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演变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影响[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4:34:45
国际环境演变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影响[原创]<p></p></P>
<P> <p></p></P>
一、1978-1984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p></p></P>
    粉碎“四人帮”时,中国内部情况是:①经济多年停滞,衣食供给短缺;②政治气氛凝固,思想意识空洞;③文化色彩单调,报刊戏剧乏味;④外交方式僵硬,东西两线对垒。因此,必须改革开放。<p></p></P>
    当时国际环境是:①亚非拉独立国家经济艰难(1951~1973年对发达国家贸易损失1300亿美元),开始另寻出路,联合提高石油出口价格。②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因经济为“劳动密集型”,抗住了石油危机的打击,出现经济奇迹。③美国连遭越南战场失败、亚非拉革命浪潮冲击、石油危机打击(美国经济为“能源密集型”),元气大伤。④苏联支持了石油危机,获益菲浅,占了美国的上风。<p></p></P>
    中国要改革内政、冲破封锁,不能不摆脱腹背受敌的困境;美国为了分化孤立、各个击破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得不利用中国牵制苏联。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恢复邦交。这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极其重要的外部条件。所谓的开放,就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p></p></P>
    中美和好,极大地改变了美苏力量对比,激起苏联的更大敌意,唆使越南反目,中越两败俱伤,边境埋雷百万,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中国的改革开放。1979年,苏越签订25年使用金兰湾基地协定,从南面包抄中国;又趁伊朗革命学生扣押美国大使人员事件,侵入阿富汗,从西面围困中国。<p></p></P>
    美国默许了中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未加干涉。美国还以30亿美元大力支持阿富汗的反苏斗争,后来又送去“毒刺”地对空导弹、120毫米远程迫击炮。<p></p></P>
    中国则从舆论上大力反击苏联。《魔鬼的笛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p></p></P>
    台湾校园歌曲《那一年我才17岁》,柔和、舒缓、淳朴,寓含着大陆与台湾、美国开始放松戒备心理,也反映了三方社会生活趋向安定。<p></p></P>
    这一时期,与美交好,农村改革获得巨大成功,“国庆”大阅兵举世瞩目。<p></p></P>
    《月亮湾的笑声》、《甜蜜的事业》、《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影视歌曲折射出了人们的精神面貌。<p></p></P>
<p></p></P>
二、1985-1988年“跟着感觉走”<p></p></P>
    ①中国刚缓了一口气,通过对越反击战也聪明起来,不再“输出革命”,只求国内发展,改革重点转向城市。②美国刚从第二次石油危机中挣脱出来,经济发展过于急躁,“双赤字”下潜伏着危机,“繁荣”极其虚假,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大崩溃”,列维.巴特莱预测美国将在1990年发生严重萧条,出版了名著《1990大萧条》。③苏军陷在阿富汗,战争消耗极大;又被美国的“星球大战” 计划所诱逼,军备消耗极大,国家日趋没落,也开始改革。④亚非拉及东欧的经济改革纷纷陷入泥潭,步履维艰,越来越老实。⑤日本及“四小龙”经济崛起。总之,两个超级大国都极端疲惫,都在喘息,于是世界出现了空前的和平气象。1986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和平年”,中国百名歌星共同演唱了《让世界充满爱》。这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极为有利,但也使中国放松了警惕性,迷糊了辨别力。<p></p></P>
    美国等西方势力在接触、进入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社会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多种缝隙。于是加紧对华进行和平演变:①大力夸张美国的先进、文明、民主、自由,唤起青年及知识分子对美国的“归属感”,引发了“出国热”。②向中国提供不切实际的经济模式,误导中国改革,如重商主义、消费兴国、体育兴国、通货膨胀无害、赤字财政有益、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和“看不见的手”万能,促成了中国的重商轻农、物价上涨、贫富分化,激起老百姓的怨言“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③向中国推荐不合时宜的“劳动密集型”出口道路,诱惑中国超规模发展轻纺工业,搞“三个大循环”,深深地陷入国际资本主义市场。④在中国上层社会中培育“新买办”阶层和西方代言人,要求中国“补资本主义的课”。 ⑤煽动中国进行政治改革,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发了“全盘西化”思潮。<p></p></P>
    在美国的扰乱、误导下,中国的城市改革:<p></p></P>
    ①模式上。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1998年12月27日,《科技日报》刊登了中国体改研究会杨启先副会长的《看法》:“国有企业改革,从改革开放以来,零星措施不说,重大措施已搞过4种,制度创新是第5种,基本上是4-5年一种。前3种是让利,第4种是放权,都不成功,第5种搞制度创新,这是完全正确符合经济规律要求的。但现在看也很难真正推进和到位。”<p></p></P>
    ②产业上。发展了两个极端,一是高消费产业,二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完全忽略了农业,导致农田撂荒。<p></p></P>
