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老文:认识许巍!你还会去责备他不再摇滚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2:22:37
他的音乐随着人生的变化和世界观的改变而变得越来越温暖、舒适和清澈,然而,却有一些原本对他早期充满了绝望与躁动的音乐死忠的乐迷埋怨,许巍不摇滚了。   
    许巍说:“很多人就觉得我是个‘愤青’。我20多岁的时候比你们酷多了,也极端、叛逆得多,但现在我是三四十岁的人了,现在还那样也太‘二’了,那就是没修养了。”   
    记得曾经看见有人这样形容,大意是说,许巍和朴树是流行乐坛最让人心疼的两个歌手。说这话的原因,是因为两人在音乐上都才华横溢,令人激赏、令人期待,然而同时,这两人内心的敏感、脆弱,以及面对生活压力的无措,常令人为之担心不已——他们都曾经受过抑郁症的折磨。所不同的是,朴树的压力更多来自于他对自身完美的要求以及如何在做明星和自我之间获得平衡,而许巍则饱尝了在美好理想和残酷现实之间反复颠簸的滋味,他的人生,就像在他一鸣惊人的《两天》中唱到的:“我只有两天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   
    许巍在音乐道路上的坎坷颇令人唏嘘,1994年底,当这位西安的音乐才子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北京寻求机会的时候,他的音乐才华就备受圈内人瞩目,之后便是签约,推出专辑并获奖,他的作品《两天》的歌词还被文学专家选进《中国当代诗歌文选》。在外人看来,许巍已然踏上一条飞黄腾达的成功之路,却不知道在这一路上许巍经历了什么样的迷茫、绝望、穷困和艰难,一度,不堪压力重负的他曾深陷抑郁症的痛苦之中。他的才华与命运不公际遇之间的反差,令众多关心他的人感喟不已,也正是因为如此,朋友和亲人的关心和鼓励,最终帮助许巍成功地重返乐坛。   
如今的许巍也算得劫波渡尽到达了安宁的彼岸,2002年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三张专辑《时光·漫步》,顿时好评如潮。2003年,在第三届音乐风云榜颁奖礼上,他一人获得11项提名并最终夺得包括“最佳摇滚乐歌手”、“最佳摇滚乐专辑”在内的四项大奖。这一次的辉煌,标志着许巍成为业界和大众都认可的著名音乐人的开始。去年当许巍推出自己最新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的时候,一次个人小型音乐会的举办,使外界发出了要他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呼声。今年8月13日,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将在工人体育馆开场。一切来得自然,许巍却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他的音乐随着人生的变化和世界观的改变而变得越来越温暖、舒适和清澈,然而,却有一些原本对他早期充满了绝望与躁动的音乐死忠的乐迷埋怨,许巍不摇滚了。   
    许巍说,他们不知道那种苦。我再也不能给他们那种误导了。   
    
    “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   
    
    找不到你该去的方向   
    
    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   
    
    感觉到从来没有的慌张”   
    
    ——许巍《那一年》   
    第一次见到许巍是在1997年年初。那时候我正式成为记者也不过半年多时间,许巍推出了他签约红星生产社之后的第一张专辑《在别处》。当时他所写的《执著》已经让田震成功复出并唱红了大江南北,之前,他的两首单曲《两天》和《青鸟》也在摇滚圈叫得很响。   
    为了推广自己的专辑,许巍让公司企宣带着四处做宣传,那对于他来说大概是第一次。我们的采访约在一个快餐店,生涩的明星和生涩的记者相向而坐,我们天一句地一句地聊着,他一边还小心翼翼地吃着一个热狗。我们聊些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他那天的样子,他披着一头那时候摇滚歌手标准的披肩发,不知为什么,我清楚地在他身上看到一种叫做善良的东西。
后来许巍在一家迪厅开了专辑的发布会,他抱着吉他高高地坐在一个台子上,一束射灯从他身后射向人群,许巍唱着《执著》、《两天》、《我的秋天》、《在别处》,远远地看着他,仿佛一个孤独的神。周围的人不咸不淡地聊着,不错,是啊,他还真不错。   
    后来那张专辑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摇滚乐虽然是中国原创音乐最有力量的部分,但终究不是主流,而且那时候有关摇滚的宣传渠道很不通畅。我却被许巍那充满着忧伤和绝望的音乐所震动,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声音,在挣扎、在向往、在彷徨,他在自己的音乐中反复吟唱着“幻想”、“希望”、“绝望”、“翅膀”、“飞不起来”、“秋天”、“温暖”等字眼,我全然没有想到,这些和他真实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后来就听到许巍生活变得颓废的消息,虽然那时候听到摇滚乐手颓废并不是什么新闻,但议论的人们口中却有着对许巍的惋惜,因为他有才华,总不愿他就如此沉沦,总希望他能做出好音乐。模模糊糊的那时候大家有一种意识,摇滚是一种精神,但做摇滚乐的人生活应该健康。
    事隔多年之后,许巍和我谈起那段经历,他说,人的成长过程是在慢慢寻找的,得对生活理解了才行,很多原来认为是对的东西,到后来才发现不对。曾经,他非常喜欢美国著名摇滚乐队“涅盘”的音乐,那种颓废让他着迷。后来他才知道乐队灵魂人物科特·科本之所以写出那么颓废的音乐和他本人的生活状态有关,科本极度抑郁,最终自杀了。“这东西误导了很多人,他们认为摇滚乐就应该是这样,应该是颓废的。”许巍说。   
    年少无知的时候总难免“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许许巍真的有过为了“像摇滚音乐人”而沉沦和放纵的念头,但很快,他的生活真的陷入了尴尬、迷茫、穷困之中,不是颓废可以形容的。   
    《在别处》的发行除了在业界带来好口碑之外,并未给许巍带来多少实际的利益。公司的推广以及当时音乐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许巍略嫌超前的音乐在当时并未获得大众层面的认可,他并未因此过上有演出的生活。在中国,有演出是一个歌手赖以为生的先决条件,市场环境的不佳使得出唱片反而成为赔本的买卖。许巍没有演出,只靠少得可怜的唱片版税生活,很难想象,他穷得连门也出不了。他只能每天自己躲在屋里看书、练琴,连朋友找他出去,他都只能说,还是你来吧,我身上钱很少,去了你那儿,我就回不来了。   
   比生活穷困让他更加难受的,就是精神上的迷茫。为了音乐的理想,许巍曾经不惜叛逆家庭、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他曾经当兵,曾经作为职业吉他手在全国四处走穴挣过钱,他曾经组过摇滚乐队风光一时,也曾在生存压力面前遭乐队成员弃之而去。几经沉浮,许巍带着音乐理想来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心——北京,他获得签约,发行了唱片,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以为他的理想终于得以实现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的音乐没有多少人理会,自己没有演出,没有生活来源。困居北京,许巍不知道自己的音乐方向在哪里,生活方向在哪里,他的幻想在破灭,似乎也没有人能帮助他改变这一切,他在自己内心的希望和绝望之间挣扎。“这么多年你还在不停奔跑,眼看着明天依然虚无缥缈,在生存面前那纯洁的理想,原来是那么脆弱不堪。”许巍在《那一年》中唱道。   
    “那与生俱来的孤独   
    
