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疑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3:44:50
我是看过这篇文章后才发了这个帖子的。
如何才能让中国学生拥有理解能力,拥有分析能力?如何才能让中国学生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
中国ZF为什么不大幅度提高教育经费?
如果中国教育问题只是钱的问题,那既然ZF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什么不能让一部分人先聪明起来呢?
=====================================================================================================================
李敖先生曾说,其实没有台湾问题,根本是个美国问题,中国跟美国的问题。我在此也要说,其实没有中国游戏行业发展问题,只有中国教育问题。教育跟游戏制作有关系吗?有的。所谓“幸福源于参差多态”(罗素语),电子游戏的乐趣也是源于参差多态的。如果所有的游戏都是一种思路做出来的,就没有现在的电子游戏行业了。游戏行业还很年轻,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登山宝训或者权威理论,只有着思想与思想之间碰撞产生的火花,巨大的成功与惨痛的失败。即使是游戏行业已经高度发展的日本,游戏制作的职业培训也尚未成熟,特别是很多游戏理念、游戏理论的认同仍然需要靠山内溥、三上真司这样的业界精神领袖来维系。真因为如此,在游戏行业从事一线研发有着许多不确定性,但同时这也是一种没有各种思维上的条条框框限制的工作。经验靠自己积累,现象靠自己观察,问题要自己解决,在游戏行业要做好事情就必须保持良好的理解能力,严谨的分析能力和不拘一格的创造能力。可惜,这些内容并不为中国应试教育所关注。

  存在就是合理,应试教育在多少人的非议下还能纹丝不动是有道理的: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地区贫富悬殊,地方对教育的投入也极其悬殊。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制度的定制就只能就低不就高,力求用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多的效果。应试教育就完全符合以上所有条件:它可以高效的,批量的产出人才(典型的填鸭式教育),又可以用比较低的成本检验成果(分数代表一切)。这是一种无差异化的教育,产出的人才会有同样的优势,例如世界一直公认中国学生算术做得好(但大数学家却屈指可数),也会有同样的缺陷,其中一点就是现在人们经常提起的群体性知识缺陷,群体性能力缺陷。例如,老一辈人常说,现在的人语文真是差劲。的确,应试教育能够让几岁的孩子背完唐诗三百首,能够让高考学生大篇大篇的背诵范文,但这显然丝毫不能促进他们对祖国语言有多少了解。原因很简单,因为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死记硬背别人的解释(包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而是要经过各种关于活学活用的锻炼。的确,我不怀疑他们背的东西都是经典,但是学习经典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变成重复古人话语的留声机,变成自己思想中的条条框框,而是通过熟悉经典而达到引经据典、为我所用的境界。说到这里,我禁不住要提出一个奇怪的现象:游戏行业本身并没有产生出什么理论权威,没有产生出什么条条框框,但居于世界游戏行业底层的、玩游戏或者做游戏的中国人总是企图为游戏设立什么条条框框。《电子游戏软件》上出现的“天师现象”算是一个典型:对某一种、某一类的游戏总是有着近乎天生的、莫名其妙的仇恨,声称非某某游戏不玩,非某某公司出品不玩等,声称只有某些游戏才是经典,其他游戏一律是不入流的货色。这里姑且不怀疑这些游戏究竟是不是经典——本来玩玩经典游戏不是什么坏事,但某些人玩经典玩中毒了,他就是认为游戏就是要做成某一个游戏那样才叫做好玩、有趣,乃至到了不是经典不玩,不像经典就不玩,唯经典是瞻的地步。等这样的人进了游戏公司,事情就麻烦了,你会发现你他们对游戏设计根本没有任何理解能力,跟他们谈许多设计问题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因为他们根本不曾接触经典以外的游戏,哪怕是一些尽管不够经典但是很有设计参考价值的游戏。在学生时代习惯于从经典里面不加理解地找绝对真理的他们,把这种习惯完完全全地搬到游戏行业里面——此处已经排除了他们借鉴的经典不够“经典”的可能,那种由于借鉴了一个坏的设计导致整个项目乱七八糟的情况我是见过的。

