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掌握"话语权":铟资源战略储备呼之欲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1:54:26
买方掌握"话语权":铟资源战略储备呼之欲出 2009年07月02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我国优势战略资源的高科技产品关键原材料金属铟,由于行业盲目扩张、内部无序竞争,日、美等买方逐渐掌握了市场“话语权”,金属铟的价格长期处于低谷。广西等有关方面正积极考虑抓紧机会实施铟资源战略储备,以促进铟价回归、促进国内企业整合,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铟价接连跳水跌入长期低谷

    位于广西南丹县的河池津泰资源再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泰公司)电解车间里,工作人员从电解槽中小心翼翼地提起一张电解片,只见表面已经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属,散发着美丽的银色光泽。“这就是铟,”公司总经理伍定勇说,“世界上稀缺的金属之一,也是目前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必需的金属材料之一。”

    作为低熔合金、轴承合金、半导体、电光源等的原料,铟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合金制造、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在通讯、电子、国防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据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2005年的资源显示,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地质铟储量为6000吨,中国保有地质铟储量为1.3万吨,全世界铟储量仅为黄金储量的1/6。

    虽然我国占有绝对的资源优势,但铟的价格近年来却接连跳水。在津泰公司一处仓库的保险柜里,一个个小木盒子里静静地躺着银色的铟锭,重量都是500克。伍定勇说,4N级精铟(纯度99.995%)市场价格一度达到每吨1200多万元,但去年底国际市场铟价曾跌到接近180万元/吨的谷底,目前吨价约为210万元/吨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金属铟低于400万元/吨的国际市场价格,对我国产铟大国来说极不相称。

    河池市市长谢志刚说,中国占全世界已探明铟储量的65%,而广西又占全国储量的近40%,河池市的铟产量不仅在广西排在首位,在全国也十分有名,近年来,国际铟价的波动幅度大,且呈大幅下挫势头,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我国铟产业仍处于“落后挨打”局面

    在我国铟资源最富集的广西河池市南丹县,铟往往与铅锌矿伴生,一般一吨铅锌矿石里有1千克铟,但在以前人们对此根本没有认识,铅锌矿冶炼后的废渣被用来铺路。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铟在液晶显示器上广泛应用,其国际市场价格也一路上涨至1000万元/吨以上。

    资料显示,2006年前后全世界对铟的需求量约500吨左右,而当时全球产量只有300吨左右,严重的供不应求推动精铟价格一路飙升,国内众多中小企业遂纷纷加入铟生产、回收行列,产量迅速回升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市场的主导权发生转移,供过于求情况下铟价大幅跳水。

    南丹县经贸局局长缪芝龙介绍,当前国内铟产业发展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群龙无首”,目前我国有100多家铟生产厂家,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铟资源呈分散状态,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买方采取分散收购的方式,迫使这些企业竞相压价出货,从而造成目前铟严重贬值。

    广西堂汉锌铟公司董事长伍永田博士认为,我国铟生产企业规模小,且精深加工严重不足,大约95%的生产厂家年生产量都在1至5吨左右,且大多数只能加工初级原料产品,至于高附加值的铟靶材等产品,基本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日本、美国等需求大国对铟的精深加工远超我国,在前些年大量从中国进口铟金属之后,目前这些国家已开始转向回收再生铟和发展替代品,其中回收的部分差不多占到这些国家实际需求的30%。

    “我国固有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缪芝龙说,“一句话,在铟产业方面我们还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

    铟资源战略储备呼之欲出

    从1994年薄板显示产业发展以来,每年世界铟需求量都在以25%至40%的速度增长,日本对铟的消费量占全球的70%,中国铟产品80%出口日本和韩国。

    鉴于铟金属在高科技领域运用的重要战略价值,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加紧对铟产品的战略储备。1989年美国国家储备局首次将铟列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随后逐年增加。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制定了储备稀有金属的相关法律。

    伍永田分析,因为有了储备,日本、美国等国际买家才有底气将铟价压得很低。以日本为例,100多家企业用户已形成联盟,通过几家代理采购商统一采购,当中国生产企业酝酿提价时,日本企业就可以依靠现有储备三个月不采购,我国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低价出货。

    随着全球资源减少,未来科技竞争中,稀有金属储备量将成为国家发展高科技的实力标志,铟将成为最典型的战略资源。我国铟生产企业组织松散,在与国外企业对抗中难以形成合力,最终造成我国优势资源的巨大损失。

    伍定勇表示,目前当地几家主要的铟生产企业已经与当地银行签订协议,当铟价过低时企业可以拿铟产品作抵押,从银行获取周转资金,伍定勇所在的津泰公司因此从去年下半年来一直没有大批量销售铟,然而实际效果目前还不明显。

    实际上,国内铟生产企业一直在酝酿建立企业间联盟,以发挥整体优势,争取市场话语主导权,但由于国内生产企业实力大都较弱,而行业联盟储备的财务成本较高,很多企业无法承受。来自广西的最新消息表明,一项储备有色金属的方案已基本形成,河池作为铟等有色金属的重点资源地,也就储备和促进有色冶炼企业健康发展问题多次征求意见,具体方案将在近期明晰。

    但伍定勇、谢志刚等人认为,毕竟收储的金属没有被使用,供求关系没有实质上的平衡,因此收储的结果只是“削峰平谷”,积极地一面是鼓舞和坚定人们信心、让经济面较快回升,但对铟冶炼行业的整合仍然没有突破性进展,一批劣势企业没有因此受到淘汰,因此铟产业牛市的到来时间将会被推迟。



http://intl.ce.cn/zgysj/200907/02/t20090702_19443073.shtml买方掌握"话语权":铟资源战略储备呼之欲出 2009年07月02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我国优势战略资源的高科技产品关键原材料金属铟,由于行业盲目扩张、内部无序竞争,日、美等买方逐渐掌握了市场“话语权”,金属铟的价格长期处于低谷。广西等有关方面正积极考虑抓紧机会实施铟资源战略储备,以促进铟价回归、促进国内企业整合,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铟价接连跳水跌入长期低谷