    又在我身体里滋长   
    
    我这始终骄傲的心   
    
    没有方向……”   
    
    ——许巍《路的尽头》   
    1997年年底,恰巧在12月31日那天,许巍出了一次车祸。也恰好是那天,北京音乐台的一个有关摇滚乐的颁奖,颁给许巍《在别处》专辑年度最佳专辑奖。他没能去领奖,是朋友、原黑豹乐队的主唱栾树替他领的奖。   
    许巍说,那次车祸像是一下子把他撞醒了,突然觉得自己不该这么颓废下去。他觉得过去自己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关注自己是不对的,他开始放开眼去看社会,开始关注现实,开始看各种传记。那一阵我在一个活动上遇到过他,“你好。”他笑着和我打招呼,头发剪成了板寸,神清气爽的样子,他说自己过着每天在家看书、练琴的安静生活。他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二张专辑《那一年》,开始关注生活。   
  然而后来我才知道,他自己的生活却没有更好的改变,他在生活的底层、在自己内心继续挣扎着,反复挣扎的结果——他说,那时候就已经有抑郁症了。在朋友的劝说下,他还去了一趟云南,一度,那里美好的自然风光和悠闲的生活让他发现,生活还有很多美好。他告诉自己要好好工作、好好练琴。但这一瞬间的美好并未覆盖许巍后来的生活。  
   1999年年底,长期的熬夜、失眠,让已患上抑郁症的许巍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也正是这个时候,他的第二张专辑《那一年》开始录制了。那时候,曾经在乐迷心中被当作音乐圣地的红星生产社也处在崩盘的边缘,公司一片混乱,业务几乎没有人管。许巍的专辑录制全部扔给他自己负责,第一次担任制作人的许巍担起各种杂务,连乐手也要他自己去谈,公司还告诉他,要他跟人砍价。或许只有许巍自己才能体会那种压力和折磨,他天天吃着安眠药,天天睡不着,熬着把专辑录完了。就想着,专辑也录完,跟公司的合约也到期了,或许该到头了。   
    但让许巍想不到的是,公司竟然以录好的小样为要挟,要许巍续约,这把他弄蒙了。小样后期的缩混,公司便不让许巍自己参加。专辑什么时候出的许巍并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歌手汪峰给他打电话,说他的《那一年》出了,说觉得不错。许巍这才去街上买来,一看,怎么这样?专辑封面的照片不是拍的,是在他拍过的MV上抠下来的,专辑的缩混也完全不对,音乐的比例完全不是他要的。这无疑让对这张专辑寄予了不少希望的许巍受到极大的打击,尽管,红星对于许巍来说,也算是有知遇之恩了。   
   许巍在北京没法待下去了,他没钱,没地方住,没有希望,只能回到西安。他说自己回到西安之后,不愿回去见父母,也不愿见朋友。因为他当初去北京,父母和朋友都觉得他应该是很了不得了。他没法回去面对父母,而朋友,人家都以为他出名了,发大财了,谁会相信他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许巍说,他每天自己待着,孤独极了。他只能坐在马路边看汽车,目光呆滞。   
    许巍就这样在西安在失意与窘困中孤独地熬着,为了与自己的抑郁症对抗,他开始强迫自己锻炼身体。北京的朋友们为他这样离开而惋惜、着急,看着许巍的音乐才华或许就此埋没,或许他们比他自己还要不甘心。   
    2000年夏天,在西安的许巍接到当时还是华纳唱片中国公司音乐总监的宋柯打来的电话,问他愿不愿为该公司的歌手叶蓓的新专辑做制作人,他说:“你也挣点钱。”许巍于是回到了北京,为叶蓓的专辑《双鱼》做制作人。那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许巍正在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他每天睡不好觉,几乎彻夜不眠,也觉得适应不了陌生的环境。做完了叶蓓的专辑,许巍又回到了西安。   
    那时候,不少唱片公司都找到许巍,想和他签约。然而许巍却不想再做下去了,似乎与音乐有关的生活让他害怕,在北京的时候,有电视台找他去演出,站在台上,他觉得非常的不适应,他对干音乐的出路极度怀疑,前两张专辑带给他的打击让他觉得自己做的音乐没有意义。他不再想做,他说,自己天天练琴的生活太孤独,他就想扎在人堆里,觉得温暖。是的,温暖,这个在许巍的音乐里反复吟唱的另一个词,是他由衷向往的。他甚至找了自己在西安的一堆“发小”,想请他们帮忙,自己想开个小铺,能养活自己就行了。然而他所有的“发小”都不同意,他们觉得,他就是做音乐的。   
    许巍自己是下定了决心不再做,他拒绝与找他的唱片公司签约,正好赶上有人请他参加一台摇滚乐的大型演出,他心想,这正好算自己告别音乐生涯的最后一次吧。等他出场的时候,意外的是,全场歌迷大声地喊着“许巍!许巍!”那一刻让他感动,觉得自己也算是圆满的告别了。   
    于是,许巍回了西安,依旧过着自己每天跑步,也不愿意见父母的孤独生活。   
           “在悠长的岁月里   
    
