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F-35最超前的其实是雷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1:29:04

F-22

F-22

F-22,F-35的隐身能力往往被军迷们津津乐道,其实我认为他们最强的是雷达!
常规概念是:你隐身的再好也就一个"躲"字,躲得再高明打不了我,我怕你啥?
你要打我那你先得找到我,那你雷达就得开机,你雷达一开机,那你的雷达波就暴露了你自已, 一旦发现,那我们就可以用反辐射先引导+后期主动雷达攻击的方式对其作出反击.
在双方相距几十公里远的距离上就算你先开了火,我也还是有后发制人发射导弹的时间,你要是一直不开机,那你就只能跟我在目视情况下打格斗了,这样你F-22也就跟咱一个料.

上述论点不无道理,但请了解一下F-22的雷达系统!

    F-22“猛禽”装备了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和ALR-94雷达告警接收机,F-35“闪电II”装备了AN/APG-81雷达和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电子战系统。
实际上,AN/APG-77与AN/APG-81都已经不是简单的机载火控雷达,而是多功能射频管理系统,如果将此二者的工作特点加以概括,那就是:多功能射频管理系统=以猝发脉冲跳频扩频为主要手段的低可截获特性+灵敏的威胁告警+主动电子对抗+多功能射频集成。
   有人认为低可探测飞机要想实现真正的低可探测,就必须将雷达和通信设备全部关闭或者不发射电磁信号,保持“无线电”静默,从而得出低可探测机并不可怕的结论。因为如果低可探测战斗机想要攻击敌机就必须打开雷达,或者必须依赖别机的传感器,而这时候被攻击的敌机就会感知到自己被照射从而规避或者反击;如果低可探测飞机不能自由使用自己的雷达,那它的作战效能显然不像宣传手册上那样可怕。这个理论在F-117“夜鹰”时代是成立的,事实上“夜鹰”为了实现低可探测性,就避免使用有源传感器,但是“夜鹰”的瑕疵并没有遗传给后代,目前流行的采用无源反低可探测雷达对低可探测机进行探测定位,然后进行打击的战术恐怕不会产生什么效果。
   AN/APG77是诺思罗普和雷声通力合作的巅峰之作!
    AN/APG77在工作的时候他的频率是不断变化的,数度非常的惊人!其频率是极难捕捉的。还有,AN/APG77采用雷达波束射频技术。您会认为雷达开机搜索就会被发现那是针对AN/APG77以外的雷达。传统雷达在收索的时候发出波束照射到物体后返回,这样获得了目标的位置,同时他的位置也就暴露给了对方,然而,AN/APG77不是这样工作的,它发出的探测波束在探测的时候分成n束,这n束波分别作用在不同的频段,用不同的能量发出,当这n束波遇到探测物体时就会返回,返回时他们汇聚成一束,将目标的位置告诉F-22。而被探测的雷达被AN/APG77探测时基本不会有反应,会认为是空气中的其他波辐射,因为n份波的每一份能量都很小,不足以让被探测雷达告警!即便有功率十分强大的雷达进行了报警,他也无法或得AN/APG77的波源,因为同时有很多波照射你,来自不同方向,不同频段。再退一步讲,就算他发现了AN/APG77的波源也无法锁定,当AN/APG77被锁定的时候他会从2000多个T/R模块中分出一部分能量来进行干扰,如果这时又有一部雷达对其锁定,他会再分出一部分进行干扰....直到锁定他的雷达放弃锁定,或者他飞出该雷达的探测范围!
    整个F-22上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它的雷达了 ,开机也无法被对手察觉,所以美国人才敢放弃在F-22上装被动红外侦测系统!!
      所以,AN/APG77的保密级别比飞机的隐身技术还高,看来确实是不奇怪的事情.

综上所述,F22的探测能力已经遥遥领先。

给你举一个例子:
目前所有先进的战斗机都会装备敌我识别系统,它的原理是一方发射经过加密的询问信号,一方进行应答。这种敌我识别方式的确有可能被对手破获,从而暴露己方位置。

但F22可以不用这样的方式。在隐身状态下,F22的敌我识别方式是这样进行的:APG-77雷达还具有非合作目标识别能力(NCTR),可不通过容易被截获的敌我识别问答装置对远方目标进行识别分类。非合作目标识别能力(NCTR)原理是,依靠APG-77雷达的逆向合成孔径技术的极高分辨率(达到30厘米)对远方迎头飞行的战斗机的发动机转动叶片的回波进行分析处理,计算远方战斗机的发动机的叶片数量和转速进行敌我识别。

目前别的国家都在研究什么样的雷达能发现F-22,但F-22却在使用雷达分析敌方发动机叶片的转速来进行敌我识别。。。。。。

所以我认为 F-22,F-35最超前的其实是雷达!

