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同盟军文艺宣传队下乡慰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7 00:31:57
在网上转来的在网上转来的
这个……跟TG学来的?
那几个女演员还行,黑板上还有小燕子的儿歌。
;P ;P
小TG;P
:D :D :D
:b :P :)
:shutup: [:a4:] ;P
;P :D [:a4:]
:dizzy: :D ;P
楼主贴图辛苦!{:3_94:}
谁知道果敢人使用什么语言:汉语?缅甸语?
肯定是汉语,见到的标语、标牌全是汉字的。
果敢人就是缅甸的汉人
http://www.kokang.net/
看到这支军队,总有股让人亲切的感觉。活脱脱就是解放二军啊!
看到这支军队,总有股让人亲切的感觉。活脱脱就是解放二军啊!
地薄民贫  民生多艰
唉  这个不是咱们的国土
但是推想云贵的那些 地区 。。。。。。
下次有机会 要捐钱!
车牌上冠以一个“果”字:L
a1b2c3xin 发表于 2009-6-18 19:15

果敢人其实最初是南明遗民的后代。当然是汉族。但是缅政府不让他们称汉族,而改以果敢人的称呼。
车牌是云S……
感觉是我们那个县武装部组织的活动!:D


重复

重复
肯定是汉语,见到的标语、标牌全是汉字的。
果敢人其实最初是南明遗民的后代。当然是汉族。但是缅政府不让他们称汉族,而改以果敢人的称呼。
------------------------------------------------------------------
汉字的发音好像不是标准拼音:果 ko   敢  kang
如果是汉人的话,最好向果敢推荐标准拼音的学习,加强语言文化的影响力。
本来就是汉人。看来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啊。稳定是前提条件。
活脱脱一个《心连心》艺术团下乡慰问演出啊 {:3_92:}
有点TG的风范.
henrychenwei 发表于 2009-6-19 00:26

不是活脱脱,心连心艺术团水平无疑高得多。

这个,算是山寨版心连心吧。:D
华夏遗产由我们继承 民族文化在这里传播。。。{:3_85:}
山寨版PLA
车不错
他们的口号是向TG学习。
华夏遗产由我们继承 民族文化在这里传播。。。。。。{:3_85:}小TG啊
果敢地区有联通、移动的基站。人民币通用。通行简化字。语言口音与临沧地区差不多。
   
    如果对果敢感兴趣可以登陆果敢特区网站。http://bbs.kokang.net/index.php你几乎不能感到这是一个外国网站。

   下面是这个网站上的两则报道。原文有图片,操作不熟练,所以转载没有附上。
   
    为加强缅甸掸邦第一特区与中国镇康县的经济贸易往来,促进双边的经济建设,进一步巩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2009年5月22日下午,特区政府副主席彭德仁,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李正福,果敢县副县长鲁光贤,特区办公室副主任杨忠文等一行前往镇康县,在南伞口岸办公室就“中缅一条街规划设计方案”与镇康县政府领导进行会晤。镇康县委书记郑建奇、镇康县长尚东红、副县长董大伦、人大办公室主任段忠祥、政协主席许如娟以及外事办、南伞口岸检查站负责人参加了会晤。
    双边对“中缅一条街规划设计方案”达成了一致共识,设计方案主要以“展现地方特色”为主题。
    会晤结束后,双边领导一同到镇康县已开始动工的“中缅一条街”施工现场,进行了视察。
    目前,由特区负责筹建的“中缅一条街”缅方一侧施工计划,已在筹备当中。

    2008年6月25日,缅甸掸邦第一特区特区政府,组成一个22人的代表团,赴中国云南省镇康县城南伞。向中国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人民,奉献缅甸果敢人民对灾区同胞的一点关爱之情。在这次献爱心赈灾捐款活动中所募捐的:111万元人民币善款,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缅甸曼德勒总领事馆联系后;中国驻缅甸曼德勒总领馆安排:中国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外事,和镇康县红十字协会接收捐款。
    25日下午1时,该代表团一行22人,在团长:彭家富,副团长:张德文、白所成的率领下,由南伞口岸入境进入中国云南镇康县——南伞。中国云南省镇康县政府各部门领导:李周、徐淑娟、王正贵、李德荣、李正清、李春贵、王正钧、撒艳宁等前来国门迎接,并出席交接仪式。
  捐款交接仪式于下午1:30分在镇康县南伞恒通大酒店七楼会议厅举行。仪式开始后,代表团团长彭家富代表果敢人民,将111万元爱心善款,亲手交予中国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红十字会会长李德荣,并在交接仪式上发言,向灾区人民献上祝福。彭家富团长在发言中,首先提议,向汶川地震灾区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随后他说:“缅甸掸邦果敢地区与中国云南省山水相连,两地人民长期友好往来,情同手足,亲似一家,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当四川发生地震灾害的消息传到果敢时,全体果敢人民感同身受……。灾害发生后,果敢人民在彭家声主席的倡议下,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天灾无情,人间有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果敢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向中国四川地震灾区同胞奉献爱心的捐款活动,得到了全体果敢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关于禁止销售“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通告