           你让我感觉这世界的疼痛和悲伤   
    
            在悠长的岁月里   
    
           你在我心中是永远的欢乐永远的家……”   
    
              ———许巍《纯真》   
    
    2000年到2001年之间,北京的音乐圈里时常可以听见认识许巍的人们在谈论他,除了惋惜,不少朋友都说的是,一定要帮他。   
    北京朋友的电话不断地打到西安,有人问,你是不是没钱,给你寄点。栾树在青岛结婚,特意打电话请许巍过去,朋友们更希望他能出去散散心。他含糊着,没法跟朋友说自己没钱过去。碰巧当时另一个朋友打电话,给许巍找到一个在长春演出的活,他特别高兴,因为这可以挣到参加栾树婚礼的钱了。许巍去了青岛,看见大家都特别快乐,更感到自己的孤独。栾树看出许巍的不对劲,硬把他的机票退了,让他在青岛多玩一阵。栾树天天陪着许巍玩,还不断地开解他,然而许巍最终还是回了西安。  
    终于有一天,红星生产社的老同事詹华打电话给许巍,问他,现在有一家小公司,没什么歌手,你愿不愿签?他告诉许巍,公司里有两位原先红星的老同事,大家比较熟悉,会让他放松,而且,公司对他没有什么要求,能给他很大的空间。那家公司就是后来许巍签约的上海艺风音乐公司(现隶属EMI百代唱片)。   
    许巍说,公司对他特别好,知道他没钱,预付一笔版税给他,而且还为他在北京租了房子,那让许巍感到特别温暖,终于,他回到了北京。但是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在签约时起身拥抱他,说:“欢迎来到我们公司!”的时候,他都不敢看他的眼睛。   
     签约新公司之后,许巍终于慢慢开始了稳定的生活。而在他自己的努力和周围人的关心帮助下,他逐渐走出抑郁症的阴影,开始缓过来了。他说,自己从17岁就开始漂泊动荡的生活,直到34岁的时候才开始踏实,这样的生活对他而言,弥足珍贵。他开始发现周围人的关爱,他开始爱别人。栾树曾经说他:“你周围父母、家人、朋友那么多人都在关心你,你却感受不到,你太糊涂了!”于是,他学会感恩。   
    他说因为自己有抑郁症,便上网去查看,发现原来中国有那么多人深受抑郁症的折磨!他走出自己,看到周围的社会,看到有人下岗了生活过得那么苦。他开始觉得自己生活也没那么差,他反省了自己很多,对生活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彻底摆脱了抑郁症的侵扰。   
    他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健康的生活时间表,不再晨昏颠倒,而是每天8点起床,锻炼,再读历史、读佛经、读一切感兴趣的书,然后练琴,写音乐。他说:“听音乐的大部分人都是正常生活的,我必须跟大部分人的生活一样才行。”   
    2002年,许巍的第三张专辑《时光·漫步》面世了。这张专辑的音乐与前两张那种绝望、愤怒、喧闹的风格大相径庭,忧伤、温暖、舒服、动听,立刻打动了大批的听众,据称成为白领和大学生们的最爱,许巍的音乐终于走近了大众,不像前两张专辑发行的时候,他的西安朋友告诉他:“那离我们太远。”而2003年第三届音乐风云榜颁奖礼上的大获全胜,终于带给许巍受到肯定的自信。那天,许巍站在舞台上,全场的观众为他热烈鼓掌,他浑身散发着前所未有的灿烂,台下的朋友和台上的他一样地激动欣喜。   
    
    “这一切的转变   
    
    是如此的简单   
    
    这一刻的转变   
    
    在你不经意瞬间……”   
    