F-22

F-22

F-22,F-35的隐身能力往往被军迷们津津乐道,其实我认为他们最强的是雷达!
常规概念是:你隐身的再好也就一个"躲"字,躲得再高明打不了我,我怕你啥?
你要打我那你先得找到我,那你雷达就得开机,你雷达一开机,那你的雷达波就暴露了你自已, 一旦发现,那我们就可以用反辐射先引导+后期主动雷达攻击的方式对其作出反击.
在双方相距几十公里远的距离上就算你先开了火,我也还是有后发制人发射导弹的时间,你要是一直不开机,那你就只能跟我在目视情况下打格斗了,这样你F-22也就跟咱一个料.

上述论点不无道理,但请了解一下F-22的雷达系统!

    F-22“猛禽”装备了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和ALR-94雷达告警接收机,F-35“闪电II”装备了AN/APG-81雷达和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电子战系统。
实际上,AN/APG-77与AN/APG-81都已经不是简单的机载火控雷达,而是多功能射频管理系统,如果将此二者的工作特点加以概括,那就是:多功能射频管理系统=以猝发脉冲跳频扩频为主要手段的低可截获特性+灵敏的威胁告警+主动电子对抗+多功能射频集成。
   有人认为低可探测飞机要想实现真正的低可探测,就必须将雷达和通信设备全部关闭或者不发射电磁信号,保持“无线电”静默,从而得出低可探测机并不可怕的结论。因为如果低可探测战斗机想要攻击敌机就必须打开雷达,或者必须依赖别机的传感器,而这时候被攻击的敌机就会感知到自己被照射从而规避或者反击;如果低可探测飞机不能自由使用自己的雷达,那它的作战效能显然不像宣传手册上那样可怕。这个理论在F-117“夜鹰”时代是成立的,事实上“夜鹰”为了实现低可探测性,就避免使用有源传感器,但是“夜鹰”的瑕疵并没有遗传给后代,目前流行的采用无源反低可探测雷达对低可探测机进行探测定位,然后进行打击的战术恐怕不会产生什么效果。
   AN/APG77是诺思罗普和雷声通力合作的巅峰之作!
    AN/APG77在工作的时候他的频率是不断变化的,数度非常的惊人!其频率是极难捕捉的。还有,AN/APG77采用雷达波束射频技术。您会认为雷达开机搜索就会被发现那是针对AN/APG77以外的雷达。传统雷达在收索的时候发出波束照射到物体后返回,这样获得了目标的位置,同时他的位置也就暴露给了对方,然而,AN/APG77不是这样工作的,它发出的探测波束在探测的时候分成n束,这n束波分别作用在不同的频段,用不同的能量发出,当这n束波遇到探测物体时就会返回,返回时他们汇聚成一束,将目标的位置告诉F-22。而被探测的雷达被AN/APG77探测时基本不会有反应,会认为是空气中的其他波辐射,因为n份波的每一份能量都很小,不足以让被探测雷达告警!即便有功率十分强大的雷达进行了报警,他也无法或得AN/APG77的波源,因为同时有很多波照射你,来自不同方向,不同频段。再退一步讲,就算他发现了AN/APG77的波源也无法锁定,当AN/APG77被锁定的时候他会从2000多个T/R模块中分出一部分能量来进行干扰,如果这时又有一部雷达对其锁定,他会再分出一部分进行干扰....直到锁定他的雷达放弃锁定,或者他飞出该雷达的探测范围!
    整个F-22上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它的雷达了 ,开机也无法被对手察觉,所以美国人才敢放弃在F-22上装被动红外侦测系统!!
      所以,AN/APG77的保密级别比飞机的隐身技术还高,看来确实是不奇怪的事情.

