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60年大变化:规则改进只为观赏 球馆曾是陷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8:37:16
 体坛网讯 北京时间8月5日,60年前的这个时候,当时的BAA(全美篮球协会)和NBL(国家篮球联盟)两大篮球组织经营惨淡,于是宣布合并为了NBA(国家篮球协会)。经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熟悉的NBA已经从当年自娱自乐的业余联赛,发展成了现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最赚钱的职业联赛之一。在这60年中,NBA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

  规则篇

  NBA毕竟是一个篮球联盟,它有着属于自己的比赛规则。然而即便是最近几年,NBA的规则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由此你便可以想象联盟刚刚建立之初,一切规则是多么的混乱。那时,每次进攻并没有我们现在熟悉的“24秒违例”,持球的一方可以任意控制着球权,这在NBA成立之初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

  最令人影响深刻的一次是1950年11月22日,众所周知当时湖人队凭借超级中锋乔治·迈肯的威力,统治着NBA。那一天,他们的对手是底特律活塞,当时活塞队主教练穆雷·曼登海尔知道自己的球队抵挡不了迈肯的威力,便在无可奈何想想出一计:在领先后一直控球,知道比赛结束。毕竟,当时的联盟没有规定一方必须在多少秒内完成进攻,于是当年活塞的球员甫一领先,便不肯进攻而控制着球权。最终那场比赛的比分:活塞20比19获得胜利,从这个比分你就能猜出当时那场比赛的精彩程度。于是,为了让比赛更富观赏性,4年后NBA给各个球馆装上了24秒计时器,队员们再也不能将球控制一整场比赛了。

  除此之外,NBA规则中另一项重大改革,便是从1979至1980赛季开始,引入了三分球机制。

  1979年之前,不管你在球场的哪个位置投篮中得,你都只能得到两分。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关键先生”杰里·韦斯特即便命中了令全场观众沸腾的60尺超远压哨投篮,却还是不得不与尼克斯打加时,并且最终输掉比赛。看到这种情况,NBA在1979至1980赛季的常规赛中,正式开始实行三分球机制,规定球员在三分线后投篮命中能够得三分。第二年,NBA便在季后赛中也推行起了三分球制度,并且从1986年开始在全明星赛中加入了三分球大赛这个项目,为比赛增添了很大的观赏性与未知因素。

不管是“24秒违例”还是“三分球机制”,都是NBA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针对比赛本身对规则进行的改变。然而另一项重大的规则改变——对于三秒区的扩大,则是NBA针对某些球员而进行的。早在1951至52赛季,当时的湖人中锋乔治·迈肯威力超群,在当时6英尺的三秒区中为所欲为,经常是一个人便搞定了对手。于是我们在当年麦迪逊广场花园的门口,看到了“乔治·迈肯 vs 尼克斯”的比赛广告牌。

  联盟当然不希望比赛出现这种情况,于是NBA在1951至52赛季将三秒区由6英尺扩大为12英尺。三秒区的扩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迈肯的威力,再加上自身的伤病,三年后这位NBA历史上第一位超级中锋便宣布退役了。然而,10年后的1964至65赛季,另一位更加强壮、更具统治力的中锋,在12英尺的三秒区内为所欲为,他便是后来同样效力于湖人的“篮球皇帝”威尔特·张伯伦。于是,NBA再次改变规则,将三秒区由之前的12英寸扩大到了现如今的16英寸。

  可以说直至今日,NBA的规则还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比赛在这60年的时间中变得越发合理、越发精彩,也多亏了这项规则的变化。体坛网讯 北京时间8月5日,60年前的这个时候,当时的BAA(全美篮球协会)和NBL(国家篮球联盟)两大篮球组织经营惨淡,于是宣布合并为了NBA(国家篮球协会)。经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熟悉的NBA已经从当年自娱自乐的业余联赛,发展成了现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最赚钱的职业联赛之一。在这60年中,NBA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

  规则篇

  NBA毕竟是一个篮球联盟,它有着属于自己的比赛规则。然而即便是最近几年,NBA的规则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由此你便可以想象联盟刚刚建立之初,一切规则是多么的混乱。那时,每次进攻并没有我们现在熟悉的“24秒违例”,持球的一方可以任意控制着球权,这在NBA成立之初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

  最令人影响深刻的一次是1950年11月22日,众所周知当时湖人队凭借超级中锋乔治·迈肯的威力,统治着NBA。那一天,他们的对手是底特律活塞,当时活塞队主教练穆雷·曼登海尔知道自己的球队抵挡不了迈肯的威力,便在无可奈何想想出一计:在领先后一直控球,知道比赛结束。毕竟,当时的联盟没有规定一方必须在多少秒内完成进攻,于是当年活塞的球员甫一领先,便不肯进攻而控制着球权。最终那场比赛的比分:活塞20比19获得胜利,从这个比分你就能猜出当时那场比赛的精彩程度。于是,为了让比赛更富观赏性,4年后NBA给各个球馆装上了24秒计时器,队员们再也不能将球控制一整场比赛了。

  除此之外,NBA规则中另一项重大改革,便是从1979至1980赛季开始,引入了三分球机制。

  1979年之前,不管你在球场的哪个位置投篮中得,你都只能得到两分。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关键先生”杰里·韦斯特即便命中了令全场观众沸腾的60尺超远压哨投篮,却还是不得不与尼克斯打加时,并且最终输掉比赛。看到这种情况,NBA在1979至1980赛季的常规赛中,正式开始实行三分球机制,规定球员在三分线后投篮命中能够得三分。第二年,NBA便在季后赛中也推行起了三分球制度,并且从1986年开始在全明星赛中加入了三分球大赛这个项目,为比赛增添了很大的观赏性与未知因素。

