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空军攻击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7:36:56


A-4天鹰式攻击机

简介

A-4本来不是以战斗机设计及制造,但因为它的运动性能非常卓越。所以也充作高级飞行员训练机。与F-14雄猫或F-18大黄蜂等,做不分上下的练习战斗。美国海军的空中特技表演团蓝天使也曾使用过A-4来做特技表演。而在越南战争中,A-4曾以不携带对空武器的情况下,以火箭弹击落了俄制米格式战斗机,而成为一段佳话。


历史
A-4的原型机于1954年试飞成功,时至今日约五十年的岁月,所以种类繁多,各国也使用着它,而新加坡当局也拟定计划把其空军使用的A-4S型机,修改为A-4SU超级天鹰。


A-4性能概况
全长:12.22米
全高:4.57米
全宽:8.38米
空重:4.750吨
装战后重:8.318吨
最大起飞重量:11.136吨
引擎:J-52-P-408-A(最大推力:5.4吨)
最大时速:1,077公里/小时

A-4天鹰式攻击机

简介

A-4本来不是以战斗机设计及制造,但因为它的运动性能非常卓越。所以也充作高级飞行员训练机。与F-14雄猫或F-18大黄蜂等,做不分上下的练习战斗。美国海军的空中特技表演团蓝天使也曾使用过A-4来做特技表演。而在越南战争中,A-4曾以不携带对空武器的情况下,以火箭弹击落了俄制米格式战斗机,而成为一段佳话。


历史
A-4的原型机于1954年试飞成功,时至今日约五十年的岁月,所以种类繁多,各国也使用着它,而新加坡当局也拟定计划把其空军使用的A-4S型机,修改为A-4SU超级天鹰。


A-4性能概况
全长:12.22米
全高:4.57米
全宽:8.38米
空重:4.750吨
装战后重:8.318吨
最大起飞重量:11.136吨
引擎:J-52-P-408-A(最大推力:5.4吨)
最大时速:1,077公里/小时
A-6入侵者式攻击机

A-6入侵者式攻击机是一架由格鲁曼公司生产的双引擎、中机翼攻击机,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1963年至1997年使用的舰载攻击机。在波斯湾战争、越南战争中都能够见到它的踪影,A-6攻击机能够在任何恶劣的天气中,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以超低空飞行,穿过敌军的搜索雷达网,正确地摧毁敌军阵地、目标。它的机首巨大,装有雷达、驾驶员及轰炸领航员。

简介

A-6最初的一型A-6A。于1960年出厂之后,曾在越南战争中参予过战斗任务。而后,出现了EA-6A。这一型机装有电子设备,可干扰敌人的雷达效能。以后,又出现了EA-6B。这是四人座,把机首延长的大型“电子战专用机”,如今,它还在服役中。 其他如A-6C,它则是夜间攻击能力予以改善的机种。接着又有KA-6D型机的出现。它是为了“子机给油”而出现的机种。在它的机首上可以见到“L字型”的"工作物",这是为子机给油时用的接合管。


后续发展
A-6攻击机问世之后,已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岁月。美国海军方面,有意以新世代机种取替A-6作为新型攻击机。为此,拟开发A-12复仇者II式攻击机,但是,因预算的关系不得不终止,转而研发F/A18 E/F型战斗机作为替代。


衍生机型
A-6A(初型机)
EA-6A(强化电战系统)
EA-6B(四人座电战机种)
A-6C(强化夜间攻击能力)
KA-6D(提供僚机加油机种)

性能概况
全长:16.7米(M)
全高:4.9米
全宽:16.2米
全重:26.8吨(t)
引擎:J52.P8B(最大推力:4.2吨×2部)
最大时速:0.9马赫
A-7海盗二式攻击机

A-7海盗二式攻击机是一种以F-8战斗机为蓝本开发的攻击机。最初于美国海军服役,A-7A和A-7B为航空母舰用之舰载机,因它的性能优异,所以美国空军也决定采用它,这样的情形下开发出的就是A-7D。而海军方面认为空军使用的A-7D性能优异,就把引擎改良之后,自己使用的即为A-7E。希腊空军也将这一种机型购买来使用,即是A-7H型。葡萄牙空军也向美国购买同类型为A-7P。但是,这一型机是把A-7A仿A-7E的结构、制造出售的。而A-7在之后试做的A-7F,则把最大时速提高为1.1马赫,以及做各部份的改良,但是不见其结果。

衍生型
A-7A(初型机)
A-7B
A-7D(美国空军)
A-7E(美国海军)
A-7H(希腊空军)
A-7P(葡萄牙空军)

武装能力
机炮:20毫米 M61火神式机关炮 x1
导弹:
AIM-9响尾蛇导弹 x2
AGM-45空对地导弹
AGM-62空对地导弹
AGM-65小牛导弹
AGM-88 HARM导弹
炸弹:
500磅Mark 82炸弹 x30
LGB雷射导引炸弹
GBU雷射导引炸弹
B28、B57、B61炸弹 x1

性能概况
全长:14.1米
全高:4.9米
全宽:11.8米
空机重量:8.9顿(t)
最大起飞重量:19.5顿(t)
引擎:TF41-A-2(最大推力:6800kg)
最大时速:0.94马赫(高度7500米) 
作战半径(无外挂副油箱,带6颗炸弹) 600公里
AV-8海鹞攻击机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现役攻击机,能够进行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由英国航太公司设计,麦道公司制造。目前服役的型号为AV-8B和AV-8B+,两者间的不同为后者经过改良,使用由F/A-18退换下来的AN/APG-65雷达。

类型 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攻击机
生产公司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
英国航太(BAe)
波音
BAE系统公司
首次飞行 1978年11月9日 (YAV-8B)
使用状态 仍在服役
主要用户 美国海军陆战队
意大利海军
西班牙海军
皇家空军
皇家海军
生产年份 AV-8B/B+: 1981-2003
单位造价 AV-8B+:3570万美元(2008物价)
衍生自 霍克斯利鹞式
海鹞式
衍生机型 海鹞II式


