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面临的最大战略抉择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4:29:19
中国面临的最大战略抉择问题是:</P>
农业革命与第三产业革命,先搞哪一个,后搞哪一个?</P>
我的答案是:先搞农业革命,后搞第三产业革命。</P>
社会主义中国产业革命的次序是:①毛泽东领导了重工业革命,②邓小平领导了轻工业革命,③农业革命,④第三产业革命。</P>
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的次序是:①轻工业革命,②重工业革命,③农业革命,④第三产业革命。</P>
具体论述,请看我的《中国社会革命史简析》、《如何通俗地理解“投资报偿率”》。</P>
特别说明:不懂会计的经济学家,只能算半个经济学家;不懂军事的外交家,只能算半个外交家。</P>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孙悟彻</P>中国面临的最大战略抉择问题是:</P>
农业革命与第三产业革命,先搞哪一个,后搞哪一个?</P>
我的答案是:先搞农业革命,后搞第三产业革命。</P>
社会主义中国产业革命的次序是:①毛泽东领导了重工业革命,②邓小平领导了轻工业革命,③农业革命,④第三产业革命。</P>
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的次序是:①轻工业革命,②重工业革命,③农业革命,④第三产业革命。</P>
具体论述,请看我的《中国社会革命史简析》、《如何通俗地理解“投资报偿率”》。</P>
特别说明:不懂会计的经济学家,只能算半个经济学家;不懂军事的外交家,只能算半个外交家。</P>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孙悟彻</P>
中国社会革命史简析<p></p></P> <p></p></P>    革命,是战争的最高品位,是社会的巨大变化。成汤革命、武王革命、辛亥革命,用的是暴力手段;技术革命、工艺革命、产业革命,用的是发明创造。<p></p></P> <p></p></P>    一、20世纪中国的社会革命<p></p></P>    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部分“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中指出:<p></p></P>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p></p></P>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就是孙中山所说的“革命尚未成功”。<p></p></P>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的意思是两个,并且是紧密相联的:一是穷人翻身闹革命建立公有制,二是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即,先无产阶级革命后重工业革命。<p></p></P>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一场“新的革命”--首先要解决十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如今,自行车、手表、家电已经进入普通家庭,短缺经济时代彻底过去,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表明轻工业革命已经完成。<p></p></P>    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属阶级革命类,重工业革命、轻工业革命属产业革命类。这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社会革命。<p></p></P>    同理,20世纪之前,中国的社会革命也可以分为两大类:生产力的革命和生产关系的革命。<p></p></P> <p></p></P>    二、20世纪之前中国的社会革命<p></p></P>    1、黄帝、炎帝等史前“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知母不知父”。尧、舜、禹初生时“从母所居为姓”,婚后表现突出被妻部落选为首领接班人。如,舜,其母握登“意感而生舜於姚墟,故姓姚”,婚后则随妻姓“虞”。由于男子出嫁,父子便不同姓,故尧为“陶唐氏”,丹朱为“有扈氏”;舜为“虞氏”,均为“商氏”;鲧为“崇氏”,禹为“涂山氏”。这显然是母系氏族制。<p></p></P>    2、禹子启废除“禅让制”,自行继承父亲的权位,赖在娘家不走,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才开始了“同姓相传”,男子娶妻。这是父系氏族制的正式确立。“夏”是个部落联盟,不是个国家。<p></p></P>    3、成汤革命前,由《汤誓》确立了领袖强权;革命后,由《汤诰》确立了社会秩序,《伊训》还严禁“三风十衍”。