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中国卫星工作者眼中的巴西同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9:35:54
中国卫星工作者眼中的巴西同行


作   者:孙宏金



管理严格的“老巴”
  1999年10月14日,中巴“资源”一号卫星(CBERS-1)发射成功,2000年3月,正式在轨交付使用。
这是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颗长寿命传输型对地观测资源遥感卫星,至今已超过设计寿命期,运行正常。
  在空间领域的这一合作中,巴西空间院的科技人员一板一眼地“较真”,规规矩矩地“抠门”,给中国的卫星
研制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年后,“资源”一号卫星电源系统年轻的副主任设计师韩波谈起他的巴西同行,
仍然是意犹未尽。我们管巴西人叫“老巴”。开始觉得不大好听,叫惯了,觉得挺亲切的。
  与巴西合作,感受最深的是巴西卫星研制中的文件体系,由于巴西在空间技术领域有过与欧洲和美国合作
的历史,许多科技人员在欧美学习工作过,因此他们通行的是国际上的习惯做法,即不用嘴说、不靠经验,靠
文件说话。文件就是法规,文件高于一切。
  “老巴”干活有一整套文件体系,总体设计人员按标准格式编写规范,一条一条非常清楚,规范出来后,到
社会上招标,听厂商介绍怎样来满足你的规范,从中择优选择一个厂家生产。产品出来后,按规范逐条测试,
符合文件要求就放行;不符合,对不起,重来。如果总体要修改设计文件,厂商会毫不客气地说,对不起,再
加钱。在他们那里,行政干预、通融协商一般不大起作用,起作用的是经济关系。
  总体设计人员按规范标准编写规范,测试人员按规范要求逐条编写测试细则;测试细则编写后,由总体人
员审核、批准,测试人员再按细则工作。完成测试工作后,写出测试报告,交总体设计人员审核。测试人员在
工作过程中按文件的步骤操作,如出现错误,由总体人员负责;不按文件步骤操作,出了错由测试人员负责,
责任非常明确。而我们制造一颗卫星,总体任务书出来后,由主管分系统的研究所去研制,零部件选定厂家生
产,有时为了照顾厂家有活干,干脆由有关部门指定厂家。一旦设计方案某个地方要改动,下边涉及到的一串
单位都要改,这时往往是通过行政或协商的办法加以解决,产生很多麻烦,很难达到快、好、省。
  其实,“老巴”也很羡慕我们的协作精神和一旦定了的事就干的做法。一次,在工作中,正赶上缺一根电缆
,紧急情况下,我来不及请示,就按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跑出去自己掏钱买了一根,“老巴”怀着不解的眼光
看着我:这能报销吗?我说为工作的事没问题。他们听后摇头说,如果在巴西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按着文件规
定的程序走,往往一拖好长时间就过去了。
  与“老巴”一起干活,工作的每一步都要有文件,按文件干,没有文件不开工。如果你说今天咱们要干这件事,

