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三十年仍然"潜伏"的中共特工精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8:32:43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09-08-10/1747259162.shtml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0日 17:47  新浪读书
  文章摘自《误读中国1000年》
  作者: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社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本书简介:《先锋国家历史》杂志是中国第一本新锐历史类新闻杂志。“黑色的眼睛,发现彩色的历史”,《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着力于发掘、显现、记录和品味历史中本真、生动、有趣的事实。新闻与历史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须言之……[连载内容]




中共特工精英阎又文

  他是前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称赞的。解放前,他潜伏在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身边,为解放战争立下汗马功劳,解放后,他的身份继续保密。他的孩子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来寻找父亲的真实身份。
  文/国家历史主笔 黄艾禾 特约撰稿 黄欢
  1993年,已年过50的阎家二女儿阎绥兰才第一次知道父亲阎又文的真实身份,“你父亲是一个中共地下党员”。
  阎绥兰当即掉下了眼泪。父亲已经去世31年了,这么多年来,阎家的孩子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父亲的真实身份。
  眼前这位告诉她真相的“王叔叔”,就是当年父亲从事地下工作的接头人王玉。
  几天后,阎家6个子女被王玉带到了另一位知晓父亲身份的见证人家里。他是阎又文当年的单线直接领导人、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这位在秘密战线干了大半辈子、早已炼成钢铁性格的长者,禁不住嗓音哽咽:“精英!你们的父亲是真正的精英啊!”
  在见证者的讲述中,阎家的六个孩子看到了父亲完整的一生。瞬间,困扰了这个家庭几十年的谜团被一一解开。惊喜、激动、欣慰、委屈……种种难以言传的滋味一齐堵在心头。之后再涌上心头的一句话就是:怎么这么晚啊,知道得太晚了!
  寻找
  父亲阎又文的身份之谜,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成了阎家子女的心头之痛。
  先是大女儿阎恩兰到了入团的年龄。她所在中学告诉她,“你们家政治历史很复杂”而没有资格加入共青团。
  在履历表上,孩子们在出身栏填的都是“革干”(革命干部)——当年参加国民党军队起义的将领的子女们都是这么填的。阎又文是傅作义的秘书,1955年随着傅作义到水利部当农田水利局副局长(后来归并到农业部),并在1958年加入了共产党。
  但是,每当阎家的孩子们入团、入党、提干时,组织部门多次派人去调查,却发现阎又文的身份根本搞不清。他的“国民党起义人员”身份,在统战部、政协的相应档案里都查不到,统战部门说他不是“统战对象,是共产党”,但是在中共组织部的档案中,又查不到他解放前做过什么革命工作。而正是这个遗留下来搞不清楚的“历史问题”,让阎家六个孩子受尽连累。
  考上公安学校的二女儿本来进入公安机关,后来被调离,一直未能归队;1963年考上哈尔滨军工学院的三儿子,毕业后原本可就职国防科工委,却被分配到河北省张家口市下面的一个地区的小工厂,做了一个维修钳工。最小的六女儿16岁当兵,因为表现优秀,一年多以后就当了代理分队长,等着18岁入党提干。却也因父亲“历史不清楚”,无法过政审关。当了8年兵之后,她复员回家,重新从工人干起。
  横在孩子们面前的问题是:父亲解放前的历史不清楚,就连父亲的墓碑上的碑文也扑朔迷离,解放后父亲的职务一一列清,但1949年前的工作却只用一句“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带过。
  1962年9月25日,阎又文的生命轨迹终止在担任农业部粮油局局长的职务上,时年48岁。临终前他对妻子留下一句话:“有事找组织。”
  彼时,阎家最大的孩子24岁,最小的六女儿才8岁。子女们对父亲的记忆停止了,而对历史真相的寻找才刚刚开始。这一找,就是30年。
  潜伏
  1993年,如果没有王玉的出现,阎家孩子们对于父亲那段“不清楚的历史及身份”的谜团恐怕仍然会持续下去。解谜是一次偶然。那是在那年的一次公安部老干部的聚会上,王玉见到了当年的另一位地下党员刘光人。担任过公安局副局长的刘光人正好曾是阎家二女儿阎绥兰的上级。当他们谈到共同认识的阎又文及他的子女时,王玉一下子激动起来,“都40多年了,阎又文应该可以解密了!”——这才有了王玉找到阎绥兰诉说真相的那一幕。
  幸亏当时王玉还活着。他是阎又文的命运转折的见证人,是能把阎又文的身份能说清的寥寥几人之一。
  在47年前,如果没有王玉的出现,阎又文人生或许是另外一番模样。
  1946年春节后的一天,阎又文照常在傅作义长官司令部办公室工作,机要室秘书薛起禄带来一个人。这个人对阎又文说要找在绥远工作的弟弟,称弟弟吩咐,可托“阎又文长官”转交信件。阎又文上下打量了眼前的这个人,回答“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便继续低头看报,不再理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点儿)
文章摘自 《误读中国1000年》 作者: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社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更多文章进入书摘频道>>>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09-08-10/1747259162.shtml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0日 17:47  新浪读书
  文章摘自《误读中国1000年》
  作者: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社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本书简介:《先锋国家历史》杂志是中国第一本新锐历史类新闻杂志。“黑色的眼睛,发现彩色的历史”,《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着力于发掘、显现、记录和品味历史中本真、生动、有趣的事实。新闻与历史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须言之……[连载内容]