这才是国家政权的开始。政权的主要事务是获“孚”。这是奴隶制革命。<p></p></P>    4、武王革命,是落后但却仁义的周部落,在奴隶倒戈的响应下,一举摧毁了先进但却残酷的商王朝。奴隶恨透了奴隶制,并且有大功于周,就不能再把他们当奴隶了。周原是氏族公有制,接收商的私有制后,采取了分封制--功臣封地建国,即封建制;奴隶解放为农奴,即农奴制。封建制原本农奴制。<p></p></P>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在农村的庶人称野人,在城邑、矿山的庶人称工、商;野人在井田里劳作,井田分为公田(劳役地租)与私田(农奴份地);野人有自己的家室、工具,独立经营,祖孙世业,但不许自由迁移,如百里奚。这与西欧的采邑制、俄国的农奴制完全相同,只有青铜器与铁器这一点差别。领主土地所有制,井田剥削关系,家庭生产方式,庄园行政管理,这显然是农奴制,它是封建社会的初级形式,有如当今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要把青铜器与奴隶制、铁器与封建制绝对地联系起来,正如老牛拉破车并不能否定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p></p></P>    5、使用铁制农具后,领主发现,农奴在公田里劳作比在私田里“有所匿其力”,与其榨取公田里的劳役地租,不如把公田也充作私田,统一收取实物地租。鲁国初税亩、秦国商秧变法,开始了雇农制(佣耕制)。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就是地主阶级对领主阶级的革命:领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奴解放为雇农,庄园封闭管理变为县乡统一行政。楚汉战争,就是对这场革命的挽救--西汉“一承秦制”。<p></p></P> <p></p></P>    三、中国未来的社会革命<p></p></P>    分析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以便顺水行舟,利国利民。<p></p></P>    亚当.斯密 指出:“国民产业的增长取决于资本的正确配置,应当首先把资本注入到最有利的部门,然后再注入次有利的部门,如此次第配置下去。”所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革命的次序是:轻工业革命、重工业革命、农业革命、第三产业革命。<p></p></P>    后起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因为已经有了先进国家的现成的技术设备可以引进,更因为中央政府直接拥有了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能够以国家发展为重,而不以眼前利润为重,所以,她们的产业革命的次序,必然是:重工业革命、轻工业革命、农业革命、第三产业革命。列宁指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p></p></P>在中国,毛主席领导了重工业革命,邓小平领导了轻工业革命,下一个就是农业革命了,再其后才是第三产业革命也就是真正的高消费。<p></p></P>因为,只有完成了农业革命,中国最广大的农民才有足够的收入和闲暇去消费、娱乐、游玩、学习,才能为第三产业提供最广大的市场。第三产业革命必须排在农业革命之后。<p></p></P> <p></p></P>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孙悟彻<p></p></P>可惜,我有一张表格没法上传,否则,道理将会更简洁。<p></p></P>
如何通俗地理解“投资报偿率”</B><p></p></B></P> <p></p></P>        在《管理会计》中,关于投资报偿率的说法和计算都非常复杂,一点也不通俗,尤其不容易被上层决策领导所理解。下面谈谈我的通俗理解。<p></p></P>        一、投资报偿率的概念<p></p></P>        投资赢利项目的目的,不仅是追求增值,即利润;还要,甚至是首先要保障原始投资,即老本的回收。<p></p></P>        投资报偿率,就是项目投入生产经营后,平均每年获得的收益和补偿,与原始投资额的比率。<p></p></P>        二、如何通俗地计算投资报偿率<p></p></P>        原始投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固定资产,②营运资金,③开办费。<p></p></P>        开办费的数额一般不大,在会计核算上只作为费用处理,不视为投资。营运资金,主要是存货和应收账款,能够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相当于期初垫支期末收回,也可以不视为投资。<p></p></P>        因此,真正的、严格的、学术意义上的投资,就是纯粹的固定资产。<p></p></P>        固定资产(资金)的回收,在会计上是通过计提折旧来核算(实现)的。所以,对投资者的报偿,就是每年的利润和折旧。