综上所述,F22的探测能力已经遥遥领先。

给你举一个例子:
目前所有先进的战斗机都会装备敌我识别系统,它的原理是一方发射经过加密的询问信号,一方进行应答。这种敌我识别方式的确有可能被对手破获,从而暴露己方位置。

但F22可以不用这样的方式。在隐身状态下,F22的敌我识别方式是这样进行的:APG-77雷达还具有非合作目标识别能力(NCTR),可不通过容易被截获的敌我识别问答装置对远方目标进行识别分类。非合作目标识别能力(NCTR)原理是,依靠APG-77雷达的逆向合成孔径技术的极高分辨率(达到30厘米)对远方迎头飞行的战斗机的发动机转动叶片的回波进行分析处理,计算远方战斗机的发动机的叶片数量和转速进行敌我识别。

目前别的国家都在研究什么样的雷达能发现F-22,但F-22却在使用雷达分析敌方发动机叶片的转速来进行敌我识别。。。。。。

所以我认为 F-22,F-35最超前的其实是雷达!
回复 1# cvn-78

然而,AN/APG77不是这样工作的,它发出的探测波束在探测的时候分成n束,这n束波分别作用在不同的频段,用不同的能量发出,当这n束波遇到探测物体时就会返回,返回时他们汇聚成一束,将目标的位置告诉F-22。而被探测的雷达被AN/APG77探测时基本不会有反应,会认为是空气中的其他波辐射,因为n份波的每一份能量都很小,不足以让被探测雷达告警!即便有功率十分强大的雷达进行了报警,他也无法或得AN/APG77的波源,因为同时有很多波照射你,来自不同方向,不同频段----?????......
图真是漂亮啊,应该承认,比10强啊
楼上的朋友,别问我AN/APG77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我也不知道!
AN/APG77的保密级别不是我这种人能够了解的!
哈哈哈......
都在讨论丝带的布局,发动机,鸭翼。貌似雷达还没什么准信啊。
不只是雷达吧?
图中的F-22正在减速。
J-10B都用上啦
使用了许多90年代的敏感器件,许多技术都是为突破老毛子的防空网络-踢门用的。没那么神秘。LZ可以去某个法国论坛看看。


LZ正解啊,F-22,F-35最过人之处实际上是它们的雷达,电子设备.F-22的APG-77可不仅仅称为雷达了,或许称射频武器更合适,之前大家老是在它们的气动,机动性,隐身,重量等方面打转,却忽略了最先进,最致命方面---雷达

LZ正解啊,F-22,F-35最过人之处实际上是它们的雷达,电子设备.F-22的APG-77可不仅仅称为雷达了,或许称射频武器更合适,之前大家老是在它们的气动,机动性,隐身,重量等方面打转,却忽略了最先进,最致命方面---雷达
wywydjzt 发表于 2009-11-9 16:28


这一看就是文盲写的

LPI对于现在的雷达根本不是什么新技术了

当然要承认的是,APG-77和APG-81在这方面很强

18026_387993_01fb2.jpg
捕食之鹰 发表于 2009-11-9 18:08


还“正解”....

5美分都是没学过理工的文盲么?

APG-77很先进是不错,但拜托请使用正确的描述来吹嘘它
pzgr43 发表于 2009-11-9 18:12


不知所云,意思是说你理工很好吗?
怎么还有个女的牵着狗跑F22那去了!
敌我识别数叶片??遇到敌对国也装备F16或美国提供发动机的飞机怎么办??
为什么没介绍F35的雷达呢?APG-81不是说比apg-77先进了很多的
F22的雷达能否发现另一架F22?
矛对矛嘛,有点意思。。。
同问
要说雷达,EA-18G的AESA也是强悍的东东啊~~~~~
pzgr43 发表于 2009-11-9 18:12
我是5美分都是没学过理工的文盲,您来正确的描述吧!
最讨厌某些人开口就伤人。。。。。。
其实肚子里什么都没有!小白一个!
我等你的精彩描述!!!!!
F22就是就是一艺术品:$
额 不夸张的说
雷达设计算是丝带机上离md距离最近的了
如果、、、、、、
美国的电子技术真强,连上百公里外的发动机叶片数量都能判断···
阵列雷达最大的优势就是发射的电波是真正一条线,而普通PD雷达会向360度范围都发射雷达波,,
不学那一块,不懂!
楼主你就落后了,现在TG已经可以使用雷达分析对方飞行员头发的根数来进行敌我识别了。{:jian:}
还“正解”....