    ———许巍《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但就在许巍的音乐获得大众认可的同时,新的压力又向他压来。一是似乎终于看到许巍修成正果的人们,将过高的音乐期望寄托在许巍身上,二是原先一致夸赞他如何具有摇滚精神的一些人却开始批评他,说他不摇滚了,变成大众流行明星了。
    有人担心这些压力会对内心敏感脆弱的许巍带来新的不好影响,但对于压力,他似乎已经可以坦然应对。对于前者,他说,就当是动力吧。对于后者,许巍说:“他们不明白。”他感叹的是,他们没得过抑郁症,不知道那么多人的苦,他们不知道还有很多人连生活都成问题,还听什么摇滚乐?   
    他说:“很多人就觉得我是个‘愤青’。我20多岁的时候比你们酷多了,也极端、叛逆得多,但现在我是三四十岁的人了,现在还那样也太‘二’了,那就是没修养了。”生活的磨砺,已经让许巍认为,音乐不是仅仅为了个人的表达,不是就为了宣泄情绪,而是要给别人带来快乐。苦尽甘来的他发愿,希望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   
    他曾经在晚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说到治疗帕金森症,音乐有着药物所起不了的作用。这消息给他的启发是:音乐还有这么大的功能!所以他希望自己的音乐带给人的是快乐:“如果能让抑郁的人听了快乐起来,多好!”他希望人们听了《时光·漫步》,生命中灿烂的状态能够打开,让人想到生活中有美好的一面,而不光是苦难。好友栾树也鼓励他:“真正爱你的人一定会为你高兴,谁愿意自己的生活一直悲惨、痛苦呢?”   
    更让许巍高兴的是,当他在深圳做宣传的时候,一个女歌迷特意当面感谢他,因为她得了抑郁症之后,医生要她听好听的音乐,她只能听得进一张音乐,那就是《时光·漫步》,结果真的从抑郁症中走出来了。这显然给了许巍莫大的鼓励。   
    其实,无论当初《在别处》、《那一年》的愤怒、绝望,还是如今《时光·漫步》、《每一刻都是崭新的》的温暖、清澈,许巍始终是一个忠于自己内心的音乐人,他说:“音乐是一定跟心灵发生关系的。”他抑郁时期的作品能够绝望、无助得震痛人的心腑,平和时期的作品能够温暖、舒适得抚平人的心灵,皆因为他的音乐发自内心,绝不作伪,每一次的音乐,之所以打动人,都能感觉到他张开自己的心扉在实在地和人交流。所以,现在要他装酷,要他愤怒,去再写《两天》、《在别处》那样的摇滚作品,我想,他真的做不到了。   
    他也学会了不在乎别人说他是不是摇滚,他说,这都束缚不了我了,做出好的音乐才是真的。只是,我别再误导别人了,以为生活就是这样痛苦的,以为摇滚就是这样颓废的。   
    几年前,许巍看到佛经上有这样的说法: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光明的。他说这跳出了很多哲学宿命论的观点,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一刻都可能重新开始你的生活。生命真的太渺小了,但是还是有希望和光明的。真好。他的音乐随着人生的变化和世界观的改变而变得越来越温暖、舒适和清澈,然而,却有一些原本对他早期充满了绝望与躁动的音乐死忠的乐迷埋怨,许巍不摇滚了。   
    许巍说:“很多人就觉得我是个‘愤青’。我20多岁的时候比你们酷多了,也极端、叛逆得多,但现在我是三四十岁的人了,现在还那样也太‘二’了,那就是没修养了。”   
    记得曾经看见有人这样形容,大意是说,许巍和朴树是流行乐坛最让人心疼的两个歌手。说这话的原因,是因为两人在音乐上都才华横溢,令人激赏、令人期待,然而同时,这两人内心的敏感、脆弱,以及面对生活压力的无措,常令人为之担心不已——他们都曾经受过抑郁症的折磨。所不同的是,朴树的压力更多来自于他对自身完美的要求以及如何在做明星和自我之间获得平衡,而许巍则饱尝了在美好理想和残酷现实之间反复颠簸的滋味,他的人生,就像在他一鸣惊人的《两天》中唱到的:“我只有两天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   
    许巍在音乐道路上的坎坷颇令人唏嘘,1994年底,当这位西安的音乐才子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北京寻求机会的时候,他的音乐才华就备受圈内人瞩目,之后便是签约,推出专辑并获奖,他的作品《两天》的歌词还被文学专家选进《中国当代诗歌文选》。在外人看来,许巍已然踏上一条飞黄腾达的成功之路,却不知道在这一路上许巍经历了什么样的迷茫、绝望、穷困和艰难,一度,不堪压力重负的他曾深陷抑郁症的痛苦之中。他的才华与命运不公际遇之间的反差,令众多关心他的人感喟不已,也正是因为如此,朋友和亲人的关心和鼓励,最终帮助许巍成功地重返乐坛。   
如今的许巍也算得劫波渡尽到达了安宁的彼岸,2002年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三张专辑《时光·漫步》,顿时好评如潮。2003年,在第三届音乐风云榜颁奖礼上,他一人获得11项提名并最终夺得包括“最佳摇滚乐歌手”、“最佳摇滚乐专辑”在内的四项大奖。这一次的辉煌,标志着许巍成为业界和大众都认可的著名音乐人的开始。去年当许巍推出自己最新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的时候,一次个人小型音乐会的举办,使外界发出了要他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呼声。今年8月13日,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将在工人体育馆开场。一切来得自然,许巍却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他的音乐随着人生的变化和世界观的改变而变得越来越温暖、舒适和清澈,然而,却有一些原本对他早期充满了绝望与躁动的音乐死忠的乐迷埋怨,许巍不摇滚了。   
    许巍说,他们不知道那种苦。我再也不能给他们那种误导了。   
    