  没有理解就更没有分析。可以被称之为“玩家”的中国人在游戏杂志里,平日的言谈里总是离不开这三个字:可玩性。游戏好玩他们就说有“可玩性”,游戏不好玩就是没有“可玩性”,甚至说一个游戏好玩是因为它有“可玩性”,不好玩是因为它没有——“可玩性”之于游戏就仿佛如那玩意儿之于人——要判断游戏好玩不好玩跟判别男女同样简单,只需往裤裆下面伸手一摸就知道了。请问事情有那么简单吗?“可玩性”是一种已经成为共识的概念吗?我从未见过有人对这个词作过相关的论证。而且,爱用“可玩性”说事的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游戏受众问题。有的游戏你觉得好玩,我觉得不好玩,这时候你跟我谈“可玩性”就没有意义了。我在拙文《谈谈游戏作品分析》里写道过,“无论他们举出多少游戏设计去支撑他们的“可玩性”,都无外乎是证明了“可玩性”这样的出身:在他们有精力、有时间、有机会玩到的游戏里面,挑选出他们可以理解的、认为好玩的,再使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归纳出他们认为这些游戏好玩的地方。说到底,‘可玩’即是说话人‘可以玩’,‘可玩性’对说话人是没要求的。”请问这种模棱两可的概念拿得出来分析论证问题吗?应试教育经常给出“诚信”、“民族大义”这样的题目让学生们“自由发挥”,但却丝毫没有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更没有给予他们最基本的哲学素养。没有逻辑思维的脑袋就是不觉得“好玩的游戏就有可玩性,有可玩性的游戏就好玩”有什么问题;没有哲学素养的结果就是搞了半天都不知道“可玩性”只是一个他们自己搞出来蒙自己的概念——我却见过不知多少做了数年游戏的人张嘴闭嘴就是“可玩性”!

  很久以前,有个游戏圈的前辈跟我说过,他觉得做游戏最重要就是从别人的游戏中学习。这话大抵没错——游戏行业太新了,如果不能从别人做的游戏里面学你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但看看做游戏的这些人,多数一没有理解能力二没有分析能力,你让他们怎么去学。如果说他们什么都不用学就能创造,这就更扯淡了——脱离有效率的学习和借鉴之创造纯属异想天开,更何况中国学生创造能力全球倒数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不明白行业状况的读者可能会说,我这是在抹黑同行。但我哪里是在抹黑同行,我刚才说的这些人已经是真的为游戏行业动过脑筋的人了,他们已经算是真正做游戏的人了。刮“自主研发风”以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跑到游戏行业来混饭的大学生们问题更多,我根本不敢放到文章里面谈。

  发达国家的教育重视培养人对人的理解,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强调的是培养人对死物的理解。中国的官样文章里面有句话形容现在的教育现状,叫做“片面追求升学率”,意思是说追求升学率是件好事,但片面就不好了。我却以为,不以人为本的教育完全就是误人子弟。诸位,你们可能跟我一样都看到以下状况——很多的游戏制作人,他们把自己做的东西吹得天花乱坠,但绝口不提一点,就是他们的东西是做给人玩的。玩过国产游戏的都应该懂我的意思,有些国产游戏第一个场景就叫人如入地狱,看上去这种游戏更像是做给制作人自己玩的。游戏是做给人玩的,这是最显浅的道理,但很多人就是不这样认为,他们就是觉得游戏是做给猪玩的。持这样的理解做游戏只好做出一些不知道给谁玩的东西出来——相比起来什么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的缺失反而是末节。我们的应试教育只承认人的一种天赋,就是吸收知识然后把它写在纸上的天赋。但游戏行业要发展,就需要有着各种各样不同天赋的人,去做各种不同的事情,各样不同的游戏。有着大概一摸一样能力、大致一摸一样的想法的人注定只能做本质上一摸一样的东西,就像工厂流水线里做出来的东西一样——在游戏行业,同质化加上粗制滥造的产品是经不起考验的,一旦和别人的好东西面对面较量,立马就要摧枯拉朽。今日中国游戏行业过度营销背后的游戏产品正是这样的东西,但很多人觉得这还不够,还要加把劲“自主研发”。

  可能你们会以为我扯得太远了,游戏行业和教育大概没有这么多直接关系。但事实上,游戏制作的进行极为依靠集中脑力劳动的人力资源,教育对于游戏制作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国教育的现状限制了我国游戏行业的发展。最近《南方日报》里面的一篇叫做《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失学》的文章谈到了一些很有说服力的事实:

  “人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日本、德国、瑞士等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之所以繁荣富强,高素质的国民是最为关键的原因,而这又源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一年前热播的电视剧《走向共和》又一个经典场面,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巨额赔款,首相要求用一部分改善国民生活,天皇坚决拒绝,说:‘全部用来办教育。’二次大战后,日本国民一度食不果腹,但政府对教育拨款却从不吝啬。”

  “反观我国,重视教育年年都说,可一到编制政府预算的时候就总要打折扣。‘九五’计划规定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到20世纪末要达到4%(世界平均水平是5.1%),可是现在要编制“十一五”计划了,这个目标还是没有实现。与此同时,贫困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因贫失学的压力越来越大。”


  有了这样的数目的、这样持续的教育投入去支持日本游戏行业的人力资源,日本游戏行业从一无是处到今日的如日中天。我们一度有“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那么一说,最后又怎么样呢?我国就这样的教育投入,要等着低成本的应试教育模式垮台可以说是遥遥无期。然而,这种教育产出的人力资源根本不适合游戏行业,无法有效转化为游戏行业的人力资本。在以研发制作为核心的游戏行业,没有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就等同没有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中国游戏行业的发展问题所在。

  游戏行业不行,游戏产品有责任;游戏产品不行,做游戏的有责任。做游戏的人太差劲,教育有责任。别看中国人多,几千万文盲摆在那里,拿了大学文凭的人素质可能还不如别人高中生,全国适合做游戏的人加起来大概还没有日本一个省适合做游戏的人多。人力资源贬乏直接造成了游戏行业人力资本的贬乏,此时大力发展游戏产业必定会加速产业空洞化。我承认,自己不但给文章起了个“没有明天”的题目,还通篇用描写“大炼钢铁”的方式去写现在吹得沸沸扬扬的“自主研发”,大有诋毁现在游戏行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险恶用心。然而,我有很多朋友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头脑发热跑进游戏圈做事,到了现在已过而立之年,弄得不上不下,唯有在游戏圈撕混下去。现在有很多同样头脑发热的大学生纷纷涌进游戏行业做事,他们比起上一代的这些“愤青”对游戏了解得更少。同样的事情眼见再次发生,我就觉得,如果现在中国游戏行业能萧条下来,让这些至少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致力于其他行业,对中国,对中国游戏行业在数十年后的发展,都会是好事一件。

————摘自《没有明天的中国游戏行业》我是看过这篇文章后才发了这个帖子的。
如何才能让中国学生拥有理解能力,拥有分析能力?如何才能让中国学生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
中国ZF为什么不大幅度提高教育经费?
如果中国教育问题只是钱的问题,那既然ZF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什么不能让一部分人先聪明起来呢?
=====================================================================================================================
李敖先生曾说,其实没有台湾问题,根本是个美国问题,中国跟美国的问题。我在此也要说,其实没有中国游戏行业发展问题,只有中国教育问题。教育跟游戏制作有关系吗?有的。所谓“幸福源于参差多态”(罗素语),电子游戏的乐趣也是源于参差多态的。如果所有的游戏都是一种思路做出来的,就没有现在的电子游戏行业了。游戏行业还很年轻,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登山宝训或者权威理论,只有着思想与思想之间碰撞产生的火花,巨大的成功与惨痛的失败。即使是游戏行业已经高度发展的日本,游戏制作的职业培训也尚未成熟,特别是很多游戏理念、游戏理论的认同仍然需要靠山内溥、三上真司这样的业界精神领袖来维系。真因为如此,在游戏行业从事一线研发有着许多不确定性,但同时这也是一种没有各种思维上的条条框框限制的工作。经验靠自己积累,现象靠自己观察,问题要自己解决,在游戏行业要做好事情就必须保持良好的理解能力,严谨的分析能力和不拘一格的创造能力。可惜,这些内容并不为中国应试教育所关注。