历史

AV-8并非美国自行研发的机种,而是现役中非常少数从外国取得生产权的武器系统。AV-8的原始设计来自英国的鹞式攻击机,在美国生产的编号为AV-8A,用作近距离的空中支援和侦察。

有鉴于AV-8A的性能不完全满足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需要,尤其是在载弹量上面。因此,负责生产的麦道飞机公司加以改良,将6架AV-8A改成为AV-8B。主要的改动包括舱盖改为水滴形、更新电子系统及外挂挂架改为7个,可挂载AIM-9响尾蛇导弹、AGM-65小牛反坦克导弹等。而改良的技术与采用的新系统也交给英国使用在他们的鹫与海鹫(海军版)上,并投入量产,B型初始造价为2370万美元。

衍生型号

AV-8A
美国海军陆战队共购买了102架AV-8A,第一架AV-8A于1971年交付美国海军陆战队,直至1977年才被全部交付。由始至终,美国并没有将AV-8A用作实战。


AV-8B
AV-8B原型机于1979
AV-8B
AV-8B有空中加油能力
AV-8B由美国麦道公司和英国宇航公司联合研制,于1983件开始服役。AV-8B制造工作的60%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承担,其余40%由英国航宇公司承担。对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其他国家的订单而言,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将负责飞机生产工作量的75%,英国航宇公司负责25%,各自负责机身内的系统安装。

AV-8B首次参战为美国的沙漠风暴行动,包括了VMA-311、VMA-513、VMA-231、VMA-223、VMA-331和VMA-542六个中队,总数为86架。VMA-311、VMA-513、VMA-231、VMA-542中队部署在距离科威特边境183公里的沙特阿吉斯海军基地的机场,而VMA-223和VMA-331中队则分别部署于塔拉瓦号(LHA-1)和拿骚号(LHA-4)两栖两栖直升机突击舰上。在整场海湾战争中,AV-8B共出动了3,342架次,飞行小时为4317小时,且投放了2700吨以上的弹药。在该战争中,VMA-542中队损失2架AV-8B,而VMA-311、VMA-231、VMA-331中队删分别损失1架,总击落为5架,全数损失的AV-8B都是被地面防空火力击落的。


AV-8B+
AV-8B+于1996年服役使用了F/A-18所用的AN/APG-65攻击雷达,机头的光学传感器改为一个整体的机头雷达整流罩,提高了在恶劣气候和黑夜的战斗力。AV-8B+采用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F402-RR-408引擎。


TAV-8B
TAV-8B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双座鹞式攻击机,用于作战训练。


使用国家 意大利

意大利海军
西班牙

西班牙海军
英国

英国皇家空军
第一中队
第IV中队
第20中队
RAF SAOEU打击效用评估单位
英国皇家海军
800海军航空中队
801海军航空中队
美国

美国海军陆战队
VMA-211
VMA-214
VMA-223
VMA-231
VMA-311
VMA-513
VMA-542
VMAT-203
规格
一般资料
乘员: 1名飞行员
长度: 46英尺4英寸 (14.12米)
翼展: 30英尺4英寸 (9.25米)
高度: 11英尺8英寸 (3.55米)
翼面积: 243.4平方英尺 (22.61平方米)
翼剖面: 超临界机翼
空重: 14,865磅 (6,745公斤)
载重: 22,950磅 (10,41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滑跃: 31,000磅(14,000公斤)
垂直: 20,755磅 (9,415公斤)
发动机: 1× 劳斯莱斯飞马105 推力矢量 涡扇引擎, 21,750磅 (96.75千牛顿)
性能
最高速度: .89马赫 (675 米/小时, 1,085 公里/小时) 海平面高度
飞送距离: 1,800海里 (3,300公里)
航程: 1,200海里 (1,400英里, 2,200公里)
爬升率: 14,700英尺/分钟 (4,485米/分钟)
翼负荷: 94.29磅/英尺² (460.4公斤/米²)
武器
机炮: 1具GAU-12U25毫米航炮 (左侧吊舱)、300发备弹(右侧吊舱) (美国海军陆战队、西班牙军队和意大利军队配置)
A-10雷电II攻击机

A-10是美国空军的单座双引擎攻击机,负责提供对地面部队的密接支援任务,包括攻击敌方战车、武装车辆、重要地面目标等。另外它也提供前进空中管制,导引其它攻击机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所以一部份同型机也被编号为OA-10。A-10是美国空军第一种专责密接支援的攻击机,官方昵称来自于二战时在密接支援上有着出色表现的P-47雷霆式战斗机,但它更常被称为疣猪(Warthog)或简称为猪(Hog)。
发展历史

空军与陆军的争执
1947年美国空军正式自陆军分离,成为独立军种,在分家之后,美国空军也必须承担对陆军提供密接支援任务的需求,而陆军仅能操作旋翼机与轻型定翼机。在冷战时期,基于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美国空军认为“离前线愈远的目标,对于战争的影响愈大”,因此倾向于对敌人后方目标的攻击,同时强调使用战略或者是战术性核子武器。密接支援任务的需求和优先度都被降低,同时美国空军偏好以退入第二线的战斗机或者是多用途飞机执行这一类任务。