    陈云同志及时告诫:“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但也无济于事。<p></p></P>
    ③生产上。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经济发展权由中央下放到企业和地方,由于政企不分、责权不明,致使企业的经济行为变态为地方的政府行为,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如“海尔”冰箱生产线竟然引进了 7 条!<p></p></P>
    从1984年开始,工业经济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计划”的约束。1987年,不少轻工业产品开始积压(如武汉袜子厂直到1997年还有10年前积压的大量产品),出现了“工业报喜,商业报忧”的怪事;全国人民都莫名其妙地亢奋起来,纷纷表示要“迎接新的挑战”,可是始终无人提问和解答这个“新挑战”究竟是什么。生产持续大于销售,落后的“完全成本会计法”却虚算了利润。产品积压、利润虚增、长工资、发奖金,国民收入超分配,储蓄存款快速增加,引发了1988年夏季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抢购提款风潮。商场反而囤积居奇,越发不肯轻易出手,只在系统内部虚开“转圈发票”,按销售额发奖金,满库商品却原地不动,急得消费者团团乱转。生产大量过剩,反而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假象,既愚弄了企业,又蒙骗了政府,加剧了投资饥渴症。国家随即紧缩银根,又出台降价政策,紧俏商品也就成了冷背库存,在逆向“乘数效应”下,企业资金开始吃紧。<p></p></P>
    邓小平同志及时告诫: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走中国自己的路。但是,中国的“精英”们已经被《第三次浪潮》冲昏了头脑,着了“看不见的手”的魔。<p></p></P>
    中美混血儿费翔归来,《故乡的云》:①既对两国交好的原委作了诠释--都曾经是豪情万丈、雄心勃勃、四面出击,结果却行囊空空、浑身创伤、满怀疲惫、心酸泪楚、厌倦漂泊,只好收缩战线、握手言和、休养生息;②又对大陆社会文化生活进行了渗透--唤起了大陆对美国及台湾的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p></p></P>
    这一时期,美、苏、中三大国紧张喘息,空前的和平气象迷惑了全球,西方趁机渗透,社会主义国家几乎全部落入“和平演变”的陷阱。如波兰、东德、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六国,60年代无外债,1987年外债达733亿美元。<p></p></P>
    从《高山下的花环》、《人生》、《红高粱》到《弧光》、《轮回》、《本命年》,从《一无所有》、《黄土高坡》到《我不知道哪个更高》、《跟着感觉走》,反映了社会的迷茫、幻觉。<p></p></P>
<p></p></P>
三、1989-1992年“渴望”<p></p></P>
    ①在西方的“和平演变”下:中国发生了“6.4”事件;东欧巨变;苏联解体。<p></p></P>
    ②苏联解体,美国衰落(已经沦为最大债务国),日本、德国实力上升(1990年德国统一;日本私人存款高达1200万亿日元,约11万亿美元),中国、印度正在发展。两极平衡格局被彻底打破,国际“新秩序”亟待确立,各种“板块”互相碰撞、联系。<p></p></P>
    ③国际政治斗争让位给国家经济竞争,美国与日本、欧盟的矛盾浮出,《下一次美日战争》轰动一时。1992年,美国太平洋学会的民意调查报告认为,随着俄国军事威胁的解除,日本的经济威胁将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最大阴影。<p></p></P>
    ④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侵吞科威特,激起国际公愤。美国断然出击,获得空前胜利,1991年2月28日突然中止对伊打击,特意保留萨达姆本人及其足够的实力,纵其继续“危害”海湾地区,造就了永久驻军海湾的借口,牢牢地把住了国际石油输出阀。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制裁,就是对贸易竞争对手的经济打击。正是从1991年3月,美国经济神奇地走出了衰退期(布什总统刚刚于1990年12月正式宣布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同时日本“泡沫经济”迅速破灭,到1992年8月彻底破灭,从此一蹶不振。<p></p></P>
    总之,冷战结束后:原苏联分裂化小,独联体国家自顾不暇,不再是中国的劲敌;美国不再需要利用中国来牵制苏联,开始对中国不客气了;经过海湾战争,美国终于走出越战失败、石油危机的巨大阴影,开始了所谓的“新经济”,日本、欧盟则遭到美国的暗算;美苏丢弃的“鸡肋”,东南亚国家则作为“真空”去填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p></p></P>
    美国恶毒制裁中国、售台F-16战机,严重破坏了改革开放;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则试图握手,开放门口由东转向北;冷静、明智的日本加紧与中国接触。<p></p></P>
    “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被堵,积压产品卡住了生产轮子,纺织行业首先困难并绊倒了相关行业,“三角债”问题日益突出,继而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经济大萧条。<p></p></P>
    1992年4月28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通知》:“由于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影响,企业亏损严重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1991年底,全国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9.7%,亏损额达310亿元。今年一季度,亏损面和亏损额继续扩大,加上大量潜亏,问题更为突出。”<p></p></P>