20080915_0cf7cb7935d9e2200727Ku5Hmc4ZUysM.jpg
华夏遗产由我们继承 民族文化在这里传播!!大号绿帽子直接扣缅甸头上了:D
那里人只会说汉语。
看过凤凰周刊一篇专门写东南亚共产党的文章,他们真是可怜啊。最后被TG抛弃,高层领导简直就是被TG软禁了。
那些苦命的孩子
流亡海外的东南亚共产党遗族



作者:周  宇

原载:《凤凰周刊》
  
二○○九年三月十一日,缅甸境内的果敢第一特区举行成立二十周年
庆祝活动。来自中国大陆的部分前缅甸共产党人士的家属、子女,以
及一些加入过缅共的中国知青参加了庆祝活动。四月十七日,另一场
庆祝佤邦特区成立二十周年的活动也在缅甸举行。
  
二十年前的一九八九年,缅甸共产党在遭遇政变后解体。原先的缅共
控制范围纷纷脱离缅共,成立了果敢、佤邦等四个特区。缅共剩余部
分则退入中国境内,并在此后结束了政治活动,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
  
位于泰国南部合艾的和平村,也在筹备相应的纪念活动。同样是在二
○年前,马来亚共产党(成立于一九三○年四月三十日)与泰国、马
来西亚政府共同签订了《合艾协议》,正式决定放弃武装斗争,走出
丛林,回归正常生活。此后,马来西亚共产党也结束了政治活动。
  
此前的二○○八年十一月,位于北京的育英小学举行六○周年校庆,
曾经在该校就读,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泰共、马共后代参加了
校庆活动。他们早已放弃了共产主义革命和武装斗争,成为普通人,
他们的一部分东南亚兄弟共产党同学则已经战死沙场。
  
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东南亚先后出现印尼共产党、马来亚共产党、
北加里曼丹共产党、泰国共产党、老挝共产党、柬埔寨共产党、越南
共产党、缅甸共产党、菲律宾共产党至少九个共产党。它们中,除了
越南共产党、老挝共产党仍在执政,菲律宾共产党仍在进行武装斗争
外,其他大多都已消亡。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东南亚共产党的命运与中国紧密相连。它们大多
有代表团被派驻北京,众多高级干部及其子女在中国学习或受训。革
命失败后,他们成了东南亚共产党遗族,其中一些人回到自己的祖
国,另一些则继续流亡在中国或海外。
  
·金色的童年
  
一九五○年,两岁的丘瑞良随父母一起从马来西亚来到中国。丘的父
亲是马共成员,到中国学习。丘瑞良姐弟三人则进入中共中央直属的
育英小学读书。育英小学因为曾经就读大批中共高层后代而被认为是
一所特殊的红色学校。一些长期居住在中国的东南亚共产党领导人后
代,也被安排在此就读。
  
五十年之后,丘依然怀念他在育英小学的日子,并称之为“金色的童
年”。在丘瑞良看来,育英小学在五○年前就已经实行了全面的素质
教育,她不明白为什么大陆其他学校至今还在为此呼吁。
  
学习压力并不大,各种室内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每天下午的自习课
主要被用来玩耍。学校里还为学生们组织了航空、航海模型小组,舞
蹈、钢琴、体育等兴趣小组。丘参加了学校的舞蹈、乒乓球以及歌咏
小组。即使学校进行的是红色教育,大多也通过看电影的方式,所以
并不枯燥。
  
学生们的身份互相保密,互不打听。但在等车的时候,丘还是认识了
泰共等其他东南亚共产党后代的同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缅共高层
回忆,曾经至少有四名缅共子女曾就读该校,其中两人后来死于战场。
  
自育英小学毕业后,丘瑞良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中以及解放军
三○一医院护士学校。另一马共子弟,后来成为丘瑞良丈夫的李居
强,则受到了更加专业的教育。一九四八年,英国当局在马来西亚实
行《紧急状态法案》。约二万四千名华人,包括部分马共成员和左翼
人士,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间被遣送回中国。他们中的大多数
人被安置在海南省。李居强的父亲是一名马共成员,受伤被俘后辗转
来到海南。
  
