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关系到JH-7A“飞豹”后续机的未来,WS9“秦岭”很有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5:43:04


 涡扇9“秦岭”可以改进到M53-P2的水平
  涡扇9“秦岭”可以改进到TF30-P-414的水平

涡扇9“秦岭”从提高推重比和提升推力两方面来改进。
这可关系到JH-7A“飞豹”后续机的未来,WS9“秦岭”有必要进行现代化技术改进




既然我们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将斯贝MK202发动机完全国产化,那么应该相信涡扇9“秦岭”有改进的计划和需求。那么这个改进计划会是什么样的? 将会怎么改进? 我们拭目以待

 
涡扇9双转子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是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根据1975年12月13日中国技术进口总公司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签订的斯贝MK202发动机专利许可权和生产合同制造的。中国代号为WS9。
英国MK202发动机装用于英国“鬼怪”(Phantom 2)F-4K和F-4M上,中国的WS9发动机原拟装用于中国的歼击机或歼轰机上。

1976年3月开始试制,1979年7月25日第一台使用英国毛料制造的零组件并用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外购件和附件的涡扇9发动机完成装配,同年11月13日完成150h持久试车。首批共制造4台。 按计划,当时应该接着进行国产毛料试制,但由于当时国民经济调整,使涡扇9国产化进度拖后,1983年

才取得初步进展。压缩机叶片的铸造技术到1988年才得以突破。90年代初期,随着飞豹研制工作的展开,涡扇9的全面国产化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95年11月,部分国产化的涡扇9通过150小时试车,此时涡扇9的国产化率已达到70%,仍有部分零件不能生产。1999 年下半年,涡扇9发动机全面国产化工作启动,西安航空发动机厂先后攻克无余量精锻(精铸)工艺,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等一系列难关,西航集团公司仅用了20 天时间就完成了发动机的装配,在成功进行了两次冷运转后,于2000年底一次点火成功,随即开始的150小时工艺试车于2001年圆满结束,试车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性能技术指标均达到要求,涡扇9被重新命名为秦岭发动机,2002年6月1日上午,凝聚着西航航空人无数心血和汗水的秦岭发动机首飞成功。

在2003年7月17日,国产化涡扇9终于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获准投入批量生产。实现全国产的涡扇9被命名为“秦岭”
2007年12月28日,凝聚着中国几代航空人心血与汗水的“秦岭”发动机通过生产定型,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跨入一个新的阶段。

大家不妨以另外一种发动机做比较,那就是雄猫之心TF30,该发动机最早也是民用型,当时的代号叫JTF-10A,但未获得应用,1961年末,美国空海军提出了F111战术战斗机的设计要求,并选中JTF10A的军用加力型TF30-P-1,该型发动机于1962年夏在B-45飞行试验台上开始飞行试验,1964年12月装于F111A首次飞行,1965年8月完成定型试验,并用于F111A的发展型和头5架的生产型,

,最初的TF30的推比只有5。0和斯贝MK202相同,而到了F111F所装的TF30-100型,其推比达到了6。3,类似的经历,不禁使人浮想联翩,既然TF30能从推比5。0提高到了6。3,那斯贝MK202呢?


如果把斯贝的风扇换掉,使用高效率,高压比的风扇的话,斯贝的推力肯定可以增加不少,如果再替换高压段,采用预研的核心机技术,把高压压气机和高压涡轮换掉,更新燃烧室的话,推力肯定还会增加,在增推方面可以做的,在减重方面也可以做到,毕竟斯贝MK202的材料都是30年前的了,如果在压气机叶片上广泛采用钛合金,在高压涡轮叶片上采用单晶合金,并在涡轮盘材料上采用粉末盘,整体叶盘技术,风扇叶片采用复合材料,空心宽弦风扇叶片,这样重量完全可以大大减轻,由此可见斯贝推比增加的潜力是巨大的,短期估计能达到6。5,远期在7。0以上也是可能的。

 涡扇9“秦岭”可以改进到M53-P2的水平
  涡扇9“秦岭”可以改进到TF30-P-414的水平

涡扇9“秦岭”从提高推重比和提升推力两方面来改进。
这可关系到JH-7A“飞豹”后续机的未来,WS9“秦岭”有必要进行现代化技术改进




既然我们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将斯贝MK202发动机完全国产化,那么应该相信涡扇9“秦岭”有改进的计划和需求。那么这个改进计划会是什么样的? 将会怎么改进? 我们拭目以待