5美分都是没学过理工的文盲么?

APG-77很先进是不错,但拜托请使用正确的描述来吹嘘它
如果不懂这一行就别充专业。。。外行就用外行的眼光去看
本菜拙作幽灵利喙中的部分文字被楼主修改几处以后已经面目全非鸟……
原文部分文字如下:
“猛禽装备了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和ALR-94雷达告警接收机。闪电2装备了AN/APG-81和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电子战系统。上述两型有源相控阵雷达除了传统雷达的功能外,都还能用于情报侦察、电子干扰和通信。通常,有人认为隐身飞机要想实现真正的隐身,就必须将雷达和通信设备全部关闭或者不能使其发射电磁信号,达到“无线电”静默,从而得出隐身机并不可怕的结论。因为如果隐身战斗机想要攻击敌机就必须打开雷达,或者必须依赖别机的传感器,而这时候被攻击的敌机就会感知到自己被照射从而规避或者反击。如果隐身飞机不能自由使用自己的雷达,那隐身机的作战效能显然不像宣传手册上那样可怕。这个理论在夜鹰时代是成立的,事实上,夜鹰为了实现低可探测性避免了使用有源传感器。但是夜鹰不是猛禽,夜鹰的瑕疵并没有遗传给后代。目前流行的采用无源反隐身雷达对隐身机进行探测定位然后进行打击的战术恐怕也不会产生什么较大的效果。
        实际上,“猛禽之眼”APG-77与“闪电怒目”AN/APG-81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机载火控雷达,而是多功能射频管理系统。如果将此二者的工作特点加以概括,那就是:
       多功能射频管理系统= 以猝发脉冲跳频扩频为主要手段的低可截获特性+灵敏的威胁告警+主动电子对抗+多功能射频集成
       正如上文所述:打算通过截获隐身战斗机雷达信号,然后进行定位、打击的作战方式只是看起来可行,实际上,在看不见的空间中电磁信号的交锋才是真正的惊心动魄并且通常都在瞬间决出胜负。隐身战斗机的隐身不仅仅是外形的隐身,还有在电磁信号方面的低可截获特性。由于“猛禽之眼”APG-77在空优作战中更具代表性,下文主要以此为论述对象。
       代号APG77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电子传感器与系统分部研制的F22雷达是三两千个T/R模块构成的有源电扫阵(AESA)雷达.正是这一技术使F-22的性能有超群的能力,也正是AESA技术实现了雷达功能与电子情报收集、ECM干扰、监视和通信等功能的综合,也正因为AESA技术能如此集中地赋予一架隐身飞机众多的射频功能,才使从前认为隐身飞机若辐射电子信号会暴露自己位置的陈固观念重新刷新。APG77实现低可截获特性的主要手段包括猝发脉冲工作模式,跳频和扩频。
        现代雷达系统都采用数字电路设计,便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数字波束合成,编码解码等等现代雷达技术。基本所有的数字电路都需要在一个共同的时钟控制下运行。比如,在进行二进制数字通信时,接收端已知发送端只会发送“0”和“1”两种符号。但是在信号传播途中会叠加进各种形式的电磁噪声,接收端通常会采取一种叫做“门限判决”的形式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可以理解为“解读”)。门限判决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时钟的控制下,接收端用固定频率对接收信号进行抽样(可以理解为每隔固定时间就检测一次接收电路的电压值),若接收信号电压大于某个设定好的门限值,接收端就判决为“1”,若接收信号的电压值小于这个门限值就判决为“0”。大家可以看出,除了这个门限值很重要之外,发送端发送二进制信号的频率与接收端抽样接收信号的频率一定要同步。一旦“失步”(可以理解为同步被破坏),接收端就无法按照发送端发送信号的对应频率进行抽样。做一个浅显的比喻,当阅兵的时候,士兵们的步伐不能达到整齐的状态,阅兵方阵就很有可能会走乱。正是基于破坏敌方对于APG77信号截获同步的考虑,APG77采用猝发脉冲工作状态,其工作时每个脉冲发射的时间间隔不固定,也就是说脉冲的发射并不像其他雷达信号一样是周期的。这就对敌方截获APG77信号造成了很大麻烦。并且,APG77在工作时,也并不采用周期性的脉冲。换言之,其工作波形处于不断变化的模式。发射时间不固定,发射脉冲不固定,再结合下文将要探讨的频率捷变(工作频率不固定),也就是说APG77的信号各个参数都处于快速变化的状态。敌方告警接收机或者无源雷达即便截获了APG77的几个波形,也无法将这些频率,波形,时间上都不相同的信号识别为一个雷达发出的!这样来说,所谓的无源雷达别说定位隐身战斗机的辐射信号,恐怕就连正确的识别都很难达到!