    1年之内叫作“本年”,2年之内叫作“近年”,3年之内叫作“近几年”,4年不算多,5年以上才能叫作“多年”。可见:“多年积累”开始于1987年之前;“深层次矛盾”主要是生产大于销售;积累方式就是重复建设。从1992年4月上溯5年,正是1987年。这印证了1987年的“工业报喜,商业报忧”。<p></p></P>
    这一时期,延续40多年的国际旧秩序彻底崩溃,海湾战争开始确立新秩序,全世界除美国之外,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中美“友好”结束,反目成仇。<p></p></P>
    新加坡电视剧《人在旅途》插曲“人生本来苦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风靡全国。国产电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应运而生,缓解了人们的苦闷。<p></p></P>
<p></p></P>
四、1992-1994年“春天的故事”<p></p></P>
    上一时期,在西方的凌厉攻势下,中国硬是挺了过来。<p></p></P>
    美国见共和党的“硬刀子”--直接反华很难奏效,只好改用民主党的“软刀子”--隐蔽反华,导致克林顿上台,将炮口从中国正面移向中国外围--朝鲜;还要分心去盯梢日本。中美关系开始解冻。所以,中国人至今仍对克林顿抱有好感。<p></p></P>
    在美国的暗算、压制下,日本、韩国东奔西突,终于发现了向中国走私这条出路。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现代”汽车公司绝处逢生。<p></p></P>
    借此机会,为了打破内外僵局,1992年春天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讲话,极大地推进了改革开放。香港歌手周华健的《花心》随即红遍全国各地。电影《大决战》振作了军心民心。<p></p></P>
    但是,3年来积郁太多,突然一下子抖出来,难免过于急躁,因此,发展严重过火:第三产业过热、开发区过热、房地产过热、轻工业过热、股份制过热、合资合作过热。<p></p></P>
    “大踏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只要走不错路、装不错兜、上不错床就行”。<p></p></P>
    1992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我国工业经济效益差,农业商品率低,流通不畅,财政困难,已经严重障碍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既可以调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又是缓解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p></p></P>
    要想发展第三产业,必须注入大量资金才能启动。可是,第二产业--工业严重亏空,那么,只有抽取第一产业--农业的血液,又没有第四产业。从此: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乱打白条一发不可收拾,为多收提留统筹而乱刮浮夸风,农民负担越减越重。“深层次矛盾”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激化、添加。<p></p></P>
    严重地轻农、坑农,逼迫有点手艺、臂力、头脑的农民纷纷逃离土地,引发了大规模的民工潮。<p></p></P>
    这时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权力机关搞的“官倒公司”、工业企业搞的“偷税劳服”、广大群众搞的“满街练摊”。权钱交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p></p></P>
    基建投资过度导致全社会流动资金相当紧张:①大量流动资金凝结成固定资产,直接减少了流动资金;②新增生产能力需要配套的流动资金,增加了流动资金缺口;③生产能力增长过快造成产品严重积压,沉淀了大量流动资金;④市场饱和,赊销帐款滞留了大量流动资金。从此“三角债”越缠越死。<p></p></P>
    在合资合作中,许多宝贵资金向海外华人“交了学费”,东南亚极度繁荣,为金融危机作了铺垫,大陆资金也更加紧张。<p></p></P>
    “股份制”打着调动职工责任感的旗号,实际却是集资。真正结果是:过去不名一文的厂长、经理,一下子成了持股大户,插手股份制改造的有关权力人物也暗中得到了实惠,普通职工纷纷被挤下岗,工厂、商场实际成了负责人自己的。<p></p></P>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了股份制。特别是大型项目的建设,如铁路,私人谁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而那时的商业银行又不搞长期贷款业务,因此,只有志同者凑份子,这就是股份制。它只是一种筹资方式或建设方式,而不是一种管理方式或经营方式。但是,在中国,企业已经建立起来了,并且成功运营若干年了,好企业又不缺银行贷款,半路突然搞什么股份制?!结果,大部分企业的效益依然滑坡,盈利企业的盈利因素也很难说就是股份制。<p></p></P>
    1989-1992年、1992-1994年,是一对连体的、畸形的难兄难弟。美国的对华政策由“硬刀子”换成“软刀子”、共和党下台民主党上台,促成了中国政治上大悲大喜、经济上大落大起。这就是《春天的故事》。<p></p></P>
    这时期,流行歌手们带着哭腔、皱着眉头、扭曲着身子,展示着扭曲的灵魂,反映了社会的变态。<p></p></P>
<p></p></P>
五、1995-1997年“归航”<p></p></P>
    冷战结束后,海湾战争确立了世界军事新秩序。<p></p></P>
    在美国操纵下,1995年1月1日,把1948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GATT)改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确立了世界经济新秩序。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P>国际环境演变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影响[原创]<p></p></P>
<P> <p></p></P>
一、1978-1984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p></p></P>
    粉碎“四人帮”时,中国内部情况是:①经济多年停滞,衣食供给短缺;②政治气氛凝固,思想意识空洞;③文化色彩单调,报刊戏剧乏味;④外交方式僵硬,东西两线对垒。因此,必须改革开放。<p></p></P>