1950年代陆军在韩战时与空军合作的经验,与海军陆战队拥有自己的空中武力支援地面作战的影响,开始积极推动附属于陆军指挥体系下的航空武力。空军的主要反对意见除了军种分离时的协议之外,并且援引二战时的经验,认为最有效的空中武力的运用是在一个统一的指挥体系下。为了有效提升机动力与火力,陆军首先在1960年代开始强化直升机的部署,从1961年到1965年陆军的直升机数量成长到5000架。
越战的作战经验,加上空军本身能够提供支援的机种日趋减少,而且特别强调执行核子武器投掷任务,使得陆军在1965年提出一款重型攻击直升机的研发合约。这个合约的要求包括重武装与装甲,飞行速度超过360公里/时的设计,这架只有原型机的攻击直升机就是YAH-65“夏安”(Cheyenne)。陆军的这个举动,加上来自于国防部的压力,被认为是A-10的原始计划:A-X的主要导火线。

此时美国空军面对两项选择:将密切任务还给陆军,或者是发展专用机种。1966年美国空军参谋长John McConnel将军下令对于任务需求展开研究。同年8月完成的研究报告显示空军当时并没有适当的飞机能够满足陆军与密接任务的需要,建议空军采购一种专门设计执行密接任务的机种,性能上不能比螺旋桨动力的A-1攻击机低,成本必须低于海军操作的A-7攻击机。至此空军正式展开A-X的设计与采购计划。
AX计划
1966年9月美国空军正式展开攻击机试验计划(Attack Experimental),并且于1967年3月对21架公司发出需求与征求专案计划书,同步进行的研究方案是关于装甲的安排与位置,燃料,液压和其他系统的布线与保护,加上何处需要多套备份系统等。在这个阶段各公司研究的对象是类似堪培拉轰炸机大小,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重量约在40000到60000磅(18144到27216公斤)范围,生产成本每架约在1百50万美金的机型。1969年设计目标的重量改为35000磅(15876公斤),动力则是涡轮扇发动机,每架生产成本1百万美金。改用涡轮扇发动机的原因包括发动机与机身的距离可以缩短,安装与维修比较简单,红外线讯号较低,噪音也较小。
1970年AX的设计需求定案,发动机的选择留给参与的厂商决定,不过涡轮扇发动机的推力需要在7000到10000磅之间。其他的项目包含:

携带9500磅(4309公斤)武器装备,在指定地区巡逻两个小时下的作战半径为250英里(402公里)。
起飞距离低于4000英尺(1219米)。
机动性高,足以在1000英尺(305米)云层高度以下运动自如。
简化维修,降低前线机场操作的难度。
预计部署600架飞机,每一架的采购成本为1百40万美金(1970年币值)。
除此之外,美国国防部决定采用“先飞再买”(Fly-before-Buy)的新采购制度,利用竞争的方式压低成本和提高原型机的性能期望。需求案1970年5月发给12家公司,其中波音、西斯纳、费尔柴德、通用动力、洛克希德与诺斯罗普等公司提出他们的设计方案,12月空军宣布由诺斯罗普和费尔乍得两家公司的设计案获选进入原型机设计与竞标阶段。1971年美国空军将飞机的正式编号送交两家公司:诺斯罗普为YA-9,费尔乍得为YA-10。

YA-10第一架原型机在1972年5月10第一次飞行,YA-9则是在该月底进行第一次试飞,很凑巧的是,两架飞机的试飞员都姓尼尔森(Nelson),不过两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特点
A-10/OA-10拥有于低空速、低高度之优异操控性能。他们能够长时间盘旋于任务区域附近做300米以下的低空飞行,这架飞机的宽且直的机翼设计使其能于短距离起飞或着陆、能迅速的进出前线战区、可靠的低速飞行能力、和同时拥有惊人的续航力。因为它能够以相对较低的巡航速度(仅每小时320公里),所以能有效发挥其作为一个对地攻击机的优势,尤其当一般高速战斗机或轰炸机常对锁定较小和缓慢移动的地面目标相当大的难度的时候。

坚固、耐用是"疣猪" 设计的重要考量之一,它内装了强度非常高的机体结构,以及有着优良的战场存活率,能够在战斗中承受不少可观的损伤。这种飞机可以直接承受穿甲弹和23厘米的高爆弹之攻击。除了液压飞控系统之外,另还有手控系统以备不时之需,所以若液压操控故障或部分机翼受损时,飞行员还是可以尽可能地利用手动进行起降之操作。自封式的油箱外面覆有化学防火阻燃剂可以防止油箱意外爆炸。驾驶舱由900磅 (400公斤)的钛金属装甲保护,此装甲也同时提供了对一部分重要的飞控系统设备的防护。除此之外,机尾附近之左右两颗喷射引擎能迅速的将引擎产生的废气通过机尾排出,如此可以减弱红外线的能见度,并使地面的肩射式防空导弹较难锁定到它。其引擎的安装的位置于主翼的后上方、尾翼组件的前上方,几乎能使两颗引擎不会直接暴露于来自下方的攻击,即使其中一颗引擎被击毁了,A-10还是能有办法继续飞。
雷电II可以部署于拥有较少机场设备的战区临时空军基地并执行任务。这架飞机有个非比寻常的特点就是这架飞机有许多的零件装配可以左右调换使用,甚至包括引擎,主起降架,及垂直稳定器皆可。机身的内装阶梯组件能让飞行员自行上下驾驶舱而不需要额外的协助。起落架配置了低压轮胎,而宽大的主翼则赋予了装载各式各样武器的弹性。 其基本的设计考量就是能让战机可在最低的地面勤务需求下进行加油和武器装载的工作。A-10多部署于前线战区最主要是除了可以就近提供即时的空中火力支援外,也是因为它相较于其他战机较低的飞行速限和低巡航速度的关系。
A-10最为人诟病的问题就是其简陋的航电设备(很难想像为美军立了这么多汗马功劳、歼敌无数的战机要到1999年才开始安装全球定位系统),在设计A-10的时候只单纯的考虑到近战空中火力支援,当时认为太复杂的电子系统装在执行这种任务的飞机上并非必要,且会浪费极大的后勤成本。最初的航电装配仅提供了基本通讯元件、雷达预警系统、和TACAN导航设备,早期的机种上甚至连自动驾驶也没有配备。当美国空军决定增强其反坦克能力时,考虑到若部署此型飞机于当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西欧国家时,可能常会遭遇到极糟的天候,给了空军升级A-10的感应元件及航电设备的压力。于是制造商费尔柴德在1977年时提供了一种双座式NAW(全天候)改良方案,结果最后还是没有被采用──于是A-10只得用它的阳春航电设备一直撑到了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之后。

