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之战塔山阻击战其实不危险,东野一纵就在高桥地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9:49:29
都说塔山阻击战关乎全局,可是以当时而言,东野的部队阻击打援攻城绰绰有余,即便塔山守不住,齐装满员的一纵只要一顶上,侯镜如就算拼尽全力还是不能前进一步,就算能突破,说实话如果东野改变战术和敌人玩野战的话,国军一样不是对手,双方实力对比共军占优。不过如果林彪真敢早三个月下决心打锦州的话,说不定情势会更有利。反观国军,卫俊如虽说消极避战,但是策略也算能有效保存东北国军实力,可老蒋却在撤守之间举棋不定,贻误时机,死要面子活受罪。辽沈之战,国共都曾有消极和举棋不定,只不过林在最后关头还是南下北宁线。

淮海国军实力占优,但是蒋的命令下得太诡异,导致全军覆没。

果粉力挺的杜聿明不可否认是个将才,但是此人性格不适合作主将,做参谋长才最适合,此人缺乏临机果敢的决断,有好的策略,确实总是执行不下去,济南战役之前,提出的所谓救援策略,其时已经在粟裕算中,华野打济南实际上主要是想打援。都说塔山阻击战关乎全局,可是以当时而言,东野的部队阻击打援攻城绰绰有余,即便塔山守不住,齐装满员的一纵只要一顶上,侯镜如就算拼尽全力还是不能前进一步,就算能突破,说实话如果东野改变战术和敌人玩野战的话,国军一样不是对手,双方实力对比共军占优。不过如果林彪真敢早三个月下决心打锦州的话,说不定情势会更有利。反观国军,卫俊如虽说消极避战,但是策略也算能有效保存东北国军实力,可老蒋却在撤守之间举棋不定,贻误时机,死要面子活受罪。辽沈之战,国共都曾有消极和举棋不定,只不过林在最后关头还是南下北宁线。

淮海国军实力占优,但是蒋的命令下得太诡异,导致全军覆没。

果粉力挺的杜聿明不可否认是个将才,但是此人性格不适合作主将,做参谋长才最适合,此人缺乏临机果敢的决断,有好的策略,确实总是执行不下去,济南战役之前,提出的所谓救援策略,其时已经在粟裕算中,华野打济南实际上主要是想打援。
{:3_80:}{:3_82:}果粉!来!@逆袭~
塔山不在于部队的多少,而在于没有纵深,2个纵队虽有几万人却也只能一个团一个团的往上填,一个不小心就完蛋。


侯司令那时候早就和自己的老上级周总理搭上线了,还要提醒下周是侯的入党介绍人,还会真玩命?你不是搞笑吗?要是侯司令真玩命还能让林彪有机会调一纵上去?他的玩命只能骗骗蒋总裁和LZ这种小白了。

侯司令那时候早就和自己的老上级周总理搭上线了,还要提醒下周是侯的入党介绍人,还会真玩命?你不是搞笑吗?要是侯司令真玩命还能让林彪有机会调一纵上去?他的玩命只能骗骗蒋总裁和LZ这种小白了。
塔山那个地方,就算在平原上玩对冲,连上预备队东野有10个师,也够用了。
塔山丢了,还有那个地方能守!!!


帐不是这么算的。当时东北野战军号称百万,但是地方部队无论干部素质、士兵训练、武器装备、作战经验都不能适应正面作战,主要在地方负责巡逻、治安、打土匪地主武装、后勤维护。

就是野战部队中有几个后组建的纵队和大部分独立师也都是东北土改后迅速扩编的,其中翻身农民、解放战士占到绝大多数,干部军事素质也不敢说过硬。

林能够信任用到重要位置的也就几个老纵队,这些都是当年出关10万人百战剩下的精华,干部大都是老八路,基层也是东北几年苦战历练出来的精兵。因此在辽沈战役中双方的实际差距绝对没有牌面显示得那么大。