中共特工精英阎又文
  他是前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称赞的。解放前,他潜伏在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身边,为解放战争立下汗马功劳,解放后,他的身份继续保密。他的孩子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来寻找父亲的真实身份。
  文/国家历史主笔 黄艾禾 特约撰稿 黄欢
  1993年,已年过50的阎家二女儿阎绥兰才第一次知道父亲阎又文的真实身份,“你父亲是一个中共地下党员”。
  阎绥兰当即掉下了眼泪。父亲已经去世31年了,这么多年来,阎家的孩子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父亲的真实身份。
  眼前这位告诉她真相的“王叔叔”,就是当年父亲从事地下工作的接头人王玉。
  几天后,阎家6个子女被王玉带到了另一位知晓父亲身份的见证人家里。他是阎又文当年的单线直接领导人、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这位在秘密战线干了大半辈子、早已炼成钢铁性格的长者,禁不住嗓音哽咽:“精英!你们的父亲是真正的精英啊!”
  在见证者的讲述中,阎家的六个孩子看到了父亲完整的一生。瞬间,困扰了这个家庭几十年的谜团被一一解开。惊喜、激动、欣慰、委屈……种种难以言传的滋味一齐堵在心头。之后再涌上心头的一句话就是:怎么这么晚啊,知道得太晚了!
  寻找
  父亲阎又文的身份之谜,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成了阎家子女的心头之痛。
  先是大女儿阎恩兰到了入团的年龄。她所在中学告诉她,“你们家政治历史很复杂”而没有资格加入共青团。
  在履历表上,孩子们在出身栏填的都是“革干”(革命干部)——当年参加国民党军队起义的将领的子女们都是这么填的。阎又文是傅作义的秘书,1955年随着傅作义到水利部当农田水利局副局长(后来归并到农业部),并在1958年加入了共产党。
  但是,每当阎家的孩子们入团、入党、提干时,组织部门多次派人去调查,却发现阎又文的身份根本搞不清。他的“国民党起义人员”身份,在统战部、政协的相应档案里都查不到,统战部门说他不是“统战对象,是共产党”,但是在中共组织部的档案中,又查不到他解放前做过什么革命工作。而正是这个遗留下来搞不清楚的“历史问题”,让阎家六个孩子受尽连累。
  考上公安学校的二女儿本来进入公安机关,后来被调离,一直未能归队;1963年考上哈尔滨军工学院的三儿子,毕业后原本可就职国防科工委,却被分配到河北省张家口市下面的一个地区的小工厂,做了一个维修钳工。最小的六女儿16岁当兵,因为表现优秀,一年多以后就当了代理分队长,等着18岁入党提干。却也因父亲“历史不清楚”,无法过政审关。当了8年兵之后,她复员回家,重新从工人干起。
  横在孩子们面前的问题是:父亲解放前的历史不清楚,就连父亲的墓碑上的碑文也扑朔迷离,解放后父亲的职务一一列清,但1949年前的工作却只用一句“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带过。
  1962年9月25日,阎又文的生命轨迹终止在担任农业部粮油局局长的职务上,时年48岁。临终前他对妻子留下一句话:“有事找组织。”
  彼时,阎家最大的孩子24岁,最小的六女儿才8岁。子女们对父亲的记忆停止了,而对历史真相的寻找才刚刚开始。这一找,就是30年。
  潜伏
  1993年,如果没有王玉的出现,阎家孩子们对于父亲那段“不清楚的历史及身份”的谜团恐怕仍然会持续下去。解谜是一次偶然。那是在那年的一次公安部老干部的聚会上,王玉见到了当年的另一位地下党员刘光人。担任过公安局副局长的刘光人正好曾是阎家二女儿阎绥兰的上级。当他们谈到共同认识的阎又文及他的子女时,王玉一下子激动起来,“都40多年了,阎又文应该可以解密了!”——这才有了王玉找到阎绥兰诉说真相的那一幕。
  幸亏当时王玉还活着。他是阎又文的命运转折的见证人,是能把阎又文的身份能说清的寥寥几人之一。
  在47年前,如果没有王玉的出现,阎又文人生或许是另外一番模样。
  1946年春节后的一天,阎又文照常在傅作义长官司令部办公室工作,机要室秘书薛起禄带来一个人。这个人对阎又文说要找在绥远工作的弟弟,称弟弟吩咐,可托“阎又文长官”转交信件。阎又文上下打量了眼前的这个人,回答“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便继续低头看报,不再理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点儿)
文章摘自 《误读中国1000年》 作者: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社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更多文章进入书摘频道>>>
九州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链接: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09-08-10/1747259162.shtml
资料来源:新浪读书频道
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有很多共产党员由于上级失去联系,解放以后一直没有能够归队。一些领导由于不负责任,长期没有收拢自己的部下。解放以后,一些党员由于特殊工作需要继续潜伏,但是随着时局动乱,没有被及时解密和归队,确实留下很多遗憾。
好体裁啊,,拍电影。
向英雄致敬![:a15:]
敬业的间谍。
潜伏2啊
潜伏2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