    “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   
    
    找不到你该去的方向   
    
    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   
    
    感觉到从来没有的慌张”   
    
    ——许巍《那一年》   
    第一次见到许巍是在1997年年初。那时候我正式成为记者也不过半年多时间,许巍推出了他签约红星生产社之后的第一张专辑《在别处》。当时他所写的《执著》已经让田震成功复出并唱红了大江南北,之前,他的两首单曲《两天》和《青鸟》也在摇滚圈叫得很响。   
    为了推广自己的专辑,许巍让公司企宣带着四处做宣传,那对于他来说大概是第一次。我们的采访约在一个快餐店,生涩的明星和生涩的记者相向而坐,我们天一句地一句地聊着,他一边还小心翼翼地吃着一个热狗。我们聊些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他那天的样子,他披着一头那时候摇滚歌手标准的披肩发,不知为什么,我清楚地在他身上看到一种叫做善良的东西。
后来许巍在一家迪厅开了专辑的发布会,他抱着吉他高高地坐在一个台子上,一束射灯从他身后射向人群,许巍唱着《执著》、《两天》、《我的秋天》、《在别处》,远远地看着他,仿佛一个孤独的神。周围的人不咸不淡地聊着,不错,是啊,他还真不错。   
    后来那张专辑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摇滚乐虽然是中国原创音乐最有力量的部分,但终究不是主流,而且那时候有关摇滚的宣传渠道很不通畅。我却被许巍那充满着忧伤和绝望的音乐所震动,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声音,在挣扎、在向往、在彷徨,他在自己的音乐中反复吟唱着“幻想”、“希望”、“绝望”、“翅膀”、“飞不起来”、“秋天”、“温暖”等字眼,我全然没有想到,这些和他真实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后来就听到许巍生活变得颓废的消息,虽然那时候听到摇滚乐手颓废并不是什么新闻,但议论的人们口中却有着对许巍的惋惜,因为他有才华,总不愿他就如此沉沦,总希望他能做出好音乐。模模糊糊的那时候大家有一种意识,摇滚是一种精神,但做摇滚乐的人生活应该健康。
    事隔多年之后,许巍和我谈起那段经历,他说,人的成长过程是在慢慢寻找的,得对生活理解了才行,很多原来认为是对的东西,到后来才发现不对。曾经,他非常喜欢美国著名摇滚乐队“涅盘”的音乐,那种颓废让他着迷。后来他才知道乐队灵魂人物科特·科本之所以写出那么颓废的音乐和他本人的生活状态有关,科本极度抑郁,最终自杀了。“这东西误导了很多人,他们认为摇滚乐就应该是这样,应该是颓废的。”许巍说。   
    年少无知的时候总难免“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许许巍真的有过为了“像摇滚音乐人”而沉沦和放纵的念头,但很快,他的生活真的陷入了尴尬、迷茫、穷困之中,不是颓废可以形容的。   
    《在别处》的发行除了在业界带来好口碑之外,并未给许巍带来多少实际的利益。公司的推广以及当时音乐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许巍略嫌超前的音乐在当时并未获得大众层面的认可,他并未因此过上有演出的生活。在中国,有演出是一个歌手赖以为生的先决条件,市场环境的不佳使得出唱片反而成为赔本的买卖。许巍没有演出,只靠少得可怜的唱片版税生活,很难想象,他穷得连门也出不了。他只能每天自己躲在屋里看书、练琴,连朋友找他出去,他都只能说,还是你来吧,我身上钱很少,去了你那儿,我就回不来了。   
   比生活穷困让他更加难受的,就是精神上的迷茫。为了音乐的理想,许巍曾经不惜叛逆家庭、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他曾经当兵,曾经作为职业吉他手在全国四处走穴挣过钱,他曾经组过摇滚乐队风光一时,也曾在生存压力面前遭乐队成员弃之而去。几经沉浮,许巍带着音乐理想来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心——北京,他获得签约,发行了唱片,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以为他的理想终于得以实现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的音乐没有多少人理会,自己没有演出,没有生活来源。困居北京,许巍不知道自己的音乐方向在哪里,生活方向在哪里,他的幻想在破灭,似乎也没有人能帮助他改变这一切,他在自己内心的希望和绝望之间挣扎。“这么多年你还在不停奔跑,眼看着明天依然虚无缥缈,在生存面前那纯洁的理想,原来是那么脆弱不堪。”许巍在《那一年》中唱道。   
    “那与生俱来的孤独   
    
    又在我身体里滋长   
    
    我这始终骄傲的心   
    
    没有方向……”   
    