 
涡扇9双转子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是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根据1975年12月13日中国技术进口总公司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签订的斯贝MK202发动机专利许可权和生产合同制造的。中国代号为WS9。
英国MK202发动机装用于英国“鬼怪”(Phantom 2)F-4K和F-4M上,中国的WS9发动机原拟装用于中国的歼击机或歼轰机上。

1976年3月开始试制,1979年7月25日第一台使用英国毛料制造的零组件并用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外购件和附件的涡扇9发动机完成装配,同年11月13日完成150h持久试车。首批共制造4台。 按计划,当时应该接着进行国产毛料试制,但由于当时国民经济调整,使涡扇9国产化进度拖后,1983年

才取得初步进展。压缩机叶片的铸造技术到1988年才得以突破。90年代初期,随着飞豹研制工作的展开,涡扇9的全面国产化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95年11月,部分国产化的涡扇9通过150小时试车,此时涡扇9的国产化率已达到70%,仍有部分零件不能生产。1999 年下半年,涡扇9发动机全面国产化工作启动,西安航空发动机厂先后攻克无余量精锻(精铸)工艺,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等一系列难关,西航集团公司仅用了20 天时间就完成了发动机的装配,在成功进行了两次冷运转后,于2000年底一次点火成功,随即开始的150小时工艺试车于2001年圆满结束,试车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性能技术指标均达到要求,涡扇9被重新命名为秦岭发动机,2002年6月1日上午,凝聚着西航航空人无数心血和汗水的秦岭发动机首飞成功。

在2003年7月17日,国产化涡扇9终于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获准投入批量生产。实现全国产的涡扇9被命名为“秦岭”
2007年12月28日,凝聚着中国几代航空人心血与汗水的“秦岭”发动机通过生产定型,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跨入一个新的阶段。

大家不妨以另外一种发动机做比较,那就是雄猫之心TF30,该发动机最早也是民用型,当时的代号叫JTF-10A,但未获得应用,1961年末,美国空海军提出了F111战术战斗机的设计要求,并选中JTF10A的军用加力型TF30-P-1,该型发动机于1962年夏在B-45飞行试验台上开始飞行试验,1964年12月装于F111A首次飞行,1965年8月完成定型试验,并用于F111A的发展型和头5架的生产型,

,最初的TF30的推比只有5。0和斯贝MK202相同,而到了F111F所装的TF30-100型,其推比达到了6。3,类似的经历,不禁使人浮想联翩,既然TF30能从推比5。0提高到了6。3,那斯贝MK202呢?


如果把斯贝的风扇换掉,使用高效率,高压比的风扇的话,斯贝的推力肯定可以增加不少,如果再替换高压段,采用预研的核心机技术,把高压压气机和高压涡轮换掉,更新燃烧室的话,推力肯定还会增加,在增推方面可以做的,在减重方面也可以做到,毕竟斯贝MK202的材料都是30年前的了,如果在压气机叶片上广泛采用钛合金,在高压涡轮叶片上采用单晶合金,并在涡轮盘材料上采用粉末盘,整体叶盘技术,风扇叶片采用复合材料,空心宽弦风扇叶片,这样重量完全可以大大减轻,由此可见斯贝推比增加的潜力是巨大的,短期估计能达到6。5,远期在7。0以上也是可能的。


1# 追风逐日




TF30军用涡扇发动机

装机对象 美国双发战斗机F-111A/C/E/K、FB-111A,美国单发攻击机A-7A/B、TA-7C,美
     国双发超音速舰载战斗机F-14A、F-14C。


研制情况

  TF30是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研制的高压比轴流式双转子涡扇发动机。1958年该公司以私人经营计划开始研制民用型JTF10A,于1959年12月首次运转,但未获应用。1961年末,美F-111战斗机选中JTF10A的军用加力型TF30-P-1。该型发动机于1962年夏在B-45飞行试验台上开始飞行试验,1964年12月装于F-111A首次飞行。1965年8月完成定型试验,并用于F-111A的发展型和头5架生产型。第6架以后改用TF30-P-3。TF30-P-1的不加力型TF30-P-6于1964年被美国海军选中,用于舰载攻击机A-7,并于1966年10月开始交付使用。1976年底,F-14战斗机选用TF30-P-412。P-412于1969年1月开始研制,1970年8月完成试飞前规定试验,同年12月首飞,1971年5月通过定型试验。
  初期的TF30翻修寿命只有150h。到1972年,TF30-P-3和P-6达到了1000h。后来,各型TF30的翻修寿命达到1500h。
  