李居强出生在海南,并在海南读完了中学。一九六七年,李和其他三
名马共后代,在北京高层的特批下,进入沈阳的解放军高级通讯学院
学习。两年后,李回到北京,再从北京来到湖南,负责位于湖南益阳
的马来西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这座当时中国最大功率之一的广播电
台用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海南话、福建话、广东话等多种语言
进行对外宣传,覆盖整个东南亚,远及澳洲和欧洲。李居强对他在中
国期间获得的国宾待遇印象深刻:吃住都由中联部安排,当时马共高
级干部每月伙食费高达一百到一百二十元人民币。
  
一篇来自中联部名为《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目标与宗旨》的文章
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共对外交往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支援各
国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民族民主政党的正义斗争,通过推动反对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世界革命,延缓或制止战争的爆发,通过革命
来获得和平”。文章称,中共支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殖斗争赢得了许
多国家共产党和左翼力量对中共的尊重,提高了中共的国际威望,也
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九六十四辏咚甑睦罹忧恳月砉泊硗懦稍鄙矸荩渭恿说蹦甑
被遗忘的缅共知青战士  
http://www.usqiaobao.com  2009-03-01 23:07:16   作者:  来源: 《凤凰周刊》  




  康国华(左)和蔡伟

  【侨报网讯】56岁的康国华独自住在昆明市某印刷厂宿舍五楼的
一个单元房里。康国华走路腰杆挺直,不用拐杖,除了宽大墨镜背后深陷变形的眼窝,几乎看不出是个盲人。

  37年前,康国华在缅甸以知青战士的身份参战。那天夜里,康国华就像他的偶像,电影《英雄儿女》里的志愿军战士王成一样,怀抱轻机枪,跳出战壕,不顾一切地往山下的敌军扫射。

  英勇的康国华变成了敌人的活靶子,一颗枪榴弹直接命中了他怀里的重机枪,剧烈的爆炸将他炸飞回了战壕。

  浑身是血昏死过去的康国华奇迹般地没死,却被炸烂了半边脸,失去了双眼、两颗牙齿和两截手指。

  康国华的英勇为他在缅甸赢得了政治资本,官至缅甸中央医院副政委、党委副书记,被称为缅甸的“保尔柯察金”。

  如今,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早已结束,缅共也变成了历史名词。康国华用双眼换来的政治资本突然间变得一文不值。

  1960年代,缅甸共产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与缅甸奈温军政府的政府军争夺对整个缅甸。

  缅共的战争获得了北京的支持,并被认为是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战争同时吸引着国界对面下放在云南的知青。大批知青在默许和帮助之下,偷偷越过边境进入缅甸,加入人民军与政府军作战。

  他们包括昆明、北京等城市下放在云南的知青、中缅边境云南本地知青,以及少数下放在甘肃、内蒙、新疆的知青。

  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段浴血奋战的历史,更没有人知道康国华曾经是缅共人民军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

  康现在只是个住在女儿家里,靠每月250元低保生活的盲人。

  到缅甸去革命

  康国华去缅甸革命,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不准革命”。

  1969年初,知青康国华从昆明下放到腾冲高黎贡山脚下插队。到腾冲农村才半个月,康国华就听到了人民军欢迎知青的消息。

  康喜出望外,似乎看到了一扫在中国的耻辱,改变全家命运的机会。

  康下乡前曾经报名参加红卫兵,因为是资本家的儿子而遭到拒绝。康引用毛泽东的话据理力争,却被四个红卫兵围着打了一顿。

  康的父亲解放前从学徒辛辛苦苦做到工厂主后,在三五反运动中被打成黑资本家,全家遣送下放到了滇西的一个偏远公社。

  中国的“不准革命”和流放令康将目光投向了国外:同样是共产主义革命,康决心在缅甸的战场干出比中国的红卫兵更红的事业来。否则,康怀疑全家永远也别想再回到昆明。

  康约了两个同学步行、泅渡,向中缅边境的芒海进发。途中,康看到山路边的巨石上刻着巨幅标语:支援世界革命,直接支援缅甸革命。

  康看到后,很得意自己领会了政府的意图,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边境的兵站里,康国华被登记了详细信息,但这一次没有人问他的家庭出身。同行的两名出身“红五类”的同学则在半路上放弃了。