最早期的升级方案仅包括了雷射感应器,由地面人员发射雷射锁定目标物,再导引A-10投下的智慧型炸弹。最初的时候A-10没有任何能够提供远距离开火的导引及电脑设备,使其火力大打折扣。开火时完全得靠机炮和火箭等近距离(视距内)的非精准火力,或是AGM-65小牛导弹──不过还是得靠小牛导弹本身提供的影像遥测器,并传送影像至A-10驾驶舱为导弹指引操作。直到它服役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美国的“低高度安全性与标定作业提升”(Low-Altitude Safety and Targeting Enhancement,LASTE)才终于为它安装了电脑化的火控设备、自动驾驶,和机载地面防撞系统。现在A10总算能使用夜视设备了,而直到了1999年才加装的GPS定位系统也使得导航更加准确。
主要武器
虽然A-10可以挂载大重量的武器、荚舱,不过其主力武器却是30毫米的GAU-8/A复仇者式加特林机炮,有史以来威力最强大的战机用机炮。它可以于一分钟发发射3900发大口径的贫铀弹。其质量及高速可以用来对付厚重的坦克装甲。据说这型机炮使用时所能产生的力量几乎等于A10其中一枚引擎的推力 - 美空军中甚至流传著这么一则夸张的传言;说如果"疣猪"上可以装载够多的子弹,然后长时间连续开火,飞行中的"疣猪"有可能会停止飞行甚至是"倒退飞"。

依照GAU-8/A的产品网页叙述,GAU-8/A的平均后座力为10,000 磅 (45 kN),这个数字略大于两具A10引擎所可产生的最大推力的一半,所以这门机炮的威力实在是不容小觑的。不过,由于引擎推力扣掉枪炮后座力还有多余出50%,A-10无论如何还是只能往前飞而绝对不可能会“倒退飞”的。
除了以GAU-8/A机炮作为主要火力以外, A10的另外一项主要武器是AGM-65小牛空对地导弹,由于导弹本身内建了光电瞄准系统,小牛导弹可以在比机炮所无法顾及的更远的距离外锁定并摧毁目标,这 也让飞机面对现代的防空系统时能更加安全许多。其他能挂载的武器有: CLUSTER BOMB (子母弹) 、火箭荚舱、和油气弹等等。虽说A10可以用来投掷传统式或雷射导引式炸弹,不过颇令人意外的,A-10对于这两种炸弹却都不太常有机会使用到。自卫方面,A-10一般会在左或右其中一个机翼挂载了电子干扰(ECM)荚舱,另一个机翼则安装了两枚AIM-9 空对空导弹。


辉煌的战绩
第一批量产的A-10A于1975年10月被分派到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的Davis-Mothan空军基地,其基本设计目的即上述的:提供近前线的空对地火力支援和同时能筹载大量武器、弹药,必须有优异的续航力,并及能涵盖大范围的作战半径。最后它在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中的“沙漠风暴”和“Operation Noble Anvil”二次行动中以辉煌的战绩证明了自己是美国和其盟军不可或缺的要角。A-10的任务完成率高达的95.7%,参予了8,100次突袭和发射了联军90%以上的AGM-65小牛导弹。


丑小鸭命运的过去
刚开始在美国空军的眼中,“疣猪”原本是个很不受欢迎的家伙,是机库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当时美空军对高机动性、高性能的新型F-15和F-16喷射战斗机情有独钟,与这两种风云战机相比起来,“疣猪”无论是外观还是内涵或是性能,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都实在是寒酸到了极点。更何况,当时美国空军根本打算把临时空对地火力支援的“粗活”交由陆军的攻击直升机去做,对A-10这种飞机根本就不屑一顾。
服役纪录
到了80年代,美军方打算把A-10用来做低空攻击的角色,专门对付部署于东欧的苏联的坦克。

到了1991年,这架战机终于有机会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它一共摧毁了伊拉克1,000台以上的坦克,2,000台其他战斗车辆,和1,200个火炮据点。整个战争期间仅仅只有五架A-10被击落 - 这个数字远远低于美国参谋总部原先的预期。
在90年代,许多A-10被改装成具有执行FAC(空军前导)任务的能力,机型也被改成O/A-10,当执行空中前导任务时,疣猪通常配备六个五吋(127厘米)的“苏尼”(Zuni rockets)火箭荚舱,有时也会装配烟幕弹头和白磷闪光弹头。但无论如何,只需改换装备,这些A10都还是能拥有一般空对地火力支援的作战能力。

到了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碍于当时美国克林顿政府的政策,深恐美国军机被击落和造成美军伤亡,A-10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战果。到了2001年美军入侵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时,A-10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加入任何攻击行动,不过,之后还是被分派到了Bagram空军基地,并也参予了多项战役,由于这次绑手绑脚的政治限制少得多了, 所以A-10这次得到的战果比1999年时好的太多了。第二次波湾战争开打后,于2003年60架A-10被分派到了在伊拉克执行任务,其中一台在巴格达机场附近被伊军防空炮火击落。
不过A-10的驾驶员常被外界认为有喜欢胡乱开火的坏习惯,原因是他们有两次误击友军的不良纪录。在1991年第一次波湾战争期间,A-10攻击了两辆英军的装甲运兵车造成9名士兵死亡,然后在2003的入侵伊拉克战争中,又有两辆英军的侦查车被A-10攻击。