  存在就是合理,应试教育在多少人的非议下还能纹丝不动是有道理的: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地区贫富悬殊,地方对教育的投入也极其悬殊。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制度的定制就只能就低不就高,力求用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多的效果。应试教育就完全符合以上所有条件:它可以高效的,批量的产出人才(典型的填鸭式教育),又可以用比较低的成本检验成果(分数代表一切)。这是一种无差异化的教育,产出的人才会有同样的优势,例如世界一直公认中国学生算术做得好(但大数学家却屈指可数),也会有同样的缺陷,其中一点就是现在人们经常提起的群体性知识缺陷,群体性能力缺陷。例如,老一辈人常说,现在的人语文真是差劲。的确,应试教育能够让几岁的孩子背完唐诗三百首,能够让高考学生大篇大篇的背诵范文,但这显然丝毫不能促进他们对祖国语言有多少了解。原因很简单,因为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死记硬背别人的解释(包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而是要经过各种关于活学活用的锻炼。的确,我不怀疑他们背的东西都是经典,但是学习经典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变成重复古人话语的留声机,变成自己思想中的条条框框,而是通过熟悉经典而达到引经据典、为我所用的境界。说到这里,我禁不住要提出一个奇怪的现象:游戏行业本身并没有产生出什么理论权威,没有产生出什么条条框框,但居于世界游戏行业底层的、玩游戏或者做游戏的中国人总是企图为游戏设立什么条条框框。《电子游戏软件》上出现的“天师现象”算是一个典型:对某一种、某一类的游戏总是有着近乎天生的、莫名其妙的仇恨,声称非某某游戏不玩,非某某公司出品不玩等,声称只有某些游戏才是经典,其他游戏一律是不入流的货色。这里姑且不怀疑这些游戏究竟是不是经典——本来玩玩经典游戏不是什么坏事,但某些人玩经典玩中毒了,他就是认为游戏就是要做成某一个游戏那样才叫做好玩、有趣,乃至到了不是经典不玩,不像经典就不玩,唯经典是瞻的地步。等这样的人进了游戏公司,事情就麻烦了,你会发现你他们对游戏设计根本没有任何理解能力,跟他们谈许多设计问题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因为他们根本不曾接触经典以外的游戏,哪怕是一些尽管不够经典但是很有设计参考价值的游戏。在学生时代习惯于从经典里面不加理解地找绝对真理的他们,把这种习惯完完全全地搬到游戏行业里面——此处已经排除了他们借鉴的经典不够“经典”的可能,那种由于借鉴了一个坏的设计导致整个项目乱七八糟的情况我是见过的。

  没有理解就更没有分析。可以被称之为“玩家”的中国人在游戏杂志里,平日的言谈里总是离不开这三个字:可玩性。游戏好玩他们就说有“可玩性”,游戏不好玩就是没有“可玩性”,甚至说一个游戏好玩是因为它有“可玩性”,不好玩是因为它没有——“可玩性”之于游戏就仿佛如那玩意儿之于人——要判断游戏好玩不好玩跟判别男女同样简单,只需往裤裆下面伸手一摸就知道了。请问事情有那么简单吗?“可玩性”是一种已经成为共识的概念吗?我从未见过有人对这个词作过相关的论证。而且,爱用“可玩性”说事的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游戏受众问题。有的游戏你觉得好玩,我觉得不好玩,这时候你跟我谈“可玩性”就没有意义了。我在拙文《谈谈游戏作品分析》里写道过,“无论他们举出多少游戏设计去支撑他们的“可玩性”,都无外乎是证明了“可玩性”这样的出身:在他们有精力、有时间、有机会玩到的游戏里面,挑选出他们可以理解的、认为好玩的,再使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归纳出他们认为这些游戏好玩的地方。说到底,‘可玩’即是说话人‘可以玩’,‘可玩性’对说话人是没要求的。”请问这种模棱两可的概念拿得出来分析论证问题吗?应试教育经常给出“诚信”、“民族大义”这样的题目让学生们“自由发挥”,但却丝毫没有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更没有给予他们最基本的哲学素养。没有逻辑思维的脑袋就是不觉得“好玩的游戏就有可玩性,有可玩性的游戏就好玩”有什么问题;没有哲学素养的结果就是搞了半天都不知道“可玩性”只是一个他们自己搞出来蒙自己的概念——我却见过不知多少做了数年游戏的人张嘴闭嘴就是“可玩性”!