或哪个地方要改动一下,他马上就要问有文件吗。没文件,打死他,他也不干。“老巴”做事的原则是“文件总是对
的,一切按文件办”。如果文件不对,先修改文件后再干。因此,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文件,今天干什么,
有什么要求,怎样规定的,工作程序是什么,非要把一条一条搞清楚后再干。“老巴”的这种做法看起来很烦琐,
但依靠非常完备的文件体系来控制,确实给工作质量提供了保障。我在资源卫星上搞电源已经10多年了,卫星
上仅二次电源就有100多台,每天和各种电压插头电缆打交道,总会有疏忽的时候。可是,这么多年电源开关了
几千上万次,没发生过一次人为的质量事故,其中的奥秘就是得益于有一套非常完备的文件体系和良好的工作习
惯。10多年来,我们系统的各种文件摞起来竟有10米多厚。
  “老巴”的文件意识、规定意识是自觉的。就拿进入工作间不准擦口红和化妆来说,我们是领导经常讲,有关
部门反复查,可还是有人不注意或忘记了。我曾问过巴西分管质量控制的伊朗先生,巴西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
题的?他瞪着眼睛打量我,觉得很奇怪:这不是个问题,洁净厂房有相应的洁净要求,在我们那里要干这个活,
就要这样做,要不就别干。文件高于一切,谁也不得违反。这就是“老巴”的规章制度观念。
爱较真的“老巴”
  巴西人做事严谨,爱较真,体现在方方面面,有时显得很固执。有些做法在中国人看来很没有人情味,
很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可是“老巴”们却觉得非常正常。
  一次,我陪7个“老巴”逛长城,大家把钱拿出来统一买门票。逛完长城后,还剩下10多元钱。这时,他们
拿出计算器,7个人把钱分得清清楚楚。还有一次,工作完了很高兴,两个“老巴”请我吃饭,一个掏了50元钱
给服务员,另一个当场就给了伙伴25元。事后,当谈起这件事时我说,如果中国人在饭桌上这样做,客人会
认为不礼貌的,在我们中国请客花多少钱是不愿意让客人知道的。“老巴”瞪着眼睛纳闷。
  资源卫星做环境试验的时候,“老巴”吃饭是先划勾,最后统一结账。工作结束结账时,一位“老巴”说多收
了他50块钱,怎么劝也不上车。这时,我们的一个调度拿出100元钱替他交上,可他还是不肯,说,我不是为
这钱,是说的这个道理。按理说,每天100多美元的工作津贴,“老巴”们不该如此“抠门”,可透过他们处理钱财
的态度,足可以折射出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一丝不苟,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
  “老巴”们爱较真不仅体现在生活方面,更体现在工作上。
  巴西空间院的人每天上班都背着一个大书包,那可不是一般的书包,里面装的是他们多年来劳动的成果,
是能力。
  一名科技人员从进入巴西空间院时起,每天做过什么工作,进行过什么试验,工作的每一步,结果如何,
都有详细的记录。在与中方人员一道工作中,这个大本子随身带着,看到我们做什么,他们就立刻记下来,
不久就记下厚厚的一本子。在他们看来,这是我的能力问题,记录的少说明能力差,别人会笑话的。一次,在
工作中因插头少,我将一个插头拔下来,谁知巴西同行正在使用这个插头,结果他的计算机断电了,虽然并未
影响工作,可就这件小事,在当天的记录上,他还是记了一笔:韩波拔掉插头,造成计算机断电。你看,工作
细不细。
  “老巴”记下来的东西有时还真管用,他们往往就是靠这个大本子来较真的。有一次,巴西分管质量的负责
人伊朗验收蓄电池时,发现加热带有气泡,中方生产厂家说原来就有,可爱较真的伊朗说当时是有,但没有这
样大;中方人员说原来就这样,双方各持己见。这时伊朗说,我的文件上有记录,不然,你也拿你的记录来。
中方人员翻来翻去虽然找到了当时的记录,可是,记录倒是有,但没说明气泡多大。由于缺乏完整的记录,无
法说服“老巴”,只能返修。
  对待工作中的问题,他们就是这样靠查文件来一追到底的。而一旦离开巴西空间院时,这些记载就会留给
后来人。在“老巴”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学,这段工作经历是一笔财富,不属于个人,人走了
必须交给单位,因为所有记载属于文件体系,属于单位。此外,留下这些资料,别人可以在你的基础上学得更
快。从我1989年参加中巴谈判到现在,当时参加谈判的巴西同行走了一拨又一拨,可是,他们的工作非但没有
受到影响,反而很好地延续了下来,其中的奥秘就是靠完整的文件管理体系。
  再看看我们可就不同了。巴西人是把东西留在文件上,我们则是把什么东西都装在脑子里,一件事干完了
就拉倒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某个岗位的关键人物一旦退休或离开这个单位,就把什么都带走了,这项工
作也就断档了,接替的人还要从头来。人才青黄不接,人员跳槽影响工作,一直是困扰中国航天的难题。可这
些问题在巴西并不存在,从中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
玩儿命工作的“老巴”
  在中方人员眼中,许多“老巴”都是工作狂,玩儿活不要命,可他们却谦虚地说,比起美国人我们差远了。
  专科毕业的吉阿米5年前进入巴西空间院干测试的时候,连卫星是什么都不清楚,可是5年来,他每天都静
静地坐在计算机前一门心思干,如今他编出的测试软件我们都在使用。每当看到他的杰作被别人使用时,他总
是自豪地称自己为测试专家。其实,称为专家也许并不过分,因为通过5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他的能力确实已
超出了同行。
  我们则什么都干,虽然干的也特累,可往往没有给自己和别人留下什么东西,到头来,充其量也只能是个
杂家。
  资源卫星的帆板是中方设计巴西承制的,作为帆板的负责人,塞留和他的同伴劳诺对帆板的热爱简直到了
痴迷的程度,卫星发射前夕在厂房里要对帆板进行清洗,他们从早到晚不停地干,就没见他们歇一会儿。卫星
帆板上共有14 412块电池片,他们先是用乙烯洗、用小刷子刷;电池片的缝隙用画笔刷,用清洗液清洗,用镜
头纸擦,再用酒精和混合液清洗。每片电池片,每个缝隙不知擦了多少遍。在干活时,他们戴着大口罩,只露
一双眼睛,默默地干。不论你什么时候看他,他都这样在干,甚至也看不到他们之间说什么,即使周围有什么
动静,他们连头也不回,简直像个机器人,就这样整整干了一个星期,把整个帆板上的电池片清洗的像一面镜
子。
  在中方进行帆板验收时,发现个别电池片有裂痕,中方专家要求验证裂痕对帆板性能的影响,写出报告。
巴西专家对带裂痕的、不带裂痕的、半裂不裂的电池片,进行了1 200次对比试验,终于拿出了令人信服的结
论。你看,这就是玩命工作的“老巴”。
  每天“老巴”下班都晚,因为没到下班时间,他们是不作下班准备的,到了下班时间,他们才开始收拾东西
,电源一个一个地检查,把灯关掉,门锁好,一切收拾利索了后才离开。
  他们虽然不像我们这样讲“奉献”,但却这样做,为了工作也要经常付出牺牲。
 