A-10预计将在2028年才从美国空军除役,到时候将会被新式的F-35(JSF联合打击战机)给取代。在此之前,应该还会有不少次的升级,例如于2005年进行的FCS(电传飞控),ECM(电子对抗装置)及精灵炸弹投掷系统的套件升级。


衍生型
YA-10A:最先的两架原型机
A-10A:单座近距空中支援 、对地攻击机
OA-10A:单座前线制空协调型
YA-10B Night/Adverse Weather A-10:用于夜间及坏天气时作战的双座试验型,后来改名为YA-10B,只有1架
A-10C:A-10A的精确交战计划(Precision Engagement,PE)升级型,装有新型座舱、高级数据链路、全天候多用途的多种不同荚舱

衍生型
YA-10A:最先的两架原型机
A-10A:单座近距空中支援 、对地攻击机
OA-10A:单座前线制空协调型
YA-10B Night/Adverse Weather A-10:用于夜间及坏天气时作战的双座试验型,后来改名为YA-10B,只有1架
A-10C:A-10A的精确交战计划(Precision Engagement,PE)升级型,装有新型座舱、高级数据链路、全天候多用途的多种不同荚舱
规格
性能诸元(A-10A):

驾驶员: 1人
总常: 53 呎 又 4 吋 (16.16 米)
翼长: 57 呎 又 6 吋 (17.42 米)
高度: 14 呎 8 吋 (4.42 米)
翼面积: 506平方呎 (47 平方米)
空机重量: 21,519 磅(9,761 公斤)
全副武装重量: 32,730 磅 (14,846 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51,000 磅 (23,000 公斤)
发动机: 2具通用动力TF34-GE-100 扇涡轮引擎, 推力: 9,065 lbf (40.32 kN)
性能:

极速: 420 mph (676 km/h)
续航力: 620 miles (1,000 km)
飞行高度: 45,000 feet (13,600 m)
爬升率: 6,000 ft/min (1,830 m/min)

武装配备:
主力武器: 1x 30 毫米 GAU-8/A 复仇者式 7管加特林机炮 1,174 发子弹(贫铀弹头)
8个机翼、和3个机腹挂具、(共可酬载7,300公斤) , 可挂载:
Mk 82、Mk 83、Mk 84 通用型传统炸弹
BLU-1、BLU-27/B Rockeye II , CBU-52/71 CBU-97
AGM-65 空对地小牛导弹 和 AIM-9 空对空导弹
火蛇(Hydra) 70 毫米 和 127 毫米火箭荚舱
闪光器, ECM(电子反抗系统),等其他辅助用荚舱
A-12复仇者II攻击机
A-12复仇者II(Avenger II)式攻击机是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McDonnell Douglas)公司和通用动力(General Dynamics)公司合作发展的一种隐形攻击机。它是美国海军首架以深入敌境进行长程打击任务为设计目标的攻击机,也是第一架由美国海军投资研发的隐形舰载机。美国海军计划用以取代服役已久的A-6入侵者式攻击机,美国空军也计划采购,用以汰换自1960年代中期开始服役的F-111土豚(Aardvark)式打击战斗机。然而,因为发展计划出现预算超支、机体重量过重及发展时程顺延等问题,1991年1月7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Dick Cheney)宣布终止整个研发计划。

发展过程
本机原初构想来自美国空军于1981年发包给通用动力公司的一项研究计划,该计划旨在寻求一种能取代F-111战机的匿踪攻击机。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也正致力正在发展F-14雄猫式战斗机和A-6入侵者式攻击机的共同后继机种,即VFX计划,但该计划因为成本太高而被取消。1983年,美国海军决定放弃其他二项发展计划(F-14D与A-6F改良计划),全力推动名为“先进战术攻击机”(Advanced Tactical Aircraft,ATA)的研发计划,也就是A-12复仇者II式攻击机,并计划在1994年进入量产阶段。

由于以往的匿踪战机计划全由美国空军投资,而且参与这些计划的厂商均无制造舰载机的经验,美国海军为降低研发风险,要求各参与厂商必须拥有这一方面的经验。1986年,参与本机研发计划的竞标厂商自行组成两个团队:诺斯罗普(Northrop)公司/LTV公司/格鲁门(Grumman)公司为一组,另一组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第一组提出的设计蓝图,外型上很像是B-2幽灵(Spirit)式轰炸机的缩小版;后者则是直接沿用通用动力公司原先针对对取代F-111战机的原始构想和基本设计。
1987年12月,经过严苛的评选,美国海军授予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一份固定价格合约,进行A-12的全尺寸发展(Full-Scale Development,FSD)作业。然而在1990年,美国国防部针对A-12的发展计划进行检讨,发现该计划面临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首先是全尺度发展(FSD)所需经费预估将超支9亿美元;其次,由于设计小组对复合材料加工和处理作业困难度的过度乐观,导致原型机的制造和装配发生预料之外的技术问题,首次试飞日期已决定由1990年11月延至1991年下半年;再加上进行装配中的8架原型机,其机身重量已超出航舰上每架飞机的可容许最大起飞重量(29.5吨),因此减重计划势在必行。

同年,美国国防部长钱尼在美国国防部发表的“主要飞机评论(Major Aircraft Review, MAR)”一文中表示,为节约预算及建构适合的兵力结构,将降低海军型A-12的采购数量(由858架减到620架),以配合消减后的航空母舰数量,并削减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采购计划;同时,A-12的尖峰生产时间和产量将1995会计年度的48架降至1994会计年度的36架,空军型400架的采购计划则延到1997会计年度才开始,而非原先计划的1993会计年度,这些改变也使A-12的单位预估成本比原先计划的4,800万美元更高。