因此七十多万野战部队中也只有三四十万精锐。而能拿到锦州战场的也就50多万和东北将近40万机动部队的国民党相比没有绝对优势。

林之所以提出先打长春这种吃甘蔗、挤牙膏的方式就是确保全胜,因为华北是60万国军对15万共军,东北是55万国军对100万共军。

而且整个北方战场是一个到“八”字形,一边是东北50多万敌军,一边是华北50多万敌军。锦州到山海关一线就是“八”字的缺口,如果搞不好就会被百万国军合围在辽西一带。

这时东北野战军主力50万包着15万锦州军团,东边是卫立煌30万沈阳部队,西边是华北60万即使只投入30多万中央军,东野也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因为这两股大军如果全力出击,无论是华北军区又或者东北地方部队是绝对难以阻止的,而辽西地区面海靠山蒋的海空军优势可以充分发挥,而解放军难以机动,北满的武器弹药补给也难以接济。

在没有弹药粮食保障的情况下与绝对优势敌军在敌人优势的战场进行一场大会战绝对不是哪个部队在哪里所能弥补得了的。应该说廖耀湘和侯镜如不过是东北和华北的先遣部队而已。

虽然林彪放在锦西有50多万大军,廖耀湘+侯镜如+范汉杰40多万他还不放在眼里,但是百万大军就不是讲笑话了。如果塔山和黑山战略通道被打通后续大军自然会源源不断加入,而天津、秦皇岛、葫芦岛、营口的海运是切不断的的补给线,自己没有补给没有坚固的阵地,面对这种情况决战等于全军覆没,在冬季来临之际撤到北方积雪覆盖的兴安岭高山森林也活不下几个人。

所以林彪打长春是让关内国军干瞪眼集中百万大军打10万敌军,给部队刷经验、刷装备,滚雪球把国民党赶出东北,他要的是必胜;老毛要的是冒风险全歼东北50多万蒋军,然后挥师华北,算得是林的100大于卫的55,然后林+聂的120大于傅作义的60,他要的是全胜。

追求必胜和全胜的出发点不同才造成了选点不同,而不是单纯从选点不同来看各人高下。应该说从历史现实来看,毛冒风险求全胜的战略成功了,而林在毛的这个命题下作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帐不是这么算的。当时东北野战军号称百万,但是地方部队无论干部素质、士兵训练、武器装备、作战经验都不能适应正面作战,主要在地方负责巡逻、治安、打土匪地主武装、后勤维护。

就是野战部队中有几个后组建的纵队和大部分独立师也都是东北土改后迅速扩编的,其中翻身农民、解放战士占到绝大多数,干部军事素质也不敢说过硬。

林能够信任用到重要位置的也就几个老纵队,这些都是当年出关10万人百战剩下的精华,干部大都是老八路,基层也是东北几年苦战历练出来的精兵。因此在辽沈战役中双方的实际差距绝对没有牌面显示得那么大。

因此七十多万野战部队中也只有三四十万精锐。而能拿到锦州战场的也就50多万和东北将近40万机动部队的国民党相比没有绝对优势。

林之所以提出先打长春这种吃甘蔗、挤牙膏的方式就是确保全胜,因为华北是60万国军对15万共军,东北是55万国军对100万共军。

而且整个北方战场是一个到“八”字形,一边是东北50多万敌军,一边是华北50多万敌军。锦州到山海关一线就是“八”字的缺口,如果搞不好就会被百万国军合围在辽西一带。

这时东北野战军主力50万包着15万锦州军团,东边是卫立煌30万沈阳部队,西边是华北60万即使只投入30多万中央军,东野也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因为这两股大军如果全力出击,无论是华北军区又或者东北地方部队是绝对难以阻止的,而辽西地区面海靠山蒋的海空军优势可以充分发挥,而解放军难以机动,北满的武器弹药补给也难以接济。