  参加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工作以来,深深地体会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国际合作卫星”的真实含义。
中国航天从小到大,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同时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但总是经验的多于科学
的,一个好的方法又往往总是不能坚持长久,同时,我们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精神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
距。如何将巴方工作中的这些优点与中国航天人几十年的技术和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每一位从事中巴地球资
源卫星工作同志至今都在深深思考的问题。□中国卫星工作者眼中的巴西同行


作   者:孙宏金



管理严格的“老巴”
  1999年10月14日,中巴“资源”一号卫星(CBERS-1)发射成功,2000年3月,正式在轨交付使用。
这是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颗长寿命传输型对地观测资源遥感卫星,至今已超过设计寿命期,运行正常。
  在空间领域的这一合作中,巴西空间院的科技人员一板一眼地“较真”,规规矩矩地“抠门”,给中国的卫星
研制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年后,“资源”一号卫星电源系统年轻的副主任设计师韩波谈起他的巴西同行,
仍然是意犹未尽。我们管巴西人叫“老巴”。开始觉得不大好听,叫惯了,觉得挺亲切的。
  与巴西合作,感受最深的是巴西卫星研制中的文件体系,由于巴西在空间技术领域有过与欧洲和美国合作
的历史,许多科技人员在欧美学习工作过,因此他们通行的是国际上的习惯做法,即不用嘴说、不靠经验,靠
文件说话。文件就是法规,文件高于一切。
  “老巴”干活有一整套文件体系,总体设计人员按标准格式编写规范,一条一条非常清楚,规范出来后,到
社会上招标,听厂商介绍怎样来满足你的规范,从中择优选择一个厂家生产。产品出来后,按规范逐条测试,
符合文件要求就放行;不符合,对不起,重来。如果总体要修改设计文件,厂商会毫不客气地说,对不起,再
加钱。在他们那里,行政干预、通融协商一般不大起作用,起作用的是经济关系。
  总体设计人员按规范标准编写规范,测试人员按规范要求逐条编写测试细则;测试细则编写后,由总体人
员审核、批准,测试人员再按细则工作。完成测试工作后,写出测试报告,交总体设计人员审核。测试人员在
工作过程中按文件的步骤操作,如出现错误,由总体人员负责;不按文件步骤操作,出了错由测试人员负责,
责任非常明确。而我们制造一颗卫星,总体任务书出来后,由主管分系统的研究所去研制,零部件选定厂家生
产,有时为了照顾厂家有活干,干脆由有关部门指定厂家。一旦设计方案某个地方要改动,下边涉及到的一串
单位都要改,这时往往是通过行政或协商的办法加以解决,产生很多麻烦,很难达到快、好、省。
  其实,“老巴”也很羡慕我们的协作精神和一旦定了的事就干的做法。一次,在工作中,正赶上缺一根电缆
,紧急情况下,我来不及请示,就按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跑出去自己掏钱买了一根,“老巴”怀着不解的眼光
看着我:这能报销吗?我说为工作的事没问题。他们听后摇头说,如果在巴西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按着文件规
定的程序走,往往一拖好长时间就过去了。
  与“老巴”一起干活,工作的每一步都要有文件,按文件干,没有文件不开工。如果你说今天咱们要干这件事,