计划的延长、延误、预算的超支、机体设计瑕疵以及采购数量的减少都是A-12战机研发计划所面临的困境。1991年1月7日,美国国防部长钱尼宣布终止A-12的发展计划,美国海军转而研发并购置F/A-18C/D的改良型——F/A-18E/F超级大黄蜂(Super Hornet)式战斗机,以取代日渐老化的F-14、A-6和A-7等舰载机。


外型设计
基于匿踪深入打击的作战需求,A-12被设计成全三角翼飞机,没有垂直或水平尾翼。从结构来看,内侧主翼的截面厚实,以容纳武器舱、驾驶舱、发动机和燃料箱,并结合两侧较薄且可折叠的外侧机翼,以利于航舰上的操作和收放。

其独特的外型设计使A-12在飞行时极不稳定,故采用线传飞控系统来稳定飞行时的飞机姿态,并透过机翼内侧的大型的升降副翼(elevon)用来控制飞机的俯仰、滚转等动作,翼梢的分离(Split)式升降副翼可用来当做方向性控制与空气减速面。

由于没有机身构造,除了翼梢和发动机的喷嘴外的整个翼展都可用来作控制面,所以无垂直尾翼的构形并不会对飞机于飞行时产生不稳定的影响。加上线传飞控系统的协助和大角度的前缘后掠角,可有效减轻侧风在低空飞行时的影响,使A-12有良好的低空飞行性能。


动力系统
A-12攻击机配备2具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公司的F412-GE-400无后燃器涡轮扇发动机,衍生自F/A-18所使用的F404涡轮扇发动机。发动机隐藏在呈弯曲状的进气道后方,而进气口则是位在翼前缘的下面。

相较于F404发动机,F412发动机的风扇直径加大,使进气量由每秒65公斤提升至70公斤,而旁通比由0.2提高至0.8。受惠于美国空军推动的改良性能发动机(Increased Performance Engine, IPE)发展计划,F412得以装用第二代发动机核心段(Core II),容许更多气流的导入,并提高涡轮的进气温度(提高摄氏111度),另装有全权式数位发动机控制(Full-Authority Digital Engine Control, FADEC)系统,飞行操作时无油门限制,且有效控制耗油量。


传感系统
在计划初期,A-12即被设计为一具备整合传感系统之战机。系统的核心传感器是一具由西屋(Westinghouse)公司发展的AN/APQ-183相位阵列雷达,衍生自诺顿系统(Norden Systems)公司为A-6F入侵者II(Intruder II)式发展的APQ-173。翼前缘有2具天线组,Ku波段,虽然易受大气和环境的干扰使其侦测距离较短,但也使其雷达信号较难被截获而暴露行踪。另加装1具X波段照明雷达,用以导控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dvance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 AMRAAM)。

雷达系统内最重要的组成元件是平行模组化讯号处理器(Parallel Modular Signal Processor, PMSP),是由控制资料公司(Control Data Corporation)负责发展。PMSP由5个讯号处理模组组成,每个重约1.2公斤,一个处理模组每秒钟可执行125百万次浮点运算(Megaflops),整个 PMSP 每秒钟可执行625百万次浮点运算,相当于一部超级电脑的运算能力。

在被动侦测系统部分,A-12内装2具由西屋公司发展但型号不明的前视红外线(Forward-Looking Infra-Red, FLIR)系统。其中一具固定式导航前视红外线系统用以提供低空和地貌追沿飞行时所需的导航资料,另一具活动式前视红外线系统可发现和识别小型地面目标,也可作为对空搜索用的红外线搜索追踪系统。

电子系统为内藏式,原订使用与先进战术战斗机(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 ATF)相同的整体化电子作战系统(Integrated Electronic Warfare System, IEWS),但因该系统研发时程无法配合,后改用ITT公司和西屋公司合作发展的ALQ-65空用自卫干扰器(Airborne Self-Protection Jammer, ASPJ)。电子支援系统(Electronic Surveillance Module, ESM)采用立顿公司发展的AN/ALD-11。


武器系统
A-12的内置弹舱可携带美国海军当时服役中和发展中的各式武器,包括Mk80系列低阻力通用炸弹、Mk20石眼II(Rockeye II)式集束炸弹(Cluster Bomb)、AGM-84A鱼叉(Harpoon)式反舰导弹、AGM-65小牛(Maverick)式空对地导弹、GBU-10/12/16铺路Ⅱ(Paveway II)式雷射导引炸弹(Laser Guided Bomb,LGB)、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High-speed Anti-Radiation Missile, HARM)及B-61自由落体式核弹等,另外也可以携带当时仍在发展中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JDAM)。

另外,A-12亦可携挂空对空导弹(Air-to-Air missile,AAM),并分担F-14战机的舰队防空压力(在美国海军原始构想中,A-12攻击机负有辅助舰队防空的任务,因此其雷达系统具备导控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的能力)。携挂的空对空武器包括AIM-9响尾蛇(Sidewinder)式短程空对空导弹、AIM-7麻雀(Sparrow)式中程空对空导弹以及AIM-54不死鸟(Phoenix)式长程空对空导弹。用以取代AIM-7麻雀和AIM-54不死鸟的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与先进空对空导弹(Advanced Air-to-Air Missile, AAAM),亦是计划中的标准武器配备。


空军型 A-12
作为F-111的后继机种,空军型A-12仅需少量修改即可担任深入打击任务。由于只运用在陆上基地,所以空军型A-12拥有较轻的起落架、固定式的机翼及较轻的机体结构,各项性能表现理论上应较海军型为佳。

空军型A-12可能换用普惠(Pratt & Whitney)公司的F100无后燃器型发动机,目的是与F-15和F-16共享相同的后勤支援体系,但该型发动机当时仍属纸上构想,且其推力较F412-GE-400发动机为低。


性能(A-12)