    当时国际环境是:①亚非拉独立国家经济艰难(1951~1973年对发达国家贸易损失1300亿美元),开始另寻出路,联合提高石油出口价格。②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因经济为“劳动密集型”,抗住了石油危机的打击,出现经济奇迹。③美国连遭越南战场失败、亚非拉革命浪潮冲击、石油危机打击(美国经济为“能源密集型”),元气大伤。④苏联支持了石油危机,获益菲浅,占了美国的上风。<p></p></P>
    中国要改革内政、冲破封锁,不能不摆脱腹背受敌的困境;美国为了分化孤立、各个击破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得不利用中国牵制苏联。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恢复邦交。这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极其重要的外部条件。所谓的开放,就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p></p></P>
    中美和好,极大地改变了美苏力量对比,激起苏联的更大敌意,唆使越南反目,中越两败俱伤,边境埋雷百万,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中国的改革开放。1979年,苏越签订25年使用金兰湾基地协定,从南面包抄中国;又趁伊朗革命学生扣押美国大使人员事件,侵入阿富汗,从西面围困中国。<p></p></P>
    美国默许了中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未加干涉。美国还以30亿美元大力支持阿富汗的反苏斗争,后来又送去“毒刺”地对空导弹、120毫米远程迫击炮。<p></p></P>
    中国则从舆论上大力反击苏联。《魔鬼的笛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p></p></P>
    台湾校园歌曲《那一年我才17岁》,柔和、舒缓、淳朴,寓含着大陆与台湾、美国开始放松戒备心理,也反映了三方社会生活趋向安定。<p></p></P>
    这一时期,与美交好,农村改革获得巨大成功,“国庆”大阅兵举世瞩目。<p></p></P>
    《月亮湾的笑声》、《甜蜜的事业》、《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影视歌曲折射出了人们的精神面貌。<p></p></P>
<p></p></P>
二、1985-1988年“跟着感觉走”<p></p></P>
    ①中国刚缓了一口气,通过对越反击战也聪明起来,不再“输出革命”,只求国内发展,改革重点转向城市。②美国刚从第二次石油危机中挣脱出来,经济发展过于急躁,“双赤字”下潜伏着危机,“繁荣”极其虚假,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大崩溃”,列维.巴特莱预测美国将在1990年发生严重萧条,出版了名著《1990大萧条》。③苏军陷在阿富汗,战争消耗极大;又被美国的“星球大战” 计划所诱逼,军备消耗极大,国家日趋没落,也开始改革。④亚非拉及东欧的经济改革纷纷陷入泥潭,步履维艰,越来越老实。⑤日本及“四小龙”经济崛起。总之,两个超级大国都极端疲惫,都在喘息,于是世界出现了空前的和平气象。1986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和平年”,中国百名歌星共同演唱了《让世界充满爱》。这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极为有利,但也使中国放松了警惕性,迷糊了辨别力。<p></p></P>
    美国等西方势力在接触、进入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社会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多种缝隙。于是加紧对华进行和平演变:①大力夸张美国的先进、文明、民主、自由,唤起青年及知识分子对美国的“归属感”,引发了“出国热”。②向中国提供不切实际的经济模式,误导中国改革,如重商主义、消费兴国、体育兴国、通货膨胀无害、赤字财政有益、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和“看不见的手”万能,促成了中国的重商轻农、物价上涨、贫富分化,激起老百姓的怨言“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③向中国推荐不合时宜的“劳动密集型”出口道路,诱惑中国超规模发展轻纺工业,搞“三个大循环”,深深地陷入国际资本主义市场。④在中国上层社会中培育“新买办”阶层和西方代言人,要求中国“补资本主义的课”。 ⑤煽动中国进行政治改革,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发了“全盘西化”思潮。<p></p></P>
    在美国的扰乱、误导下,中国的城市改革:<p></p></P>
    ①模式上。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1998年12月27日,《科技日报》刊登了中国体改研究会杨启先副会长的《看法》:“国有企业改革,从改革开放以来,零星措施不说,重大措施已搞过4种,制度创新是第5种,基本上是4-5年一种。前3种是让利,第4种是放权,都不成功,第5种搞制度创新,这是完全正确符合经济规律要求的。但现在看也很难真正推进和到位。”<p></p></P>
    ②产业上。发展了两个极端,一是高消费产业,二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完全忽略了农业,导致农田撂荒。<p></p></P>
    陈云同志及时告诫:“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但也无济于事。<p></p></P>
    ③生产上。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经济发展权由中央下放到企业和地方,由于政企不分、责权不明,致使企业的经济行为变态为地方的政府行为,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如“海尔”冰箱生产线竟然引进了 7 条!<p></p></P>