或哪个地方要改动一下,他马上就要问有文件吗。没文件,打死他,他也不干。“老巴”做事的原则是“文件总是对
的,一切按文件办”。如果文件不对,先修改文件后再干。因此,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文件,今天干什么,
有什么要求,怎样规定的,工作程序是什么,非要把一条一条搞清楚后再干。“老巴”的这种做法看起来很烦琐,
但依靠非常完备的文件体系来控制,确实给工作质量提供了保障。我在资源卫星上搞电源已经10多年了,卫星
上仅二次电源就有100多台,每天和各种电压插头电缆打交道,总会有疏忽的时候。可是,这么多年电源开关了
几千上万次,没发生过一次人为的质量事故,其中的奥秘就是得益于有一套非常完备的文件体系和良好的工作习
惯。10多年来,我们系统的各种文件摞起来竟有10米多厚。
  “老巴”的文件意识、规定意识是自觉的。就拿进入工作间不准擦口红和化妆来说,我们是领导经常讲,有关
部门反复查,可还是有人不注意或忘记了。我曾问过巴西分管质量控制的伊朗先生,巴西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
题的?他瞪着眼睛打量我,觉得很奇怪:这不是个问题,洁净厂房有相应的洁净要求,在我们那里要干这个活,
就要这样做,要不就别干。文件高于一切,谁也不得违反。这就是“老巴”的规章制度观念。
爱较真的“老巴”
  巴西人做事严谨,爱较真,体现在方方面面,有时显得很固执。有些做法在中国人看来很没有人情味,
很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可是“老巴”们却觉得非常正常。
  一次,我陪7个“老巴”逛长城,大家把钱拿出来统一买门票。逛完长城后,还剩下10多元钱。这时,他们
拿出计算器,7个人把钱分得清清楚楚。还有一次,工作完了很高兴,两个“老巴”请我吃饭,一个掏了50元钱
给服务员,另一个当场就给了伙伴25元。事后,当谈起这件事时我说,如果中国人在饭桌上这样做,客人会
认为不礼貌的,在我们中国请客花多少钱是不愿意让客人知道的。“老巴”瞪着眼睛纳闷。
  资源卫星做环境试验的时候,“老巴”吃饭是先划勾,最后统一结账。工作结束结账时,一位“老巴”说多收
了他50块钱,怎么劝也不上车。这时,我们的一个调度拿出100元钱替他交上,可他还是不肯,说,我不是为
这钱,是说的这个道理。按理说,每天100多美元的工作津贴,“老巴”们不该如此“抠门”,可透过他们处理钱财
的态度,足可以折射出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一丝不苟,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
  “老巴”们爱较真不仅体现在生活方面,更体现在工作上。
  巴西空间院的人每天上班都背着一个大书包,那可不是一般的书包,里面装的是他们多年来劳动的成果,
是能力。
  一名科技人员从进入巴西空间院时起,每天做过什么工作,进行过什么试验,工作的每一步,结果如何,
都有详细的记录。在与中方人员一道工作中,这个大本子随身带着,看到我们做什么,他们就立刻记下来,
不久就记下厚厚的一本子。在他们看来,这是我的能力问题,记录的少说明能力差,别人会笑话的。一次,在
工作中因插头少,我将一个插头拔下来,谁知巴西同行正在使用这个插头,结果他的计算机断电了,虽然并未
影响工作,可就这件小事,在当天的记录上,他还是记了一笔:韩波拔掉插头,造成计算机断电。你看,工作
细不细。
  “老巴”记下来的东西有时还真管用,他们往往就是靠这个大本子来较真的。有一次,巴西分管质量的负责