1# 追风逐日




TF30军用涡扇发动机

装机对象 美国双发战斗机F-111A/C/E/K、FB-111A,美国单发攻击机A-7A/B、TA-7C,美
     国双发超音速舰载战斗机F-14A、F-14C。


研制情况

  TF30是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研制的高压比轴流式双转子涡扇发动机。1958年该公司以私人经营计划开始研制民用型JTF10A,于1959年12月首次运转,但未获应用。1961年末,美F-111战斗机选中JTF10A的军用加力型TF30-P-1。该型发动机于1962年夏在B-45飞行试验台上开始飞行试验,1964年12月装于F-111A首次飞行。1965年8月完成定型试验,并用于F-111A的发展型和头5架生产型。第6架以后改用TF30-P-3。TF30-P-1的不加力型TF30-P-6于1964年被美国海军选中,用于舰载攻击机A-7,并于1966年10月开始交付使用。1976年底,F-14战斗机选用TF30-P-412。P-412于1969年1月开始研制,1970年8月完成试飞前规定试验,同年12月首飞,1971年5月通过定型试验。
  初期的TF30翻修寿命只有150h。到1972年,TF30-P-3和P-6达到了1000h。后来,各型TF30的翻修寿命达到1500h。


M53用涡扇发动机


装机对象 M53-2  “幻影”2000原型机。
     M53-5  “幻影”4000原型机。
     M53-P2  “幻影”2000。
     M53-PX2 “幻影”2000。


研制情况

  为了研制一种适合80年代的高速高性能多用途战斗攻击机的发动机,SNECMA公司于1967年开始M53的设计。1970年2月M53首次试验,1973年7月装在专门改装的“快帆”空中试车台上首次试飞,1974年12月又装在“幻影”F1空中试车台上首次超音速飞行,马赫数达1.2,在以后的试飞中马赫数超过2。1978年3月在“幻影”2000上首飞,1978年末在“超幻影”4000上首飞。1976年8月M53完成军方定型试验,1979年末开始生产。M53的设计目标是:适合高速(M2.5)飞行的高单位推力、轻的重量和结构完整性;低空超音速巡航的耗油率低;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维修费用低。截止2001年12月31日,M53发动机共有617台在世界各地服役,总累积超过93万飞行小时。 M53服役计划将超过2025年。
  M53采用了阿塔发动机、TF106与TF306发动机的研制技术与经验。与阿塔9K50发动机相比,在直径相同情况下,M53的推力提高约1960daN,巡航耗油率降低10~15%,长度缩短约1米。
  M53的特点是采用三支点的单转子结构,与双转子结构相比,这种结构虽然性能较差,但零部件少,结构简单,便于维修。M53采用了大量钛合金,大大减轻了发动机重量。该发动机共有12个单元体。M53的研制费用约1亿多美元。
  M53-2  早期的原型机。
  M53-5  在M53-2基础上的发展型,除加力推力稍增加外,外廓尺寸、重量和设计参数与M53-2基本相同。为改善发动机喘振裕度,对压气机叶片、控制系统和涡轮导向器做了改进。
  M53-P2  M53的进一步改进型。主要改进包括采用先进的低压压气机、改进的涡轮转子叶片设计、重新设计热端部件、先进气膜与对流冷却。-P2于1981年6月首次台架试验,1985年1月开始生产。
  M53-PX3型发动机具有高推力、低成本和先进工艺技术。技术改进包括全新的数字电调、涡轮优化设计和可重复工作的加力系统。M53-PX3型发动机将使幻影2000战斗机保持尖端性能。

M53用涡扇发动机


装机对象 M53-2  “幻影”2000原型机。
     M53-5  “幻影”4000原型机。
     M53-P2  “幻影”2000。
     M53-PX2 “幻影”2000。


