡航速度为1.2马赫,“暗剑”最大飞行速度或为2.5马赫,最大巡航速度为1.8马赫。载弹量上,“无名”可以内置2枚中程导弹加2枚格斗导弹,或者6枚格斗导弹。“暗剑”最少可以携带6枚中距导弹,最大可以携带12枚中距导弹(其中外挂6枚)。
作战运用
作为未来空战的双机组合,“无名”和“暗剑”保持满足相互之间网络通讯要求的距离,根据不同的情况这个距离可近可远,例如“无名”和“翔龙”无人侦察机之间由于要及时地获得大流量数据通常会保持比较近的距离。另外,在遭遇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无名”与“暗剑”也会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以保持通讯联络。
作战中,“无名”首先通过各种渠道,例如本机探测系统、无人侦察机和战场数据库等获取目标信息,然后通过先进的机载指挥系统进行情报分析、制定作战计划、向一型或多型“暗剑”下达行动指令、确认目标后下达开火的命令。而“暗剑”在没有获得行动指令的时候自动跟随“无名”进行编队飞行,获得行动指令后能够以较高的自主程度执行命令,例如飞抵指定坐标空域、巡逻待机、高速冲刺、投掷武器、数据传输、空中加油、返回基地等等,在遭到攻击或者攻击扫描的时候,“暗剑”还会发出报警信号,或者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巡逻待机。“暗剑”加“无名”的这种空战组合,更加符合信息化空战的本质特点,在采用了更加适合信息化空战的作战方法后,相信能够战胜未来的隐身战机。
LZ好一个资深军米啊{:3_91:}
楼主收集砖头的
垃圾贴啊~~~
只不过见了几个无人机模型,就开始胡吹秒杀地球最强了
作者听说过数据链和人工智能吗。
一个数据都没有,就开始扯战术了
还无名
我呸!
铁血中华出品{:se:}
从哪儿拷贝的?题目颇有铁血之风。。。
确实很扯
楼主好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好睡,别醒。
我就不明白了,中国怎么就这么多空谈家
最近每打开CD空版,都能闻到滚滚的TX、ZH味道扑面而来{:lei:}
最近人员分流严重??
写这么多字,不容易啊
楼主厉害
听到暗剑就知在扯了,那个目前十划还没有一撇。。。
yy强国的楷模。。。。
LZ真大才,佩服,佩服。在下深深的相信,正是LZ此文深刻的揭批了米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才使得米人在06年1月就最终放弃鸟E-10计划。当然穿越时空的必定是LZ。。。。。。

In January, 2006, the Air Force FY07 budget request revealed a reshaping of the E-10 program, with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E-10A SDD program, but maintained funding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single demonstration aircraft, now known as the E-10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am (TDP)."Mixed Signals."

以上E文选自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April 10, 2006.
LZ苦费心力写鸟这么多字,在下居然木有顶也米有看,实在是惭愧,赶紧顶下,顺大便拿下分。。。。
其实把一定最强一定干掉谁的内容去掉,还是可以的。
未来空战肯定是有人和无人的混合。
现在美国在无人机上投入更大发展更快。要不抓紧,变成人家用无人机打我们有人机。
寒假党提起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