        如果进一步说,猝发脉冲是将截获到APG77信号的敌方无源雷达迷惑搞晕,那么APG77所采取的扩频和跳频技术就根本没有给敌方无源传感器被搞晕的机会!----因为敌方传感器根本就无法探测到APG77的信号!
        其实,广义上的扩频技术是包括跳频的,但是为了能够清晰的让读者认识二者的区别,笔者将其分别阐述。跳频是一种利用载波跳变实现频谱展宽的扩频技术。广泛应用于抗干扰的通信和雷达系统中。其方法是把一个宽频段分成若干个频率间隔(称为频道,或频隙),由一个伪随机序列控制发射机在某一特定的驻留时间所发送信号的载波频率。从字面角度理解就是信号的频率不是固定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定跳来跳去的。如果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能够按照同样的规律调整发射和接收频率,就可以实现频率捷变。再做一个浅显的比喻,如果您和您的朋友各自有一台收音机,如果您和您的朋友按照商量好的方式调台,那您和您的朋友一定可以一直收听到相同电台的节目。虽然看似很麻烦,但是跳频技术让截获雷达信号的难度上升了相当的高度。在没有采用跳频技术时,打算截获一台雷达的信号只需要在一定的频率内进行搜索,如果在某个频点发现了较强电磁辐射,就可以认定已经截获了这个雷达的信号,再通过两个不同方向的截获信号的分析,就可以给此雷达的大致位置。但是打算截获采取跳频技术的雷达就绝对不那么简单了,频率捷变雷达的频率时刻出于跳变之中,即便在一定频点上能截获到一星半点的信号,也会由于雷达频率捷变立刻失去对其频率的跟踪,除非截获方能够一定程度的掌握频率捷变雷达跳频的规定从而进行稳定跟踪。在没有掌握敌方雷达频率捷变规律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大范围频段搜索的手段去“碰运气”。也就是说,现有条件下,企图对APG77进行稳定跟踪基本上不现实,所谓的“无源反隐身雷达”最多能够截获APG77一定的电磁辐射在运气良好的情况下也许能够对猛禽实施粗略定位。但是这种定位既不稳定也没有足够的精度。
       再退一万步说,如果对猛禽通过长时间跟踪,获得了大量APG77电磁辐射信号,从而进行了大量数学分析掌握了其频率捷变规律呢?是否可以说是达到反隐身要求了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APG77不仅仅采取了频率捷变技术,而且划时代的采取了“伪随机码扩频”信号处理技术。扩频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传输技术。扩频技术是利用同域传输数据(信息)无关的码对被传输信号扩展频谱,使之占有远远超过被传送信息所必需的最小带宽。由于课本上对于扩频原理采取的是“相乘扩频码扩频再相乘扩频码解扩”的介绍涉及过多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笔者采用一种浅显但是不是很严谨的方式向读者们解释一下,如果说跳频技术是通过让雷达信号的频率跳变而减少被截获概率的话,扩频就是让雷达信号在同时出现在多个频点!如果我们把起伏的电磁背景噪声的频域比喻成一个湖泊波光粼粼的水面,雷达辐射脉冲比喻成露出水面的石头。猝发脉冲技术就是让石头露出水面的时间符合某种随机性,没有任何节奏感,让无源雷达无法有效的截获;脉冲变换技术就是让每次露出水面的石头都不一样,让无源雷达无法有效识别;频率捷变技术就是让每次石头露出水面的位置都不同,迫使敌方必须同时监视整个湖面并且无法进行跟踪;而扩频技术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石头根本就不露出水面!读者也许会惊讶,雷达发射机的信号完全掩盖在噪声之下,那雷达接收机又如何有效的接收自身雷达发出的信号?让笔者再次用一个生活上的比喻进行说明。