研制情况

  为了研制一种适合80年代的高速高性能多用途战斗攻击机的发动机,SNECMA公司于1967年开始M53的设计。1970年2月M53首次试验,1973年7月装在专门改装的“快帆”空中试车台上首次试飞,1974年12月又装在“幻影”F1空中试车台上首次超音速飞行,马赫数达1.2,在以后的试飞中马赫数超过2。1978年3月在“幻影”2000上首飞,1978年末在“超幻影”4000上首飞。1976年8月M53完成军方定型试验,1979年末开始生产。M53的设计目标是:适合高速(M2.5)飞行的高单位推力、轻的重量和结构完整性;低空超音速巡航的耗油率低;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维修费用低。截止2001年12月31日,M53发动机共有617台在世界各地服役,总累积超过93万飞行小时。 M53服役计划将超过2025年。
  M53采用了阿塔发动机、TF106与TF306发动机的研制技术与经验。与阿塔9K50发动机相比,在直径相同情况下,M53的推力提高约1960daN,巡航耗油率降低10~15%,长度缩短约1米。
  M53的特点是采用三支点的单转子结构,与双转子结构相比,这种结构虽然性能较差,但零部件少,结构简单,便于维修。M53采用了大量钛合金,大大减轻了发动机重量。该发动机共有12个单元体。M53的研制费用约1亿多美元。
  M53-2  早期的原型机。
  M53-5  在M53-2基础上的发展型,除加力推力稍增加外,外廓尺寸、重量和设计参数与M53-2基本相同。为改善发动机喘振裕度,对压气机叶片、控制系统和涡轮导向器做了改进。
  M53-P2  M53的进一步改进型。主要改进包括采用先进的低压压气机、改进的涡轮转子叶片设计、重新设计热端部件、先进气膜与对流冷却。-P2于1981年6月首次台架试验,1985年1月开始生产。
  M53-PX3型发动机具有高推力、低成本和先进工艺技术。技术改进包括全新的数字电调、涡轮优化设计和可重复工作的加力系统。M53-PX3型发动机将使幻影2000战斗机保持尖端性能。
1# 追风逐日

M53-2  早期的原型机。
  M53-5  在M53-2基础上的发展型,除加力推力稍增加外,外廓尺寸、重量和设计参数与M53-2基本相同。为改善发动机喘振裕度,对压气机叶片、控制系统和涡轮导向器做了改进。
  M53-P2  M53的进一步改进型。主要改进包括采用先进的低压压气机、改进的涡轮转子叶片设计、重新设计热端部件、先进气膜与对流冷却。-P2于1981年6月首次台架试验,1985年1月开始生产。
加力推力(daN)
  M53-2     8330
  M53-5     8820
  M53-P2     9500

据说M53—P20发动机的加力推力为98.1千牛
你的心操的太多了。
西飞都不担心的事你急什么啊
飞豹已经功成名就,他的未来也许是另一种新机型,也许中国不会再发展类似战轰。关于西飞的下一个军机任务是什么,网上猜测无数,但都不靠谱。
有时间想想别的,别替飞豹杞人忧天了
飞豹如果有生命,也许会说:谁他妈成天想给我换发,老子现在好好的?就算对我有意见也应该是成天飞我的飞飞们和空军,海军部队,关愤愤鸟事?
借地问一句,中国航空信息网怎么还关着呀?


未来世界是多用途战机的天下,顶多弄个稍微照顾多用途的双座机顶天了,,,专用战轰是该退的时候了,话说这年头空优机都能达到战轰的挂载水平,且精确打击能力不差(甚至更强大)何必去弄个专门的战轰呢???

90年代看过《航空知识》上的文章,话说战轰其实是航空水平落后的产物之一,未来的趋势就是被多用途空优机替代

未来世界是多用途战机的天下,顶多弄个稍微照顾多用途的双座机顶天了,,,专用战轰是该退的时候了,话说这年头空优机都能达到战轰的挂载水平,且精确打击能力不差(甚至更强大)何必去弄个专门的战轰呢???