  很久以前,有个游戏圈的前辈跟我说过,他觉得做游戏最重要就是从别人的游戏中学习。这话大抵没错——游戏行业太新了,如果不能从别人做的游戏里面学你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但看看做游戏的这些人,多数一没有理解能力二没有分析能力,你让他们怎么去学。如果说他们什么都不用学就能创造,这就更扯淡了——脱离有效率的学习和借鉴之创造纯属异想天开,更何况中国学生创造能力全球倒数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不明白行业状况的读者可能会说,我这是在抹黑同行。但我哪里是在抹黑同行,我刚才说的这些人已经是真的为游戏行业动过脑筋的人了,他们已经算是真正做游戏的人了。刮“自主研发风”以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跑到游戏行业来混饭的大学生们问题更多,我根本不敢放到文章里面谈。

  发达国家的教育重视培养人对人的理解,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强调的是培养人对死物的理解。中国的官样文章里面有句话形容现在的教育现状,叫做“片面追求升学率”,意思是说追求升学率是件好事,但片面就不好了。我却以为,不以人为本的教育完全就是误人子弟。诸位,你们可能跟我一样都看到以下状况——很多的游戏制作人,他们把自己做的东西吹得天花乱坠,但绝口不提一点,就是他们的东西是做给人玩的。玩过国产游戏的都应该懂我的意思,有些国产游戏第一个场景就叫人如入地狱,看上去这种游戏更像是做给制作人自己玩的。游戏是做给人玩的,这是最显浅的道理,但很多人就是不这样认为,他们就是觉得游戏是做给猪玩的。持这样的理解做游戏只好做出一些不知道给谁玩的东西出来——相比起来什么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的缺失反而是末节。我们的应试教育只承认人的一种天赋,就是吸收知识然后把它写在纸上的天赋。但游戏行业要发展,就需要有着各种各样不同天赋的人,去做各种不同的事情,各样不同的游戏。有着大概一摸一样能力、大致一摸一样的想法的人注定只能做本质上一摸一样的东西,就像工厂流水线里做出来的东西一样——在游戏行业,同质化加上粗制滥造的产品是经不起考验的,一旦和别人的好东西面对面较量,立马就要摧枯拉朽。今日中国游戏行业过度营销背后的游戏产品正是这样的东西,但很多人觉得这还不够,还要加把劲“自主研发”。

  可能你们会以为我扯得太远了,游戏行业和教育大概没有这么多直接关系。但事实上,游戏制作的进行极为依靠集中脑力劳动的人力资源,教育对于游戏制作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国教育的现状限制了我国游戏行业的发展。最近《南方日报》里面的一篇叫做《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失学》的文章谈到了一些很有说服力的事实:

  “人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日本、德国、瑞士等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之所以繁荣富强,高素质的国民是最为关键的原因,而这又源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一年前热播的电视剧《走向共和》又一个经典场面,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巨额赔款,首相要求用一部分改善国民生活,天皇坚决拒绝,说:‘全部用来办教育。’二次大战后,日本国民一度食不果腹,但政府对教育拨款却从不吝啬。”

  “反观我国,重视教育年年都说,可一到编制政府预算的时候就总要打折扣。‘九五’计划规定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到20世纪末要达到4%(世界平均水平是5.1%),可是现在要编制“十一五”计划了,这个目标还是没有实现。与此同时,贫困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因贫失学的压力越来越大。”


  有了这样的数目的、这样持续的教育投入去支持日本游戏行业的人力资源,日本游戏行业从一无是处到今日的如日中天。我们一度有“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那么一说,最后又怎么样呢?我国就这样的教育投入,要等着低成本的应试教育模式垮台可以说是遥遥无期。然而,这种教育产出的人力资源根本不适合游戏行业,无法有效转化为游戏行业的人力资本。在以研发制作为核心的游戏行业,没有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就等同没有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中国游戏行业的发展问题所在。

  游戏行业不行,游戏产品有责任;游戏产品不行,做游戏的有责任。做游戏的人太差劲,教育有责任。别看中国人多,几千万文盲摆在那里,拿了大学文凭的人素质可能还不如别人高中生,全国适合做游戏的人加起来大概还没有日本一个省适合做游戏的人多。人力资源贬乏直接造成了游戏行业人力资本的贬乏,此时大力发展游戏产业必定会加速产业空洞化。我承认,自己不但给文章起了个“没有明天”的题目,还通篇用描写“大炼钢铁”的方式去写现在吹得沸沸扬扬的“自主研发”,大有诋毁现在游戏行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险恶用心。然而,我有很多朋友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头脑发热跑进游戏圈做事,到了现在已过而立之年,弄得不上不下,唯有在游戏圈撕混下去。现在有很多同样头脑发热的大学生纷纷涌进游戏行业做事,他们比起上一代的这些“愤青”对游戏了解得更少。同样的事情眼见再次发生,我就觉得,如果现在中国游戏行业能萧条下来,让这些至少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致力于其他行业,对中国,对中国游戏行业在数十年后的发展,都会是好事一件。