扩频技术其实是把信号进行分解,信号被分解后就形成了成百上千的小信号(现代扩频系统的扩频系数可以达到上千!),而发射机就把每个小信号分配到一个频点上,不同的小信号被分配到不同的频点上---就像把成百上千个萝卜埋在农田里---然后同时向一个方向发射出去。由于每个小信号的功率极小,每个小信号都会被掩盖在背景电磁噪声之下(就像海洋的背景噪声可以掩盖潜艇的噪声一样,不过这个例子讲的是是声波,雷达是电磁波),在这些小信号碰到目标后就会形成回波,同时被反射回接收机。对于接收机来讲,它看到的只是一望无垠的农田(因为萝卜都被埋在农田下面),但是发射机埋萝卜的精确位置(也就是每个小信号的具体频点)告知接收机,接收机就按照发射机的地图---“按图索萝卜”---将隐藏在农田一下的萝卜一一挖出(也就是将每个小信号从各自的频点里找出来)。最后就是把找到的小信号组成原来的大信号,在根据这个大信号的方向,相位,频率或者传播时间去解算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等参数。而无源雷达是完全不可能弄清每个小信号的频点的!也就是说,无源雷达或者其他告警设备即便是已经被APG77反复照射多次,也只能盯着平静的湖面丝毫不知自己已经被强悍的猛禽握在爪中,致命的导弹随时都会从天而降。想要截获APG77的信号就必须对噪声随机起伏下的信号特征进行详尽综合的分析,就像下水摸石头,只有整个湖底都被摸完,大部分小石头都被找到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截获的要求。而这本身就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程,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没有出现能对“伪随机码扩频”雷达信号进行准确截获无源雷达或者雷达告警接收机。由于“伪随机码扩频”雷达信号的低可截获特性极强,为了在将来能够有可能应对此类雷达信号,雷达学术界已经开始了一门叫“智能频域检测”学科的研究。其研究目的就是找到能够成功截获“伪随机码扩频”雷达信号的可实用算法,但是目前只能找到少数可行的理论算法,而且都对无源雷达和雷达告警设备的实时处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事实上,笔者也曾经企图通过对于噪声信号和“伪随机扩频”信号的差异分析来达到截获此类信号的目的。但是,如同前文所述,所需要的实时处理能力已经大大超过目前所有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计算能力,而且笔者在前文仅仅讲述的是扩频信号的基础知识,实际上,为了防止通过信号与噪声的统计特性差别而截获伪随机扩频信号,美国人还在“伪随机”上做足文章。“伪随机”顾名思义,就是信号从统计上来讲很像随机噪声,但是对于清楚信号数学特性的发射机来讲,这种随机性只是表面的。通过伪随机扩频,雷达信号已经在功率谱密度、统计特性上与噪声信号没有明显差别,不通过大量数学解析根本无法有效区分。而以猝发脉冲跳频扩频为主要手段的低可截获特性还仅仅是APG77所采取的电子对抗措施中的一个,美国极强的雷达研制能力和信号处理科研水平可见一斑!”
当初在虚幻上,为了APG-77拍了像楼主这类人好多砖。现在想拍,却发现没兴趣了。
龙腾日月 发表于 2009-11-9 22:31


    说白了其实就是两个字“扩频”……
时分,频分,跳频,加电脑,加算法......
貌似没什么天顶星的
不过对雷达技术不太懂,楼主可以说说"来自不同方向"的波源是什么原理么?
ef22000 发表于 2009-11-9 21:59


错误,相扫雷达也是多个球面波束的等权或者不等权叠加,也有旁瓣和主瓣,其中旁瓣也是在大角度范围内存在的……
龙腾日月 发表于 2009-11-9 23:28


    哦??:o
龙腾日月 发表于 2009-11-9 22:31

哦,基本上就依靠发射单元的多寡了?
另外,分解的频点过多会不会对信号合成的功率产生不利的影响?
fmbfmb 发表于 2009-11-9 22:48

也想学习下----"来自不同方向"波源的什么原理。
捕食之鹰 发表于 2009-11-9 18:08

    这图和谐
发动鸡就被无视了?
这个脸撞枪口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