    从1984年开始,工业经济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计划”的约束。1987年,不少轻工业产品开始积压(如武汉袜子厂直到1997年还有10年前积压的大量产品),出现了“工业报喜,商业报忧”的怪事;全国人民都莫名其妙地亢奋起来,纷纷表示要“迎接新的挑战”,可是始终无人提问和解答这个“新挑战”究竟是什么。生产持续大于销售,落后的“完全成本会计法”却虚算了利润。产品积压、利润虚增、长工资、发奖金,国民收入超分配,储蓄存款快速增加,引发了1988年夏季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抢购提款风潮。商场反而囤积居奇,越发不肯轻易出手,只在系统内部虚开“转圈发票”,按销售额发奖金,满库商品却原地不动,急得消费者团团乱转。生产大量过剩,反而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假象,既愚弄了企业,又蒙骗了政府,加剧了投资饥渴症。国家随即紧缩银根,又出台降价政策,紧俏商品也就成了冷背库存,在逆向“乘数效应”下,企业资金开始吃紧。<p></p></P>
    邓小平同志及时告诫: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走中国自己的路。但是,中国的“精英”们已经被《第三次浪潮》冲昏了头脑,着了“看不见的手”的魔。<p></p></P>
    中美混血儿费翔归来,《故乡的云》:①既对两国交好的原委作了诠释--都曾经是豪情万丈、雄心勃勃、四面出击,结果却行囊空空、浑身创伤、满怀疲惫、心酸泪楚、厌倦漂泊,只好收缩战线、握手言和、休养生息;②又对大陆社会文化生活进行了渗透--唤起了大陆对美国及台湾的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p></p></P>
    这一时期,美、苏、中三大国紧张喘息,空前的和平气象迷惑了全球,西方趁机渗透,社会主义国家几乎全部落入“和平演变”的陷阱。如波兰、东德、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六国,60年代无外债,1987年外债达733亿美元。<p></p></P>
    从《高山下的花环》、《人生》、《红高粱》到《弧光》、《轮回》、《本命年》,从《一无所有》、《黄土高坡》到《我不知道哪个更高》、《跟着感觉走》,反映了社会的迷茫、幻觉。<p></p></P>
<p></p></P>
三、1989-1992年“渴望”<p></p></P>
    ①在西方的“和平演变”下:中国发生了“6.4”事件;东欧巨变;苏联解体。<p></p></P>
    ②苏联解体,美国衰落(已经沦为最大债务国),日本、德国实力上升(1990年德国统一;日本私人存款高达1200万亿日元,约11万亿美元),中国、印度正在发展。两极平衡格局被彻底打破,国际“新秩序”亟待确立,各种“板块”互相碰撞、联系。<p></p></P>
    ③国际政治斗争让位给国家经济竞争,美国与日本、欧盟的矛盾浮出,《下一次美日战争》轰动一时。1992年,美国太平洋学会的民意调查报告认为,随着俄国军事威胁的解除,日本的经济威胁将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最大阴影。<p></p></P>
    ④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侵吞科威特,激起国际公愤。美国断然出击,获得空前胜利,1991年2月28日突然中止对伊打击,特意保留萨达姆本人及其足够的实力,纵其继续“危害”海湾地区,造就了永久驻军海湾的借口,牢牢地把住了国际石油输出阀。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制裁,就是对贸易竞争对手的经济打击。正是从1991年3月,美国经济神奇地走出了衰退期(布什总统刚刚于1990年12月正式宣布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同时日本“泡沫经济”迅速破灭,到1992年8月彻底破灭,从此一蹶不振。<p></p></P>
    总之,冷战结束后:原苏联分裂化小,独联体国家自顾不暇,不再是中国的劲敌;美国不再需要利用中国来牵制苏联,开始对中国不客气了;经过海湾战争,美国终于走出越战失败、石油危机的巨大阴影,开始了所谓的“新经济”,日本、欧盟则遭到美国的暗算;美苏丢弃的“鸡肋”,东南亚国家则作为“真空”去填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p></p></P>
    美国恶毒制裁中国、售台F-16战机,严重破坏了改革开放;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则试图握手,开放门口由东转向北;冷静、明智的日本加紧与中国接触。<p></p></P>
    “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被堵,积压产品卡住了生产轮子,纺织行业首先困难并绊倒了相关行业,“三角债”问题日益突出,继而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经济大萧条。<p></p></P>
    1992年4月28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通知》:“由于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影响,企业亏损严重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1991年底,全国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9.7%,亏损额达310亿元。今年一季度,亏损面和亏损额继续扩大,加上大量潜亏,问题更为突出。”<p></p></P>
    1年之内叫作“本年”,2年之内叫作“近年”,3年之内叫作“近几年”,4年不算多,5年以上才能叫作“多年”。可见:“多年积累”开始于1987年之前;“深层次矛盾”主要是生产大于销售;积累方式就是重复建设。从1992年4月上溯5年,正是1987年。这印证了1987年的“工业报喜,商业报忧”。<p></p></P>
    这一时期,延续40多年的国际旧秩序彻底崩溃,海湾战争开始确立新秩序,全世界除美国之外,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中美“友好”结束,反目成仇。<p></p></P>
    新加坡电视剧《人在旅途》插曲“人生本来苦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风靡全国。国产电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应运而生,缓解了人们的苦闷。<p></p></P>
<p></p></P>
四、1992-1994年“春天的故事”<p></p></P>
