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帝国主义—综合商社的野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6:04:52
美国和日本,世界第一第二的经济强国,这两个国家必定是我们赶超的目标和崛起过程中的拦路虎,对他们的研究是非常必要而且持久地一项工作。只有充分的了解对手,我们才有可能战而胜之。

生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我们有选择的权力。
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就是:
        要么当产业价值链上最底端的血汗奴隶!
        要么打倒一切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产业霸权!

上个礼拜我分析了米帝的金融,这个礼拜有必要研究一下日本的产业经济。

1945年之后,日本从二战的一片废墟上开始重建,短短几十年间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这不谛是一个奇迹。这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并发掘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一个没有资源、缺乏纵深、没有技术优势可言的国家何以如此迅捷的发展?它成功的基础是什么?是理念还是体制的力量?外部环境对它的影响有多大?

说到日本的产业经济,不能不提一些名字:丰田、松下、SONY、NEC、三菱、本田、东芝、日立、三洋、日产、雅马哈、东丽、新日铁......
如果有人说不知道这些企业,那不禁让人怀疑他是否活在21世纪的中国。的确,这些强大的产业巨人从高端到低端、从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家用电器到消费电子、从小轿车到高速铁路、从通信网络基站到发电厂,我们的生活充斥着这些品牌和他们的产品。这些品牌都来自日本,从70年代至今短短30多年的时间,从一个曾经武力侵略我们的国家而来,从一个曾经被我们鄙夷的岛国而来,在不经意间渗透了我们的生活......

日本列岛资源贫瘠、物产不丰,绝大多数的能源和矿产品需要进口,这似乎注定了它要以发达的贸易体系来支持其制造业体系。前面所列举的那些企业都是制造业的强者,难道它们都拥有一个完备的贸易、物流体系么?如果是这样的话,似乎会加剧同业竞争并浪费本就宝贵的资源。一定还有什么我们忽略的强大支撑平台存在。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发掘,我再列举几个名字: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三菱商事、日商岩井(双日)、丸红商事、伊藤忠商事。
除了三菱似曾相识之外,其它的几家公司大家可能都不了解,甚至都没有听过。商事是什么意思?这些商事是做什么的呢?看了下面这张表你一定会惊讶的。

商事、就是综合商社,其实是各大制造企业的后援和窗口单位、是财团金融企业的投资导向者。是日本财团体制下金融—贸易—制造循环中最重要也最关键的一环,是日本经济的主干。综合商社绝不仅仅是经营多种商品贸易的公司!而是集贸易、金融、投资、物流、信息、人才的综合运营和协调为一体,代位政府,以类似民间企业的行为方式,行使着国家微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上面列举的六家商事分别隶属于日本的六大财团,这六大财团经过合并现在剩下了三家,三井住友财团、三菱东京财团和瑞穗财团。财团的构成形态基本上是:
        主力银行+综合商社+制造业骨干企业
主力银行:是财团内的主要金融机构,是集团内企业的核心银行,是集团成员的重要连接纽带。
综合商社:是财团的核心企业,负责组织、协调财团内部的资源;开拓外部的贸易和商业环境。
制造业骨干企业:钢铁、石化、装备、电气、通信等行业主要的大型企业。
经理会:财团内最主要企业的总经理的联席会议,是整个财团核心的决策机构。
3种机构间通常采用互相交叉持有股份的方式来构成联系,从而形成了横向的环状财团体系,每家主要企业又会在纵向上发展很多关联公司和关系公司,进而形成一个圆锥形的超级企业集团。
三井物产的关联企业多达上千家,编组有8万名员工。其经理会——二木会的会员企业有26家:三井物产,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大阪商船,三井船舶,王子制纸,小野田水泥,樱花银行,三机工业电气,化学工业,东芝,东丽,丰田汽车,日本制钢所,日本制粉,北海道炭矿汽船, 三井海上火灾保险,三井金属矿业,三井建设,三井矿山,三井信托银行,三井生命保险,三井石油化学工业,三井仓库,三井造船,三井东压化学,三井不动产,三越。
大名鼎鼎的SONY甚至排不上号!
经济斗争,谁控制了产业链,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日本财团所采取的做法。
     一家财团内,能源、原材料、物流、制造、分销、金融各个领域,分工明确、一应俱全。由综合商社牵头,制造业为中坚,银行团为后盾,贯穿了整条产业链。充分的发挥了规模经济的优势和产业结构互补的便利,单个的企业要与之抗衡,胜算几何大家一望便知。