  1970年1月,康的战友蔡伟也在往缅甸进发。昆明知青蔡伟也是资本家的儿子。蔡的哥哥在批斗中被打断三根肋骨后服毒自杀,母亲和妹妹则被疏散下放到自己身边。

  蔡看不到全家在中国的出路,打仗同样成了他幻想为家人拼一条生路的机会。

  与康国华和蔡伟不同,战友常春光的出身则高贵得多。

  常春光原本住在云南省委大院。其父曾经是延安中央警卫团成员,南下解放云南的干部,如今被打成“走资派”后关进五七干校。

  1969年12,常春光好奇地看到中缅边境国界对面一群头顶红帽徽,胸佩毛泽东像章,挎着解放军武器的军人。

  常春光被告知,他们是中国支持的人民军,正在从事解放缅甸的革命战争。这令他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常决定去缅甸参战,用牺牲来证明自己的革命血统,避免全家被专政的命运。

  当月,常春光带着另外一名知青偷偷跑出生产队,徒步到达边境的遮放。

  在遮放的108医院,常春光见到了同样出身优秀的好友梁晓军。梁已经在缅甸参战了。政府军的一颗子弹从侧面打穿了他的两腮,令他躺在了医院。
战斗电影与政治学习

  康国华在缅甸参加的第一次战斗,就因为勇猛而荣立三等功:打完10发子弹后,康第一个冲了出去,扔出手榴弹,然后迅速卧倒。

  康听见爆炸声中对方的惨叫,于是顺着声音冲上去继续射击。

  康说,在中国战斗电影看的太多了,深深印刻在脑子里,冲锋
起来根本不用学,就像天生就会一样。

  勇猛成为知青战士的共同特征。一支以知青为主的英勇却伤亡巨大的部队,特务营侦察连,甚至号称“不硬的骨头不啃,不艰巨的任务不给”

  勇猛的背后则是满脑子战斗英雄们的高大形象。

  这些形象来自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或是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知青们参战前的绝对偶像。

  常春光主动要求加入了特务营侦察连。

  常的脑子里也全是战斗电影。他至今记得,知青们打仗都是挺着胸膛,半个胸口露在战壕外面——这令他们在很多年后被嘲笑为世界战争史上唯一挺着胸膛打仗的部队。

  但常在第一次战斗就发现了电影和现实的区别:一番对射之后,常挺起胸膛想看看密林深处对方的枪从哪里打来。一名老兵赶紧让他躲到树后面卧倒。

  一阵重机枪响过,常春光刚才探身的地上已被子弹打出了一条沟。

  常春光的英勇令其担任了班长。一次战斗中,常春光头部被弹片击中,鲜血染红了双眼。常心里一横,既然受伤,不如冲出去和敌人拼命打死算了。

  常抄起抢就要跳出战壕冲出去,被四名战友死死拖住,用担架抬了回去。

  战斗异常紧张,政治学习也不比中国轻松。

  每天早上,常、康和战友们面对北京的方向,手持毛泽东语录,高呼“祝全世界革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祝缅甸共产党主席德钦辛身体健康”。

  晚上各班召开班务会,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战斗间隙对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则从未中断。

  中国派出的顾问团和缅共东北军区领导经常在战斗间隙为知青们做形势报告。

  与电影相比,顾问团成员则是知青们现实中的偶像,包括解放军13军英雄师37师师长安玉峰。

  偶像们告诉知青,无产阶级是不分国界的,你们的行动就是无产阶级行动。

  但战士们还是发现了政治宣传、马列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常春光发现被俘的政府军士兵同样是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为了生存而参军。

  常的另一个疑惑的是,缅甸盛产大米,农民的日子比大陆农民过的更加平和安稳,看不出有变革或革命的要求,也没有常想象中的阶级觉悟。

  尽管当地也有土司、山官,但看不出明显的阶级压迫,农民们也没有想去消灭他们。

  常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来拯救缅甸百姓的,还是来添乱的?

  康国华也曾有类似的疑惑。一位缅甸老农叹着气告诉康,“人民军好是好,只是牛打架伤田埂,你们当兵的打仗,我们老百姓吃不消啊!”

  仗打多了,康国华甚至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逐渐产生了兴趣。

  政治的变幻莫测加剧了这种疑惑。

  1971年9.13事变之后,常觉察到北京外交路线的调整。这一年,缅甸军政府领导人奈温在北京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此后,缅甸政府军用军用飞机撒下大批传单。传单上印着毛泽东与奈温握手的照片。

  在这之前,陪在毛身边一起登天安门城楼的则是缅共领导人德钦巴登顶——毛泽东和谁在一起,对知青们来说太重要了。

  常春光有些动摇了。但缅共和顾问团的宣传成功地说服了他:中国政府和缅甸政府是政府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缅甸共产党之间是无产阶级兄弟党之间的关系。

