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很适合用于道德重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8:06:0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人首先爱自己,然后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再依照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爱的范围。

仁爱是从伦理和自然心理出发,承认爱因关系的亲疏而有等级的差异。
但又能进行扩展引申;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不需要博爱的虚伪,不需要鬼神的玄虚,不需要因果报应的威吓与利诱。
自然,真实,有说服力,易推广。

承认能力差异对爱的范围的影响。
既不要像愤青那样,自己过的惨兮兮的,还整天想着拯救全世界;
也不要为富不仁,为政不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简单,易行,有效。


[尽人事,听天命]

天命不可违,但人亦须努力。


<摒弃>

- 礼教
- 人情大于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人首先爱自己,然后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再依照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爱的范围。

仁爱是从伦理和自然心理出发,承认爱因关系的亲疏而有等级的差异。
但又能进行扩展引申;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不需要博爱的虚伪,不需要鬼神的玄虚,不需要因果报应的威吓与利诱。
自然,真实,有说服力,易推广。

承认能力差异对爱的范围的影响。
既不要像愤青那样,自己过的惨兮兮的,还整天想着拯救全世界;
也不要为富不仁,为政不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简单,易行,有效。


[尽人事,听天命]

天命不可违,但人亦须努力。


<摒弃>

- 礼教
- 人情大于法
孔孟之道历来就是说说而已,实行起来的还是法家的那一套。。。[:a1:]
孔孟之道太过于弹性
说给百姓听,说的人倒是男盗女娼.
楼上可能理解错了,我说的孔孟之道用于道德建设,不是用于治国,企业管理等方面
孔孟之道在中国已经被宣扬了几千年,没见中国人道德有多高尚。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原帖由 kutoo 于 2009-3-20 20:47 发表
孔孟之道在中国已经被宣扬了几千年,没见中国人道德有多高尚。

中国人整起中国人来比日本人整中国人还厉害。
一个国家最堕落的时期
就是刚富裕起来的时期
物质富裕起来但是精神还是空虚

对比香港台湾刚富裕时期中国还算不错叻~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会按照“潜规则”办事,那么他会受到道德谴责。但他说的又是真话,于是说真话的人受到了道德谴责,而说谎话的人却受到道德吹捧。
道德是跟着社会变的
这种道德标准千万不要用到国家之间。
窃以为孔孟之道本身就是怪胎,,容易造成人格分裂和人性的两极分化:D

我提倡法家:D
]]
]]
儒法早合流了,何谈法家?
况且历史上的法家和儒家也没有本质区别
法家是推崇法治,但是法家认为法是帝王一家之言,朝令夕改也是法,说到底法家的法治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法治
不过孔孟之道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但须与时俱进
文艺复兴时注释法学派搞的也不是照搬罗马法
我赞同通过中华文化复兴将改造后的新儒学作为国家的共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是没有文化感召力,而一个社会共同体的人们是需要一个信仰的
原帖由 逢赌必输 于 2009-3-20 22:23 发表
窃以为孔孟之道本身就是怪胎,,容易造成人格分裂和人性的两极分化:D

我提倡法家:D

:L 此法家非今法家....
原帖由 shuiguodao 于 2009-3-20 22:39 发表


核心观点:内儒外法。

儒是道,法是术。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二者缺一不可。

儒算算是哲学辩证法,法家算是政治辩证法。

个人成就是受到个人哲学水平(人性,气度,价值观等等 ...

很有同感:handshake
法家与现代社会的法治是两回事。

法家的法是王法,是无需对臣民商议甚至解释,强制执行的。

在现代社会中,法家的理论更适用于企业管理;特别是法家对权术的研究,特别适用于中国的企业。
原帖由 shuiguodao 于 2009-3-20 22:39 发表


核心观点:内儒外法。

儒是道,法是术。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二者缺一不可。

儒算算是哲学辩证法,法家算是政治辩证法。

个人成就是受到个人哲学水平(人性,气度,价值观等等 ...


shuiguodao兄好久不见....:handshake
原帖由 nibhao 于 2009-3-20 21:21 发表
一个国家最堕落的时期
就是刚富裕起来的时期
物质富裕起来但是精神还是空虚
对比香港台湾刚富裕时期中国还算不错叻~