    上一时期,在西方的凌厉攻势下,中国硬是挺了过来。<p></p></P>
    美国见共和党的“硬刀子”--直接反华很难奏效,只好改用民主党的“软刀子”--隐蔽反华,导致克林顿上台,将炮口从中国正面移向中国外围--朝鲜;还要分心去盯梢日本。中美关系开始解冻。所以,中国人至今仍对克林顿抱有好感。<p></p></P>
    在美国的暗算、压制下,日本、韩国东奔西突,终于发现了向中国走私这条出路。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现代”汽车公司绝处逢生。<p></p></P>
    借此机会,为了打破内外僵局,1992年春天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讲话,极大地推进了改革开放。香港歌手周华健的《花心》随即红遍全国各地。电影《大决战》振作了军心民心。<p></p></P>
    但是,3年来积郁太多,突然一下子抖出来,难免过于急躁,因此,发展严重过火:第三产业过热、开发区过热、房地产过热、轻工业过热、股份制过热、合资合作过热。<p></p></P>
    “大踏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只要走不错路、装不错兜、上不错床就行”。<p></p></P>
    1992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我国工业经济效益差,农业商品率低,流通不畅,财政困难,已经严重障碍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既可以调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又是缓解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p></p></P>
    要想发展第三产业,必须注入大量资金才能启动。可是,第二产业--工业严重亏空,那么,只有抽取第一产业--农业的血液,又没有第四产业。从此: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乱打白条一发不可收拾,为多收提留统筹而乱刮浮夸风,农民负担越减越重。“深层次矛盾”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激化、添加。<p></p></P>
    严重地轻农、坑农,逼迫有点手艺、臂力、头脑的农民纷纷逃离土地,引发了大规模的民工潮。<p></p></P>
    这时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权力机关搞的“官倒公司”、工业企业搞的“偷税劳服”、广大群众搞的“满街练摊”。权钱交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p></p></P>
    基建投资过度导致全社会流动资金相当紧张:①大量流动资金凝结成固定资产,直接减少了流动资金;②新增生产能力需要配套的流动资金,增加了流动资金缺口;③生产能力增长过快造成产品严重积压,沉淀了大量流动资金;④市场饱和,赊销帐款滞留了大量流动资金。从此“三角债”越缠越死。<p></p></P>
    在合资合作中,许多宝贵资金向海外华人“交了学费”,东南亚极度繁荣,为金融危机作了铺垫,大陆资金也更加紧张。<p></p></P>
    “股份制”打着调动职工责任感的旗号,实际却是集资。真正结果是:过去不名一文的厂长、经理,一下子成了持股大户,插手股份制改造的有关权力人物也暗中得到了实惠,普通职工纷纷被挤下岗,工厂、商场实际成了负责人自己的。<p></p></P>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了股份制。特别是大型项目的建设,如铁路,私人谁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而那时的商业银行又不搞长期贷款业务,因此,只有志同者凑份子,这就是股份制。它只是一种筹资方式或建设方式,而不是一种管理方式或经营方式。但是,在中国,企业已经建立起来了,并且成功运营若干年了,好企业又不缺银行贷款,半路突然搞什么股份制?!结果,大部分企业的效益依然滑坡,盈利企业的盈利因素也很难说就是股份制。<p></p></P>
    1989-1992年、1992-1994年,是一对连体的、畸形的难兄难弟。美国的对华政策由“硬刀子”换成“软刀子”、共和党下台民主党上台,促成了中国政治上大悲大喜、经济上大落大起。这就是《春天的故事》。<p></p></P>
    这时期,流行歌手们带着哭腔、皱着眉头、扭曲着身子,展示着扭曲的灵魂,反映了社会的变态。<p></p></P>
<p></p></P>
五、1995-1997年“归航”<p></p></P>
    冷战结束后,海湾战争确立了世界军事新秩序。<p></p></P>
    在美国操纵下,1995年1月1日,把1948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GATT)改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确立了世界经济新秩序。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P>
五、1995-1997年“归航”<p></p>    冷战结束后,海湾战争确立了世界军事新秩序。<p></p></P>    在美国操纵下,1995年1月1日,把1948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GATT)改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确立了世界经济新秩序。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p></p></P>    WTO对美国更加有利,对发展中国家更加不利,特别对纺织品出口不利。<p></p></P>    就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都说:“全球化对美国是好事,对其他国家是坏事......因为它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p></p></P>    美国还制订了“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专门对付日本等经济强国。<p></p></P>    世界经济新秩序对中国极为不利。1995年,美国断然撇开中国的纺织品,改从墨西哥进口,以此要挟中国进口其小麦,把中国纺织企业逼上了“不搞技改等死,搞了技改找死”的绝路,不得不限产压锭。