人伊朗验收蓄电池时,发现加热带有气泡,中方生产厂家说原来就有,可爱较真的伊朗说当时是有,但没有这
样大;中方人员说原来就这样,双方各持己见。这时伊朗说,我的文件上有记录,不然,你也拿你的记录来。
中方人员翻来翻去虽然找到了当时的记录,可是,记录倒是有,但没说明气泡多大。由于缺乏完整的记录,无
法说服“老巴”,只能返修。
  对待工作中的问题,他们就是这样靠查文件来一追到底的。而一旦离开巴西空间院时,这些记载就会留给
后来人。在“老巴”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学,这段工作经历是一笔财富,不属于个人,人走了
必须交给单位,因为所有记载属于文件体系,属于单位。此外,留下这些资料,别人可以在你的基础上学得更
快。从我1989年参加中巴谈判到现在,当时参加谈判的巴西同行走了一拨又一拨,可是,他们的工作非但没有
受到影响,反而很好地延续了下来,其中的奥秘就是靠完整的文件管理体系。
  再看看我们可就不同了。巴西人是把东西留在文件上,我们则是把什么东西都装在脑子里,一件事干完了
就拉倒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某个岗位的关键人物一旦退休或离开这个单位,就把什么都带走了,这项工
作也就断档了,接替的人还要从头来。人才青黄不接,人员跳槽影响工作,一直是困扰中国航天的难题。可这
些问题在巴西并不存在,从中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
玩儿命工作的“老巴”
  在中方人员眼中,许多“老巴”都是工作狂,玩儿活不要命,可他们却谦虚地说,比起美国人我们差远了。
  专科毕业的吉阿米5年前进入巴西空间院干测试的时候,连卫星是什么都不清楚,可是5年来,他每天都静
静地坐在计算机前一门心思干,如今他编出的测试软件我们都在使用。每当看到他的杰作被别人使用时,他总
是自豪地称自己为测试专家。其实,称为专家也许并不过分,因为通过5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他的能力确实已
超出了同行。
  我们则什么都干,虽然干的也特累,可往往没有给自己和别人留下什么东西,到头来,充其量也只能是个
杂家。
  资源卫星的帆板是中方设计巴西承制的,作为帆板的负责人,塞留和他的同伴劳诺对帆板的热爱简直到了
痴迷的程度,卫星发射前夕在厂房里要对帆板进行清洗,他们从早到晚不停地干,就没见他们歇一会儿。卫星
帆板上共有14 412块电池片,他们先是用乙烯洗、用小刷子刷;电池片的缝隙用画笔刷,用清洗液清洗,用镜
头纸擦,再用酒精和混合液清洗。每片电池片,每个缝隙不知擦了多少遍。在干活时,他们戴着大口罩,只露
一双眼睛,默默地干。不论你什么时候看他,他都这样在干,甚至也看不到他们之间说什么,即使周围有什么
动静,他们连头也不回,简直像个机器人,就这样整整干了一个星期,把整个帆板上的电池片清洗的像一面镜
子。
  在中方进行帆板验收时,发现个别电池片有裂痕,中方专家要求验证裂痕对帆板性能的影响,写出报告。
巴西专家对带裂痕的、不带裂痕的、半裂不裂的电池片,进行了1 200次对比试验,终于拿出了令人信服的结
论。你看,这就是玩命工作的“老巴”。
  每天“老巴”下班都晚,因为没到下班时间,他们是不作下班准备的,到了下班时间,他们才开始收拾东西
,电源一个一个地检查,把灯关掉,门锁好,一切收拾利索了后才离开。
  他们虽然不像我们这样讲“奉献”,但却这样做,为了工作也要经常付出牺牲。
 