  知青们于是将其理解为,党之间的关系显然重于国家之间的关系
被打散的部队

  1970年,为打通北部根据地和中央根据地的通道,人民军展开了南下战役。此前,人民军连续打下了孟波、帮赛两大据点,力量空前壮大。

  更多的知青在胜利的感召下跨国边界加入人民军,仅投奔康国华的就多达近20人。

  这些知青都想着在缅甸建功立
业,但迎接他们的恰恰不是浪漫的胜利而是残酷的失败。

  南下战役以人民军惨败而告终:主力部队损失过半,根据地丢失三分之二。此后,大批知青又跑回了中国。

  南下战役中,人民军派出6个营的兵力,秘密穿插到政府军控制区的缅甸第二大城市腊戌,进行破袭战,破坏当地的铁路、桥梁、机场。

  人民军的猛烈攻势令政府军惊慌。常春光在形势报告会上得知,缴获的资料显示,缅甸总参谋部已经向全军通电,要求顽强抵抗三个月,争取国际援助。三个月后形势如无好转,将放弃城市,到农村展开游击战。

  这份缴获的材料上提到的红卫兵数目为3000左右。

  常、康都参加了腊戌战斗,刚到缅甸不久的蔡伟的第一场战斗也是在这里。

  腊戌城几乎空无一人,飞机场的飞机也全部飞走。失去目标的部队只得转战火车站进行破坏。

  常春光清楚地记得,《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幕在此被逼真地模仿。

  一名知青原本在炮营。与《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志愿军战士一样,他觉得炮营不能面对面地杀敌,不够过瘾。于是主动申请调到侦察营,获得批准。

  攻打空无一人的火车站成为他到侦察营后的第一场战斗。

  这名知青负责操纵火箭筒。按照操作规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发射火箭筒的士兵应该趴在地上,双腿分开。

  但英勇的知青战士看到内燃机车头后,站着近距离就将火箭弹射了过去。

  一声巨响之后,机车头被炸毁。一块碎片却划破了知青的喉咙和颈总动脉,令其当场死亡。

  很多年之后,常春光隐隐约约地觉得,在落后的缅甸,内燃机车头当时全国也没几辆,就这么给炸了,似乎有些不太好。

  中午,找不到敌人的人民军开始在离城区4.5公里处休息做饭。

  突然天空侦察机盘旋,政府军乘坐军车迅速扑向人民军,从三面发起猛攻。

  激战从中午一直打到天黑。人民军死伤近400人,乘着夜色仓惶撤退。

  伤员过多,战士们轮流抬担架,部队几乎失去了战斗力。

  一名中国顾问团团级干部阵亡,来不及抢回来的尸体上还带着整个南下战役的作战计划。

  康国华的部队负责保卫总部,他的好友,北京知青沈大伟阵亡。子弹横飞,康和战友们冒死为他挖了一个深不到一米的坑,匆匆掩埋后撤退。

  政府军步步紧逼,一些撤退不及的知青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蔡伟所在的一营则被突然命令渡过萨尔温江(大陆部分称怒江),后彻底失去了和大部队的通讯联系。

  战役结束后蔡伟才知道,一营此时已经被牺牲掉,用来吸引敌军注意力,保卫大部队。

  一营营长,缅甸传奇军人尹彭当即决定拒不执行过江命令。

  天黑前,一营被政府军约8倍兵力团团包围——他们将在第二天天亮后被彻底消灭。

  但尹彭判断出一条地图上没有标注的小路可以通向包围圈外面,并用一公斤多鸦片成功收买了当地向导。

  北京时间零点左右,士兵们用毛巾包裹好饭缸等金属物件,觑无声息地抬着伤员、弹药、牵着马匹,穿过政府军的团团包围往外摸索。

  撤退途中的任何声响都会令全营覆灭。这令蔡伟记住了一辈子印象最深的两句诗:

  “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第二天,政府军发起猛攻时,蔡伟已经走出了7个多小时。

  由于还没走出政府军控制区,饥饿难耐的人民军始终不敢停下来煮东西吃。

  太阳出来了,蔡伟突然看到坝子(山间的平地)里大片草坪中的一个景颇族小教堂。一名披着长发的西方修女正在弹钢琴,一群白色短裙的景颇少女翩翩起舞。

  蔡伟惊呆了,突然糊涂了自己为什么要来缅甸打仗?

  三天后,蔡伟的部队终于与大部队会合,并成功回到了人民军控制区。但蔡伟所在的连却在最后关头又被政府军堵回了密林里。

  蔡又在密林里与政府军搜山部队周旋三天后,被张奇富(坤沙)的部队收容,后辗转回到人民军。



康国华在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