    ——许巍《路的尽头》   
    1997年年底,恰巧在12月31日那天,许巍出了一次车祸。也恰好是那天,北京音乐台的一个有关摇滚乐的颁奖,颁给许巍《在别处》专辑年度最佳专辑奖。他没能去领奖,是朋友、原黑豹乐队的主唱栾树替他领的奖。   
    许巍说,那次车祸像是一下子把他撞醒了,突然觉得自己不该这么颓废下去。他觉得过去自己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关注自己是不对的,他开始放开眼去看社会,开始关注现实,开始看各种传记。那一阵我在一个活动上遇到过他,“你好。”他笑着和我打招呼,头发剪成了板寸,神清气爽的样子,他说自己过着每天在家看书、练琴的安静生活。他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二张专辑《那一年》,开始关注生活。   
  然而后来我才知道,他自己的生活却没有更好的改变,他在生活的底层、在自己内心继续挣扎着,反复挣扎的结果——他说,那时候就已经有抑郁症了。在朋友的劝说下,他还去了一趟云南,一度,那里美好的自然风光和悠闲的生活让他发现,生活还有很多美好。他告诉自己要好好工作、好好练琴。但这一瞬间的美好并未覆盖许巍后来的生活。  
   1999年年底,长期的熬夜、失眠,让已患上抑郁症的许巍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也正是这个时候,他的第二张专辑《那一年》开始录制了。那时候,曾经在乐迷心中被当作音乐圣地的红星生产社也处在崩盘的边缘,公司一片混乱,业务几乎没有人管。许巍的专辑录制全部扔给他自己负责,第一次担任制作人的许巍担起各种杂务,连乐手也要他自己去谈,公司还告诉他,要他跟人砍价。或许只有许巍自己才能体会那种压力和折磨,他天天吃着安眠药,天天睡不着,熬着把专辑录完了。就想着,专辑也录完,跟公司的合约也到期了,或许该到头了。   
    但让许巍想不到的是,公司竟然以录好的小样为要挟,要许巍续约,这把他弄蒙了。小样后期的缩混,公司便不让许巍自己参加。专辑什么时候出的许巍并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歌手汪峰给他打电话,说他的《那一年》出了,说觉得不错。许巍这才去街上买来,一看,怎么这样?专辑封面的照片不是拍的,是在他拍过的MV上抠下来的,专辑的缩混也完全不对,音乐的比例完全不是他要的。这无疑让对这张专辑寄予了不少希望的许巍受到极大的打击,尽管,红星对于许巍来说,也算是有知遇之恩了。   
   许巍在北京没法待下去了,他没钱,没地方住,没有希望,只能回到西安。他说自己回到西安之后,不愿回去见父母,也不愿见朋友。因为他当初去北京,父母和朋友都觉得他应该是很了不得了。他没法回去面对父母,而朋友,人家都以为他出名了,发大财了,谁会相信他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许巍说,他每天自己待着,孤独极了。他只能坐在马路边看汽车,目光呆滞。   
    许巍就这样在西安在失意与窘困中孤独地熬着,为了与自己的抑郁症对抗,他开始强迫自己锻炼身体。北京的朋友们为他这样离开而惋惜、着急,看着许巍的音乐才华或许就此埋没,或许他们比他自己还要不甘心。   
    2000年夏天,在西安的许巍接到当时还是华纳唱片中国公司音乐总监的宋柯打来的电话,问他愿不愿为该公司的歌手叶蓓的新专辑做制作人,他说:“你也挣点钱。”许巍于是回到了北京,为叶蓓的专辑《双鱼》做制作人。那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许巍正在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他每天睡不好觉,几乎彻夜不眠,也觉得适应不了陌生的环境。做完了叶蓓的专辑,许巍又回到了西安。   
    那时候,不少唱片公司都找到许巍,想和他签约。然而许巍却不想再做下去了,似乎与音乐有关的生活让他害怕,在北京的时候,有电视台找他去演出,站在台上,他觉得非常的不适应,他对干音乐的出路极度怀疑,前两张专辑带给他的打击让他觉得自己做的音乐没有意义。他不再想做,他说,自己天天练琴的生活太孤独,他就想扎在人堆里,觉得温暖。是的,温暖,这个在许巍的音乐里反复吟唱的另一个词,是他由衷向往的。他甚至找了自己在西安的一堆“发小”,想请他们帮忙,自己想开个小铺,能养活自己就行了。然而他所有的“发小”都不同意,他们觉得,他就是做音乐的。   
    许巍自己是下定了决心不再做,他拒绝与找他的唱片公司签约,正好赶上有人请他参加一台摇滚乐的大型演出,他心想,这正好算自己告别音乐生涯的最后一次吧。等他出场的时候,意外的是,全场歌迷大声地喊着“许巍!许巍!”那一刻让他感动,觉得自己也算是圆满的告别了。   
    于是,许巍回了西安,依旧过着自己每天跑步,也不愿意见父母的孤独生活。   
           “在悠长的岁月里   
    
           你让我感觉这世界的疼痛和悲伤   
    
            在悠长的岁月里   
    
           你在我心中是永远的欢乐永远的家……”   
    