不管是“24秒违例”还是“三分球机制”,都是NBA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针对比赛本身对规则进行的改变。然而另一项重大的规则改变——对于三秒区的扩大,则是NBA针对某些球员而进行的。早在1951至52赛季,当时的湖人中锋乔治·迈肯威力超群,在当时6英尺的三秒区中为所欲为,经常是一个人便搞定了对手。于是我们在当年麦迪逊广场花园的门口,看到了“乔治·迈肯 vs 尼克斯”的比赛广告牌。

  联盟当然不希望比赛出现这种情况,于是NBA在1951至52赛季将三秒区由6英尺扩大为12英尺。三秒区的扩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迈肯的威力,再加上自身的伤病,三年后这位NBA历史上第一位超级中锋便宣布退役了。然而,10年后的1964至65赛季,另一位更加强壮、更具统治力的中锋,在12英尺的三秒区内为所欲为,他便是后来同样效力于湖人的“篮球皇帝”威尔特·张伯伦。于是,NBA再次改变规则,将三秒区由之前的12英寸扩大到了现如今的16英寸。

  可以说直至今日,NBA的规则还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比赛在这60年的时间中变得越发合理、越发精彩,也多亏了这项规则的变化。
  球衣篇

  NBA经历了60年的发展,比赛中球员们的球衣样式也是几经变革。

  从老照片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年诸如乔治·迈肯、鲍勃·佩蒂特、比尔·拉塞尔们的球衣,明显比现如今的球衣更加紧身,而且上半身的部分更窄,更加接近我们现今意义上“跨栏背心”,下半身的部分则更短,球员们的腿露出很多。在当时的球员们看来,这样的设计简洁时尚,或许非常不错。然而随着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点也在发生着变化。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Hip-Hop文化盛行,球员们再也看不惯球场上老球员们的紧身衣、小短裤了。于是,当年名噪一时、现今已经家喻户晓的密歇根五虎们,开始在大学联赛中穿起了肥大的大短裤。很快,球员们纷纷效仿,而且这股旋风一直刮到了NBA,除了斯托克顿等几名老球员外,你在NBA的球场上几乎再也见不到小短裤的影子了。取而代之的,是球员们甚至过膝的超长大短裤。

  1997年,NBA在原则上还出台了“球员所穿短裤必须至少高于膝部一英寸”的规定,但大多数球队对此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并不强制改变球员们的选择。记得在2001年,当时还身在湖人的奥尼尔,以及科比、麦迪等人,还因为过长的短裤而遭到了联盟的罚款。但对此奥尼尔只是嘲笑了下斯托克顿那种短裤,毕竟时代变了,NBA球员们的球衣跟着变化也很正常。
球馆篇

  NBA成立60年来,球队数量越来越多,各队的球馆也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不过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所有球馆都越来越华丽、越来越现代化了。

  即便是见证过绿衫军两代王朝的波士顿花园球场,在使用了40多年后也不得不退出历史的舞台。说到这座球场,还有几个不太为人所知机关——当年,“红衣主教”奥尔巴赫为了保证球队胜利,在波士顿花园球馆的地板上做过手脚,球拍在其中几块上面根本弹不起来。初入联盟的魔术师就在此吃过亏,一次精彩的背后运球,居然以球粘在地上被对手抢走告终。后来,湖人队详细研究了波士顿花园的地板,画出详细的分布图,以知会球员哪里能走哪里要停。这样一来,湖人球员在场上难免要小心翼翼步履维艰,而驾轻就熟的波士顿人则是闲庭信步来去自如。

 除了“地板陷阱”,在波士顿花园打球,你还可以感受到“夏暖冬凉”的滋味。由于没有安装空调,每到夏季这里便奇热无比,摄氏30度以上只是小意思。上了年纪的“天勾”贾巴尔甚至曾在这里因缺氧而差点昏厥。到了冬天,奥尔巴赫又不给客队更衣室提供足够的暖气,搞得对手未战先病。还有就是篮筐,为了削弱劲敌湖人的快攻,波士顿花园球馆的篮网被弄得很紧,球进后很慢才会掉下来。

  即便是历史悠久如此,也势必要被时代所淘汰。再看现如今这支球队的主场,无不富丽堂皇,球迷们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篮球比赛,甚至还能玩到很多游戏项目、买到各种各样的纪念品,参加无数的活动。主队的更衣室,被建造的越来越体贴、人性化,为球员们营造了一个完美的比赛环境。
选秀篇

  美国几大体育联盟都没有升降级,那么如何让各支球队都抱有竞争力,避免在几年后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呢?选修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然而经过60年的发展,NBA的选秀制度也随之发生过多次大的变化。从1947到1965年,为了吸引球迷,联盟规定每个地区的球队可以在第一轮选择本地区的球员,以便加强自身对当地球迷的吸引力。也正是凭借这项规定,费城勇士在当年得到了“篮球皇帝”张伯伦。在1966年,NBA开始用掷硬币的方式决定两个分区的倒数第一名中哪支球队获得头号选秀权,其他球队按照常规赛战绩进行倒序排列选择,这套选择方案一直沿用到1984年。

  从1985年开始,NBA实行选秀抽签——每年季后赛激战正酣的时候,NBA会召集未能进入季后赛的球队举行抽签仪式,来决定未来头三号新秀权的归属。战绩最差的球队拥有25%的机会赢得状元签,战绩第二差的拥有19.9%的几率,依此累推。在决定了前三顺位的归属后,首轮剩余的4至30号选秀签位和第二轮的选秀签位,则按照常规赛的成绩倒序决定。

  除此之外,NBA还在最近几年增加了国际球员的选秀比例,并且设定了参选年龄限制。这些,都是60年前的人们所不能想象的。也正是这些越发健全的制度,让NBA的水平和影响力日益增加,吸引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篮球迷为之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