如果说制造业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那综合商社是日本经济的发动机,先勾划产业的前景、再布局上下游链条、最后为制造业提供各种便利,以便让制造企业飞速的发展。丰田、松下、东芝、SONY等等知名的巨大公司都是依靠或是得到综合商社的帮助才发展为世界一流企业的。这种由一根利益链条串联起来的企业团体,怎么看怎么像社会主义。从日本人把经团联的会长称为“财界总理”就不难看出,到底是谁在真正的引导着日本的前进方向。经济界和政治界的密切配合,进而达到统和产业链的目的,看看日本企业的环球扩张和日本政府的各种对外援助就不难理解了。
题外话:上世纪3~40年代的那场战争,日本陆军的背后是三井、海兵的背后是三菱。

理念的差异
崇尚集体主义的日本和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欧美间的差别也反映在日本的企业对待股东和员工的态度与欧美企业间的差别。在日本企业看来,员工>股东,乍看有些不甚合理,但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仔细想想,也会发现很有道理。
企业是综合体、是负担社会责任的机构,单纯的盈利性在日本人眼中及不上稳定性重要。

日本的企业深知:没有资源的日本,只有通过集体的力量,把“人”这个单变量的潜质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发挥到极致,才能在美国驻军的压迫和国际金融资本的打压下,在制造业的领域内有所作为。以致在日本有这样的说法:“人才的三井,组织的三菱,团结的住友。”
再联想到日本的教育体制,那种精英和工具区别鲜明的对待方式,不得不让我感叹:他们把经济发展看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日本人的过劳死和自杀比例世界第一?为什么自愿加班的行为在日本如此普遍?为什么日本人的年金非常丰厚?
因为:
男人们都去拼命吧,就算死了,老婆孩子也不会挨饿的!美国和日本,世界第一第二的经济强国,这两个国家必定是我们赶超的目标和崛起过程中的拦路虎,对他们的研究是非常必要而且持久地一项工作。只有充分的了解对手,我们才有可能战而胜之。

生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我们有选择的权力。
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就是:
        要么当产业价值链上最底端的血汗奴隶!
        要么打倒一切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产业霸权!

上个礼拜我分析了米帝的金融,这个礼拜有必要研究一下日本的产业经济。

1945年之后,日本从二战的一片废墟上开始重建,短短几十年间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这不谛是一个奇迹。这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并发掘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一个没有资源、缺乏纵深、没有技术优势可言的国家何以如此迅捷的发展?它成功的基础是什么?是理念还是体制的力量?外部环境对它的影响有多大?

说到日本的产业经济,不能不提一些名字:丰田、松下、SONY、NEC、三菱、本田、东芝、日立、三洋、日产、雅马哈、东丽、新日铁......
如果有人说不知道这些企业,那不禁让人怀疑他是否活在21世纪的中国。的确,这些强大的产业巨人从高端到低端、从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家用电器到消费电子、从小轿车到高速铁路、从通信网络基站到发电厂,我们的生活充斥着这些品牌和他们的产品。这些品牌都来自日本,从70年代至今短短30多年的时间,从一个曾经武力侵略我们的国家而来,从一个曾经被我们鄙夷的岛国而来,在不经意间渗透了我们的生活......

日本列岛资源贫瘠、物产不丰,绝大多数的能源和矿产品需要进口,这似乎注定了它要以发达的贸易体系来支持其制造业体系。前面所列举的那些企业都是制造业的强者,难道它们都拥有一个完备的贸易、物流体系么?如果是这样的话,似乎会加剧同业竞争并浪费本就宝贵的资源。一定还有什么我们忽略的强大支撑平台存在。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发掘,我再列举几个名字: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三菱商事、日商岩井(双日)、丸红商事、伊藤忠商事。
除了三菱似曾相识之外,其它的几家公司大家可能都不了解,甚至都没有听过。商事是什么意思?这些商事是做什么的呢?看了下面这张表你一定会惊讶的。

商事、就是综合商社,其实是各大制造企业的后援和窗口单位、是财团金融企业的投资导向者。是日本财团体制下金融—贸易—制造循环中最重要也最关键的一环,是日本经济的主干。综合商社绝不仅仅是经营多种商品贸易的公司!而是集贸易、金融、投资、物流、信息、人才的综合运营和协调为一体,代位政府,以类似民间企业的行为方式,行使着国家微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上面列举的六家商事分别隶属于日本的六大财团,这六大财团经过合并现在剩下了三家,三井住友财团、三菱东京财团和瑞穗财团。财团的构成形态基本上是:
        主力银行+综合商社+制造业骨干企业
主力银行:是财团内的主要金融机构,是集团内企业的核心银行,是集团成员的重要连接纽带。
综合商社:是财团的核心企业,负责组织、协调财团内部的资源;开拓外部的贸易和商业环境。
制造业骨干企业:钢铁、石化、装备、电气、通信等行业主要的大型企业。
经理会:财团内最主要企业的总经理的联席会议,是整个财团核心的决策机构。
3种机构间通常采用互相交叉持有股份的方式来构成联系,从而形成了横向的环状财团体系,每家主要企业又会在纵向上发展很多关联公司和关系公司,进而形成一个圆锥形的超级企业集团。
三井物产的关联企业多达上千家,编组有8万名员工。其经理会——二木会的会员企业有26家:三井物产,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大阪商船,三井船舶,王子制纸,小野田水泥,樱花银行,三机工业电气,化学工业,东芝,东丽,丰田汽车,日本制钢所,日本制粉,北海道炭矿汽船, 三井海上火灾保险,三井金属矿业,三井建设,三井矿山,三井信托银行,三井生命保险,三井石油化学工业,三井仓库,三井造船,三井东压化学,三井不动产,三越。
大名鼎鼎的SONY甚至排不上号!
经济斗争,谁控制了产业链,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日本财团所采取的做法。
     一家财团内,能源、原材料、物流、制造、分销、金融各个领域,分工明确、一应俱全。由综合商社牵头,制造业为中坚,银行团为后盾,贯穿了整条产业链。充分的发挥了规模经济的优势和产业结构互补的便利,单个的企业要与之抗衡,胜算几何大家一望便知。