9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特此再次引用下。

TO  LZ鱼言风语  精神建设也是治国啊哈,个人很支持这个帖子,望更多人能看到。
TO zwf1020

呵呵,好久没来墨迹了,自从上次墨迹时候,自己又看了很多书(最近失业ing~~:L ),感觉自己原先观点还有偏颇哈。

图书馆真是个好地方~~
原帖由 shuiguodao 于 2009-3-20 23:06 发表
TO zwf1020

呵呵,好久没来墨迹了,自从上次墨迹时候,自己又看了很多书(最近失业ing~~:L ),感觉自己原先观点还有偏颇哈。

图书馆真是个好地方~~


;P 上次看了你的帖子受益颇多,以后也请多多指教哦
]]
]]
原帖由 鱼言风语 于 2009-3-20 22:59 发表
法家与现代社会的法治是两回事。

法家的法是王法,是无需对臣民商议甚至解释,强制执行的。

在现代社会中,法家的理论更适用于企业管理;特别是法家对权术的研究,特别适用于中国的企业。


法家的法是王法么?你确认?:b

别以为法家只有韩非子,商鞅,,真正体现法家精髓的应该是申不害。
原帖由 shuiguodao 于 2009-3-20 23:16 发表
TO zwf1020兄

客气了,相互学习交流。

老外的精神积累确实比我们高,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反之国人往往愿意藏着掖着,生怕别人知道——有世故的原因(大环境),也有自私的原因。

思想不 ...


:L 是啊....我国的传统思想一直如此...就象深山的高人总是有着许多了不起的本领啊秘籍啊....却一直藏着只给有缘人之类的故事一直被我们津津乐道....中国的很多精髓,就象你以前那帖说的,总是被神秘主义的光环所笼罩...使习得的人越来越少,直至失传.
原帖由 逢赌必输 于 2009-3-20 23:20 发表


法家的法是王法么?你确认?:b

别以为法家只有韩非子,商鞅,,真正体现法家精髓的应该是申不害。



有话说全
原帖由 鱼言风语 于 2009-3-20 22:36 发表



应用范围不同,法家有法家适用的范围

另:为什么容易造成人格分裂和人性的两极分化?


人类对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的东西的追求的过程当中最容易产生迷茫。以个体来说,容易人格分裂;以群体来说,容易人性分化,这样可以理解了么?
回楼主

这个有变成了人(仁)治和法治之争,美国那几个开国元老就是铁杆法治派哈。

简单来说,人(仁)治是共产主义,是方向,而且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在很多方面可以指导甚至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法治就是初级阶段和资本主义,是在人类综合水平还不够达标下的临时妥协折中方案。那个民主和开明专政之争基本上也是这个意思。


PS  人(仁)治不知道是那个了,确实个人对这个词也了解不深哈。

很高兴与各位墨迹墨迹哈,不早啦,俺去睡觉了。改日再聊,好运发财哈。
要想道德重建,必须强制推广。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自觉向善的。
建立并推广“儒教”,让之成为法定国教,可以把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统一在一个标准下。
宗教国家都是这么高的,效果很好。
但是这在当代中国绝无可能。
原帖由 逢赌必输 于 2009-3-20 23:25 发表


人类对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的东西的追求的过程当中最容易产生迷茫。以个体来说,容易人格分裂;以群体来说,容易人性分化,这样可以理解了么?



我觉得你根本没有理解我说的
原帖由 红蓝教主 于 2009-3-20 23:26 发表
要想道德重建,必须强制推广。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自觉向善的。
建立并推广“儒教”,让之成为法定国教,可以把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统一在一个标准下。
宗教国家都是这么高的,效果很好。
但是这在当代中 ...



道德属于个人修养,是不能强迫的;
就如同宗教不能强迫别人来信仰;
从国家的角度,只能依靠教育来进行道德的建设
道德只适用于律己,不可用于责人!
原帖由 逢赌必输 于 2009-3-20 23:20 发表


法家的法是王法么?你确认?:b

别以为法家只有韩非子,商鞅,,真正体现法家精髓的应该是申不害。

申不害的东西你又看了多少?
申不害基本上受道教影响更大,有些地方体现出朴素的自然法学的风格罢了,但这是在哲学领域
正名责实是谁提出的?;P 申不害的思想是很明显的君主哲学
裸体一旦成为艺术,就是高尚的,
道德一旦沦为虚伪,就是低俗的。
--葛优在《编辑部的故事》里面的台词
原帖由 momoyo 于 2009-3-20 23:34 发表

申不害的东西你又看了多少?
申不害基本上受道教影响更大,有些地方体现出朴素的自然法学的风格罢了,但这是在哲学领域
正名责实是谁提出的?;P 申不害的思想是很明显的君主哲学