在没有弹药粮食保障的情况下与绝对优势敌军在敌人优势的战场进行一场大会战绝对不是哪个部队在哪里所能弥补得了的。应该说廖耀湘和侯镜如不过是东北和华北的先遣部队而已。

虽然林彪放在锦西有50多万大军,廖耀湘+侯镜如+范汉杰40多万他还不放在眼里,但是百万大军就不是讲笑话了。如果塔山和黑山战略通道被打通后续大军自然会源源不断加入,而天津、秦皇岛、葫芦岛、营口的海运是切不断的的补给线,自己没有补给没有坚固的阵地,面对这种情况决战等于全军覆没,在冬季来临之际撤到北方积雪覆盖的兴安岭高山森林也活不下几个人。

所以林彪打长春是让关内国军干瞪眼集中百万大军打10万敌军,给部队刷经验、刷装备,滚雪球把国民党赶出东北,他要的是必胜;老毛要的是冒风险全歼东北50多万蒋军,然后挥师华北,算得是林的100大于卫的55,然后林+聂的120大于傅作义的60,他要的是全胜。

追求必胜和全胜的出发点不同才造成了选点不同,而不是单纯从选点不同来看各人高下。应该说从历史现实来看,毛冒风险求全胜的战略成功了,而林在毛的这个命题下作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背后的廖耀湘发来贺电...
肥狗 发表于 2009-10-8 14:53
赞,几百万人的生死岂同儿戏,而且林一生打仗,谨小慎微,没有七八分把握不敢打,何况又是这么关乎生死的战略决战,以前从来没碰过。而毛的选择只能说他是不世出的伟人,比花生米强太多了
我就认为侯有问题,迂回下能死啊,我96年把那片地方转了圈,我的结论就是侯有问题,再加上关内国军畏战情绪忒重。
侯镜如后来又去守塘沽了吧,最后此人结局如何呀{:3_96:}
叶小晶 发表于 2009-10-8 17:00
在大陆做过政协副主席{:3_80:}
侯算是半个地下党
叶小晶 发表于 2009-10-8 17:00
摘自百度:
1947年,中共党员李介人持安子文信送侯镜如,信中转达周恩来、贺龙对侯镜如的关怀,使他下定决心,待机起义。1948年8月,辽沈战役爆发。蒋介石命令其指挥西进兵团从葫芦岛驰援锦州,与林彪的第四野战军发生激烈的塔山攻防战。1948年起,侯镜如升任第十七兵团司令官、天津塘沽保安司令、长江防务预备兵团司令、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兼华东军官团总团长。在此期间,经李介人往返多次联络,侯镜如指示九十二军等部队,相继在北平和福州起义。侯镜如福州去香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继续对台工作;他住在香港的这一段日子里,联络了许多朋友,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党和政府对他非常关怀,周恩来、安子文、李克农分别给他打电报,对他的工作和历史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1952年7月1日,侯镜如奉周恩来总理批示回到大陆,10月任国务院参事,1954年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77年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1979年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1981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7月9日,他作为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副会长,在纪念北伐战争6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回顾这段虽然短暂但十分辉煌的历史时,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条结论:第一,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是取得北伐胜利的根本保证;第二,黄埔军校师生以崇高的理想和奋不顾身的行动,在北伐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建设祖国的今天,这两条仍然有大的现实意义。”1989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同年11 月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侯镜如还是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2岁。
    中共中央统战部长王兆国在纪念侯镜如诞辰100周年时说:“侯镜如一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追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崇尚真理,不断进步,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和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看看这老蒋选的人,哪有不输的道理。
看百度介绍,侯镜如明明有共党背景,为何还能在国军中任军长? 国民党那时候有没有政治审查一类的措施?
tellet 发表于 2009-10-8 17:23