如果说制造业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那综合商社是日本经济的发动机,先勾划产业的前景、再布局上下游链条、最后为制造业提供各种便利,以便让制造企业飞速的发展。丰田、松下、东芝、SONY等等知名的巨大公司都是依靠或是得到综合商社的帮助才发展为世界一流企业的。这种由一根利益链条串联起来的企业团体,怎么看怎么像社会主义。从日本人把经团联的会长称为“财界总理”就不难看出,到底是谁在真正的引导着日本的前进方向。经济界和政治界的密切配合,进而达到统和产业链的目的,看看日本企业的环球扩张和日本政府的各种对外援助就不难理解了。
题外话:上世纪3~40年代的那场战争,日本陆军的背后是三井、海兵的背后是三菱。

理念的差异
崇尚集体主义的日本和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欧美间的差别也反映在日本的企业对待股东和员工的态度与欧美企业间的差别。在日本企业看来,员工>股东,乍看有些不甚合理,但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仔细想想,也会发现很有道理。
企业是综合体、是负担社会责任的机构,单纯的盈利性在日本人眼中及不上稳定性重要。

日本的企业深知:没有资源的日本,只有通过集体的力量,把“人”这个单变量的潜质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发挥到极致,才能在美国驻军的压迫和国际金融资本的打压下,在制造业的领域内有所作为。以致在日本有这样的说法:“人才的三井,组织的三菱,团结的住友。”
再联想到日本的教育体制,那种精英和工具区别鲜明的对待方式,不得不让我感叹:他们把经济发展看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日本人的过劳死和自杀比例世界第一?为什么自愿加班的行为在日本如此普遍?为什么日本人的年金非常丰厚?
因为:
男人们都去拼命吧,就算死了,老婆孩子也不会挨饿的!
原来所谓的财团是这个意思啊……受教了……
伊藤忠啊,那是靠拉关系上位的撒
一牧月 发表于 2009-10-4 21:05

战前叫财阀、战后财阀被米军抄家,其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都被剥夺了。后来,那些骨干企业自发整合,形成了现在的财团形态
一牧月 发表于 2009-10-4 21:05
哈~~~
EVA16 发表于 2009-10-4 21:05

几大财阀家族的大发展,其实都源自战争
伊藤忠是在战后才上来的,靠了濑岛
日本全国第三。1944年,三兴、吴羽纺织、大同贸易再合并成大建产业,拥有制造和商社两大部门,海外分店发展到93所,国内外子公司达45家。现在的伊藤忠商事在法律上的真正建立是在1949年12月,二战后,占领军司令部要求大建产业一分为二,一个是丸红,另一个就是伊藤忠。

濑岛龙三从苏联战俘营回来的时候已经58年了
伊藤忠不是被战争整趴下了吗,后来压抑了很久
我的资料都扔家里了,不然还能翻翻
可以说战后,日本的几大商社都趴下了,但是靠着60年代开始的景气潮,又恢复了

说道战争创伤,三井和三菱才是二战中最惨的,一个是陆军、一个是海兵的军需供应商
不过三菱毕竟还是有底气啊
12# EVA16

那是,重化工是工业之魂嘛,三井比不过三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重化工行业的能力不行
可惜11区在八九十年代又被MD抄了一次。
U.B.C.S 发表于 2009-10-4 21:31

日本企业的战略很大程度上受到商社的影响,在对外布点方面很有成效,按他们的说法是再造一个海外日本。广场花园协议爆了日本本土的金融,对制造业的核心却没有多大的影响。

不要听日本人吹什么10年衰退,那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转进
11区广场协议后,实体经济依旧强劲,所谓的冬天,只是表面的流冰而已
论装B的本事,除了大韩冥国,11区天下第二
哈?三哥被华丽的54了
三哥?三哥还是继续抱来捂吧....政治经济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封建残余还没有消灭的地方出几个米塔尔也是白搭
三哥不是装B教祖吗
有功能、不肯露出...才叫装B
11区在这方面是非常厉害的....