一般特征
机组员:2名
全长:37呎10吋(11.5米)
翼展:
未折叠状态:70呎3吋(21.4米)
折叠状态:36呎3吋(11米)
全高:11呎3吋(3.4米)
翼面积:1,308平方呎(122平方米)
空重:39,000磅(17,700公斤)
一般起飞重:80,000磅(36,300公斤)
引擎:2具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公司F412-GE-400无后燃器型涡轮扇发动机,每具最大输出13,000磅(58 kN)

飞行表现
极速:500节(580 哩/时,930 公里/时)
航程:800海浬(920 哩,1,480 公里)
最大升限:40,000 呎(12,200 米)
爬升率:5,000呎/分(25 米/秒)
翼负荷:61磅/平方呎(300 公斤/平方米)
推力重量比:0.16
AC-130空中炮艇(Lockheed AC-130 Gunship)是一个由美国空军所操作的重型对地攻击机系列,是以洛克希德C-130“力士”式(Hercules)运输机为基础所进一步改装而成,主要用于密接空中支援与对地武装侦察等用途。AC-130装置有各型口径不同的机炮,乃至于后期机种所搭载的博福斯炮或榴弹炮等重型火炮,对于零星分布于地面、缺乏空中火力保护的部队有致命性的打击能力。在接近半世纪的服役期间,AC-130迄今共出现过四种不同的版本,分别是洛克希德负责改装的AC-130A/E/H三型,与由洛克威尔(Rockwell)操刀的最新版本、AC-130U“幽灵”式(Spooky)。


历史
早期的空中炮艇概念
AC-130的发展源起于越战。从越战早期的战场经验中,美国空军意识到他们需要一架能快速地飞抵战场,并以集中火力纤灭零星地面抵抗的工具。最早的空中炮艇一代(Gunship I)改装,是以一架道格拉斯C-47型运输机为基础所改良、浑名“魔龙喷喷”(Puff the Magic Dragon)的AC-47“幽灵”式(Spooky)空中炮艇。之后美国空军又以费尔柴德C-119“飞行货车”式(Flying Boxcar)运输机为基础,开发了AC-119G暗影式(Shadow)与AC-119K蛰刺式(Stinger)空中炮艇。


AC-130A
1965年时,美国空军的航空系统部(Aeronautical Systems Division)开始将第13架次的量产型C-130A(机身编号54-1626)改装成空中炮艇二代标准,改装范围包括加装4具20公厘火神炮,4挺7.62公厘多管机炮,热焰弹发射装置与改良过的目视瞄准系统。这架试作机在1967年末于越南进行实测成功之后,LTV电子系统(LTV Electrosystems)立刻获得一纸合约,将7架JC-130A导弹追踪机改装为AC-130A。实际量产版本的AC-130A拥有与试作机相同的火力设定,但多了包括APQ-133信标追踪器、AN/APQ-136移动目标显示雷达(MTI radar)与新式的类比式电脑及其他传感设备。在1968年底之前,已经有4架AC-130A开始在驻扎于泰国乌汶(Ubon)的第14空中突击大队(14th Air Commondo Wing)服役。之后,空军试验性地在一架C-130上装上两具电脑火控的40公厘L/60博福斯炮,以取代原本的20公厘版本(Suprise Package,“惊吓套件”计划),并又在“快速铺路”计划(Pave Pronto program)中根据前述标准追加改装了9架C-130A,并加强其雷达与火控系统

历史
早期的空中炮艇概念
AC-130的发展源起于越战。从越战早期的战场经验中,美国空军意识到他们需要一架能快速地飞抵战场,并以集中火力纤灭零星地面抵抗的工具。最早的空中炮艇一代(Gunship I)改装,是以一架道格拉斯C-47型运输机为基础所改良、浑名“魔龙喷喷”(Puff the Magic Dragon)的AC-47“幽灵”式(Spooky)空中炮艇。之后美国空军又以费尔柴德C-119“飞行货车”式(Flying Boxcar)运输机为基础,开发了AC-119G暗影式(Shadow)与AC-119K蛰刺式(Stinger)空中炮艇。


AC-130A
1965年时,美国空军的航空系统部(Aeronautical Systems Division)开始将第13架次的量产型C-130A(机身编号54-1626)改装成空中炮艇二代标准,改装范围包括加装4具20公厘火神炮,4挺7.62公厘多管机炮,热焰弹发射装置与改良过的目视瞄准系统。这架试作机在1967年末于越南进行实测成功之后,LTV电子系统(LTV Electrosystems)立刻获得一纸合约,将7架JC-130A导弹追踪机改装为AC-130A。实际量产版本的AC-130A拥有与试作机相同的火力设定,但多了包括APQ-133信标追踪器、AN/APQ-136移动目标显示雷达(MTI radar)与新式的类比式电脑及其他传感设备。在1968年底之前,已经有4架AC-130A开始在驻扎于泰国乌汶(Ubon)的第14空中突击大队(14th Air Commondo Wing)服役。之后,空军试验性地在一架C-130上装上两具电脑火控的40公厘L/60博福斯炮,以取代原本的20公厘版本(Suprise Package,“惊吓套件”计划),并又在“快速铺路”计划(Pave Pronto program)中根据前述标准追加改装了9架C-130A,并加强其雷达与火控系统
一架飞越在佛罗里达州海岸线上空的AC-130H
一架隶属于第16特殊任务中队的AC-130H在编队训练中投射热焰弹
AC-130E/H鬼怪式
由于AC-130计划的成功,美国空军在“铺路鬼怪”(Pave Spectre)计划中将11架C-130E改装为空中炮艇,而成为AC-130E“鬼怪”式(Spectre)。新的规格包括更重的装甲、包括APQ-150信标追踪雷达在内的更优异航电功能、与更大的载弹量。自1973年起,10架在战火中幸存的AC-130装上了升级版的艾利森(Allison)T56-A-15发动机,成为AC-130H。AC-130在越战期间的最后一次改良,是在“铺路神盾”(Pave Aegis)计划中,换上了火力惊人的105公厘榴弹炮与雷射瞄准定标器。
在越战结束之后,所有幸存的AC-130A与-130H型机全都返回美国本土,由驻扎于佛罗里达州艾格林空军基地(Eglin AFB)的第1特殊任务大队(1st Special Operation Wing)操作。原本机上所装的前射与后射机炮陆续被撤除,并在1978年时加装空中加油口。在1990年代前期的“特殊任务火力加强”(Special Operations Force Improvement, SOFI)计划中,这些AC-130H改装了最现代化的各种感应器、火控电脑、电子反制装置(ECM)与导航、通讯设备。