90年代看过《航空知识》上的文章,话说战轰其实是航空水平落后的产物之一,未来的趋势就是被多用途空优机替代
秦岭最大的优点就是成熟可靠.推重比当然要想办法提升,但稳定性要放在第一位.
都换了,还不如做一台新的吧。
闲的蛋疼瞎操心
看看飞豹的改进型都是哪些方向吧,别成天换发换发的,你比西飞苯多了


新飞豹分电子战型、侦察型、伙伴加油型和常规战斗轰炸型 。

    电子战型新飞豹,能压制敌人雷达保护己方攻击轰炸编队,还能连续播撒红外干扰弹(燃烧镁球袋),当敌人防空导弹锁定自己的时候,还可发射反辐射导弹攻击敌人雷达进行主动自卫;  

    伙伴加油型新飞豹不但能超音速飞行还能为己方攻击编队提供油料。

    侦察型加装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和照相机,利用飞豹长航时的优势,能对战场进行长时间和精确的侦测. 
    常规战斗轰炸型新飞豹载油多,除了一定的电子自卫能力。能连续播撒红外干扰弹(燃烧镁球袋),而且具备空中受油能力;加装红外攻击吊舱后能在夜间投掷激光制导炸弹对敌人精确打击和斩首;能发射新型重型反舰导弹,具备反航母能力;能发射反辐射导弹,攻击敌人雷达阵地;能投掷精确制导电视/红外制导炸弹和导弹对敌人实行精确打击和斩首;能够投掷惯导/GPS捷连制导炸弹实施精确打击和斩首.  

    有些则是带精确制导的钻地炸弹。是唯一能投放巡航导弹精确打击或斩首的国产战斗机。飞行控制系统和火控系统相交联,而且有角速度轰炸装置,根据各种传感器反馈,连续计算着弹点。飞行控制系统自动同步随动于火控系统,火控系统做了针对性改进:火控系统为原来的连续计算增加闭环和实时当前提前量算法。在投掷炸弹时为了提高精度,准备投弹到投弹时的一段时间,有意增加降低了操纵系统灵敏度、钝化操纵系统和动态同步增稳的手段。  

    即使投掷常规炸弹,精度也不低。数字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机动更灵活,实现无顾虑驾驶。具备地形跟踪雷达,低空飞行时,能够自动规避障碍物、测高雷达、红外导航掉舱(具备夜间超低空突袭能力)、和智能自动驾驶仪,两套驾驶操纵系统,玻璃化座舱,语音提示,拥有惯导/GPS/GLONESS/北斗等综合导航装置,每个驾驶员有3个以上多功能电脑显示屏,仪表显示更直观、傻瓜;驾驶员可轮换休息,大大减轻长距离、超低空飞行驾驶员的疲劳和负荷。  

    相关单位还专门设计了执行特殊任务的飞行服,方便飞行员可以在座舱内小便。具备多次空中加油,长途突袭的能力。如果在中国新大预之间建立数据链,可以作到无线电静默导航,更是如虎添翼;可以说是全能攻击、压制机.

   飞豹改进计划:飞机雷达系统改进,增加了与光电吊舱的接口和显示系统(未来飞豹将前视红外传感器镶入机头,类似SU-27的设计);使用新的机载计算机和内部数据传输系统,改进了电子对抗系统等;改进火控系统。使用头盔瞄准具(雷达、红外和数字仪表的图、文符、号信息可传入头盔,不必经常盯着仪表。有利于降低空战和复杂条件驾驶员的疲劳和负荷)。

    提高机动性能,使用中程空空导弹自卫。开发了“人性化驾驶系统”(因为个人差异和驾驶习惯不同,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以前飞行员同样是开飞豹,但是由于飞机个体差异,换了别人的飞机就非常不适应。新系统给每个驾驶都有一个微型硬盘,里面针对这个驾驶员飞行习惯和特点记录了各种动作的传感器灵敏度等一系列驾驶参数。以前要人适应飞机,现在可以让飞机适应人。即使是开别人的飞机只要用它,就像开自己的飞机一样顺手。
飞豹的狗斗能力平平,和三代歼击机比没有优势,但是作为战轰,他的精确打击能力,远程突袭能力,持续作战能力是我军现役战机中最强的。而且其机体设计,内部架构比同期研制的J-8飞机强多了(由于采用了美国军标)。可维护性,可靠性远非J-8能比。
飞豹的改进远非像一些愤愤们预测的那样什么换发啊,具有超巡能力啊,隐身性能达到0.01平米啊,那都是意淫。真正的改进是发展出几种不同系列,如上贴所提。同时不断完善雷达,航电系统。提高打击效率,成为海空军的真正的进攻利器。
唯一的缺憾就是长了一副憨态,被唯美的广大军迷诟病,成天想着给其做整容手术
对于飞豹来说,强化雷达和电战能力,完善防区外投射武器才是王道。咱们的蛋蛋是弱项啊。
期待四代豹...
换发投入大而效果差,生产和后勤保障也要调整。
真正需要提高机动性并降低对外依赖的J-10、J-11目前都未换发,“飞豹”用好现在的就行。
期待一下..............
我是008 发表于 2009-10-22 03:36
”内部架构比同期研制的J-8飞机强多了“
哦,原来飞宝也是1964年开始研制的,那么飞宝也是601转倒西安的喽。
发动机够用就好,还是完善火控和武器,做最好的突防利器
貌似以前那个网友做的4代豹很好很超级虫子。。。
就按这个改,顺便卖给巴铁和伊朗各100架。
有容奶大 发表于 2009-10-21 22:08