因此:<p></p></P> <p></p></P>                                  <p></p></P>投资报偿率 = 每年报偿÷原始投资 = 每年净现金流量÷投资<p></p></P>=  (利润 + 折旧)÷投资=   利润率 + 折旧率<p></p></P>                                              <p></p></P> <p></p></P>        通俗地说,就是:投资报偿率=  利润率  +  折旧率<p></p></P> <p></p></P>“折旧”,是19世纪中期,对英国第一条股份制铁路因缺乏更新改造资金而进行审计时,才发现的。在此之前,人们,包括亚当.斯密,并不知道折旧,也不计算折旧,因此,税前利润就包含折旧,利润就混同于报偿,利润率就混同于报偿率。<p></p></P>        三、不同行业的投资报偿率不同<p></p></P>        一个企业的利润率、一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非常大,是主观争取的、波动的、外在的。而折旧率,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则是客观固有的、稳定的、内在的。 <p></p></P>按照等量资金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除极少数行业的产品在短期内供不应求因而利润率较高外,从长期来看,各行业的利润率是趋于均衡的,即社会平均利润率。因此,一个项目投资报偿率的高低,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属行业的折旧率。<p></p></P>在国民经济中,折旧率最高的是轻工业,重工业次之,农业的最低。所以,长期以来,投资报偿率最高的也是轻工业,重工业次之,农业的最低。<p></p></P>这就是轻工业投资过热,而农业遭受冷落,形成鲜明对比的内在原因。<p></p></P>        四、投资报偿率递减规律<p></p></P>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指出:国民产业的增长取决于资本的正确配置,应当首先把资本注入到最有利的部门,然后再注入次有利的部门,如此次第配置下去。<p></p></P>最有利的部门,就是投资报偿率最高的部门,那时首推轻工业,其次是重工业,农业的最低。<p></p></P>1768年,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以农业为例,正式提出了投资报偿递减规律。<p></p></P>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把报偿递减规律视为约束经济增长的自然规律,从而得出利润率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必然停滞,社会静止状态必然出现的结论。<p></p></P>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随着整个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减慢,平均利润率必然下降。<p></p></P>英国的工业革命正是从投资报偿率最高的纺织业开始的。<p></p></P>纺织业投资过度后,其产品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下跌,平均利润率不断降低,导致投资报偿率下降,降到次有利行业的投资报偿率之下后,投资就转向了次有利行业。<p></p></P>轻工业报偿率下降后,投资就转向了重工业;重工业报偿率下降后,投资就转向了农业;经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农业报偿率也严重受挫,投资很快转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的概念就产生于1935年。<p></p></P>由于投资报偿率 = 利润率 + 折旧率,而折旧率基本上是稳定的,所以,报偿率递减规律,就是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p></p></P>当然,报偿率递减是从长期来看的,而每一时期也有反弹,特别是新兴产业,如 90年代的信息业就非常红火,不过也正在从“牛市”转入“熊市”。<p></p></P>1995年,我国民间“农机热”突兀而起,许多下岗职工甚至企业自动转入“高效农业”,再也听不到“农业比较效益低”的论调了。表明我国工商平均利润率已经接近农业投资利润率。这时,农业的折旧率固然很低,但其投资报偿率却脱颖而出。所以说,中央关于加大农业投入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p></p></P>    五、必须合理计算投资报偿率<p></p></P>(一)分清利润与报偿<p></p></P>在发现“折旧”之前,企业的税前利润错误地包含了折旧,缴了所得税、分了股利,吃光了老本,妨害了企业的更新改造。错误的利润率,也误导了投资方向。