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已07年正式立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0:25:04
编者按:
  2008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完成整合重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横空出世,指点江山。2008年,集团销售收入达1660亿元,利润和收益72亿元,按规模衡量已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成为令世界敬畏的力量。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在接受《人民画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航空,通过飞翔,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本报将整篇文章进行转载,以飨读者。


  中国的航空工业几乎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支持年轻的人民空军,次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新中国航空工业由此诞生。
  自此,航空工业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航空工业基础体系。1993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成立,实现政企分开,开始迈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1999年,为了建立市场化竞争机制,推动航空工业的企业转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分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新时期 新整合
  近几年来,世界航空工业出现了新的趋势——一系列的并购、聚集与整合。2008年11月,为了增强竞争力、参与全球竞争,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再度合并,成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重组之后,中航工业设有防务、飞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等产业板块,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寓军于民、军民融合”,中航工业研制生产“新舟”系列涡桨支线飞机,是ARJ21新支线客机的主要研制者和供应商。中航工业下辖近  200家子公司、21家上市公司,拥有总资产3000多亿元,员工近40万人。
  林左鸣告诉本刊记者:“和平时期,体现大国地位的‘巨无霸’企业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因此,作为中国骨干企业的中航工业制定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即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努力实现集团核心竞争力从资本、管理、技术的老三位一体,向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三位一体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力争经济规模每年增长22%,到2017年挑战1万亿元的奋斗目标。”
  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
  “航空产品只有世界市场,没有区域市场,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研制的飞机可以完全在国内市场消化。”于是,中航工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成为一种必然。“枭龙”飞机、K8飞机、EC120直升机、直十五直升机、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国际合作项目、国际重大航空项目的开发,航空转包生产业务等都是中航工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的重要举措。
  “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有人说这是另一类“无敌”的思想。林肯曾经说过,消灭敌人的办法就是把敌人变成朋友。实际上,这是中航工业基于经济学分析提出的全球发展思路。博弈论中著名的纳什均衡理论,又称非合作博弈均衡,其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囚徒困境”,即假设两个小偷被警察抓住,如果两人都坦白罪行,则各判刑八年;如果一人抵赖,一人坦白,抵赖者加刑两年,坦白者立即释放;如果两人串供抵赖,则各判一年。由此得出,最好的结果是合作;反之,如果每个人都从利己目的出发,那么不合作的结果是损人不利己。
  林左鸣说:“当今世界从事航空工业的主要企业就那么几家,不是一个复杂的博弈。从纳什均衡理论的角度,为什么波音、空客不可以坐下来与我们合作,把蛋糕共同做大,最后大家获益呢?我们不会因为他们不合作就不干了,这样最后谁输得更惨就很难说了。因此,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否则很可能两败俱伤。”
  对于参与全球合作的优势与挑战,中航工业也有清醒的认识。“首先,中国航空工业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庞大市场,加上国家和民众对自身民族工业的重视,让我们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其次,我们劳动力成本具有相对竞争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还将会是我们的优势。此外,这些年中国航空技术与管理水平取得了大幅度的跃升,但是我们仍要解决如何形成高效的商业运作模式的问题,这些要有广义虚拟经济作为底蕴。航空工业并不是简单的买与卖,西方航空工业发展那么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军工的需求,国家采购起到转移支付的作用,把军用的技术转移到民用上,而且这不受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限制。”
  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
  “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也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林左鸣看来,这个变化源自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调动,而曾经的中国航空工业遇事便找国家立项,向国家要钱,几乎未考虑让地方入股出资的方式。