中国在连年粮食大丰收、库存暴满、无钱收购农民余粮的情势下,1996和1997年,成为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致使全国粮食系统亏损挂账问题极为突出,不得不进行粮食制度改革。<p></p></P>    上一时期,国内经济过热;这一时期,出口再次受阻。生产能力的扩张与销售市场的狭窄,矛盾极为突出。<p></p></P>    1996年,全国银行新增1000亿元流动资金贷款中,约 800亿元变成了库存商品。这年底,全国库存商品总值已逾30000亿元,其中纺织品积压量可供全国人民4年之用,手表积压量超过40亿只。可见,企业真正缺乏的,不再是周转资金,而是销售市场。<p></p></P>    于是,中国经济开始了“软着陆”,出现了“负增长”这个新名词;严厉打击沿海走私,中日、中韩贸易正规化。<p></p></P>    经济渐趋沉稳,工商平均利润率明显下降。工商企业为了挽救平均利润率,下岗职工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假冒伪劣、坑蒙诳骗。<p></p></P>    1995年,全国工商业整体资金平均利润率已经降到农业投资利润率之下。于是,“农机热”突兀而起,许多下岗职工转入“高效农业”,“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无人再提“农业天生弱质,比较效益低”了。<p></p></P>    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十五大”胜利召开。政治日益稳定。<p></p></P>    1996年,中、俄、哈、吉、塔“上海五国首脑会议”开创,中国与前苏联开始联合抗美。<p></p></P>    这是一个全球大回归的时期:①世界经济回归新秩序;②独联体国家回归稳定;③中国外交外贸回归正常;④中国工商业回归冷静;⑤中国农业回归重视;⑥香港回归大陆。<p></p></P>    这一时期,杨钰莹的甜歌、赵本山的幽默赶走了阴云。<p></p></P> <p></p></P>六、1998-2000年“走进新时代”<p></p></P>    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国际局势比较安定,全球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市场的扩大与开放,还有合资时交出的大量“学费”,极大地增加了东南亚的收入,诱惑生产盲目发展,不料中国经济“软着陆”,把她们好闪;再加上为填补美苏“真空”而背上的沉重包袱,终于引发了1997年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所谓“金融危机”,就是“经济危机”的讳称,表现是投资血本无归,实际是产品滞销、设备闲置,实质是资金过剩、投资过剩。<p></p></P>    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不明白危机的实质,反而注入大量资金来解救,不幸应验了苏洵的断言“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也”。因为她们所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市场;不是市场过小,而是投资过度。<p></p></P>    美国“热心”援助,使危机不断蔓延。<p></p></P>    日本连遭海湾战争、WTO、地震、金融危机的打击,经济极度虚弱。2000年,政府欠债将近650万亿日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30%,清偿遥遥无期,经济低迷、通货紧缩、人口老化。欲学美国的“新经济”,岂不知美国“新经济”正是建立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基础上!<p></p></P>    在经济和技术上,对美国威胁最大的是日本、欧盟。成立欧盟是为了对抗美国,使用欧元是为了对抗美元。恰在欧元启动之时,1999年3月24日开始,美国率领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并袭击了中国使馆。等欧盟明白这就是轰炸欧元时,实在太晚了。由此,欧元汇率和欧盟经济一路下跌,美国经济则得以继续攀升,被誉为“新经济”。<p></p></P>    美国霸权的节节胜利,激励了日本右翼势力和台独分子,分散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力。<p></p></P>    东南亚、日本、韩国相继陷入经济危机,不仅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的出口,还大肆向大陆倾销和走私,严重冲击了中国的汽车、电子、石化等国家垄断行业,“多米诺骨牌效应”彻底打破了中国的供求平衡。<p></p></P>    改革之初,中共中央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20年来:①全国努力发展,扩大了供应能力;②重复引进重复建设,超出了购买能力;③“三资”企业出口转内销,阴谋侵占了大陆市场;④合资合作交了高昂的“学费”,削减了国内购买力;⑤再加上东南亚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1998年夏天,中国正式宣布“摆脱了短缺经济”。<p></p></P>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彻底转变为:生产盲目发展与市场确实有限的严重矛盾。<p></p></P>    1987年,“工业报喜商业报忧”表明中国轻工业生产已经过剩,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只是因为积压产品还没有把工厂全部埋没,以及“完全成本会计法”虚夸了工业利润率,还有1988年抢购风潮的愚弄、西方战略家们的误导,才形成了漫天迷雾,继续重复建设又10年。<p></p></P>    犹如阳光辐射,正午12时最强,但是,要持续到下午2时许,近地气温才最高;全年中最热、最冷的日子,也不在夏至、冬至,而是延后一个多月。1987年是轻工业生产力正式流露过剩,1998年则是613种主要商品正式宣布过剩。<p></p></P>    《史记》是史家之绝唱。《青藏高原》是艺人之绝唱。1998年是中国生产之巅峰。高处看得远,高处不胜寒。李娜怅然出走隐退,中国断然调节生产。