在越战之后AC-130曾陆续参与过包括1983年10月时美军出兵格瑞纳达的紧急狂暴行动(Operation Urgent Fury),1989年出兵巴拿马的正义之师行动(Operation Just Cause),与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有5架AC-130H曾参与过沙漠风暴行动,负责在夜间任务中攻击地面目标,但不幸折损了其中一架。之后,又有另一架AC-130H在1994年美军出兵索马利亚时折损。除此之外,AC-130H也曾在波斯尼亚的北约维和任务中,进行过夜间巡逻任务。

机龄老旧的5架AC-130A在1995年9月10日时全部除役,军方还正式替它们举办了一场纪念仪式。在5架退役的飞机中,机尾编号53-3129、昵称为“第一夫人”(The First Lady)的AC-130A其实是以1953年时第一架从洛克希德位于佐治亚州的厂房滑出的C-130原型机改装而来。在除役后第一夫人号被安置在艾格林空军基地武器博物馆中,作为永久展览用途。

但较新颖的AC-130H则在改过编号的第16特殊任务中队中继续服役,驻扎于佛罗里达州赫伯机场(Hurlburt Field)。

自从升级为AC-130E并取消了前向与后向的机炮之后,AC-130的武装就全都集中在机身左舷侧。因此,当AC-130在进行攻击时,是以逆时针方向围绕着欲攻击的目标绕圈旋转,以便施予定点目标集中且来自四面八方的密集炮火,瞬间将地面武力瓦解。在越战期间,AC-130机群共击毁超过10,000辆的敌军车辆。
AC-130U幽灵式
相较于越战时代开始发展的几型AC-130前期版本,AC-130U“幽灵”式(Spooky)空中炮艇是在1980年代中期才开始发展。为了活化特殊任务部队的作战能力,1987年7月洛克威尔获得合约开始新机种的建造,以13架新出厂的C-130H为基础进行武装化,而第一架AC-130U是在1990年12月20日首度试飞,并自1991年9月起在加州的爱德华空军基地(Edwards AFB)进行密集测试。

同样是使用四具艾利森T56-A-15涡轮螺旋桨发动机,AC-130U的武装包含了一具侧向的40公厘L/60博福斯炮(Bofors cannon)与M102型105公厘榴弹炮。但原本在AC-130H上的两具M61机炮被单一的一具25公厘GAU-12机炮所取代,拥有3,000发弹药。这具新的机炮装置在一具有学习功能的炮座上,拥有高达每分钟1800发的自动填弹能力,射程超过12,000呎(3657米)。

除了强大的火力外,新版的空中炮艇也在电战能力上拥有大幅的提升。主要的设备包括休斯AN/APQ-180主要火控雷达(是F-15E战机上的APG-70之衍生版本),德州仪器AAQ-117前视红外仪(FLIR),波尔航太(Ball Aerospace)附有雷射定标仪与测距功能的全主动微光夜视摄影机(All-Active Low-Light-Level TV,装置在机首下方突起的炮座上,拥有360度的环景视野)与洛克威尔ALQ-172电子干扰器及其他反制干扰物(热焰弹等)的发射装置。以4架IBM IP-102任务电脑串连起来的主控单元让AC-130拥有同时攻击两个目标的能力,而组合了惯性导航系统与美国国防部的导航之星(NAVSTAR)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提供AC-130U全天候的任务飞行能力。由于设有加压舱,AC-130U能巡航于较高的空域以降低巡航时的油耗,进而提升最大航程[3]。

由于机上装置有大量的武器与设备,AC-130是美国空军所拥有有攻击武力的机种中操作人员数最多的一架。其中AC-130U需要13名人员,包括5名军官(驾驶与副驾驶、导航员、火控官与电战官)与8名士兵(飞航工程师、微光夜视系统操作员、红外线侦察设备操作员、4名炮手与1名填弹手)。至于AC-130H则因为多了一具机炮,因此成员数也比AC-130U还多,为14人。
未来发展
为了强化AC-130炮艇的攻击火力与战场生存率,2005年起空军特殊任务指挥部(AFSOC)也开始评估在AC-130上换装120公厘迫击炮系统。除了拥有更远的攻击距离与较佳的破坏力/重量比之外,120公厘的主炮能与美国其他军种所使用的弹药拥有更高的通用性(例如陆军的M1主力战车之主炮)。除此之外,军方也在评估替AC-130装上例如AGM-114“地狱火”导弹之类、拥有视距外打击能力的武装系统,提升该机种的使用弹性与战力。另外,为了简化目前同时配置有20公厘与40公厘两种火炮系统所造成的弹药补给问题,军方也正在实际测试以新型的Mk44型30公厘“毒蛇二式”(Bushmaster II)机炮同时取代20、40公厘两种火炮的可行性。
服役状况
迄今为止,美国空军共有21架AC-130尚处于服役状态。其中包括8架AC-130H,与13架配属到第16特殊任务大队第4特殊任务中队的AC-130U。
好长啊
不错 好图啊
怎么没虫子 虫子也是海军经典的攻击机之一
邪恶的MD
没有A-5民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