  前不久,中航工业分别与天津、珠海、上海签订战略协议,分别把直升机总部、通用飞机总部、商用航空发动机总部落户三地,由此中航工业也得到了天津市、广东省、上海市政府共100多亿元的资金。“这三个地方都是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此外,中航工业还与陕西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陕西省也将对新成立的中航飞机公司投资10亿元。据悉,通过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中航工业至少可以获得150亿元的投资。“获得资金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引入地方投资者,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得股权多元化,有利于推动我们达到转换机制的战略目的。”林左鸣说。
自强 兴企 报国 富天下
  2007年,我国的大飞机(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和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专项国家正式立项。中航工业不仅全力研制好大型运输机,还要全力支持中国商飞公司研制好大型客机。“我们作为供应商,不仅仅做机体、结构件的供应商,还要做机载设备、航电系统和发动机的供应商。”另外,林左鸣告诉本刊记者,十年之后,要将中航工业生产的螺旋桨支线飞机做到世界第一。
  对于中航工业的未来,林左鸣说,国外的航空产业除了美国波音、欧洲空客只做航空航天之外,其他的航空工业企业都是多元化的。“我们在产业化过程中,也要逐步以航空为标志,牵引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集群。比如我们正在做的豪华游艇、磁悬浮列车和特种汽车等行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在林左鸣看来,航空工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进入高新技术居民消费品和服务领域。当前要抓住新能源、新材料、智能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浪潮,中航工业要出重拳:将组建一个商用机器人公司,全力推动机器人的发展。“这在将来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就像现在一个家庭不只一台电视机一样,将来一个家庭可能会拥有不只一个机器人。”此外,在风电系统、锂电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中航工业也在大展拳脚,并努力形成一批与航空相关的产业集群。
  林左鸣非常崇尚“自强、兴企、报国、富天下”这句话。中航工业的宗旨是“航空报国,强军富民”,集团公司的理念是“敬业诚信,创新超越”。“我们始终认为,做企业最后归根到底,就是做队伍、做文化。如果把企业文化塑造好了,形成了一支有社会责任感的团队,这样的企业就一定能做好,任何困难都不怕。因此,首先必须塑造人。”2009年2月17日,中航工业第一批派往英国格莱菲尔德大学深造的人员学成归来。据悉,今后连续十年,中航工业每年将派50到100名员工到英国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林左鸣告诉本刊记者:“学员都已经是经验丰富的主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学习的目标是着力打造中航工业中坚骨干、领军人物和人才队伍。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团队,中航工业才有成为‘百年老店’的可能。”编者按:
  2008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完成整合重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横空出世,指点江山。2008年,集团销售收入达1660亿元,利润和收益72亿元,按规模衡量已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成为令世界敬畏的力量。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在接受《人民画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航空,通过飞翔,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本报将整篇文章进行转载,以飨读者。


  中国的航空工业几乎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支持年轻的人民空军,次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新中国航空工业由此诞生。
  自此,航空工业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航空工业基础体系。1993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成立,实现政企分开,开始迈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1999年,为了建立市场化竞争机制,推动航空工业的企业转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分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新时期 新整合
  近几年来,世界航空工业出现了新的趋势——一系列的并购、聚集与整合。2008年11月,为了增强竞争力、参与全球竞争,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再度合并,成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重组之后,中航工业设有防务、飞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等产业板块,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寓军于民、军民融合”,中航工业研制生产“新舟”系列涡桨支线飞机,是ARJ21新支线客机的主要研制者和供应商。中航工业下辖近  200家子公司、21家上市公司,拥有总资产3000多亿元,员工近40万人。
  林左鸣告诉本刊记者:“和平时期,体现大国地位的‘巨无霸’企业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因此,作为中国骨干企业的中航工业制定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即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努力实现集团核心竞争力从资本、管理、技术的老三位一体,向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三位一体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力争经济规模每年增长22%,到2017年挑战1万亿元的奋斗目标。”