              ———许巍《纯真》   
    
    2000年到2001年之间,北京的音乐圈里时常可以听见认识许巍的人们在谈论他,除了惋惜,不少朋友都说的是,一定要帮他。   
    北京朋友的电话不断地打到西安,有人问,你是不是没钱,给你寄点。栾树在青岛结婚,特意打电话请许巍过去,朋友们更希望他能出去散散心。他含糊着,没法跟朋友说自己没钱过去。碰巧当时另一个朋友打电话,给许巍找到一个在长春演出的活,他特别高兴,因为这可以挣到参加栾树婚礼的钱了。许巍去了青岛,看见大家都特别快乐,更感到自己的孤独。栾树看出许巍的不对劲,硬把他的机票退了,让他在青岛多玩一阵。栾树天天陪着许巍玩,还不断地开解他,然而许巍最终还是回了西安。  
    终于有一天,红星生产社的老同事詹华打电话给许巍,问他,现在有一家小公司,没什么歌手,你愿不愿签?他告诉许巍,公司里有两位原先红星的老同事,大家比较熟悉,会让他放松,而且,公司对他没有什么要求,能给他很大的空间。那家公司就是后来许巍签约的上海艺风音乐公司(现隶属EMI百代唱片)。   
    许巍说,公司对他特别好,知道他没钱,预付一笔版税给他,而且还为他在北京租了房子,那让许巍感到特别温暖,终于,他回到了北京。但是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在签约时起身拥抱他,说:“欢迎来到我们公司!”的时候,他都不敢看他的眼睛。   
     签约新公司之后,许巍终于慢慢开始了稳定的生活。而在他自己的努力和周围人的关心帮助下,他逐渐走出抑郁症的阴影,开始缓过来了。他说,自己从17岁就开始漂泊动荡的生活,直到34岁的时候才开始踏实,这样的生活对他而言,弥足珍贵。他开始发现周围人的关爱,他开始爱别人。栾树曾经说他:“你周围父母、家人、朋友那么多人都在关心你,你却感受不到,你太糊涂了!”于是,他学会感恩。   
    他说因为自己有抑郁症,便上网去查看,发现原来中国有那么多人深受抑郁症的折磨!他走出自己,看到周围的社会,看到有人下岗了生活过得那么苦。他开始觉得自己生活也没那么差,他反省了自己很多,对生活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彻底摆脱了抑郁症的侵扰。   
    他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健康的生活时间表,不再晨昏颠倒,而是每天8点起床,锻炼,再读历史、读佛经、读一切感兴趣的书,然后练琴,写音乐。他说:“听音乐的大部分人都是正常生活的,我必须跟大部分人的生活一样才行。”   
    2002年,许巍的第三张专辑《时光·漫步》面世了。这张专辑的音乐与前两张那种绝望、愤怒、喧闹的风格大相径庭,忧伤、温暖、舒服、动听,立刻打动了大批的听众,据称成为白领和大学生们的最爱,许巍的音乐终于走近了大众,不像前两张专辑发行的时候,他的西安朋友告诉他:“那离我们太远。”而2003年第三届音乐风云榜颁奖礼上的大获全胜,终于带给许巍受到肯定的自信。那天,许巍站在舞台上,全场的观众为他热烈鼓掌,他浑身散发着前所未有的灿烂,台下的朋友和台上的他一样地激动欣喜。   
    
    “这一切的转变   
    
    是如此的简单   
    
    这一刻的转变   
    
    在你不经意瞬间……”   
    
    ———许巍《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但就在许巍的音乐获得大众认可的同时,新的压力又向他压来。一是似乎终于看到许巍修成正果的人们,将过高的音乐期望寄托在许巍身上,二是原先一致夸赞他如何具有摇滚精神的一些人却开始批评他,说他不摇滚了,变成大众流行明星了。
    有人担心这些压力会对内心敏感脆弱的许巍带来新的不好影响,但对于压力,他似乎已经可以坦然应对。对于前者,他说,就当是动力吧。对于后者,许巍说:“他们不明白。”他感叹的是,他们没得过抑郁症,不知道那么多人的苦,他们不知道还有很多人连生活都成问题,还听什么摇滚乐?   
    他说:“很多人就觉得我是个‘愤青’。我20多岁的时候比你们酷多了,也极端、叛逆得多,但现在我是三四十岁的人了,现在还那样也太‘二’了,那就是没修养了。”生活的磨砺,已经让许巍认为,音乐不是仅仅为了个人的表达,不是就为了宣泄情绪,而是要给别人带来快乐。苦尽甘来的他发愿,希望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   
    他曾经在晚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说到治疗帕金森症,音乐有着药物所起不了的作用。这消息给他的启发是:音乐还有这么大的功能!所以他希望自己的音乐带给人的是快乐:“如果能让抑郁的人听了快乐起来,多好!”他希望人们听了《时光·漫步》,生命中灿烂的状态能够打开,让人想到生活中有美好的一面,而不光是苦难。好友栾树也鼓励他:“真正爱你的人一定会为你高兴,谁愿意自己的生活一直悲惨、痛苦呢?”   
    更让许巍高兴的是,当他在深圳做宣传的时候,一个女歌迷特意当面感谢他,因为她得了抑郁症之后,医生要她听好听的音乐,她只能听得进一张音乐,那就是《时光·漫步》,结果真的从抑郁症中走出来了。这显然给了许巍莫大的鼓励。   
    其实,无论当初《在别处》、《那一年》的愤怒、绝望,还是如今《时光·漫步》、《每一刻都是崭新的》的温暖、清澈,许巍始终是一个忠于自己内心的音乐人,他说:“音乐是一定跟心灵发生关系的。”他抑郁时期的作品能够绝望、无助得震痛人的心腑,平和时期的作品能够温暖、舒适得抚平人的心灵,皆因为他的音乐发自内心,绝不作伪,每一次的音乐,之所以打动人,都能感觉到他张开自己的心扉在实在地和人交流。所以,现在要他装酷,要他愤怒,去再写《两天》、《在别处》那样的摇滚作品,我想,他真的做不到了。   
    他也学会了不在乎别人说他是不是摇滚,他说,这都束缚不了我了,做出好的音乐才是真的。只是,我别再误导别人了,以为生活就是这样痛苦的,以为摇滚就是这样颓废的。   
    几年前,许巍看到佛经上有这样的说法: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光明的。他说这跳出了很多哲学宿命论的观点,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一刻都可能重新开始你的生活。生命真的太渺小了,但是还是有希望和光明的。真好。
想起霸王别姬里的话,不疯魔不成活,可是人要是太疯魔了,肯定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许巍是我喜欢的一个歌手,现在也是。不知大家怎么看?同时请教各位大哥中国摇滚乐的发展现状,谢谢。在我在济南上大学时,有一个乐队叫音乐魔盒的曾经去我们大学演出过,唱的也是摇滚,也是自己作词作曲,当时场面很冷清,台下没几个人听,我也是站在楼上瞟了几眼就出去逛街去了,只记得两个人长的都很瘦,留着长发,他们看上去不太高兴,但坚持唱了下去。他们现在很可能也没有红,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现在毕业多年了,回想往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感觉不正常的心态才适合用摇滚发泄出来,是不是这样?摇滚相关的,很少有正面新闻。一般都是吸毒和颓废。有甚者还到国外申请政治难民。
去我们大学的那个乐队在我们逛完街后还在台上演出,真是挺让我佩服的,换了我见捧场的这么少,早就走了鸟。又没有钱给(他们是免费演出,否则更没人看了)。现在这么多年还记得他们,就是因为他们的坚持吧?
国内玩摇滚的大部分就只学会了吸毒玩女人……