<p></p></P>因此,必须计提折旧。同时,企业和私人真正追求的,也不是税前利润,而是税后净利。<p></p></P>严格地,投资报偿率= 净利率 + 折旧率。<p></p></P>(二)合理计算利润<p></p></P>1、制造成本法<p></p></P>制造成本法,只把生产直接消耗的原材料、动力费、人工费和机器厂房的折旧费计入产品成本;而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统统作为期间费用,在当期一笔扣除。<p></p></P>1993年,我国实行的“新会计制度”,从形式上看,是把“资金占用 = 资金来源”改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实质上,是把工业会计的完全成本法改为了制造成本法。<p></p></P>而商业会计则一直采用毛利率法:利润 = 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  所有费用。所有费用全部在当期扣除,包括商品运杂费(工业会计则把市外运杂费计入原材料成本)。这实际上比 “贡献法”还严格。<p></p></P>2、贡献法<p></p></P>厂房设备的折旧费,是企业固定费用中的主要部分,应该作为期间费用,全部在当期扣除。这方面,商业会计早就做到了。可是,工业会计采用的制造成本法,却仍然把它分摊到了产品成本中。在生产量大于销售量的情况下,还会虚增利润。<p></p></P>贡献法,就是把本期必须发生,但不随生产量(销售量)而变化的费用,即固定费用,主要是折旧费、管理费、利息支出,全部在当期扣除,来计算成本和利润。<p></p></P>我国2000年12月印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主张计提八项准备,其中的“存货跌价准备”,就隐含着要剔除积压产品中过分的折旧费用。这表明,这套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正在向贡献法靠拢。但是,这套办法,却把简单的贡献法搞复杂了,有向玄学发展的危险。<p></p></P>(三)合理计算平均利润率<p></p></P>告别“短缺经济”之后,大批工业企业被迫转产、破产、荒废。商业企业也山重水复,死去活来,每次脱胎换骨都损失大量资本。这些一次性报废的资本,以及尚未投产就夭折的资本,绝对不应该从社会工商资本总额中一笔勾销后再来计算工商平均利润率;这些损失,也必然减少工商利润总额。<p></p></P>但是,传统上,却仅把劫后幸存的,并且是赢利的资本及其利润作为计算平均利润率的分母与分子。<p></p></P>譬如,1999年8月7日《经济日报》载,财政部公布:“1998年国有企业赢利面50%,亏损面50%;赢利企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 7.3%,亏损企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  —55.4%。”<p></p></P>敢问,我国工商全部净资产平均利润率究竟是多少?<p></p></P>政府应该全面统计所有企业的资本与盈亏,以此为基础,来计算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工业平均利润率、商业平均利润率、工商平均利润率。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决策、中央决策。<p></p></P>六、如何挽救投资报偿率<p></p></P>虽然投资报偿率递减规律不可抗拒,但是,人们也不能束手无策。首先,不要盲目推动投资报偿率递减;其次,要努力挽救正在下降的投资报偿率。<p></p></P>(一)限制过度投资<p></p></P>1929—1933年的严重经济危机,迫使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主要措施是:“各行业的工业企业制订全行业遵守的公平经营规章,主要是规定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销售范围、价格水平、工资水平。”<p></p></P>《瑞士宪法》第31条规定:“各州有权通过立法限制咖啡馆和饭馆的数量。”<p></p></P>我国许多产品和服务已经严重过剩,同行竞争激烈,价格大幅度下降。虽然降价扩大了销售量,但是销售量已经达到了极限,销售收入难以增长;虽然技术进步降低了产品成本,但是销售价格也降到了成本线,毛利率趋近于零。过剩行业的新增投资,将直接转化为亏损,不仅增大资本,而且减少利润,使投资报偿率直线下降。工业、商业、服务业都将如此。<p></p></P>我建议各行业成立行会,实行行业自律,限制过度投资。<p></p></P>(二)尊重经济寿命期<p></p></P>垄断代替自由竟争之后,严把市场准入关,有效地制约了生产过剩;买断新技术产权封锁起来,等现有设备发挥完余热(经济寿命期)后,再开启应用,避免了投资浪费;平息价格混战和无序竞争,稳定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总之,垄断,极大地挽救了投资报偿率,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p></p></P>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就是没把现代化与经济增长率,而是把赚钱作为真正目标。