————摘自《没有明天的中国游戏行业》
义务教育喊了几十年,至今还未实现,高考,教纲年年改,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假大空.....................
估计要被转移,先留个名!
此外
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巨额赔款,首相要求用一部分改善国民生活,天皇坚决拒绝,说:‘全部用来办教育。

这个,参考CHE大的那个辟谣贴中的某楼!
背下来不一定能理解,但是不背下来一定不能理解。谁能理解自己根本想不起来的东西?
中国没有明天,世界将会怎样?;P
先说投入问题
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时候,投入越多,教育发展肯定会越好
教育肯定可以强国,可是把所有的资源全用在教育上,回报要几十年才能看出来,中间这几十年怎么办?大家都喝西北风?
国家的钱也不是无限的,投入这块的比例高,投入其他方面的比例只可能少!
大家觉得是农业可以挪出大比例的资金投入教育,还是工业可以?或者国防、科研少投入点?
只有以合理的比例投入,才能均衡发展,取得最好的效果
这个合理的比例是多少?个人有个人微观的想法,国家有国家的宏观考虑

再说现有的教育水平
我把教育分为:中小学基础教育,大学教育
1、中小学教育水平,我们真的很差吗?
现在很多中学毕业生就被家长送出国接受教育了,扣除学习态度出问题和语言上出问题的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跟不上国外大学教学进度的占多大比例?比国外中学毕业生差很多?
如果不差,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水平比国外差
2、大学教育
我们的大学教育是比国外有差距
但是这个差距出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主要还是积累和资源不足
不要总拿体制来批判说事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把体制比成巧妇的手艺、资源比成米
没有米,巧妇就是顶尖大厨也做不出可口的饭菜来!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我所见所闻的,问题也不是出在体制上啊
还是经费是大困难
]]
怎么跟传销的宣传资料一样忽悠味十足啊?
原帖由 wuwei9909151 于 2009-3-26 12:55 发表
先说投入问题
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时候,投入越多,教育发展肯定会越好
教育肯定可以强国,可是把所有的资源全用在教育上,回报要几十年才能看出来,中间这几十年怎么办?大家都喝西北风?
国家的钱也不是无限的,投 ...

:handshake
原帖由 tomcat650093 于 2009-3-26 11:18 发表
义务教育喊了几十年,至今还未实现,高考,教纲年年改,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现在教改有点乱了,除了最终目标高考之外,没有什么目的性。除了缺少长远规划和破除旧规则的能力外,经费也是个大问题,教育内部贫富差距也是越来越巨大。
想起来就气,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学雷锋,人家还真当你是傻瓜,什么社会主义好啊,走进社会,发现什么都不是
原帖由 赤脚种田98亩 于 2009-3-26 17:44 发表
想起来就气,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学雷锋,人家还真当你是傻瓜,什么社会主义好啊,走进社会,发现什么都不是


---------- 学雷锋就是帮助有需要的人,美国学校也这么教,这是普世价值。
原帖由 jflycai 于 2009-3-26 17:50 发表


---------- 学雷锋就是帮助有需要的人,美国学校也这么教,这是普世价值。

比方说,以前有两个同学,连吃饭没钱,搞不下去,我就教他们怎么做生意,很快他们买起了别墅,开着名车,把我的生意也给抢去了,还是老人家说得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走进社会,什么还得提防着点。今年的学雷锋日,其实那天我也不知道是这个日子,出去买饮料在路上看到地上有一百块钱,我就本能的叫那里的一个人说他掉了一百块钱,后来一想,不对,那钱压根就不是他的
你运气真好哦。
迄今为止我在地上见到最大面值是1块的钢蹦。
原帖由 bnu630 于 2009-3-26 16:53 发表

现在教改有点乱了,除了最终目标高考之外,没有什么目的性。除了缺少长远规划和破除旧规则的能力外,经费也是个大问题,教育内部贫富差距也是越来越巨大。


现在的问题在于教育资源不平衡,县重点、市重点、省重点之类的学校,经费很有保障,师资也很好,普通学校就很一般了,而那些偏远学校又比普通学校差很多

金字塔的结构,而不是橄榄球的结构
原帖由 朱宇 于 2009-3-26 12:44 发表
中国没有明天,世界将会怎样?;P


省了十几亿人的饲料。印度成为代工工厂大国。世界继续运转
原帖由 赤脚种田98亩 于 2009-3-26 17:44 发表
想起来就气,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学雷锋,人家还真当你是傻瓜,什么社会主义好啊,走进社会,发现什么都不是