    位于广西南丹县的河池津泰资源再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泰公司)电解车间里,工作人员从电解槽中小心翼翼地提起一张电解片,只见表面已经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属,散发着美丽的银色光泽。“这就是铟,”公司总经理伍定勇说,“世界上稀缺的金属之一,也是目前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必需的金属材料之一。”

    作为低熔合金、轴承合金、半导体、电光源等的原料,铟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合金制造、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在通讯、电子、国防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据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2005年的资源显示,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地质铟储量为6000吨,中国保有地质铟储量为1.3万吨,全世界铟储量仅为黄金储量的1/6。

    虽然我国占有绝对的资源优势,但铟的价格近年来却接连跳水。在津泰公司一处仓库的保险柜里,一个个小木盒子里静静地躺着银色的铟锭,重量都是500克。伍定勇说,4N级精铟(纯度99.995%)市场价格一度达到每吨1200多万元,但去年底国际市场铟价曾跌到接近180万元/吨的谷底,目前吨价约为210万元/吨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金属铟低于400万元/吨的国际市场价格,对我国产铟大国来说极不相称。

    河池市市长谢志刚说,中国占全世界已探明铟储量的65%,而广西又占全国储量的近40%,河池市的铟产量不仅在广西排在首位,在全国也十分有名,近年来,国际铟价的波动幅度大,且呈大幅下挫势头,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我国铟产业仍处于“落后挨打”局面

    在我国铟资源最富集的广西河池市南丹县,铟往往与铅锌矿伴生,一般一吨铅锌矿石里有1千克铟,但在以前人们对此根本没有认识,铅锌矿冶炼后的废渣被用来铺路。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铟在液晶显示器上广泛应用,其国际市场价格也一路上涨至1000万元/吨以上。

    资料显示,2006年前后全世界对铟的需求量约500吨左右,而当时全球产量只有300吨左右,严重的供不应求推动精铟价格一路飙升,国内众多中小企业遂纷纷加入铟生产、回收行列,产量迅速回升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市场的主导权发生转移,供过于求情况下铟价大幅跳水。

    南丹县经贸局局长缪芝龙介绍,当前国内铟产业发展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群龙无首”,目前我国有100多家铟生产厂家,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铟资源呈分散状态,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买方采取分散收购的方式,迫使这些企业竞相压价出货,从而造成目前铟严重贬值。

    广西堂汉锌铟公司董事长伍永田博士认为,我国铟生产企业规模小,且精深加工严重不足,大约95%的生产厂家年生产量都在1至5吨左右,且大多数只能加工初级原料产品,至于高附加值的铟靶材等产品,基本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日本、美国等需求大国对铟的精深加工远超我国,在前些年大量从中国进口铟金属之后,目前这些国家已开始转向回收再生铟和发展替代品,其中回收的部分差不多占到这些国家实际需求的30%。

    “我国固有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缪芝龙说,“一句话,在铟产业方面我们还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

    铟资源战略储备呼之欲出

    从1994年薄板显示产业发展以来,每年世界铟需求量都在以25%至40%的速度增长,日本对铟的消费量占全球的70%,中国铟产品80%出口日本和韩国。

    鉴于铟金属在高科技领域运用的重要战略价值,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加紧对铟产品的战略储备。1989年美国国家储备局首次将铟列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随后逐年增加。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制定了储备稀有金属的相关法律。

    伍永田分析,因为有了储备,日本、美国等国际买家才有底气将铟价压得很低。以日本为例,100多家企业用户已形成联盟,通过几家代理采购商统一采购,当中国生产企业酝酿提价时,日本企业就可以依靠现有储备三个月不采购,我国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低价出货。

    随着全球资源减少,未来科技竞争中,稀有金属储备量将成为国家发展高科技的实力标志,铟将成为最典型的战略资源。我国铟生产企业组织松散,在与国外企业对抗中难以形成合力,最终造成我国优势资源的巨大损失。

    伍定勇表示,目前当地几家主要的铟生产企业已经与当地银行签订协议,当铟价过低时企业可以拿铟产品作抵押,从银行获取周转资金,伍定勇所在的津泰公司因此从去年下半年来一直没有大批量销售铟,然而实际效果目前还不明显。

    实际上,国内铟生产企业一直在酝酿建立企业间联盟,以发挥整体优势,争取市场话语主导权,但由于国内生产企业实力大都较弱,而行业联盟储备的财务成本较高,很多企业无法承受。来自广西的最新消息表明,一项储备有色金属的方案已基本形成,河池作为铟等有色金属的重点资源地,也就储备和促进有色冶炼企业健康发展问题多次征求意见,具体方案将在近期明晰。

    但伍定勇、谢志刚等人认为,毕竟收储的金属没有被使用,供求关系没有实质上的平衡,因此收储的结果只是“削峰平谷”,积极地一面是鼓舞和坚定人们信心、让经济面较快回升,但对铟冶炼行业的整合仍然没有突破性进展,一批劣势企业没有因此受到淘汰,因此铟产业牛市的到来时间将会被推迟。


http://intl.ce.cn/zgysj/200907/02/t20090702_19443073.shtml
中国出产的中国没话语权,中国大量消费的中国也没话语权。到底为何这样,一拥而上,相互拆台,勇于内斗怯于外战,政府之过还是企业之过?
所谓的“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国家是不是应该重新定义、划分“战略资源”,对这些战略资源的进出口由国家管制,或者实行配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