不害的学术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的影响,但他的直接来源是老子还是慎到,不得而知。但他的哲学思想与慎到有极相似之处,他们都遵循老子的大统一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申不害认为,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认为宇宙间的本质是“静”,其运动规律是“常”。他要求对待一切事情应以“静”为原则,以“因”为方法,“因”指“因循”,“随顺”。“贵因”指“随事而定之”,“贵静”的表现就是“无为”。申不害把这些原则用于人事,构成他的社会哲学思想。“无为”主张的渊源即《老子》的“绝圣弃智”,申不害的“无为”,要求的是君主去除个人作为的“无为”,以便听取臣下的意见。但是,申不害仅仅把这种“静因无为”的哲学思想用于“权术”之中。为了完善这种方法,他进一步发挥《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决不是指君主无所作为,只是君主决策前的一种姿态。在关键时刻,申子要求君主独揽一切,决断一切。申不害的哲学思想,是君主哲学,是政治哲学。这种哲学由道家的“天道无为”演化发展来,是他的法家“权术”思想的基础。
  申不害主“术”,但他所说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而“法”又是用来巩固君主统治权的。因此他并不是不讲“法”与“势”的。
  关于君主的权势,申不害认识得很清楚。在战国诸侯争霸的情形下,君主专制是最能集中全国力量的政权形式,也是争霸和自卫的最佳组织形式。他说:“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之。”令是权力的表现,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势”能。“权势”是君主的本钱。
  申不害提出“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秤轻重。”为了说明“法”,他提出“正名责实”的理论。“正名”主张,首先由孔子提出。申不害吸收了这个主张,是名分等级,不得错乱。与孔子“正名”不同之处在于包括责任、分工的内涵。申子“正名”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主处其大,臣处其细”的大原则,而且把这个原则具体化,即把名分按实际情况规定下来,然后进行任命,听取意见,检查监督。
  申不害的“名”,主要是政治概念,他的“名”是法的等值概念,是为人君制定的工具。所谓实,也就是君主给臣下规定的责任和职权,是臣下遵从君主的规范。申不害本来是劝戒君主发号施令要慎之又慎的,但其效果是加强了君主的个人专制。申不害找不到如何提高君主权威,而又能制约君主的方法,这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
  什么是“术”?申不害没有明确规定。“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驱使臣下的方法。“法”是公开的,是臣民的行动准则,而术却是隐藏在君主心中,专门对付大臣的。申不害说,“君如身,臣如手”,既然如此,君主仍要对付大臣是由复杂的社会斗争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臣下弑君,酿成习气。现实告诉申不害,人君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民众或敌国;而是来自大臣。所以他一再告诫君主,对君臣关系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不相信所有的大臣。
  申不害认为,君主有了势,定了法,其地位还不是稳固的,必须有两面之术,不然势与法就会变得威严而不受用,刻板而不通达。如果以术来联通势与法,就如虎添翼,无论动静,都会使臣下慑服。他的术分两类,一类是控制术,像前面提到的“正名责实”,就是讲规定职责,考校监督的。还有如君主以静治动的,无为而治的,这些属于领导管理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类是搞阴谋,耍手腕,弄权术。
  玩弄权术,当然不是自申不害开始,但他是第一个在理论上的系统研究者,这在官场的政治斗争中,很受历代统治者的喜爱。但从本质上说,无补于稳固政权。因为既然有驭臣之术,必有欺君之方,尔虞我诈,你争我斗,加剧了政权的不稳定性。
  申不害研究术,有正面的领导控制方法,也有阴谋诡计,我们现在不能说他是否道德,但可以说,他的思想和研究是可以启迪后人的。
  
    申不害轶事  申不害“走后门”
  申不害虽然主张按功劳授予官职,但他并没有以身作则。《战国策》中就载有一个他“走后门”的故事。有一次,申不害凭籍相国的身份,向韩昭公说情,为他的一个堂兄谋求官职。韩昭公不准,于是申不害面“有怒色”。韩昭公就生气地说:“我施行你的变法主张,是为了治理国家。现在是听从你的请求而败坏你的治国之术,还是施行你的治国之术而废去你的请求呢?你曾经叫我任人要‘拥功劳,视次第’,现在你有所私求,我究竟该怎么办呢?“申不害见势不妙,只得避席请罪,惭愧的说:“您真是严守法令的人啊!”

===================================================
无责任的给前面某个人科普下;P
原帖由 鱼言风语 于 2009-3-20 23:26 发表



我觉得你根本没有理解我说的


是么?呵呵,,,那就没办法了。

那换个说法,,你认为儒家的基础是什么?或者准确地说,儒家的依附是什么?

刚才的那个什么内儒外法着实雷到我了。当道德体系是变形金刚么?零件随便转换的。
哈哈,,,向上面的百度党致敬~~
原帖由 逢赌必输 于 2009-3-20 23:43 发表
哈哈,,,向上面的百度党致敬~~


如果你手上有能推翻这段烂大街的百度百科的权威资料...就权当俺是抛砖引玉好勒.;P
原帖由 momoyo 于 2009-3-20 23:34 发表

申不害的东西你又看了多少?
申不害基本上受道教影响更大,有些地方体现出朴素的自然法学的风格罢了,但这是在哲学领域
正名责实是谁提出的?;P 申不害的思想是很明显的君主哲学


老实说,申不害的东西确实没看过多少,两年前看过申子论,已经没什么具体印象了,呵呵,,惭愧。

一向觉得申的术字诀实用,很真实,很客观的说。不像儒家那么没有现实依附。

至于随便百度一段东西来让我推翻?哈哈,,,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