<p></p></P>    抓大放小、兼并、破产、砸锭子、关闭中小煤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电子通讯网络;拉动社会消费、治理通货紧缩、扩张财政支出、扩大高校招生、进行西部开发、保护生态环境;重新提出“农业现代化”,免费改造农村电网、道路,下决心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改革收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果。<p></p></P>2000年7月8日,俄国总统普京指出:俄国当前的两个最尖锐问题,一是人口严重减少,二是经济衰退。<p></p></P>日本技术力量雄厚,但是世界性生产过剩极大地限制了日本的产品出口,看来,日本必须改出口产品为出口技术。<p></p></P>因此,应该把中国过剩的劳力、日本闲置的技术、俄国广袤的土地结合起来,共同发展。<p></p></P>    这一时期,全世界都蹬上了巅峰:美国“新经济”登峰造极,日本经济虚弱至极,欧盟战略愚蠢至极,台独气焰嚣张至极,中国工业过剩至极。极点也是分水岭:美国成为公敌,北约出现裂缝,台湾社会混乱,大陆经济调整。<p></p></P>    《泰坦尼克》、《青藏高原》成为极品和绝唱。<p></p></P> <p></p></P>七、大总结<p></p></P>    1、影响是相互的。国际环境的演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反过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极大地改变了国际环境。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p></p></P>    2、弱者只能与弱者联合。强者盛气凌人,弱者困顿不堪,只有弱弱联合,才能与强者达成平衡。<p></p></P>3、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从来就没有什么“世代友好”和“深仇难解”,都是彼一时此一时。<p></p></P>关于“国家利益”,一是外贸赚钱,二是免除外患。例如,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企图阻止蒋介石消灭共产党,苏联也极力主张毛泽东与国民党划江而治,都希望国共两党长期打下去,都害怕中国的统一和强大,以免除中国的威胁、以便从乱中渔利,而不顾中国将来的社会性质。中国20年来的对外开放,进一步证实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孙膑兵法:“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让敌友两败俱伤,才最符合本国利益。<p></p></P>    4、大国相争小国得利<p></p></P>    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 L.阿里森指出:“我们这一时代所面临的最重大事件,不是美苏之间的持续对抗,而是产业国际市场的首度兴起,以及主要贸易国家和集团(包括美国、西欧、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南朝鲜集团、墨西哥-巴西集团,可能还将有中国),为了主导全球经济而进行的争夺战。”<p></p></P>    美国搞霸权的真正目的,是为本国捞利益。不承想,大国相争小国得利。这就是《下一次日美战争》中所谈的“大国所面临的陷阱”。<p></p></P>    美国在对付苏联时,已经被日本及“四小龙”钻了空子,所以,不敢再与中国进行正面交锋,担心第三者乘机冲击他的霸主地位。<p></p></P>    如果中共以武力收复台湾,美国是绝对不敢出兵干涉的,这一点必须明确。<p></p></P>    5、先易后难赚外快。中国的产品不如发达国家的好,又受到敌意阻力,所以很难占领发达国家的市场;但比落后国家的好,而且价格低廉,很受欢迎。中国应该从先进国家进口技术,向落后及独联体国家出口产品,待技术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与发达国家正面竞争。<p></p></P>    6、自主灵活进出口。《孙子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闭关锁国要落伍,但是,过深地陷入怀有敌意国家的市场,也容易被要挟。“6.4”事件遭制裁,教训还不算深刻吗?<p></p></P>7</B>、一定要保护国内市场。市场确实是有限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为了争夺出口市场。<p></p></P>美国、日本,一方面在要求别国积极开放市场,一方面又在极力保护本国市场。<p></p></P>中国的所有“三资”企业,当初的论证报告、合营意向、公司章程,无一不是将绝大部分产品出口创汇,结果却基本是内销。所以说,老外看好的,不仅是大陆廉价的场地、环境、劳力,还有更重要的市场。<p></p></P>当今各国,包括中国,所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市场。如何把严重积压的产品推出国门,为大批闲置的设备找到活路,为几千万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创造就业机会,才是国家的首要任务。<p></p></P>山东省淄博市   孙悟彻<p></p></P>孙悟彻的部分文章:<p></p></P>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p></p></P>海湾战争十周年祭<p></p></P>回首当年《故乡的云》<p></p></P>国际环境演变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影响<p></p></P>中、日两国现代化路线之比较<p></p></P>回顾美国的对华战略<p></p></P>彻底解决巴以冲突的唯一可行方案<p></p></P>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p></p></P>毛泽东的“耕者有其田”<p></p></P>剥开“三农问题”的核心<p></p></P>“初税亩”全析<p></p></P>略论周代齐国的社会性质<p></p></P>中国社会革命史简析<p></p></P>楚汉战争与《厚黑学》<p></p></P>如何通俗地理解“投资报偿率”<p></p></P>解开1987年“工业报喜商业报忧”之迷<p></p></P> <p></p></P> <p></p></P> <p></p></P>
<P>楼主的帖子发错地方了!</P><P>帮你转到“军政评论”版。</P>
<P>好文章!!支持</P>[em05]
有一定道理的长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