  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
  “航空产品只有世界市场,没有区域市场,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研制的飞机可以完全在国内市场消化。”于是,中航工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成为一种必然。“枭龙”飞机、K8飞机、EC120直升机、直十五直升机、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国际合作项目、国际重大航空项目的开发,航空转包生产业务等都是中航工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的重要举措。
  “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有人说这是另一类“无敌”的思想。林肯曾经说过,消灭敌人的办法就是把敌人变成朋友。实际上,这是中航工业基于经济学分析提出的全球发展思路。博弈论中著名的纳什均衡理论,又称非合作博弈均衡,其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囚徒困境”,即假设两个小偷被警察抓住,如果两人都坦白罪行,则各判刑八年;如果一人抵赖,一人坦白,抵赖者加刑两年,坦白者立即释放;如果两人串供抵赖,则各判一年。由此得出,最好的结果是合作;反之,如果每个人都从利己目的出发,那么不合作的结果是损人不利己。
  林左鸣说:“当今世界从事航空工业的主要企业就那么几家,不是一个复杂的博弈。从纳什均衡理论的角度,为什么波音、空客不可以坐下来与我们合作,把蛋糕共同做大,最后大家获益呢?我们不会因为他们不合作就不干了,这样最后谁输得更惨就很难说了。因此,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否则很可能两败俱伤。”
  对于参与全球合作的优势与挑战,中航工业也有清醒的认识。“首先,中国航空工业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庞大市场,加上国家和民众对自身民族工业的重视,让我们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其次,我们劳动力成本具有相对竞争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还将会是我们的优势。此外,这些年中国航空技术与管理水平取得了大幅度的跃升,但是我们仍要解决如何形成高效的商业运作模式的问题,这些要有广义虚拟经济作为底蕴。航空工业并不是简单的买与卖,西方航空工业发展那么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军工的需求,国家采购起到转移支付的作用,把军用的技术转移到民用上,而且这不受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限制。”
  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
  “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也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林左鸣看来,这个变化源自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调动,而曾经的中国航空工业遇事便找国家立项,向国家要钱,几乎未考虑让地方入股出资的方式。
  前不久,中航工业分别与天津、珠海、上海签订战略协议,分别把直升机总部、通用飞机总部、商用航空发动机总部落户三地,由此中航工业也得到了天津市、广东省、上海市政府共100多亿元的资金。“这三个地方都是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此外,中航工业还与陕西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陕西省也将对新成立的中航飞机公司投资10亿元。据悉,通过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中航工业至少可以获得150亿元的投资。“获得资金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引入地方投资者,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得股权多元化,有利于推动我们达到转换机制的战略目的。”林左鸣说。
自强 兴企 报国 富天下
  2007年,我国的大飞机(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和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专项国家正式立项。中航工业不仅全力研制好大型运输机,还要全力支持中国商飞公司研制好大型客机。“我们作为供应商,不仅仅做机体、结构件的供应商,还要做机载设备、航电系统和发动机的供应商。”另外,林左鸣告诉本刊记者,十年之后,要将中航工业生产的螺旋桨支线飞机做到世界第一。
  对于中航工业的未来,林左鸣说,国外的航空产业除了美国波音、欧洲空客只做航空航天之外,其他的航空工业企业都是多元化的。“我们在产业化过程中,也要逐步以航空为标志,牵引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集群。比如我们正在做的豪华游艇、磁悬浮列车和特种汽车等行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在林左鸣看来,航空工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进入高新技术居民消费品和服务领域。当前要抓住新能源、新材料、智能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浪潮,中航工业要出重拳:将组建一个商用机器人公司,全力推动机器人的发展。“这在将来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就像现在一个家庭不只一台电视机一样,将来一个家庭可能会拥有不只一个机器人。”此外,在风电系统、锂电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中航工业也在大展拳脚,并努力形成一批与航空相关的产业集群。
  林左鸣非常崇尚“自强、兴企、报国、富天下”这句话。中航工业的宗旨是“航空报国,强军富民”,集团公司的理念是“敬业诚信,创新超越”。“我们始终认为,做企业最后归根到底,就是做队伍、做文化。如果把企业文化塑造好了,形成了一支有社会责任感的团队,这样的企业就一定能做好,任何困难都不怕。因此,首先必须塑造人。”2009年2月17日,中航工业第一批派往英国格莱菲尔德大学深造的人员学成归来。据悉,今后连续十年,中航工业每年将派50到100名员工到英国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林左鸣告诉本刊记者:“学员都已经是经验丰富的主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学习的目标是着力打造中航工业中坚骨干、领军人物和人才队伍。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团队,中航工业才有成为‘百年老店’的可能。”
看来发展的还不错
加油加油