  参加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工作以来,深深地体会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国际合作卫星”的真实含义。
中国航天从小到大,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同时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但总是经验的多于科学
的,一个好的方法又往往总是不能坚持长久,同时,我们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精神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
距。如何将巴方工作中的这些优点与中国航天人几十年的技术和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每一位从事中巴地球资
源卫星工作同志至今都在深深思考的问题。□
文化差异
本来就应该的事情,在TG变成条例都没人遵守。做了,还要歌功颂德。。。。。。啥时候才没有这个现象?{:3_88:}

...这样靠查文件来一追到底的。而一旦离开...,这些记载就会留给后来人。在“老巴”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学,这段工作经历是一笔财富,不属于个人,人走了必须交给单位,因为所有记载属于文件体系,属于单位。此外,留下这些资料,别人可以在你的基础上学得更快。......。
  再看看我们可就不同了。巴西人是把东西留在文件上,我们则是把什么东西都装在脑子里,一件事干完了就拉倒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某个岗位的关键人物一旦退休或离开这个单位,就把什么都带走了,这项工作也就断档了,接替的人还要从头来。人才青黄不接,人员跳槽影响工作,一直是困扰中国航天的难题。可这些问题在巴西并不存在,从中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
玩儿命工作的“老巴”uiopuiop 发表于 2009-10-21 18:54


看了这段,感同身受,斯言致哉。

在日企打工时就是典型的文件化管理,安装个程序都记录步骤,新员工进门学习一个礼拜,立马就考核承担任务,真正是对企业单位的业务技术积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国企打工,老前辈们根本没有做文件记录的习惯,老刘写的程序调试的机器别人谁都不知道。。。。。。同时企业里根本就没有标准的新员工培训机制,就是让一个老师傅带你,其他什么教材课程一概没有,或者非常粗糙。。。当然这是我们公司的情况。也许,偶也相信应该有别的国企比我们公司要做的好得多。

国外的管理真的比国内单位细致很多,强大的管理造就强大的企业,而只有靠众多强大的企业,才能托举起一个强盛的国家。现在去了国企打工,真正对管理的重要性有了切身的体会。
...这样靠查文件来一追到底的。而一旦离开...,这些记载就会留给后来人。在“老巴”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学,这段工作经历是一笔财富,不属于个人,人走了必须交给单位,因为所有记载属于文件体系,属于单位。此外,留下这些资料,别人可以在你的基础上学得更快。......。
  再看看我们可就不同了。巴西人是把东西留在文件上,我们则是把什么东西都装在脑子里,一件事干完了就拉倒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某个岗位的关键人物一旦退休或离开这个单位,就把什么都带走了,这项工作也就断档了,接替的人还要从头来。人才青黄不接,人员跳槽影响工作,一直是困扰中国航天的难题。可这些问题在巴西并不存在,从中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
玩儿命工作的“老巴”uiopuiop 发表于 2009-10-21 18:54


看了这段,感同身受,斯言致哉。

在日企打工时就是典型的文件化管理,安装个程序都记录步骤,新员工进门学习一个礼拜,立马就考核承担任务,真正是对企业单位的业务技术积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国企打工,老前辈们根本没有做文件记录的习惯,老刘写的程序调试的机器别人谁都不知道。。。。。。同时企业里根本就没有标准的新员工培训机制,就是让一个老师傅带你,其他什么教材课程一概没有,或者非常粗糙。。。当然这是我们公司的情况。也许,偶也相信应该有别的国企比我们公司要做的好得多。

国外的管理真的比国内单位细致很多,强大的管理造就强大的企业,而只有靠众多强大的企业,才能托举起一个强盛的国家。现在去了国企打工,真正对管理的重要性有了切身的体会。
这个帖子要真讨论起来,恐怕又是乱战了。。。路过。。{:3_80:}
疯狂的伊万伊万 发表于 2009-10-21 19:32
的确有这危险,俺也不蹚浑水……

看了,回了,匿了……
:D都有一套,各有特色
这篇文章的风格杂那么熟悉,让我想起了那篇著名的阿三(廉洁出战斗力)的文章。就我所知这完全不是巴西人的风格,倒是像日本人或者德国人,我表示怀疑。
这种东西看多了,没意思。小心打脸。
请看这个打脸贴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 ... 474&BoardID=190
路过。。。
好象在哪看过。。


现代企业都是这样
没什么好觉得影响深刻的吧
不就是一系列SOP啊之类的
难道作者觉得中国研发卫星这种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靠系统的管理而是只用个人大脑记忆??

作者肯定没见过什么是长纤维布/纸...{:3_84:}

现代企业都是这样
没什么好觉得影响深刻的吧
不就是一系列SOP啊之类的
难道作者觉得中国研发卫星这种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靠系统的管理而是只用个人大脑记忆??