学习雷锋,不是学习做人吗?其他国家不学习雷锋,还不照样学习他们国家的榜样人物,重点不在学习谁
原帖由 赤脚种田98亩 于 2009-3-26 18:16 发表

比方说,以前有两个同学,连吃饭没钱,搞不下去,我就教他们怎么做生意,很快他们买起了别墅,开着名车,把我的生意也给抢去了,还是老人家说得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走进社会,什么还得提防着点。今年的学雷锋 ...


兄弟  你看错人了 没办法
我觉得真是应该弄一个实验,抓两批人,一批是清华本科生,一批外国的和清华排名前一两名的大学的本科生,然后让他们都去做同一个科研项目,同样的资金,同样的设备,看谁先出成果。这样就能看出谁优谁劣了
原帖由 wuwei9909151 于 2009-3-26 12:55 发表
先说投入问题
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时候,投入越多,教育发展肯定会越好
教育肯定可以强国,可是把所有的资源全用在教育上,回报要几十年才能看出来,中间这几十年怎么办?大家都喝西北风?
国家的钱也不是无限的,投 ...

:handshake
不从真正以人为本入手,根本解决问题,纠缠枝枝节节[:a8:] ,头痛医脚能有好结果;P 。历史会评判一切的。:$
原帖由 wuwei9909151 于 2009-3-26 12:55 发表
先说投入问题
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时候,投入越多,教育发展肯定会越好
教育肯定可以强国,可是把所有的资源全用在教育上,回报要几十年才能看出来,中间这几十年怎么办?大家都喝西北风?
国家的钱也不是无限的,投 ...

教育投入越多越好本来就是错误的观念。
有老外提出过教育投入公式,认为超过一定的比例只会起反作用。
原帖由 luyuanrui 于 2009-3-26 11:22 发表
估计要被转移,先留个名!
此外

这个,参考CHE大的那个辟谣贴中的某楼!

走向共和历史硬伤很多。
我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农村学校上的,八几年开始上小学的,那时的教育算是红色教育吧,觉得那时候的老师也还不错,我们上学什么都是新的,从小学到高中,教室,课桌等都是新的,回忆挺好的,初中时,北大的研究生教我们英语,他带我们去行游,小学班主任也不错,带了我们整个五年,小学同学本科生过半,初中也是一个班主任,听他的课很有味,带过我那个班之后得了个什么国家优秀教师奖吧,高中也是一个班主任带了我们三年,最讨厌的就是那校长了,老是拿着喇叭宣传共产党,不过那学校环境不错的,当时是省唯一的一所农村实验中学,也是省重点中学,高中老师是好,就是管得太严了点
原帖由 赤脚种田98亩 于 2009-3-27 12:28 发表
我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农村学校上的,八几年开始上小学的,那时的教育算是红色教育吧,觉得那时候的老师也还不错,我们上学什么都是新的,从小学到高中,教室,课桌等都是新的,回忆挺好的,初中时,北大的研究生教我 ...


有相似之处
很怀念高中时代 :handshake
重来没重视过教育,这已经是公开的事实了。而且我认为政府决不允许人民变聪明,这不符合精英的利益。
俺是坚决的体制党,没有一个好的教育机制、科研机制、管理体制,其他的基本上都算白搭。

从俺接触过的那些所谓教授、各类导师身上有感。
原帖由 dzhiqiong 于 2009-3-27 10:32 发表

教育投入越多越好本来就是错误的观念。
有老外提出过教育投入公式,认为超过一定的比例只会起反作用。


不考虑其他,教育投入的绝对值上,绝度是越多越好
而教育投入占国家总体投入的比值,肯定是有个最合理的范围,不能一味的压低其他方面的投入比值

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的教育确实有很多问题,但是和同处于人均GDP只有2000-4000美圆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并不差劲。
教育的一个原则:满足人的需要,但不能完全满足
中国的教育模式满足了人的需要,但没有做到不完全满足~~~~~~~
中国的教育就是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