狂风发来贺电,
西飞又不是没有新改型,只不过.......
不是有传秦岭做到M53-P2水平了吗?
斯贝还是能改的,斯贝和TF41都有超过10吨的改进型计划。
对tg而言有一个成熟的平台比什么都重要,嚷嚷换发是乱弹琴

”内部架构比同期研制的J-8飞机强多了“
哦,原来飞宝也是1964年开始研制的,那么飞宝也是601转倒西安的喽。
扬戈 发表于 2009-10-22 09:52

不是,飞豹是77年才立项的吧,一直到拖到82年才再摆脱了并列还是串座的争议后正式开始研制,但是歼八那时不是也在修修补补,没有完全研制成功。只能说是中国特色的飞机研制体制造成了本不是一代的战机某些研制阶段高度重合
”内部架构比同期研制的J-8飞机强多了“
哦,原来飞宝也是1964年开始研制的,那么飞宝也是601转倒西安的喽。
扬戈 发表于 2009-10-22 09:52

不是,飞豹是77年才立项的吧,一直到拖到82年才再摆脱了并列还是串座的争议后正式开始研制,但是歼八那时不是也在修修补补,没有完全研制成功。只能说是中国特色的飞机研制体制造成了本不是一代的战机某些研制阶段高度重合
polelite 发表于 2009-10-22 13:54
对头,一个成熟的,架构合理的,改进潜力大的平台就是TG目前最需要的。
想对平台的气动或发动机大改,那是在自找麻烦,得不偿失。
你钱太多就这样做.
现在还是有改进的必要
[quote]飞豹如果有生命,也许会说:谁他妈成天想给我换发,老子现在好好的?就算对我有意见也应该是成天飞我的飞飞们和空军,海军部队,关愤愤鸟事?
不是换发,是改进
这事得问林右叫,西飞的未来战轰已经被划到沈飞,不在同领域形成竞争可不是口号,SB中航


24# veritas


1999 年下半年,涡扇9发动机全面国产化工作启动

在2003年7月17日,国产化涡扇9终于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获准投入批量生产。实现全国产的涡扇9被命名为“秦岭”
2007年12月28日,凝聚着中国几代航空人心血与汗水的“秦岭”发动机通过生产定型,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跨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着重视 应该有改进的涡扇9出来

24# veritas


1999 年下半年,涡扇9发动机全面国产化工作启动

在2003年7月17日,国产化涡扇9终于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获准投入批量生产。实现全国产的涡扇9被命名为“秦岭”
2007年12月28日,凝聚着中国几代航空人心血与汗水的“秦岭”发动机通过生产定型,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跨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着重视 应该有改进的涡扇9出来
追风逐日 发表于 2009-10-22 21:35
这就是你的逻辑?
太可笑了
脑袋一拍,就一个结论出来了。
告诉你,浆糊脑袋,秦岭发动机如果不这么玩命似的搞是不可能完全国产化的,而如果发动机不能完全自主的话飞豹是无法大批量列装的,这就是故事的全部。Do you understand?
和是否有继续改进的计划一分钱关系都没有。
浆糊
33# 我是008


应该相信涡扇9“秦岭”有改进的计划和需求。 我们拭目以待
孢子可以再改改
不知道有改进的计划没
内容
如果搞不到EJ200弄个F414也不错,大改秦岭?该干嘛干嘛去。
追风逐日 发表于 2009-10-23 10:38
咱就把话敞开说 ,你认为秦岭能改到什么程度?你对秦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多少?你知道秦岭的局限在哪里?
更重要的是,上面根本没有需求,你改个什么啊,难道不成楼主出钱,让红旗厂改改。
楼主呢?
什么时候发动机能排到珠穆朗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