作者肯定没见过什么是长纤维布/纸...{:3_84:}
6S是不是就是这种工作方法啊?
唉~~~还是楼上说的对,这样的帖子说到底又要开始挖国人的不是了
4# ShadowSnake


那你是没遇上真正的国企。
规章制度可是一板一眼的。
企业标准也是工作的准则。
我也感觉比较假。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媒体总有为外国歌功颂德的习惯。
挺有意思的
说其根源也就是文化的差异,想想巴西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本来根我们国家差不多的,但是在航天上现在差大了,就是因为管理上太死了,如果我们为一根线可以等上一两天,那现在也就跟他差不多了,不可能现在什么都上天了.最好的是把两个国家的优点结合起来,但那是非常难的.
[:a6:]把巴西换个啥其他国家的 本文也成立的
不是吧,上次CCAV播了一档节目,就是中巴资源卫星的专题。里面说起“老巴”都不怎么较真的啊,有点马虎的样子,为此节目里还特意举了个例子:太阳能电池板在总装前最后一次打开测试,测试完不知道怎么的,板上少了个螺丝,这时候老巴没怎么在意,但是中方坚持重新把折叠好的电池板重新打开一点点的检查,最后在电池板的夹缝里找到螺丝。
其实也正常,正规点企业都比较重视这个,很多时候,规矩和效率的确有点矛盾。

当然,那些坚持说,没矛盾的,肯定是领导的料,思路是领导思路。
做企业也是这样管理的,特别是外资厂,而且还更细更严.
文化差异
iso9000
往好里说是契约精神,责任分明;往坏里说是不愿意多负责任。
如果是一个成熟稳定的社会,这么做不会出乱子;如果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这样做就是缺乏进取精神。
当年跟党国打仗的时候,如果林彪粟裕以及手下官兵也是这么干,天下也拿不下来。
我觉得是本质上是法制和人治的区别!
老巴如何咱不知道,不过航天遇到的这些现象应该军工都有……
看起来有点烧饼的味道,说了那么多不久是想说体制问题吗?人种问题吗?
体制党出来认领啊。
没在国企上过班就别TM出来瞎扯!市场经济到发展到这年头了,你去看看国企的条条本本要啥有啥。

你要说德国、小日本的一丝不苟大家肯定没意见,拿巴西也来说事???
我觉得做事情条理化是对的。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但是当把所有人的智慧给分门别类的归纳总结出一个数据库来,无论是对以后的工作,还是对现在工作的管理,都可以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据。不是一个简单的推卸责任的问题,而是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工作很有帮助。
不予置评
wj_wj 发表于 2009-10-21 22:08


科研上管理要松,生产上管理要紧。研发的时候,只要把所有做过的事都记录下来,那就尽量放开了干。生产的时候,则要一板一眼的按照文件条例干,错一点都不可以。
warmud 发表于 2009-10-21 21:52
都03年的ID了,说话别想当然。偶已经说了,偶说的只是偶的单位的情况,没说其他国企。

至于偶的单位是不是“真正”国企,就8是您说了算了,不知道一个建厂50年毛泽东朱德亲临视察的国有厂在您法眼里算不算“真正的国企”。

要说制度,制度是一板一眼,可有多少人遵守就是问题了。要严格的说,每天至少每个车间里都有违反劳动纪律的情况,例如不穿工作服、前一阵天热时穿凉鞋进车间,工件、部件摆放不合规范等等。。。

还有就是制度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没有与时俱进,厂里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时期和大工业时代气息,没有发展出一套体现信息技术时代特色的管理方式。LZ贴的文章中有一部分的确反映了当前部分国企管理制度的缺陷,许多方式方法效率较低,非常有必要进行改进。
可是这么一板一眼的巴西人,也没把人送上太空。
路过
都是扯淡,咱家的国企规矩文件多如牛毛,就连厂区走路都要在规定的30CM黄线内行走,一步步都有标准文件指导
人亡政息,中国的传统了
这是典型的西方人的工作方式。
凡是在外企工作过的,多少都有些感受的。
这说的是日本或德国,我相信,如果是巴西,上帝都笑了
说是欧美日本大企业那是可能的!巴西啊{:3_84:}
中国人的很多习惯和认识跟外国人很不同,跟绝大多数外国人不同,也包括黑非洲的黑哥们。

无可厚非,不能说他们不好或不对,也不能贬低咱们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认识,
各走各的吧。
(当谈起这件事时我说,如果中国人在饭桌上这样做,客人会
认为不礼貌的,在我们中国请客花多少钱是不愿意让客人知道的。)

这个ms未必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