  相当多的共军高级将领还是黄埔出来的呢?那是国民党就知道这些人是共产党了,却也无可奈何!这就是政治。
但当时国共已经翻脸,还派侯镜如去救锦州,蒋介石确实思想不一般。
而且解放战争时共军将领黄埔出身的也还是共产党员呀,没见一个国民党的。
高桥的一纵只有2个师,倒不能说是齐装满员。更重要的是,塔山打响的时候一纵并不在高桥。
老实说,54军如果真的玩儿命,就像286在淮海说的:就算中野打光,别的解放军一样能解放全中国。要是有这种劲头,他们在开始2天里并非没有机会突破。
话说回来,国军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劲头呢?要是有,还用得着打塔山吗?
黄埔里面的共产党后来去老蒋那里干的也不少,侯镜如并非特例。
比如文强那种人,居然还能去特务机关。
自己人打自己人
差不多就行了,再说好多国民党士兵都是拉来的壮丁。
强烈赞同杜聿明不适合做主帅
有主帅之谋  无主帅之断
缺少霸气 缺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魄力
锦州距葫芦岛40公里,中间无险可守。
不是老蒋不会选人,是老蒋那个党的理论比不过共产党
老蒋自己的儿子都是共产党员,他还能说什么
东进兵团完全没机会。塔山4纵也止拼了一半命。号称华北唯尝一败得独立95师更是明白自己和东北部队根本的差距
一纵是总预备队
不光是塔山的预备队
其实一开始西进和东进一起拼命的话还是有机会
黄埔里国共的纠缠没办法完全甄别清楚,27年后,失散的GD找几个黄埔同学保一下就能进国民党中枢,正当用人之际,还是同学来得可靠.
我去过葫芦岛,今年八月初去的,感觉除了塔山凑合算座山(估计比景山高不了多少),四周几十公里已经没有了制高点!而且在那里布置重炮完全控制葫芦岛港!林彪不死守,蒋光头不玩命攻才怪!
彰武、新立屯一线的西进兵团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向锦州攻击前进,我很纳闷啊
“廖耀湘在彰武磨蹭了一个星期不动,锦州丢了,他反倒起劲了。”{:3_97:}
青铜剑 发表于 2009-10-8 17:04
候同学可是脱党同学.很少人知道吧.{:2_72:}
4纵和11纵就是和54玩野战对冲也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 仗主要是12师打的 后来再加上已经到高桥1纵1、2师 就是东进兵团使吃奶的劲也没啥折子拉 就算11纵不能打硬仗 4纵自己应付野战局面也应该没问题吧 可能关键是离锦州太近 缺乏战役纵深和回旋余地 林总才紧张吧
4纵和11纵七万多人,背后还有总预备队1纵,国民党的11个师又是逐次投入的,基本没啥优势,关键离攻锦大军太近,林总打战又从来谨慎,都是得有大把握才行
henrychenwei 发表于 2009-10-9 12:03

3.jpg

2.jpg

1.jpg
廖耀湘可不傻,他攻占了新立屯切断了林彪的主要补给线,只是锦州很快TG拿下,他没等到林彪弹尽粮绝就先被林彪干掉了:D
呵呵 切断补给线,其实就是找借口,怕和东野主力正面冲突
原来侯同学也是个准地下党,貌似沈阳的卫立煌也早就暗投共党喽,我怎么看也不像是林彪被夹击,倒更像是廖耀湘被夹击,有一东一西两个共党的夹击,光头不完蛋才叫世界奇迹嘞:D
准确的说东北对于国民党就是一盘死棋,最好的结局就是第一时间关外不要了,廖集团出营口,不过谁都不舍得
碧海云帆 发表于 2009-10-9 11:09

廖耀湘有人照看着呢。。。。。。这家伙没这么容易到锦州。
锦州丢了想走营口,东野的独立师加炮纵一个营却早把营口给占了。。。。。。
在东北,永远健康是想打谁打谁,只不过一开始他没想付出太大伤亡,也没想到能这么快改变东北局势。
解放战争是七分政治 三分军事了,这边厢是KMT的腐化堕落上下离心离德闹得民怨沸腾民心尽失,那边厢是GCD廉洁自律上下一心赢得百姓拥护将士用命!看此情景,KMT中意志不坚者或当初就为形势所迫者 ,都会为自己留条后路!KMT又焉能不败啊
mark9966 发表于 2009-10-10 07:47

东北铁路网发达,彰武被占领了,就通过迂回线送了一列车弹药——一因为立了大功,记得机车还进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