真正的摇滚还是魔岩三杰+唐朝那个时期。
现在还记得一个文艺界的人士是一个写小说的作家,他曾经到我们初中介绍文学顺便推销自己写的小说,当时我们在学校的操场上还专门为他开了全校大会。一帮初中生看的懂什么小说(武侠,言情的除外),听的懂什么文学,他在台上讲,我们在台下七嘴八舌的说,场面惨不忍睹,一片混乱。他最后愤怒了,声音透过我们学校广播用的大喇叭已变得非常颤抖了,我们学校有几千人,但他最后只卖出十几本小说。往事如烟,初中时代的事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唯独对此事印象颇深。
终于被大众接受,就意味着和小众的分别
摇滚在国内本就属于小众
要迎合大多,必然失去一些特别的
这是他自己在自己创作道路上的选择,没有必要抱怨老乐迷指责他的背叛,其实,他本来就是在背叛,这种背叛没有必要指责,但受到了指责,也没有必要抱怨。
其实,摇滚在中国喧嚣了二十多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老崔它们那一代~~~~~~
老崔,黑豹,唐朝,张楚,单飞的窦唯,何勇,呼吸,指南针,郑均也还凑合~~~~~~等等
即便是他们本人,到了如今,也没有什么让人惊艳的东西了
去年还是前年,何勇和指南针原主唱罗琦(就是那个吸毒、打架还打瞎了一只眼睛的女的,不过歌真的很不错)都曾来我们这里一个酒吧演出,何勇胖了,罗琦老了,声音也不同往日了~~~~~有点唏嘘
就那样了
不是说国内摇滚早死了吗
崔健还活着呢。。。
崔健活着,丁武活着,窦唯活着,何勇活着,很多人都活着~~~~~~~~摇滚却死了
崔健在《锵锵三人行》中说;中国摇滚被阉割了。
一个戏子,有什么好不认识认识的.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09-5-1 12:43

其实这也是一种对摇滚乐的误解,摇滚乐和流行歌曲不同,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生对理想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怒的表达,比如nirvana,在国内来说就是不够河蟹,而比较高层次的摇滚乐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的阴暗面,贫穷,暴力,政府的无能和愚蠢,以及人性,爱,信仰,道德的约束等等,比如后期的甲壳虫,U2,pink floyd,queen等等,对于国内来说就是更不河蟹.......所以.......

老崔现在也现实了,要不能上中央台么,他唱个红旗下的蛋,盒子一类的看看,绝对不行

摇滚乐最大的方面就是一定要保持思想的独立性以及批判性,所以注定在国内不会受欢迎,因为我们没有独立媒体。
14# 汉中龙
儒家的底子,摇滚先天性残废,摇头晃脑听摇滚的有几个不是拜倒在架子鼓下面的?歌词?算了吧,张大嘴巴绷紧面筋弯着腰杆随附着吼上两声,摘下耳机又一切正常了,还不如写两篇愤文管用
此篇文章作者应该是刘净植,转载于许巍吧{:3_76:}第一篇帖子就被扣分了{:3_92:},以后一定吸取教训{:3_94:}注明转载处以及原作者。{:3_77:}
肥兔子 发表于 2009-5-2 03:33

呵呵,广义上来说愤青也是摇滚的一种,摇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独立思想和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不是国内那种...),一旦这种思潮变成主流,摇滚乐就会招另种音乐意识来表达。看看摇滚乐发展历程就知道了
15# 肥兔子


应该说你并不了解摇滚,也不了解真正的摇滚乐迷


18# tinghost


对,真正的摇滚迷不在我讨论范围内,因为我不是摇滚迷,我写得只是我观察到的爱听摇滚形式音调的人的现象

本兔平时还是听多民乐和经典^^

18# tinghost


对,真正的摇滚迷不在我讨论范围内,因为我不是摇滚迷,我写得只是我观察到的爱听摇滚形式音调的人的现象

本兔平时还是听多民乐和经典^^
许巍的歌很耐听有内容.
肥兔子 发表于 2009-5-2 15:56

不知道您所说的经典是什么,要是听贝多芬,德标西一类的,我只能说您听的在当年绝对属于摇滚乐,呵呵,听民乐要是听古琴的话那绝对是属于迷幻类,要是您所说的民乐是现在这些所谓的发烧碟的话,我只能说您听的原来全是麦当劳肯德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