三哥是没功能也要露出...所以只能算太监
有功能、不肯露出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好像这要叫甲醇吧
忍者为11区的特色....偷鸡摸狗....这跟他们的行事风格有很大的关系....

天朝只有锦衣卫....冠冕堂皇...
厚积薄发......天朝老是没想到这点,所以总是追尾
底子还是不够啊...一切工业的基础....机械制造业被人拉下百年的差距啊

此外...断代的教育和突变的思想是个坑....对天朝来说...虽然每一代人都不缺少精英,但是能沉下心去认真做事的实在太少
所谓悄悄滴进村,打枪滴不要,天朝很多人都没领悟到

沉下心做事,这年头,难啊
其实啊,有很多国人因为不学无术的关系,鸦片战争的阴影依然存在于他们心中,也有种莫名的自卑
于是乎....稍微做出点东西就开始大书特书,结果么...不是被并购就是倒闭...

在眼下的中国,捧杀的例子还少么.....
26# EVA16


关于沉下心做事的问题,对于制造业和基础理论界都是非常重要的....

之所以国人很难做到,和产销一体的体制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没有那个环境
我最烦的就是打着爱国旗号的
旗号是旗号....行为是行为....

言行不一骗骗孩子还行...时间长了...总要露马脚的
Hina应援会会长 发表于 2009-10-4 22:11
产销一体?这个给说说


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情的问题.....

就是生产和销售在一个小系统内还是大系统内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企业,以民企为例,无不是从搬砖头起家的,老板既管生产又管销售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个企业中有销售部和生产部,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其实,这里面就有问题。
销售与生产是两种类型的工作,需要的人员能力也是不同的。
销售是改变顾客情绪的活动,容易
制造是改变原料性质的活动,困难
人们总是习惯于直接的信息接受,所以销售这个部门往往都被看作是主要的利润来源。于是,在很多企业中,这两个部门的人员的报酬水平是不同的。这种种不同,不但导致了很多技术人员缺少发展的空间,更催生了很多投机取巧的营销方式....
不被重视,自然也就缺少投入,更何况培养一个好的技术人员需要的时间和资本远大于培养销售人员。

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情的问题.....

就是生产和销售在一个小系统内还是大系统内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企业,以民企为例,无不是从搬砖头起家的,老板既管生产又管销售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个企业中有销售部和生产部,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其实,这里面就有问题。
销售与生产是两种类型的工作,需要的人员能力也是不同的。
销售是改变顾客情绪的活动,容易
制造是改变原料性质的活动,困难
人们总是习惯于直接的信息接受,所以销售这个部门往往都被看作是主要的利润来源。于是,在很多企业中,这两个部门的人员的报酬水平是不同的。这种种不同,不但导致了很多技术人员缺少发展的空间,更催生了很多投机取巧的营销方式....
不被重视,自然也就缺少投入,更何况培养一个好的技术人员需要的时间和资本远大于培养销售人员。


11区的财团都是从商业资本发展而来的

不过他们在工业化的时候,资本格局是商强工弱,不像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
强大的商业资本可以充分运用渠道和资金来培养制造企业,把制造企业变成下金蛋的母鸡,为商社的贸易网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商社的发展......

这一点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不具备的,到现在,具备成熟渠道网络的制造企业也不多。渠道的核心,情报能力,拥有的企业就更少了....

产销一体使得制造企业要分很大一部分资源投放在渠道建设、市场调研、物流仓储等方面,真正能提高竞争力的基础研发和内部流程优化却得不到足够的资源....

11区的财团都是从商业资本发展而来的

不过他们在工业化的时候,资本格局是商强工弱,不像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
强大的商业资本可以充分运用渠道和资金来培养制造企业,把制造企业变成下金蛋的母鸡,为商社的贸易网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商社的发展......

这一点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不具备的,到现在,具备成熟渠道网络的制造企业也不多。渠道的核心,情报能力,拥有的企业就更少了....

产销一体使得制造企业要分很大一部分资源投放在渠道建设、市场调研、物流仓储等方面,真正能提高竞争力的基础研发和内部流程优化却得不到足够的资源....
我记得这是动漫区吧?{:3_80:}
34# APM179


11区....是88区的主要研究方向
主席叔你OUT了
LPC2103 发表于 2009-10-4 23:37

嗯?想要我in乃么?[:a6:]
Hina应援会会长 发表于 2009-10-4 23:39
何意?理解不能
所谓的灵魂接触.....不接触灵魂的层面...光看外表、难免会产生迷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