她们发展确实快,但她们的发展却是循序渐进的,浪费和破坏很小,利润和资金则越积累越多。只要有了钱,条件自然改善。<p></p></P>而我们落伍的原因,也在于不顾现有设备的经济寿命期,乱搞形象工程,急功近利,仓促上马,全面铺摊,限期完成,“一刀切”浪费了大量资金。如这几年的城镇改造、公路改造、电网改造,虽然提高了水准,但是成本代价太高。公共建设、企业建设如果都如此,谈何经济效益!谈何投资报偿率!<p></p></P>(三)把投资转向农业现代化建设<p></p></P>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遵循投资报偿率递减规律,投资方向(产业革命)的调整次序是:轻工业革命、重工业革命、农业革命、第三产业革命。<p></p></P>后起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因为已经有了先进国家的现成的技术和设备可以引进,更因为中央政府直接拥有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能够以发展为重,而不以眼前利润为重。对私人最有利的投资部门当然是轻工业,而对国家最有利的投资部门则是重工业。所以,她们的产业革命的次序,必然是:重工业革命、轻工业革命、农业革命、第三产业革命。<p></p></P>列宁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著名理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p></p></P>因此,新中国全力以赴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即重工业革命。改革开放还不到二十年,电风扇、洗衣机、彩电、冰箱等高档消费品就进入了千家万户。1998年8月,国家内贸局公布,我国613种主要产品已经供过于求。显然,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轻工业革命。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最大决策问题是:农业革命与第三产业革命应该先搞哪一个,后搞哪一个?<p></p></P>实际上,我国工商平均利润率已经趋近于,有的年份甚至小于农业投资利润率了。进行农业革命,将为过剩的工业生产力和下岗职工提供广阔的销售市场。说白了,农业的投资,就是工业的收入。<p></p></P>也只有完成了农业革命,中国最广大的农民才有足够的收入和闲暇去消费、娱乐、游玩、学习,才能为第三产业提供最大的市场。因此,第三产业革命必然排在农业革命之后。<p></p></P>山东省淄博市   孙悟彻<p></p></P>
楚汉战争挽救了地主阶级革命<p></p></P> <p></p></P>    某先生的《厚黑学》里说:项羽最终被刘邦打败了,是因为项羽的脸皮不厚、心肠不黑,而刘邦却又厚又黑。<p></p></P>    项羽嗜好屠城,把降兵几万、几十万地活埋,火烧阿房宫,其心不黑?杀子婴、轼义帝,其脸不厚?<p></p></P>    刘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秦苛政。黑在哪里,厚在何处?<p></p></P>    项羽出身于没落的楚国贵族,一心想恢复西周的领地分封制即农奴制:封刘邦为汉王,还封秦降将章邯等三人为王,又封诸侯十余人,然后东归自称西楚霸王。他所要的仅仅是老家西楚,而不是全国。对于刘邦的屡屡进袭,他不是穷追到底斩草除根,而是击退为止。“划沟为界”,欲与其分享“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领主庄园生活。杀人、放火,则是农奴领主的凶残本性。“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是领主阶级的迂顽。<p></p></P>    刘邦出身于小有产者家庭,从小梦想购置田产;当过亭长,与大地主阶级气脉相通。为了保护土地买卖及私有,就必须废除领地分封制、打破庄园封锁,就必须统一地方政权。因此,他屡败屡战,矢志不渝铲除霸王与诸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是对张良、韩信等分封主义倒退势力的排斥。“今我成之产业,孰与仲多?”洋溢着地主阶级的置田情欲。<p></p></P>    刘邦,奸诈无赖,还这不如张良、那不如萧何、又不如韩信,而且势力弱小。但他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其政治路线正确,思想对头,所以胜了。<p></p></P>    项羽,情爽气豪,武功盖世,精于兵法,而且势力强大。但他要开历史的倒车,其政治路线错误,思想反动,所以败了。<p></p></P>    项羽是被历史的车轮碾死的。<p></p></P>    政治是统帅,思想是灵魂。</P>孙悟彻<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